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范本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wer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范本(共含1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范本

篇1:六年级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

⊙教材简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22课 《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目标预设: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联系具体的事例讲出自己的理解。

3、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联系大量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感悟无遗力、老始成所蕴涵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及体会诗人陆游对小儿子子聿所寄予的一片深情。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本课的教学内容也是要着重让学生认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预设时增加了两次联想,让学生联系自己所学到的大量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既复习了旧知,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不至于让无遗力、老始成这两个教学重难点流于空洞的说教,因为有了以具体的事例为依托,教学中学生均能建立起丰富、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本教学设计中除了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说说诗意之外,还增加了一个巩固性的练习:根据提供的材料,完善小剧本。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说与写相配套,能使学生较好地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又复习了本册教科书第二单元中关于剧本的知识。

3、作业的设计,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分必选与自选题),又加强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制作作家小卡片)或读写结合的能力培养。

⊙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二、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三、自学古诗,初感诗意;四、深入理解,突破重难点;

五、总结全诗,提出希望;六、作业超市。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PPT课件;

2、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借助字典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复习剧本,了解剧本常识。

⊙板书设计:

篇2:六年级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

不遗余力 书本知识

做 学 问

持之以恒 实践经验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

1、学生诵读古诗(由学校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入手)。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到本学期学习的《示儿》一诗。

师追问:对于陆游,你还知道些什么?

2、谈话揭题: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还像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陆游的一生,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刚才诵读的《示儿》,属于悲壮的爱国绝唱,是对子女的临终遗嘱,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也是写对子女的教育,并被世人津津乐道。(多媒体出示全诗,并板书课题)

二、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1、理解题意。

①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冬天的深夜。

这首诗是陆游写给小儿子聿的。

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生发的一些感想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

② 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③ 再指导多角度读好诗歌题目。

过渡: 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时,生发了哪些感情想要用诗来教育儿子呢?让我们一起回到了800多年前的那个深夜,走进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读熟诗歌。

①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 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

过渡:学习古诗,除了会读之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

三、自学古诗,初感诗意。

1、教师: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哪些诗句的意思,你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请在书上打个小问号,然后把你的收获和同桌交流交流。

2、学生自学,并和同桌交流。

四、深入理解诗句(各句学情预设)

1、教师:通过刚才自己的学习与同桌的讨论,我想大家对诗句一定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把你读懂的来告诉大家。

① 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A、教师:第一句诗读明白的举举手,看来真不少,指名交流诗意。

(古人读书﹑做学问时是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的。)

你是怎么读懂的啊?(因为我知道学问的意思是读书学习,也就是做学问,遗的意思是留,无遗力是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B﹑教师:由无遗力,你直接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C﹑教师:你说的真好,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我是通过、联系整句诗、请教别人来知道的)

教师:这些都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D、教师:请你举例说说古人追求学问是如何不遗余力的?

(古人学习的确是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十载寒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E﹑教师:你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吗?

教师:听了这些,感觉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板书:不遗余力)

② 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

A、教师:第一句我们已经读明白了,那这第二句,你读明白了吗?

交流诗意:小时候用的工夫,要到年老的时候,才有所成就。

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在这句诗句中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始的意思是才,工夫是时间,成是成就)

B、教师点拨:在这句诗中,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你找到了吗?从少壮到老,你读明白了什么?学习的时间过程是极其漫长的,也就是说,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板书:持之以恒)

C、教师:做学问,从少壮努力,直到老了才有所成就,这要花多少工夫啊!。老师想到还有一个词:功夫。我们经常会混淆,今天我们来做个练习,看能不能给弄清楚了。

D、多媒体显示: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 功夫

1.当初不会跳绳的这个一年级男生,仅一星期( ),

不仅学会了跳绳,而且一分钟还可以跳120多只。

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

3.时间不早了,明天有( )再来玩吧!

4.李小龙的中国( ),世界闻名。

E、教师:通过选择比较,我们知道: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现在我们知道:古人做学问,强调积累,日积月累,滴水穿石,要花平生工夫才有所成就,用现在的话说是活到老,学到老。

F、教师点拨: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有哪些人,也是少壮工夫老始成的?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老年才名动全国;

李时珍从小立志,晚年才编成《本草纲目》;

谈迁从小立志,晚年才编写成《国榷》)

2、学法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句,你们发现了吗?如何来理解整句诗呢?(关键是要要抓住一些重点词语,从而来理解整句诗句的意思。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接下来的两句。

③第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教师:这两个句子中,你理解了哪些重点词语呢?

