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音乐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冯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家》音乐教案(共含1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冯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美丽的家》音乐教案

篇1:《美丽的家》音乐教案

《美丽的家》音乐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我准备了“我爱新疆”主题活动当中的一个综合艺术活动。想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学习。在许多幼儿园开设艺术活动中不难发现音乐欣赏、及美术欣赏活动是很薄弱甚至是被砍掉的内容。这种内容的薄弱性和不全面性必然会限制幼儿艺术能力的充分发展,因此准备了一段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音乐供幼儿欣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恰当表现,同时培养幼儿的综合艺术感受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音乐,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恰当的表现。

2、培养幼儿的综合艺术感受能力及艺术审美情趣。

3、引导幼儿从小爱家乡,人人都要和睦相处共创美好家园。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欣赏音乐用身体动作进行恰当的表现。

2、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新疆亚克西、花园、我们新疆好地方、

白纸、水彩笔、碎布、底板、橡皮泥、盒子、火柴。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新疆亚克西的音乐伴奏下进入活动室。(此环节运用鼓励语言“爆竹”庆祝)

(1)刚才的音乐好不好听?这是我们新疆著名的歌曲新疆亚克西

(2)你们觉得我们新疆漂不漂亮?下面让我们一起简单的了解一下新疆。

(3)观看幻灯片:新疆的美景、新疆的变化、新疆的特产、新疆特色美食。

(4)师:看了这个短片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幼:我们新疆漂亮=

师:我觉得我们新疆人民太了不起了!我为我是新疆人感到自豪!

二、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维吾尔族音乐花园

欣赏新疆维吾尔族音乐花园(此环节运用鼓励语言“亚可西”)

1、欣赏音乐、

2、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幼:喜悦欢乐

谁吃过葡萄?那有谁摘过葡萄?你是怎么摘的?

幼儿先示范;师再规范动作;幼儿跟教师一起做;

3、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1)想一想还有什么?星光夜市上有很多什么吃的呀?

羊肉串;羊肉串是怎么烤的?

幼儿先示范、;师再规范动作;幼儿跟教师一起做;

(2)还有好吃的馕也是我们新疆人爱吃的食物。

馕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吃馕的?

幼儿先示范;师再规范动作;幼儿跟教师一起做;

我们新疆还有很多好吃的说不完!

4、我们再来欣赏一遍音乐。把你们刚才创编的动作编成舞蹈跳起来。

三、美工活动:美丽的家背景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

我们新疆是多民族的地区,我们要互相团结,互敬互爱,不光我们新疆要搞好民族团结。全世界人民都要和平共处,共创美好的家园。下面你们用自己的小手来创造你们心目中美丽的家园。

区域1:画画区域2:布贴区域3:橡皮泥区域4:盒子火柴构建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宜的引导。

(2)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参观。

(3)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对原教案做了调整和修改。因为在原教案中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的音乐活动还有一个打击乐活动,后来我发现内容太多得用两课时才能完成。通过调整后在活动中,我发现能按照修改后的计划较好地达成目标,而且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也出现了我预想之外的情形,幼儿一度由于兴奋而趋于混乱的常规让我有些措手不及。第一课时中,当请幼儿表演歌曲时,许多孩子只顾自己唱啊、跳啊,完全忽略我的要求。于是,我只好摆出教师的权威大声命令他们回到椅子上。平时我是非常不认同这种方式的,认为是缺乏教学智慧和技能的表现。活动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学习。回顾了姚伟老师的讲座中提到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提醒在前、个别示范在前、及时自然地介入、缩短完全自由的时间。具体到这节课情境中,我认为“个别示范在前”非常适宜,如先请几个小朋友或是女孩子先示范探索,不仅可以为其他小朋友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提醒或暗示,尤其是一些容易兴奋又缺少自控能力的幼儿,还可以提高大家对“任务目标”的重视程度,更加明确“怎么做”。这样,秩序的混乱就完全可能避免。

所以,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要跟“捣乱”的孩子纠缠,尊重他们的兴趣或想法,同时用夸张的语言、体态或者教具等吸引其无意注意,帮助孩子回到课堂中来。另外,通过这一活动,还使我有所收获的是:除了课后反思,备课也非常重要,课前不仅要思考教法、学法,还要预想到突发状况和细节处理,如出现混乱怎么办、孩子对活动缺乏兴趣怎么办等等?做好一切准备,我们才能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活动。

篇2:幼儿园大班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学习蒙古族舞蹈提、压腕动作,尝试创编、模仿挤奶舞的各种动作。

2.感受蒙古族风情,增进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

一、跳一跳,草原小骏马。

1.谈话:旅游过的地方。

师:你们去旅游过吗?去过哪里?

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个大家园,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

2.律动:草原小骏马。

(1)播放ppt。提问:这是哪里?怎么去?你们会骑马吗?怎么骑?

(2)播放音乐。

(3)师:这一次音乐有变化了,马儿有时跑得快,有时会跑得慢,仔细听音乐!

二、学一学,快乐挤奶舞。

1.欣赏蒙古风光片。

师:我们来到了草原的深处,一起看看草原上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2.学习提、压腕动作。

(1)尝试自己做动作。

(2)老师示范挤奶动作。

(3)再次示范。

(4)动作讲解、练习。

3.创编挤奶舞动作。

(1)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奶牛心情好一点?

