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的相关问题(共含5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加加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关于说课的相关问题
人们通常把说课定义为:“在一定的场所下,教师依据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同学情况、教学条件等,分析教学任务,陈说教学目标,讲说教学方案,然后让听者评说,达到一起提高之目的的教学研究形式。”
我个人对说课的理解和上面的诠释有些不同。目前,由于素质教育和减负的提出,大家都在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的状态是快节奏、多活动、大训练量,布置得密不透风,不敢耽搁一秒钟,而评价者多以深入课堂听课的方式来进行评价,但深入分析一下,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否的背后关键是台下功夫。大家知道,台下功夫主要指备课,但通常意义上的备课无法全面而直接地体现思维过程。另外,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备课多是一种个体行为,我们备完课就去上课?quot;备讲两层皮“的现象在所难免。而说课主要是体现备课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备课与上课这两个环节之间,重点不只要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有什么理论说明和实践依据,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完成对同学哪些能力的培养和突破。说课是为了上好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也是对上课的总结、归纳、提炼和升华,具有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的价值。那么说课过程中,究竟要说些什么?怎么说?
对于说课的内容,目前有”四说“(说大纲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优秀教案),”五说“(大纲、教材、教法、学法、练习)等。我们宁波地区的说课要求和评价规范有五个方面:教材分析、目的分析.过程分析、教法分析、评价分析。下面我结合我自身的理解对这五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一下说明。
教材分析:说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编写的意图;教材的前后联系;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学习类型的分析;前次概念与新知的联系;自身的个性见解等。
目的分析:说教材应达到的终点目标。结合实际制定教材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德育、情感目标;列出切实可行又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同时说明目标间的相互渗透以和德育与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点。
过程分析:说明构思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指导思想;说明教与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的设计和其理论依据;说明典型教学环节的价值取向和其理论依据;说明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其合理性;说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如何对同学进行学法指导。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要充沛考虑同学的自身因素与情境因素,如分析同学的认知基础、分析心理特征和对学习该内容的可接受性,分析同学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对该内容的适应性,分析可能发生的差别。这是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主要考查我们对学法的关注和探索。
教法分析:说出根据教材内容、同学实际、教学条件等而选择设计的教学方法。这一方面是说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主要考查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选择。假如我们对保守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讲练结合法等以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程序教学法(斯金纳)、自学辅导法(卢仲衡)、青浦经验(顾泠沅)、启研法、单元教学法、六课型教学法等都有一定的理解,并清楚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制约因素、特点、选择规范等,完全可以在自身的个人教学观念之下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结合。
评价分析:说出教学评价、反馈与调节的措施和构想。这一点,是以反馈调控为手段,力求反馈全面(兼顾优、中、差生)、和时,并且要有多种应变的调控措施。
说课当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防止说课蜕变,既不能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也不要把说课变成宣读教学设计或简述讲课要点。
2、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手段,必需有充沛的理论依据或较幼稚的个人观点。
3、在讲说教法和学法的同时,要针对这堂特定的内容充沛说明所选择的教法和对同学传授这种学法的理由,对相关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应十分熟悉。
4、说课过程中,尽量展示先进和现代的教育思想。
5、在竞赛类的说课过程中,防止套用一知半解的思想、方法等,只有深刻理解才干活用,只有活用才干自圆其说。
6、一个完整的说课要包括评说课或者答辩,因此要做好问题准备,评价者往往以此来定位说课者的教学素质、教育修养。
7、在有时间限定的情况下,不必追求面面俱到,但重点局部一定要说透。
通过上面的说明,不难看出说课的不同于其它教学活动的典型特点,这些典型特点也恰好体现了说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优越之处。
