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教学设计之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tsuishawddd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举手》教学设计之一(共含12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suishawddd”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举手》教学设计之一

篇1:《举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露”“调”,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的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要充满自信的力量。

2、了解高老师的做法,理解她对学生的“爱”。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磁带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秘密吗?谁愿意悄悄的告诉老师听?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上三年级,他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举手的秘密。

2、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指导

1、各自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

2、检查初读效果:

(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生字词:

A、谁能准确地领大家拼读这些生字词?指名领读。擦去拼音再读。随机抽查生字词读音。

注意多音字:

lù tiáo

露调

lòu diào

找出课文中这些字读什么音,读读这些句子,再练说几个句子。

B、小组内相互交流: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

C、组织集体交流,教者适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办法。鼓励学生要有创见。

比如:记字形,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办法。记“仍”,把“扔”(或“奶”)的偏旁去掉,换上“亻”(单人旁)。“份”还可以用加一加,记“况”,左边“冫”,右边“兄”。“题”:左边是“是”,右边是“页”,注意“页”字要写在“是”字最后一捺上。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A、各自练习说。

B、指名当众讲述。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各组字,组成词。

仍( )偏( ) 急( )兄( )分( )

扔( )扁( ) 隐( )况( )份(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试一试,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隐约 虚荣心 露馅儿 声调习惯

仍然 心照不宣 水份 情况 偏旁

2、出示句子:

“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

指名读。那是谁的笑,为什么会这么大的魔力?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说说“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在遇到困境后,“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直接描写: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动作、表情描写:“脑袋嗡地一下蒙了”、“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眼泪很快流下来”)

(2)结合实际,谈感想: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我”这样的困境?在困境中,你最希望什么?

(3)指导朗读: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4)指名当众朗读,说出自己所读内容的感受。

(5 )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在“我”很伤心的时候,高老师是如何对待我的?(“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亲切的笑容”)如果将课文中的“搭”,换成“打”或“搁”你认为行吗?为什么?(用动作实践辅助区别这三个字的意思。)看到高老师“亲切的笑容”,想想“我”会怎么想?

(2)思考:高老师是怎样引导“我”走出困境?

“当你真的能回答问题……如果你不会……我就知道……”

高老师对“我”说,“这样我就知道你到底是会还是不会了”,想一想,高老师知道以后,会怎样做?

(3)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

(高老师对我十分尊重。举左手、举右手是师生二人独特的沟通办法,既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又使高老师知道了真实情况,可谓巧妙,看出高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是师生俩的秘密。点题

(4)齐读三、四自然段。

3、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1)高老师引导“我”走出困境了吗?指名读课文中相关句子。

(2)当“我”再次在课堂上与高老师的目光相遇时,我俩都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种情形,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高老师和学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联系课题,体会师生俩的秘密非常美好)

(3)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4)男女生比赛读。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采取分组读,师生共读等方式。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体会题目《举

手的`秘密》中的“秘密”二字,为什么用这个词?

2、你喜欢课文中的高老师吗?为什么?

3、你学到了什么?

4、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用小纸条告诉老师。

五、作业

1、小组同学合作:将课文改编成三个场景的课本剧。

2、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4、举手的秘密

露陷儿 (不自信)

秘密

(老师的爱) 从容 (自信)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再现课文。

(1)火车接龙朗读课文。

(2)指名表演编好的课本剧。

提示指导:

a、可增加一个角色--“我”的同桌,通过我的“我”与同桌的对话表现“我”的内心活动。

b、在表演的过程中,安排小记者采访:

(如:谈谈你对这位老师的看法。当你身边的同学回答问题时由于紧张结巴起来,你觉得该怎样做?)

