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教学设计之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eeeeeeeelia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歌行》教学设计之一(共含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eeeeeeeeli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长歌行》教学设计之一

篇1:《长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理解古诗的意思,学会古诗学习的方法。

2、通过对古诗的理解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教会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学会古诗学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古诗的理解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古诗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学过的古诗,就让其背诵;或想起学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教师板书;或问本节学哪首诗)适机板书课题――长歌行。

师:是呀,古诗语言凝练,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题为“长歌行”的乐府民歌都有对人生苦短的感悟,这篇《长歌行》也不例外。

二、学习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教师关注读的不好的学生)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

(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

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说不懂的字句。

师:请你和同桌议议这些字句的意思。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懂)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请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

汇报:

1、写朝露易逝:“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园子里那绿色蔬菜上的露珠,等到太阳一出就被晒干了。――露珠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啊!(以

2、写花草易萎:“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温暖的春天给万物带来了恩惠,使它们充满生机;但常常担忧秋天的到来,因为一到秋天,草木枯黄,百花凋零,万物失去了活力。――万物的`生命虽是美好,但多么短暂啊!

3、写百川归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众多河流都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流回来呢?――百川东流,永远是一去不复返的呀!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全诗的主旨句,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青年时期不努力学习,到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后悔。全诗借助朝露易逝、花草易萎、百川归海等自然现象警示人们: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人生短促,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徒然叹息。全诗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5、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读读出这种感受吗?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可以吗?

(指名有感情读诗)(悟情)

同学们,你发现了这首诗和我们学过的其它古诗的区别了吗?对,这是汉代的乐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这些乐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千古流传。你们想听听吗?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

(根据情况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选择你喜欢的背诵)(延伸)

师:同学们的收获不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明白了道理,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

师总结:是呀,燕子去了,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呀!

篇2:《长歌行》教学设计

《长歌行》教学设计

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

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

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提出学习任务)。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音,正对调(正确)。

2、划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少、努、徒、伤悲

3、(放录音)请听一听你的朋友认对了吗?请学生自己验证。

4、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个人自由读。(2)两人合作读。(3)四人小组合作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再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4、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词语:复西归、少壮、老大、徒、伤悲

5、请学生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6、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1)合作解决;(2)请教老师;(3)师生讨论。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走进“一休屋”

1、请你把诗句与意思连起来。

百川东到海 (1)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

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何时复西归? (2)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

少壮不努力, (3)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4)到年老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2、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

3、同桌两人互相说诗,对诗意。

三、指导背诵,当堂检查,及时反馈

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少壮、老大……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四、回顾插图,说演结合

1、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老爷爷将会对小孙子说些什么?小孙子又是怎样回答的?

2、编一编、演一演、评一评:学生合作自由表演。

五、识字教学

1、在诗句中学词,在词中识字,出示词条:

长歌行、百川、何时、复西归、少壮、努力、伤悲、徒、海

2、学生读词,然后小组讨论:你是

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1)通过分析字形记;(2)扩词记;(3)说话记;(4)换偏旁或取偏旁记;(5)看拼音记。

3、组织学生班内交流识字方法。

4、描一描、写一写。注意让学生写好“悲”字的“心”字底。

六、学习了《长歌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七、课堂小结

篇3:《长歌行》五年级教学设计

《长歌行》五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诗歌,读出感情。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汉代乐府民歌—《长歌行》(板书课题),“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汉代民歌。

二、朗读古诗。

1、借助注音,朗读诗歌。

2、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教师要提示朗读时应注意诗句的停顿和、重音和节奏。

三、小组讨论、尝试理解。

1、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书上的注释或理解词意。

2、大家把自己解释的诗句意思拿出来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小组里互相评价。

3、从中选出较好的在班上交流。

四、班上交流,师生评价。

1、由小组推荐较好的同学在班上交流,每一诗句二至三位同学发言。

2、发言后同学互相评价,指出优缺点。

3、教师相机进行评价,要切中要点。

五、师出示整理后诗句的解释。(略)

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归纳总结。

1、这首诗最重要的是哪一句诗句?

