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小松鼠课件(共含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小人类很易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三年级小松鼠课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共同交流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四肢 敏捷 镶嵌 搽过油 格外 嬉戏 歇凉
遮蔽 榛子 橡栗 储藏 缝隙 树杈 摇晃 干苔藓
4.集体交流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句式现象。(出示投影片)
(1)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多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的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
(2)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
(3)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藓苔压紧,踏平。
(4)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们塞到老树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
(5)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有暖和,有安全。
5.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老师了解个别学生的读书情况。
7.请你快速的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学生回答。
8.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读得是否准确。
(二)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1.在朗读过程中,生字、词语、句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2.指学生提出生字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解决。
比如:重点分析记忆“捷遮蔽嵌”等生字。
3.请你把新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它们在哪些句子中?
4.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指学生提出来,比如:嵌、嬉戏、歇凉、藓苔、橡栗)
5.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句子,利用更换词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解。
6.在解决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松鼠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7.指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美丽、可爱
三、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可爱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划一划、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小动物,他是谁啊?
生:松鼠
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近这只小动物。(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生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这只小松鼠的?)
生:外形,习性
三、精读感悟
(一)师:文中那部分描写的松鼠的外形?迅速找到,读一读
找找文中描写了松鼠外形上的哪些特点?
通过对松鼠外形上的了解,你感觉这只松鼠怎么样?
生:美丽
师:那文中哪些词最能突出松鼠的美丽呢?
(清秀,玲珑,美丽的尾巴)
师:看这些词用的多好啊,清秀的面容,玲珑的面孔,毛茸茸的尾巴,这样的小松鼠来到我们面前,你有什么想法啊?
生:喜欢
师:那你能读出你的这种心情吗?
(指名-赛读-师生合作)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段对小松鼠外形的描写,先写了头,再写肢体,然后写尾巴,作者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写,写的非常清晰,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学习这样的写法。
(二)师:之前我们认识了小松鼠的外形,非常美丽,我们下面再来进一步了解小松鼠的生活习性。同学们自由读2-4自然段,看看这部分对小松鼠习性的描写,你认为哪最有趣?
1,(他们十分。。。。树上去)这里描写的是小松鼠的什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松鼠的动作怎么样?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利用换词法帮助学生体会)
学生练读
2,(松鼠。。。。榛子)这句话描写的是小松鼠的什么啊?松鼠吃什么?你能找到描写小松鼠吃食时动作的词语吗?你能模仿小松鼠吃食时的动作吗?你觉得小松鼠吃食时动作怎么样?
学生练读
3,(他们。。。结实)将搭窝过程读一读。文中用了几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你能用这些连词介绍一下松鼠的搭窝过程吗?从搭窝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小松鼠怎么样?
从小松鼠的这些生活习性上看,你觉得小松鼠怎么样?
四、积累应用
(一) 复述,假如你是一只小松鼠,请你介绍你最可爱的一面。
(二) 练笔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好吗?哪些地方在你作文写作中课文使用?(大面积提问)
小松鼠的课件
《辞海》中的“松鼠”条目:
松鼠亦称灰鼠。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 ... ...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概括松鼠的特征
通过比较,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自觉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 ... ...
走近作者:
布封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这部作品对自然界作了详细而科学的描述,并因其文笔优美而著称于世。在布封的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
... ... ...
阅读第二节,思考下列内容:
一、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哪些词能说明松鼠的漂亮?
