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观察与思考并行趣味与丰实共生(认识乘法教学设计)(共含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髙桂路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喜羊羊的图片
师:这是谁呀!他想带小朋友们去羊村去参观游玩,大家愿意吗?
那我们一起出发吧。(播放喜羊羊动画音乐)
课件出示羊村大门。(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解答问题进入大门)
1+3+4 4+4+4 2+6+8 5+5+5+5 8+1+5 2+2+2+2+2
(1)口算出结果。
(2)观察这些加法算式。
谈话: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你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吗?
跟同桌的小朋友一起商量。
根据学生回答把算式分为两类:
1+3+4 2+6+8 8+1+5
4+4+4 5+5+5+5 2+2+2+2+2
师:你是怎样分的?
(上边一组加数不相同,下边一组加数都相同。)
师:我们来看下边的这组算式,每道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什么?
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拓展举例:你能再说一些这样的加法算式,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吗?
同桌互说,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学生说的在黑板上。
[意图说明:可爱的喜羊羊,熟悉的动画歌曲,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二、感知“几个几”
出示羊村游戏场 。
1、观察感知。
(1)师:游戏场里有哪些动物?
(2)提问:兔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你是怎么数的?
(3)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上数出3个2和4个3;
师: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板书:2+2+2=6 3+3+3+3=12)
2、观察比较,再次感知。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都是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2)用“几个几相加”表述。
启发提问:你能用几个几相加得几 这样的说法来说一说每个算式吗?
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课件播放喜羊羊:
(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意图说明:“几个几”相加是乘法的生长点,学习乘法需从认识“几个几”相加入手。设计了对连加算式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几个几”相加的连加算式从一组加法算式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学生感知乘法的实质。]
3、 在操作中加深认识。
美羊羊来游戏:
(1)按要求摆方块。
要求1:每堆摆2个,摆4堆。
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方块,用加法怎样列式?
也就是几个几相加?
要求2:每堆摆4个,摆2堆。
提问:每堆摆了几个,摆了几堆?可以怎样列式?也就是几个几相加?
(2)同桌互动。
要求: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说要求,另一个小朋友按要求摆方块。再互相说一说,你们摆了几个几。
4、 教学“试一试”。
动画:大灰狼拦住去路。(挑战我成功,才能离开)
出示花片图(每行5个,3行)。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花片?怎样列式?(学生自主列式)
交流:你是怎样看图的?是几个几相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5+5 3+3+3+3+3。
提问:两个算式的得数一样吗?为什么?
[意图说明:通过观察归纳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的特点,用方块摆出几个几的操作,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几个几”相加的算式的特点。引导学生多重的活动中,清楚的认识“几个几”相加,逐步建构乘法概念。]
二、在问题解决中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师:羊村的小羊们喜爱学习,我们一起去学习中心看下吧。
提问:学习中心有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谈话:请小朋友先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再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
(板书:2+2+2+2=8)
提问:(将电脑增加到6个2)
现在是几个几相加,你能很快地写出加法算式吗?
(将电脑增加到10个2)现在呢?
谈话:随着电脑数量的增加,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加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太麻烦了)
师:不要着急,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
(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2、教学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像这样(2+2+2+2=8)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4×2,也可以写成2×4
(板书:4×2或2×4),4×2读作“4乘2”
(板书:读作4乘2)。
提问:那么2×4可以怎样读呢?谁来试一试?
(板书:读作2乘4)
讲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 读写乘法算式,体会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提问:6个2相加,用乘法算怎样写算式呢?
10个2呢?能分别说出“6×2”和“2×10”各部分的名称吗?
师: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乘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
(列乘法算式比较方便)
4、 教学“试一试”。
先独立完成,再评讲校对,并让学生说,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 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算式,再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意图说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不揭示乘法概念,但在强烈对比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用加法算“太麻烦”,用乘法算“简便”,感悟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对乘法基础知识的认识,用整体介绍、比较强化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乘法算式的结构。]
三、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拍手游戏。
要求: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
同桌活动,一个同学拍手,另一个同学说乘法算式。
2、画图比赛。
画△:每份画2个,画3份。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画了几个几?一共画了几个△?怎样列乘法算式?
