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帽计教学设计(共含13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IDIDIDID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通过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等作比较,感受贺龙同志的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3、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处事态度。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章重点词句,感悟贺龙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了《草帽计》这篇课文,大家对课文也有了大概的了解,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在敌我的危急时刻,想出了使白军的事。
2、解释神机妙算
二、切入重点,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词句体现贺龙的神机妙算并说出理由
2、小组交流讨论
3、引导切入重点交流:
(1)引导学生体会贺龙根据当时的天气,选了有利的地形,设下了草帽计。
(2)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的比较。
(3)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的比较
4、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贺龙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
设计意图:
学习本单元,本课讲述了贺龙的智胜的故事,说明了智慧的重要性,给人深刻的启示。不仅要使学生了结历史人物,而且要从贺龙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致使,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
从单元主题的框架上引导学生从全局体会,并把握教材的意识,教给他们理清文体结构,及写作方法的能力。
读文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学生的知识含量,激发学习热情。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方式主要为以点代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
2、整体读文,理清文章脉络。
3、主题单元的学习,渗透习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
1、谁知道我们要学习的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2、本单元文章的体裁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二、读文梳理文章脉络
1、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情况
(1)了解贺龙
(2)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
2、读文
3、分意义段
三、读文生字、生词学习
1、生字生必会读,必会写,学会记忆
2、生词
生理解词性(体会褒贬中性词的特点)
四、读文思考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教材分析
《草帽计》是“智谋”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述的是贺龙在革命战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如:查阅资料,熟读课文,作批注,写自学笔记;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后能够认真修改、整理、完善自学笔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弥补不足,巩固提高。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进入到文本深处。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走进文本情境,获取真实感受。通过对比阅读,解决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神机妙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的命令莫名其妙,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
3.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
4.找出文中的成语感悟、积累,增加知识储备。
教学过程(计划用3~4课时)
一、导入教学,就题质疑
1.由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从课外积累引入,将课堂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实行“大语文阅读”策略。]
2.质疑激趣: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是谁使用了草帽计?为什么要用草帽计?他是怎样使用草帽计的?他的计谋成功了吗?)
[从题目入手质疑,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明确了阅读的目的。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整体感知,了解梗概
1.通过课前准备,你们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吗?
介绍、交流课前搜集到的长征、贺龙、蒋介石等相关资料。
[通过介绍、交流相关资料,为学好课文做好铺垫。]
2.请大家把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边读、边找、边画)
然后与同学交流。
3.用比较精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自言自语说,组织好语言;再与同桌交流,互相学习;最后指名发言,受到启发,修改、完善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中,注意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向同伴学习,从而以人之长补己之不足。]
三、切入重点,自读自悟
1.切入重点: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全文的重点应该在哪部分?(事情的经过。)大家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贺龙巧用“草帽计”的经过?
[鲁迅先生说:“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解读课文需要根据文章体裁特点,集中精力,突破阅读重点。]
2.要读懂用计的过程,首先要弄清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
(1)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贺龙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
(2)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抓住重点词语归纳概括。
(3)交流:
贺龙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后,请大家细读2~4自然段,欣赏草帽计的经过。
(1)送你一把“金钥匙”,它会启迪你的思维,请认真读读,掌握阅读方法。(学生看“金钥匙”)
(2)根据“金钥匙”阅读提示边读边作批注。
(3)划出文中的成语,用心体会。(本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填空等活动进行感悟、积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课后指导学生将本课成语和学生平时积累的成语进行组合,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接龙、成语故事会、成语大串联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抓住重点词语(最好是成语)设计板书,理清写作思路。
(5)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四、交流分享,提升感悟
1.场面比较:
(1)你觉得那个场面描写得好?请谈谈你的理由,读出你的感受。
(2)请大家边听边想像画面,记住印象深刻的镜头。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说一说。
[读中有境,读中悟情。读书不仅是手段,同时还是目的,更是一种过程,成了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命活动。]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咀嚼、品读、想像、评价。
(4)说说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5)以讽刺的口吻读出白军的丑态。
2.想法比较:
(1)你们现在就是红军战士,正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这天,天气酷热,虽然戴着草帽,仍然汗流浃背,可就在大家炎热难熬的时候却接到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你怎么想?
(2)感悟,读出疑惑的语气。
(3)战斗胜利了,你又怎么想?你会对贺龙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将自己的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
(4)贺龙神机妙算,“神”体现在哪儿?“妙”又表现在何处?
