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设计:《钓鱼的启示》教案及评析(共含12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工作可不可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设计:《钓鱼的启示》教案及评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理解了课文,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
3、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师小结。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板书]
29 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 兴奋
放鱼回湖 沮丧
受到启示 感激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评析
本教学设计,体现课改理念,落实《课标》要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设计实践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导入新课,巧妙而富有层次
本课的导入,根据该课文课题概括和篇尾点题的构文特点,抓课题,抓篇尾,首尾呼应,切入重点,导出问题,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方法,非常巧妙:首先,符合构文特点,突出作者构思成文的写作思路,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避免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础。
二、学生学习,主动而方式多样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设计的重要思想。为体现这一思想,设计中的(二)、(三)教学环节,以重点问题的提出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读书为重点,通过默读、带着问题读、配合音乐读、体会情感读等多种方式,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与体验。
三、立体探究,综合而力求创新
语文教学讲究整体化、综合化、实践化。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的教学设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读文、悟情、辩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立体探究设计的特点和价值。立体探究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教学这一基本规律。就本文而言,学文是基础,悟情是体验,辩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统一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不容偏颇,更不容分割的。在学文中思考,在学文中悟情,在学文中明理。通过品评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质疑辩论,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等具体操作环节的有效实践,基本达到实际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入境悟情,并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课文“放鱼”与“得到启示”部分的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而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品词品句,体会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去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倒数第二段话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师简述课文主要叙述顺序。
2、提问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钓鱼部分)
(1)“我”钓到一条怎样的鱼?
(2)钓到这条鱼后“我”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得意,欣赏)
3、指名配乐读,生边欣赏画面边体会当时作者与父亲的愉悦心情。(播放课件:“我”钓到鱼的过程。)
二、 思维拓展、迁移
过渡:是啊,在这么美的夜晚,钓到这样大的一条鲈鱼,真是一件人生快事啊,如果你就是当时文中的那个小作者,想想看,你准备怎样处理这条鱼?(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1、生写自己的处理方法在纸条上。
2、抽生说说自己写的内容。
3、指名部分学生把自己写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三、 学习“放鱼”部分
过渡:同学们的处理方法丰富多彩,但文中的“我”的父亲却叫“我”把鱼放回湖里去。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后面的内容,找出放鱼的内容。
1、抽生说放鱼部分的段落(4-9自然段)
(1)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思考内容)
a、请找出父亲动作词、神态词、语言,联系这些词语想想父亲是怎么想的?
b、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句,体会“我”当时心理的变化。
(2)抽生解决“思考”中的问题。
(3)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4)指名朗读,抽生评价,师适当点拔。
(5)抽两小组分角色朗读。
2、最后“我”放了“鱼”吗?为什么要“放”?“我”愿意“放”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我不愿意放?
3、讨论: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放鱼回湖?
(1)抽生汇报。
(2)师小结。
四、 学习“得启示”部分
过渡:尽管“我”极不情愿地放鱼回了湖,但这件事却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从中得到了一个终生受益的启示。作者受到什么启示呢?
1、自由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边读边把你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抽生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相机出示课件)
(1)齐读句子一,想想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诱惑人的“鱼”。)
(2)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句子二,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勇气和力量。)
a、联系课文内容“放鱼,留鱼”来理解第一句话。
b、你能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吗?
3、看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实例1、2、3),边看边想:诱惑人的鱼是什么?道德的“是”与“非”又是什么?