画○:每份画3个,画4份。
提问:一个画了几个○?怎样列乘法算式?
3、 改写算式。
出示课开始时让学生分类的连加算式。
提问: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试一试。
学生练习后,提问:为什么有的加法算式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4、出示羊村玩具汽车装配厂。
提问:一辆车有几个轮子?3辆呢?怎样列式?5辆呢?20辆呢?
为什么不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意图说明:谈祥柏先生说过:“书本不如故事,故事不如戏法。”通过游戏,再现知识的情境,让学生在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的过程中,不断的巩固乘法的知识,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练习的形式活泼多样,题材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更有趣、有序、有效。]
四、 课堂总结
师:在羊村,我们学习了不少本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小朋友们课后找一些这样的例子,说给大家听。
[意图说明:“课堂总结”不仅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更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概念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既是对乘法概念回忆和加深认识的过程,又是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熏陶过程。]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2. 在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体会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比列加法算式简便。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连加
1. 在分类中初步感知。
出示:4+4+4 2+3+6 5+5+5
9+1+2 2+2+2+2
谈话: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你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吗?跟同桌的小朋友一起商量。
根据学生回答把算式分为两类:
4+4+4 2+3+6
5+5+5 9+1+2
2+2+2+2
提问:你是怎样分的?(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
追问:我们来看左边的这组算式,每道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提问:你能再说一些这样的加法算式,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吗?
2. 在观察中体会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的主题图。
提问:你能很快地数出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兔,多少只鸡吗?你是怎样数的?
再问: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板书:2+2+2=6 3+3+3+3=12)
启发:这两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3个2相加 4个3相加)
提问:这两道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相同加数连加)
3. 在操作中加深认识。
(1) 按要求摆方块。
要求1:每堆摆2个,摆4堆。
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方块,用加法怎样列式?也就是几个几相加?
要求2:每堆摆4个,摆2堆。
提问:每堆摆了几个,摆了几堆?可以怎样列式?也就是几个几相加?
(2) 同桌互动。
要求: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说要求,另一个小朋友按要求摆方块。再互相说一说,你们摆了几个几。
4. 教学“试一试”。
出示花片图(每行5个,3行)。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花片?怎样列式?(学生自主列式)
交流:你是怎样看图的?是几个几相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5+5 3+3+3+3+3。
提问:两个算式的得数一样吗?为什么?
[评析:“几个几”相加是乘法的生长点,学习乘法需从认识“几个几”相加入手。教者设计了对连加算式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几个几”相加的连加算式从一组加法算式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学生感知乘法的实质。继而,通过观察归纳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的特点,用方块摆出几个几的操作,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几个几”相加的算式的特点。这样,环环相扣,逐步深入,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对“几个几”相加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创造了建立乘法概念的条件。]
二、在问题解决中初步认识乘法
1. 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第二个例题。
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谈话:请小朋友先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再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板书:2+2+2+2=8)
提问:(将电脑图片增加到6个2)现在是几个几相加,你能很快地写出加法算式吗?(将电脑图片增加到10个2)现在呢?
谈话:随着电脑数量的增加,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加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太麻烦了)不要着急,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2. 教学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讲解:像这样(指2+2+2+2=8)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4×2,也可以写成2×4(板书:4×2或2×4),4×2读作“4乘2”(板书:读作4乘2)。
师生齐读。
提问:那么2×4可以怎样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读作2乘4)
边讲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边板书。(略)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 读写乘法算式,体会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提问:6个2相加,用乘法算怎样写算式呢?10个2呢?能分别说出“6×2”和“2×10”各部分的名称吗?
追问: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乘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列乘法算式比较方便)
4. 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先独立完成,再评讲校对,并让学生说一说,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 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算式,再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评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不揭示乘法概念,但在强烈对比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用加法算“太麻烦”,用乘法算“简便”,感悟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对乘法基础知识的认识,用整体介绍、比较强化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乘法算式的结构。]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 拍手游戏。
要求: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
同桌活动,一个同学拍手,另一个同学说乘法算式。
2. 画图比赛。
画△:每份画2个,画3份。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画了几个几?一共画了几个△?怎样列乘法算式?
