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狗有什么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新家》教学设计(共含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狗有什么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篇1:《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2、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出示枯树图)师:这是什么?看到这样一

棵枯死的老树,你有什么感受?

就是这样一棵枯树却成了一个新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新家》揭开这课枯树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 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字词)指名读。讲解易错的生字,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师: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读。只有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和体会。读书有多种方法:大声朗读、默读、速读、分角色朗读等等。老师也特别喜欢读书,听,开始了!(教师范读1-8段,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谈感受,捕捉第一感觉。

四、精读课文,体会新家。

1、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一个新家,这是谁的新家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的读课文,找出新家的成员,并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师:在新家里住进了哪些小动物?

学生回答并有感情的朗读发现这些小动物的语句。

教师出示课件。

师:当小孙子看到这些后他明白了什么?从文中找出来。并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出示课件)

师:看到这些,你想对这些小动物或枯木说什么?

分角色朗读1-10段。

3、新家里除了小动物还有什么吗?学生回答并朗读有关的语句。(教师出示课件)教师进行朗读的指导。

师:如果你去森林里,看到了这些,你想怎么做呀!

分角色朗读11-19段。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同学们原来光秃秃的枯树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学生回答)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新家,你想用哪个词?学生用“这 是一个-- -的家,因为-------”来练习造句。

五、师小结

同学们,一棵大树死了,却成就了这么多的动物植物共同构建了一个温馨、和谐的新家。是啊,大自然是最具智慧的,大自然中的生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其实,有家就有爱有爱才有家,那么

这个新家的爱来自于哪里呢?大树?老爷爷?还是其他?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一个新家的秘密。

篇2:《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最后一片树叶》吗?

生:记得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再简单地复述一下吗?(1-2名同学)

师:你们知道这片树叶落下来以后会怎样呢?

生甲:树叶被风吹跑了;乙:树叶腐烂了;丙:树叶被人焚烧了;丁:变成肥料了……(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师:树叶不论到了哪里,最终都会变成肥料,奉献给更多的新生命。不信,你们看。(课件演示:一片树叶降落到数根附近,慢慢地腐烂,第二年小草、树木、花,更加艳丽、茂盛)

师:树上的叶子是这样,如果是一棵死了的大树,它又能奉献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今天让我们去跟随一位老爷爷和他的孙子去看一看《一个新家》(课件演示:一个新家)

二、教学新知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a、利用工具书中的注音把不认识的字读正确,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b、遇到难读的长句子,同桌合作交流读正确、流利。

①预设容易读错的字:摩(mó)读成mō;吐(tǔ)读成tù。

师:辨别区分控制不住时读tù,其它读tǔ

②预设难理解词语:障碍、眼睛好尖、欣慰、残骸、帽子、灌木、抚摩

③长句子:(课件:小孙子围着大树转了一圈,摘了一颗鲜红鲜红的、又酸又甜的草莓送进爷爷嘴里。那上面长满了一丛丛水灵灵的、半透明的东西。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

师:读时注意读出停顿的语气。(点拨顿号的用法:表示并列关系,不分前后)

2、检查初读效果

a、认读词语(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学困生重点读、部分词语你演我读、分小组读、全班读)(课件演示词语卡片:老鹰、粪便、又甜又酸、灌木、抚摩、鸟窝、肥壮、残骸、颗粒、有趣、帽子、刺猬。)

b、扩词游戏(口头抢答)(教学预设:有错相机改正)

c、朗读验收

(1)开火车读;(2)分角色读;

3、师生对话,品悟课本

师:再读课文,你都知道什么?

生甲:我知道了这个新家指的上“大树”

乙:我知道了新家里的成员既有动物也有植物

丙:我知道大树死了以后会给动物和植物带来快乐。

丁:大树成活和死了的作用同样大。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再读一次走进课文,看看你都发现了些什么?

生:看到了大树上有个啄木鸟洞……还看到了地上的团团(猫头鹰吃了田鼠以后吐出的残骸林貂的粪便)

师:如果你看到这些以后你会想写什么?

预设:

生:大树洞成了动物的家,有了家它们多幸福的呀!

生:这些动物不再为自己没有家而烦恼了。

生:它们可以经常在一起游戏,讲故事,替大树解闷……

师:小孙子看到这些他明白了吗?

生:小孙子明白了这棵大树成了动物的招待所。(招待所就是居住的地方)小孙子明白了这是动物的新家。

师:你们真棒,和作者一样,都想到一起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招待所是收费的,可是这棵树是无偿地给动物们提供了一个新家,一个可以歇息地方,一个拥有爱和友谊的地方。你能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吗?

(大屏幕:“啊,爷爷,我明白了:这棵树,它变成动物招待所了。”)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新家的第一批成员吧。

课件演示: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

师:住在这棵大树上的不仅仅有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还有其它动物都可以住进来,多么快乐的一家人呀!

师:小孙子除了发现大树成了动物的招待所,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在爷爷的指点下,他发现了大树周围还有草莓、灌木、新鲜的木耳、肥壮的蘑菇。

课件演示:出现草莓、灌木、木耳、蘑菇

师:小孙子看到了这些,他做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用笔在书中画下来。再读一读,体会他当时的心情和内心的想法。

小孙子说:“爷爷,这棵树真有意思……并不是这样。”)

师:如果你是这位小孙子,你会怎么做,又会怎么想呢?

预设:

生:这么多的蘑菇,我也和朋友一起来采采蘑菇。

生:别采完了,留点给动物吧。

生:哇,这么多的植树,我从来没见过,真有意思。太漂亮了。

师:是啊!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

预设:

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棵大树你会想到什么?