3.讨论交流:草帽计为什么会成功?白军为什么会中计?引导学生弄清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
4.感情朗读。
五、总结概述,提炼主题
1.再读课文,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先自言自语,再同桌交流。)
2.指名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贺龙的草帽计。
3.学生练笔:将自己概述的草帽计写下来。
六、整理复习,提高运用。
1.熟读课文,根据课堂学习,认真修改、整理、完善自学笔记,做好整理复习笔记。
2.写课后反思。(学生主要分析自学中的问题,发现、记录其他同学好的学习方法、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写通过本课学习自己最大的收获或自己的出色表现。)
3.自己设计、完成作业。(学生认为有特色的作业设计可以推荐给全班同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与同学商量。)
七、迁移课外,拓展学习
1.请你给贺龙同志写封信,表达你的敬意;或以诗歌的形式赞颂贺龙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在班内表演,再现文章描写的情境,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内容,积累语言。
3.推荐阅读:看得出大家非常敬佩贺龙。是啊,他的一生十分神奇曲折,实践丰富,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中国元帅贺龙》,想必大家一定感兴趣。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历史资料,向人们讲述了他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腥风血雨的斗争中走过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丰功伟绩。
[开拓学生阅读视界,全面了解贺龙这一人物形象。]
草帽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帽计》是“智谋”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讲述的是在长征途中,贺龙同志在上有敌机的轰炸,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设下计策,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如:查阅资料,熟读课文,作批注,写自学笔记;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后能够认真修改、整理、完善自学笔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弥补不足,巩固提高。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进入到文本深处。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走进文本情境,获取真实感受。通过对比阅读,解决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神机妙算⒋找出文中的成语感悟、积累,增加知识储备。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的命令莫名其妙,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3。找出文中的成语感悟、积累,增加知识储备。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具体原因及过程,感悟贺龙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由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2。质疑激趣
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与草帽有关的计谋。你一定想知道什么是草帽计?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故事的历史背景
3、教师叙述,使学生了解故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这期间发生的一个草帽计》。
二、整体感知,了解梗概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呢?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阅读课文。,读准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教师巡视学生读书
情况)
2、集体正音:
面面相觑汗流浃背山场山土坊里一窝蜂似的在正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山场”的意思:就是山上比较平坦的、比较大的空地。
三、精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
1、贺龙设计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
●红军所面临的危险局势是什么?
●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天气炎热?(指名读——齐读)
●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
●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怎样做的?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战士们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服从命令,把草帽丢在路边。一是红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二是对自己的指挥员绝对得信任,按照命令去做定会胜利。]
※天气酷热,虽然戴着草帽,仍然汗流浃背,可就在大家炎热难熬的时候却接到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假如你现在是一名红军战士,你怎么想?
●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用“贺龙看到_______句式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具体情况: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
[学生在自读、思考的基础上,找出答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上下夹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二)敌人中计
1、过渡:敌人真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请带着下面的问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敌军发现草帽后的反应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齐读)
白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飞机轰炸?(男生读课文第4段)
●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板书:天气、心理、地形)
●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
●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 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
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四、、拓展延伸
1、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2、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
五、作业:你能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吗?
板书设计:
草帽计
红军 扔草帽 前: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猜不透 听指挥后:拍手称快 称赞贺龙 神机妙算
白军 抢草帽 前:喜从天降 得意忘形 眉开眼笑后: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教材分析
《草帽计》是“智谋”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述的是贺龙在革命战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如:查阅资料,熟读课文,作批注,写自学笔记;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后能够认真修改、整理、完善自学笔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弥补不足,巩固提高。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进入到文本深处。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走进文本情境,获取真实感受。通过对比阅读,解决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神机妙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的命令莫名其妙,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
3.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
4.找出文中的成语感悟、积累,增加知识储备。
教学过程(计划用3~4课时)
一、导入教学,就题质疑
1.由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从课外积累引入,将课堂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实行“大语文阅读”策略。]
2.质疑激趣: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是谁使用了草帽计?为什么要用草帽计?他是怎样使用草帽计的?他的计谋成功了吗?)
[从题目入手质疑,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明确了阅读的目的。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整体感知,了解梗概
1.通过课前准备,你们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吗?
介绍、交流课前搜集到的长征、贺龙、蒋介石等相关资料。
[通过介绍、交流相关资料,为学好课文做好铺垫。]
2.请大家把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边读、边找、边画) 然后与同学交流。
3.用比较精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自言自语说,组织好语言;再与同桌交流,互相学习;最后指名发言,受到启发,修改、完善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中,注意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向同伴学习,从而以人之长补己之不足。]
三、切入重点,自读自悟
1.切入重点: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全文的重点应该在哪部分?(事情的经过。)大家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贺龙巧用“草帽计”的经过?