二、游戏巩固,识记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将生字分类:

左右结构的生字:仍、况、份;半包围结构的字:题、越。上下结构:室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换偏旁等方法记忆生字。

③给生字组词。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①出示生字卡,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安静,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四、词语积累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将好的词语收录到自己的词语库中。

五、作业设计

1.把你心中的小秘密写下来。

2.自制本课生字卡。

篇2:《举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理解:犹豫不觉、一叶孤舟、哄堂大笑等词,能写出“永久、缘由、瞅”的近义词

2、能说出两个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词句

4、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敢于提出问题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

2、理解‘议论不休“的意思并造句

第一课时

(一)初学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轻读课文,自学生字和新词,把容易读错写错的词划出来。

2、不理解的字查字典,难理解的用“~“标出。划出渴望内中的两个比喻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文中哪几节写我?哪几节写学习委员?

(三)学习1——4节

1、集体朗读1——4节

2、说说“永久、议论不休”的意思,用“议论不休”造句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节的比喻句的意思

4、讨论“犹豫”什么意思?说说我不敢举手的原因是什么?

5、同桌讨论后慨括A怕全班只有我不懂,一个人孤零零举手都难为情;B怕老师说我笨让老师永远留一个坏印象多不好;C怕同学哄堂大笑,背后议论不休。

6、朗读指导

7、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四)作业

1、带生字的`词抄3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

2、说说我犹豫的3个原因

(二)学习课文5——7节自学要求

1、“瞅”什么意思?说说和它意思相近的词。

2、说说比喻句“老师夸她像大海上勇敢的水手”的意思。

3、“水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学习委员不作水手?

4、老师夸学习委员像大海上勇敢的水手,我是怎么想的?

(三)学习课文第8节

1、朗读第八节

2、“缘由是”是什么意思?我和学习委员脸红的原因各是什么?

3、总结全文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我 学习委员

犹豫不决 高高举手

一叶孤舟 勇敢的水手

懊悔、难为情 高兴、激动

篇3:《举手》优秀教学设计

《举手》优秀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六个生字,理解:犹豫不觉、一叶孤舟、哄堂大笑等词,能写出“永久、缘由、瞅”的近义词

2、 能说出两个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 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词句

4、 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敢于提出问题的道理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

2、 理解‘议论不休“的意思并造句

第一课时

(一) 初学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 轻读课文,自学生字和新词,把容易读错写错的词划出来。

2、 不理解的字查字典,难理解的用“~“标出。划出渴望内中的两个比喻句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文中哪几节写我?哪几节写学习委员?

(三) 学习1——4节

1、 集体朗读1——4节

2、 说说“永久、议论不休”的`意思,用“议论不休”造句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节的比喻句的意思

4、 讨论“犹豫”什么意思?说说我不敢举手的原因是什么?

5、 同桌讨论后慨括A怕全班只有我不懂,一个人孤零零举手都难为情;B怕老师说我笨让老师永远留一个坏印象多不好;C怕同学哄堂大笑,背后议论不休。

6、 朗读指导

7、 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四) 作业

1、 带生字的词抄3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抽读

2、说说我犹豫的3个原因

(二) 学习课文5——7节自学要求

1、“瞅”什么意思?说说和它意思相近的词。

2、 说说比喻句“老师夸她像大海上勇敢的水手”的意思。

3、 “水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学习委员不作水手?

4、 老师夸学习委员像大海上勇敢的水手,我是怎么想的?

(三)学习课文第8节

1、朗读第八节

2、“缘由是”是什么意思?我和学习委员脸红的原因各是什么?

3、总结全文

(五) 作业

板书设计

我         学习委员

犹豫不决      高高举手

一叶孤舟      勇敢的水手

懊悔、难为情    高兴、激动

篇4: 举手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露”“调”,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的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要充满自信的力量。

2、了解高老师的做法,理解她对学生的“爱”。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磁带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秘密吗?谁愿意悄悄的告诉老师听?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上三年级,他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举手的秘密。

2、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指导

1、各自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

2、检查初读效果:

(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生字词:

A、谁能准确地领大家拼读这些生字词?指名领读。擦去拼音再读。随机抽查生字词读音。

注意多音字:

lù tiáo

露调

lòu diào

找出课文中这些字读什么音,读读这些句子,再练说几个句子。

B、小组内相互交流: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

C、组织集体交流,教者适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办法。鼓励学生要有创见。

比如:记字形,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办法。记“仍”,把“扔”(或“奶”)的偏旁去掉,换上“亻”(单人旁)。“份”还可以用加一加,记“况”,左边“冫”,右边“兄”。“题”:左边是“是”,右边是“页”,注意“页”字要写在“是”字最后一捺上。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A、各自练习说。

B、指名当众讲述。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各组字,组成词。

仍( )偏( ) 急( )兄( )分( )

扔( )扁( ) 隐( )况( )份(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试一试,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隐约 虚荣心 露馅儿 声调习惯

仍然 心照不宣 水份 情况 偏旁

2、出示句子:

“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

指名读。那是谁的笑,为什么会这么大的魔力?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说说“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在遇到困境后,“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直接描写: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动作、表情描写:“脑袋嗡地一下蒙了”、“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眼泪很快流下来”)

(2)结合实际,谈感想: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我”这样的困境?在困境中,你最希望什么?

(3)指导朗读: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4)指名当众朗读,说出自己所读内容的感受。

(5 )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在“我”很伤心的时候,高老师是如何对待我的?(“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亲切的笑容”)如果将课文中的“搭”,换成“打”或“搁”你认为行吗?为什么?(用动作实践辅助区别这三个字的意思。)看到高老师“亲切的笑容”,想想“我”会怎么想?

(2)思考:高老师是怎样引导“我”走出困境?

“当你真的能回答问题……如果你不会……我就知道……”

高老师对“我”说,“这样我就知道你到底是会还是不会了”,想一想,高老师知道以后,会怎样做?

(3)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

(高老师对我十分尊重。举左手、举右手是师生二人独特的沟通办法,既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又使高老师知道了真实情况,可谓巧妙,看出高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是师生俩的秘密。点题

(4)齐读三、四自然段。

3、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1)高老师引导“我”走出困境了吗?指名读课文中相关句子。

(2)当“我”再次在课堂上与高老师的目光相遇时,我俩都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种情形,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高老师和学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联系课题,体会师生俩的秘密非常美好)

(3)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4)男女生比赛读。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采取分组读,师生共读等方式。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篇5: 举手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2、在阅读中,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老师巧妙的.做法是对“我”的尊重、信任、和鼓励,从而使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举手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有问题请教老师也要举手。举手会有什么秘密呢?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小组合作探究、导引释疑

1、在学习中,“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当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方法提示:a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 b结合实际,谈自己遇到类似困境时,最希望什么?c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我的心情。

2、正当“我”伤心时,高老师是怎样对待我的,后来又用什么巧妙的方法帮我进步的?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 方法提示:a有感情地读3、4自然段来感悟 b结合重点词句理解 c充分发挥想象力。

三、全班展示

预设:

当“我”不会回答问题举手露馅时,心情会怎样?应怎样用读来表达呢?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并适时指导朗读。

2、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自己最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脱离困境或鼓励自己走出困境

“举手的秘密”是指什么?后来我走出困境了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中,使我能体会到高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关心和鼓励、、、或在遇到困境时,别人的鼓励、尊重能使自己树立自信和勇气,从而走出困境等)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我”克服了困难,并拥有了快乐的童年。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2、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写在小纸条上告诉老师。

板书设计:

14、举手的秘密

露馅儿(不自信)―――从容(自信)

秘密(老师的爱)

篇6:举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孔春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2个新词的意思;能写出“永久、缘由、瞅”的近义词。

2、能说出两个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能用“……是因为……”的句式回答问题。

4、、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词句。

5、 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读懂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个比喻句的意思,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并逐渐付诸行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犹豫、一叶孤舟、永久、哄堂大笑、议论不休”等的意思。

2、理解第2节中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初步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我们除了要专心听讲,还应该做到什么?出示课题。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按要求听课文录音:①编上节号。②听清生字读音,划出新词。③思考课堂上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做的。

(2) 认读生字卡片。 了

(3) 课文写了哪两个小朋友?老师让大家提出问题,“我”是怎么做的?学习委员是怎么做的?