(2)跟着音乐,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让奶牛好心情好一点。

4.组合动作快乐舞蹈。

(1)组合表演。师:奶牛心情好了,方法也会了,再来试试看,能不能挤出更多的牛奶。

(2)完整表演。

(3)不同姿势再次完整表演。

三、看一看,优美蒙古舞。

播放视频。师:我们带着满桶的牛奶回到蒙古包,喝牛奶、看表演。

活动反思:

这首歌词共分三小节,歌词中描写了草原的无限美丽风光,赞美了牧民们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课件展现草原的美丽,再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找出体现草原的美的语句,联系生活实际和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进行表达,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探究,弄清“你从哪些地方感悟到了草原的美”这个核心问题,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体会。在研读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学生抓住遍地花想象到草原到处都是花,彩蝶纷飞想到各种颜色的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百鸟唱想到很多鸟在草原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在此基础上,我还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结合课件让学生想象,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二、运用课件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中我搜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一下就将同学们带进了学习的氛围。在授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亲耳聆听这首歌,并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有的同学甚至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翩翩起舞。整节课在歌声中结束,使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抓朗读走进文本

读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强。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气氛。我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喜欢读的同学起立来读、评价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朗读中的无限乐趣,使语文教学变的生气勃勃,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发展。学生一旦读进去了,那么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再熟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四、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叶老一句“教是为了达到不教”道破了阅读教学的天机。“教”怎样达到“不教”呢?它的关键在“教”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自能阅读,教师才可能“不教”。在学完歌词的第一小节,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此段的方法,学生在相互启发的基础上,总结出读文找句子,抓词来理解,感情来诵读,熟读背下来。然后进行学法迁移,学生再去学习第二、三小节歌词,也就轻松自在了。同时我又引导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积累,并且让学生感悟背诵的方法。进行及时的总结,逐渐形成学生学习的能力。

五、读写结合,创编歌词

学文后,我还让学生以《美丽的长春我的家》进行仿写训练,效果较好,我发现他们写完后还在互相欣赏呢。我想语文教学就是要既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篇3:大班音乐教案:家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4/4拍歌曲的强弱特地点;学习领唱与合唱,并能与同伴协调一致地演唱。

2、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激发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教师教学资源《山谷回音真好听》(音频)《国家》(音频)

活动建议:

一、听《山谷回音真好听》音频,玩发声游戏。

将幼儿的作为排成半圆形,教师引导幼儿科学发声的方法,双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视,保持发声时的口型。注意:呼吸、咬字、吐字、口腔共鸣、轻声等方法。

(1) 先听音频,然后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2) 老师弹唱前半部分,幼儿唱回音部分。

二、熟悉歌曲《国家》旋律,感受4/4拍歌曲的特点。

(1) 教师播放歌曲音频,请幼儿认真倾听。

(2) 引导幼儿感受4/4拍歌曲的强、弱、次强、弱的弱点。

(3) 请幼儿表达感受,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思,重点在“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三、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国家》

(1) 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念歌词。

(2) 教师引导幼儿采用领读+齐读的方式,感受歌词,为领唱和合唱打下基础。

(3) 教师弹琴,幼儿站直身体,用自然的声音跟唱。

(4) 教师领唱前四句,请一名幼儿领唱第五句到第八句,其他幼儿合唱后面的部分。

(5) 鼓励两名幼儿演唱前八句,其他幼儿合唱后面的部分。

(6) 教师引导幼儿看指挥,准确进行领唱和合唱。

四、欣赏歌曲《国家》mv,进一步理解歌词的含义,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感情。

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自己的祖国,祖国强大了,我们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篇4:大班音乐教案:家

设计意图

幼儿对鲜明、突出的节奏、音响、律动具有浓厚兴趣。幼儿阶段是音乐感觉能力、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培养幼儿感知、听辨声音的强弱、长短、快慢、高低和音色等,可以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优美的声音可以带来愉悦的情绪,可见音乐对于幼儿的发展是重要的,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大家一起做新鞋》,乐曲属于典型的 ABAB 结构,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形象的理解音乐,所以设计了制作鞋子的情节,并希望通过引导幼儿的自由表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更好的展现自己。

中班的孩子,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节奏感,音乐韵律方面还需要加强。每个孩子的身边都有音乐,但是,怎样在这些音乐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呢?在本次韵律活动中,我选择了一部分模仿生活场景的作品,这些作品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跟随音乐做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作, 鞋匠舞就是其中之一。这首音乐乐曲结构简单,对幼儿创编动作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也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根据图谱来进行音乐游戏活动。

2.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大胆的进行尝试,跟随音乐韵律来做动作。

3.初步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能够体会本次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音乐合拍地做鞋匠补鞋的各种动作。

活动难点:在和同伴合作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分辨音乐是否轻快以及有一定的节奏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经验。

2、活动材料准备:图谱、音乐、活动道具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活动

听一听,想一想。(教师通过故事导入活动)

导入语:今天,老师发现一只打着光脚的小熊,往树林里面走去。老师呀,就跟过去瞧一瞧,突然发现它进了一间小木屋,没过多久就听见里面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它到底在里面干什么呢?小朋友们来听一听,猜一下小熊,到底在里面做什么呢?

1.完整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让幼儿大胆猜测,小木屋里发生了什么。引导语:朋友们,你们都听到里面有些什么声音呢?(幼儿大胆猜测)

2.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基本部分

听一听,看一看。(分段倾听音乐,出示图谱)

1.让幼儿根据音乐和图谱,猜测图谱内容。

引导语:小朋友们,大家想一想,再看一看图谱,想想图谱上面画的是什么?

