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M小昕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共含15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小昕”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

篇1:语文四年级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万年牢》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

教学难点: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三、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

四、教具准备:1、Powerpoint课件。 2、音乐《冰糖葫芦》。

五、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冰糖葫芦》。

2、在解放前的天津,就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新凤霞的父亲。(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理解“牢”在字典中有几种解释,分别是什么?

2、“万年牢”是什么意思?(永远坚固、永远结实)

3、万年牢与糖葫芦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22页。昨天我们预习了这一课,生字词会认了吗?我们来试着认一认。(出示课件:生字词)

2、这篇阅读课文比较长,那里面有很多长句子,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能大胆读给同学们听听吗?

句1: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句2: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闷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洗擦干净,擦上油备用。串糖葫芦的竹签,由我一根根削好、洗净、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这里有几个多音字,谁能把它们读准。)

句3: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

(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再逐句指名读或齐读。)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之前,我们要先理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2、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画出相应的语句。3、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并拿出笔来,做相关批注。

师:再次读文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现在我们一块儿围绕自学提示,来交流交流收获吧。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吧。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学生回答)

2、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找句子,交流后并读读。(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句1: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句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句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3、学生齐读这三个句子。

4、深入品析这三个句子。

(一)理解第一个“万年牢”。

a、指名读这个句子,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糖葫芦)。

b、万年牢的糖葫芦,是怎样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看来糖葫芦的质量是很不错的。

c、这样好的糖葫芦,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请你小声读课文2、3、4自然段,拿起笔圈画出相关词句。

重点研读句子1: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读着父亲选料的过程,你的脑海中会跳出一个什么词?

(预设:精挑细选、精细、认真、细致)

再读这个句子,你是从哪些词儿体会到父亲的认真,父亲的细致?

(去了把儿和尾一点儿都要上好)说明父亲对买来的材料又要经过严格的挑选,谁能把父亲的认真,细致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句子。)这真是一位做生意非常实在、认真的人啊。不仅如此,父亲对待这项工作也是精益求精的.。看蘸糖葫芦必须用——(生说:冰糖)煮糖必须用——(生说:铜锅),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

选好料之后,父亲具体又是怎么做的?(读文章第3、4段)给这两段中表示做工的部分,排一排顺序。

(生:闷火、擦石板、削竹签、煮糖、蘸糖葫芦……)

d、这么复杂的工序,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做工细)

是呀,父亲不仅选材讲究,而且制作糖葫芦的每一环节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父亲甩糖风更是一绝活,看课文中作者是怎么说的?

重点研读句子2: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

透过这个“甩”字,你能看到什么?(生说)

作者用“聚宝盆上的光圈”比喻父亲甩出“糖风”的漂亮程度,一个“甩”反映出了父亲高超的技艺。我们一起带着赞美和钦佩之情读读这句话。

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第一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带着自身的理解谈一谈。(生说)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做的糖葫芦工艺高,品质好。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认真,正是严格的选料,考究的工具,精湛的手艺造就了优质的糖葫芦,更是因为父亲的认真和实在,所以父亲的糖葫芦才如此的经久不衰,因此称它为“万年牢”是当之无愧的。(板书:产品) e、接下来带着自身感受再读父亲的话。

(二)理解第二个“万年牢”。

a、父亲做糖葫芦用心,做生意也是如此。我们齐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生读第二句话) b、读了父亲的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万年牢”的理解。(生谈看法)

c、什么是“正道”?(预设:不骗人,不掺假,不干坏事,做生意不会缺斤少两……) 正道用父亲的话说就是什么?在文中找找。(生说——就是凭良心做买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生意经是什么?(公平买卖走正道)

从哪儿能看出父亲做买卖讲究公平实在?请默读课文的5、6自然段。读一读,画一画。(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辞去工作)

d、为了让老百姓吃到上好的冰糖葫芦,面对老板的行为,认真实在的父亲干了不到一年,毅然辞去了这份相对走街串巷来讲比较安逸的工作,辞去了这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重新踏上“提篮叫卖”的日子。同学们,父亲“提篮叫卖”意味着什么?与店里做相比,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e、谁再来谈谈你对第二句话中的“万年牢”的理解?(生说)指父亲做生意讲究实在,这样做生意必然会受到顾客的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当然是“万年牢”啊!(板书:生意)