(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先指名几位学生说一说。

(2)师归纳总结:

这首诗通过露珠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了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悲伤叹息!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预习后两首古诗。

篇4:《长歌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国古代乐府诗中的名篇《长歌行》,讲的是时间如流水,要珍惜时间,努力上进,教育人们要趁着年轻多努力,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家喻户晓的名句,也是少年励志的座右铭。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读会写生字“葵”、“晞”、“焜”字。

情意目标: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标: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珍贵。

课前准备:

对联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猜谜语,导入新课。

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时间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指名说一说)

小结: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它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

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并能用好宝贵的一分一秒,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诗人也正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板书课题:长歌行

教师讲解:“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今天,老师为同学们的学习设了四道关,在闯关中表现优秀的选手,老师可有礼品相送哦!

二、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老师为同学们设的第一道关是“识字大比拼”,现在,让我们进入轻松第一关。

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看看哪个字你掌握的还不够好?

请同学们当“小老师”重点讲解在学习中困难较大的生字。

可以选择分析字形、换偏旁、看拼音、猜字谜、比较记忆等方法。

重点要讲到:葵 (头戴小草帽 双辫左右翘 脸儿仰向天 朝着太阳笑)      晞       焜

师:谁愿意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 理解诗句意思。

第二关,诗意大解读,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二关。

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句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或请同桌帮助,弄明白每句诗的意思。

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看诗,咱们来做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老师先用一段话说出两句诗的意思,你们边听边看画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两句诗,找到后大声读出来。

师描述:你看,那园中长满了碧绿葱茏的蔬菜,等到太阳一出来,蔬菜上的露水就被太阳晒干了。(生说出相应的诗句)温暖的春天正在散布着它的恩泽,大地上的一切便充满了生机勃勃。(生说出相应的诗句)

如果你是这位诗人,面对眼前的这一切,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读这句话?

(生可以说出高兴、愉快)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诗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随着时间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这草木都会枯黄,花儿也会枯萎,(生读出句子)就像河流总会向东流向大海,而从来不会向西又流到他们的起点?(生说出相应的诗句)

你准备用怎样的心情去读这两句诗?指名读。

师: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年老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生读出相应的诗句)

四、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三关,感情大流露,我们就一起迈进第三关。

面对滚滚的江水和一去不返的时间,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时间从诗人身边溜走,看着花儿即将枯萎,春天也将过去,诗人多想留住这美好的时间,可时间能回头吗?

你有没有特别想抓住时间的时候呢?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来谈,比如:星期的时候、玩耍的时候、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的时候等)

是呀,时间总是无情而又不等人的,大家和诗人想到一块儿去了,一个人只有好好的利用时间,珍惜时间,这样就不会因为小时候不努力学习,而等到长大了再白白的伤心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首诗。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你可以摇头晃脑的背,也可以像诗人一样踱着方步边走边背,甚至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背。

五、 课堂练笔。

第四关,财富大考场,让我们胜利跨进第四关。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最后,我们来做几道题,第一道题,限时题,在限定的15秒内写出答案,这首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第二道题,必答题,这是一首什么诗?

第三道题,抢答题,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四道题,自选题,请你评出在今天的闯关中表现最优秀的选手?

发礼品--对联。

请说说你的感受。

六、 教师总结。

是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七、 作业。

从你搜集的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工工整整的抄写下来,送给你的朋友。

[《长歌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5:长歌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是一去不复返的,要珍惜时间。

2.学会本课生字既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诗句的意思,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是一去不复返的,要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知道江水与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互相作比。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

2.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是一去不复返的,要珍惜时间。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插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们来才一个谜语好吗?

2. 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3.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时间的诗歌。

二.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 借助拼音,自己读诗。

2.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3. 长:cháng   少:   shào

三. 细读诗文,理解诗意。

1. 观察插图,思考:老爷爷和小孙子站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2. 逐句理解

① 指名读诗。

② 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③ 老师对学生不懂的诗句做出解释。

3. 指名读诗,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4. 齐读全诗,同桌互相说一说全诗意思。

5. 观察插图,启发学生想一想:小孙子对老爷爷说了什么?老爷爷对小孙子说些什么?

6. 学生自由汇报。

7.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四.总结

1.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哪些收获?

