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了七年级《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教案(共含5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封心锁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七年级《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掌握澳大利亚的地形、自然环境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记住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和大自流盆地,西部低缓的高原。
(3)理解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东部沿海地区温暖湿润。
(4)知道本区发达的工矿业、养羊业和耕作业。
(5)记住主要出口农矿产品、养羊业和耕作业。
(6)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
(7)记住首都堪培拉、悉尼。
智能的培养:
(1)初步学会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自然条件。
(2)通过读“人口和气候分布图”,分析人口分布不平衡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思想教育:
通过对澳大利亚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优越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自流井,天然草原对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工矿业是该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大陆动物的独特性。
(2)澳大利亚干旱气候面积大。
教具:幻灯片,课本图。
教学方法:以读图,分析方法进行。
教学设计:
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大洋洲的自然概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洲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1.首先请同学们看大洋洲图,回答我们今天所讲的澳大利亚联邦和澳大利亚大陆两词的不同含义,教师明确:(澳大利亚联邦是国家名称,她除独占一个大陆外,还包括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小岛,该国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2.用幻灯打出表格:
面积人口密度
1600万
让学生计算人口密度
就上表面积和人口数学来看,“可用哪四个字来说明澳大利亚的国情?”[地广人稀],并借此机会再次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太多太快,(我国每年出生婴儿1600多万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人口总数)。由于人口过多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不少困难,因此,我们国家若要更快提高发展速度,就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讲解:澳大利亚的居民,绝大部分是英国移民的后裔,那么应以什么人种为主?(白人),另外还有少数华人和印第安人,英语为通用语言。
二、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请同学们看P111,18.4澳大利亚地形图,澳大利亚的地形也明显分为三大纵列的地形区,东西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澳大利亚盆地,西部是广阔的低矮高原。
下面我们分别来讲述一下:
1.首先同学们找到东部的大分水岭,纵贯南北,海拔(900—1000米),在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请同学说出流向(自东北向西南),它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2.西部是广阔的.低矮高原,海拔200—500米,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
中部是平原,海拔不足200米。地势最低处有艾尔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6米,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在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分布区,在状似盆地区凿井,地下水自动流出地面,就成为自流井。同学们看P112,18.5自流井的结构示意图,讲成因。自流井的盐度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一般做牲畜饮水。(让学生讲述地形名称及特点)。
三、特有的动物。
看幻灯片→动物。澳大利亚主要动物有大袋鼠、鸭嘴兽、鸸鹋等,我们看出这些动物非常独特,那么你能否说明为什么本区动物非常古老独特呢?(可让学生说名字)。
(1.澳大利亚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海洋相隔生物的传播,致使大陆上没有其他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
2.澳大利亚大陆形成后,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故动物进化缓慢)。
四、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1.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上的地区以及人口在1人以下的地区各在哪里?(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再看一看人口在100人以上的地区在哪里?(东南沿海的个别地方)。为什么那里人口十分密集?(那里是大城市所在地)。由此我们看出:人口分布极为不平衡。
2.先分析人口稀少的原因:中部,西部——从气候图中看,这一带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多沙漠和草原;东北部——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过湿,尚未开发。
3.分析人口集中东南沿海的原因:
(1)气候条件——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从图上看出),在南纬30°—0°全年盛行吹什么风?(东南信风);
东南部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西部则受从陆——海的干风的影响,干旱),气候温暖湿润,为该国气候最好,适于人们居住的地区。
2.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3.历史和经济条件:英国移民首先要到达这里,开发较早,建设了城市,发展了农牧业和工矿业,目前这里是澳最重要的经济区,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区。
五、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朗读课文:“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2.为什么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呢”?
(1)朗读:“读一读”材料说明:因为绵羊多,羊毛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2)澳大利亚有养羊的有利条件——草原肥美、分布广、地下水丰富,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生长繁殖。
3.又为什么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呢”?
首先读图P118,18.10:
①矿产资源特别丰富;
②采矿业和加工工业发展较快,二战后,澳大利亚已成为南半球一个后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③工矿业出口(特别是铁矿石和煤的进口)收入已超过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支柱,所以称——。铁矿远销中、日。
六、主要城市。
堪培拉:首都,政治中心。
悉尼:全国最大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由于申办了奥运会成功,它的环境优美是重要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
一、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1600万人英语,2人/平方千米地广人稀。
二、地形特征:
东:大分水岭(800——10000米)墨黑河
中:平原(200米以下)艾尔湖(—16米)
西:低矮高原(200—500米)大自流盆地。
三、特有动物:鸭嘴兽,鸸鹋,大袋鼠。
四、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五.“骑在羊城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六.首都和主要城市
堪培拉,悉尼(最大),墨尔本(第二)。
板书提纲
一、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地广人稀。
二、东、中、西地形不同:
三、特有的动物(原始,古老)
袋鼠,鸸鹋,鸭嘴兽
四、人口分布与环境关系。
1.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气候好,交通便利,殖民到达最早);
2.人口稀少区在内陆和西部(自然条件不好)。
五、“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羊多,出口,矿产资源丰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
(1)让学生掌握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名称、位置、特点,说明本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
(2)认识欧盟以及欧盟在本地区及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理解欧洲西部发达的经济,说明制造业在在本地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
(4)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独特自然环境对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影响。
(5)了解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陶冶其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欧洲西部的经济发展特点。
教学过程: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1、位置、范围(读图并归纳)
欧洲西部地区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
2、本区国家众多,人口稠密。
3、关于欧盟
1定义欧盟?
