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英语教案(共含15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penghuilu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Unit6 Lesson31 Colours】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二、理论依据
网络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存储知识的手段,通过这一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一年级是学习英语学习的预备阶段,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利用网络教学可以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给学生展示的时间和机会,创造良好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背景分析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比较短,到目前为止只学过了学习用具、数字、动物的英语单词及简单的日常用语。本节课学习七种颜色的英语名称词。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学生活动为主,利用网络现有的一些有关颜色的课件、游戏,让学生自己在游戏中学习,动手动脑,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大多数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相对较少,但是有一些学生在学前班或是英语班接触过英语。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学习书本上有关颜色的词汇和句型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此时若是通过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扩展。
(三)对教学形式、手段、技术准备的说明
讲练结合,利用网络固有资源,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自己选择,亲自动手操作,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这些都能帮助师生克服实物教具的局限性,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四、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计算机教室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体现。通过它们,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变“主讲”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媒体 “教具”为“学具”,从而强化“学”的环境设计,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目标。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寓学于乐,乐中去学。
五、教学设计思路实例
教学内容: 新起点英语 (Starting Line) 一年级上册
Unit 6 Lesson 31
New words: red, yellow, blue, pink, green, white, black
New structure: What color do you like?
教学要求: 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本课的生词和句型。
教学重点:本课的生词和句型。
教学难点:生词和正确发音。
教具准备:动物图片、录音机、电脑
let’s act
language focus: using imperatives to give simple in structions.
eg: show me your present.
try your new shoes.
language skills:
listening: locate specific in formation in response to simple instructions.
speaking: use modeled phrase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learners.
materials: a beautifully wrapped preset picture of a new pair of shoes.
pictures cut out from newspapers or magazine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new year.
a large sheet of card which has the actline of a lantern on it.
teaching ladders:
ⅰ. warming up
1. greeting
《good morning》 song
2. rhyme
t:let’s have a cutest.
each group read a rhyme
eg: one, two, three
read, sing, draw
my father is coming
this is my nose.
ⅱ. teaching new lesson
(一) pre-task preparation (中英文对应)
1. t:the new year is near.
whether your parents are going to buy you new clothes or shoes?
s:yea.
t:whether you will re cavies’ presets from your relatives.
s:yes.
2. t:(point to the shoes)
look, my shoes are old.
i need new shoes for the new year.
(still pointing)
t:shoes.
t:(point to a student’s shoes)
shoes
encourage the class to point to their own shoes.
t:read: shoes
3. t:(show a beautifully wrapped present)
what is it?
t:present. it is a presart.
t:present /present/ (slowly)
follow me.
present.
4. t:(open the present & take out a picture of a new pair of shoes)
new shoes.
编儿歌 shoes . new shoes.
ⅲ. while—task procedure
1. play the cassette tape.
listen to the instructions:
“show me your present”
“try your new shoes”
2. open the book to page 2
(1) play the tape, ask the strdats to act out the scere.
(2) read the commands for the class to follow.
3. give comments
t:each group repents & acts them.
ⅳ. post—task activity
bring in pictures cut out from newspapers.
which are to do with the new year.
give stadarts a large sheet of card on which you have drawn the outline of lanterns.
invite undivided to give the pictured inside the lantern.
let’s talk
language focus:
1. using formulaic expressions to greet people
eg: happy new year!
2. using formulaic expressing to ask how some one is, and responding
eg.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language skills:
speaking: use modeled praises to commuaicate with the teacher & the other leaners.
open an interaction by greeting someone politely.
materials: pictures of or real things liked to chinese new year such as red packets, fire crackwe, cte.
teaching ladders:
ⅰ. warming up
1. greeting
good morning
turen into four lines.
2. rhyme
t:each group read a rhyme
ⅱ. pre task-preparation
t:show the picture of or real things linked to the chinese new year.
出示图片(1) mid autmmin festivel
(2) what festival do these things make you think of
(3) t:the spring festival new year.
ⅲ. while—task procedure
1. prt up the wall chart.
t:dig doing.
