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olin06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共含17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olin0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1:《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家乡在哪里,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识看地图的能力,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地图的认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增强对家乡的感性认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孩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县市。

难点:如探寻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初看地图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动机。

1.课前听春锣《赞萍城》。

2.问: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后听导言:萍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乡。今天我们要了解、认识我们自己的家乡。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我们的家乡是江西萍乡。

二、识看地图,寻找家乡。

听导言:想知道萍乡在哪儿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去看看吧!

1、识看地图

展示给学生一张中国地图,提问:你从地图上知道了什么?

(祖国版图的形状犹如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雄赳赳气昂昂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小组合作,了解方位

学生分学习小组学习要求如下:

认知方向图标,正确感知各个方位。查看地图,尝试找一找祖国的东西南北分别有哪些城市?我再补充讲解:中国由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 2个行政特区组成。

3、寻找家乡

导言:我们祖国有23个省,我们的家乡在哪个省呢?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吗?请学生找找江西省在哪,并请一名学生上来指一指,说一说他是怎么找的。告诉学生,江西地图像一个妇女的头。

3.打开江西省地图让孩子们找到萍乡。

4.找邻居。

课件出示:萍乡在江西省的什么位置?形状像什么?他的邻居都有谁?他们分别在萍乡市的哪个方位?学生分小组讨论。

5、画一画

找到了家乡,让我们把它样子画一画吧!

三、赞美家乡。

(1)导言:萍乡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有许多的名人和特产。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搜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3)教师补充:

萍乡名人:

浩气长存的文廷式,萍乡市人;抵御外侮的吴希,莲花县人;勤勉治学的李有棠,上栗县人;黄海怀,萍乡市人,刘凤诰(1760-1830),萍乡市人;张国焘,萍乡上栗人;柳斌,萍乡上栗人;凯丰,萍乡湘东人等。

萍乡特产:

1、花果(用水果作为原料,味道比较甜,现在基本只有外地人买,本地人一般都不吃)

2、烟花爆竹(以所辖的上栗县产量为最大,但这个特产属危险品,携带不便)

3、腊肉(萍乡人很喜欢吃,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生产,但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少,在市内一村、福林两个牌子的腊肉算是比较好的)

4、盐果子(味道还可以,但多在街头小贩摊上卖,卫生状况不理想)

5、工业陶瓷(工业用品,萍乡产量全国第一)

6、煤炭(萍乡有江南煤都之称,是长江以南的重要煤炭产地)

7、玻璃(萍乡有多家浮法玻璃和工程玻璃工厂,在全国有着重要地位)

8、电瓷(不是电池,也是工业用品,所辖的芦溪县是全国最大的电瓷产地)

四、课后延伸、热爱家乡。

1.以“我为家乡建设出力”为主题,自己能为家乡做的事情写在心愿卡上。

2.继续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在哪里

县市 萍乡市 上栗县

称号 赣 萍

名人

特产

反思:

《我的家乡在哪里》情感线在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为此,我在上课伊始便让学生先观看萍乡春锣(这是萍乡的一个文化特色),使学生在欣赏萍乡风光的同时,了解家乡的风俗,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然后通过“找家乡”、“画家乡”、“赞家乡”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为自己是一个萍乡人而骄傲。在上完这课之后,我觉得自己有点偏重于上地理课了,位置的认识花的时间多了一些。另外,没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因为居住在上栗县,去萍乡城的学生少,所以对它不够了解,如果能拍摄一些关于上栗的风光,搜集一些关于上栗的民情风俗,我想应该会更好一些。

篇2:《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解家乡,激发他们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在交流、参与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家乡》的第一课。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2、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难点

认识地图,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黑龙江省地图、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爱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大家认真地听一听,仔细的想一想:歌中所唱的是什么地方?

2、听歌曲,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到那儿去找找“我的家乡在哪里”。(板书课题)

二、家乡探寻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2页的内容,请学生说说书上的同学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2、学生讨论:

⑴、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呢?

⑵、用什么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家乡?