1、说课将教师的隐性思维变成了显性思维――备课思维外现化。
备课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掌握、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和对同学学习能力的评估与预测等一系列活动,都是隐性的思维活动过程,而说课是通过语言的媒介作用,将备课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使更多的人直接感知你的思维过程。假如我们能够把备课的过程以说课形式表达出来,最起码你的备课是有条理而精炼的,思路是明确而清晰的。思维过程能够达到语言化,这是层次上的递升。
2、说课将教师的个体行为变成了群体行为――备课行为立体化。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备课是作为个体行为活动来考查的,既然是个体活动,那么备课的质量和水准就必定受个性主观因素的影响,而说课是需要多人参与的,有说课就有评说课,两种活动交织在一起,就必定存在思维的互补和学术性的交流。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地推敲,就利于每个参与者对个人经验的取舍和对他人观念的扬弃。这正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另外,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个人教学和教研活动,或许会多一点启示。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民办学校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在发展过程中所自然发生的困扰等,所以我们的教学不得不追求短期效应和功利性,对个人教学而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得不会感到心理上的疲劳、无法充电的困惑、吃老本的尴尬。对教研活动而言,基本上是在”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的四统一的模式之下,集体智慧的汇集与发挥,从根本上对教学进行推动,出色教研效果的获得都是很艰难的。而说课具有简便、明快、高效、省时、易于布置和控制的特点,虽不能代替教研活动,但它完全可以纳入到教研活动的范畴。在个人支配时间相对少的环境中,它是丰富我们个人知识储藏的有效方式,它能促动我们投入其中,促动我们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回想和反思。同时,在这个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为说课时的显性思维,把静态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动态的群体学术性讨论的过程中,它也提高了教研的学术层次。假如把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一局部,那么我们通常的说课改革为单元说课、章节说课也未尝不可。
3、说课使备课环节由只重视操作变成了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理论研究――备课研究理论化。
说课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每堂课的具体知识为内容、以教学具体操作为借鉴,对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进行设计。它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示形式。假如让哪位老师进行说课的话,他自然要活用自身所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考察和分析自身将要实施的课堂操作行为,应用最精炼的语言,向大家说明?quot;怎么教”,我“为什么要这样教”,只说怎么教,干巴巴令人生厌,最精彩的是我“为什么要这样教”,当然,它绝不是理论的堆砌和相加,必需活用。
《重叠问题》说课课件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通过昨天和你们的交流,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那就是咱们班的同学既聪明又勇敢,这节课老师就要来验证一下了,准备好了吗?不错!同学们都知道,老师不怕谁呀?(大灰狼)就怕谁呀?(小绵羊)。希望今天能看到你们积极活泼可爱一面,将有许许多多的小礼物等着你们哦,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二、拓展方舟
前几天呀,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问题,你们愿意帮帮我吗?非常感谢,请听题:两位妈妈和两个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为什么呢?好,你来说,生1.教师总结可能妈妈带着未出生的小宝宝一起看电影了,生2教师总结也可能是妈妈带着未成年的小朋友来看电影了。生3教师总结:听明白意思了吗?你重复一遍。教师总结:也可以说妈妈又几个身份,?对,2个、哪两个?妈妈 女儿。也就是说她的身份重复了,她既是妈妈又是女儿。
三、游戏解决重点难点
1.刚才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难题,老师非常的高兴,想和你们一起做个抢椅子的游戏,喜欢吗?先别着急,请看 游戏小规则:1参加抢椅子的'同学围绕椅子转,抢到椅子为胜,直到分出冠军2游戏过程中注意安全3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准备好了吗?好,你来,同学们2个人抢2个椅子能完成游戏吗?恩,人少,那我再多找 几个,一不小心叫多了,怎么办?快帮老师想想办法,恩,我们呀可以让他们几个玩猜拳游戏,好,你们4个进行猜拳游戏,胜出者接着参加抢椅子游戏。很可惜,你们三个一起随同老师当小评委吧。
(为他们加油)争夺冠军的时刻到了,最后恭喜这位小朋友,你拿到了这次的冠军,送给你一个小礼物。
2.刚才呀铜须门玩的非常开心,这时老师要来刁难一下你们了,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参加抢椅子游戏的有几人?参加猜拳游戏的有几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游戏?到底是7个还是6个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下:老师这里有两个呼啦圈,请参加抢椅子游戏的同学站在这边,参加猜拳游戏的同学站在那边,引起矛盾冲突,其中的一个小朋友该怎样站?分成两部分行吗?嗯,两个都有,这主意不错。
3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圈子里是,这个圈子里是()重叠的这一部分是(),这一个小半圈里是()这一个小半圈里是()好,为你们鼓掌,你们根据现在的这种情况画个几何图形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画个几何图形。