2. t:why did sam’s aunt & uncle come to visit them?
what did they ask sam when they arrived.
what did sam reply?
what did may say to her grandfather & grandmother?
3. t:how are you.
s:fine, thank you.
t:i am fire.
4. t:happy new year!
follor me.
5. play the tape.
practise in pairs.
6. train
(1) how are you.
i am fine, thank you.
(2) happy new year!
ⅳ. post-task activity
1. act out the scene
2. pay attertion the thank you.
ⅴ. consolidatior
work book page 2: look, listen & respond.
let’s learn
language focus: using nouns to identify relatins
eg.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uncle
aunt
language skill:
speaking: pronounce words proparly
materials: word & picture cards 1b
a vocabulary sheet for each student.
teaching ladders:
ⅰ. warming up, daily talk
1. greeting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how are you?
2. rhyme 出示图片
t:point to your father.
s:my father.
t:have you got a bother?
s:yes, i have got a bother.
no, i have got a sisther.
3. train
(1) word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2) this is my father
mother
(3) have your got a brother?
sister?
yes, i have.
no, i haven’t.
ⅱ. pre-task preparation
1. t:(greet individual students)
how are you?
s:i am fine, thank you.
2. t:what can you say when you meet people during the new year.
s:happy news year!
ⅲ. while-task procedure
1. put up the wallchait. (p3)
t:who is this?
t:uncle, aunt.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repeat.
2. put the appropriate word cards under the four relatives on the wall chart as they said.
eg:
uncle
3. read the words: uncle
aunt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4. open the book to p4
play the tape & point to the correct person on the pages as they lister.
5. scatter the picture & word cards for “uncle” “aunt”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ⅳ. post—task activity
give each student a sheet of paper on which are written the four relatives’ names.
draw them
1.listen & tick the correct picture.
2.glue the words beside the worrect picture.
let’s play
language focus: 1. using imperatives to give in structions.
eg. draw, write
2.using formulaic expressions to greet people during the new year.
eg. happy new ywar, teacher.
language skill:
speaking: pronounce words proparly
listening: identify specific information in response to simple instructions.
materials: the enlanges picture of page 5.
some colour pens and a drawing card.
some new year cards made by children.
teaching ladders:
ⅰ. warming up
1. greeting
2. a contest
read phyme
3. train: uncle, aunt, grandmother, grandfather
ⅱ. pre-task preparation
1. show the class some new year cards
t:the cards are made by other students.
2. t:do you like these cards?
do you want to make are?
ⅲ. while-task procedure
1. put up the enlarged picture of student’s book page 5.
introduce the steps of making a new year card.ⅳ. post-task activity
get students to pretend that they are going shopping to buy a new item of clothing. they should work in groups of three, one being the shopkeeper, the other two the customers.
ⅴ. consolidation
workbook page 4
l trace the line and say who has what.
l draw lines to show who likes what.
Let‘s enjoy Song
Learning skills:
Students can sing and act the song freely.
Students know the word: little
Learning materials:
Tape recorder, cards, a paper rabbit, ...
Learning course:
Pre-task preparation:
1. Free talk.
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I see a ...What can you see?
Happy New Year!
2. You did a good job. Now let’s listen and act, ok?
Show me your ...
Clap one, clap two...
While-task procedure:
1. Can you count from one to ten? Let the students count from one to ten.
2. Teacher acts a bird, a rabbit. Then draw a big rabbit on the blackboard, point and say a big rabbit. Then draw a little rabbit, ask the students:“is it big? No, it‘s a little rabbit. Repeat a little rabbit for several times. Today will learn a song about the little rabbit.ok?
3. let the students sing the song follow the teacher sentence by sentence, then paragraph by paragraph with the actions.