交流: 纸上:书本知识。(相机板书:书本知识)浅:肤浅。终:毕竟。

此事:这些知识。即指书本上的知识。躬(躬行):亲自实践。(相机板书:实践经验)

B、学生交流诗句意思: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深入透彻的了解这些书本知识,还要亲自去实践。

C﹑教师:同学们,看来,读书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在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中,也有不少是讲到亲自参加实践,才取得成功的,或者是由于实践少,而失败的,请你说说有哪些?

D、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正面例子: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请教当地有农民;

李时珍编《本草纲目》请教当地的农民;

反面例子:赵括《纸上谈兵》)

E﹑教师:生活中,我们也学到一些名言警句是说得躬行的,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想想有哪些?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钱泳

2、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俗语

3、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毛泽东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F、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G、教师:通过刚才的自学与交流,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把整首诗的意思弄明白了,看来你们很会学习。来,自己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H、教师:现在我们读懂了这首诗,我们再来读读,看看你能读好这首诗吗?要求: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好,读得有感情。

学生先自己练习读,然后交流读,最后齐读。

I、师述:通过刚才的学习与交流,我想大家应该知道了,陆游希望小儿子子聿做个怎样的人?交流。

J、巩固练习(填空):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的精神,一个既有 书本知识 ,又有 实践经验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相机板书:做学问 )

3、全诗熟读成诵。

教师:我们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诵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

﹝认真地读,大声地读,用心地去读,并把他牢记于心﹞

教师:那我们也来像子聿一样来读读,并把它牢记在心。

记住了吗?我们来试试(齐背古诗)。

五、总结全诗,提出希望

教师:同学们,陆游写于11一个寒冬深夜的这首诗,虽然短短28个字,却饱含深意,囊括着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家喻户晓的名言,真可谓是千言万语汇成4句话呀。他要告诉自己的儿子,做学问是艰辛不易的,要获得真知识,关键在于行,也就是实践出真知。这也给我们上了深深一课。老师希望你们牢记古人的训诫,从现在开始,做个踏踏实实、身体力行的学生。其实,陆游共写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那么陆游在其他几首中告诉了儿子什么呢?课后请同学选两到三首读一读。

六、作业超市:

(一)必选题

1、抄写并背诵古诗;

2、选读《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其它几首。(见附二)

(二)自选题

3、搜集陆游的资料,制作人物卡片。

4、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练习完善《冬夜读书示子聿》小剧本。(见附一)

七、本教学设计参考:

1、陆游著《入蜀记》(见《闲书四种》,湖北辞书出版社)

2、陆游著 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篇3:《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顾巧云

六年级(上册)

灌云县第二实验小学 顾巧云

一、设计思路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本诗的教学有三大版块组成:一是诵读积累;二是感悟领会;三是拓展延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陆游为什么要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读书是怎样地不遗余力?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四、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冬夜读书示子聿》书法作品、投影仪、《悬梁刺股》Flash

六、教学过程

(一)﹑轻松谈话,巧妙揭题。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书法作品,(先出示后粘贴于黑板)你觉得这上面的字写得怎么样?(生畅所欲言)它是顾老师的一个学生写的,几年前,这个学生就特别喜欢欣赏字帖,一有空闲时间,她就反复阅读字帖,但是她写的字却非常难看。有一天,我送她一首诗,读过之后,她恍然大悟,从此,这个同学变了,再后来,她就能写出今天这样的作品呢!