2为什么要建立欧洲联盟?
3欧盟给本区的人民带来了哪些利益?
[活动1]
活动目的:让学生读图了解主要的欧洲国家和首都了解欧洲的政治地图的格局。
活动要求:1找出欧盟的15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
2找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首都。
[活动2]
活动目的:通过分析图表和数据,从对外贸易的角度体现欧盟在世界的经济地位。
活动要求:读图并说说欧盟 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当今世界经济状况呈现一超多级的发展。
第二、本区进出口额在世界上的比重,出口大于进口。
第三、为什么以轮船的图形表示本区进出口的`比重呢?
第四、由图中可以看到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发展迅速,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二、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指导学生读图“不同国家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
要求: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制造业的从业人数方面的相关性,更直观地表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分析:1图中选取的德、法英是本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尤其以德国最为突出。
2发展中国家则以三个不同类型的亚洲国家为代表。
工业落后,资源匮乏的山国尼泊尔
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印度
单一经济问题突出的农矿业国家马来西亚
3图表表明,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与其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水平较低,从业人数比重少直接相关。
[活动]
活动目的:了解欧洲西部工业中心及一些著名的工业区。
活动要求:对照政区地图,说出本区主要的工业中心分布在哪些国家?哪些方位?
1、欧洲西部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
多而密集,呈十字型分布
2、主要工业区:
德国的鲁尔区
法国的巴黎盆地
英国的伦敦
英格兰中部地区
三、传统的畜牧业
提问:为什么欧洲人爱吃牛羊肉?
引导学生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本区畜牧业发展的条件。
1、地理位置: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
2、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地形: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总结:欧洲人的饮食结构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欧洲农业结构多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以畜牧业为主。
[活动]
活动目的:了解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活动要求:P63页
四、繁荣的旅游业
旅游业是目前世界经济中创汇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
提问:结合教材P65页图“欧洲的旅游胜地”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来归纳本区的旅游资源,分析旅游业的发展条件。
[活动]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要求:P66页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东》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在中东地区及世界中的影响。
(2) 通过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
(3)通过阅读给出的文字材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2、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提高学生们的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对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世界上热点地区或者热点问题的原因分析,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通过简单分析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和公正、平等的观念。
(2)学生通过了解巴以冲突的一些事例,形成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理解,初步形成处理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和种族之间的正确态度,逐步养成同情弱小、不畏强权的价值观。
(3)让学生们走入生活,走入社会,去开拓他们的视野,进一步关注国家的发展及国际时事政治,成为新时代的中学生。
二、重点难点
1、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2、作为主要矛盾的双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略)
板书:中东
了解中东:
1、幻灯片: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
教师:解释中东,“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来源是过去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2、幻灯片:中东政治地图(学生指图说出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
教师:“中东”地区的范围没有明确的划分,它是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的总称,总面积为7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多,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阿拉伯国家。
板书:三洲五海之地
学生活动:[幻灯片]
(1) 阅读课文,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
(2) 读图8.3。中东联系了哪些大洲和大洋。
板书:
三洲:亚洲、欧洲、非洲。
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3) 完成P52活动题第(1)题。
(4) 100万吨石油从波斯湾通过海运到俄罗斯要经过哪些海洋和海峡?
(5) 对比图6.4和图8.3,说说中东和西亚范围的差别。
承接:中东除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也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地区,在这里冲突和战争不断发生。
板书:长期的热点地区
学生活动:[幻灯片]
(1) 阅读课文,了解中东的以前和目前的状况。
(2) 列举中东主要战争。
(3) 你所了解的发生在中东地区的战争?