[鲁迅先生说:“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解读课文需要根据文章体裁特点,集中精力,突破阅读重点。]
2.要读懂用计的过程,首先要弄清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
(1)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贺龙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
(2)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抓住重点词语归纳概括。
(3)交流:
贺龙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后,请大家细读2~4自然段,欣赏草帽计的经过。
(1)送你一把“金钥匙”,它会启迪你的思维,请认真读读,掌握阅读方法。(学生看“金钥匙”)
(2)根据“金钥匙”阅读提示边读边作批注。
(3)划出文中的成语,用心体会。(本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填空等活动进行感悟、积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课后指导学生将本课成语和学生平时积累的成语进行组合,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接龙、成语故事会、成语大串联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抓住重点词语(最好是成语)设计板书,理清写作思路。
(5)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四、交流分享,提升感悟
1.场面比较:
(1)你觉得那个场面描写得好?请谈谈你的理由,读出你的感受。
(2)请大家边听边想像画面,记住印象深刻的镜头。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说一说。
[读中有境,读中悟情。读书不仅是手段,同时还是目的,更是一种过程,成了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命活动。]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咀嚼、品读、想像、评价。
(4)说说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5)以讽刺的口吻读出白军的丑态。
2.想法比较:
(1)你们现在就是红军战士,正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这天,天气酷热,虽然戴着草帽,仍然汗流浃背,可就在大家炎热难熬的时候却接到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你怎么想?
(2)感悟,读出疑惑的语气。
(3)战斗胜利了,你又怎么想?你会对贺龙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将自己的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
(4)贺龙神机妙算,“神”体现在哪儿?“妙”又表现在何处?
3.讨论交流:草帽计为什么会成功?白军为什么会中计?引导学生弄清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
4.感情朗读。
五、总结概述,提炼主题
1.再读课文,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先自言自语,再同桌交流。)
2.指名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贺龙的草帽计。
3.学生练笔:将自己概述的草帽计写下来。
六、整理复习,提高运用。
1.熟读课文,根据课堂学习,认真修改、整理、完善自学笔记,做好整理复习笔记。
2.写课后反思。(学生主要分析自学中的'问题,发现、记录其他同学好的学习方法、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写通过本课学习自己最大的收获或自己的出色表现。)
3.自己设计、完成作业。(学生认为有特色的作业设计可以推荐给全班同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与同学商量。)
七、迁移课外,拓展学习
1.请你给贺龙同志写封信,表达你的敬意;或以诗歌的形式赞颂贺龙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在班内表演,再现文章描写的情境,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内容,积累语言。
3.推荐阅读:看得出大家非常敬佩贺龙。是啊,他的一生十分神奇曲折,实践丰富,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中国元帅贺龙》,想必大家一定感兴趣。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历史资料,向人们讲述了他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腥风血雨的斗争中走过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丰功伟绩。
[开拓学生阅读视界,全面了解贺龙这一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草帽计
贺龙 ―― 神机妙算
前: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猜不透 听指挥
红军 扔草帽
后:拍手称快 称赞贺龙 神机妙算
白军 抢草帽 喜从天降 得意忘形 眉开眼笑
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评析:
本设计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把握阅读特点,教给阅读方法。从课题入手质疑,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阅读欲望,明确阅读目的。整体把握,快速阅读,找出找准故事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读课文,捕捉重点;切入重点,自读自悟。
以读促学,以读代讲。初读:整体感知,了解梗概;细读:切入重点,自读自悟;精读:读书入境,读中悟情。
2.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找出故事的六要素,理清文路,找准学路;找出写贺龙巧用草帽计的几个自然段,选中重点(故事发生的经过),集中精力,突破重点。并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贺龙的草帽计。
划出文中成语,用心体会。
抓住重点词语,自己设计板书,理解写作思路,整体把握,重点突破,加深理解。
3.强调习惯的培养与巩固。自觉、主动搜集、交流资料。边读边作批注,设计作业。坚持写自学笔记、整理复习笔记。自主阅读,主动交流,善于积累,勤于学习。在阅读中学习“金钥匙”,使用“金钥匙”,掌握“金钥匙”:看“金钥匙”提示――用“金钥匙”质疑――以“金钥匙”解疑。读(质疑),思(解疑),悟(释疑)。
设计意图:
学习本单元,本课讲述了贺龙的智胜的故事,说明了智慧的重要性,给人深刻的启示。不仅要使学生了结历史人物,而且要从贺龙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致使,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
从单元主题的框架上引导学生从全局体会,并把握教材的意识,教给他们理清文体结构,及写作方法的能力。
读文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学生的知识含量,激发学习热情。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方式主要为以点代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
2、整体读文,理清文章脉络。
3、主题单元的学习,渗透习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
1、谁知道我们要学习的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2、本单元文章的体裁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二、读文梳理文章脉络
1、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情况
(1)了解贺龙