1. 这首诗是什么呢?就是她所写的内容,有这么神奇吗?赶快读读吧!(自由读、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

2. 对于这首诗,你最想提什么问题呢?(预设:作者是谁?诗题是什么?)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讨,理解诗句内涵。

1.出示“范字”,再次朗读(指名读,齐读)

⑴简介作者陆游

①本学期你曾学过陆游的什么诗,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

②老师补充介绍: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今存九千多首,荣登中国古代诗人诗作数量之最。

2.解题

①师生一起读题目

②讨论:题中中心词是什么?“冬夜”点明了什么?“读书”则交代了当时的环境。“示”可作什么理解?他会把什么感受来告知儿子,教育儿子呢?下面看诗的内容

3 反复诵读,力争会背。

①自由读背

②领读、齐读。

③分组读(会背的则背)

④学生闭目轻诵

⑤指名背、齐背

⑥投影出示关键词语的注释,学生借助注释自主学习。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始”,才;

“终”,到底、毕竟的意思;

“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亲自;

“躬行”,亲自实践。

⑦略谈感悟:从陆游的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入相应的诗句)

4.深入理解诗句(各句学情预设)

1.指名学生背出第一句,由“无遗力”引出成语“不遗余力”,引出古人学习十分刻苦。交流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囊萤映雪……)综合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简单讲一讲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播放《悬梁刺股》Flash ,让学生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板书孜孜不倦。

2.指名学生背出第二句,由“少壮”到“老”引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板书:有所成就)

3.指名背出第三句,理解“纸上”、“浅”,由“纸上”联系“纸上谈兵”中的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再说出这句诗的大意。

4.指名背出第四句,理解“绝”“躬”再说出句意。

综合3﹑4两句得出“实践出真知”。

5.看图:找两个学生分角色扮演。 ①表演要领点拨:陆游为什么要说这番话,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子聿听完后会说些什么?

预设:

A:陆游觉得子聿书本知识研究小有成绩,但是已经滋生了骄傲的情绪,陆游怕儿子半途而废,所以,提醒他的儿子,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还要把透彻地了解书本知识和亲自实践结合起来。

B:陆游想到自己能成为一个诗人、有学问的人,就是因为从小这样饱读诗书,所以,他想把他的经验告诉儿子,让他也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才。

C:陆游是戎马一生的大将军,看到自己年事已高,国家的安全,民族的振兴,都靠子聿这么大的孩子将来得以保证。因此,他激励儿子好好读书,掌握真才实学 ,长大报效祖国。

D:也许陆游小时侯有些贪玩,现在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已经是饱学之士,可他总觉得自己还非常浅薄。所以,他想提醒和自己小时侯同样贪玩的儿子从小就要认真读书,长大超越父亲。

过渡语: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使诗歌更加丰满起来,我们就好象看见在那个冬天的深夜里,陆游正在奋笔疾书。写好后,他立即叫来自己的儿子,把他想到的告诉他的儿子。他会怎么说呢?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说时如果能注意你的语气和态度就更好了。

②投影片出示口头填空题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大诗人陆游坐在书桌前,手捧书本,捋了两下长须,语重心长地对小儿子聿说:“ 。”

子聿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明白了 。

陆游微微点头,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 “ 。”

子聿听完这番耐人寻味的话,明白了 。

③学生自由组合,创意地演练。

④推选同学登台表演。

(三).拓展延伸:看板书,明道理。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从医生、驾驶员、厨师……等人身上总结: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四).背默古诗

① 指名背诵。

②仔细观察,注意难写的字。

③友情提醒:这些字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工夫的“工”。

投影显示:

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 功夫

1.他三天( )就学会游泳。

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

3.明天有( )再来玩吧!

4.中国( ),名扬海外。

通过选择比较,学生领会到:“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

④学生在作业纸上默写古诗并自查(温馨提醒:一定要注意写字姿势,保护好视力。播放)

⑤反馈学生背默情况。

(五).作业超市

1.陆游的诗作很多,课后搜集一下,读一读,并背下来。

2.搜集陆游的资料,制作人物卡片。

3.把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感悟的道理讲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设计: 22.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孜孜不倦

有所成就

少壮工夫老始成。 持之以恒

纸上得来终觉浅,

实践出真知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七、教学反思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负责抄古诗的注释,学生负责死记硬背。如此“填鸭”教诗,学生是被教会了,但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教学这首诗,在放手让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品悟诗句的大意,引导他们去寻觅诗句中的成语,成语背后的故事,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的对话,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学会了有效的读书方法。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对很多环节进行了细致地预设,遗憾的是,我总想把学生牵引到我的预设“圈套”中来,忽视了动态学案的生成,对比名师课堂,他们的精彩纷呈,就是源于他们高屋建瓴,恰当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作者邮箱: gqy0707gqy@163.com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注释

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庆元五年)于山阴写给二十一岁小儿子陆聿的。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