3、学生自学。

(1) 大声朗读课文。

(2) 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写在第1、2题上。

4、学习2-4节。

(1) 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谁有问题请举手”,“我”不敢举手。诗歌哪几节告诉我们“我”不敢举手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用“……是因为……”的句式来回答。

(2) 按以上步骤自学3、4节。

5、学习第一节。

(1)“我”心理想不想提问呢?齐读第一节。

(3) 想提又不敢提,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可用哪个词来表示?

6、 有感情地朗读1-4节。

7、 作业:

(1)作业本题3。

(2)作业本题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瞅”、“缘由”和第二个比喻句的意思。

2、能用因果句式回答两人两红的不同原因。

3、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问。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听写生字。

2、朗读1-4节。

3、学习5-7节。

(1) 同桌讨论:学习委员高高举手,“我”是怎么想的?老师是怎么做的?

(2) 反馈。

(3) 有感情朗读5-7节。

4、学习第8节。

(1) 齐读后问:可把“缘由”换成什么词?

(2) 学习委员为什么脸红了?用因果句式回答。

(3) “我”心理会怎么想?今后会怎么做?

5、全文总结。

(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这首诗的收获和打算。

七色花

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理解带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4、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

2.学习第1,2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作业第1题的两个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童话故事。

2.了解大意。

(1)按要求自学:

① 读淮生字字音;

② 自由朗读全文厂

③ 带着课后作业第1。2的4个问题默读课文,划出与4个问题有关的句子;

④提出不懂的问题。

(2)预习检查:

①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②学生质疑。

3.学习第1一2自然段。

(1)课文哪几句话告诉我们七色花是怎样的一朵花?读读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个问题。

(2)珍妮是怎样得到这朵七色花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两个问题。

(3)朗读第1。2自然段。

4.作业:读熟全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2、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有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1、齐读1、2自然段,引入新课。

2、学习3-9自然段。

(1)珍妮让七色花帮自己干了些什么?

(2)交流讨论,及时纠正语病。

(3)综合回答珍妮用七色花帮自己做了那些事。

3、 学习10-11自然段。

(1) 指名朗读。思考:最后一片花瓣怎么用,为什么得好好想一想?她用最后一片花瓣做了件什么事?

(2) 交流讨论。

(3)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4) 珍妮为什么反而心理充满了快乐?

(5) 你觉得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4、 听全文朗读录音,小声跟读。

[举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7:举手

上课了,老师用探询的目光望着大家:“现在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自信的举起右手。“巫美妮。”听到老师老师教,我胸有成竹的站起来,声音洪亮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向我投了战靴德米光。

以前,我可没有这么勇敢,现在我还能想起以前站起来发言回答问题的情景。一天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简单,我非常想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可就是不敢举手,我看看周围的同学也都不该举手,几秒钟后,有几个同学刚想举手,可举到半空中又放下了.这时,我看到老师鼓励的目光向的投过来,我举手还是不举手呢?我经过思想的斗争,还是把手举起来吧!老师见我举手了。便叫我:“巫美妮."缓缓地站起来,我的心好像有几只小兔“扑嗵扑嗵”地跳,紧张得脸都涨红了,小声地说出来答案。老师听到我的答案,便露出了高兴的微笑,表扬了我,我也高兴极了。

通过这次,我从今以后都积极举手发言了。

篇8:四年级上册语文《举手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2、在阅读中,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老师巧妙的做法是对“我”的尊重、信任、和鼓励,从而使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举手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有问题请教老师也要举手。举手会有什么秘密呢?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小组合作探究、导引释疑

1、在学习中,“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当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方法提示:a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 b结合实际,谈自己遇到类似困境时,最希望什么?c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我的心情。

2、正当“我”伤心时,高老师是怎样对待我的,后来又用什么巧妙的方法帮我进步的?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 方法提示:a有感情地读3、4自然段来感悟 b结合重点词句理解 c充分发挥想象力。