三、这段文字除运用说明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达尔文喜欢小动物词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各种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感情,从中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4.正确认读本课十七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表现达尔文喜欢小动物的词句,认识他热爱动物、探索自然界奥妙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告诉老师你喜欢哪种小动物?这什么?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科学家达尔文,他也特别喜欢小动物,而且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2.再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3.电脑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达尔文 一位 野外 虫子 他们
捉弄 从未 一件 粗糙 外衣
树干 尾巴 着急 坏人
4.请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感知课文
1.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从哪里知道的。(以下几点估计学生能读懂,如①达尔文是什么人,②他小时候爱到什么地方玩,喜欢什么。)
2.教师在学生汇报中补充介绍达尔文的伟大贡献。
第二课时
一、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教师以问引读第一段:
达尔文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的.人?学生读第一段。教师让学生圈画“一百多年前、英国”。再请学生读第一段。
2.教师以问导读第二段: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达尔文喜欢小动物?体会第二句中“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他都喜欢”,概括地讲出了达尔文几乎对所有的动物都喜欢,喜欢的范围很广。)引导学生联系第三句中“从来不捉弄”“观察”等词语,理解达尔文喜欢动物的原因,是想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
3.有一次,达尔文又到树林里玩儿,看见树上有几只从来没见过的小鸟。他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这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三至六段课文。
(1)学生简单说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2)小松鼠怎么会把达尔文当成树的呢?请学生多读几遍第四段的第一句话。通过看图,联系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树干是棕色的、一动不动的,而达尔文那天的样子正像一根树干。轻声读后两句:说说这两句主要写什么?把描述小松鼠动作的词语画出来。再读小松鼠玩耍的词句,说说这只小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里不仅说出了小松鼠的活泼、可爱,也说明了达尔文观察动物时多么专心,注意力多么集中
(3)小松鼠是怎么在这棵“树”上玩的呢?同桌互相读一读第四段的二、三两句。然后指名在全班读,大家评议,教师注意提示反映小松鼠活泼可爱的词语。
(4)教师范读第五段,学生练习朗读。利用挂图了解松鼠妈妈“急坏了”的神态、动作,再练习朗读。
4.松鼠妈妈的担心可真是多余的,因为——学生读最后一段。提示句尾是“!”,再练习朗读,读出适当的语气。
5.朗读全文。
二、提出生字、记忆字形。
1.分析结构,进行归类。
(1)指名读课后生字,每读一个字,带一个课文中的词。
(2)哪些是左右结构的字?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
(3)哪个字是独体字?
2.运用方法,记忆字形。
(1)你认为哪个字容易记?用什么方法记?
(2)左右结构的,上下结构的字,分别怎样记?
三、观察笔画、结构,指导书写。
1.先要求学生观察字形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讲一讲,其他同学动笔描一描。
2.教师示范书写,指导一个让学生写一个,要求一气写成。
四、让学生课后去观察一样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用各种方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然后开个交流会。
三年级松鼠教学课件
知识目标:
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
情感目标:
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
写作目标:
学会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行细致的描写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了解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美好感情。(难点)
2、抓住特征向别人做生动细致的介绍。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动物,在这些可爱的精灵中你最喜欢谁呢?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呢?(如果能用上“我喜欢_____的_____”句式那就更好了,谁来试一试?)
可以写出许多,如:(温顺的小猫,忠诚的小狗,蹦蹦跳跳的兔子,会唱歌的鹦鹉,憨态可掬的熊猫,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2、引出新课
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颗颗博爱之心,正是它构筑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和谐与美好。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想知道它是谁吗?
在告诉大家答案之前,老师这里有个谜语,看聪明的同学们能否猜得出。 教师出示谜语:(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师:聪明的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谜语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啊?
生:松鼠。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猜的是否正确吧。
瞧,它来了!
(用多媒体播放“松鼠”影片)看完了影片之后,用简洁的语言告诉老师,你喜欢这位刚认识的朋友吗?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更多的秘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
(多媒体:作者简介)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从小受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著有《自然史》等。
经过同学们的预习,现在还有生僻的字词吗?那我们就来一个课前游戏——
二、课前游戏(多媒体演示)
1、你能读准下列生字吗? (多媒体出示文中重要的词语,先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之后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示个别生字的注音)
驯良(xùn) 矫健(jiǎo) 帽缨( ) 榛子( ) ....
橡栗( ) 蛰伏(zhé) 苔藓( tái )(xin) 榉实( ) .....
2、你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幻灯展示词语的意思)
乖巧 驯良 矫健 蛰伏 警觉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驯良:和顺善良。 驯:顺服的。
矫健:强壮有力。矫:强壮。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
1、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试着从文章中画出有关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松鼠的?