画○:每份画3个,画4份。
提问:一个画了几个○?怎样列乘法算式?
3. 改写算式。
出示课开始时让学生分类的连加算式。
提问: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试一试。
学生练习后,提问:为什么有的加法算式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4. 出示玩具汽车图。(图略)
提问:一辆车有几个轮子?3辆呢?怎样列式?5辆呢?20辆呢?为什么不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评析:首先用游戏的形式,呈现用乘法算的现实情境,重温认识乘法的过程,巩固对乘法的认识;接着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课开始时的加法算式,判断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在区别中加深对乘法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乘法来思考,促进学生对乘法含义的内化。这样设计,练习的层次更清楚,形式更活泼多样,题材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更有趣、有序、有效。]
四、课堂总结
谈话: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到了新的本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小朋友们课后找一些这样的例子,说给大家听。
[评析:“课堂总结”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用学到的乘法概念去观察生活,既是对乘法概念回忆和加深认识的过程,又是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熏陶过程。]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谈话:(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们和邻居小鸡们一起来到草地上玩耍,看着这些小白兔和小鸡,你知遭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 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书:2+2+2=6)
迫问:这是( )个2相加得6呢?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3+3+3+3=12)
追问:也就是( )个3相加得12呢?
讨论: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加数点,(小组讨论)
小结:算式中的几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2.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 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 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1)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呢?怎 么列式?(板书:2+2+2+2=8)
提问:这个算式是表示( )个( )相加得8呢,
(2)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 个小朋友?怎么列式?(板书:4+4+4=12)
提问:这个算式又是表示( )个( )相加得12呢?
3.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5× 3排列的玩具娃娃)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 个玩具娃娃?
提示:横着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 (板书:5+5+5=15 3+3+3+3+3=15)
3个5相加 5个3相加
迫问: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的都 是玩具娃娃的总个数,结果都是15个。
二、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第69页例题情境田)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 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6张电脑桌呢?9张 呢?用你学过的方法试着计算,并把算式写下来。
谈话: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列出9个2相加的 算式太麻烦了)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用 乘法计算。(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介绍:像4个2相加(2+2+2+2=8)可以用乘法算, 写作:4×2=8或2×4=8(板书);4×2读作“4乘2”,2×4 读作“2乘4”;其中“×”是乘号,4和2都是乘数,乘得的结果8叫做积。
完成第70页“想想做做”第3题。
3反思乘法的意义。
思考:4个2相加,是怎样用乘法算的?反过来4×2=8 和2×4=8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4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三、加棵对乘法的认识
1. 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一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是求( )个2枝呢?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算法简便呢?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1题的第二幅图。
2.摆学具,写算式。
教师摆出两堆花片,每堆3个。
提问:老师是怎么摆的?也就是摆了几个几呢?怎样列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让学生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花片。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启发:你摆的是几个几?如何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呢?让学生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2题的填空。
讨论:比较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得出:无论是求4个2或者2个4,都可以列成 4×2或2×4)
3.(指“玩具娃娃”的加法算式)你能把这个加法算式 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指“电脑”的加法算式)你能把求6个2和求9个2 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小结: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比用加法算简便。
4.拓展练习。
(出示课本第69页上“试一试”的跳绳图)从图中你知 道了什么?
提示:从“甩绳”“跳绳”等不同的角度来看图,你能提 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甩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跳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启发:求甩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 ) 个( )相加,列出的乘法算式是( )×( )。
追问:谁能解决其余的两个问题?
四、全课总结(略)
说明 “认识乘法”这节课的设计,首先安排了一定量的、具 体生动的有关“相同加数相加”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相加”,并且通过强化“相同加数加法”的认识,找准学习乘法意义的起点;然后引导学生在既能用加 法又能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获取信息、激活思维,在 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反思,逐渐形成了“几个几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的认识;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 学生接受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基本含义。
★ 实践与活动并行
★ 与你共生爱情诗歌
★ 让道德与规则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