三、全班展示

预设:

当“我”不会回答问题举手露馅时,心情会怎样?应怎样用读来表达呢?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并适时指导朗读。

2、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自己最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脱离困境或鼓励自己走出困境

“举手的秘密”是指什么?后来我走出困境了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中,使我能体会到高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关心和鼓励、、、或在遇到困境时,别人的鼓励、尊重能使自己树立自信和勇气,从而走出困境等)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我”克服了困难,并拥有了快乐的童年。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2、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写在小纸条上告诉老师。

篇9:四年级上册语文《举手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露”,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地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地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时要充满自信。

2.了解高老师的做法,理解她对学生的“爱”。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真正地帮助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秘密吗?谁愿意悄悄地告诉老师?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上三年级,他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举手的秘密。

2.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指导。

1.各自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

2.检查初读效果: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A.谁能准确地领大家拼读这些生字词?指名领读。擦去拼音再读。随机抽查生字词读音。注意多音字。

找出课文中这些字读什么音,读读这些句子。

B.小组内相互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

C.组织集体交流,教者适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办法。鼓励

学生有创见。比如:记字形,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办法。记“仍”,把“扔”(或“奶”)的偏旁去掉,换上“亻”(单人旁)。“份”还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记“况”,左边“冫”,右边“兄”。“题”:左边是“是”,右边是“页”,注意“页”字要写在“是”字最后一捺上。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A.各自练习说。

B.指名当众讲述。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各组字,组成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试一试,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2.出示句子:

“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

指名读。那是谁的笑,为什么会这么大的魔力?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说说“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在遇到困境后,“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直接描写: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动作、表情描写:“脑袋嗡的一下蒙了”“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眼泪很快流下来”。)

(2)结合实际,谈感想: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我”这样的困境?在困境中,你最希望什么?

(3)指导朗读: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4)指名当众朗读,说出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感受。

(5)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在“我”很伤心的时候,高老师是如何对待我的?(“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亲切的笑容”)如果将课文中的“搭”换成“放”,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看到高老师“亲切的笑容”,想想“我”会怎么想?

(2)思考:高老师是怎样引导“我”走出困境的?

(3)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高老师对我十分尊重。举左手、举右手是师生二人独特的沟通办法,既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又使高老师知道了真实情况,可谓巧妙,能看出高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是师生俩的秘密。点题。

(4)齐读三、四自然段。

3.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1)高老师引导“我”走出困境了吗?指名读课文中相关句子。

(2)每每当“我”在课堂上与高老师的目光相遇时,我俩都

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种情形,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高老师和学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联系课题,体会师生俩的秘密非常美好。)

(3)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4)男女生比赛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采取分组读,师生共读等方式。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体会题目《举手的秘密》中的“秘密”二字,为什么用这个词?

2.你喜欢课文中的高老师吗?为什么?

3.你学到了什么?

4.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用小纸条告诉老师。

五、课外活动。

小组同学合作,将课文改编成三个场景的课本剧。

篇10:举手真难

举手真难_小学作文

“上课一定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上课前几分钟,我暗暗地下定决心。

“嗨,举就举呗!不就是读读课文或回答问题嘛!有什么可怕的!”快上课的时候,我又故作轻松地想。

上课铃响了,我的心不禁一怔。

几分钟后,刘老师提问了,“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室里静得出奇,连同学们的呼吸声也听得见。我的心突突地跳个不停,偷偷地向四周看看,有的同学低头默坐,有的同学摆弄手指,有的同学扯衣角,似乎根本就没有把刘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只有邓俊慧、李晓宇等几个优秀的同学举起了手。我多么希望有一个与我和差不多的'同学举手啊!哪怕只有一个,然而,没有。

半分钟过去了,刘老师温和地对同学们说:“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举起你的手吧!刘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应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时,我下意识地动了动胳膊,心又抨抨地跳起来了。哎,真不争气!我不敢抬头看刘老师那双眼睛,但我可想象出她期望的眼睛里一定充满着失望,为什么只有这么几个同学知道课文的内容呢?