2.分段听完音乐以后,出示音乐的对应图谱,讲解图谱内容。

引导语:刚才,小朋友们听了音乐以后,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只小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3.配合图谱,再次分段倾听音乐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根据音乐节奏,让孩子认识图谱)

三、结束部分

听一听,学一学。(完整倾听音乐,学习整张图谱)

1.跟随韵律指图谱,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指图谱。过程中请所有幼儿伸出手指,一起学习图谱。

2.教师跟随音乐韵律,做示范,讲解动作,并请幼儿一起做动作。

3.将幼儿分组,分段表演动作。

4.使用道具表演。

5.(结束)完整播放音乐,所有人一起跟随音乐韵律做游戏。

活动总结

中班年龄段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基本能够完成活动目标,能够根据图谱来进行音乐游戏活动,能够在活动中大胆的进行尝试,跟随音乐韵律来做动作,能够体会本次活动的乐趣,积极参与本次活动。但是在活动重点学习音乐合拍地做鞋匠补鞋的各种动作,与活动难点在和同伴合作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一致方面完成的不够好,下一次活动应当更加新颖有趣,更多的让孩子去主导,把游戏玩起来。

篇5:大班音乐教案:家

活动目标

1、唱准歌曲旋律,用连贯和跳跃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深情和快乐情绪。

2、迁移知识经验,为歌曲创编新歌词。

3、与同伴协调一致地歌唱,表达唱“家”爱“家”的情感。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有诗歌、想象画“家”的仿编经验。

2、人手一张纸和一支画笔。

活动过程:

一、在《小手歌》乐曲伴奏下进教室。

二、感受歌曲《家》的旋律与节拍。

1、倾听乐曲旋律和节拍。

2、随音乐拍出新曲节拍。

3、表现乐曲的连贯与跳跃。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2、理解和记忆歌词。

3、整首学唱。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看图边唱歌。

4、有表情地歌唱。

四、为歌曲创编新歌词五、复习活动六、在《幸福拍手歌》乐曲伴奏下,继续创编新词,并边唱边走做动作。

效果分析:我们班的小朋友对音乐很多很感兴趣,在活动中,我把歌曲的歌词和前几天学习的儿歌《家》结合起来,;本文小朋友学得非常快,效果也很好。用连贯和跳跃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深情和快乐情绪。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对原教案做了调整和修改。因为在原教案中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的音乐活动还有一个打击乐活动,后来我发现内容太多得用两课时才能完成。通过调整后在活动中,我发现能按照修改后的计划较好地达成目标,而且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也出现了我预想之外的情形,幼儿一度由于兴奋而趋于混乱的常规让我有些措手不及。第一课时中,当请幼儿表演歌曲时,许多孩子只顾自己唱啊、跳啊,完全忽略我的要求。于是,我只好摆出教师的权威大声命令他们回到椅子上。平时我是非常不认同这种方式的,认为是缺乏教学智慧和技能的表现。活动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学习。回顾了姚伟老师的讲座中提到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提醒在前、个别示范在前、及时自然地介入、缩短完全自由的时间。具体到这节课情境中,我认为 “个别示范在前”非常适宜,如先请几个小朋友或是女孩子先示范探索,不仅可以为其他小朋友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提醒或暗示,尤其是一些容易兴奋又缺少自控能力的幼儿,还可以提高大家对“任务目标”的重视程度,更加明确“怎么做”。这样,秩序的混乱就完全可能避免。

所以,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要跟“捣乱”的孩子纠缠,尊重他们的兴趣或想法,同时用夸张的语言、体态或者教具等吸引其无意注意,帮助孩子回到课堂中来。另外,通过这一活动,还使我有所收获的是:除了课后反思,备课也非常重要,课前不仅要思考教法、学法,还要预想到突发状况和细节处理,如出现混乱怎么办、孩子对活动缺乏兴趣怎么办等等?做好一切准备,我们才能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活动。

篇6:大班音乐教案:家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唱准如弱起的节拍。

2.尝试用拍身体的方法替代部分歌词,玩默唱的游戏。

3.在默唱的过程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玩具小狗一个。

2.幼儿会玩音乐游戏《小花狗》。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小花狗》。

教师出示玩具小狗: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小花狗》好吗?

二、幼儿学习歌曲《张家爷爷的小花狗》。

1.教师:刚才,我们玩了好玩的小花狗游戏,你知道这只小花狗是谁家的小花狗吗?你知道这只小狗叫什么名字吗?

2.教师随着音乐轻声地念歌词,然后,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教师放慢速度唱歌,幼儿感受其中的弱起部分。

4.幼儿学唱歌曲,教师用指挥的方法,在重拍处用“点头”的方法唱准节奏。

三、学习玩“默唱”的游戏,表演歌曲。

1.默唱游戏:唱一唱,拍一拍。

教师: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在唱歌曲的时候,有的歌词不唱,用动作来表示,你们想做什么动作?

2.幼儿自主选择动作,教师帮助确定,并带领幼儿练习,例如:拍手、拍腿、拍肩等。

3.不唱第一句歌词。师生听音乐拍手和歌唱,进行默唱活动。(表演2遍)

4.教师选择“小花”的歌词,带领幼儿默唱歌曲,试试不唱“小花”,在“小花”歌词处做捂嘴巴动作。(表演2遍)

5.变化默唱歌曲的动作,引导幼儿不唱“小花”,但在“小花”歌词处做拍腿动作。(表演2遍)

6.幼儿尝试默唱别的歌词,表演歌曲。

教师:你们还想不唱什么歌词,玩默唱游戏呢?(例如:叫小花、名字、小狗等)带领幼儿唱一唱、拍一拍,进行默唱游戏表演活动。

活动反思:

本活动导入部分非常顺其自然,而且整首歌的歌词也非常简单,因此孩子们学得得心应手,但活动的难点是要孩子唱准弱起拍,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我把整首歌的谱子展现在孩子面前,并在弱起拍的地方作了一个标记,临时顺手拿了一个红苹果贴着,然后反复强调,反复教学,再加上的肢体提示,从而让孩子较顺利地学会控制性歌唱,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