2、探究交流:(师: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哪部分告诉我们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文章的开头一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这是怎样写松鼠的特征的?(概括写松鼠的特征)
(2)快速阅读课文内容,思考:
从文中来看,松鼠有哪些特征?画出有关的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读画出的语句,并做适当的补充说明。之后展示课件中关于“松鼠的特征”的内容。
松鼠的特征:漂亮、驯良、乖巧
朗读课文的第一段,回答问题:
1、松鼠漂亮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漂亮。具体体现在---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帽缨形美丽的尾巴;体态吃相。
2、为什么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因为 “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
三年级语文松鼠教案的反思
《松鼠》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可爱的小生灵”中的一课,本课为第二课时,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1、注重对课文字、词、句、段语言训练:
在学习松鼠的外形时,让学生抓住体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学习松鼠的活动时,让学生找出动词,用自己的词汇看图说话;学习松鼠搭窝这段,让学生找出表示顺序的词,并自己练说。比如松鼠搭窝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表示顺序的词,再此鼓励他们用这些词说一句话,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懂得介绍动物外形要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家的小动物特点。
2、读中悟,读中学
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朗读、对比读、引读等方式,让松鼠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留存在孩子的记忆中。因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体会动物的可爱,激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学法指导
这篇介绍动物的说明文本学期是第一次接触,文题和刚学过的《小虾》大相径庭。而文章的内容有是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就抓住说明文的明显特征,让学生了解这种文章结构。找段落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时,找出关键词,概括段落内容。
4、习作指导
这篇科学小品文是一篇非常典型的习作例文,文章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是段落中心句对孩子写状物的说明文很有指导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总分方式表达,强调较多。
侧重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主要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形象
生动
传神
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五、小结方法,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得介绍动物呢?(讨论)
(1)准确、生动的语言;(2)合理清晰的结构;(3)鲜明的事物特征;(4)适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相关知识。
2、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见面,它是谁呢?学生齐读(松鼠)大家读完课文,请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你认识的这位朋友,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结合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参考媒体资源,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三、细读课文,自主感悟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出示句子,重点研读:
他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上,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只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三、四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1)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坐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2)“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
出示句子,重点研读:
他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3)从储存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
(4)从蹦跳的动作表现它的轻快;
(5)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6)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细读文字,从“又干净又暖和”,“足够宽敞、足够坚实”,“既舒适又安全”等词语感受窝的舒适,从而进一步感受松鼠的乖巧。
第五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3、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用充满感情的读书声来抒发自己对松鼠的喜爱。
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谁喜欢哪一部分就站起来大声读哪一部分。
四、合作学习,探究写法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较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异同,完成表格。
说明角度
表达方法
说明语言
鲸
重点介绍鲸的形体特点、生活习性
主要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简单
质朴
平实
松鼠免费课件
松鼠免费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松鼠特征,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2、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4、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2、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1、分析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2、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诵读法 讨论法 质疑法 练习法
【学法指导】
1、诵读课文,读懂课文并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2、合作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展示点评,交流并强化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物世界》吗?(生答)通过这个节目,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动物?(生答)不错,了解了的凶猛的老虎,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那你们对松鼠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布丰的科学小品文《松鼠》,来对松鼠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吧。(板书课题)
二、自学设问
(一) 作者简介。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躯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课文根据《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编。
(二) 出示学习目标
1 、了解松鼠的特征,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3、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4、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 出示预设问题
1、本文说明了松鼠的什么特征?结合课文说说这些特征具体体现哪里?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3、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两例并分析作用。 4、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试举例体会本文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四)学生对照预设问题自学。 三、合学解问
(一)学生将自学成果在组内展示,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讨,达成共识。
(二)各小组以抢答的形式口头展示答案。
明确:
1、本文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第2自然段分别从面容和肢体,好看的尾, 吃食的样子来说明“漂亮” ;第3段分别从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常吃食物几方面说明“驯良”;第4、5段又从动作警觉 、轻快敏捷和 搭窝环境选择 、方法 、窝口的特点 来说明“乖巧” 。
2、本文以逻辑顺序为主 ,时间顺序为辅。
第一与第二部分之间,是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第一段介绍松鼠的三个特点,是从外表到内部的逻辑顺序。
第五段介绍松鼠搭窝,是以时间为顺序。
3、(1).“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巴”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松鼠尾巴漂亮的样子,既写出了其特征,又给人以美感。
(2).“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说明了松鼠叫声响亮的特点,给人以鲜明印象。 、、、、、、
4、如:准确性:
(1)、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
(2)、有人说,松鼠松过水的候
(3)、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
、、、、、、
生动性:
(1).描写松鼠的漂亮---“面容清秀” “玲珑的小面孔” “美丽的尾巴”
(2).描写松鼠的活动---“歇凉”“练跑”“玩耍”
(3).突出松鼠的灵性---“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
(4).用动作说明松鼠的精明能干--- “搬” “编扎” “挤紧” “踏平”
(5).写松鼠生活 居住情况---“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四、拓学再问
1、你能仿照课文,运用一组动词、形容词,写一种小动物讨人喜欢的体态或动作吗?