“要是有个成绩比举手的那几个同学差的举手,我就接着举。”

然而,没有。

“唉,怎么成了这种心理呢?怕什么,不就是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嘛!”我暗暗地鼓励自己。

我悄悄地把左胳膊放到桌上,目光偷偷地扫了一下四周,没有人注意,才慢慢地举起右手,举得低低的,但我觉得又是那样重。举起手,我又慌忙地向四周扫视一下,忽然觉得我那举起的手,是一块嶙峋的怪石,极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搅得我心神不安,真想把手放下。

正在我惴惴不安的时候,忽然感到刘老师的目光似乎向我这边投来了,我不由自主地迅速放下了自己那举得低低的手。我使劲地埋着头,再也不敢抬头看一下这静得连同学们的心跳声也听得见的教室。

或许刘老师没有注意我这一细小的动作。她没有叫我。

我狠狠地在自己的胳膊上拧了一把:“这不争气的胳膊,怎么就举不起来呢?”

唉,举手真难!

篇11:举手作文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因此上课时举手发言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恶梦。

可是有一天,班主任要求全班同学都必须在一个星期内至少举一次手。听到这个消息,我如同五雷轰顶,但我知道抱怨是没有用的,所以我只好快点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好让它不再折磨我幼小的心灵。

语文课上,老师提了一个似乎很简单的问题,但除了班长竟然没有一个人举手,因此我也放弃了这个机会。数学课上,老师又问了一个问题,但这次竟然没有一个人举手,虽然我心里很忐忑,但是还是艰难地举起了手,老师一眼就看到了我。还好一切都很顺利。当我重新坐下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唉!举手,真难!

篇12:举手真难

举手真难

“上课一定要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上课前几分钟,我悄悄下定决心。“不就是读读课文或回答问题嘛,这有什么可怕的!”快上课了,我又故作轻松地想。

稍纵即逝间铃声响起,我的心却不禁一怔。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呢?”几分钟后,周老师振振有词的声音从讲台上传来。

教室里鸦雀无声,连同学们微弱的呼吸声也听得一清二楚。我的心突突直跳,偷偷向周围看去:有的同学低头默坐,目光在课本上扫来扫去;有的'同学摆弄手指或是扯扯衣角,似乎与世隔绝;只有几个踌躇满志的同学举起了手,显得从容自若。

一个世纪仿佛都快过去了,可钟上的秒针只才走了三十下。周老师又问:“还有同学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吗?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不抬头,我也能想象出周老师的眼里掠过一丝失望。那几个屈指可数的同学心急如焚,如坐针毡般差点儿跳了起来,想把手举得更高。生怕老师看不见他。

这时,我下意识动了动胳膊,心又“砰砰砰”地跳了起来。要是还有同学举手,我也跟着举。然而,没有。唉!我怎么能有这种心理?怕什么,不就是回答问题嘛!我暗暗鼓励自己。

我悄无声息地把左胳膊放到桌上,左顾右盼,没有人注意,才缓慢地举起左手。虽然举得很低,但我又觉得是那样沉重。举起手后,我手忙脚乱地向四周张望,忽然觉得我那举起的手宛如平原上突起的小丘,极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的感觉搅得我坐立不安,真想把手放下。

正当愁眉苦脸之时,周老师的目光似乎向我这边儿投了过来。我情不自禁地迅速放下了自己举得低低的手,使劲埋着头,不敢直视老师的目光。也许周老师没有注意我这一细小的动作,她没有叫我。

下课后,我狠狠地在自己的胳膊上拧了一把:“这不争气的胳膊,怎么会举不起来呢?”

现在回想起来,不仅使人发笑,也令人难以忘怀。我想当时我一定在心中感叹:“唉,举手真难!”

举手之美 范文

上课不举手检讨书300字

教学设计

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随笔:上课孩子不举手怎么办?

教学设计点评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举手》教学设计之一(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举手》教学设计之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