生:他然死了,但他还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生:大树虽然死了,但是他能让动物和植物们在这里和谐生长。

生:我们也应该像大树一样,要有奉献精神。

师:你们说的真好。看到这一切老爷爷欣慰地笑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说的对……植物。”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大树不孤单了,老爷爷很开心,所以老爷爷欣慰地笑了。

生:因为很多动物和植物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他为小动物和植物高兴,更为大树有了新朋友而高兴,所以老爷爷笑了。

生:因为森林又焕发了更加旺盛的生机,老爷爷不再为大树的死难过,所以他欣慰地笑了。

教学预设: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些不着边际,再引出一个这样的话题: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这棵死了的大树,心中有何感受?再把自己想象成动物和植物中的一员,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在想象中加深对课文蕴涵的道理的理解。

师:新家的`成员他们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好吗?

(用准备好的头饰,请部分学生表演课本剧)

木耳

又称黑木耳,属真菌多孔类。子实体幼时耳状或杯状,逐渐成叶状,有弹性,半透明,表面有皱纹,也有表面平滑,在显微镜下观察,还有单细胞短毛;初生时木耳褐色,干燥后深褐色或近黑色。担子长圆柱状,有三个横隔,隔成四个细胞,每个细胞都生一个小梗,每小梗顶端生一担孢子,伸于木耳的表面,担孢子成熟后脱落若落至杨、柳、榆、桑等阔叶树的朽木上,会萌发成新的木耳。我国东北、东南、西南各地均有出产,各地均能人工栽培。木耳可食用,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对预防冠心病有较好的效果。

啄木鸟

在所有的鸟类中,啄木鸟是最好的木匠。

啄木鸟喜欢吃隐藏在树皮中的虫。它保护树木抵御在树皮内部吃食的虫子。它的嘴长而坚硬,没有裂缝,能嗒嗒嗒地啄开木头。它的舌头特别长,能像矛一样刺向被啄开的树皮内的虫子和卵,作为食物。

啄木鸟的每只脚上有4个长而有力的脚趾,两个在前,两个在后。每个脚趾长着长而锐利的爪子。这些爪子使鸟啄食时不至于从树枝上滑下来。它那粗硬而尖尖的尾羽也有作用,啄木鸟靠它可以牢牢地倚在树上,防止跌落。

啄木鸟还利用自己长而尖硬的嘴建造自己的家。它们通常在已死亡的树上啄出大的圆洞,并且在里面筑窝。这窝非常舒适,而且十分安全隐蔽。当啄木鸟搬家后,别的鸟会经常到那儿去住。啄木鸟每年要建造新窝。

除了澳大利亚的新几内亚外,啄木鸟几乎分布于全世界,但以南美洲和东南亚数量最多。少数温带种有迁徙习性,大多数终生都在树林中度过,以螺旋式攀缘树干来搜寻昆虫,只有少数地上觅食的种类能像雀形目鸟类一样栖息在横枝上。

一、看拼音写汉字。

wō  qù  fǔ  mào  fèn  cǎn  féi

鸟(  )、兴(  )、(  )摸、礼(  )、(  )便、(  )忍、(  )料、

zhuàng  kē

强(  )、一(  )牙

二、比一比,再组词。

窝(  )  颗(  )  趣(  )  帽(  )

锅(  )  棵(  )  取(  )  冒(  )

三、仿写句子。

1.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

仿写句子:

2.没有一个孩子不爱捡蘑菇的,又好看,又有趣,做熟了还特别好吃。

仿写句子:

四、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新家中的动物成员有:(  )、(  )、(  )、(  ),植物有:(  )、(  )、(  )。

2.你想对大树说:

你想对新家中的成员说:

3.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

猫头鹰

猫头鹰鸟纲,鸱^科鸟类的俗称。通称^或枭(xiāo)。种类较多,约136种。我国约有23种,常见的种类有小型的普通角^体比鸽略小,上体褐色,有黑色和黄褐色斑,下体淡褐色,有暗色小纵纹。嘴短而钩曲,眼圆,向前直看,头顶有2撮直立耳羽,好似两个耳朵,面部羽毛排列成“面盘”状,头部像猫,脚上具有钩爪,似鹰爪,故称“猫头鹰”。夜间活动,以鼠类为食,也吃昆虫;大m^,俗称大角猫头鹰,为^类中最大而凶猛的种,多栖居森林深处,夜间活动。常居住鹰或乌鸦的废弃旧巢,或居峭壁山洞中;长耳^),上体黄褐色,有密集黑褐色斑点,下体淡色,有黑褐色纵纹,耳羽长,头部宽大而灵活,能旋转270°角,耳孔大,听觉灵敏,双脚健壮,外趾能反转,使4趾成2前2后,栖息平原森林树枝上,或低山空旷草丛地带,多于黄昏后活动,飞行时无声,以鼠类、小鸟、昆虫为食;短耳^外形似长耳^,但羽毛颜色较浅,下体色更浅,具有“十”字形黑褐色斑纹,耳羽较短,栖于平原、草原、耕地,白天可于平原或沼泽地带见到,常伏于草丛间,以昆虫为食,夜间以鼠类为食。猫头鹰均为农业益鸟,勿因貌丑、鸣声凄厉而厌恶,应大力保护。

篇3:《一个新家》的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东马路小学  刘媛媛

教材分析:

动物:啄木鸟(枯死的大树是它天然的家)

小松鼠(可爱、灵活、顽皮、跳跃)

猫头鹰、林貂(爷爷为什么能辨别出来?)

↓↑相互依存

植物:草莓(为什么长的鲜红鲜红、又甜又酸?)

木耳(新鲜:水灵灵、半透明,长在枯死的树干上)

蘑菇(肥壮的、许多)

中心问题:爷爷抚摸着大树,欣慰地笑了 (爷爷为什么抚摸大树?又为什么欣慰地笑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篇4:语文课文《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动物:啄木鸟(枯死的大树是它天然的家)

小松鼠(可爱、灵活、顽皮、跳跃)

猫头鹰、林貂(爷爷为什么能辨别出来?)

