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冬天是个魔术题(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含16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wly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课题 冬天是个魔术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学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识字。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冬天的特点。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冬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冬天的特点。
教法 小组合作法 观察法 听读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导言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冬天是个魔术师》这一课的前一段回忆一下冬天这个魔术师又变了什么魔术呢?(学生回忆)冬天这个魔术师又变了什么魔术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这一课。
活动过程 一、复习课文《冬天是个魔术师》。1 指名读课文。2 复习生字。呼 地 吹 雪 变 那 些 色 冻 围 巾 衣 本 领 真(1) 开火车认读。(2)指名读字组词。
活动过程 二、理解课文后部分。
(一) 学习2 至4自然段.1. 自由读课文2至4自然段.2. 分小组学习2至4段.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小组交流后,向全班汇报.再感情朗读.3、师生互相配合,读一读(师读提示语,学生读下面的句子)
(二) 学习第5自然段 全班一起学习这一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感叹的语气.1. 先让学生自己体会并读一读感叹句.2. 指名读,并评议.3. 完成88页照样子说一说. __________真_______呀!
(三).分角色朗读一下课文。(四) 想一想:冬天这个魔术师还会变什么?(1) 可用2--4段的内容回答。(可以用树挂、冰凌、窗上的冰花、糖葫芦、冻梨等回答。)(2) 自由练习说一说。(3) 指名发言。
三、识字游戏。1 师生对口令。2猜字游戏。3 扩词练习。4 开火车认读四、写字练习。 1 讨论几个字的笔画、笔顺。2 教师范写。3 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冬天是个魔术师
地 变 色 巾 衣 本 是 冬 冻
[冬天是个魔术题(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冬天是个魔术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学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识字。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冬天的特点。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冬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冬天的特点。
教法 小组合作法 观察法 听读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导言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魔术师”这个词吗?说一说,你们知道吗,冬天也是个魔术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
活动过程
一、学习课文《冬天是个魔术师》。板书”魔术师”一词,带领学生认读.1 独立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上。2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讨不认识字的读音。3 指名读课文。4 小组互读课文,互相纠正字的读音。5 理解课文内容。
活动过程 (1)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2)理解前一自然段的内容。a自由读课文,说说这段课文讲了什么?b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着重带学生学习第一段,学生学认”呼,地 吹等字.C从这一段你知道 冬天这个魔术师变了什么魔术?d理解“呼”--声音,并读一读。e师、生互相配合,读一读(师读提示语,学生读下面的句子)f自己找小伙伴读一读。g指名让一个小组来读一读。
二、看拼音识字。 1 自由练读每个字。 2 同桌练习拼读。3 指名读。
三、识字游戏。1 师生对口令。2猜字游戏。3 扩词练习。4开火车认读四、写字练习。 1 讨论几个字的笔画、笔顺。2教师范写。 3 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冬天是个魔术师 主 题 图
[冬天是个魔术题(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冬天是个魔术题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学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识字。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冬天的特点。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冬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冬天的.特点。
教法
小组合作法 观察法 听读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导言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冬天是个魔术师》这一课的前一段回忆一下冬天这个魔术师又变了什么魔术呢?(学生回忆)冬天这个魔术师又变了什么魔术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这一课。
活动过程
一、复习课文《冬天是个魔术师》。
1 指名读课文。
2 复习生字。呼 地 吹 雪 变 那 些 色 冻 围 巾 衣 本 领 真
(1)开火车认读。
(2)指名读字组词。
二、理解课文后部分。
(一) 学习2 至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2至4自然段
2、分小组学习2至4段 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小组交流后,向全班汇报.再感情朗读
3、师生互相配合,读一读(师读提示语,学生读下面的句子)
(二) 学习第5自然段 全班一起学习这一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感叹的语气
1.先让学生自己体会并读一读感叹句
2.指名读,并评议。
3.完成88页照样子说一说. __________真_______呀!
(三)分角色朗读一下课文。
(四) 想一想:冬天这个魔术师还会变什么?
(1)可用24段的内容回答。(可以用树挂、冰凌、窗上的冰花、糖葫芦、冻梨等回答。)
(2)自由练习说一说。
(3)指名发言。
三、识字游戏。
1师生对口令。
2猜字游戏。
3 扩词练习。
4 开火车认读
四、写字练习。
1 讨论几个字的笔画、笔顺。
2 教师范写。
3 学生练写。
教材分析:
冬天是个魔术师是一篇科学童话,它运用拟人手法,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描写了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等特点。文中充满儿童情趣,是一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心理,文中多个句子重复,便于理解,适合学生背诵。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魔、术、呼、吹、雪、变、那、些、冻、围、巾、衣、领、真。
要求会写的字有:巾、衣、本、色、变、冬、地、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冬天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借助拼音,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会认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具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风吹的背景音乐)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师(板书:“魔术师”)。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板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吧!