2.请拟写一则保护动物的宣传语。
明确:
例:
1、:因为小鸭的脖子长,吃食时先埋头嚼两口食物,然后再高高地仰起头将食物咬碎,接着 ,再慢慢地把嘴里东西咽到胃里。
2、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保护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共存。 不要让人类成为地球上最后一种动物!
五、固学运用
1、老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做总结。
2、知识检测
阅读课文完成下题。
1、第一段中最能概括松鼠特点的三个词是:( )( )( ),这三个词分别从( )( )两方面做了概括。
2、“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 ”句中的“好像”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
1、漂亮、驯良、乖巧 外形习性
2、“经常”说明松鼠“在高处活动”比较频繁,但不是一直在高处活动;如果删去,就会让读者以为偶尔在高处活动,或者一直在高处活动,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六、老师结语
正是因为作者善于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并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才使得这只可爱的松鼠以文学有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同学们能从本文中学到知识,掌握解题的方法,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对野生动物加以关爱和保护。
七.布置作业
1.将文中松鼠的外形、特点、习性等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反复阅读。
生:到底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师:你们提的问题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老师为你们高兴!
3、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识字读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你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
2、大家一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请教一下,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3、把小组里好的识字方法推荐给全班同学。
4、在小组里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5、谁勇敢地来试一下,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来当评委。
6、学生评价,相机正音,对个别长句子老师作示范。
三、看图读文
出示两幅插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朗读感悟
师:请你们自读第一小节,说说读完后知道了什么?
生:大树旁边种了一些花生,而且开了花很漂亮。
师:你喜欢这些小花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它格外鲜艳、漂亮。
出示“鲜艳”一词,指名读。课文里指什么鲜艳,鲜艳是什么意思?(颜色明亮而好看)平常我们还可以说鲜艳的什么?(学生举例,如:鲜艳的红领巾,鲜艳的花朵,鲜艳的衣服等。)
生:“格外”是什么意思?
师:自己读读句子,看看能用哪个词来换一换,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生:非常,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非常鲜艳。
生:还可以换“很”,大家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是不懂的。
生:,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很鲜艳。
生:“挺”可以吗?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挺鲜艳的。
师:你们刚才说的几个句子都很通顺,那“格外”的意思就是“非常”、“很”、“挺”的意思。
多美的花生花呀,出示句子: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师:金黄色的小花这么漂亮谁能读一读,让别人从你的语音中感受一下小花的漂亮好吗? 生(有感情读)略
师:谁再读读花生已经开花了这句。
师:这些花真美,我们看到了,小松鼠和鼹鼠也看到了,听,他们在说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分小组朗读,以最喜欢的方式读)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
(生: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师:听了鼹鼠的话,小松鼠可真高兴。此时,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生:花生成熟后,树上长满了花生。
生:很多很多的花生太诱人了。
生:小松鼠正在吃花生。
师:小松鼠越想越高兴,那他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生、里、果”,这三个字里,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 看老师写“生”字,提醒学生竖在竖中线上。
3 让学生比较“里”与“果”,同时介绍识字方法。
4 老师范写“里”,同时介绍:在写这两个字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里”字先写“日”,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
5(出示三个写在田字格里的“果”字,其中两个字的撇、捺不够伸展和均衡。)你觉得哪个字写得美,说出理由。
6 老师范写“果”。学生评价。
7 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每个写两遍,你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8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9 展示学生的字,为写得美的字贴上小红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 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2 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一些写有生字的苹果。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一组一个果篮,找出你认识的生字正确认读后放在果篮里,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看图、读文、感悟
二、回顾上文
1、同桌之间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一个人扮演小松鼠,一个人扮演鼹鼠来读好它们之间的话。
2、哪一组同桌愿意和老师一起配合读他们之间的对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师:其余同学注意听,我们谁读的好,哪句话读的好,一会儿你来学一学。
师:你认为我们谁读的好,哪句话读的好,为什么?。
师:愿意像他们那样读吗?同桌之间分角色再练读一遍。
师:这回哪小组再愿意展示一下,找一名同学跟他配合。
3、小松鼠有了这个美好的心愿之后,他每天都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他看到花生了吗?我们齐读第4段。
4、他看见花生了吗?
5、如果你是这只小松鼠,没有见到花生,你心里会想些是什么呢?
生:花生被谁摘走了呢?
生:花生藏在什么地方呢?