由于歌词内容比较简单,在孩子掌握歌曲之后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演唱游戏和创编游戏,我们先进行了一个“默唱游戏”,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避免孩子因为一首简单的歌唱久了失去兴趣要么不唱要么用很大声的没有感情的声音演唱,于是我们用某个动作或是拍手或是拍腿等来取代歌曲中的某句词,如选择“小花”的歌词,带领幼儿演唱歌曲,在唱到“小花”时,不唱“小花”而是拍手,这个游戏重新引起了孩子的兴趣,活动中发现它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总是不能按要求做到位,但孩子们能很认真的学,不厌其烦地进行尝试,或许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也可以运用这个游戏来延长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最后进行了创编,孩子们把“张家爷爷”改成了我们班小朋友的名字,顿时把活动气氛搞得十分活跃,而后又是为“小狗”创编了很多的新名字,因为孩子对学习的事物感兴趣时,才想学、爱学、乐学,并在创编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

篇7:大班音乐教案:家

设计思路

喜欢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活泼快乐,他们的身心得到良好的陶冶和发展。我选择《山上的音乐家》这首歌曲,有两个目的。

活动准备

1、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

2、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的图案及实物。

3、音乐磁带。

活动目的

1、启发幼儿能用形象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学唱歌曲,初步仿编歌曲。学习弱起节奏。

2、初步认识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

目的之一:幼儿本身就对各种各样的乐器怀着好奇,但平时他们没有机会能亲自摸一摸,亲眼看一看,更不用说演奏各种乐器了,而《山上的音乐家》这首歌把各种乐器和可爱的小动物联系在一起,更使孩子们感兴趣。

目的之二:这首歌词简单易懂,特别是丰富的象声词,诙谐形象,孩子们特别容易接受,愿意接受。 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我思考着如何使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使他们有“想一想”,“试一试”的欲望。在第一部分,我马上以有趣的声音和动物形象吸引住幼儿,让他们和我一起参与“演奏”。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模仿,为的是让幼儿继续熟悉曲调,为后面的编唱打下基础。第三部分请个别能力强的,胆大的幼儿上来尝试,同时也是对其他孩子的一种示范,使他们寻找到规律进入编唱的状态。第四部分在愉快的情绪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能进行编唱,表演,他们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幼儿,用形象的动作和声音来表现乐器。

2、节奏型××

篇8:可爱的家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声断气连的歌唱。

2、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课前准备:《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做律动(播放《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2、刚才歌曲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听一听这一首歌曲里的小船指的什么?

二、教唱歌曲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感受一下两首歌曲有什么异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考虑)?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3)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2、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

3、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

5、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6、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2、结束音要唱满四拍,讲解全音符,让学生了解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第二课时

课 题:《内依巴河》

教学目标:欣赏《内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幻灯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船》

二、复习乐理知识

1、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2、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课后练习“把车厢中的节拍改正就可以出发了”,引导学生通过延长或缩短音符的时值,使这一节车厢节拍准确,进一步巩固对4/4拍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情绪。

2、简介歌曲的风格特点(拉丁美洲民族特色)。

3、复听歌曲,看歌片心里默唱,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4、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小草屋如同天堂”?

四、音乐创造

1、师生朗读歌词。

2、轻声跟着歌曲录音演唱歌曲。

3、编配打击乐伴奏。

篇9:小朋友的家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卡通歌曲的交流与表演性活动,无拘无束地表达所喜所爱,拉近一卡通音乐的距离,建立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

2、聆听优美的音乐,欣赏卡通乐园的美景、用听听、唱唱、编编等方式,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3、在创设的情境中,用灵巧的吐字,保持稳定的速度来演唱歌曲《小朋友的家》,能用编创的歌词来表达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聆听歌曲,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教学难点

对歌曲进行歌词创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今天,王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全世界儿童梦寐以求的地方。(出示去迪斯尼乐园游玩的照片,背景音乐《真善美的小世界》),猜一猜这是哪里,得出答案:迪斯尼乐园。

2、欣赏《真善美的小世界》

刚刚听到的是《真善美的小世界》,这是迪斯尼乐园的园歌。你们觉得好听吗?让我们再来听一遍,听的时候请你跟着旋律轻声哼唱,同步播放卡通人物的图片。(设计意图: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唤起学生对以往看过的迪斯尼动画的美好回忆。)

说说听了这首乐曲,让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师总结:对,欢快活泼的乐曲让你身临其境,好像进入了童话世界,它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我们热爱美、追求美,我们的世界中处处充满了真善美。(课件)真诚的.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和谐的美;明媚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带来了大自然的美;勤劳的双手给我们创造了美;和平与友谊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美,团结友爱给我们带来温馨的美。这就是真善美的小世界,让我们用优美的舞姿走进真善美的小世界。第三遍欣赏,学生自由律动,表达对乐曲的领悟和喜爱。

二、音乐游戏学唱歌谱

1、节奏训练

师:这么美的世界同学们想

不想去呢?可是去迪斯尼乐园是需要门票的。我们没有怎么办呢?老师跟他们商量了一下,我们只需要回答几个问题,要是答得好就能进去了。我们来试试看!

课件出示:

歌曲念白部分节奏××××××颉痢痢痢痢力

谁来试一试?如果学生读对了,就带领大家多读几遍,如果多个学生都不会读,就老师示范,请同学们跟读,练习2~3遍。

2、听音练习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迪斯尼乐园的快乐之旅吧!