(2)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
2、读文
3、分意义段
三、读文 生字、生词学习
1、生字生必会读,必会写,学会记忆
2、生词
生理解词性(体会褒贬中性词的特点)
四、读文 思考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板书设计
五、智慧
草帽计 贺龙
生字 湘 州 蒋 嗡 侦 葫 匪 盔
生词 人困马乏 得意忘形 丢盔弃甲 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举世闻名 汗流浃背 镇定自若 神机妙算
《草帽计》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
2、整体读文,理清文章脉络。
3、主题单元的学习,渗透习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
1、谁知道我们要学习的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2、本单元文章的体裁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二、读文梳理文章脉络
1、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情况
(1)了解贺龙
(2)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
2、读文
3、分意义段
三、读文 生字、生词学习
1、生字
生必会读,必会写,学会记忆
2、生词
生理解词性(体会褒贬中性词的特点)
四、读文 思考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板书设计
五、智慧
草帽计 贺龙
生字 湘 州 蒋 嗡 侦 葫 匪 盔
生词 人困马乏 得意忘形 丢盔弃甲 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举世闻名 汗流浃背 镇定自若 神机妙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通过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等作比较,感受贺龙同志的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3、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处事态度。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章重点词句,感悟贺龙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了《草帽计》这篇课文,大家对课文也有了大概的了解,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在敌我的危急时刻,想出了使白军的事。
2、解释神机妙算
二、切入重点,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词句体现贺龙的神机妙算并说出理由
2、小组交流讨论
3、引导切入重点交流:
(1)引导学生体会贺龙根据当时的天气,选了有利的地形,设下了草帽计。
(2)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的比较。
(3)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的比较
4、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贺龙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
1.《草帽计》教学设计
2.关于元旦的教学设计
3.关于课文《花钟》的教学设计
4.关于端午节的教学设计
5.《空城计》教学设计
6.测量的教学设计
7.卖油翁的教学设计
8.《我选我》的教学设计
9.小溪拍照的教学设计
10.关于读后感写作指导的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智谋”为主题来组合单元,《草帽计》是这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述了贺龙制胜的故事,说明了智慧的重要性。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情节生动,脉络清楚。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贺龙,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 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2.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
3.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
4.认识生字9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贺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了解历史上的谋略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学生自由说。说多少不限制、不要求。)
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是“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草帽计是什么?”“运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草帽计好在哪里?”等)
二、自学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检查自学情况。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湘西 贵州 蒋介石 嗡嗡 侦察 葫芦 山土坊 匪军 丢盔弃甲
(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4.指导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州”、“匪”的笔顺。)
5.在地图上找到“湘西”,“贵州”。你们对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什么了解?
三、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四、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查字典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昨天,大家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齐读课题)
2.首先,通过学习,你们认为“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
二、精读课文
1.了解故事起因。
(1)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找出相关语句,用“________”划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①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天气炎热?(指名读--齐读)
②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
③贺龙看到这些情况,心里是怎么想的?用“贺龙看到 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 。”的句式说一说。
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追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2.重点学习实施草帽计的经过。
(1)默读课文3、4段,小组交流:
①军为什么会中计?说明了什么?
②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教师点拨:
①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齐读)
②白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飞机轰炸? (男生读课文第4段)
③你能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吗?
