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怎样认识力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xtzhu8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理教案,怎样认识力(共含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tzhu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物理教案,怎样认识力

篇1:物理教案,怎样认识力

物理教案,怎样认识力

怎样认识力教案,好学网为八年级学友整理 本课教学目的 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4、知道力的单位:牛(N)。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概念及单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 具 弹簧、钩码、小球、磁铁(两块)、小车(两辆)、铁钉、碎纸屑、丝绸、玻璃棒;多媒体计算机及大屏幕投影整套设备、辅助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 演示、多媒体投影、观察、讲解、讨论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怎样认识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 怎 样 认 识 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 ① 观察实验:钩码挂在弹簧下出现的情况; ② 观看课本P87 熊猫攀吊竹枝的图片; ③ 观察实验:用玻璃棒击小球的情况; ④ 多媒体投影:钩码挂在弹簧下的情况、棒击小球时的情况以及足球运动员头顶球时的动画。 2、带领学生记录并分析①②情况、③④实验及投影的 情况如下:   物体发生了形变 弹簧 竹枝 小球 足球 拉 攀吊 击 顶 钩码 熊猫 棒 头 ① 弹簧变长了 ② 竹枝发生弯曲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③ 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④ 足球运动方向改变了   物体浮沉条 物 体 作用   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   3、概 括: ① 请学生回答:(a)力是什么?(b)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② 教师总结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结论):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讲解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3、演示、观察、思考: ① 演示并观察: a. 砝码离开手后能下落; b. 磁铁吸引铁钉,用纸把铁钉包起来后磁铁仍能   吸引; c.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不接触碎纸屑,能把碎纸屑吸引起来。 ② 多媒体投影上述三种现象。 思考:这几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先请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教师总结得出并多媒体投影: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4、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①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力的物质性),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多媒体投影) ② 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a. 大熊猫攀吊竹枝,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 好学网物理教案 www.haoxuee.com/a/jiaoshiyuandi/zxja/wuli//1126/120936.html

篇2:第二册怎样认识力

第二册怎样认识力

课    题  怎样认识力

教学目的  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4、知道力的单位:牛(N)。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概念及单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    具  弹簧、钩码、小球、磁铁(两块)、小车(两辆)、铁钉、碎纸屑、丝绸、玻璃棒;多媒体计算机及大屏幕投影整套设备、辅助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  演示、多媒体投影、观察、讲解、讨论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怎样认识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   怎 样 认 识 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    观察、演示:

①   观察实验:钩码挂在弹簧下出现的情况;

②   观看课本P87 熊猫攀吊竹枝的图片;

③   观察实验:用玻璃棒击小球的情况;

④   多媒体投影:钩码挂在弹簧下的情况、棒击小球时的情况以及足球运动员头顶球时的动画。

2、带领学生记录并分析①②情况、③④实验及投影的

情况如下:

物体发生了形变

弹簧

竹枝

小球

足球

攀吊

钩码

熊猫

①                                弹簧变长了

②                                竹枝发生弯曲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③                               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④ 足球运动方向改变了

物体浮沉条

物 体

作用

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

3、概  括:

①   请学生回答:(a)力是什么?(b)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②   教师总结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结论):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讲解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3、    演示、观察、思考:

①   演示并观察:

a.      砝码离开手后能下落;

b.     磁铁吸引铁钉,用纸把铁钉包起来后磁铁仍能

吸引;

c.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不接触碎纸屑,能把碎纸屑吸引起来。

②   多媒体投影上述三种现象。

思考:这几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先请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教师总结得出并多媒体投影: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4、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①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力的物质性),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多媒体投影)

②   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a.      大熊猫攀吊竹枝,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

b.     棒击小球,哪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哪个物体是

受力物体?

c. 头顶足球,哪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然后教师讲解、更正并进行多媒体投影)

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观    察:

网拍击球,使球变形,但同时拍网也变形了。

(多媒体投影)

2、    引导分析:

桌   子

网   拍

3、    实验、投影:

篇3:怎样认识力同步训练试题

怎样认识力

1.归纳课本图6-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生活中的例子还有 。

2.归纳课本图6-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生活中的例子还有 。

3. 图 1 (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 , 其中图 1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图 1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均选填(a)、或(b)]

4.课本图6- 8怎样用力效果更好呢?说说你的理由。

5.完成课本P 7自我评价与作业的2和3题

6.人用绳吊着铝桶从深井里 提水,手受到向下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铝桶 C.绳子 D.手

7.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____物体和____物体.

8.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简 称为____,符号为____,用手托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_ ___N.

9.火箭起飞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就腾空而起,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10. 当用手向上提水桶时,受力物体是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同时手也受到水桶向下拉的力,此时受力物体是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

11.用球拍击球时,球拍和球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若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球拍 C.球 D.人的手

12.如下图所示的四幅画, 其中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 )

13.用手通过一根绳子提起一重物时,会感到手受到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重物 B.地球 C.绳子 D.绳子和重物

☆14.甲、乙两个滑冰者,面对面地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应是( ).