6、是啊!小松鼠感到非常奇怪,那你能扮演小松鼠读好第5段吗?
7、谁愿意当小松鼠,给大家读一读。
师:小松鼠的心里这时怎么样?
生:感到很奇怪。
师:那谁能再奇怪一点地读。
生:(再读5自然段,较好)
8、这时候小松鼠说了一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旁边有其他人吗?那他是对谁说的?用一个词来形容。出示“自言自语”,学生认读。
9、怎样表现自言自语呢,谁再来试着读一读小松鼠的话。
10、师生合作读第5自然段。
11、花生是被摘走了吗?你能告诉小松鼠,花生躲到哪儿了吗?
生:花生长在土里。
师:是花生果在土里结果实。
12、那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让电脑来揭密。(演示课件:花生果实在地里)
师:花生一般在清晨开花,大约在中午时调谢,到傍晚,只剩下一个绿色的子房柄。它慢慢地弯曲,在尖上长出一个子房,再使劲往土里钻,把子房送入土中。子房在土中靠自己身上的绒毛吸收水分养料,慢慢地长出果实。没伸入土中的子房柄就会枯萎,结不出果实。
13、那在生活中,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哪些也是长在土里的吗?
生:土豆在土里结果。
生:地瓜也在土里结果。
生:萝卜也是在土里结果。
师:通过小松鼠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花生是在土里结果,老师告诉你们,其实,不同的植物它们都有自己生长的特点,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 请大家把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连起来读一读。
生:(生自由练习读全文)
师:小松鼠终于明白了,花生是躲到土里了
14、故事有趣吧,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朗读出来吧!学生自由朗读。
15、小朋友们新星擂台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每一组辅导一名选手参加比赛,每名选手只选其中一段进行朗读,发挥集体的智慧,开始行动吧!
16、学习小组练习朗读。
17、朗读擂台赛开始。
18、召开记者招待会让擂主谈体会。
三、发挥想象续编
1、课文里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小朋友们只要你再动脑筋,还会有一个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再编一个故事吗?试一试吧!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2、能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3 、指名上台讲。
四、复习巩固新字
1、认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儿歌:
大树旁边种花生,小小松鼠每天等,松鼠自言自语说,
花生开花格外艳。许多天呀过去了,花生被谁摘走了?
花落却不见结果。松鼠我来告诉你,
花生的果在地里。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聪明的孩子,你还会读这些词吗?开火车认读,如遇学生卡住时请其他学生当修理工来修理,再认读一次,然后又继续。
五、自由练写生字
学生自己选择写哪一个,自己决定写几遍。把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字贴在学习园地的“我会写一手好字”里。
六、课外拓展天地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可以把自己续编部分加进去。
2、问问家长或看看其他书,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地里?
思考:思维,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现和创造的根本。语文教学应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为已任,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从小训练,正确把握文本的内涵,因势利导,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学有所获,阅读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反思】
充分放权给学生,凡是学生能探索、感悟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与合作中发现和体味,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落脚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三个字,练习朗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这一特点。
【教法学法】
通过创设情景、合作拼读等形式,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兴趣央然地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猜谜语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 现在咱们做一个猜谜语游戏,老师说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师:谁猜出来了,这是什么?
2、从课题上看,课文写了谁,干什么?(小松鼠找花生)。
(2)你会从课题上提出些什么问题呢?
生: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小松鼠在哪里找花生?
活动目标:
1、感知散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用简单的句子讲述四季中小松鼠帮助别人的情节。
2、尝试根据图片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3、培养幼儿愿意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松鼠的.大尾巴》。
2、松鼠手偶一个。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松鼠手偶,引出故事。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它是谁呀?
2、教师:你知道小松鼠的尾巴长的什么样?它的大尾巴像什么,有什么作用?
二、根据画面的背景,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画面内容。
1、小松鼠有许多动物朋友,它带来了一些和小动物的照片。
提问:“小松鼠和谁一起照了照片?这些照片是什么季节照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请小朋友帮忙把这些照片按季节先后来排排队。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排?”
三、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
1、观察图一,教师提问:
(1)这是什么季节?
(2)春天下雨了,小松鼠出门去,它遇见了谁?小鸡怎么了?
(3)小松鼠对小鸡说什么?小松鼠是怎样帮助小鸡的?
2、观察图二,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1)这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
(2)小松鼠出门去,它又会遇见谁呢?