赏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篇5:《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篇6: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世间万事有乘除,自笑羸然七十余。

布被藜羹缘未尽,闭门更读数年书。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名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固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篇7: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言】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

【注释】

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4、遗:保留,存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8、始:才。

9、纸:书本。

10、终:到底,毕竟。

11、觉:觉得

12、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13、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14、行:实践。

15、躬行:亲身实践。

【翻译】

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赏析】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毫无保留,全力以赴。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不要死读书,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当然自己不可以满足在这不完整的书本内容的东西了。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陆游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否则只能是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是做学问的诀窍。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人们掌握知识、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这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一个途径。并且,间接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检验和发展,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去参加社会实践,不去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你的认识始终“觉浅”,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种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大有裨益,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篇8:冬夜读书示子聿课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场景。

3、感受古诗文学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同时能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两首古诗。请一个学生来背背,谁愿意自信地站起来呢?

我佩服第一个敢于站起来的同学。对于第二首古诗的作者陆游,相信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下面谁愿意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呢?(你真是一个会收集材料的学生)

有哪位同学有补充的吗?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首陆游所写的诗。教师板书诗的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谁能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呢?如果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冬天的一个晚上,陆游教他的小儿子怎样读书。)不知道示在此处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呢?(指示、训示之意。)

二、猜内容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着这个课题时,你能猜出陆游会对他的儿子子聿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来看看你与陆游是否是知已呢?

三、出示古诗,进行教学。

1、同学们打开书本128页,先把这首古诗读通。

2、请一个学生来汇报自己的朗读情况。集体再读诗歌。

3、同学们,我们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通过熟读课文理解)同学们看来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个词语的意思,大家可根据友情提示呢,更好地理解古诗之意。(始:才。终: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同学们可以自己通过喜欢的'方式来理解古诗,不懂的也可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4、同学们经过学习,相信诗句之意已经有所理解了。前面有猜对作者诗中所写意思的同学请举手,你刚才猜对了哪一句?学生汇报。

结合学生说的过程中,导出第二句中:少与老相对。第四句中的:知与行相对。

同学们你看这团体的力量就是大,刚才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咱们就把这首的意思也理解了。理解了诗意,相信同学们背起诗来更容易了。

5、请学生背诵,展示自己所得。背好了古诗,你们谁能说说陆游都告诉了他的儿子什么道理呢?说到这里,我不禁有个问题想向同学们请教:陆游是在告诉儿子,书上的知识无用呢?

四、拓展。

同学们下面来我们再学习两首关于学习方面的诗,同学们也可用上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出示古诗: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其大意是:学会明辨是非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历程,但只有这样,才会得出真知灼见。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其大意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篇9:冬夜读书示子聿课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 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3 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 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遣力:不遣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遣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遣余力地下苦功夫。

5 理解第三、四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两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 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录音。

(2)自己练读。

(3)指名读—评价—再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篇10:改写《冬夜读书示子聿》

那是一个冬季,一个寒冷的冬季夜晚。窗外的雪花正飘飘悠悠地落在院子里。远远望去,屋檐上,树干上,草坪上,已经是白茫茫一片了,屋外已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了,一个寒冷的世界。寒风毫不留情地鼓着腮帮,吹动着一切事物,真冷呀!只有屋内是温暖的。

屋内的床旁是一张木桌,木桌的右侧布满了一叠叠的书,虽说是布满了,但那些书一点儿也不乱:经书一叠,诗集一叠,文书一叠... ...木桌左侧是一座火炉,火炉中的火越烧越旺,屋子也就越发温暖。

大诗人陆游坐在木桌旁,寒窗苦读着。子聿提着烛台,缓缓走进陆游的里屋,眉头紧锁:“父亲,孩儿有一事相问。”

“哦,说说看,是何事让你如此不解?”陆游放下手中的书,示意子聿坐下。

“为何我读了那么多书,一点儿也不比父亲您差呀,可作诗却永远也比不上父亲您,您说这是为何呢?”子聿望着陆游,眼瞳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

陆游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孩儿,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但少年时花的时间与精力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作为。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虽是丰富的,但终归还是有限的,是不完善的,要想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古人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知识渊博,说起兵法头头是道。可当他带领数十万军队与秦兵对战时,由于缺少实战经验,全军覆没,而他也被乱箭射死... ...”说到这儿,陆游叹了一口气:“子聿,你知道父亲说这个是为了告诉你什么吗?”