4、拓展,升华
生活中有许多这些诱惑人的“鱼”,如果再一次让你处理刚才你钓到的这条大鱼,你现在又会怎么处理它?写在纸条上。
(1)抽生读自己写的内容。
(2)指名把写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5、师小结。
6、齐读最后两段话。
五、 延伸:
说说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得到的启示或感受。
板书设计:
29
放 钓 留
鱼
的
启
示
是 非
道德 实践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3.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4.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读书做记号。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不错
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赞美语。
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处处留心
1. 读题目要求
2. 自己看表格中的内容,明确对应的记号
3. 你怎样将这些记号记下来,(学生讲自己的方法)
预习15课,尝试用记号做批注
学生读名人名言,指生读,记下来
思考:两则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理解意思
2.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3.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3)交流。
(4)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人教版语文《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29《钓鱼的启示》|人教版。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9《钓鱼的启示》|人教版》。
设计理念: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29《钓鱼的启示》|人教版
小学语文教材《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钓鱼的启示》一课,通过记叙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课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了许多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课文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挂图,字词卡片。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启示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因为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那么,这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3课,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2、(板书课题)理解题目意思:启示是什么意思?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整体感知,初识启示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随机释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指名交流。
4、题目是《钓鱼的启示》,请你用( )画出作者在钓鱼中收获了一个什么启示。指名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启示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提问,学生随机回答。体会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做过高要求。)
2、深入体验我的情感变化:
⑴ 自读:
在钓鱼的过程中,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一直变化着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边读边体会,可以在旁边做上批注。
⑵ 指导交流:
① 出示语句:
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A、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B、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C、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
D、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E、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② 钓到大鱼时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
③ 把鱼放回湖里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体会我在这一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高兴、得意→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舍、伤心
3、深入体验父亲的情感:
⑴ 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这一系列情感变化,那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
⑵ 指导交流: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出示相关语句:
①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②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⑶ 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4、感悟启示:
⑴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没有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
⑵ 学生默读思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出示文中的重点语句: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① 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②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③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
(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⑶ 指导朗读这段话。
四、引起共鸣,升华启示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五、课外拓展,延伸启示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同学们,请记住: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得意、高兴
放鱼回湖: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舍、伤心
受到启示: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一、自学,辅导。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把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生字读画出来,并提出各自不理解的问题。
2.同学间自由询问、解答。
3.教师巡查、辅导,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先指名个别朗读,其他学生对照着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概括出来。
2.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结果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从以下方面进行点拨和指导。
(1)从课题“钓鱼”和“启示”这两个词,你认为课文的内容会是什么?
(2)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主要讲“钓鱼”和“启示”两部分内容。
(3)在表达时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考虑进去。先口述要点,再整理成通顺的话。
3.读通课文,认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朗读“钓鱼”部分,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钓鱼的过程的。
理出“钓鱼”的过程: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钓鱼――过了好长的时间,“我”钓到了一条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2.朗读“启示”部分,思考:是由什么事得到了什么启示?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
点拨:先弄清“钓鱼”与“启示”之间的'关系,再理出“钓鱼”这件事本身的顺序。
四、识记生字字形,抄写生字。
一、抓住重点,深入理解。
1.默读“钓鱼”部分,并提出问题。
你觉得在“钓鱼”过程中,值得深入理解的是什么?
让学生读后自主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征求一下其他同学的意见,估计一下该看法在全班学生中的认同程度。
2.课堂讨论。
(1)师生共同确定讨论议题。
在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或比较典型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参考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提供的讨论题形式。
(2)小组讨论、交流。
①先研究“父亲”的言行。
齐读:“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想一想,“父亲”为什么看时间,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会想些什么?读时注意读出父亲的语气。
在充分读并对上面的问题有所思考后讨论:
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②再研究“我”的言行。
读“我”跟“父亲”的对话。注意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读“‘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注意“急切”一词跟话中感叹号、问号的关系。读出惊讶、疑惑的语气。
读“‘可是不会钓到这样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注意“大声争辩”、“哭出了声”跟所说的话的关系,从中领悟该怎样读出“我”说那句话时的语气。
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
在充分读,并对“我”的内心感受有所领悟的基础上讨论:
“我”到底该不该把鱼放回湖里去?
讨论要求:
找自己的伙伴自由结合成讨论小组,谈谈各自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实话,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说空话、大话、假话。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
二、回顾总结,领会道理。
1.齐读“启示”部分,思考:
(1)父亲告诫“我”的话,含义深刻,你读后是怎么想的?
(2)“钓鱼”的经历对“我”的一生有怎样的影响?
(3)假如你以后也遇到类似的事,打算怎样对待?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课文后有什么启示。
(最好不要照搬课文中的语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能说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不拔高,也不强求统一,不同看法允许存在,只要真实就行。)
三、拓展训练。
如果你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呢?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略)
小学语文第七册九寨沟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神奇的九寨沟,在那儿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有许许多多的异兽珍禽,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细细地欣赏。
二、学习第三小节
1、请你自由轻声读第三小节,边读边想象,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它,感受到它的美。
2、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雪峰:
(1)指名读
(2)我们一起来看看插入云霄的雪峰。(多媒体显示)
(3)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板书:雪峰插云)
(4)这么雄伟的雪峰老师请男生来读。(读得真有气势)
湖泊:
(1)指名读有关语句
(2)这么美的湖泊真想亲眼看一看。(多媒体显示)
(3)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得真仔细!你不仅看得仔细,还能用这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真不简单!)