④你觉得贺龙的草帽计“神”在哪里?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⑤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三、拓展延伸
1.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2.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
3.阅读《三十六计》。
[草帽计 教案教学设计]
《草帽计》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具体原因及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教师叙述,使学生了解故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实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话说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草帽计》。
2、板书课题,学生发现问题
板书[草帽计],通过学生发现错误、指出错误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印象: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有关计策的故事。
3、引导学生理解计策
①学生依据理解自己说一说计策的意思
②用课间出示词义,指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呢?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阅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集体正音:
面面相觑汗流浃背山场山土坊里一窝蜂似的
在正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山场的意思:就是山上比较平坦的、比较大的空地。
3、读后交流: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
三、细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
(一)贺龙设计
1、结合计策的词意,提出问题及读书要求: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在自己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具体情况:
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
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
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
4、体会当时红军面临的最大威胁
师:在酷热难熬,敌人上下夹击的情况下,红军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体会红军最需要摆脱的是敌人的上下夹击)就在这种情况下,贺龙同志设下了草帽计。
5、读书学习战士的表现
①师: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读读书。
②学生交流读书情况
③通过教师叙述,创设情景:听!贺龙同志的命令传下来了!如果这时你就是一为红军战士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学生体会战士们对丢草帽的不理解)
(二)敌人中计
1、过度:敌人这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通过读课文的那部分知道的?(三、四自然段)
读三、四自然段,体会读时的心情
2、学生读书
3、交流读书时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等
4、指导朗读
5、师问:在痛快、高兴之余,你对敌人的做法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置疑: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6、前后联系地读书,体会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7、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读书情况: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班述:天气、心理、地形)
小结: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四、总结全文
1、谈话体会,师问:当战士们后来听到战斗胜利的消息,会怎么说?(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再问:我们读了草帽计,又会受到什么启发呢?
2、作业:自古至今这种巧用智谋、克敌制胜的故事很多,建议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读一读,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课文讲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贺龙带领战士用丢掉草帽的办法引诱敌人上当,刻画出一位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将领形象。
教学一开始,我不是让学生被动学习,而是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鼓励学生把心中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军情况之后,引导学生揣摩贺龙当时的思考,我采用这样的句式“贺龙看到 ,心里 ”的句式说一说。最后再引导学生说说“红军听到白军相残杀的消息后,对贺龙会说些什么呢?”这些地方的点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贾琳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这种能力要通过课堂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才能形成。
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为此,课堂练笔就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如何巧妙地安排阅读教学中的课堂练笔,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关键在于练笔时机的把握,将表情达意的练笔,用讲读课去激发其写作兴趣,创造一种浓烈的课堂练笔气氛。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发现面对“动脑、动情、见才、见智”的练习,学生们常常显露出浓烈的动笔欲,智慧的火花一旦点燃,便会闪烁出夺目的光华。
在教学《草帽计》一文时,当学生学到文章最后时,都已知道贺龙同志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同时已被贺龙那种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所感动,对贺龙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此时,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为此,我安排了这么一次练笔: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以“战士们不约而同地奔向贺龙,把他围得水泄不通,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学生情感的投入,自然有许多话可写,他们立即埋头动笔,多少话语在他们心头闪现,多少情感在他们笔下流露。当场朗读评议时,效果令人满意,他们写出了对贺龙的感激与敬佩。
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战士们不约而同地奔向贺龙,把他围得水泄不通,有的握住贺龙的手惭愧地说:“开始您命令我们把草帽扔在路边,觉得您很傻,天气这么炎热,谁不想用草帽遮阳,不知您要搞什么名堂,原来您就因掌握了天气情况,让晒得人困马乏的白军上当,真是高明。”有的翘起大拇指说:“将军真是智慧过人,虽然敌强我弱,但你料事如神,这次您的“草帽计”可把他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还有的挤在后面,怕贺龙看不见,跳起来大声说:“将军您可真是一位杰出的地理专家,选了这样一块便于敌军休息,草帽易被发现,而且捡拾方便的平坦山坳,让敌人在不知不觉中上当,我们比将军的小手指头也不如,真是无地自容啊!”学生交流后,我发现他们的情感与课文产生了共鸣,他们似乎自己也参加了这次战斗,自己就是红军战士,因而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的练笔,就显得比较自然了,也就写出了这么动心动情的语句。
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如文中有一句:“白军发现这个山场里遍地都江堰市是红军扔掉的草帽,顿觉喜从天降,一窝蜂似的往前抢草帽。”而我们的战士们,面对贺龙的做法,“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样的对比,进一步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这样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才能打出胜仗来。就如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感情的自然结果。”一个情字,道出了教学的精髓,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教材分析:
《草帽计》是北师大版第八册“智谋”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讲述的是在长征途中,贺龙同志在上有敌机的轰炸,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带领战士用丢掉草帽的办法引诱敌人上当,不仅躲过对方的追击,还让误戴草帽的敌人自相残杀,最后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刻画了一位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将领形象。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重视给予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在设计上,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师生交流互动、生生互动,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
★ 《草帽计》读后感
★ 草帽计 说课稿
★ 神奇的草帽
★ 鸟和草帽小学作文
★ 变形计作文
★ 计免工作计划
★ 变形计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