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该怎么办课件(共含10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uzoulipi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是什么课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
了解水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小魔法师,看看它都给同学们变出了什么呢?
师播放课件(四个谜语儿歌),学生猜,随机板书课题,同时全班齐读两遍课题。
二、通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带着问题“我是什么”试读课文,并圈出文中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是怎样把每一个字读准确的,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老师读完了,同学们现在能不能把文中难读的`字音读准确呢?)生答(能),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大屏出示本课生词(带拼音的),点学生来读。 如果读得正确就将其看作小老师,集体跟读两遍。如果读的不正确,其他同学就帮他纠正一下。
4、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词,师指导正音:
重点指导读准以下字、词:
zào zāi 躁 灾
暴躁 灌溉 冲毁 灾害 睡觉 散步 飘浮
5﹑全班齐读两遍生词。
6、将生词回归课文,全班分自然段,逐段朗读,并课件出示相应文字对应的画面,进行看图说话小练习。(加深视觉感知,以便有效理解课文。) 同时每读一自然段便出该自然段的生字宝宝进行个别拼读,再给生字宝宝几个好朋友。
7、四人一小组,组内讨论交流识字方法,然后选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汇报观察结果,相机引导学生观察重点字的特点,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没有钩;四点底的四点不同的排列方向。
4、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检测巩固识字
1、点名读课后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2、分小组比赛读,加强记忆。
五、作业
1、多向交流记字方法(小组交叉交流)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给朋友听。
《我选我》课件模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一、导入 :
1、通读课文,了解读书情况。
2、复习生字,选择喜欢的生字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知识的复现,在练习中加强巩固,促进积累与运用。)
二、精读:
3、小组分角色朗读。
3、表演。小组内进行后,选出代表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朗读形式,使学生读熟课文,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优美。)
三、品读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从“静悄悄的”“突然”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2、齐读最后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全文。(引导学生可通过多方式的朗读或看插图、同桌交流等形式进行体会。)
(设计意图:交流体会,拓宽思维,强化理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限形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会。)
四、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的句子,多种形式练读。
2、提问: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说法不同,意思相同)
3、照样子说一说。
李强是我的好朋友。
是我的.好朋友。
是 。
(设计意图:强调练习过程,读中感悟,加强引导,学用结合,提高能力。)
五、拓展:
假如你是王宁,当选劳动委员后会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家庭作业:
1、把这个故事回家将给家长听,并说说你的体会。
2、班里要举行一个擂台赛,展示同学们的才能,你要怎样展示自己?准备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学习表现自己。)
《我和春联》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写“壤、鞭”等8个生字,会认“跷、逆、寓”三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漫不经心、聚精会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对联,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联的知识,从中接受熏陶。
2、体会作者对春联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对联的意思,并谈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童年时期对春联的喜爱,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生:喜欢,过年可以放鞭炮,得压岁钱,还可以挂红灯笼,贴春联。
2、师: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其中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同学们知道春联的来历吗?
3、师:谁来为大家介绍春联的由来?
生:据说五代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 为桃符挂在他们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长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 生了变化,不止是辟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春联。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0《我和春联》,(板书课题:我和春联生齐读)
5、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他?