4. Play the tape and get the students listen carefully, then teacher act and sing the song with the students.
Post-task activities:
1. Let the students sing the song with actions together.
2. Have a competition within the groups. To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one.
Consolidation:
1. Sing the song with actions together.
2.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sing.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范文三:学会五个颜色单词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yellow、red、green、blue、brown这些表示颜色的单词,发音正确。
2、能听懂特殊疑问句What colour?并能根据情况用It’s…回答,语音语调正确。
3、通过开展同伴学、小组学等向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运用评价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所学的英语,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听、说、认读五个颜色单词。
难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大胆运用所学英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红、黄、绿、蓝、棕五色彩笔及相应的单词卡片、磁带、放音机、彩虹图一份、无色彩虹图每组一份。
2、学生准备红、黄、绿、蓝、棕五色彩笔及文具。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 Revision
1、TPR.(Show me your pen/pencil/English book/crayon…)
2、Enjoy an English song“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让学生尝试跟唱,用中文解释“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二、Presentation
(一)教学yellow
1、卡片出示,学生跟读,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T: Ok,now please look here. What colour?
Ss: Yellow!
T: Yes, it’s yellow.Please read after me. Yellow.
Ss: Yellow.
T: 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Stand up,please. 带领学生指着说yellow。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方法一:
“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因为8+7=15,所以15-8=7,15-7=8。
“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计算方法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思维力,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才能快速的应用“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
方法二:
“破十法”12-5=10-5+2=7
“破十法”这个计算方法如果让学生自己思考计算方法,它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方法。这方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诉学生3不够5减时先不减,要找十位借1变成一个10-5得数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
方法三:
“平十法”14-5=14-4-1=9
“平十法”也叫“连续减法”它的特点就在于先把减数拆成补减数的个位和别一个数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后把10-1=9,这方法的难点在于把减数拆成另外两个数,一定要拆对。
方法四:
“多减加补”13-9=13-10+1=4
“多减加补”这个方法的特点在于:把减数先凑成10,再用补减数减再加上和9凑成10的那个数1,如:9+1=10,再把13-10+1=4。
方法五:
“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13-5=15-5-2=8
“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这个方法是将被减数的个位补到能被减数减,再接着减去补上的数。如:13-5化成15-5-2=8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知识点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
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主要题型:
填合适的单位。(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
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
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
4、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换钱: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一年级数学轻松学习好方法
1、列条件
找出课本中的一道例题,将例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求证一一列出;
2、做题
把题目做出来;
3、检查
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有错误;
4、订正
根据题目的答案订正自己做的题目;
5、做对
把题目做对;
6、节奏
找出做题目的节奏感,分几大步?
7、小结
这个题目考什么?
8、改变
对知识点的条件或结论做出改变,重新出题;
9、解题
每做一种改变就是一个新的题目,解出来;
10、整理
整理出一个知识点的所有题目类型。
一个题目按照这十个步骤做下来,学习效果会明显改善。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力目标
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
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若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学生方面
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复习
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
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一、游戏引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习。(板书:双色片)
2、猜猜教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到底有几片双色片?
3、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数一数共有几片。(向猜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
二、探究新知
1、10以内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在黑板上记录)
再随机扔掷双色片,依次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记录红蓝色个数,在黑板上做好板书记录。(哦,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猜猜还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师:小朋友们,我们看,我们掷8片双色片出现了几种情况?
生:9种
师:每一次掷双色片,我们是不是都很难猜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很随机的,这就叫做随机性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9种情况,我们怎样来排列能更容易记住呢?
左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右边一列有大到小排列(左边的树越来越大,右边的数越来越小)
或者左边一列由大到小排列,右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
小结
师:掷双色片时,可以用数字来记录红蓝双色片数目,投掷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
练习
1. 书本P14 2. 练习册P10 (1)
计数
①在前面的双色片下面出示“ ”
问:这是什么意思?你看懂了吗?
②根据实际结果,与学生一起将数字填入空格。
③师:我们的小伙伴手中也有一些双色片,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记录他们手中的红、
蓝片各有几片吗?