(三)理解第三个“万年牢”。

a、它不仅是一位好生意人。还是一位好父亲。我们一块来看看他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也就是文中第三个含有“万年牢”的句子。齐读第三句

b、想一想,这里的万年牢指什么?(板书:做人)

c、你认为怎样的人就是万年牢的人?(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d、(屏显三个句子)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三个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想它们的含义。(生齐读句子)

e、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随文延伸,升华情感。

1、孩子们,你们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万年牢吗?联系你知道的相关的故事、生活中的事情以及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结:是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万年牢的人品都不能丢。做人实在、可靠,无论在什么时代都需要。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做“万年牢”

篇2:四年级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揭示课题:

看了课题《万年牢》,你最想知道什么?

(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写作特点:

1、作者紧紧围绕题目由浅入深从几个方面写出了万年牢的含义。

2、语言朴实,内容具体、真实感人。

篇3:语文万年牢教学设计

语文万年牢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阅读课文,理解“万年牢”的含义,体会做人要实在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课文、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实在?

教学难点:

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自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冰糖葫芦的图片,并配以冰糖葫芦的歌曲

(2)教师导入:听着动听的歌曲,欣赏着色泽鲜艳的冰糖葫芦图片,孩子们你们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做糖葫芦的艺人,去看看做糖葫芦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万年牢》。(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音乐和图片的渲染中,激起学生想吃糖葫芦的欲望,和想了解糖葫芦的制作过程,想认识做糖葫芦人的渴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提示: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不好的句子反复读,注意读准带拼音的词语,读完后用最优美的姿势坐好。

2、检查预习情况

⑴出示我会认的生字

xiàng jīn sǔn liàng qiān dān shuǎi zhuàn

巷 津 损 晾 签 耽 甩 赚

①小组内读 ② 指名读 ③开火车读

⑵抢读课件中出现的生字词

⑶出示词语:

走街 串巷 天津 损伤 晾晒 竹签 耽误 甩出 赚钱 嫌弃 掺假 削好 蘸

小老师领读

⑷指读多音字

把 削 闷

过渡:做糖葫芦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呢?课题万年牢是什么意思呢?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出示自读提示: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两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2-6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细读课文,将你的发现写在课文的旁边,找出写万年牢的句子。

1、默读课文,动笔作批注。

2、汇报。

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事情,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第一部分是2-4自然段,先讲父亲,第二部分是5-6自然段,讲了父亲,从而说明父亲是个的人。

[设计意图]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为后面的探究课文内容服务。

3、找出三个含万年牢的句子,用“ ”画出。

[设计意图]本课的学习就是围绕理解万年牢展开的,它也是本文的一条线。

4小组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交流“万年牢”的意思。

⑴明确第一个万年牢的意思。

①指名读第一个万年牢的句子。

②体会万年牢的意思。

明确:什么是万年牢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的糖葫芦叫万年牢的糖葫芦,说明父亲的产品质量好。

③为保证糖葫芦的质量好,父亲是如何做的呢?

明确: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糖葫芦的制作过程,感受父亲做事和为人的认真和实在,也感受叙述的条理性。

④作者是如此的清楚父亲制作糖葫芦的过程,那么,我在这个制作过程中是什么角色呢?我做了些什么是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体验了,见证了,才会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同时,培养学生爱帮助家人的习惯。

⑤当回小助手

“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平日里大家也帮过爸爸妈妈干活,把你做的事情写写吧!

今天家里要来贵客,妈妈可忙了,又是收拾家,又是准备饭菜,看妈妈一个人忙里忙外,我很心疼。所以我决定帮妈妈做家务——打扫卫生。

首先,然后,最后。

看着自己的成果,我虽然很累,但是很有成就感。

[设计意图]在写作练习中,培养叙事清楚,表达有条理的写作能力。

过渡:人们都说上阵父子兵,难怪他家的'糖葫芦出名。人们也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就有人请了父亲,可是父亲后来放弃了,这是为什么呢?