4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画的情况
5教师根据画的情况出示图进行总结
6一起回顾一下,你们能为这些图形起个名字吗?其实呀,早在很久很久之前,这个人就发明了这些图形就是韦恩图,是表示封闭图形及其关系的图形,便于我们解决问题,我们称之为重叠问 题。
7总共有几个人参加了游戏,小组讨论一下有几种计算方法,学生说教师板书
四、课堂练习
这节课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连小聪聪也来凑热闹了,他说要考考你们,你们敢于挑战吗?小聪聪说了答对了有礼物送给你们哦,做题然后出示答案,出示小聪聪的礼物,一幅幅重叠美的图片
五、刚才呀同学们都沉醉在这种重叠美中
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重叠美,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能用智慧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结束课堂,好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
一般说来,说课应注重以下几点:
1.说课要突出一个“新”字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突出说课的艺术。“新”是说课成功的关键。“新”的要求很高:
方法新――不能平铺直叙。
结构新――要有起伏,高潮迭起。
练习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
手段新――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图文并茂。
设计新――从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巩固新课、结束新课等几个怀节,要环环紧扣,具有新意。
开始新――从开讲艺术到结尾艺术要吸引听者,引起共鸣。
2.说课要体现一个“美”字
美是艺术的核心,说课要跟讲课一样处处体现美,给人美的享受。
内容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炼美、提示美、使原有的美更添色彩。
语言美――教师语言美是决定说课成败的关键。
情感美――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没有强烈的情感,不可能把课说得成功。
板书美――板书是教师的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它以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教态美――教态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教态美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3.抓住一个“课”字,突出一个“说”字
说课,要用一节课1/4~1/3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必须经历完整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常规课课型来说,要经历“铺垫――新授课――举例――巩固――置疑――小结――练习”等过程,对采用目标教学法的课程来说,要经历“目标呈现――揭题展示――反馈矫正――课堂练习”等过程。因此,说课者要根据课型抓住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结构、说内容、说训练、说学生。无论说什么,都要说得有理有据,使听者叫好,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目的。
在说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千万不能照教案去说。
(2)“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
(3)“说课”不等于背死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一字不漏地死背下去。
(4)“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先写好的材料去读。
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紧紧围绕一个“课”字,突出“说课”的特点,完成说的过程。
4.遵循“课”路,选准“说”法
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想。教师讲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思路进行,教师在说课时,当然也要环环扣住课堂教学思路展开。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实施“教”法,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展开“说”法,无疑是教师授课和说课成败的关键。诚然,说课的方法很多,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说”。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现象、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横向说、纵向说,理论联系实际说等。但无论怎么“说”,都要遵循课堂教学思路这一主线去“说”。
5.变换“说”法,找准“说”点
说课的对象是听众,而不是授课的对象学生。这些听众可能自是说课的评委、本学科的教师、本教研室的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及教务科、教育研究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但无论怎样,这些听众都竭力站在学生角度去对待说课者所说的课,去审视教法的采用,教学重难点的突出、突破,教学环节的把握等。因此,说课者必须置于听众思维和学生思维的变化处,站在备课讲课的临界点,变换“说”位,编写“说”案,研究“说”法,找准“说”点。
6.把握“说”度,把课“说”活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说清思路、说清教学过程、说清教学方法;而讲课的重点则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换句话说,说课重理性和思路,讲课重感情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那么,如何
[说课面试注意的问题]
鸽巢问题说课课件
鸽巢问题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一课时68、69页例1、例2.