↓↑相互依存

植物:草莓(为什么长的鲜红鲜红、又甜又酸?)

木耳(新鲜:水灵灵、半透明,长在枯死的树干上)

蘑菇(肥壮的、许多)

中心问题:爷爷抚摸着大树,欣慰地笑了 (爷爷为什么抚摸大树?又为什么欣慰地笑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设计:

录像课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出示课件:大树)

生:大树。

师:这样枝繁叶茂、生意葱茏的大树,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生:乘凉、美化环境、减少噪音、提供氧气……

(找4—5名学生回答)

师:是啊,大树能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好处,它不愧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卫士,是人类的朋友。可是,当绿色渐渐隐退,生命慢慢逝去的时候,这样一棵枯死的大树(出示课件:枯树),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一个新家》。(出示课件:课题)(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家里都有哪些成员?一边读一边把他们划出来。(出示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3—5分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勾画的也很仔细。请大家告诉我,这个新家里都有谁?

生: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草莓、木耳、蘑菇

师:这么多小动物、植物都住进来了,那,谁是最先住下来的?

生:啄木鸟。(出示课件)

师:啄木鸟为什么住在这啊?

生:“啄木鸟就爱住在树洞里”

师:看来啊,这棵枯死的大树为啄木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家。

师:紧接着住进来的是谁?

生:小松鼠。

师:是什么样的小松鼠?

生:活泼的、灵活的、跳跃的……

师:你是从哪发现的?

生:小松鼠的大尾巴闪了一下

师:瞧,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多么灵活的小松鼠啊,你都来不及和他打个照面,只看到了它的大尾巴,谁来读一读?

师:小孙子看到小松鼠都高兴的叫了起来,说明他很兴奋、惊喜,你能带着这份惊喜再来读一读么?

师:接下来出现的这两种动物可不是一般人能见的到的,它们是谁?

生:猫头鹰和林貂。

师:小孙子亲眼看到它们了吗?

生:没有,是爷爷告诉他的

师:那爷爷怎么就知道是猫头鹰和林貂了?

生:猫头鹰吃田鼠剩下的残骸,林貂的粪便。

师:爷爷轻易的就辨别出猫头鹰和林貂住进来了,这说明了什么?

生:爷爷熟悉它们……

师:爷爷是护林员,他对这片林子非常熟悉,凭借多年的护林经验,爷爷一下子就知道猫头鹰和林貂也在这住着了,看来啊,爷爷早已和这片森林融为一体,成为这里的一员了。

师:看到这么多小动物都在这安家了,小孙子不由得说:“这棵大树,它快变成动物招待所了。”你们觉得呢?

生:是。

师:招待所可是要收费的啊,而这棵大树呢?

生:免费的。

师:那你现在想对大树说点什么吗?(出示课件)

生:大树真伟大……

师:是啊,大树无私的用自己的身躯为这么多的小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让小动物们在这里生活得其乐融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和谐的景象。

师:大树不仅是动物招待所,在它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呢?你们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都有谁?

生:草莓。

师:这是什么样的.草莓?

生:鲜红鲜红、又甜又酸

师:瞧,(出示课件)这样的草莓,放到嘴里,酸酸甜甜的,真好吃,谁来读一读?

(2—3名)

师:你知道草莓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么?

生:大树的滋养、动物的粪便

师:善于观察的小孙子在爷爷的引导下,还发现了什么?

生:木耳。

师:你们见过木耳么?你们见到的木耳长什么样啊?

生:黑的,泡过的……

师:你们见过新鲜的木耳么?看看书上,新鲜的木耳长什么样?

生:水灵灵、半透明的。

师: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师:接下来又有新发现,小孙子都兴奋的跳了起来,他发现了什么?

生:蘑菇!

师:什么样的蘑菇让小孙子如此兴奋啊?

生:小孙子又仔细地看了看周围的地面,兴奋得跳了起来:“蘑菇!爷爷那么多蘑菇。灰色的,黄色的,真有意思,他们长得多肥壮!”

师:你们喜欢这肥壮的蘑菇么?

生:喜欢。

师:小孙子和你们一样,瞧他,正在哪摘蘑菇呢,很快就捡满了一帽子,这时,爷爷是怎么说的?

生:“够了,够了。”爷爷阻拦说,“留下一些给那些小松鼠、小野兔和小刺猬吃吧!”

师:从爷爷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爷爷很善良、爷爷爱护小动物、爷爷把小动物当作自己的孩子……

师:是啊,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在大自然的词典里,没有死亡,有的,是不断的新生,是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快乐的生活。

师:于是:“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的笑了。”你知道爷爷为什么欣慰的笑么?(出示课件)

生:大树不孤单了,老爷爷很开心,所以老爷爷欣慰地笑了。

生:因为很多动物和植物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他为小动物和植物高兴,更为大树有了新朋友而高兴,所以老爷爷笑了。

生:因为森林又焕发了更加旺盛的生机,老爷爷不再为大树的死难过,所以他欣慰地笑了。

(动物有家了、枯死的大树不是没有用的、大家在这里过的很开心、小孙子增长了见识……)

师:大自然是神奇的,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处处给我们展现的是生机,是希望。就像文中这棵死去的大树一样,在它枯朽的枝干上,存活着更多的新生命。新家的成员们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新家么?如果你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你愿意扮演谁?你每天的生活又是怎样呢?请同学们以“一个新家的生活”为题,写一写你快乐的新家生活吧。(出示课件)

学生交流。

篇5:《一个新家》教学反思

《一个新家》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我先用谈话引入,说说这个家的成员,和收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知这个家是个怎样的家,从而引出中心话题:你是从哪看出来这是一个和谐、幸福、美丽……的家的。学生在课文里找依据,说感受。课下让学生画一个新家,课上展示。为后面学生理解课文做铺垫。希望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地理解课文,个性化解读。

这节课成功与不足的地方就是:

1、学生课下的.预习工作做的很扎实。说明平时的生活积累很丰富。对课文中这个新家的认识很独到,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能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很好。只是我的点评还不到位。

2、对于中心话题的设立下了很多功夫,反复调整了三次,最终确立成:你是从哪看出来这是一个和谐、幸福、美丽……的家的。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法。整个课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我的中心话题设计应该说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学生还是有话可说,有据可寻的。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他们已经认识到一棵大树死了,但还有用的道理。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一个生命死了,更多生命的活了,希望还在。可能听课老师对这节课也有自己的侧重点,希望能在拔高一点,让学生坦然的面对死亡。在课上应该让学生知道树死了这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可难过的。

对于本课所懂得的道理,因为时间关系,让学生谈的较少,没有让学生展开谈。课文最后我从大树的奉献精神这个角度给学生提示,包括《爱心树》故事的引入。可能限制了学生思维。如果再让我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关注学生,在目标定位上再贴近学生一些。

篇6:一个新家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策略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通过读书试着解决,并能在读书中根据重点句子进行提问。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文章中提到的动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一个新家》,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有:这个新家指的是什么?这是谁的新家?一个新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

2.同学们问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文。

二、认读课文

1.打开书99页,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字音读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

(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纠正;

(2)指名学生进行评价。

2.同桌合作认读生字(每人读一个)。

3.出示词语,让学生进行认读。

猫头鹰 粪便 又酸又甜 灌木 抚摩

鸟窝 残骸 一颗 肥壮 有趣 帽子 刺猬

4.指名读,读完让学生进行评价。

5.出示生字,让学生进行认读。

鹰 粪 酸 灌 摩 窝 残

颗 肥 壮 趣 帽 刺 抚

三、理解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想问题(找两组同学读)

2.读完让学生讨论: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有:

生1:我知道了这个新家是指一棵死了的大树(师出示大树)

师:你说得真准确,那么有谁把这棵大树作为新家呢?

生2:有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师出示图片)

师:说全了吗?哪位同学补充?

生3:有草莓、木耳、蘑菇(师出示图片)

师:这回同学们说全了,那么你们都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4:从小孙子和爷爷的对话中看出来的。

师:对,那么你们能给老师读读相关的句子吗?

生:能。指名读。

师:同学们找得真准确,这个新家的成员既有动物又有植物,那一个新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

4.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讨论

5.自由发言

生5:新家和以前大不一样的。

生6:新家是焕然一新的。

师:我认为不是这样,文中的“新”体现在另一方面,我们应换个角度去思考。

生7:我知道了,老师,是不是这样,大树虽死了,但在它上面生活着许多新的生命,相比之下,成了“新家”。

师:有道理,可以这样说,从这个角度讲,大树真的很伟大,我们也应该像大树那样,多为别人做贡献。

生8:我觉得自己和大树相比很渺小,有时常为一件小事和同学吵架,以后我要多为同学、班集体做好事。

师:比以前有进步,那么这么多的动植物生活在一起又体现了什么呢?

生9:没有争吵,他们相处的很好。

生10:像一个温暖的家。

师:对,同学们说得真好,就像我们书中所写(出示文字):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希望以后你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还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篇7:22课一个新家冀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出示课件:大树)

生:大树。

师:这样枝繁叶茂、生意葱茏的大树,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生:乘凉、美化环境、减少噪音、提供氧气……

(找4—5名学生回答)

师:是啊,大树能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好处,它不愧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卫士,是人类的朋友。可是,当绿色渐渐隐退,生命慢慢逝去的时候,这样一棵枯死的大树(出示课件:枯树),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一个新家》。(出示课件:课题)(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家里都有哪些成员?一边读一边把他们划出来。(出示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3—5分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勾画的也很仔细。请大家告诉我,这个新家里都有谁?

生: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草莓、木耳、蘑菇

师:这么多小动物、植物都住进来了,那,谁是最先住下来的?

生:啄木鸟。(出示课件)

师:啄木鸟为什么住在这啊?

生:“啄木鸟就爱住在树洞里”

师:看来啊,这棵枯死的大树为啄木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家。

师:紧接着住进来的是谁?

生:小松鼠。

师:是什么样的小松鼠?

生:活泼的、灵活的、跳跃的……

师:你是从哪发现的?

生:小松鼠的大尾巴闪了一下

师:瞧,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多么灵活的小松鼠啊,你都来不及和他打个照面,只看到了它的大尾巴,谁来读一读?

师:小孙子看到小松鼠都高兴的叫了起来,说明他很兴奋、惊喜,你能带着这份惊喜再来读一读么?

师:接下来出现的这两种动物可不是一般人能见的到的,它们是谁?

生:猫头鹰和林貂。

师:小孙子亲眼看到它们了吗?

生:没有,是爷爷告诉他的

师:那爷爷怎么就知道是猫头鹰和林貂了?

生:猫头鹰吃田鼠剩下的残骸,林貂的粪便。

师:爷爷轻易的就辨别出猫头鹰和林貂住进来了,这说明了什么?

生:爷爷熟悉它们……

师:爷爷是护林员,他对这片林子非常熟悉,凭借多年的护林经验,爷爷一下子就知道猫头鹰和林貂也在这住着了,看来啊,爷爷早已和这片森林融为一体,成为这里的一员了。

师:看到这么多小动物都在这安家了,小孙子不由得说:“这棵大树,它快变成动物招待所了。”你们觉得呢?

生:是。

师:招待所可是要收费的啊,而这棵大树呢?

生:免费的。

师:那你现在想对大树说点什么吗?(出示课件)

生:大树真伟大……

师:是啊,大树无私的用自己的身躯为这么多的小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让小动物们在这里生活得其乐融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和谐的景象。除了这些动物之外,你觉得还会有哪些动物把这里当家呢?

生:小刺猬、小熊、小鸟。

师:大树不仅是动物招待所,在它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呢?你们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都有谁?