⑶、学生交流、汇报。

⑷、教师小结: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在同学们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三、地图上找家乡

1、看地图,找家乡。

⑴、看中国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⑵、看一看地图,看到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要是别人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你怎么说?(引导学生用“我的家乡在省()市或县

⑶、请学生在小组内说说。

⑷、全班交流。

2、出示黑龙江省地图,小组合作找家乡。

⑴、过度:我们黑龙江省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有好多地方呢。那我们家乡的省会在那呢?黑龙江省的版图像什么呢?我们家乡的具体位置在哪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找找吧。

⑵、小组合作,找家乡。

⑶、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鸡颈处。

3、认识地图图例、方位。

⑴、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地图上的方位。教师介绍地图的简单图例、方位。

⑵、开展“我们的邻居是谁”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家乡黑龙江省与哪些省份相邻?它们在家乡的哪个方位?

⑶、小组代表发言。

⑷、班级抢答赛:师提问学生抢答,巩固复习地图方位及家乡的邻省有哪些。

⑸、完成5页填空,请学生独立在政区图上找到自己生活的地方。

四、全课总结

孙吴县是黑龙江省的一部分,黑龙江省又是祖国的`一部分,黑龙江省孙吴县是祖国版图上一小块地方,这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心中最美丽、最富饶、最可爱的地方。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家乡吧——祝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篇3:《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关于《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的家乡湖北省的有关知识,了解宜昌市在湖北省的位置;

2、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方向,从而了解湖北省相邻省市及其大致方位;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能通过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家乡的具体位置。

教学难点:认识地图上的方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用PPT。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介绍自己的家乡(PPT),引起学生的自豪感。

2、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地图上找家乡

1、了解地图的相关知识。提问:我们的家乡在中国的哪个省?

2、谁能在图上迅速地找到湖北省?

3、了解小资料:湖北省的`位置、省会城市、面积、人口、民族(汉、满、苗、蒙、回、土家——按顺序容易记)。

4、总结:我们的家乡在什么省?——湖北省。(一问一答。)

三、活动二:爸爸去哪儿?

1、情境导入,引入新知。

2、观察书38页地图,找一找:洋洋能去哪些地方?(找出与湖北省相邻的城市)

说一说:为什么洋洋能去这些地方?(因为它们都是湖北省的邻居)

四:活动三:我带洋洋去旅游。

1、了解地图上的基本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出示指针图标,认识八个方位。

3、我来当导游:同桌两个人一组,角色扮演,一个说景点,另一个说方位。如:我要去陕西秦陵兵马俑?你应该往西北方向走,因为陕西省在湖北省的西北方。

4、抢答巩固:教师问,学生答。

四、活动四:找找我的家

1、出示湖北政区图。你能找出自己生活的地方吗?

2、你能说出自己的家乡在湖北省的方位吗?

3、我的家乡在湖北省宜昌市,它在湖北省的——方。

4、课堂知识小结,再次回忆巩固。

五、活动五:知识小竞猜。

1、再读书上第37页关于湖北省的介绍,加深印象。

2、进行知识小竞猜。

六、结束新课。

1、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家乡的位置。

2、教师总结,在歌声中结束新课。

渔峡口镇枝柘坪小学陈荣

篇4: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新授

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篇5: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36页第6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

2、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方法与过程:合作学习。教学重点: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教学准备:中国地图、湖北省地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动机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欢乐的笑声。

让我们走进家乡,拥抱家乡吧。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上,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

二、启发感染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6页,看看书上的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2、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呢?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

(湖北省 荆门市)提示:位置、物产、风俗、英雄人物、历史故事。

3、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家乡,并给家乡涂上颜色。

4、请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家乡在哪里?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请同学们阅读第37页左下角一段话。

5、小组讨论:家乡的产物 英雄人物

6、教师小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腹地中心,主产小麦和水稻,是“鱼米之乡”,宇航员聂海胜是家乡人,运动员杨威、李小双、程飞都是家乡人。

名人(刘华清、李先念、董必武、孟浩然)。

篇6: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36页第6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

2、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方法与过程: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正确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湖北省地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动机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欢乐的笑声。让我们走进家乡,拥抱家乡吧。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上,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

二、启发感染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6页,看看书上的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2、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呢?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湖北省 荆门市)