唐老鸭跟米奇已经忍不住出来欢迎我们了。看,他们还唱着歌儿呢。(课件:唐老鸭跟米奇,每人身上一个乐句,也就是歌曲中的乐句)

师范唱第一句,学生跟唱,练习一遍。

小朋友们唱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听听,是谁在唱歌?如果学生听不出来,老师就用手势来引导,因为两句的旋律线走向是不同的,一句是565iii55653颍另一句是56533312321颍这样学生就能听出来了。

三、学习歌曲“小朋友的家”

1、师:小矮人夸奖你们真能干,他们为你们献上一首歌。

2、范唱歌曲,请学生边听边找一找熟悉的旋律和节奏

3、找到熟悉的旋律和节奏并唱一唱。

4、按节奏朗读歌词。读的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5、老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

6、根据学生跟唱情况,进行练习,如果学生跟唱不太连贯,就跟琴学唱;如果学生接受较快,就相机纠正一些难唱的乐句。7、解决难点后,接龙唱

8、完整演唱歌曲

9、以境促情,激发学生充满感情的演唱。提问:你觉得怎样唱才能吸引乐园中的其他伙伴,才能表达我们的心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思维拓展创造表现

1、师:同学们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谁呢?为什么?

2、请大家用你喜欢的卡通人物进行歌词创编。

课件出示:

如:XXXXXXXXXXX

美丽的小女孩是白雪公主

3、歌词创编好之后,分组展示。

4、你们觉得哪个小组编的歌词好,唱的最动听。评出最佳作词小组和最佳表现奖。可能学生会达成共识,也可能产生分歧,这时就由老师来分析评判,相机进行引导。(设计意图:促进彼此间的合作交流。)

小结

游园会掀起了高潮,让我们扮演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一起唱起来,跳起来,狂欢吧。

篇10:小朋友的家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并能在歌曲中正确掌握。

2、引导学生愉悦、欢快的声音学唱歌曲《小猴子》,并且能主动参与课堂中的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这节课拉近学生与卡通音乐的距离,能在歌唱与表演中体现出来。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歌曲《小朋友的家》,并且能富有感情的歌唱。

2、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友好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歌唱《小朋友的家》。

四、教具准备

音响、多媒体课件、音乐果子、小火车、打击乐器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2、导入新课、感受节拍

师:1、同学们喜不喜欢卡通片啊?2、同学们为什么喜欢卡通片呢?

以打节奏的形式叩响卡通城的大门。

(1)、集体自由打节奏

(2)、分组打节奏

(3)、请学生试一试

a、x x x / x - //

b、x x x / x x x //

c、x x x x / x - //

3、听音游戏,熟悉歌曲旋律

(1)、唱唱“音乐果”

(2)、听音运果子(小组竞赛形式,把成熟的果子运往小朋友之家,把“音乐果”摘下来放进“音乐火车”中。)

音乐火车一:

音乐火车二:

(3)、边用“呜”声哼唱旋律边开火车

4、学习歌曲《小朋友的家》

师:音乐火车把我们带到了音乐欢乐谷小朋友的家中,屋里传来了一阵好听的歌声。

(1)、范唱歌曲,请学生边听边体会歌曲情绪(欢快地)。

(2)、找一找熟悉的旋律和节奏并唱唱、念念。

(3)、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情绪并轻声哼唱。

(4)、跟琴声学唱歌曲(让学生讨论哪句唱的不好,由老师或者一名学生带领大家唱准,唱好)。

(5)、歌曲处理

a、相互讨论:怎样唱好听?

b、有感情的歌唱。

(6)、尝试用打击乐表现歌曲。

(7)、分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比一比。

5、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在课后关注卡通形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篇11:《爱我的家》音乐教案

《爱我的家》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充满情感的《温暖的家》和《雁群飞》歌曲,体会家的温情。在欣赏美的歌曲旋律中感受亲情的可贵。

2、通过学唱歌曲《爷爷过生日》,懂得尊重长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想想自己可为温暖的家和家人作些什么?

3、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体态和声音去体验抒情与活泼两种不同情绪的歌曲。

教学重点:

1、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演唱三首歌曲

2、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责任感,学会关爱他人。

第一课时

一、引入:“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生日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你的生日是怎样过的?你参加过哪些人的生日?”等等。

二、小结,让学生懂得最爱他们的人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

三、导入新课,给爱你的人过一次生日,唱《爷爷过生日》。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育学生尊敬老人。

3、跟唱。

4、跟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

5、用自信而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爷爷过生日》。

6、尝试用拍手和跺脚的方法为歌曲伴奏。

拍手0 × | 0 ×|

左右跺脚×× 0 | ××0|

7、以“你还想给谁过生日”为题,让学生自由改编歌词唱一唱。

8、情景表演。

四、小结,让他们懂得温暖的家是全家每个人付出的爱才得来的。

五、全班搭成火车唱着歌曲离开课室。

第二课时

一、唱《爷爷过生日》

二、全班议论,最爱你的人是谁?讲一些这方面的故事。

三、听录音《温暖的家》,说说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内容?

四、比较歌曲《温暖的家》和《爷爷过生日》在情绪有什么不同,从中感受家的温暖、亲情的珍贵,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学唱歌曲《温暖的家》。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跟唱。

3、分句听唱,注意一字多音。

4、跟琴用自信的歌声演唱全曲。

5、跟伴奏演唱。

6、创设情景,想一想,自己可为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7、分角色扮演家人表演。

六、小结,并把《温暖的`家》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七、下课。

第三课时

一、复习《爷爷过生日》和《温暖的家》。

二、欣赏用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的歌曲《温暖的家》和《雁群飞》,比较哪种声音演唱的歌曲好听?