生:草莓。

师:这是什么样的草莓?

生:鲜红鲜红、又甜又酸

师:瞧,(出示课件)这样的草莓,放到嘴里,酸酸甜甜的,真好吃,谁来读一读?

(2—3名)

师:你知道草莓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么?

生:大树的滋养、动物的粪便

师:善于观察的小孙子在爷爷的引导下,还发现了什么?

生:木耳。

师:你们见过木耳么?你们见到的木耳长什么样啊?

生:黑的,泡过的……

师:你们见过新鲜的木耳么?看看书上,新鲜的木耳长什么样?

生:水灵灵、半透明的。

师: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师:接下来又有新发现,小孙子都兴奋的跳了起来,他发现了什么?

生:蘑菇!

师:什么样的蘑菇让小孙子如此兴奋啊?

生:小孙子又仔细地看了看周围的地面,兴奋得跳了起来:“蘑菇!爷爷那么多蘑菇。灰色的,黄色的,真有意思,他们长得多肥壮!”

师:你们喜欢这肥壮的蘑菇么?

生:喜欢。

师:小孙子和你们一样,瞧他,正在哪摘蘑菇呢,很快就捡满了一帽子,这时,爷爷是怎么说的?

生:“够了,够了。”爷爷阻拦说,“留下一些给那些小松鼠、小野兔和小刺猬吃吧!”

师:从爷爷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爷爷很善良、爷爷爱护小动物、爷爷把小动物当作自己的孩子……

师:是啊,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在大自然的词典里,没有死亡,有的,是不断的新生,是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快乐的生活。

师:于是:“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的笑了。”你知道爷爷为什么欣慰的笑么?(出示课件)

生:大树不孤单了,老爷爷很开心,所以老爷爷欣慰地笑了。

生:因为很多动物和植物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他为小动物和植物高兴,更为大树有了新朋友而高兴,所以老爷爷笑了。

生:因为森林又焕发了更加旺盛的生机,老爷爷不再为大树的死难过,所以他欣慰地笑了。

(动物有家了、枯死的大树不是没有用的、大家在这里过的很开心、小孙子增长了见识……)

师:大自然是神奇的,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处处给我们展现的是生机,是希望。就像文中这棵死去的大树一样,在它枯朽的枝干上,存活着更多的新生命。新家的成员们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师:同学们,这个新家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么,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呢?

生:快乐的、幸福的、温馨的。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新家么?如果你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你愿意扮演谁?你每天的生活又是怎样呢?请同学们以“一个新家的生活”为题,写一写你快乐的新家生活吧。(出示课件)

篇8:22课一个新家冀教版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写了爷孙俩在森林里德发现,全篇以人物对话为线索,向我们介绍在一棵枯树周围生活着许多新的生命。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生机勃勃的画面,而画面的背景就是这棵死去的大树。在生命与死亡的强烈反差下,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死亡的恐惧与无奈,而是生命的希望与力量。

本篇课文较长,并且多是人物对话。教学中,我们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自读、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如小孙子说:“我原来以为它死了以后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句话对学生理解文章十分重要。我由此跟进,让学生找出大树死后到底还有哪些作用。

另外,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地笑了。”让学生推想老爷爷为什么笑呢?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新家,你会怎样?在想象中加深对课文蕴涵道理的理解。

最后,又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朗读是这么美的一种享受,激发他们的朗读热情。

当然,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①评价学生朗读时应多样化、及时。②还应注意儿童语言的使用,拉近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

一个新家课文原文

一天,护林的老爷爷带着他的小孙子来到一棵死了的大树旁。

“爷爷,我看见大树上有一个啄木鸟洞。”小孙子的眼睛好尖。

“是啊,啄木鸟就爱住在树洞里。有时候没有合适的树洞,咱们还得挂上像树洞一样的鸟窝,请它们住进来呢。”

“爷爷,我看见小松鼠的大尾巴闪了一下。”小孙子又高兴得叫了起来。

“小松鼠也上这儿来安家了吗?有意思。”

“爷爷,地上一团一团的,是什么东西呀?”

“那是猫头鹰吃了田鼠以后吐出来的残骸。这么说,猫头鹰也住进来了。”

“还有……”

“啊,那是林貂的粪便。”

“啊,爷爷,我明白了:这棵大树,它快变成动物招待所了。”

“这棵大树还有别的用处吗?孩子你再仔细观察观察。”

小孙子围着大树转了一圈,摘了一颗鲜红鲜红的、又甜又酸的草莓送进爷爷嘴里,说:“爷爷,我看到了!它的周围长了许多小灌木。”

“你看看树干。”

小孙子瞧了瞧树干,那上面长满了一丛丛水灵灵的、半透明的东西。

“新鲜的木耳,原来它长在死了的树干上。”

“你再看看地面。”

小孙子又仔细地看了看周围的地面,兴奋得跳了起来:“蘑菇!爷爷,那么多蘑菇。灰色的,黄色的,真有意思,它们长得多肥壮!”

没有一个孩子不爱捡蘑菇的,又好看,又有趣,做熟了还特别好吃。捡哪,捡哪,小孙子很快就捡满了一帽子。

“够了,够了。”爷爷阻拦说,“留下一些给那些小松鼠、小野兔和小刺猬吃吧!”

小孙子说:“爷爷,这棵大树真有意思,我原来以为它死了以后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其实并不是这样。”

“说得对,孩子。”老爷爷一边抚摩着大树,一边说,“一棵大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

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地笑了。

篇9: 《一个新家》教案

《一个新家》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策略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

教学准备: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再设计及随笔

学生准备: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通过读书试着解决,并能在读书中根据重点句子进行提问。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文章中提到的动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根据课题进行提问,谁来先说说你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这个新家指的是什么?