提示:位置、物产、风俗、英雄人物、历史故事。

3、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家乡,并给家乡涂上颜色。

4、请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家乡在哪里?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请同学们阅读第37页左下角一段话。

5、小组讨论:家乡的产物 英雄人物

6、教师小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腹地中心,主产小麦和水稻,是“鱼米之乡”,宇航员聂海胜是家乡人,运动员杨威、李小双、程飞都是家乡人。名人(刘华清、李先念、董必武、孟浩然)。

三、演绎深化

活动:认识地图方位。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一张较大的中国地图及湖北行政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今天,我们再认识四个方位。

西北、东北、西南、东南。

2、说一说我们的邻居是谁?家乡湖北与哪些省市相邻?

这些省市在家乡的'哪些方位?

3、小组讨论。

4、小组代表发言。

5、班级抢答题,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1)湖北的东面是________,北面是________,南面是_______,西面是________,西北面是_________,东南面是_________。

四、行为指导

1、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了解家乡,明天我们将为家乡做些什么呢?

知识创造财富。

2、学生交流。(保护环境、努力学习、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绿化家乡等。)

3、教师小结: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家乡,一个深爱祖国的人是永远不会忘记养育自己的家乡的,同学们,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行动吧!

4、作业

我的家乡所在市_______________

它在湖北省的方位---_____________

篇7: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初步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

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位。知识目标: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了解与湖北省相邻的省份及它们的方位。

教学重点:

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了解与湖北省相邻的省份及它们的方位。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位。

教师准备:

中国地图、湖北省地图。学生准备:课前通过上网、查资料等不同的途径了解自己的家乡。

课时安排1课时。完成教材P36—P39页内容,话题为“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爱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大家认真地听一听,仔细的想一想:歌中所唱的是什么地方?

2、听歌曲,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到那儿去找找“我的家乡在哪里”。(板书课题)

二、家乡探寻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36页的内容,请学生说说书上的同学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2、学生讨论:

(1)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呢?

(2)用什么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家乡?

(3)学生交流、汇报。

(4)教师小结: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在同学们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三、地图上找家乡

1、看地图,找家乡。

(1)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并给家乡家乡涂上颜色。

(2)看一看中国地图,看到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要是别人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你怎么说?(引导学生用“我的家乡在xx省xx市xx镇”的形式来回答。)

(3)请学生在小组内说说。

(4)全班交流。

2、出示湖北省地图,小组合作找家乡。

(1)过度:我们湖北省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有好多地方呢。

那我们家乡的省会在那呢?湖北省的版图像什么呢?我们家乡的具体位置在哪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找找吧。

(2)小组合作,找家乡。

(3)全班交流。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教师小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腹地中心。

3、认识地图图例、方位。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地图上的方位。教师介绍地图的简单图例、方位。

(2)开展“我们的邻居是谁”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家乡湖北与哪些省份相邻?它们在家乡的哪个方位?

(3)小组代表发言。

(4)班级抢答赛:师提问学生抢答,巩固复习地图方位及家乡的邻省有哪些。

(5)完成39页填空,请学生独立在政区图上找到自己生活的地方。

(6)师介绍《小资料》,学生自主谈一谈,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四、全课总结

仙桃市是湖北省的一部分,湖北省又是祖国的一部分,湖北省仙桃市只是祖国版图上一小块地方,这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心中最美丽、最富饶、最可爱的地方。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家乡吧——祝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篇8:三年级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向他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制作课堂小调查表格;

2.给每位同学打印一张中国政区地图。

3.给每位同学准备一张16白纸。

4.学生准备彩色笔。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能跟大家一起度过这快乐的40分钟,真是一种缘分呀!为了和大家交个朋友,老师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肖,大家可以叫我肖老师。(板书:肖)我的家乡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福全镇。(板书: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福全镇)同学们,下面轮到你们介绍自己啦!你们叫什么名字,家乡在哪里呀?(生答)(板书学生回答的地址)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学习《我的家乡在哪里》这一课,大家把书本翻到第27页。(板书课题:我的家乡在哪里)

二、看地图找家乡

1.下面老师给大家看一张地图,大家猜猜地图上画的是哪个地方?(PPT出示杨汛桥地图)

2.杨汛桥是一个小镇,那么比小镇再大一点儿的行政区叫什么呢?