出示书本第16页第1题,前两个小题集体讨论完成;中间两小题以同桌两人互讲悄悄话的形式完成;最后两小题独立完成,全班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答案。
(2)操作(摆双色片)
师告诉学生要拿出的双色片的个数,由每位学生自己决定红、蓝片的个数。练习说话:我将片双色片分拆成()片红色的和()片蓝色的。(此练习在教师示范后可请同桌两人合作进行。)
2、掷双色片(5片)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确定与记录红、蓝片个数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做个“掷双色片”的游戏。(板书:在“双色片”前添上“掷”)
(1)教师示范
①操作:拿出5片双色片,放入标有“5”的杯子里。摇动杯子后,倒扣在实物投影仪上(如:2 3 )。
②记录:出示“工作表”
根据掷得的结果先将圆片涂色,再用红、蓝“︱”表示。
(2)学生操作(小组合作)
①宣布合作要求:每组4人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掷双色片,一人负责根据结果涂色,一人负责用红、蓝“︱”表示,还有一人负责监督。大家轮流。
②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各组汇报操作结果,师板演结果。(若有个别结果在学生操作时没有出现,可请学生想象:再操作几次,还可能有什么结果,该怎样记录?)
(4)讨论;什么情况经常出现?什么情况很少出现?
(5)小结:掷5片双色片,会出现6种情况,1红
4蓝、4蓝1红、2红3蓝、3蓝2红这些情况经常出现,而5片全蓝或5片全红的情况就很少出现。有的小组掷了好多次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每一次掷出的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叫“随机”。我们平时掷骰子,出现的数字也是随机的。
(6)讨论:这些结果如何排列更整齐,利于统计?
结论:可将一种颜色的双色片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而另一种颜色双色片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7)师按照学生讨论的结果重新展示工作表。
3、再掷双色片(7片)
(1)请学生猜测掷7片双色片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师用双色片或磁性贴展示学生猜测的情况(有规律地排列)(见练习册)。
(3)每个学生独立验证大家猜测的情况,并用“︱”记录在练习册表内相应的位置上(师可先示范)。
(4)小结:掷7片双色片会出现8中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是随机的。7片全红或全蓝很少出现。
三、学写数字
师:刚才我们用双色片学到了不少的本领,下面我们还要来学写数字。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写哪两个数字?(8和9)
(1)学写数字“8”
①师先请学生数一数书本17页下面的那朵花共有几片花瓣?(8片)
师:8片花瓣我们就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②师示范写“8”,并讲述书写要点。
③学生书空描写。
④在“田”字格上学写。
(2)学写数字“9”
(方法同上)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双色片伴随我们一起学会了许多新本领,大家的表现都很好。回家后把你今天的收获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 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丑小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吐绶鸡灯芯草铰链迸出
听写: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讪笑
释义:排挤来势汹汹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
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我多想去看看》
一、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3、查找关于北京_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师生)
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
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预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
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课件《我爱北___》,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_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
2、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_。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课件演示红色)谁来拼读?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
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读它们。
2、学生把生字画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们。
3、小组汇报。
4、多种方式检查字音。
广场北京告诉_非常壮观广场走路
(1)你会读哪个词语?(个别学生拼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
(2)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拼音读准了。你能不拼拼音,把词语读出来吗?(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请同桌互读。)
(3)游戏:摘星星。(沿着弯弯的小路,把这些词都读准了,摘下星星,你就到达北京城了。)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导学: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其中一些是要求会写的,大家有信心掌握它们吗?