引到森林(在这片原始森林里,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许多树长得又粗又高,真可谓古木参天。)(板书)
(4)这么美的湖泊能不能美美得读一读呢?
先自己练读一下 指名一位好同学读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如同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真美!)
瀑布:
(1)你能通过读向大家展示瀑布的雄伟吗?
(2)让我们来亲眼看看瀑布,听听它的声音,一定会读得更好。(多媒体显示)
(3)喜欢瀑布的同学一起来读。(读得真有气势)
3、刚才我们欣赏了水平如镜的湖泊、雄伟壮观的瀑布,这一动一静就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平湖飞瀑(板书)
4、九寨沟的山是美的、水是美的、森林是美的,连湖底的石块也是美的,学到这儿,我也忍不住要来美美地读读这一小节。
5、想不想读,敢不敢和老师比一比(生齐读)(你们读得真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三、学习第四小节
欣赏了插入云霄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在这里,你可能有幸结识哪些珍稀动物?
1、请你轻声读第四小节。
2、交流 看它们来了(逐个显示动物)这是( )。
3、你最喜欢哪个?把写这种动物的句子多读几遍,待会儿要请你当小导游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4、现在你们都是九寨沟的小播音员,正在向大家介绍九寨沟神奇的动物,你们能通过读把游客都吸引到九寨沟来旅游吗。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请几个人来读这一节课文比较合适,为什么?
四、学习第五小节
1、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听了小导游和播音员的热情介绍,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是啊,九寨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怪不得到过九寨沟的游人看到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都说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
五、欣赏歌曲
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语文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
1、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中外驰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叫“卢沟桥”。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卢沟桥的狮子的看图学文。
板书课题: 1卢沟桥的狮子
二、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的挂图或投影,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到卢沟桥十分壮美,桥上的石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座桥的。听录音朗读。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词
生字:歇 雕 厘 甚 至 蹲 概 异 侵 衅 驻 具
“甚”、“至”是翘舌音;“雕”是三拼音,读时不要丢掉介音“i”。书写时“厘”上不要加点;“蹲”的右半部不要少横;“概”是木字旁,中间最后一笔是点;“异”上半部是巳”。 “侵”、“衅”是前鼻音,“驻”是翘舌音,“具”的ü上省略两点。书写时,“侵”注意右半部的写法,“衅”左半部最后一笔是提,“具”的里边是三横。
生词:歇后语 雕着 厘米 甚至 大概 形态 各异 淘气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大多在民间流传。
甚至:在课文中有进一层的意思,说小狮子小到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了。
形态各异: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侵华 挑衅 驻守 具有 建筑
五、 初步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写了卢沟桥的什么?着重写了桥上的狮子的什么特点。
六、作业
读课文,其中第二自然段要多读几遍。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
二、指导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看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句: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第二句:这座桥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第三句:讲桥的长度、结构,并通过柱子多说明雕的狮子多。
第四句:借很难数得清,进一步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卢沟桥这座有八百年历史的石桥,上面雕刻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3、朗读第一自然段。
4、过渡: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得难以数清楚,还有什么特点,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观察挂图、投影或观看录像(最好是石狮子的特写),逐一说出石狮子的大小、形状、神态。
2、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些狮子的.。
大小:“大的……小的……甚至……”理解“甚至”
形状:“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四个“好像”。“好像”后面的文字,是作者由看到的而想到的,加进想象,使石狮的形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二要引导学生注意上述句式,并列整齐,读着上口,并要认识到课文中仅是举了几个例子,实际上石狮子千姿百态,不可能一一写出。三要引导学生注意段末的省略号,意思是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很多,一个省略号,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3、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4、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卢沟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狮子,总共有485只。)
5、带着对石狮子喜爱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6、卢沟桥的出名不光是因为桥上的狮子多,各具情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想想每句讲的是什么。
第一句:概述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因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而得名。
第二句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回事。“挑衅”,借端生事,企图挑起战争。侵华日军以听到宛平城枪声,致使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城内搜查,遭到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军队的拒绝。正交涉间,日军向宛平城射击,继而炮轰卢沟桥。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奋起抵抗。“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宛平县城在卢沟桥东。
第三句:指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这也是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
第四句:强调卢沟桥的历史价值。
2、这一自然段最重要的一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第二句,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发生的,这是抗战的起点,又是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
3、归纳自然段段意。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憎恨侵华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四、朗读全文。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书写生字词。
2组织学生阅读卢沟桥资料,了解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板书设计:
1、卢沟桥
特点:数量 数不清大小 几十厘米 几厘米形状:有的……有的…… 好象……好象…历史意义:七七事变
2、三味书屋
教学目的:
一、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来历”“料理”“信念”“毫不松驰”等词语。
五、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挂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三味书屋
2、读课文预习内容。
3、随录音读课文,并思考预习中的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划出生字新词。
2、自学生字(2分钟)。
3、听写生字。
4、理解生字新词。
(1)指名看拼音写词语。
(2)指名扩词。
(3)理解生字难词,指名造句。
八仙桌:大的方桌,一般每边坐两个人。
戒尺:以前教师用来体罚学生的木板或竹板,形状像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
毫不松弛:一点也不放松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齐读课文,思考:课文分几部分来写,写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图文对照来写。
3、指导看图。
四、图文对照,了解课文大意。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图画的?