2. 老师总结。

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到老了以后再后悔。

五.板书设计。

长歌行

江水                    时间

一去不复返 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采取赛读、齐读的形式。

2.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3.出示幻灯片,指名读。

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复返啊!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到老时再伤心后悔就来不及了。

二. 学习生字

1. 认读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歌  川  海  努  力  伤   悲

2. 实际字型

用学过的方法选择生字,向大家汇报。

3. 扩词练习。

4. 书写生字。

三.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nǔ lì      shāng bēi   dàhǎi   guógē  bāichuān

(     )   (         ) (     ) (     )(        )

2.比一比,看谁在三分钟内背的古诗多。

3.收集一些有关时间的谚语合格言。

板书设计:             长歌行

歌  川  海  努  力  伤   悲

[长歌行 教案教学设计]

篇6:汉乐府长歌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读背诵诗歌,理解古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联系其他文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学生反复读古诗

2.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乐府诗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3.理解古诗重点字含义

长歌行 汉乐府 三国时期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2)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3)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4)阳春:温暖的春天。 (5)布:布施,给予。 (6)德泽:恩惠。

(7)秋节:秋季。 (8)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9)华:同“花”。

(10)衰: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11)徒:白白的。 (12)百川:河流。少:年轻。老:老年。

4.理解句意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日:太阳。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的照耀。○描绘葵的形象。托物起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的太阳散布恩惠。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对春天的礼赞。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cuī)』 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时常。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老,衰败。○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不由得生出种.种感触。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可译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气了。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可译为“空”。伤悲:悲伤。○归结为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情景动人。

5.中心: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春天代表:壮年时期

常恐秋节至代表:晚年的来临 大河奔入大海代表:时间的消逝。

6.联系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篇7:汉乐府长歌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词,会写7个字,学习一个多音字。

2、读古诗,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3、通过理解诗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理解、想象的能力。

4、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词,学习一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从中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指导阅读

教学方法:讲读、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质疑揭题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今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老师借机板书:时间。

3、质疑:你们知道时间是什么吗?你们听过有关时间的故事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5、认读生字歌,学习多音字长。

二、图文结合,自渎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自渎课文。(根据自己选择看图和读课文的顺序)

2、提示:

(1)看图,要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读文,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

(3)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渎课文。

(1)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字读一读。

(2)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词读一读。

(3)谁愿意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4、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5、你们也想读一读吗?(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及韵律来。)

三、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1、训练按下面的节奏读。

长歌行

百川/到东海,

何诗/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小结激趣:诗歌读得太好了。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想说说吗?好!读P28页的小短文,再来说吧!

3、自渎小短文。

4、试着说诗意。(要求不要过高)

(1)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

(2)质疑问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试着逐句说出诗的意思。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在书里画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努、徒、伤、悲。

2、抽读卡片。

3、指导写字。

(1)观察字型:歌左右结构,左宽右窄;海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川独体字。

(2)观察如何写漂亮这些字。

(3)板演,评价。

五、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篇8:长歌行

宋代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译文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算没法做个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喝醉了,在东海里骑着鲸鱼玩耍游荡;

也该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带兵杀敌,收复沦陷的国土与首都长安。

可怜我,什么功名也没建立,年龄却已老大,白发萧骚;

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

哎,难道我这个驰骋沙场的杀敌能手,就成了这么个做做诗的无用之辈,像寒蝉那样?

酒兴来时我把桥边酒家的酒都买光;长长的酒瓶,把大车全都堆满。

唤来了乐队奏起悲壮的音乐助兴,喝起来犹如黄河水倾倒在钜野中一样。

我平时滴酒不沾,这番豪迈气概,顿时令许多人惊讶感叹。

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

什么时候在三更大雪中收复了飞狐城,凯旋归来,与将士宴会欢笑!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安期生:传说是秦始皇时的仙人。

犹当:应当。表愿望。

李西平:唐朝名将李晟(成)因平定叛乱有功,封为西平王。

枭(xiāo):杀。

旧京:指唐朝京城长安。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六月,李晟从叛将朱泚手中收复长安城。