(3)小蜗牛怎么了?小松鼠对小蜗牛说了什么?它是怎样帮助小蜗牛的?
3、观察图三,教师提问。
(1)这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
(2)秋天,小松鼠出门去,它又遇见了谁呢?小兔在干什么?
(3)小松鼠对小兔说了什么?它是怎样帮助小兔的?
4、观察图四,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季节?冬天很冷,小松鼠会用它的大尾巴干什么?启发幼儿看图,大胆讲述画面的内容,鼓励幼儿讲述小松鼠用大尾巴当被子盖的情节。
四、教师引导幼儿看图完整地讲述故事。
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讲述画面。在讲述过程中,教师采用等待、留空等方法让幼儿填空,讲述图片内容。
五、鼓励幼儿与同伴自由讲述,小松鼠大尾巴的作用。
小松鼠出门去,除了遇见这些小动物外,还会遇见谁?它还会怎样帮助别人呢?
六、组织幼儿讨论,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1、教师:小松鼠用它的大尾巴帮助了小鸡、蜗牛和小兔子,这些小动物高兴吗?
2、教师:小松鼠帮助了别人,它自己心里高兴吗?为什么?
3、教师:你在什么时候,接受过别人的帮助? 别人帮助你,你心里感觉怎样?
4、教师:你在什么时候,帮助过别人?你感觉高兴吗?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帮助同伴和他人,讲述自己是如何帮助他人的,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附散文:
小松鼠的大尾巴春天,小松鼠出门去,看见小鸡被雨淋湿了,小松鼠说:“小鸡,我来帮助你吧!”小松鼠用大尾巴帮小鸡挡雨。
夏天,小松鼠出门去,看见小蜗牛被太阳晒出汗了,小松鼠说:“小蜗牛,我来帮助你吧!”小松鼠用大尾巴帮小蜗牛扇扇子。
秋天,小松鼠出门去,看见小兔在扫树叶,小松鼠说:“小兔,我来帮助你吧!”小松鼠用大尾巴帮小兔扫树叶。
冬天,天很冷,小松鼠在家睡觉,用它的大尾巴当被子盖,真暖和啊!
达尔文和小松鼠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l、学会“百、科、喜、欢、物、住、穿、爬、坏”9个生字。掌握“科学家、喜欢、从来、动物、站住、外衣、一直、好像”等词语。认识“腿、肩、吱、错、伤、害”6个字。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达尔文喜欢小动物词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各种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感情,从中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达尔文怎样喜欢小动物。
2、理解讲达尔文喜欢动物的词语,学习他热爱动物,探索自然奥秘的执着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 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他和小松鼠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 12 达尔文和小松鼠)
二 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渎课文。圈出课后的生字,同桌互相读读。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4、读本课生字词和带生字词的`句子。
词语:达尔文 一位 野外 虫子 捉弄 从未见过 一件 粗糙 外衣 树干 尾巴 急坏
句子:
(1)达尔文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
(2)星期天,我到野外去玩儿。
(3)他喜欢地上的虫,水里的鱼。
(4)松鼠妈妈急坏了。
利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比赛读 、开火车读。
5、指名读课文,对读不准的字音给予指导。
三 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位 文 虫 他 件 衣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3、学生一看、二描、三写、四评、五改。
4、针对学生书写中的错误,教师给予指导。
5、学生练习书写。
四 作业:
课下自己组词,可请教爸爸妈妈看谁组的词多。
第二课时
一 、图象引入,设置悬念
出示图片。同学们,图上的这位小朋友,你还认识吗?对了他就是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达尔文。你们看,在达尔文的肩膀上还站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它翘着尾巴,正跟树上的松鼠妈妈打招呼呢,可是松鼠妈妈却急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2课 达尔文和小松鼠。板书课题 12 达尔文和小松鼠(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了兴趣,学习课文的情绪自然高涨)
二 、图文结合,解答悬疑
1、看《达尔文和小松鼠》的动画片
2、学生再读课文,同桌说说:松鼠妈妈为什么那么着急呢?
3、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松鼠妈妈为什么那么着急吗? 生:松鼠妈妈怕达尔文伤害小松鼠。
师:你是从课文那部分知道的?你能把这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吗?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此时松鼠妈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假如你生病了,遇到危险了,你的妈妈会怎么样?(调动学生以有的感情体验引导学生体会学生松鼠妈妈的心情。)
师:你能读出松鼠妈妈这种着急、担心的心情吗?