2、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介绍了三味书屋的从前各现在。
第二:描写了三味书屋的样子。
第三:讲了“早”字的来历和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文,边读边想预习内容。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指导学习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
1、三味书屋有什么历史?
2、过去是什么?现在是什么?
3、小结:这一段讲三味书屋的过去和现在。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儿的?
2、作者是怎样按空间方位来介绍三味书屋的?(找出表示位置顺序的词语。)
正中→画前→四面→东北角
3、齐读第二段,要求:复述三味书屋的样子。
4、过渡:作者介绍了三味书屋后还介绍什么?
(三)阅读第三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段,思考后讨论:
(1)这一段课文围绕什么来写?
1、我能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简单复述故事。
3、我能体会小詹姆斯钓到鱼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
我是聪明小诸葛,自学课文见识多:
1.给文章标上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好又快。
2.用“——”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解决,标上拼音后多读几遍。
3.想想课文围绕着“鱼”讲了几件事?
我有好同桌,快乐来合作:
1、和同桌互读课后生字,口头组词并说说你有哪些发现(形近字、字易错、近义词、反义词„„)
2、和同桌交流成功自学中的第3小题的答案。
3、和同桌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众人拾柴火焰高
1、读下列词语及重点词语的意思,再选择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船坞(wù) 鲈鱼(lú) 蠕虫(rú) 映照 鱼竿(gān) 欣赏 鱼鳃(sāi) 赞许 筋疲力尽 遛(liù) 压抑 抗议 余地 扭动 悲哀 建筑 湖心小岛 道德 教诲(huì) 实施 诱惑
逆行 清晰 据为己有 骄傲 子孙后代 火柴 注:船坞:船坞是用于修造船舶的水工建筑物。
压抑:指心理上感到束缚、抑制、沉重、烦闷的消极心态。
筋疲力尽: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教诲: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逆行:向相反方向走,文中指不遵守交通规则。
2、小组分段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了解詹姆斯钓鱼的过程,体会他“紧张和激动”的心情,并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一下围绕着“鱼”,作者介绍了哪几件事?假如你就是小詹姆斯,现在用最生动的方式复述一下这件事。
学有所用我最强
二、成功展示:
学以致用很重要,进入用学测一测。
三、成功检测:
1.基础题: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 wù lú yú rǔ chïng yìng zhào jīn pí lì jìn
( ) ( )( )( )( ) xīn shǎng yú sāi zàn xǔ liù gǒu jiàn zhù
( ) ( ) ( ) ( ) ( ) jiào huì shí shī yîu huî jù wéi jĭ yǒu huǒ chái
( ) ( ) ( ) ( )( )
2.综合题: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湖面 ( )的涟漪 ( )的月光 ( )的目光 ( )的夜晚 ( )的大鲈鱼 ( )地欣赏 ( )地操纵 ( )的抖动
3.拓展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容:A脸上的神情和气色; B相貌;C容纳、包含;D宽容、原谅; E允许; ①这种情理难容的事你也做得出来?( ) ②这个礼堂能容两千人。 ( )
③他的容颜依旧镇定,犹如生时模样。( )
④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知道已没有了商量的余地。( ) ⑤妈妈笑容满面地接过奖状。( )。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美国有个叫詹姆斯的建筑师,他被我们中国人所熟悉,并不是因为他在建筑上的成就,而是因为他的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2.揭题,齐读课题。
区别“钓”与“钩”,(“钩”像鱼钩挂鱼饵。)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划记不理解的词语以便交流。
2、检查生字词语。(出示课件)
出示词语,指读,齐读。
理解不懂的词语,文中还有什么不懂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是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字词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弄懂,这才是学习语文该有的态度。
3、再次读题,让学生自己根据课题质疑(作者得到了什么启示,钓鱼为什么会带来这样的启示)。
4、课题是“钓鱼的启示”那么作者到底钓鱼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先找出来读一读。(课件打出来,引导学生理解启示)