2、课件演示书写,教师强调怎样记住“会”“走”“北”“京”“门”“广”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逐笔范写,学生跟笔书空。
(2)教师整齐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查指导。
(3)师生共同评价书写,学生描红体验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再次练习书写生字,同桌相互评价,推荐优秀书写作品。集体展示,共同评价。
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教师评价。表扬书写有进步的学生。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临帖,美观地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教师导学: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啦,你能读准字音,数数课文有多少个句子吗?(学生自由读文,标句子序号。)
2、教师设疑:你喜欢读哪一句?(我喜欢读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_,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引导学生理解“遥远”就是“很远很远”的意思,让学生知道
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_。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北京的风景图片和_广场升旗仪式的有关资料。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篇一
本学期复习目标以《课程标准》要求为准,准确地分析一年级学生学习需要,充分利用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突出复习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查缺补漏、注重讲练结合、侧重积累、运用为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复习形式:第一轮复习以单元复习为主。第二轮复习注重知识点的综合巩固。
单元复习课时安排:(共18课时) 综合复习课时安排:(共8课时)
复习的知识点及具体要求:
一、复习目标:
1、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334个生字,要求会写的生字138个生字,
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2、复习巩固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
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包括: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
认读音节。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结合语文天地夯实基础,推动知识的迁移沟通,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
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复习,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
2)、能读准声母、韵母,掌握拼音方法,能准确拼读音节,读准四声及轻声。能按要求规范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通过各种方式记住要求会认的字。
3)通过测试检查复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充。
2、字词
1)、复习认读认字表中的334个汉字, 复习掌握写字表中的138个汉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2)、复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在查字表中识字。
3)、复习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复习本册要求的反义词、近义词,能用部分生字口头或书面组词。
4)、进一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及主动识字的愿望。
5)、重视写字指导,掌握汉字的基本书写笔顺,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提高写字能力。
3、朗读(渗透在平时读书的时候) 本学期期末检测具体要求如下:
1)、复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学会分角色朗读,展开合理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阅读
1)、熟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 篇章段落。
2)、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做好登记。
3)、做好阅读的过程性检测。
5、口语交际
贯穿语文学习始终,培养学生语言交际愿望,注重过程性评价。
6、写话训练
本学期的写话具体要求如下:
1、仿写句子。
2、看图写话,能仔细观察图画,并能写出和图上意思基本相符的一句话。3、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写一句或几句意思清楚的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3、能准确运用逗号、句号和问号。
三、复习形式:
1、以归类复习为主,单元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
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的度过复习阶段。
2、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有计划地进行字、词、句及听、说、
读、写的综合复习,帮助学生归类整理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扎实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巩固知识、掌握规律、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3、复习方法要灵活多样,运用好复习课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创新。
4、由本组老师出相应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检测。
四、培优扶差措施
复习期间,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1、互帮互学,优化组合。课内,我们主要采用互帮互学的形式,优等生与学困生搭配,发挥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课外,主要采用优优组合的形式,让同一层次的学生自由配对,发挥学生之间的竞争、激励机制。
2、扎扎实实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让学生质疑问题,摸清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及时矫正或查漏补缺。
4、情绪的保持。积极的情绪是复习质量的保证。复习期间合理安排一些调节,通过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钓、妈 、带、着、边、捉、空、意”8个生字;认识部首:女字旁;会描摹汉字“妈、边、捉、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3、展开想象,根据感受的道理练习当众续说小猫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做。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钓、妈 、带、着、边、捉、空、意”8个生字;会描摹汉字“妈、边、捉、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会根据道理叙说小猫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做?与同学合作演一演,说话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画面中有谁?(小猫)
它在做什么?(钓鱼)
2、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3、出示钓竿的图片,板书“钓”字(渗透“金字旁”,不强求学生掌握)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轻声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看看不借助拼音,是否还能读准生字的字音。
2、指名接龙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出示第1小节:猫妈妈带着小猫在河边钓鱼。
4、指名读。
5、学习生字:妈(教学“女字旁”、分析字形、书空)
带(分析字形、用词说话)
着(指导读准轻声、分析字形)
边(读准三拼音、分析字形、书空)
6、针对句子成分,师问生答读句子。
7、说话训练:
( 谁 )带着( 谁 )在( 什么地方 )( 干什么 )。
8、有感情地读句子。
三、复习巩固,指导描写
1、抽读生字新词。
2、指导描写“妈、边”。
重点指导“边”
第2课时
一、再读课文, 理解感悟
1、小猫是怎样钓鱼的呢?自由读2、3、4节。(同桌交流)
2、交流出示:三心二意(学习:意--着重了解字义),反义词“一心一意”。
3、小猫三心二意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用直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齐读句子,做到按标点正确停顿。
4、小猫为什么会三心二意呢?
结合说话训练: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看见了,心想 ,就去捉蜻蜓。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看见了,心想 ,又去捉蝴蝶。
5、小猫钓鱼,三心二意,结果怎样?