(2)明确第二、第三个万年牢

①组成学习小组,研读第二、第三个万年牢的内容。

回顾学习方法:①找出万年牢所在的句子,②通过关键词、关键句体会万年牢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作业纸: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万年牢”的句子是

“正道”是指,这里的“万年牢”指的是万年牢。

课文中第三次出现“万年牢”,是要教导我要做个的人,的人,这里的“万年牢”指的是万年牢。

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1“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这句中的“益的意思是( )

A更加B更多C好处

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能让顾客回头来,这是法宝。

B这句话说明了讲信誉对生意人的重要性。

②小组汇报。

③讨论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小结: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1、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所学的反馈。

2、万年牢的产品,万年牢的生意,万年牢的人品,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最重要?对人品,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论语》里是怎么说的吧。课件展示。同学们,不管什么时代都需要万年牢的人品,希望我们也做万年牢一样的人。

篇4:《万年牢》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邢台县宋家庄完小  李圆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教学准备:

歌曲《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图片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老师哼唱歌曲《冰糖葫芦》“都说冰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

在解放前的天津,就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齐读课题,先理解“牢”,再理解“万年牢”。

“牢”的解释:

1.养牲畜的圈

2.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

3.监禁犯人的地方

4.结实,坚固,固定

万年牢(永远牢固,永远结实。)

(三)到底什么东西会万年牢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前导读,明确本次略读课文的要求。

1.想一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2.谈一谈: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二、初读感知

(一)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二)检查字词: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自主读顺课文

三、深入探究

(一)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二)全班汇报交流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讲父亲自己经营制作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并保证产品质量。

第二件事: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期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了工作。

2.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3.你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认真、实在、讲良心、不马虎……)

四、联系实际

(一)出示父亲的话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课后作业

(一)收集有关做人认真,实在的故事。

(二)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糖葫芦――万年牢

做生意――万年牢

做人――万年牢

[《万年牢》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5: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反思

《万年牢》一文的教学过程分为两课时完成,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三处提到“万年牢”中间的联系,学习父亲认真、实在的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我在教学理解第二个“万年牢”时有一个环节,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走正道的生意人。这是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的,一方面让孩子了解什么是走正道?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去挖掘生活中走正道的生意人,感受生活中的美。因为孩子看到太多的坑蒙拐骗的事情,如果让他们说说身边的生意人,他们会罗列出一大堆不正经的生意人。一直以来我都是这么想,我不希望孩子接触太多负面的东西。所以让孩子观察社会生活,总是选取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让孩子在了解社会过程中,受到健康风尚的熏陶感染。当然,孩子也应该知道“丑”,只是我们的孩子毕竟小了一些,我总想首先用美去占据孩子的心灵,从而引发他们去崇尚美,追求美。

篇6: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反思

《万年牢》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为“以诚待人”的一篇略读课文。继《中彩那天》认识了信守承诺的爸爸后,课文又介绍了一位做事认真、实在的爸爸。找到两篇文章的联系所在,我自然把课文过渡到今天所学的人物品质上来。

备课时,初看课题引人入胜,于是迫不及待地阅读了文章,可是发现:文中所出现的三次“万年牢”较难用文中语言直接解答,如何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通过自学明白课题的深层含义?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我想:孩子要想学透本文必须多读文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于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开始了:读。第一遍孩子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第二遍再读课文,让孩子勾画本课生字词,争取正确地读通课文。第三遍接着读,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并在字里行间有感受的地方做批注,争取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遍接读课文,检查孩子们自读自学的情况,筛选其中细小的知识点。

可是,这么一来,稍有兴趣的课文也被孩子们读枯燥了,这该怎么办?穿插第二个环节:问。在一问一答的环节中解决了文章中的诸多问题,如:四个多音字“为”、“把”、“闷”、“削”的读音、组词;查字典解决了“走街串巷”等词的意思;区分了形近字“凉、晾”、“嫌、赚”、“巷、港”、“掺、惨”;了解了故事的梗概;围绕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走街串巷”、“有一点儿”、“上好”、“必须”进行分析,从具体的描写中加深对父亲人品的认识——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小组合作自由讨论、对比了父亲和老板各自不同的生意经。爸爸:货真价实、对材料精挑细选、诚实交易。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如此鲜明的对比,是非分明的孩子怎能不认同作者的观点:爸爸是个做事讲究认真、实在讲究公平道义的人。

学到这里,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到底是什么?三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孩子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文本,找到相应的句子,进入第三个环节:概括。但是,在个环节上,我却因为学生的阅历不够丰富、口语表达能力有限、概括能力不到位,表达不清楚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在他们能回答到问题点上时,我选择代替他们做总概括。因此,孩子们在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待提高。而我也应该耐心地等待孩子们,多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利用每节课的回答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学习本课时我注意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第四环节: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略读课文教学的理念中,应该彰显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我替代他们做的事情还是过多,降低了他们的自主能力,所以还是应该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另外,这节课没有能全面引导孩子学习作者清楚叙述、有条理地表达的方法。在第二课时再补充说明,辅以随堂练习。