三、模仿美好的声音,有感情地歌唱《温暖的家》和《雁群飞》

四、用好听的声音模唱《雁群飞》。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反复听录音模唱。

3、跟伴奏唱。

4、有感情地演唱。

五、比较《雁群飞》和《爷爷过生日》两首歌曲在情绪上的不同。

《爷爷过生日》:热情而活泼

《雁群飞》:优美而抒情

六、设计两个不同的动作来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情绪。

如:由下至上摆动大臂,学做大雁起飞的动作,表现1、2、5、6乐句;双臂平展手腕一拍一下颤动,表现歌曲第3、4乐句,学做大雁高飞的动作。

七、小结,唱着《雁群飞》离开教室。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学校升国旗的场景,让学生懂得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用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教育学生从小懂得国旗的意义,能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国旗的感情。

3、学生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列兵》,初步感受和体验音乐中的快与慢、强与弱。认识× ××两种长短不同的节奏,并主动参与创编节奏的游戏活动。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国旗的培养。

2、会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和《小列兵》。

第一课时

一、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国歌》音乐庄严、雄壮的气氛。

二、完整地欣赏《国歌》。

三、说一说感受,谈谈《国歌》响起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四、引导学生懂得升旗时应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要敬队礼,神情专注而庄重,以表对神圣祖国的热爱。

五、模拟升国旗的图式,全班同学按要求做一遍。

六、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1、导入,以赞美的心情完整地欣赏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2、用听唱法跟唱。

3、熟悉歌曲,帮助学生记忆歌词、表达情感。(对接句)

4、用听唱法唱唱名,建立唱名概念。

5、情景表演。

七、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

八、下课。

第二课时

一、欣赏《鼓号曲》并模仿打鼓和吹号的动作,感受二拍子的韵律。

二、认识× ××两种节奏,做“出新招”的创作练习。

三、随着歌曲《小列兵》的音乐,模仿小号手和小鼓手自由地做击鼓、吹号的动作。

四、学唱歌曲。

1、听录音《小列兵》,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2、用动作去体验其强弱规律。

3、跟着《小列兵》音乐做律动,边做动作边自豪、神气地演唱歌曲。

4、用小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和表演欲,让学生结合生活自由即兴表演。

(1)即兴填词;

(2)塑造声音造型

6、全班律动,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强弱和快慢的变化。

五、律动《小列兵》走出教室。

篇12:《爱我的家》音乐教案

《爱我的家》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充满情感的《温暖的家》和《雁群飞》歌曲,体会家的温情。在欣赏美的歌曲旋律中感受亲情的可贵。

2、通过学唱歌曲《爷爷过生日》,懂得尊重长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想想自己可为温暖的家和家人作些什么?

3、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体态和声音去体验抒情与活泼两种不同情绪的歌曲。

教学重点:

1、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演唱三首歌曲

2、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责任感,学会关爱他人。

第一课时

一、引入:“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生日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你的生日是怎样过的?你参加过哪些人的生日?”等等。

二、小结,让学生懂得最爱他们的人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

三、导入新课,给爱你的人过一次生日,唱《爷爷过生日》。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育学生尊敬老人。

3、跟唱。

4、跟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

5、用自信而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爷爷过生日》。

6、尝试用拍手和跺脚的方法为歌曲伴奏。

拍手0 × | 0 ×|

左右跺脚×× 0 | ××0|

7、以“你还想给谁过生日”为题,让学生自由改编歌词唱一唱。

8、情景表演。

四、小结,让他们懂得温暖的家是全家每个人付出的爱才得来的。

五、全班搭成火车唱着歌曲离开课室。

第二课时

一、唱《爷爷过生日》

二、全班议论,最爱你的人是谁?讲一些这方面的`故事。

三、听录音《温暖的家》,说说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内容?

四、比较歌曲《温暖的家》和《爷爷过生日》在情绪有什么不同,从中感受家的温暖、亲情的珍贵,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学唱歌曲《温暖的家》。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跟唱。

3、分句听唱,注意一字多音。

4、跟琴用自信的歌声演唱全曲。

5、跟伴奏演唱。

6、创设情景,想一想,自己可为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7、分角色扮演家人表演。

六、小结,并把《温暖的家》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七、下课。

第三课时

一、复习《爷爷过生日》和《温暖的家》。

二、欣赏用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的歌曲《温暖的家》和《雁群飞》,比较哪种声音演唱的歌曲好听?

三、模仿美好的声音,有感情地歌唱《温暖的家》和《雁群飞》

四、用好听的声音模唱《雁群飞》。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反复听录音模唱。

3、跟伴奏唱。

4、有感情地演唱。

五、比较《雁群飞》和《爷爷过生日》两首歌曲在情绪上的不同。

《爷爷过生日》:热情而活泼

《雁群飞》:优美而抒情

六、设计两个不同的动作来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情绪。

如:由下至上摆动大臂,学做大雁起飞的动作,表现1、2、5、6乐句;双臂平展手腕一拍一下颤动,表现歌曲第3、4乐句,学做大雁高飞的动作。

七、小结,唱着《雁群飞》离开教室。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学校升国旗的场景,让学生懂得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用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教育学生从小懂得国旗的意义,能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国旗的感情。

3、学生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列兵》,初步感受和体验音乐中的快与慢、强与弱。认识× ××两种长短不同的节奏,并主动参与创编节奏的游戏活动。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国旗的培养。

2、会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和《小列兵》。

篇13:音乐教案-美丽的农村

音乐教案-美丽的农村

课题:《美丽的农村》

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 1、多层次节奏训练《热闹的农场》

2、三度音程训练

3、学唱两声部歌曲,歌表演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节奏型创编情景小品《热闹的农场》。

2、            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学会找下三度音程进行两声部合唱。

3、            让学生用打击乐器设计节奏,为歌曲伴奏并进行歌表演;同时学会互相协作。

双语目标:1、让学生了解简单的课堂用语。

2、会用英语读节奏。

教学重点:

1、多层次节奏训练    2、学唱两声部歌曲,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师: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出发!