6、学习生字:捉(读准翘舌音、分析字形、找朋友)
空(分析字形、换部首)
7、师生配合读(指导读好句子,特别是小猫说的话,可让学生读出生气的语气。)
8、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对小猫说的吗?
文中的猫妈妈说的和你们的意思差不多,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9、师生配合读全文
二、拓展说话
1、我们做事应该一心一意,才有可能成功,不知道,小猫现在是否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2、出示图片:小猫继续在河边钓鱼,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又来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现在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小组合作,编编演演。
三、复习巩固,指导描写
1、小猫终于明白了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它钓到了许多的大鱼。下面,让我们也来做个“小猫钓鱼”的游戏。(认读词语游戏)
2、指导描写“捉、意”
四、总结
今天,我们新学了一篇课文,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可不能像小猫钓鱼一样,(三心二意),我们要做个做事(一心一意)的人,好不好?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40、小猫钓鱼
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只有一心一意,才有可能成功。
[小猫钓鱼教学案例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
《蝉》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作者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蝉的一些特点。蝉是如何脱壳,雄蝉喜爱演奏,蝉的视觉、听觉的特点。
全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段介绍了蝉是“我” 的邻居,一到夏天,我家屋外就成了蝉的天下。第2—10自然段,向我们具体介绍了蝉的特点。其中,第2—4自然段介绍了蝉脱壳的过程,描写具体,语言鲜活。第5—10自然段主要写了雄蝉喜爱演唱的特点,不愧是天才的乐师,同时还介绍了蝉的视觉非常灵敏,听觉十分特殊。
【教学背景】
在教学之前,我们先对说明文和本课的教学进行了仔细的思考。首先,说明文不像记叙文和其他文体那样,有曲折的情节或感人的情境,能够很快地引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可以很成功地激起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其次,教师如果稍不注意,很容易把说明文的阅读课堂变成自然课。
《蝉》这篇课文,是小学中段一篇非常重要的说明文,它所在的单元也是一个说明文单元,学生学好这一课,对本单元下面几篇说明文的学习以及以后整个小学阶段的说明文学习都会打下非常坚实和重要的基础。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怎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读代讲并引导学生明白《蝉》这篇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生动性,体会法布尔对蝉这个小昆虫的喜爱之情,自己也喜欢上了这个小昆虫并产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呢?我们教研组展开了一些列的教研活动,并把我们教研的一点成果记录下来,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词。注意多音字“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
3.学习蝉脱壳,领会说明文的条理性性和作者抓住特点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4.通过品读,感受作者对蝉的喜爱,明白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蝉脱壳,领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作者抓住特点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品读,感受作者对蝉的喜爱,明白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了解作者。
1.师:同学们听,谁在夏天的枝头高声歌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蝉的说明文:大家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布尔,谁来说一说你对法布尔的了解?那么法布尔笔下的蝉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二、初读课文,归纳概括。
1.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肯定关注到了这样一些词,你能读准吗?(重点词语过关,对多音字“壳”重点讲解。)
2.同学们画出课文中带“壳”的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是写蝉的什么特点呢?
师相机板书:脱壳有趣
那除了脱壳有趣,作者还写到了蝉的哪些特点呢?生说,师相机贴板书:雄蝉善鸣
视觉灵敏
听觉特殊
3.你们看,把这几个关键点连起来,我们就能把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下面谁来试一试。
三、学习蝉脱壳过程,感受说明文的条理性。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看看蝉是怎样脱壳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交流自己画出的句子。
师:(相机出示学生画出的句子)同学们读句子,思考:蝉是怎样脱壳的?
2.出示蝉的身体结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读句子思考:蝉先蜕出身体的哪一部分?(上半身)
师:那上半身具体是怎样蜕出来的呢?你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蝉蜕出上半身的画面。
师生合作读,再次感受蝉蜕出上半身的过程。
师总结: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借助一些关键的词语把蝉蜕出上半身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说明文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去写。(板书有条理)
3.蝉蜕出了上半身,那下半身的腹部是怎样蜕出来的呢?谁来读给大家听?