学生:自由发言。并且由其他同学点评。
学生总结:印象中的中东地区。
全课总结:
巩固练习:
1、填图册
2、课堂习题
初一地理上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教案
第一节中东
1、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是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对照中东地形图8.3,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大、生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产油国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等
5、中东主要是白色人种。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伊斯兰教还把麦加看作圣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集中分布于以色列,信仰犹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兰教。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本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国,统一货币叫欧元。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发达的畜牧业:本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大西洋东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多汁牧草,草场广布,本区的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著名的乳畜大国。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以南。有6亿多人,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本区被称为“黑非洲”。
2、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本区,非洲是世界上跨热带面积最大的洲。读图6.12p9,本区气候分布的特点: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热带草原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明显分为干湿两季。热带草原地区常常受到旱灾影响。
3、读图8.26p67,区域经纬度位置,主要国家、河流、地形分布等。本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有被称为地球伤痕的`东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
4、由于殖民主义长期占领和掠夺,使本区有许多国家成为单一商品经济,即出口矿产、木材、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初级产品,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这种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模式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要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水产业等其他产业。
5、非洲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这里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长快,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是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主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读图8.37p74。澳大利亚又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密度小,农场规模很大,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除羊毛外,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和小麦的出口国。
澳大利亚服务业已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独占大陆的国家,三个美名传天下。特有动物大袋鼠,鸭嘴鸸鹋和考拉。
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它是夏。地广人稀好牧羊。煤铁资源储量大。
人口集中东南部,暖湿气侯好安家。港口悉尼墨尔本,首都却在堪培拉。
七年级地理澳大利亚教案
一、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地区的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运用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课标解读:
1、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首都。记住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澳大利亚气候特征及其分布特点。
3、知道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并运用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独特性及其成因。
4、记住澳大利亚地形的主要特点、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5、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记住其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6、运用地图,记住澳大利亚主要城市和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重点:(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3) 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难点: 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与农牧业、工矿业发展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主题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看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被称为活化石的有 、、、等。
(2)登上澳大利亚国徽的是: 和 。
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国家)、
B (国家)、
C 岛、
D 洲、
E 洋、
F 洋。
(2)图中红色粗线为 纬线,这说明A国位于 半球。
(3)从图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大陆上有 个国家,国名是 。
(4)A国领土包括 大陆、阿 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
3、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450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69%。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在今天看来,他们虽然显得有些原始,但是却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澳大利亚也因此被誉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这段文字说明,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数量和种类 。
(2)澳大利亚被誉为 。
(3)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①位置(联系大陆漂移学说)
②自然条件(对比南极大陆) 。
学习主题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的养羊业
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亚没有羊。18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绵羊。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绵羊的数量迅速增加。欧洲殖民者看到了养羊业的大好前景,随后又从西班牙引进了美利奴羊。经过不断选种改良,培育成产毛量高、毛质细长柔软的美利奴新种细毛羊。现在,澳大利亚的绵羊大部分是这种羊。
(1)这段文字说明,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羊的数量多的原因是 自然 条件和人为因素: 挑选优良品种 等,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大型的食肉动物。
(2)自然条件一般包括 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
2、读澳大利亚地形图,回答:
(1)澳大利亚大陆地势 ,地形大致可分为西部 、
中部 、东部 。
(2)中部地势最低处有湖面海拔为-16米的 湖。还有地下水丰富的 盆地,在低处凿井,地下水可以自动流出地面,成为 井,但井水盐度高,不宜作灌溉用水,可作牲畜饮水。
(3)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 (山脉)。
(4)全国最大的'河流 河,从大分水岭西侧发源,向 注入 洋。
(5)在东北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 。
(6)对照课本P74图8.37,回答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①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是低矮 的和大面积的 (地形), 丰富,有优良的牧草,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因此适合露天围栏放牧,所以这些农牧业区为 带和 带;
②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 (地形)地区,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二者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所以发展混合农业-- 带和 带。
3、关于澳大利亚,读下图回答:
(1)判断下列各图所表示的气候类型,写在图下横线上,并将其代表字母填到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的相应位置
(2)这里气候具有 半环状 分布特点。
(3) 纬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大部分位于 带和 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 带(填温度带)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
(4)对照课本P74图8.37,回答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①中、北、西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 干燥 ,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农牧业生产方式为__粗放_式畜牧业;
②东南部为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温和湿润 的 温带海洋性 气候和 亚热带湿润 气候,南部和西南部是冬季 温和湿润 ,夏季 高温干燥 的 地中海 气候,既适宜发展畜牧业,也适宜耕作业,农业生产方式为 混合 式农牧业。
(5)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养羊业地区差异大的自然原因是:
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形较平坦。而南部地区,气候适宜,降水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丰富,东南部地区虽然只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但引水灌溉可以满足其小麦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利用,因此这个地区发展混合农业比较有利,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这里。其他地区大多属于半干旱区,实行的是利用天然草场实行粗放的放牧饲养,低投入低产出。
★ 七年级教案
★ 英语七年级教案
★ 七年级地理教案
★ 七年级政治教案
★ 七年级音乐教案
★ 七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