篇7: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从总体上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在读这一环节中,因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更多采用学生自己选择重点语句朗读体会,重视个人感受的抒发。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另外,在本课学习中,我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三次出现“万年牢”的地方,并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考虑到文本是略读课文,所以将此问题确定为本课重点。在理解过程中,对于前一处“万年牢”还可体会,而后两处“万年牢”的理解上存在一些难度,需要适时点拨,这也许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对于孩子来讲,这方面的阅历较浅,也难怪有些困难。在课结束部分,我还蜻蜓点水般地提到对学生个人的启示和实际指导意义。

篇8:语文四年级下册《万年牢》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的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着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了父亲的做事认真和实在。本文先讲了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的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职。

设计本课时,我本着学习阅读方法,放手自己阅读的原则,基本上先以自我阅读,做批注为主。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全文通读。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例如,文中“走街串巷、晒伤、甩出、蘸的”等词语要注意字音,在书写上,应注意“巷、晒、甩”的写法,“巷”下面不要写成的横折弯钩、竖弯钩, “晒”字的右边是“西”字, “甩”字要注意把最后一笔“竖弯钩”写出来。

2、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在朗读课文中,同学很重视朗读的正确与流利,而忽略了都是为有感情的朗读而打基础。本文比较平淡,应该用叙述的语气来读,讲故事娓娓道来。在全文中,第二至六自然段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高潮部分,叙事起伏有序。

3、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本文与《中彩那天》的父亲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又存在着些许不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找到二者的不同。(上学期《猫》《母鸡》的对比方法,可在此处运用。)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抓主要词语,从《中彩那天》父亲的 “擦” 字,体味到父亲的内心的挣扎痛苦;而《万年牢》抓住三次“万年牢”的不同,层层递进,最后升级到人的本性。

在教授本文时,过分的注重了深挖,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好像“负担”太重,最后,我设计了小练笔,写写在生活当中,你认为谁是父亲这样的人,假如你来做,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说出心里话。大部分学生照本宣科,顺着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讲述了自己的“感性领悟”,但是,个人认为,小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做好小学生应做的事情。于是,我们又开展了一场辩论会,讨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怎样学会诚实,做到诚信。

篇9:四年级下册语文《万年牢》知识点

难句赏析

1、我的糖葫芦糖蘸的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的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诚信,必定会成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因此称它为“万年牢”。

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是指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

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

从产品、生意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道德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段落结构

全文可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父亲做的糖葫芦在天津很有名。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保证质量。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父亲的手艺出了名,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意老偷工减料、弄虚作假而辞掉工作。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父亲的好品格教育了下一代。

篇10:《万年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8 个生字。

2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 、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 、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Powerpoint 课件。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课件出示冰糖葫芦图片)

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 、检查词语(课件出示):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 、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课件出示):

(1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 )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2 、小组合作研讨。

3 、班内汇报交流。

4 、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 、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DD万年牢)

B 、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 、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 、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 、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DD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DD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验:

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做事认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理解,体会情感: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篇11:万年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8 个生字

2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 、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 、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教学难点: 体会三处 “ 万年牢 ” 的内在关系,学会为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1 、课件2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父亲,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另一位父亲,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故事吧!齐读课题“6 万年牢”

二、预习检测

1 、词语检测

(1 )去把 儿闷 好削 竹签挑 选

(2 )蘸 糖甩 糖风掺 假赚 钱

(3 )走街串巷 掉皮损 伤耽 误晾 晒

带拼音读(指名读,跟读);去掉拼音(男女赛读)

2 、这是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结合你的预习,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三、围绕提示,自学课文

学习之前,我们要先理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绿色部分的提示以及课文中的问题泡泡,动笔归纳出我们的学习任务。

1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

2 、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3 次,画出相应的语句,想想3 次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学习任务,画出相应的句子。

四、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现在我们一块儿围绕自学提示,来交流交流收获吧。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

父亲在家做糖葫芦认真细致,在别人的店里他依然那样实在。

2、“万年牢”这个题目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把你勾画出的相应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吧

① 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②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1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万年牢。齐声朗读出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糖葫芦)

万年牢的糖葫芦,是怎样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的糖葫芦。

(这样的糖葫芦,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读2 、3 、4 小节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你从哪几个词语中特别感受到父亲做糖葫芦选料很讲究呢?去了把儿和尾、一点儿、都要、上好、上等、必须

齐读这一段,注意重点词语的朗读。

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来了,这万年牢的糖葫芦做出来不容易?