3.比柯桥区再大一点儿呢?比绍兴市再大一点儿呢?比浙江省再大一点儿是什么呢?(PPT依次出示柯桥区、绍兴市、浙江省、中国政区图)

4.请大家拿出手中的中国地图,拿出彩色笔,给家乡所在的省份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5.大家看手中的中国地图,说一说家乡的名称是什么?家乡的位置在祖国的哪个位置呢?(提醒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标注:东南西北)家乡周围有哪些邻居?

6.小游戏:请一个学生上台指出大屏幕上中国地图里家乡的位置。在寻找家乡的过程中,全班同学先喊:一二三四五六七,你的'家乡在哪里?上台的同学喊: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浙江)。

三、爱我家乡

1.现在老师要做一个小调查,老师特别想知道,同学们的家乡都有哪些特产呀?名胜古迹呀?名人呀?

2.学生拿出《课堂小调查》表格填写。

3.填写好后,学生朗读展示。老师给予肯定和赞美。

四、画家乡

1.家乡真美呀!我们来画画家乡吧!把家乡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想像一下它像什么?

2.教师展示别的同学画的图片,并问同学们画得好不好。

(预设:如果学生回答说好,那么老师就说,你们有信心超过这位同学吗?如果学生回答说不好,那么老师就说,同学们画得一定比这位同学美多了,老师特别想看看。)

3.学生一边看中国地图,一边在白纸上作画。

4.画好之后,学生上台展示美丽的家乡。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体会到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家乡十分美丽,有特产、名胜、名人,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无论走到哪儿,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下节课,老师将带大家了解书信的一些基本常识。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

篇9:《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1、我的家乡在哪里

目的要求: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了解书信的一般常识,使学生萌发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2、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江省地图。

2、与当地邮局联系,准备实地参观采访。

3、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一、谈话引导,激情导入。

1、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2、是啊,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3、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1、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 省 市 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找找自己的家乡。

3、自主合作,找到家乡。

(1) 几个学生自由组合成“找家乡小队”,在省地图上找家乡。

(2) 小队上台指着地图汇报。

4、开展小型的在地图上找家乡比赛活动。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书本的空格中。

2、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3、学生上台展示。

四、小结谈体会。

篇10:三年级品德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向他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制作课堂小调查表格;

2.给每位同学打印一张中国政区地图。

3.给每位同学准备一张16白纸。

4.学生准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能跟大家一起度过这快乐的40分钟,真是一种缘分呀!为了和大家交个朋友,老师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肖,大家可以叫我肖老师。(板书:肖)我的家乡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福全镇。(板书: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福全镇)同学们,下面轮到你们介绍自己啦!你们叫什么名字,家乡在哪里呀?(生答)(板书学生回答的地址)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学习《我的家乡在哪里》这一课,大家把书本翻到第27页。(板书课题:我的家乡在哪里)

二、看地图找家乡

1.下面老师给大家看一张地图,大家猜猜地图上画的是哪个地方?(PPT出示杨汛桥地图)

2.杨汛桥是一个小镇,那么比小镇再大一点儿的行政区叫什么呢?

3.比柯桥区再大一点儿呢?比绍兴市再大一点儿呢?比浙江省再大一点儿是什么呢?(PPT依次出示柯桥区、绍兴市、浙江省、中国政区图)

4.请大家拿出手中的中国地图,拿出彩色笔,给家乡所在的省份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5.大家看手中的中国地图,说一说家乡的名称是什么?家乡的位置在祖国的哪个位置呢?(提醒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标注:东南西北)家乡周围有哪些邻居?

6.小游戏:请一个学生上台指出大屏幕上中国地图里家乡的位置。在寻找家乡的过程中,全班同学先喊:一二三四五六七,你的家乡在哪里?上台的同学喊: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浙江)。

三、爱我家乡

1.现在老师要做一个小调查,老师特别想知道,同学们的家乡都有哪些特产呀?名胜古迹呀?名人呀?