2、            听琴入室《火车快跑》

二、        多层次节奏训练

1、导入 师:看,火车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农村。

2、复习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3、师:美丽的村庄有哪些小动物欢迎我们的到来?(狗、鸡、鸭……)

小狗(公鸡、小鸭)怎么叫的.?出示节奏,并拍击

4、分小组依次模拟小动物的叫声

5、多层次节奏训练

三、        新歌教学

1、            导入  师:夜幕降临了,月色笼罩着田野,多迷人啊!

2、            初听,出示课题

3、            出示歌曲节奏,生拍击师:这是几拍子的?(4/4拍)注意弱起节奏

4、            学唱唱名谱,用lu哼唱  知识点:渐强渐弱

5、            自学唱歌词

6、            有表情朗演唱歌曲  小组合作分乐句写出下三度旋律,并唱唱

7、            分两声部练习

8、            用小乐器设计节奏,并为歌曲伴奏(小铃、沙球、铃鼓、三角铁)

9、            完整表演

10、        启发学生创设情景表演

四、        小结

师:让我们在迷人的月色中进入甜美的梦乡!听琴出室

钟一君

篇14:彝家娃娃真幸福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认真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欢歌竞舞的炽热情景。

3、在一系列活动中,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

教学难点:

欢快、热烈的歌曲演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定向:

1、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2、游戏:《看谁学得快》教师打出节奏,学生模仿

(师:欢迎一(3)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A、XXXXB、XXXXXXXX

c、XXXXXXD、XXXXXXXXXXXX

E、XXXXXXXXX

(1)、学生拍手

(2)、启发创造:用其他的方法拍击。

二、导入引趣: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出示课件: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篇15:彝家娃娃真幸福音乐教案

彝家娃娃真幸福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认真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欢歌竞舞的炽热情景。

3、在一系列活动中,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

教学难点:

欢快、热烈的歌曲演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定向:

1、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2、游戏:《看谁学得快》教师打出节奏,学生模仿

(师:欢迎 一(3)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A、X X X X B、X X X X X X X X

C、X X X X X X D、X X XXXX X X XXXX

E、X X XXXX X X X

(1)、学生拍手

(2)、启发创造:用其他的`方法拍击。

二、导入引趣: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出示课件: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启发学生回答)

3、出示课题:课件:《情系彝族》

4、引趣: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九乡村寨”。(录像课件:九乡村寨)

三、激趣体验(一):

课件画外音:欢迎小朋友到我们彝族做客。

4、导入: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

5、初步感受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1)、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

(2)、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3)、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4)、问:还有哪些歌词?

(5)、小结: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词)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初步体验歌曲:

(1)、启发: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1、2句。

(2)、启发: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采用接龙游戏学会。

(4)小结:彝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

课件画外音:我们彝族人唱歌时边唱边动,你也试试!

6、深入体验歌曲:

(1)、教师示范: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2)、自己尝试:学一学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3)、全体在音乐伴奏下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7、情感激发:

(1)、问:彝族小朋友在唱歌是的心情是怎样的?速度呢?

(2)、启发学生说:情绪――活泼轻快,速度――稍快

(3)、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唱。

(4)参与表现:全体起立边唱边跳。

8、小结:踏着歌声,告别彝族小朋友,快乐旅行团又出发了。

四、激情体验(二):

1、导入:闭眼听,远处传来动听的音乐……

2、初步感受乐曲:《快乐的罗嗦》

(1)、导入: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的旅行团来到了彝族的第二站――“云南民族村”。(点击图片:民族村录像欣赏和火把节)

(2)、点击画外音:你们真幸运,赶上了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

(3)问: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4)、小结:这首欢快的乐曲是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点击图片:快乐的罗嗦)

(5)、问:你听出哪个音乐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

(6)、启发学生回答:两个小朋友讨论一下。

(7)、小结: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是这首乐曲主题音乐,它是彝族最常用的乐器“月琴”演奏的。(点击图片:主题音乐)

3、深入体验乐曲:

(1)、聆听主题音乐:边听边哼唱。

(2)、动一动:教师示范表演

(3)、小组合作设计动作,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主题音乐。

(4)小组展示表演:如: (1 1 6)

A、声 音: 嘿 嘿

B、拍手跺脚: X X

C、打击乐器: X X (三角铁、铃鼓、沙球等)

4、情感激发:

(1)、参与表现:师生合作表演,尽情参与表现音乐。

(2)、小结延伸: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他们还会跳起欢快的舞蹈《阿细跳月》(点击图片:阿细跳月)

五、评价小结:

1、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从云南归来,领略了云南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彝族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愿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和彝族小朋友成为好朋友。(点击图片:情系彝族)

2、随彝族音乐走出教室。

篇16:《绿色的家》大班音乐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用轻快、亲切的歌声表达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感情。

2、加深对动植物的生命与环境联系的了解,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活动准备

1、配套磁带或CD。

2、画一棵大树,树上有鸟窝――小鸟的家。

三、活动过程

1、在《森吉德玛》乐曲声中,用动作即兴表现大草原的宁静优美与热烈的歌舞和奔跑的马群场面。

2、学唱新歌《绿色的家》。

(1)副歌前置。出示图片,小树在高兴地唱歌。听教师范唱副歌部分。

(2)学唱副歌。

(3)讨论:小树为什么高兴地唱歌?(了解小鸟与小树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知道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完整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5)教师与幼儿轮流唱歌曲的副歌部分。