(1) 学生试读
(2) 指名读,学生评价
(3) 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4) 指名读
(5) 小组读
(6) 男女生比赛读
师:从这一段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结合“作看看,右看看,还翘着小尾巴跟树上的妈妈打招呼”引导学生体会小松鼠的活泼可爱。
指名读这几句。
师:(1)如此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达尔文会伤害它吗?
(2)达尔文是怎样做的?(抓住“一动不动”“象一根树干”理解达尔文观察时专注、入迷的程度)达尔文长时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全神贯注的观察小鸟以至小松鼠把他当成了一根树干。
(3)假如你是达尔文,当小松鼠爬到你身上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进行语言训练)
师:你怎么知道达尔文不会伤害小松鼠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
第五段通过朗读体会出“怎么会伤害小松鼠呢?”这句话是在强调达尔文是决不会伤害小松鼠的。通过学生读,老师范读,指名读来体会。
师:是啊,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是不会伤害小动物的。 生:从第三段中我知道达尔文喜欢小动物,从不捉弄小动物,而是喜欢观察它们怎样生活。
师:“捉弄”是什么意思?“观察”是什么意思?
原来达尔文不捉弄小动物,观察小动物是想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
师:平时,你是怎样对待小动物的?
师:正因为达尔文从小就认真观察动物们是怎样生活的,所以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你想当科学家吗?(培养学生崇敬科
学家的思想感情,帮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师: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能成为科学家的。 师:这篇课文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老师还有一个地方不明白,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帮帮老师吗? 以此引入第三段
解释“仔细观察” “从未见过”
师:他仔细观察什么?为什么仔细观察?
师:达尔文处处留心观察,你喜欢达尔文吗?
学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和爱护小动物的情趣)
三 实践行动,形成能力
(出示小动物图片)你认识这些小动物吗?你家里养了什么小动物?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同桌之间说说,在指名说。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交流,深化爱护小动物的真挚情感。
四、布置作业:
1、读一读。
2、看拼音写词语。
3、看图填空。
(1)一( )花 (2)一( )簸箕
(3)一( )书包 (4)一( )钥匙
(5)一( )墨水 (6)一( )扫帚
(7)一( )笔 (8)一( )菜刀
(9)一( )花瓶 (10)一( )书
(11)一( )菜墩 (12)一( )锁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们一年级教研组展示课的课题是《小松鼠找花生果》。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课文,它通过品读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并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全文共5个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即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过冬---到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课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教材中有两幅插图,分别画的是小松鼠和蚯蚓在花生开花、结果两个不同时候的对话场景,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要求
(1) 根据自己的体验,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之美。
(2) 以朗读、想象、拓展训练贯穿课堂,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激发学生认识自然地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乐于与同学、老师分享续编的故事,培养学生专注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松鼠心情的变化,了解花生结果的特点。
二、说教、学法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据图想象法:“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本文可以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说学法:
想象补白发法:抓住课文内容的训练点,进行补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熟悉语言、内化语言、注重语文的工具性。
三、说教学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
第一部分为复习导入。
通过默词来检测孩子第一课时学习情况,检测时做到了详略得当,易掌握的不默,能为本节课服务或易错的词重点检测纠正。使得重点突出,记忆深化。
第二部分为品读感知。
教学中我们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过程(即: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为明线,以小松鼠找花生果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即新奇——高兴——急切、失望——疑惑——喜悦)为暗线展开教学。品读课文时综合各种手段,逐层深入,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等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学习到积累,充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第一段教学中主要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进行叠词积累训练,由课文中的叠词,延伸到课外,在积累的基础上,我们还注重叠词的运用,比如:红彤彤的太阳、蓝湛湛的天空等,在老师的小结中,进一步明确叠词的作用,也为课堂作业做好铺垫指导。
在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充分体会小松鼠因认识花生而产生一个美好愿望时的高兴心情,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而读好课文,同时,设计了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松鼠高兴的心情。
第三、四自然段通过自读,老师的引读的形式,逐步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个时候小松鼠最希望看到什么?你从哪些词看出来?”教学步骤层层深入。教学这个环节,老师抓住“每天、都、可是、直到、也、睁大眼睛、自言自语”这些关键词充分感知小松鼠找花生果时的急切以及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时的失望、意外、奇怪之情,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做到了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第五段教学中先让学生自悟其中的秘密,读好蚯蚓的话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第三部分为想象说话,拓展延伸。
设计了“花生果不是长在,而是长在()。”句式练习,进一步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
老师还告诉学生植物大部分的果实都长在树枝上,少部分长在泥土里的科学常识,并进行适时的拓展,还知道哪些果实长在泥土里?以丰富孩子的知识。
从而学好课文,积累丰富的语言。
总之本着“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理念,教学中着力以读为本,读中促思,以生动的情境创设为辅助,让学生比较顺利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语文的乐趣。
小松鼠:
小松鼠,我是你的朋友刘睿,你还记得以前我给你写的信吗?可能忘了吧?没事,因为咱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我可非常非常想念你呀!你想我吗?