这是谁的新家?一个新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

以学定教

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为了学生能有备而来。

为后边理解老爷爷为什么笑了作铺垫。

在想象中加深对课文蕴涵的道理的了解。

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学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培养书写习惯。

借助角色表演,深入理解哲理。

2、师: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预习一定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再读一读书,然后再来回答问题。

二、检查读课文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流利。

2、随机指名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理解文中个别词语。如:林貂、残骸、灌木等词语。像“抚摩”可以放在文中去理解。

三、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再进行整理一下。

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这个新家样子的时候,书中并没有介绍,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棵已经死了的树是什么样的。

在理解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的时候,要先理解“新”的`意思。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文中句子提出问题。并解答。

“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地笑了。”老爷爷为什么会笑了?

引导学生思考他可能会想什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新家,你会怎样?

学生在汇报老爷爷的想法时,要让学生展开说一说这株树到底有何作用?

4、谈收获。

师:学习完课文你有何收获?

学生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如从大树的角度谈它的奉献,谈大树生活得有意义;从“家”的角度谈动物、植物相处的和谐、大家庭的和谐;甚至谈人应该从中受到启迪、学习大树的精神等等。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来谈,不要脱离课本空发感想。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壮”字: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土”。

“刺”字的左半部分不要写成“束”。“趣”“窝”“粪”等字要写紧凑些。

3、学生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写写你在生活实际中的发现。

回家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或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篇10:冀教三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一个新家》

冀教三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一个新家》

《一个新家》教学建议 一、抓住课文特点,重视对话朗读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1.本篇课文较长,并且多是人物对话。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采取白读、速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弄清下列问题:这个“新家”指的是什么?这是谁的新家?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导人的谈话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并在学习中加以关注。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师生共同认定教学的主要目标的过程。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如小孙子说:“我原来以为它死了以后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句话对学生理解文章十分重要。教师可以由此跟进,让学生找出大树死后到底还有哪些作用。 “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大树的情感。 另外,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地笑了。”可以让学生想想老爷爷为什么笑呢?他可能会想什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新家,你会怎样?在想象中加深对课文蕴涵的道理的理解。 3.本课内容涉及一些自然科学常识,比如木耳、蘑菇生长需要什么样的自然条件,以及文中所涉及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等,这些都和课文内容相关,只有弄清这些问题,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因此,预习时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教师也要充分准备。阅读中,要让学生边读边想,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奥妙。资料的补充不必太多,也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 4.在学生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应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的内涵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谈谈他们通过学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如从大树的角度谈它的奉献,谈大树生活得有意义;从“家”的角度谈动物、植物相处的和谐、大家庭的和谐;甚至谈人应该从中受到启迪、学习大树的精神等等。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来谈,不要脱离课文空发感想。 二、借助角色表演,深入理解哲理。 本篇文章充满生活情趣,语言生动活泼。教学中,可以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精心设计板书,帮助学生学习。 本文题目是“一个新家”,可以从课题人手,让学生猜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新家,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并以此为主线设计一个以大树为中心的“家”的图示,展示“新家”的成员,让学生感受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板书可以学生为主完成,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让他们边讨论边板书,这对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很有帮助。 四、识字与写字。 1.识字。 “灌”和“罐”,“摩”和“磨”等字可以通过对比联想记忆。 “粪”可采用熟字部件合并法记忆字形,拆成“米”和“共”来记。 2.写字。 本课生字中,“壮、抚、肥、残、颗”都是左右结构,“粪、窝”是上下结构。教学时,可以分类指导。 “壮”: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土”。 “刺”字的左半部分不要写成“束”。 “趣”、“窝”、“粪”等字要写紧凑些。 五、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一个新家》教材简析 一、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大白然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树木是这座花园里的佼佼者,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大自然的奥秘。在田野,在路边,在海水飞溅的山崖……我们都能看到树木优雅的身姿。静默的树木美丽、深沉,散发着幸福恬静的气息。当生命逝去的时候,树木依然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就像文中这棵死去的大树一样,在它枯朽的枝干上,存活着更多的新生命。在逝去旧我的同时,迎来新生,品味一种新的开始。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写了爷孙俩在森林里的发现,全篇以人物对话为线索,向我们介绍在一棵枯树周围生活着许多新的生命,有美丽的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还有鲜红的草莓、新鲜的木耳、肥壮的蘑菇,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画,而画画的背景就是这棵死去的大树。在生命与死亡的强烈反差下,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死亡的恐惧与无奈,而是生命的希望与力量。 《一个新家》  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东马路小学 刘媛媛 教材分析:   动 物:啄木鸟(枯死的大树是它天然的家) 小松鼠(可爱、灵活、顽皮、跳跃) 猫头鹰、林貂(爷爷为什么能辨别出来?) ↓↑相互依存 植 物:草莓(为什么长的鲜红鲜红、又甜又酸?) 木耳(新鲜:水灵灵、半透明,长在枯死的'树干上) 蘑菇(肥壮的、许多)     中心问题:爷爷抚摸着大树,欣慰地笑了 (爷爷为什么抚摸大树?又为什么欣慰地笑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设计: 录像课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出示课件:大树) 生:大树。 师:这样枝繁叶茂、生意葱茏的大树,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生:乘凉、美化环境、减少噪音、提供氧气…… (找4―5名学生回答) 师:是啊,大树能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好处,它不愧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卫士,是人类的朋友。可是,当绿色渐渐隐退,生命慢慢逝去的时候,这样一棵枯死的大树(出示课件:枯树),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一个新家》。(出示课件:课题)(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家里都有哪些成员?一边读一边把他们划出来。(出示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3―5分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勾画的也很仔细。请大家告诉我,这个新家里都有谁? 生: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草莓、木耳、蘑菇 师:这么多小动物、植物都住进来了,那,谁是最先住下来的? 生:啄木鸟。(出示课件) 师:啄木鸟为什么住在这啊? 生:“啄木鸟就爱住在树洞里” 师:看来啊,这棵枯死的大树为啄木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家。 师:紧接着住进来的是谁? 生:小松鼠。 师:是什么样的小松鼠? 生:活泼的、灵活的、跳跃的…… 师:你是从哪发现的? 生:小松鼠的大尾巴闪了一下 师:瞧,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多么灵活的小松鼠啊,你都来不及和他打个照面,只看到了它的大尾巴,谁来读一读? 师:小孙子看到小松鼠都高兴的叫了起来,说明他很兴奋、惊喜,你能带着这份惊喜再来读一读么? 师:接下来出现的这两种动物可不是一般人能见的到的,它们是谁? 生:猫头鹰和林貂。 师:小孙子亲眼看到它们了吗? 生:没有,是爷爷告诉他的 师:那爷爷怎么就知道是猫头鹰和林貂了? 生:猫头鹰吃田鼠剩下的残骸,林貂的粪便。 师:爷爷轻易的就辨别出猫头鹰和林貂住进来了,这说明了什么? 生:爷爷熟悉它们…… 师:爷爷是护林员,他对这片林子非常熟悉,凭借多年的护林经验,爷爷一下子就知道猫头鹰和林貂也在这住着了,看来啊,爷爷早已和这片森林融为一体,成为这里的一员了。 师:看到这么多小动物都在这安家了,小孙子不由得说:“这棵大树,它快变成动物招待所了。”你们觉得呢? 生:是。 师:招待所可是要收费的啊,而这棵大树呢? 生:免费的。 师:那你现在想对大树说点什么吗?(出示课件) 生:大树真伟大…… 师:是啊,大树无私的用自己的身躯为这么多的小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让小动物们在这里生活得其乐融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和谐的景象。 师:大树不仅是动物招待所,在它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呢?你们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都有谁? 生:草莓。 师:这是什么样的草莓? 生:鲜红鲜红、又甜又酸 师:瞧,(出示课件)这样的草莓,放到嘴里,酸酸甜甜的,真好吃,谁来读一读? (2―3名) 师:你知道草莓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么? 生:大树的滋养、动物的粪便 师:善于观察的小孙子在爷爷的引导下,还发现了什么? 生:木耳。 师:你们见过木耳么?你们见到的木耳长什么样啊? 生:黑的,泡过的…… 师:你们见过新鲜的木耳么?看看书上,新鲜的木耳长什么样? 生:水灵灵、半透明的。 师: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师:接下来又有新发现,小孙子都兴奋的跳了起来,他发现了什么? 生:蘑菇! 师:什么样的蘑菇让小孙子如此兴奋啊? 生:小孙子又仔细地看了看周围的地面,兴奋得跳了起来:“蘑菇!爷爷那么多蘑菇。灰色的,黄色的,真有意思,他们长得多肥壮!” 师:你们喜欢这肥壮的蘑菇么? 生:喜欢。 师:小孙子和你们一样,瞧他,正在哪摘蘑菇呢,很快就捡满了一帽子,这时,爷爷是怎么说的? 生:“够了,够了。”爷爷阻拦说,“留下一些给那些小松鼠、小野兔和小刺猬吃吧!” 师:从爷爷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爷爷很善良、爷爷爱护小动物、爷爷把小动物当作自己的孩子…… 师:是啊,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在大自然的词典里,没有死亡,有的,是不断的新生,是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快乐的生活。 师:于是:“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的笑了。”你知道爷爷为什么欣慰的笑么?(出示课件) 生:大树不孤单了,老爷爷很开心