本单元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鸽巢问题》的两种形式,并安排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鸽巢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中,有3处不好理解的地方:1)“总有一个”“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解读。2)为了达到“至少”而进行“平均分”的思路。3)把什么看作物体,把什么看作抽屉,这样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使
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我之所以这样确定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因为《新标准》指出:在本学段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共六个教学环节:游戏导入——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建模
下面我分别说说这样设计的意图。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
通过“扑克牌”游戏,体验不管怎么抽,总有同一花色的牌至少有2张。激起学生认识上的兴趣,趁机抓住他们认知上的求知欲,作为新课的切入点,我这样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
2、验证结论:学生借助实物操作来验证结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情况,找出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
汇报结果
意图:理解“总有” 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再提出问题:不用一一列举,能用更便捷的方法来证明这一结论吗?
围绕假设法,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只有平均分,才能将铅笔尽可能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
第三环节——运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
完成68页的做一做。
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2只鸽子”如何分配。
意图:从余1到余2,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平均分。
第四环节——发现规律,初步建模
通过练习,让学生说出发现了什么规律?
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假设的思维过程。
(1) 教学例2、让学生说道理,然后提问:这个思考过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 意图:将证明过程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为下一步学生发现结论与商和余数的关系做好铺垫。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让学生体会《鸽巢问题》的多种多样。
第六环节——小结全课、激发热情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只要物体数量比抽屉数量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
六、说板书设计
鸽巢原理(抽屉原理)
4 ÷ 3 =1……1 1+1=2
7 ÷ 5 =1……2 1+1=2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1
意图:整个板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让教学环节依次呈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们通常把说课定义为:“在一定的场合下,教师依据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分析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讲说教学方案,然后让听者评说,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的教学研究形式。”
我个人对说课的理解和上面的诠释有些不同。目前,由于素质教育和减负的提出,大家都在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的状态是快节奏、多活动、大训练量,安排得密不透风,不敢耽搁一秒钟,而评价者多以深入课堂听课的方式来进行评价,但深入分析一下,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否的背后关键是台下功夫。大家知道,台下功夫主要指备课,但通常意义上的备课无法全面而直接地体现思维过程。另外,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备课多是一种个体行为,我们备完课就去上课?quot;备讲两层皮“的现象在所难免。而说课主要是体现备课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备课与上课这两个环节之间,重点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有什么理论说明和实践依据,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完成对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和突破。说课是为了上好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也是对上课的总结、归纳、提炼和升华,具有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的价值。那么说课过程中,究竟要说些什么?怎么说?
对于说课的内容,目前有”四说“(说大纲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五说“(大纲、教材、教法、学法、练习)等。我们宁波地区的说课要求和评价标准有五个方面:教材分析、目的分析.过程分析、教法分析、评价分析。下面我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对这五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一下说明。
教材分析:说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编写的意图;教材的前后联系;教材的重、难点及关键;学习类型的分析;前次概念与新知的联系;自己的个性见解等。
目的分析:说教材应达到的终点目标。结合实际制定教材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德育、情感目标;列出切实可行又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同时阐明目标间的相互渗透以及德育与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点。