生:黎汝清,男,作家。山东博兴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长篇小说《皖南事变》获1988 年华东文艺图书奖一等奖及全国第二届图书奖金钥匙奖,《黄洋界上》获全军第三届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电影文学剧本《长征》获1988年华表奖、第二十一届 《大众电影》百花奖。
5、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究竟和春联有怎样的渊源?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认真的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渎课文
要求: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注意“壤、琢磨、呛”等字的读音。
(2)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3)小组同学互读课文。
2、检查预习
(1)指名读文,解释疑难。
(2)出示认读生词,指名朗读。
踩高跷 逆水 寓意、穷乡僻壤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春节过后开学了,作者上学时发现,学校大门口有一副对联,读过之后就被吸引住了,经过老师的讲解,作者对春联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后来,不但给家里写对联,作邻右舍都叫写。对对联的喜爱和收集,使作者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中心问题:
朗读课文,谈一谈春联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画出有关语句,作批注。
2、四人一小组活动。
3、课堂交流。
(1)师:谈一谈春联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生:春联的内容很有意义,童年时的我第一次读到就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
读3自然段,“那是二年级寒假过完的时候——连老师站在身后也没有察觉。二年级寒假过后,开学时在校门口两侧看到一副对联,第一次深深吸引了我。”
师: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师总结:这副对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学习就像逆流行船不前进就会倒退;人的心就像在广阔的草原上跑马,很容易放荡开去,但很难收回。从而劝诫人们,学习要有恒心,要有毅力。
指导学生体会着读3、4自然段
(2)生:对联成为我的最大爱好,因为这时候我对春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读5~8自然段
生:老师表扬了我的勤学好问,并且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春联的知识,让我从小对春联产生了浓厚兴趣。
过渡:在老师的鼓励、表扬下春联第一次深深的吸引了我。它又是怎样融入了我的童年生活呢?
(3)生:对联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对联不仅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还让我长了知识。朗读9~11自然段。
生:我从一副对联中感悟到了学习必须勤奋刻苦的道理,老师又从另一副对联中给我讲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
师:作者感悟到勤奋刻苦是学习的必由之路,同时也了解了有关对仗的知识。
指导学生读9~11自然段。
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写春联。朗读12~17自然段。
生:十岁那年,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写春联,也得到了老师的支持。
生:对联不仅锻炼了我的文笔,也让我成为帮助邻居的热心人。读13~14自然段。
生:对二大爷家两位老人的了解,我写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师: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师:指导朗读13~14自然段。
生:“我”不仅乐意帮助邻居,也是一个肯动脑筋的人。读15~17然段。
师: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
师:对联给两位老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作者的心理也充满了喜悦,说明作者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师:指导朗读15~17然段。
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为此付出多少都无怨无悔,所以长大后我成为一名文学创作者。读18~21然段
师:怎样理解“我”抄录的这些对联的含义?
指名理解说明。
(4)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和时间推移有关的句子,体会儿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对自己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师:开篇简洁明了,表明自己的看法,结尾回应开篇,表明“儿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与我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是大有关系。”开头结尾相呼应,是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鲜明。
三、拓展阅读,了解常识。
1、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对联,谁能说一说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加以体会。
2、出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对联进行朗读联系,并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四、小练笔。
春节到时,请你写一副对联。
五、师总结: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从喜爱对联到创作对联的历程,表明春联一融入作者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春联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我不是最弱小》课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芳香扑鼻、附近”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萨少一家人学习,自学保护弱小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人新课
1、板书课题。
2、“我”指的是谁? 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问: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同,读准字音。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4、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足最弱小的。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⑴讨沦:
时间:假日
天气:闷热
地点:森林
人物:一家人
⑵小结。
2、细读第2~8自然段:
⑴默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森林美好的句子用“一”画出萨沙一家人相让雨衣的句子。
①讨论后出示句子。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朵刚开放的娇嫩鲜艳的蔷薇花,闻到了蔷薇花扑鼻的.香味儿)
指导看图,理解“一丛丛”。练习用“芳香扑鼻”说话。
②看图理解“大雨如注”。
森林是这样美好,一家人坐在草地上,有的聊天,有的看书,心情多舒畅啊!突然天空下起厂大雨,课文中哪个词形容雨大的?
(大雨如注──雨下得真大,好像是从空中灌下来的)
在这“大雨如注”的时刻,萨沙的家人是怎样互让雨衣的?
③出示第5、6两句话。
指名渎,说说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他们仅有一件雨衣,每个人想到的是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最后雨衣让给了最小的萨沙)
指导朗读。(“赶忙、又、却”要重读,出来)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过渡:萨沙的家人在大雨中相让雨衣
⑵理解妈妈的话: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姐姐在大雨中是怎么做的。
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每个人都在自觉地保护弱小者)
指导朗读。(强调“每个人”,用肯定的晤气渎)
指名读,齐读。
⑶指导看图,学习第7自然段:
萨沙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是怎么做的?(看图:萨沙把雨衣盖在了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亡)课文是哪一个白然段告诉我们的?