种种:头发短的样子。

来无情:无情地生长。

成都:今在四川省成都市。陆游时在成都,寄寓在多福院。

岂其:难道。表反诘。

寒螿(jiāng):寒蝉。似蝉,体较小。

市桥:桥名,在成都石牛门。

磊落:酒瓶堆叠的样子。

哀丝豪竹:指悲壮的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剧饮:放量喝酒。

钜野:古代大泽名。旧址在今山东钜野县附近,临近黄河。

顿:立刻。

匣:剑鞘。

宝剑夜有声:这是表示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何当:哪时能够。

凯旋:胜利归来。

飞狐城: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当时被金人侵占。

赏析

诗用浪漫手法开始,前四句谈自己生平的抱负:或者做个安期生那样的神仙,游戏人生;要么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杀敌立功。这四句写得气势很雄壮,与李白《将进酒》等古风一样,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激励,使人进入振奋的状态。就表达上来说,前者又只是后者的'陪衬,做神仙是幻想,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同时,用李西平事又十分贴切当时时局,陆游正是想要同李西平扫平逆贼、收复旧京长安一样扫平金虏、收复旧都汴京。

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愿望是那么地虚无缥缈。诗人回到了现实,便把前四句放出的狂澜一下子倒挽回来,进而感叹自己,年龄老大,功业无成,只能闲居在僧寮,无聊地躺着,默送着夕阳西下。他想着,像自己这样的战士,就不能只作个诗人,发出凄苦的吟声,这决不是自己所愿意的,于是诗在沉重的压抑中再度放开,故作豪语,先写自己放浪于酒,意气奋发,从而在吐露心中郁结的烦闷时,又表现自己的豪情、对未来的向往,这就是收复失地,饮酒庆功。末两句结得很自然,既承上饮酒而来,又与起首要做李西平遥遥呼应。

后人评放翁诗十九都是从军之作,这首诗虽然是闲居遣怀,主题仍与从军诗保持了一致。诗的格调雄放豪轶,悲中带壮,既有不满与牢骚,又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无论是醉歌作达还是自我排遣,都紧密围绕对国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信心,所以很有鼓舞力。

创作背景

这首七古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陆游五十岁,离蜀州通判任,闲居成都,住安福院僧寮。回想一生走过的路程,想到自己从前方被调回,杀敌的希望落空,他心中很苦闷,因此借这诗抒发胸中的抱负。

篇9:《长歌行》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在品词诵读中体验诗文之美。

以往教古诗,总是侧重于每个字、每句诗的翻译,侧重于诗人思想情感的归纳,认为字词能译了、中心能背了、诗文能默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灌得多,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只会面无表情机械地读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古诗的美学价值,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剥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长歌行》这首汉乐府民歌,文字清新优美,内容贴近学生,能给人以启迪,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对照文后注释译文不成问题,因而我教学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本诗寓意明显,我并未以一问一答式简单下结论,而是先以“圈出诗中美好的事物,说说理由”带领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读诗,去感受“朝露”“阳春万物”“百川”“少壮”的意象美。接着抛出“诗人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再次诵读探究,从而领悟到美好的时光易逝,无奈叹息也是留不住它们的'足迹,只有及早把握,发奋努力,才能让美永恒,而这正是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美。生生、师生对话之后,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再次的诵读,使情感得以升华。

二、让学生在自由选择中体验创新之趣。

当今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以达成了共识,但仍有人会问学古诗,不就是读读背背,哪来创新?其实改写诗是创新,重新组合是创新,用得恰到好处也是创新,儿童的创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给他们一个舞台,便会给你许多的惊喜,本案例中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激发了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激情,无论是独自完成还是与他人合作,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在这种最佳的学习状态下,怎能不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散文诗、公益广告、诗配画、座右铭等设计中,看到的是学生智慧的光芒、个性的张扬,以及对诗歌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交流的过程是每个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犹如捧出心爱的孩子,当听到掌声,获得大家的好评时,学生激动不已的心体验到的是创新的乐趣,成功的欢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看来,只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心学生的需要,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去创造,古诗一样可以学得很精彩。