5、为什么钓鱼会给作者带来这样的启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事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作者经历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是按什么线索写的。)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在美丽的夜色中,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去,可是我却不情愿,我的心情随着事情的发展不断变化着,请学生们再读课文3-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如果课文中有合适的词语你可以把它圈画出来,用它来概括,如果没有你可以自己归纳,把你认为恰当的词语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设计
学生自学圈画。
2、交流反馈:我钓到鱼后,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知道的?我为什么得意呢?(一,很难钓上来。二,很大,很漂亮。三,花了很长时间。)再读句子。
3、这么难得钓上一条大鲈鱼,爸爸让我放生,我的心情又怎么样呢?你从哪里知道的呢?
4、“我哭出了声”,可是父亲依然坚持要我放生,此刻,我的.心情又是?你从哪感受到作者的“依依不舍”?
(再次,慢慢的。)
四、课后练习,复习巩固
学到这里,你能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吗?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____;爸爸要“我”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时,_________,
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____.事情过去34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结课文,引起下堂课。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两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怎么样影响我的成长?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一、成功掌握
1、我能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简单复述故事。
3、我能体会小詹姆斯钓到鱼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
(1)是聪明小诸葛,自学课文见识多:
1、给文章标上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好又快。
2、用“――”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解决,标上拼音后多读几遍。
3、想想课文围绕着“鱼”讲了几件事?
(2)我有好同桌,快乐来合作:
1、和同桌互读课后生字,口头组词并说说你有哪些发现(形近字、字易错、近义词、反义词)
2、和同桌交流成功自学中的第3小题的答案。
3、和同桌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众人拾柴火焰高
4、读下列词语及重点词语的意思,再选择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船坞(wù)鲈鱼(lú)蠕虫(rú)映照鱼竿(gān)欣赏鱼鳃(sāi)赞许筋疲力尽遛(liù)压抑抗议余地扭动悲哀建筑湖心小岛道德教诲(huì)实施诱惑
逆行清晰据为己有骄傲子孙后代火柴注:船坞:船坞是用于修造船舶的水工建筑物。
压抑:指心理上感到束缚、抑制、沉重、烦闷的消极心态。
筋疲力尽: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教诲: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逆行:向相反方向走,文中指不遵守交通规则。
5、小组分段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了解詹姆斯钓鱼的过程,体会他“紧张和激动”的心情,并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
6、小组讨论一下围绕着“鱼”,作者介绍了哪几件事?假如你就是小詹姆斯,现在用最生动的方式复述一下这件事。
学有所用我最强
二、成功展示:
学以致用很重要,进入用学测一测。
三、成功检测:
1、基础题: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wù lúyú rǔchng yìngzhào jīnpílìjìn
( ) ( )( )( )( )
xīnshǎng yúsāi zànxǔ liùgǒu jiànzhù
( )( )( )( )( )
jiàohuì shíshī yuhu jùwéi juyǒu huǒchái
( )( )( )( )( )
2、综合题: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湖面()的涟漪()的月光()的目光()的夜晚()的大鲈鱼()地欣赏()地操纵()的抖动
3、拓展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容:A脸上的神情和气色;B相貌;C容纳、包含;D宽容、原谅;E允许;
①这种情理难容的事你也做得出来?()
②这个礼堂能容两千人。()
③他的容颜依旧镇定,犹如生时模样。()
④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知道已没有了商量的余地。()
⑤妈妈笑容满面地接过奖状。()
★ 钓鱼的启示教案
★ 钓鱼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