蝉蜕出下半身的过程中,有个动词出现了两次,你们发现了吗?是什么? (翻)
那蝉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是为了什么?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去又是为了什么?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
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理解蝉是怎样把翅膀打开的,重点理解“腾起”、“倒挂”、“竭力伸直”等词所描绘的动作和表达作用。
在边读边体会中师生顺势理解了蝉蜕出下半身的过程,板书:
翻下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字词,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事物引出深刻哲理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指导法、点拨法、讨论法
3.情感与价值:体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每到夏天,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亦或是清早,我们就会听到蝉的叫声,这知知的叫声使人因天气烦闷的心情更加烦躁,因此不觉对它产生厌恶之情。今天我们将学习小思的文章《蝉》,相信学习之后大家对它有另一番认识。(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
小思:香港作家,本名卢玮銮,出色散文家,她的作品短小精炼,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著有《承教小记》、《路上谈》、《日影行》等。
整体感知
师: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要理解课文、学懂课文,首先我们要读通读懂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学生点评(字音,争取读出感情)
沪教版英语一年级上册《Playtime》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
Unit1 Lesson 2 A Look,listen and repeat.
教学目标:
1. 巩固学习有关游戏或活动的.六组词汇。
2. 学习交际用语的表达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
重点难点:
学习交际用语的表达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
教学准备:
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 师生问好。
2. 跟随录音大胆模仿说唱歌谣。
二、预习(Preview)
1. 学生听单词,举卡片。
2. 教师闪现单词卡片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测并说出相应词组。
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A Look listen and repeat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情境图,了解功能句在生活中的使用语境,体会语音的意义。
1. 让学生听录音,看情境图理解对话。
2. 学生再听录音,指认人物对话。
3. 学生第三次听录音,跟读对话。并引导学生细致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四、语言操练
1. 师生示范:师生分别扮演Bill和Joy,表演A项对话。
2. 生生示范:教师邀请几组语言水平较好的学生示范表演对话。
板书设计:
Unit 1 Playtime
Lesson 2
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还缺几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减法的另一含义——求部分数。
2.能根据图意,编出求部分的简单应用题,并会用减法计算。
3.培养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合理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减法的另一意义——求部分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小游戏:猜猜手里有几个双色片。
1.数一数:老师手里一共有几个双色片?(8个)
2.藏起一些,猜猜手心里有几个?
3.你怎么知道的?
4.(多次游戏后)
小结:8个双色片分成两部分,知道了其中一部分,我们只要想8的分与合就能知道另一部分了。
5.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摆摆双色片,学学“求部分数”的好方法。(板书)
二、探究学习
1.理解数量关系,探究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情境
一共有8个小朋友,男生有3人,女生有几人?
(2)畅所欲言,交流算法
你是怎么想的'?
(3)整理与抽象
抽象成双色片,揭示数量关系8个小朋友分成男、女两部分,用8个双色片表示这8 个小朋友。男生有3人,要知道女生有几人,只要从8个里面去掉3个男生,剩下的就是女生的人数了。也就是想8可以分成3和几。
(4)写出减法算式
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个分拆的过程吗?
8-3=5
(5)算式各部分意义这里的8表示什么?3呢?5呢?
(6)小结:求部分数可以用减法来计算(补充课题),只要用总数减去另一部分就可以了。
2.动手操作,强化认知
(1)变式
同样是这8个小朋友,如果知道了女生人数,要求男生有几人,你会算吗?
(2)看图说故事
一共有8个小朋友,女生有5人,男生有几人?
(3)摆一摆,进一步体会算法(同桌)
你能不能用双色片表示小朋友,摆一摆这个故事?
(4)反馈
你是怎样摆的?先摆什么?表示什么?再怎么样?为什么?
(5)小结:无论是算男生人数,还是算女生人数,只要是求部分数,我们都可以用总数减去已经知道的那部分。
三、练习巩固
1.看图列式
2.看算式,编“求部分数”的数学故事。
5-4=
四、拓展
求减数
桌上有6个面包,小胖吃掉了一些,现在还剩下2个。小胖吃了几个面包?