3、创编歌词。

如:“大海是蓝色的家,住进了小鱼娃娃……哗哗哗”等。

篇17:大班音乐绿色的家教案

大班音乐绿色的家教案

活动目标:

1、用轻快、亲切的歌声表达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情感。

2、加深对动、植物的生命与环境联系的了解,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用轻快、亲切的歌声表达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情感。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重视生态教育,幼儿有过类似的经验。

2、画一棵微笑的大树,一只住在鸟窝的小鸟,飘扬的五线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你们见过绿色的家吗?我们来看看它是谁?(出示图片:树)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家》。

1、师:你们看看小树他在干什么?(贴上微笑的嘴巴)。

哦,小树在高兴的唱歌呢!(贴上从大树嘴里唱出的音符)教师范唱副歌部分。

小树是怎么唱的?(请个别小朋友初步尝试。一句一句的跟老师学唱。)

2、讨论:小树为什么这么高兴呢?(了解小鸟与小树相互依存的关系,初步知道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

师:我们来听一听小树究竟为什么这么高兴?(完整地欣赏歌曲。)

请幼儿说一说,歌词里面是怎么说的,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成为完整的一幅图。

3、学唱歌曲。看着图片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尝试唱一遍。

4、老师唱前面部分,幼儿唱副歌部分,促进幼儿对副歌的掌握情况。一遍后交换唱,再次巩固。

三、认识歌名。

1、师:刚才我们唱的这首歌曲好听吗?你们可以帮忙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吗?(绿色的家、温暖的家、快的的家、快乐的大树)。

2、再次演唱歌曲。

教师小结:唱的真好,原来绿色的家有这么的美,相信人们听到这样的歌声都会舍不得去破坏绿色的家了。

四、创编歌词。

1、我们刚才唱了绿色的家,还有什么家呢?(大海是鱼儿的家,灰色的土地是种子的家…)

2、编进歌词,如:“大海是蓝色的家,住进了小鱼娃娃……哗哗哗”等。

3、有表情的歌唱。探索用轻快、亲切、深情的声音进行歌唱。

五、结束活动

到外面看看还有哪些美丽的家,用我们美丽的声音唱出来,让人们也感受到家的美丽,呼吁大家和我们一起保护绿色的家吧!

篇18:幼儿园音乐《小朋友的家》的教案

幼儿园音乐《小朋友的家》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并能在歌曲中正确掌握。

2、引导学生愉悦、欢快的声音学唱歌曲《小猴子》,并且能主动参与课堂中的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这节课拉近学生与卡通音乐的距离,能在歌唱与表演中体现出来。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歌曲《小朋友的家》,并且能富有感情的歌唱。

2、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友好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歌唱《小朋友的家》。

四、教具准备

音响、多媒体课件、音乐果子、小火车、打击乐器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2、导入新课、感受节拍

师:1、同学们喜不喜欢卡通片啊?2、同学们为什么喜欢卡通片呢?

以打节奏的形式叩响卡通城的大门。

(1)、集体自由打节奏

(2)、分组打节奏

(3)、请学生试一试

a、x x x / x - //

b、x x x / x x x //

c、x x x x / x - //

3、听音游戏,熟悉歌曲旋律

(1)、唱唱“音乐果”

(2)、听音运果子(小组竞赛形式,把成熟的果子运往小朋友之家,把“音乐果”摘下来放进“音乐火车”中。)

音乐火车一:

音乐火车二:

(3)、边用“呜”声哼唱旋律边开火车

4、学习歌曲《小朋友的家》

师:音乐火车把我们带到了音乐欢乐谷小朋友的家中,屋里传来了一阵好听的歌声。

(1)、范唱歌曲,请学生边听边体会歌曲情绪(欢快地)。

(2)、找一找熟悉的旋律和节奏并唱唱、念念。

(3)、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情绪并轻声哼唱。

(4)、跟琴声学唱歌曲(让学生讨论哪句唱的不好,由老师或者一名学生带领大家唱准,唱好)。

(5)、歌曲处理

a、相互讨论:怎样唱好听?

b、有感情的歌唱。

(6)、尝试用打击乐表现歌曲。

(7)、分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比一比。

5、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在课后关注卡通形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篇19:大班音乐教案《绿色的家》

活动目标

1、用轻快、亲切的歌声表达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感情。

2、加深对动植物的生命与环境联系的了解,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配套磁带或CD。

2、画一棵大树,树上有鸟窝--小鸟的家。

活动过程

1、在《森吉德玛》乐曲声中,用动作即兴表现大草原的宁静优美与热烈的歌舞和奔跑的马群场面。

2、学唱新歌《绿色的家》。

(1)副歌前置。出示图片,小树在高兴地唱歌。听教师范唱副歌部分。

(2)学唱副歌。

(3)讨论:小树为什么高兴地唱歌?(了解小鸟与小树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知道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完整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5)教师与幼儿轮流唱歌曲的副歌部分。

3、创编歌词。

如:“大海是蓝色的家,住进了小鱼娃娃……哗哗哗”等。

《爱我的家》音乐教案

《幸福的家》音乐教案

美丽的家乡音乐教案

一年级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

(家)教案

家教案

一年级音乐上册《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

教案音乐

音乐教案

美丽的音乐作文

《美丽的家》音乐教案(精选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美丽的家》音乐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