2.学生拿出《课堂小调查》表格填写。

《我的家乡在哪里》课堂小调查

姓名:班级:

我的家乡在省(市、自治区)。

家乡所在的城市名字。

家乡相邻的省(市、自治区)有。

家乡的特产有:。

家乡的名胜有:。

家乡的名人有:。

3.填写好后,学生朗读展示。老师给予肯定和赞美。

四、画家乡

1.家乡真美呀!我们来画画家乡吧!把家乡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想像一下它像什么?

2.教师展示别的同学画的图片,并问同学们画得好不好。

(预设:如果学生回答说好,那么老师就说,你们有信心超过这位同学吗?如果学生回答说不好,那么老师就说,同学们画得一定比这位同学美多了,老师特别想看看。)

3.学生一边看中国地图,一边在白纸上作画。

4.画好之后,学生上台展示美丽的家乡。

例:我画的是(),它像()。

我画的是(),那里有()。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体会到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家乡十分美丽,有特产、名胜、名人,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无论走到哪儿,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下节课,老师将带大家了解书信的一些基本常识。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

篇11:三年级品德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了解书信的一般常识,使学生萌发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2、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江省地图。

2、与当地邮局联系,准备实地参观采访。

3、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一、谈话引导,激情导入。

1、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2、是啊,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3、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1、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找找自己的家乡。

3、自主合作,找到家乡。

(1)几个学生自由组合成“找家乡小队”,在省地图上找家乡。

(2)小队上台指着地图汇报。

4、开展小型的在地图上找家乡比赛活动。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书本的空格中。

2、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3、学生上台展示。

四、小结谈体会。

篇12:三年级品德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2、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

3、了解松滋的基本情况,培养热爱松滋的情感,让学生知道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建设家乡做起。

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一、导入新课。

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想听吗?请你们边欣赏边思考歌词里写的是什么地方呢?(家乡)

对,同学们,家乡指的是什么呢?

家乡就是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家乡也有不同的界定的。我们在县内习惯把乡镇作为家乡,在省内把县市作为家乡,出了省就把省称为“家乡”,出国了就把祖国(中国)称为“家乡”。

今天王老师到了你们王家桥镇,我就可以说我的家乡在**。**和你们这里一样,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长江就从**流过,那里还盛产板栗,蜜柚,柑橘。

同学们,你们愿意和王老师一样介绍你的家乡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随机点评)

同学们,我被你们绘声绘色的介绍迷住了。今天,王老师远道而来,就是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当我的快乐同伴,一起去寻找《我的家乡在哪里》。

二、出示中国政区图,找湖北。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新朋友。请看大屏幕。

(一)了解各种地图

你们认识它吗?

你们了解它吗?

没关系,我们一起请教小博士。

(放录音:小小地图会说话。)认识政区图、地形图、航海图、军事地图、物产分布图(在这里简单出示各种地图的样式和作用,让孩子们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认识方位

今天王老师也大开眼界了,地图还这么多种类。让我们听从小博士的温馨提示,去看中国政区图。(课件出示地图)

孩子们,看地图的时候有方位呢?请你们仔细听我说方位,你们用手指方向。面向地图,(全体起立)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边是西,右边是东。来,让我们快速地来一次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孩子们,老师来请你们告诉我方位了,东南在哪?你还找到了哪几个方位?西南,西北,东北。

来让我们做做方位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三)认识图例

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看地图的`西南这个角落里有什么?(认识图例)

想让同学们看看有哪些图例?学生说,老师贴。

我这里有一些迷路了的图例,请你把它送回家。

学生把图例一一对应贴在黑板上。

(四)找湖北

孩子们,此时就要开始真正的湖北之旅了。请你们一定要统一行动听指挥,一不小心就掉队了。

1、请看大屏幕,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动动鼠标找出湖北。湖北在中国的什么位置呢?

2、仔细观察,找出湖北的邻居。它们分别在湖北的什么位置?

3、同学们,湖北的省级行政中心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武汉也就是湖北的省会。

4、同学们,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张中国政区图,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湖北找出来涂上红色。你们觉得湖北像什么呢?

5、请翻开书37面,说说你从书上懂得了哪些有关湖北的知识?