父亲做糖葫芦不但选料讲究,制作的过程也很讲究。那我们来看一看,整个过程都做些什么。老师把它概括为六个步骤。课件:1 、闷-----2 、洗擦-----3 、准备------4 、煮-----5 、蘸------6 、甩-------

师:是啊,正是因为父亲的认真实在,所以做出的糖葫芦可以称得上是“万年牢。”

板书:做糖葫芦

(2 )第二个带有“万年牢”的句子。

来,齐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个句子里的万年牢指什么?

师:父亲是这样说的,他是怎样做的呢?阅读第六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做生意“万年牢”的词语来。(“不满意、看不下去、还像过去那样、不听、嫌、辞去了工作、仍然”

文中没有写父亲提篮叫卖生意如何,你认为呢?为什么?师:是啊,他的生意一定――(示意学生回答)生(齐):万年牢!

板书:做生意

(3 )师:他不仅是一位好生意人,还是一位好父亲。我们一块来看看他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新凤霞的,也就是文中第三个含有“万年牢”的句子。(屏显:“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默读这句话,想一想,这里的万年牢指什么?

板书:做人

(4 )(屏显三个句子)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三个万年牢,一边读,一边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觉得三个万年牢中哪个是排第一位的?为什么?

五、随文延伸,认识作者

有了万年牢的人品,才能把事情做好。父亲是这样教育新凤霞的,新凤霞做得怎样呢?师:这些资料,你想到了什么?

新凤霞是我国评剧表演艺术家,她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之一。“ 文革” 期间她被折磨致残,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但是她没有气馁以后转行创作,从文盲起步,竟留下400 万字的文学作品。

六、思考拓展,升华主题

你们谈得真好!同学们,你们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万年牢吗?

是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万年牢的人品都不能丢。让我们都来做“万年牢”!让我们以这样的名言来激励自己吧!(屏显句子)

生(齐读句子):1 、对人诚恳是不会失败的。――毛泽东

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ch ǎng 戚q ì戚。――孔子

篇12:万年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

2、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读悟结合

教学准备 找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

多音字:把(ba) 闷(men) 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

〔设计意图〕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

(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3)小结

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 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3、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设计意图〕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本课作业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板书设计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 赢得众多回头客 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诚实、守信

篇13:万年牢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一、自学

1、通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检查字词:

多音字:把( bà)、闷( mēn)、

削( xiā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2、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

3、默读思考

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二、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1、第一处的“万年牢“是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 ,这叫万年牢。”

⑴ 为什么叫“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诚信,必定会成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因此称它为“万年牢”。)

⑵ 这种“万年牢”的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① 选料的讲究。

② 每一个环节的一丝不苟。

⑶ 小结:

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有“万年牢”的产品质量,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板书:产品)

⑷ 读出父亲的自信和自豪。

2、第二处的“万年牢”是指什么?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⑴ 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⑵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身边的人是如何“凭着良心做买卖的”?

⑶ 父亲是如何走正道的?画出文中与此有关的词语。

(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⑷ “万年牢”指什么?

(认真实在地做出来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凭着良心做买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这是生意的万年牢。(板书:生意)

⑸ 读出父亲的真诚和正直。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什么呢?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⑴ 体会父亲教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从产品、生意上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道德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板书:人品)

⑵ 读出父亲对我的谆谆教悔。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只有万年牢的人品才能做出万年牢的产品。这三次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四、深入体验

1、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说的做人的道理的?

2、动笔写一写人物评价

对“父亲”的赞美。(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

篇14:《万年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八、小结。

九、作业:组词。

篇15:《万年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万年牢”在文中的多层含义。

教学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

多音字:把(bà)、闷(mēn)、削(xiā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气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

(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3)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路,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什么叫正道?(凭良心做买卖)

(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谦、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万年牢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案

万年牢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万年牢教案精选

万年牢教学教案设计

《万年牢》教学方案

四年级下册万年牢课文读后感400字

《万年牢》课程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万年牢》精选教案示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