A.甲仍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推力作用,甲不受到推力的 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将同时相对离开

☆15.对于磁铁和铁钉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 )

A.施力物体只是磁铁,受力物体只是铁钉

B.只有当磁铁与铁钉接 触时,它们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磁铁和铁钉不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D. 磁铁对铁钉有吸引作用,铁钉对磁铁没有吸引作用

☆☆16.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磁铁吸铁,说明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有受力物体,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C.马拉车的同时,车也拉马

D.用脚踢足球,只有脚对球的作用

☆☆17.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距地面1.2m高处,反冲发动机向地面喷火,飞船进一步减速,最后落地。请写出这一过程中包含的两条力学知识。

☆☆18.在利益、溜冰场上,甲推乙,结果甲和乙同时相对后退;用手拍桌子,手感 到疼;用磁铁靠近铁屑被吸到磁铁上;用带电的塑料尺靠近碎纸,未碰到碎纸,碎纸就被吸到尺上。分析上述现象,归纳的结论是:

篇4:初中物理怎样认识力的教案

初中物理怎样认识力的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4、知道力的单位:牛(N)。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概念及单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具弹簧、钩码、小球、磁铁(两块)、小车(两辆)、铁钉、碎纸屑、丝绸、玻璃棒;多媒体计算机及大屏幕投影整套设备、辅助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演示、多媒体投影、观察、讲解、讨论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怎样认识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怎样认识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

① 观察实验:钩码挂在弹簧下出现的情况;

② 观看课本P87 熊猫攀吊竹枝的图片;

③ 观察实验:用玻璃棒击小球的.情况;

④ 多媒体投影:钩码挂在弹簧下的情况、棒击小球时的情况以及足球运动员头顶球时的动画。

2、带领学生记录并分析①②情况、③④实验及投影的

情况如下:

物体发生了形变

弹簧

竹枝

小球

足球

攀吊

钩码

熊猫

① 弹簧变长了

② 竹枝发生弯曲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③ 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④  足球运动方向改变了

物体浮沉条

物 体

作用

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

3、概括:

① 请学生回答:(a)力是什么?(b)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② 教师总结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结论):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讲解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4、演示、观察、思考:

① 演示并观察:

a. 砝码离开手后能下落;

b. 磁铁吸引铁钉,用纸把铁钉包起来后磁铁仍能

吸引;

c.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不接触碎纸屑,能把碎纸屑吸引起来。

② 多媒体投影上述三种现象。

思考:这几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先请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教师总结得出并多媒体投影: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5、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①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力的物质性),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多媒体投影)

② 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a. 大熊猫攀吊竹枝,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

b. 棒击小球,哪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哪个物体是

受力物体?

c. 头顶足球,哪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然后教师讲解、更正并进行多媒体投影)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观察:

网拍击球,使球变形,但同时拍网也变形了。

(多媒体投影)

2、引导分析:

桌 子

网 拍

3、实验、投影:

①如图所示,将两根磁铁 N S N S

分别放到两辆小车上并将小车放到平滑的桌面上,观察现象。 N S S N

②多媒体投影(并带领学生分析)

a. 甲、乙两人均穿滑冰鞋,当其中一人用力推时,

两人的运动情况。

b. 放有磁铁因异名磁极相吸的小车从两边向中间运动;

c. 放有磁铁因同名磁极相斥的小车往两边运动.

4、做一做:

用手拍课桌,手感到疼。(力的作用分析如下)

桌 子

5、概括:

① 先请学生回答:上面的实例、实验、投影说明了什么?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F1

F2

② 教师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多媒体投影)

③ 指导学生填好教材P89方框中的空格。

6、教师讲解:

研究力的时候,必须明确谁施力,谁受力。在

上述实验和投影中

对于人:甲推乙的力来说,甲施力,乙受力;而对乙推甲的力来说,乙施力,甲受力,是同时发生的。

a. 对于磁铁:甲吸引乙的力来说,甲施力,乙受力;而对乙吸引甲的力来说,乙施力,甲受力,同时发生。 对于同名磁极相斥,也具有同样道理。

8、问题:

人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这是为什么?