篇11:《一个新家》优秀教案

《一个新家》优秀教案

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韩玮蔚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精神,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2、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4、按要求预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2、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从上学到现在共有几本教科书?你们的书每学期一开学就能得到一本,你们会为得不到教科书而耽心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珍贵的教科书。(板书课题)

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启发谈话,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介绍时代背景。

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献身,张指导员是怎样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换来那些珍贵的教科书的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

介绍背景,将过去拉到现在,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为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三、指导预习。

1、认真读课文,利用字典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在同学们自学,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完成,目的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1)正音:

文中“持、刷、抄、睁”是翘舌音。“嗓”是平舌音。

(2)多音字区分并组词:

(3)区别同、近音字并组词。

抄( ) 嗓( )

吵( ) 桑( )

须( ) 恨( )

需( ) 狠( )

2、注意下列字的部首:

凳:上下结构,查“几”部。

替:上下结构,查“日”部。

须:左右结构,可查“彡”、“页”部。

励:左右结构,查“力”部。

缺:左右结构,查“缶”部。

3、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锅:右下框内人,最后一笔是点“丶”。

嗓:右上是三个“又”,最后一笔是点“丶”,木最后一笔为“捺”。

投:右上第二笔是。

爆:右下共5笔,即臁

4、出示生字卡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的。

(2)炮火连天:炮弹爆炸后的火焰与天空相接,形容战斗激烈。

(3)渴望:迫切地希望。

(4)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5)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

(6)叨念:因为牵挂而不住地说。

(7)俯冲:以高速度猛地向下冲。

熟悉生字词,掌握生字、新词,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通过理解词语意思这一环节,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五、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2、再读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篇12:语文课文一个新家课件

语文课文一个新家课件

一个新家是小学的语文课文,大家知道怎么做好这篇课文的课件吗?以下是语文课文一个新家课件,请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出示课件:大树)

生:大树。

师:这样枝繁叶茂、生意葱茏的大树,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生:乘凉、美化环境、减少噪音、提供氧气……

(找4—5名学生回答)

师:是啊,大树能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好处,它不愧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卫士,是人类的朋友。可是,当绿色渐渐隐退,生命慢慢逝去的时候,这样一棵枯死的大树(出示课件:枯树),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一个新家》。(出示课件:课题)(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家里都有哪些成员?一边读一边把他们划出来。(出示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3—5分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勾画的也很仔细。请大家告诉我,这个新家里都有谁?