“父亲,子聿明白,父亲是为告诉子聿,读书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面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谢谢,父亲!”子聿说着提着烛台离开了房间。

陆游望了望窗外,低吟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吟完,他又继续寒窗苦读起来... ...

子聿走进房间,思索着父亲说过的话,过了许久,他恍然大悟,拿起书本读了起来... ...

雪,慢慢地下着,落在窗栏上化成了水。窗内静得只有翻书的“刷刷”声,两盏灯依旧亮着,直知道窗外传来公鸡的啼鸣声... ...

篇11:改写《冬夜读书示子聿》

一个冬夜,大雪纷飞,鹅毛般的雪花在空中打了个转儿,飘飘悠悠地落在了地上,屋檐上,树枝上……大地被披上了一层银装,天是白的处都沉浸在雪的世界里。积得几尺的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白的刺目,花的耀眼。树梢上堆满了银条,雪球,真应了那句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屋内,陆游和幼子子聿正在读书。屋子里静得很,只听到火坑里木炭的“噼啪”声。读着读着,子聿的眼皮打起了架,但听到父亲的读书声,便立刻清醒了过来。子聿走到陆游跟前,说到:“爹爹,都这么晚了,您怎么还不去休息呢?”陆游答道:“嗯,我让你背的《早发白帝城》背出来了吗?”子聿骄傲地说:“当然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陆游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说道:“不错,但是孩子,你要记住,学习是要竭尽全力的,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的时候才能有所成就,千万不能心急。”

子聿闪烁着渴求知识的双眼,说:“那怎样才能算不遗余力地读书呢?”“知识浩如烟海,无边无际,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也是不完善的,要深入透彻地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陆游喝了口茶,语重心长地说,“子聿,父亲我幼年时,金兵入侵中原,北宋王朝覆灭,南宋朝廷偏安于临安府,我从军九年,亲眼见到过那些北方的人民受尽金兵的折磨,流干了泪,只求朝廷派王师北上的情景,才能写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诗句呀!我们的‘诗仙’李白游历祖国名胜十年,为他写诗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今天我们才能听到《蜀道难》、《早发白帝城》这些名作啊!”“父亲,我懂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一个反例,他从小熟读兵书,讲起战略来头头是道,很多人都说他是赵国的‘将才’,只有他的父亲赵奢说他没有实战经验,定是败军之将。

长平一役,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军杀得落花流水,赵括也被乱箭射死。”子聿恍然大悟。“你说得对!子聿,只要你记住‘诗圣’杜甫的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一定能有所进步的。”

雪还在下着,陆游思考了片刻,提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篇12:冬夜读书示子聿作文

在冬日寒冷的夜晚,北风呼呼地吹着,窗外飘着鹅毛大雪,屋顶白了,外面的假山也白了……..大诗人陆游与自己的小儿子——子聿在书房看书。

大诗人陆游津津有味的看书,时不时拍手叫绝,时不时仰天长笑…….一旁的子聿却不想他父亲那样,一只手撑着头,感觉很痛苦。

过了一会儿,子聿实在待不下去了,便转身离去。就在这时,陆游叫住了他陆游说:“古人做学问是不留余力的,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学习的啊!”“我会努力读书的,您就别这样了。”子聿答道。陆游有说:“子聿,你现在正是学习的时候。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要下苦功夫,才能到我这一把年纪才有所成就,你每天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终归还是有限的,光是普普通通的看一遍是不行的。要深切了解书本知识的话必须去亲自实践。你看,诗仙李白,因为去过千千万万的地方,所以写下各种诗。你现在这个年纪是应该去周游世界,进一步了解社会。我说的你明白吗?”“我明白了父亲,我以后会加倍努力,好好学习。”子聿说。

于是,陆游怀着喜悦无比的心情写下一首朗朗上口的的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篇13:冬夜读书示子聿作文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温暖的书房内,陆游拨亮了桌上的明灯,从桌上拿起一本诗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书中那优美的词句,精彩的语段,把陆游的灵魂慢慢地勾引右得其中。让他不知不觉的就沉浸在书中,任谁也不能把他从书中给拉回来。