小松鼠,现在是冬天了,这个冬天可是非常非常冷的呀!小松鼠可注意一点别生病了,对了,你秋天找的食物多吗?够不你吃?要是不够,我们给你送点,对了,都这么长时间了,你又交了多少个伙伴呀?还有要是你一个在树洞里寂寞不寂寞呀?要是寂寞就忍一忍,等到春天来了,春暖花开了,咱们再在一起玩,我们还给你送食物
我现在非常高兴,因为放寒假了,咱们又能在一起玩了,而且我琮能去滑冰对呀!你担不担心我的学习呀?我期末考试考得还行,所以你不用关心我,你可以尽情地玩。
对呀,你现在缺啥?跟我说我给你送去,现在冬天也要过去了,春天也要来了,等春天一来,我马上就去看你!
对呀!你搬没搬家?
一天,狐狸去井口喝水,一不小心便掉进了井里,狐狸想:哎呀,这可怎么办才好呀!我这个狐狸大王也不能一辈子都在这口破井里呀!
狐狸又气愤又无奈,正在这时,一只小松鼠蹦蹦跳跳的走过来,狐狸听到了小松鼠的声音,偷笑了一下,心想: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正好,我可以利用他帮助我上去。狐狸大喊:“这口井的水真甜呀!天下哪有比这水还甜的呀!”一旁的小松鼠听到了狐狸的话,想都没想猛地跳进了井里,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喝饱之后,小松鼠想上去了,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使劲,还是上不去,气的小松鼠直挠墙。
这时,狐狸幸灾乐祸地说:“我有个好办法,你站起来,我跳到你的大尾巴上去,等到我成功出去以后,我就立刻把你拉上去,怎么样?”“妙真是妙啊,好,就这么办。”小松鼠高兴地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让狐狸跳到他的尾巴上去。说着说着,狐狸已经到了上面,小松鼠趾高气扬地说:“快,快拉我上去吧!”狐狸大笑出来,说:“你这只愚蠢的松鼠,你跳下去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如何离开呢?还有,天上哪有掉馅饼的好事呀!如果我找到了甜水,还会和你一起喝吗?哈哈……”听了狐狸的一番话,小松鼠才醒悟过来,可是为时已晚。说完,狐狸大摇大摆的走了。
寓意: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的话,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事情的结果。
冬天快要到了,树叶纷纷飘落下来。
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果实。
仓库里堆满了小松鼠最爱吃的核桃。
小松鼠高兴地说:“哈哈,今年过冬我们不用愁了!”
有一天,小松鼠想去仓库里尝一尝新鲜核桃的滋味。没想到他发现仓库里空空荡荡,他连滚带爬地喊着:“不好了!不好了!仓库里的核桃一个都不见了。”
小松鼠的爸爸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请来了著名侦探福尔摩。鼠先生前来破案。
福尔摩。鼠先生在案发地点观察了一下,他首先排除了是江湖黑手——乌鸦麦迪作的案,因为在现场没有发现他的最爱——一片三叶草。
“哦——”先生说,“我明白了,是人类!”
“因为你们的仓库很暴露,加上这几天又有人来旅游,所以我可以判断是人类偷的。”
“至于为什么,我发现你们的仓库旁有人的指纹,树下也有被剥开的核桃壳。你们知道除了你们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动物能够剥开这坚硬的外壳了,所以是人类作的怪。”先生讲得头头是道。
松鼠一家被偷的消息很快在森林里传开了,一些有爱心的小动物捐赠了一些食物给他们,松鼠一家非常感激。
冬天到了,松鼠一家吃着食物,感到异常温暖。
★ 松鼠的尾巴课件
★ 小松鼠小学生作文
★ 小松鼠小学作文
★ 小松鼠优秀作文
★ 小松鼠找花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