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湖北的知识呢?

7、孩子们,小博士看着大家这么踊跃他也想发言了,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吧。课件出示:

8、同学们,在即将结束湖北之旅的时候,王老师送你们一首关于湖北方位的儿歌。你们自己唱一唱或者读一读都可以。

附:湖北位于国中央,省会武汉连四方,东边江西南湖南,西有重庆和四川,北邻河南和陕西,交通便利鱼米乡。

(感谢一位博友的创作)

四、找荆州。

(一)、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在湖北省的哪个市呢?

荆州市是省辖市,属于湖北省直接管理,而松滋市是县级市,由荆州市管辖。请看大屏幕:

1、说说荆州市有几个县和县级市?并说出名称。

2、说说荆州在湖北的什么位置?

四、找松滋。

现在我们应该到哪里去游览一番呢?游松滋的时候你们导游,领着老师游览好吗?

(一)学生活动:大屏幕出示:

1、对照湖北政区图,在空白的位置填上正确的地名。

2、看地图

松滋在湖北的————的方向,在武汉市的————方向。

3、看松滋政区图,找出县城在哪个镇?并找出你们的**镇和王老师所在的**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交流。

(三)现在我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去完成。

你们在上课之前已经收集了一些资料。现在,我们来分工进行完成任务。我们分为四个小组:身份证研究小组、电话号码研究小组、车牌研究小组和邮政编码研究小组。

教师分工,下发资料。

交流:学生将他们的资料展示,并让学生说说他们发现了什么。

五、同学们,今天我们从地理位置方面学习了关于家乡的知识。你认为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家乡呢?通过什么途径去认识呢?

(历史,故事,风景名胜,特产,物产……)

六、同学们,一路走来辛苦了,我们来轻松轻松,欣赏美丽的松滋风景。欣赏结束后要把心里话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总结:孩子们,我们的家乡是湖北松滋,全国13亿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国家是由我们每个人的家乡组成的,只有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努力建设家乡,所有的家乡都富裕了,国家才能繁荣富强,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建设家乡做起。不管我们长大后到哪里工作,我们都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家乡,家乡永远在我们心中。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请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做贡献。

篇13: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的家乡XX省的有关知识,了解XX市在XX省的位置;

2、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方向,从而了解XX省相邻省市及其大致方位;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能通过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家乡的具体位置。

教学难点:认识地图上的方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用PPT。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介绍自己的家乡(PPT),引起学生的自豪感。

2、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地图上找家乡

1、了解地图的相关知识。提问:我们的家乡在中国的哪个省?

2、谁能在图上迅速地找到XX省?

3、了解小资料:XX省的位置、省会城市、面积、人口、民族(汉、满、苗、蒙、回、土家――按顺序容易记)。

4、总结:我们的家乡在什么省?――XX省。(一问一答。)

三、活动二:爸爸去哪儿?

1、情境导入,引入新知。

2、观察书38页地图,找一找:洋洋能去哪些地方?(找出与XX省相邻的城市)

说一说:为什么洋洋能去这些地方?(因为它们都是XX省的邻居)

四:活动三:我带洋洋去旅游。

1、了解地图上的基本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出示指针图标,认识八个方位。

3、我来当导游:同桌两个人一组,角色扮演,一个说景点,另一个说方位。如:我要去陕西秦陵兵马俑?你应该往西北方向走,因为陕西省在XX省的西北方。

4、抢答巩固:教师问,学生答。

四、活动四:找找我的家

1、出示XX政区图。你能找出自己生活的地方吗?

2、你能说出自己的家乡在XX省的方位吗?