指名渎第7自然段。用“A”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朝着、走去、掀起、盖在)
理解“滂沱大而”、“娇嫩纤弱”。
指导朗读。
⑷理解萨沙的话:
“现在我该巧;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因为自己弱小的蔷薇花)现在他保护了比指导朗读。(要把萨沙能保护弱小者那种自豪的语气读出来)
⑸指导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萨沙的三次问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语气妈妈的话可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全文
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生活中,同学们在今后的也应当像萨沙—家人那样自觉保护弱小者。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成语。
3、造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和好书交朋友》之《我爱读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感受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情。
2、让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读书的含义,寻找读书的快乐,从而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课外书籍,并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图片,揭示活动主题
1、欣赏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导入课题。
师:这么多人在看书,你们爱看书吗?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学习中、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爱读书》
活动二:听故事,体验读书乐趣
1、聆听《陈毅吃墨水》的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非常有趣的读书故事。
2、学生谈听后感受。
3、学生谈谈自己读书入迷的经历。
师:正因为陈毅爷爷从小爱读书、爱看书,所以后来他才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和外交家。你有过像陈毅爷爷一样读书入迷的经历吗?说来听听吧。
活动三:谈感受,分享读书收获。
师:大家都喜欢读书,你们都读过哪些书呢?
1、学生说说读过的'书。
2、老师推荐自己喜欢的书 。
3、读书交流会。
师:你最喜欢哪本书?向大家介绍,谈谈你的感受。
4、学生分享读书收获。
活动四:说方法,推荐优秀书籍
1、思考:怎样让大家都能读到好书,你有什么好点子?
2、好方法大家谈。
3、讨论:看电视能取代看书吗?
4、学生辩论。
5、评价小结。
活动五:说收获,总结心得体会
1、学生说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深化。
师: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使我们知古今、明事理、炼心智,愿大家多和好书交朋友,养成阅读好习惯,沐浴书香,快乐成长!
【板书设计】:
我爱读书
增长知识 带来快乐
读好书 多读书
设计思路:
现代的孩子已处于二十一世纪,他们应该是活泼主动、大胆不怕困设置各种难题,通过角色扮演,一边发现问题,一边随机教育,不但要让幼儿学会保护的方法,而且要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共鸣 ,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发生各种危险时,所应该采取的措施。
2、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活动准备:
警车(玩具)一辆,用椅子搭成的家,爸爸妈妈的头饰,坏人的头饰
活动流程:
游戏导入--------谈谈议议---------游戏巩固
实施要点:
(一)游戏导入
1、教师创设情景
指导语:有一天,有一个陌生人进入了家里。可是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就只有一个小朋友,该怎么办?
指导语:有一天,有个坏人突然闯进了幼儿园,要挟我们,怎么办?
2、随着幼儿的答案,请个别小朋友表演。
(二)谈谈议议
指导语:刚刚这样子对不对?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总结:如果有陌生人在敲门,而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不能开门!
如果坏人闯进幼儿园了,我们要安静的想想办法,不能害怕。可以打电话求救,也可以请求别人帮助我们!
(三)游戏巩固
根据小朋友及老师总结的答案及过程,请小朋友上前表演。
活动建议:
幼儿在谈到各种自我保护方法时,可能会说出各种办法,有的可能是不合理的,教师不必当场反驳,可以根据幼儿的表演,来请小朋友谈谈。
活动目标:
1. 能大胆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2. 能发现自己的五官特点,喜欢自己。
活动准备:
1.能照出幼儿真个面部的镜子。(或者为每个幼儿提供一盆清水)
2.各种脸型的图画纸。
3.黑、蓝、绿、红颜料,棉签若干。
4.《幼儿画册》第三册P5.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观察自己的兴趣。
(1)提问: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子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如果没有镜子
照,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提示幼儿可以用手摸的方法)
建议幼儿闭上眼睛用手慢慢地从额头往下抚摸自己的面部,按顺序说出自己
的五官,以及五官之间什么和什么靠近,什么和什么分开等。
(2)带领幼儿到镜子前(或水盆前)观察自己。
问:看到你自己了吗?喜欢你自己的长相吗?