篇10:《长歌行》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在品词诵读中体验诗文之美。

以往教古诗,总是侧重于每个字、每句诗的翻译,侧重于诗人思想情感的归纳,认为字词能译了、中心能背了、诗文能默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灌得多,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只会面无表情机械地读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古诗的美学价值,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剥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长歌行》这首汉乐府民歌,文字清新优美,内容贴近学生,能给人以启迪,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对照文后注释译文不成问题,因而教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调动了主体的积极主动性。这首诗诗眼也很明显,但教者并未以一问一答式简单下结论,而是先以“圈出诗中美好的事物,说说理由”带领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读诗,去感受“朝露”“阳春万物”“百川”“少壮”的意象美。

接着抛出“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再次诵读探究,与诗文对话,与诗人对话,诗中描绘的景物与各自的生活积累重合了,学生与诗人、与诗文便产生了共鸣,认识到朝露易逝、花草终将枯萎、百川归海不复返,也领悟到美好的时光易逝,无奈叹息也是留不住它们的足迹,只有及早把握,发奋努力,才能让美永恒,而这正是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美。生生、师生对话之后,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再次的诵读,使情感得以升华。

二、让学生在自由选择中体验创新之趣。

当今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以达成了共识,但仍有人会问学古诗,不就是读读背背,哪来创新?其实改写诗是创新,重新组合是创新,用得恰到好处也是创新,儿童的创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给他们一个舞台,便会给你许多的惊喜,本案例中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激发了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激情,无论是独自完成还是与他人合作,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在这种最佳的学习状态下,怎能不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散文诗、公益广告、MTV设计中看到的是学生智慧的光芒、个性的张扬,以及对诗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交流的过程是每个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犹如捧出心爱的孩子,当听到掌声,获得大家的好评时,学生激动不已的心体验到的是创新的乐趣,成功的欢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看来,只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心学生的需要,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去创造,古诗一样可以学得很精彩。

篇11:《长歌行》教学反思

《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讲的是时间如流水,要珍惜时间,努力上进。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是许多人少年立志的座右铭。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初读感知韵律

这里首先安排学生将诗文读三遍,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是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知古诗词的韵味。第三遍要美美的读,读出诗人的情感。

2、品读体会情感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再次有感情的读文。同桌互相听读,互相检测,通过读揪出让你最有感触地句子,找到诗的中心句,提炼出诗的主题。

3、精读想象意境

通过学生的自读、自学、自悟、相互交流,感受诗的意境,力求学生与文本、诗人三者情感的统一,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化得到升华。

4、小组交流话题

读了古诗你知道了些什么?小组长负责自己组的组员的发言情况,并挑选金牌发言人。

5、全班交流以上话题

请各组金牌发言人发言。

6、提升学习拓展

给学生时间空间,让他们把课外搜集的其他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谚语警句或故事展示出来,并在全体同学面前读一读,背一背。这不仅能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时间的宝贵,更懂得了从小就要珍惜时间。

篇12:《长歌行》教学反思

以往教古诗时,我总是侧重于每个字、每句诗的翻译,侧重于诗人思想情感的归纳,认为诗句能翻译了、诗文能默写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灌得多,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只会面无表情机械地读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古诗的美学价值,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剥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长歌行》这首汉乐府民歌,文字清新优美,内容贴近学生,能给人以启迪,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对照文后注释译文不成问题,因此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自行理解诗歌大意,在自学的过程中把不懂的问题随时标注下来,然后再全班交流,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重在指导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先问“读了这首诗,最令人有感触的诗句是哪些?”学生回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后,接着又抛出“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诗人看到什么才有这种想法呢?用诗中的句子回答。”引导学生再次诵读探究,与诗文对话,与诗人对话,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相关的句子,我再带领学生去感受“朝露易逝”“花草枯萎”“百川归海”的意象美。