五、总结。(略)
学年度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测试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口试部分
一、正确朗读韵母10%
ɑi iu ou in ün un er ie ui ei
二、正确朗读声母15%
X j d p f k b
n t m z sh q y w
三、认词语小能手 10%
家乡 游戏 正面 青蛙 唱歌
采花 排队 春秋 南面 同样
四、先拼一拼,再连起来读一读15%
huā duǒ xià yǔ shuō huà mǔ jī xī qí
xiǎo xīn zhōnɡ lóu fánɡ zi tínɡ zi fēnɡ chē
jiào xùn wēn nuǎn yuàn zi hún tun yun xiāo
笔试部分
一、圈出你听到的.拼音字母或音节12%
1) d b 2) l n3) i ü4) q p
5) b p 6) u ü7) t f 8) jiā xiā
9) bà dà 10) nǐ lǐ 11)z c 12)sh shi
二、读一读,连一连 8%
shū mǎ huā qì bó yǔ shì duō
雨伯 花 书 气 多 是马
三、看拼音笔画6%
1 piě diǎn 2 hénɡ zhé ( ) 3 shù ɡōu ( ) 4 hénɡ ɡōu () 5 hénɡ zhé ɡōu ( ) 6 hénɡ zhé tí ( )
四、给意思相反的一组词连线6%
问 上 来 大 多 有
去 下 答 少 无 小
五、圈出括号里能与括号外的字组成词语的字12%
例:(校、我)们
(云 白)天 老(师 学) 东(天 方)
里(中 面) 上(学 字) 唱(歌 哥)
六、先读一读词,再将它们连成一句话,并将序号写下来。6%
例:①我 ②学校 ③上
①③ ② 。
①打电话 ②我 ③妈妈 ④和
—————————————————————。
①在 ②同学们 ③草地上 ④做游戏
——————————————————————。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买冰淇淋运动会》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18―19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意义。
2. 会书写序数。
3. 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排序。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2. 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勇往直前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并会书写序数。
教学用具:
数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 师: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冷饮店去买冰淇淋,你们愿意吗?(板书:买冰淇淋)
2. 请几名学生上台做“演员”,排队买冰淇淋。
其余学生做观众,手中拿好数卡。
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排队买冰淇淋?XX同学排在第几个?
(学生举起数字卡片表示)
第一个小朋友买好冰淇淋走了,现在谁排在第一个?谁排在最后一个?
二、探究阶段
探究(一):几个与第几个
1. 看图说故事
投影P18,谁能看这三幅图讲一个小故事。
2. 认识序数
图1: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小巧排在第几个?(板书1.)
问:几个和第几个有什么区别?(小组讨论)
反馈,小结:几个表示事物的多少,第几个表示事物的次序,用以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叫做序数。
图2:小巧买了冰淇淋,边吃边走了,小丁丁现在排在第几个?(板书2.)
现在排队的一共有几个?
小胖插队了,应不应该?他插在第几个?(板书3.)在谁的前面?猜猜他后面的小朋友在说些什么?小胖会怎么做呢?
图3:小丁丁买了冰淇淋也走了,现在还有几个在排队?
小胖排在第几个?(板书6.)
3. 书写序数
观察:老师写的'这些序数有什么特点?(在右下角有小圆点)
小结:写序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书上练习写序数,有能力的学生填写“10”后面的序数。
探究(二):正确排序
1. 小组合作:(教材P19)(板书:运动会)
①看图说情节
②填名次
2. 反馈交流
①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
3. 小结:从这个故事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又懂得了什么?
(小朋友的编号与名次是无关的。在比赛中输了不要紧,下一次可以继续努力,取成功。)
三、运用阶段
1. 按要求指出图形
从左往右数第4个
从右往左数第4个
(引导:编序号之前,必须先明确一个方向。)
2. 看图填空
一共有?个动物,小兔排在第?个。
3. 给汽车填名次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一些什么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