这时候,陆游的大儿子——子聿走了进来,他看见父亲正在认认真真的读书,便没有去打扰他,自己静静的在一旁坐下。心里想到:我的父亲真是个有学问的人哪,更是个好学的人哪!都这么晚了,还在这里读书。真的是验证了一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啊!想到这里,父亲正好看完了一个章节,准备起身去喝一点水,便看到子聿正坐在自己的身旁。陆游先是一惊,接着关心地问道子聿:“子聿,你已经坐到这里半天了吗?“子聿说:“不是的,我刚来。看见您在这里读书,便没有打扰您,自己就在旁边坐了下来。“陆游又接着说:“这样啊,你来得正好,我刚好有话对你说。“子聿马上往父亲的面前凑了凑,听父亲讲话。陆游也忘了喝水,坐了下来。就这样,陆游就把他从书上学到的东西告诉了子聿,想让子聿成为一个多实践,多动脑筋的人。子聿听了以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陆游又说道:“子聿啊,你以后一定要记住我今天对你讲的话,这句话可以让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财,当你对国家有所作用。你一定要记住我今天为你讲的道理,话虽然不多,只要你认真听透了,但足以可以让你的人生绽放出生命的光辉!

子聿激动地对他的父亲说:“父亲呀,我一定会记住你今天说的话的,我还会多实践,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把大自然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相互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的心灵更宽阔,让我们懂得的知识更丰富,更多!”

就这样,陆游听完了子聿的话语,频频地点了点头,他用满意都目光望着子聿。再看看窗外的景色,那寒风预示着今晚要下一阵大雨,那是知识的甘霖。

篇14:冬夜读书示子聿作文

1199年的一个冬夜,寒风刺骨,就连翠竹也禁不住这样的天气不由得打着寒颤。在昏暗的烛光下,陆游捧着书正在彻夜苦读。

读着、读着,陆游一时间才思泉涌,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千古名诗——《冬夜读书示子聿》。随后,他激动地喊着:“子聿,子聿,快来,爹爹有样好东西给你看。”

一会儿,小子聿来到书房,站在陆游的身旁。“爹爹,有什么好东西,快给我看嘛。”小子聿撒娇地说。“呵呵,儿啊,看把你心急的,这是我要送给你的一首诗,我知道你是七兄弟当中最聪明的。你能看懂爹爹写的这首诗其中的含义吗?”陆游捋了捋长须,面带微笑地说。陆子聿拿起了桌子上的诗稿,大声地读了起来。思考片刻后,他指着诗稿的前两句,说:“爹爹,这开头两句孩儿知道:古人读书学习总是不遗余力的,青壮年时立志读书,耗费了半生心血,到老时才有所成就。你是想告诉我,读书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爹爹,您说,我讲得对吗?”“对、对,儿啊,你真聪明,一语中的,道出了爹爹的心思。”陆游摸着子聿的头高兴地说。

子聿接着往下读。读到“绝知”一词时,他感到有些不解,摸了摸后脑勺,疑惑地问:“爹爹,这个词的意思,我百思不得其解。”“问得好,绝知是深入、透彻地了解的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噢,谢谢爹爹。”子聿点了点头说。陆游指着诗中的“躬行”又问子聿:“儿啊,你知道这躬行是什么意思吗?”子聿自信地说:“这个我知道,躬行就是指亲身实践。”陆游指着诗稿说:“孩子,你知道诗稿的后两句我想告诉你什么吗?”“爹爹,您是想教育孩儿不要一昧相信圣贤书,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做个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是不是这个理?”陆游面色凝重地说:“是啊,那古人赵括带兵作战失败,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吧?”子聿信心十足地说:“我知道,是因为赵括只相信兵法,不联系实际,才导致兵败的下场。”“孩儿,你可别重蹈赵括的覆辙。”陆游语重心长地说。“爹爹,我不会的。”陆子聿信誓旦旦地说。陆游笑着说:“儿啊,这首诗为父送给你,希望你如诗中所言,天色不早了,你去歇息吧!”

陆子聿回房去了。陆游继续苦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改写作文

鄂教版六年级《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反思

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

书志示子聿,书志示子聿陆游,书志示子聿的意思,书志示子聿赏析

与子聿读经因书小诗示之,与子聿读经因书小诗示之陆游,与子聿读经因书小诗示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 清明上河图 》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范本(集锦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范本,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