过程分析:说明构思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指导思想;说明教与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的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说明典型教学环节的价值取向及其理论依据;说明教学程序的设计及其合理性;说明教学媒体的选择及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因素与情境因素,如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分析心理特征及对学习该内容的可接受性,分析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对该内容的适应性,分析可能产生的差异。这是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主要考查我们对学法的关注和探索。
教法分析:说出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而选择设计的教学方法。这一方面是说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主要考查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选择。如果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讲练结合法等以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程序教学法(斯金纳)、自学辅导法(卢仲衡)、青浦经验(顾泠沅)、启研法、单元教学法、六课型教学法等都有一定的理解,并清楚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制约因素、特点、选择标准等,完全可以在自己的个人教学观念之下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结合。
评价分析:说出教学评价、反馈与调节的措施及构想。这一点,是以反馈调控为手段,力求反馈全面(兼顾优、中、差生)、及时,并且要有多种应变的调控措施。
说课当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防止说课变质,既不能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也不要把说课变成宣读教案或简述讲课要点。
2、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手段,必须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或较成熟的个人观点。
3、在讲说教法和学法的同时,要针对这堂特定的内容充分说明所选择的教法及对学生传授这种学法的理由,对相关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应十分熟悉。
4、说课过程中,尽量展示先进和现代的教育思想。
5、在竞赛类的说课过程中,避免套用一知半解的思想、方法等,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活用,只有活用才能自圆其说。
6、一个完整的说课要包括评说课或者答辩,因此要做好问题准备,评价者往往以此来定位说课者的教学素质、教育修养。
7、在有时间限定的情况下,不必追求面面俱到,但重点部分一定要说透。
通过上面的说明,不难看出说课的不同于其它教学活动的典型特点,这些典型特点也恰好体现了说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优越之处。
1、说课将教师的隐性思维变成了显性思维--备课思维外现化。
备课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把握、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与预测等一系列活动,都是隐性的思维活动过程,而说课是通过语言的媒介作用,将备课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使更多的人直接感知你的思维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把备课的过程以说课形式表达出来,最起码你的备课是有条理而精炼的,思路是明确而清晰的。思维过程能够达到语言化,这是层次上的递升。
2、说课将教师的个体行为变成了群体行为--备课行为立体化。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备课是作为个体行为活动来考查的,既然是个体活动,那么备课的质量和水准就必然受个性主观因素的影响,而说课是需要多人参与的,有说课就有评说课,两种活动交织在一起,就必然存在思维的互补和学术性的交流。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地推敲,就利于每个参与者对个人经验的取舍和对他人观念的扬弃。这正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另外,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个人教学和教研活动,或许会多一点启示。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民办学校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在发展过程中所自然产生的困扰等,所以我们的教学不得不追求短期效应和功利性,对个人教学而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得不会感到心理上的疲劳、无法充电的困惑、吃老本的尴尬。对教研活动而言,基本上是在”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的四统一的模式之下,集体智慧的汇集与发挥,从根本上对教学进行推动,出色教研成果的获得都是很艰难的。而说课具有简便、明快、高效、省时、易于安排和控制的特点,虽不能代替教研活动,但它完全可以纳入到教研活动的范畴。在个人支配时间相对少的环境中,它是丰富我们个人知识储备的有效方式,它能促动我们投入其中,促动我们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回想和反思。同时,在这个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为说课时的显性思维,把静态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动态的群体学术性讨论的过程中,它也提高了教研的学术层次。如果把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部分,那么我们通常的说课改革为单元说课、章节说课也未尝不可。
3、说课使备课环节由只重视操作变成了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理论研究--备课研究理论化。
说课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每堂课的具体知识为内容、以教学具体操作为借鉴,对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进行设计。它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如果让哪位老师进行说课的话,他自然要活用自己所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考察和分析自己将要实施的课堂操作行为,应用最精炼的语言,向大家说明?quot;怎么教”,我“为什么要这样教”,只说怎么教,干巴巴令人生厌,最精彩的是我“为什么要这样教”,当然,它绝不是理论的堆砌和相加,必须活用。从这一角度看说课,颐遣坏貌蝗セ袢「嗟男畔ⅲ斫獠⒛诨炎约褐蒙碛诶砺塾胧导洌诶砺塾胧导浣卸啻斡行У耐担鋈说南敕ň突岵蛐碚庵窒敕ɑ嶂鸩奖涑梢恢肿约旱慕萄Ч鄣恪⒔萄Ч勰睿棺约禾と敫卟愦巍?br>4、说课使学校对备课工作从终结性管理变成了过程管理--备课管理全程化。
【主要参考文献】:
1、《说课--现代教学理论的有效体现》 王存宽 《教育探索》2000、8
2、《说课功能再探》 丁俊明 《教学与管理》1998、10
★ 说课比赛
★ 库仑定律说课
★ 春江花月夜说课
★ 信息技术说课
★ 体育说课
★ 说课要求
★ 说课反思
★ 《散步》说课
★ 幼儿园说课
★ 说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