(提问学生后多媒体投影)

9、想一想:

① 多媒体投影:足球运动员踢球、顶球、接球时的动画。

② 请学生回答:足球运动员在踢球、头顶球、守门

员接球时施力情况、受力情况如何?足球的运动状态在甲、乙、丙三个运动员处相应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力的单位

长期以来,力的单位有多种,很不统一,如:斤、磅、公斤、千克力等等,这样不利于各国间的文化科技的交流,直到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后才趋于统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为纪念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那么1牛的力到底有多大呢?看:大屏幕投影

2、人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牛(请同学们回去后实际做一做,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克)。

3、手托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3牛。(同学们亲自体验一下)

4、下面几个物体(蚂蚁、大型拖拉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拉力或推力,请同学们看多媒体投影。

巩固小结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力可以是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

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课堂讨论

物理课本P90 作业 2、3

作业处理

1、认真复习课本和指导书中本节内容,预习下节知识《怎样表示力》。

2、书面作业:课 本 P90 作业 1、4

指导书 P58 练习4、5、6

篇5:八年级物理沪粤版怎样认识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沪粤版怎样认识力教案:

6.1 怎样认识力

一.教材分析

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中,还是在尖端的科学研究中,各种各样的“力”无处不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离开力,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将不复存在.因此,认识“力”,研究“力”,运用“力”显得十分必要.力学知识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力,辨别力.而这一章,主要学习力的初步概念,同时对重力,摩擦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力和运动等概念由一个粗略的了解.而这一节则要让学生认识物理中力的概念,明白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是什么,为以后逐步深化力的概念作必要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推,拉,提,压”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并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物>概念的建立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力的学习,鼓励学生立志科学研究,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通过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三要素

难点:

1,力的概念;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力的初步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的三要素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实例为基础,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推,拉,提,压”等实例,将“蚂蚁,运动员,起重机,水流,磁体”等用“一个物体”来概括,讲“物体,杠铃,重物,物体,磁体”等用“另一个物体”来概括,将“推,拉,提,压”等用“作用”来概括,从而建立力的初步概念;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完成本设计内容需要1课时.

五,教具

溜冰鞋两双.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的实例,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

(多媒体投影): 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力

1分析书本几张图片的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引下加以分析:

蚂蚁 拉 物体

运动员 举 杠铃

起重机 提 重物

水流 推 物体

磁体 推 磁体

(补充在物理学中推,拉,提,压等都称之为”作用”)

2.请学生回答:

(1) 力是什么

(2) 力的存在要有几个物体

教师总结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结论):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存在必须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体会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性.

1.多媒体展示书本图片

(学生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多媒体展示踢球动画

(学生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多媒体展示: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学生实验(并带领学生分析)

A选甲,乙两同学均穿滑冰鞋,当其中一人用力推时,两人的运动情况.

B.选一组的同学用手拍课桌,让同学谈感受

2.概 括:

(1)先请学生回答: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2)教师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多媒体投影)

四.力的三要素

1.学生活动

A.学生甲在门上同一点用大小不同的力推门

B.学生乙在门上不同点用大小相同的力推门

C.甲乙同学生报告自己的感受

2.概括

A.学生总结刚才的活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B.老师总结(板书):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七,巩固小结

八学生练习

篇6: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沪粤版怎样认识力教案

一.教材分析

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中,还是在尖端的科学研究中,各种各样的“力”无处不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离开力,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将不复存在.因此,认识“力”,研究“力”,运用“力”显得十分必要.力学知识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力,辨别力.而这一章,主要学习力的初步概念,同时对重力,摩擦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力和运动等概念由一个粗略的了解.而这一节则要让学生认识物理中力的概念,明白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是什么,为以后逐步深化力的概念作必要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推,拉,提,压”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并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物>概念的建立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力的学习,鼓励学生立志科学研究,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通过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三要素

难点:

1,力的概念;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力的初步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三要素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实例为基础,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推,拉,提,压”等实例,将“蚂蚁,运动员,起重机,水流,磁体”等用“一个物体”来概括,讲“物体,杠铃,重物,物体,磁体”等用“另一个物体”来概括,将“推,拉,提,压”等用“作用”来概括,从而建立力的初步概念;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完成本设计内容需要1课时.

五.教具

溜冰鞋两双.

篇7: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沪粤版怎样认识力教案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的实例,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

(多媒体投影): 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力

1分析书本几张图片的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引下加以分析:

蚂蚁 拉 物体

运动员 举 杠铃

起重机 提 重物

水流 推 物体

磁体 推 磁体

(补充在物理学中推,拉,提,压等都称之为”作用”)

2.请学生回答:

(1) 力是什么

(2) 力的存在要有几个物体

教师总结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结论):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存在必须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篇8: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沪粤版怎样认识力教案

二.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体会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性.

1.多媒体展示书本图片

(学生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多媒体展示踢球动画

(学生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多媒体展示: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学生实验(并带领学生分析)

A选甲,乙两同学均穿滑冰鞋,当其中一人用力推时,两人的运动情况.

B.选一组的同学用手拍课桌,让同学谈感受

2.概 括:

(1)先请学生回答: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2)教师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多媒体投影)

四.力的三要素

1.学生活动

A.学生甲在门上同一点用大小不同的力推门

B.学生乙在门上不同点用大小相同的力推门

C.甲乙同学生报告自己的感受

2.概括

A.学生总结刚才的活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B.老师总结(板书):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七.巩固小结

八.学生练习

怎样认识交通信号灯

物理教案

《力 》

刚认识微信怎样开场白

怎样认识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

八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物理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案

物理教案,怎样认识力(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物理教案,怎样认识力,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