生: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草莓、木耳、蘑菇

师:这么多小动物、植物都住进来了,那,谁是最先住下来的?

生:啄木鸟。(出示课件)

师:啄木鸟为什么住在这啊?

生:“啄木鸟就爱住在树洞里”

师:看来啊,这棵枯死的大树为啄木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家。

师:紧接着住进来的是谁?

生:小松鼠。

师:是什么样的小松鼠?

生:活泼的.、灵活的、跳跃的……

师:你是从哪发现的?

生:小松鼠的大尾巴闪了一下

师:瞧,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多么灵活的小松鼠啊,你都来不及和他打个照面,只看到了它的大尾巴,谁来读一读?

师:小孙子看到小松鼠都高兴的叫了起来,说明他很兴奋、惊喜,你能带着这份惊喜再来读一读么?

师:接下来出现的这两种动物可不是一般人能见的到的,它们是谁?

生:猫头鹰和林貂。

师:小孙子亲眼看到它们了吗?

生:没有,是爷爷告诉他的

师:那爷爷怎么就知道是猫头鹰和林貂了?

生:猫头鹰吃田鼠剩下的残骸,林貂的粪便。

师:爷爷轻易的就辨别出猫头鹰和林貂住进来了,这说明了什么?

生:爷爷熟悉它们……

师:爷爷是护林员,他对这片林子非常熟悉,凭借多年的护林经验,爷爷一下子就知道猫头鹰和林貂也在这住着了,看来啊,爷爷早已和这片森林融为一体,成为这里的一员了。

师:看到这么多小动物都在这安家了,小孙子不由得说:“这棵大树,它快变成动物招待所了。”你们觉得呢?

生:是。

师:招待所可是要收费的啊,而这棵大树呢?

生:免费的。

师:那你现在想对大树说点什么吗?(出示课件)

生:大树真伟大……

师:是啊,大树无私的用自己的身躯为这么多的小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让小动物们在这里生活得其乐融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和谐的景象。除了这些动物之外,你觉得还会有哪些动物把这里当家呢?

生:小刺猬、小熊、小鸟。

师:大树不仅是动物招待所,在它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呢?你们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都有谁?

生:草莓。

师:这是什么样的草莓?

生:鲜红鲜红、又甜又酸

师:瞧,(出示课件)这样的草莓,放到嘴里,酸酸甜甜的,真好吃,谁来读一读?

(2—3名)

师:你知道草莓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么?

生:大树的滋养、动物的粪便

师:善于观察的小孙子在爷爷的引导下,还发现了什么?

生:木耳。

师:你们见过木耳么?你们见到的木耳长什么样啊?

生:黑的,泡过的……

师:你们见过新鲜的木耳么?看看书上,新鲜的木耳长什么样?

生:水灵灵、半透明的。

师: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师:接下来又有新发现,小孙子都兴奋的跳了起来,他发现了什么?

生:蘑菇!

师:什么样的蘑菇让小孙子如此兴奋啊?

生:小孙子又仔细地看了看周围的地面,兴奋得跳了起来:“蘑菇!爷爷那么多蘑菇。灰色的,黄色的,真有意思,他们长得多肥壮!”

师:你们喜欢这肥壮的蘑菇么?

生:喜欢。

师:小孙子和你们一样,瞧他,正在哪摘蘑菇呢,很快就捡满了一帽子,这时,爷爷是怎么说的?

生:“够了,够了。”爷爷阻拦说,“留下一些给那些小松鼠、小野兔和小刺猬吃吧!”

师:从爷爷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爷爷很善良、爷爷爱护小动物、爷爷把小动物当作自己的孩子……

师:是啊,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在大自然的词典里,没有死亡,有的,是不断的新生,是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快乐的生活。

师:于是:“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的笑了。”你知道爷爷为什么欣慰的笑么?(出示课件)

生:大树不孤单了,老爷爷很开心,所以老爷爷欣慰地笑了。

生:因为很多动物和植物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他为小动物和植物高兴,更为大树有了新朋友而高兴,所以老爷爷笑了。

生:因为森林又焕发了更加旺盛的生机,老爷爷不再为大树的死难过,所以他欣慰地笑了。

(动物有家了、枯死的大树不是没有用的、大家在这里过的很开心、小孙子增长了见识……)

师:大自然是神奇的,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处处给我们展现的是生机,是希望。就像文中这棵死去的大树一样,在它枯朽的枝干上,存活着更多的新生命。新家的成员们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师:同学们,这个新家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么,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呢?

生:快乐的、幸福的、温馨的。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新家么?如果你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你愿意扮演谁?你每天的生活又是怎样呢?请同学们以“一个新家的生活”为题,写一写你快乐的新家生活吧。

篇13:《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友间互相关心的思想感情。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鹏博士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个苹果》,讲的也是抗美援朝中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根据预习提示中的要求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防炮洞怎么样?课文中是怎么讲的?

3、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都口渴难忍?

三、进一步自学理解。

1、提出进一步自学的要求:

(1)默读课文,把讲传苹果和吃苹果的两个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

(2)想想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

(1)课文哪个部分讲传苹果?哪个部分讲吃苹果?同座的两人分别把这两部分读一读。

(2)传苹果的结果怎样?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练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

二、同座轮流朗读课文,相互评议、订正。

三、讨论课文。

1、“强烈感情”指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2、为什么说进出的泪花是“幸福的”泪花?

3、练习朗读最后一段,读出感到幸福,感到骄傲的思想感情。

四、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要求: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用前两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概括一下。

2、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概括,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个学生读读概括的中心思想,师生共同从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进行评议。

4、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应该怎样概括?

5、学生修改自己概括的中心思想。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的教学设计

新家乔迁之喜祝福语

走近新家作文

入住新家祝福语

进新家贺词

搬新家对联

搬新家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一个新家》教学设计(锦集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一个新家》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