诗中描绘的景物与学生的生活积累重合了,学生与诗人、与诗文产生了共鸣,领悟到美好的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这样的教学改变逐字逐句学习古诗的方法,重学生的感悟,在悟中内化诗情,学完整首诗,让学生畅谈感受:学了这首诗,你想把它送给谁?学生能较好的把自己的体会谈出来,有的说送给不爱学习的同学,有的说送给自己,在畅谈中诗情得到了升华,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当然在本节课中有一点是值得我反思的,那就是当课堂生成与课前设计的教学流程不一致时,应如何随机应变地处理。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课前我认真备课,并按照教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引导学生找出诗句回答诗人为什么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想法时,我设计学生先回答第四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再回答第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昂希”和第二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最后回答第三句“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并按这样的教学流程制作了课件,可在上课时学生偏偏不按这样的顺序回答,所以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一紧张起来,思维就僵硬了,不知如何继续后面的教学,因此,后面的教学环节就有些乱了,这也充分地说明了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要多做几种预设,考虑得更全面些,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得心应手。

篇13:长歌行的教学反思

长歌行的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在品词诵读中体验诗文之美。

以往教古诗,总是侧重于每个字、每句诗的翻译,侧重于诗人思想情感的归纳,认为字词能译了、中心能背了、诗文能默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灌得多,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只会面无表情机械地读背。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古诗的美学价值,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剥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长歌行》这首汉乐府民歌,文字清新优美,内容贴近学生,能给人以启迪,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对照文后注释译文不成问题,因而教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调动了主体的积极主动性。这首诗诗眼也很明显,但教者并未以一问一答式简单下结论,而是先以“圈出诗中美好的事物,说说理由”带领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读诗,去感受“朝露”“阳春万物”“百川”“少壮”的意象美。接着抛出“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再次诵读探究,与诗文对话,与诗人对话,诗中描绘的景物与各自的生活积累重合了,学生与诗人、与诗文便产生了共鸣,认识到朝露易逝、花草终将枯萎、百川归海不复返,也领悟到美好的时光易逝,无奈叹息也是留不住它们的足迹,只有及早把握,发奋努力,才能让美永恒,而这正是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美。生生、师生对话之后,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再次的诵读,使情感得以升华。

二、让学生在自由选择中体验创新之趣。

当今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以达成了共识,但仍有人会问学古诗,不就是读读背背,哪来创新?其实改写诗是创新,重新组合是创新,用得恰到好处也是创新,儿童的创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给他们一个舞台,便会给你许多的惊喜,本案例中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激发了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激情,无论是独自完成还是与他人合作,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在这种最佳的学习状态下,怎能不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散文诗、公益广告、MTV设计中看到的是学生智慧的光芒、个性的张扬,以及对诗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交流的过程是每个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犹如捧出心爱的孩子,当听到掌声,获得大家的好评时,学生激动不已的心体验到的是创新的乐趣,成功的欢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看来,只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心学生的需要,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去创造,古诗一样可以学得很精彩。

篇14:《长歌行》读后感

我读了《长歌行》这一首诗之后,心里忐忑不安,《长歌行》读后感。这是因为我时常把时间白白地浪费到电视上、聊天上、唱歌上、玩耍上等,根本就不知道时间是多么宝贵的。

在诗中有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句子,这句话说的没错。日子慢慢地过去了,人也慢慢变得衰老起来。转眼间,你不知不觉地由儿童变成中年人,然后再变成老人。到那时候,你会感到空虚,感到寂寞,感到悲哀。回想幼年的时候:日子从玩耍里过去;日子从电视的屏幕里过去;日子从洗澡时过去;日子从睡觉时过去;日子从逛街里过去;等你老时你当然会感觉到它从你眼前过去。

我现在想把时间留在这一刻里,但是怎可能挽留得住呢?时间的流逝,使我变成一个没知识,没文化,没地位的人,使我头发变得白苍苍,使我逐渐衰老……再多再多的事我也不敢想象了。我现在只知道:珍惜时间,就等于珍惜生命。

我再不会像以前一样,吃、喝、玩、乐地白过一天的。因为我知道了:青年时应该好好地学习,不应该等老了才伤心后悔。因为这时已错误失机会了,你不能再回到过去了。

同学们,我也劝喻你们一句:请把握时间、珍惜今天,不然的话,就后悔莫及了.

长歌行乐府诗

长歌行改写

长歌行古诗

长歌行 赏析

汉乐府长歌行

汉乐府 长歌行

读《长歌行》有感

《长歌行》12册教案

长歌行汉乐府诗

长歌行古诗拼音版

《长歌行》教学设计之一(共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长歌行》教学设计之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