3、我的家乡在XX省XX市,它在XX省的――方。

4、课堂知识小结,再次回忆巩固。

五、活动五:知识小竞猜。

1、再读书上第37页关于XX省的介绍,加深印象。

2、进行知识小竞猜。

六、结束新课。

1、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家乡的位置。

2、教师总结,在歌声中结束新课。

渔峡口镇枝柘坪小学陈荣

1.画家乡教学设计

2.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教学设计

4.《长城》教学设计

5.《青花》教学设计

6.《春望》教学设计

7.《重力》教学设计

8.《看海》教学设计

9.教学设计的心得

10.思品教学设计

篇14:《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教学反思

《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整个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活动化教学: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层层递进,有序进行,把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统一于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各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营造愉悦的情境,并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课前调查与课后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品德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特点,让学生在认知家乡、感悟家乡的活动过程中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热爱家乡的习惯,展示热爱家乡的行为。

二、合作式学习:

篇15: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合作表演课文内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1、板书“幸福”,什么是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分别找出写三个牧童童年挖泉井的经历及十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聚经历的相应段落。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从“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智慧女儿是这么说的,你会怎么对牧童说呢?请用四个“代表”说一句话。

4、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四、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1、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2、出示智慧的女儿的话。

①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②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五、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2、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3、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举例:“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激发兴趣,畅所欲言

分别找出写三个牧童童年挖泉井的经历及十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聚经历的.相应段落。

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学文后,让学生在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的拥有中,细心地回味着“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篇16: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让学生明白只要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而且让别人感到快乐,这样都能得到幸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你觉得什么是幸福?那么,请大家认真听歌曲,听听歌中所说的幸福在哪里?(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学生反馈。

那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文中三个牧童一起,看看幸福到底在哪里?(教师随机板书:幸福在哪里)

二、检查字词,自由读文。

1、检查预习成果。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指名反馈。

三、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故事中的三个青年为什么要去寻找幸福呢?默读1D19自然段,说说故事的起因。

(1)指名说故事的起因。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

(3)其实,除了他们在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心情特别愉快以外,还有一件事情让他们也很愉快?从6-19自然段中找找答案。

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姑娘?说说理由。

(4)让我们一起到后看看,这个小井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指读20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20-28自然段,看看他们找到的幸福在哪里?画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在书上作批注。

(1)第一个青年:“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读句子,说体会。板书:治病救人。创设情境,想象这个医生在这10年中,可能做过那些事情,让他感觉到幸福?

(2)第二个青年:“我没有拒绝任何工作……我就感到幸福。”说体会,想象这个青年他可能会在火车上、轮船上做哪些事呢?心情怎样?指导朗读,想象人们会对他说什么?

(3)第三个青年:第28自然段。说体会,指导朗读。

2、智慧的女儿对他们三个的话做了总结。

齐读31自然段,看看幸福的真谛是什么?

3、我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假如第一个青年和第二个青年不到外面工作,他们能不能找到幸福?

不管干什么事,只要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而且让别人感到快乐,这样都能得到幸福。

4、是谁让三位青年十年后知道了什么是幸福了呢?(智慧的女儿)

5、她的智慧表现在哪里?(这个姑娘的智慧表现在让他们亲自去实践。)

四、拓展延伸

我们从三个牧童和智慧女儿的话语中领悟了幸福的真正真谛,那你有什么想对智慧女儿说的呢?让我们动笔将自己想要说的话写下来。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真正的幸福在哪里。此刻,大家觉得自己幸福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唱起这《幸福拍手歌》再次表达自己内心的幸福吧!(播放音乐,结束本课)

六、板书设计:

篇17:幸福在哪里教学设计

挖泉砌井――供大家喝

三个牧童做医生――使病人康复

做正当劳动――对人类有益

耕田――养活许多人

智慧女儿幸福在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

教学反思:

《幸福在哪里》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三个牧童在十年前清理井泉时受到智慧的女儿的祝福,然后各自寻找幸福在哪里,十年后他们又一次重逢,这次他们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理解了幸福的含义: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这一课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并能从社会现实的各种行业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

在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快速的读课文,读完后将课文中十年前和十年后化为两个时间段,再找出十年前三个牧童清理井泉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他们的心情,问学生你觉得他们幸福吗?并要学生说说理由,再由此引出这是他们理解了幸福的含义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多少年后他们又再次相遇了?这次他们理解了幸福的含义了吗?你又是怎么知道的?然后由学生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并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动脑筋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奋斗。

人教版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二年级教学设计

春天在哪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论文发表在哪里

空气在哪里教学反思

《规则在哪里》教学反思

我的家乡在哪里思品课教案

我的明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共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