你的脸庞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脸上有什么?在脸上什么位置?是什么样子的?
(3)老师让幼儿做一做各种表情,引导他们感知自己的耳朵、眼睛、鼻子、
嘴和舌头在脸上什么位置。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的两只眼睛玩圈一样吗?能让它们变得不一样吗?怎么做?
对着镜子看一看:开心的时候和不高兴的时候眼睛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嘴是什么样子的?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2.画出自己的五官。
建议幼儿选择适合自己脸型的图画纸,画出自己五官的特点。
《我是什么》的课件设计
目标预设:
1、识字13个,写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 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 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 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 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2、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还能做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
3、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三、拓展性学习
1、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生字
1、检查读生字。
2、检查读课文
1)、出示生字,齐读
2)、小组讨论学习
(1)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哪些字比较难记?讨
论你怎样记住它们?
(3)汇报结果
3、师做重点强调
4、自由练习
每个字写4个。
三、巩固练习。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了解《鲁宾逊漂流记》及其作者。
2. 了解《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
3. 通过导读,培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介绍故事梗概及作者
故事梗概: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鲁滨逊漂流记》。它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也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三百多年来在世界各地读者中广泛流传,历久不衰。该书以17一名苏格兰水手航海遇险,最后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并且单独留居了四年才被救回这一真实故事作为素材,加工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出身于一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一人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鲁滨逊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了整整28个年头,才有一艘英国船路过该岛,鲁滨逊得以返回故乡。笛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的资产阶级所应具备的一切特征——勇敢、智慧、理性、勤劳、坚强,也告诉人们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顽强地生存,上帝也许会抛弃你,但自己永远不要抛弃自己!
《鲁滨逊漂流记》可以分作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冒险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也就小说的主体,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是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故事。
作者简介: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英国作家。1660年生于伦敦一小工商业者家庭,1731年4月26日卒于莫尔福德。幼时只受过普通中等教育。早年曾经商,办工厂,后办报刊并参与党派斗争,长年奔走于英格兰和苏格兰各地了解舆论情况,他最早提出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并向政府提出夺取和开发殖民地的办法。他先后两次破产,因言论关系被判枷示三次,还曾三次被捕,年近花甲其小说创作才进入盛期。
笛福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第一部小说《鲁宾逊漂流记》是代表作,也是英国近代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以同名主人公航海冒险、开发荒岛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英国殖民时期的生活、道德和理想,发表后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读物。他还为这部小说写过两部续集,以及长篇小说《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雅克上校》、《富有的'姘妇》(又名《罗克萨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缺乏《鲁宾孙飘流记》那样的独创性。
除小说外,他还写有国内外旅行游记、人物传记及其他纪实性作品《聋哑仆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新环球游记》、《不列颠全岛纪游》、《瘟疫年纪事》等,以及有关经商贸易的著作。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中下层人物,这是英国小说创作中的新因素,后来到了19世纪,这些人物的命运就成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
2.制定读书计划
(1)本书版本很多,自己任选。
(2)自己制定制定读书计划,一般一月内读完。
(3)坚持良好的读书习惯,如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体会等。
(4)一个月后,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介绍《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
2.请一两个同学讲伊索寓言故事。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
1.伊索寓言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借来的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
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对“我读书我快乐”有哪些体会。
制作“我读书我快乐”读书随笔录和展板。
★ 我的小天地课件
★ 我是中班课件
★ 我的老师的课件
★ 中班我的家课件
★ 胡适我的母亲课件
★ 我的母亲胡适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