2、(课件播放迷人的冬景:奇特瑰丽的哈尔滨冰雕,大雪覆盖的森林、公园、山川,银装素裹的大地,红艳夺目的雪中野果,正在在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的孩子……)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们知道这个神奇的魔术师是谁呢?(冬天。)
3、(擦掉 “?”,板书“冬天是个”)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冬天是个魔术师》。(齐读课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听读识字。
1、听录音,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做上自己喜欢的标记。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认识了几个字?(是)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二)抢读识词。
1、刚才同学们读得真棒,快夸夸自己。现在看大屏幕,请你自己读读红色和绿色的词语,一个词读两遍。
2、小老师带读。
3、抢读比赛。哪个词飞出去,抢读哪个。
(三)游戏巩固。
同学们刚才的收获真大,你们可不能骄傲,接下来我想请大家认识一下这些生字娃娃,看谁认得又快又多。
1、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生字卡片,赶快摆好。(生摆卡片)你们先来互相考一考,这些字都会读了吗?(生互相考察读)
2、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师拍手)“我说‘些’”。(生拍手)“我对‘些’”,同时快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举起来后放在一边。
3、同学们多聪明呀,把字都读对了。冬天这个魔术师可高兴了,他想和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你们喜欢吗?(喜欢)(师掀开蒙布,露出十五朵雪花,每朵雪花上面各有一个生字)这上面呀 ,可都是今天学过的生字。冬天说,如果谁能用上面的字组词或造句,我们全班就奖给他一个又大又响的爆竹。赶快练一练吧!(生自读自练)
4、好,下面我们就来开火车放爆竹。(开火车,说得好,全班一起“砰啪”。)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把你认为难写的字标出来,小组共同讨论笔画、笔顺。
2、学生说笔顺,教师板演评议。
3、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作业,生生互评。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堂课的表现真好,你们读通了课文,学会了生字,所以冬天这个魔术师特别高兴。他想邀请你们也来当一回魔术师,你们愿意吗?(愿意)课后,请大家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冬天的景色用神奇的水彩笔把它变出来,画在纸上。
第二课时
一、交流作品,活跃气氛。
1、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用水彩笔变了哪些魔术,画了哪些冬天的景色?
2、生畅谈作品,并把作品贴在“收获园”里。
二、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冬天这个魔术师会变什么魔术呢?请同学们轻声读文,找一找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生自读勾划,师巡视指点。)
2、听一段音乐,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标上符号,用不同的语气多读几次再比较一下哪种效果好,好吗?
3、能读出你喜欢的段落和大家分享吗?读完后先自己评价读得怎样,再请同学评一评。
4、(生读)请你自己给自己评一评。(生自评)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也试读一读?(生试读)
5、喜欢这一段的同学都来读一读。(生读)你们觉得冬天变魔术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做个什么动作。(生动作演示吹的声音、做的声音。)
6、请看冬天这位魔术师的杰作,边看边读。(生看画面读)把自己当成魔术师,读一读,演一演“呼地一吹”。(指名边读边演,学生评。)
7、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一段,评价自己读得怎样?
8、你们还有喜欢的段落吗?自由组合读一读,演一演。
9、汇报自读情况。
三、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1、冬天的本领真大呀!其实,冬天的本领还远远不止这些,(师放音乐)同学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展开想象,想一想,冬天这个魔术师还能变出什么呢?(学生在音乐中发挥想象)
2、自编课文。
四、实践活动。
读了这么美的文章,关于冬季你还知道什么?请自主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式完成。
1、搜集有关描写冬季的儿歌读一读。
2、搜集和冬季有关的歌曲唱一唱。
3、搜集和冬季有关的故事讲一讲。
4、搜集报纸杂志上的雪景图片说一说。
5、动手剪一剪漂亮的雪花图案。
[冬天是个魔术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喜爱冬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风吹的背景音乐)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师(板书
“魔术师”)。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板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吧!
2、(课件播放迷人的冬景:奇特瑰丽的哈尔滨冰雕,大雪覆盖的森林、公园、山川,银装素裹的大地,红艳夺目的雪中野果,正在在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的孩子……)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们知道这个神奇的魔术师是谁呢?(冬天。)
3、(擦掉“?”,板书“冬天是个”)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冬天是个魔术师》。(齐读课题)
【意图: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听读识字
1、听录音,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认识了几个字?(是)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意图: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二)抢读识词
1、刚才同学们读得真棒,快夸夸自己。现在看大屏幕,请你自己读读红色和绿色的词语,一个词读两遍。
2、小老师带读。
3、抢读比赛。哪个词飞出去,抢读哪个。
(三)游戏巩固
同学们刚才的收获真大,你们可不能骄傲,接下来我想请大家认识一下这些生字娃娃,看谁认得又快又多。
1、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生字卡片,赶快摆好。(生摆卡片)你们先来互相考一考,这些字都会读了吗?(生互相考察读)
2、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师拍手)“我说‘些’”。(生拍手)“我对‘些’”,同时快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举起来后放在一边。
3、同学们多聪明呀,把字都读对了。冬天这个魔术师可高兴了,他想和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你们喜欢吗?(喜欢)(师掀开蒙布,露出十五朵雪花,每朵雪花上面各有一个生字)这上面呀
,可都是今天学过的生字。冬天说,如果谁能用上面的字组词或造句,我们全班就奖给他一个又大又响的爆竹。
赶快练一练吧!(生自读自练)
4、好,下面我们就来开火车放爆竹。(开火车,说得好,全班一起“砰啪”。)
【意图:比赛、做游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字词,享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把你认为难写的字标出来,小组共同讨论笔画、笔顺。
2、学生说笔顺,教师板演评议。
3、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作业,生生互评。
【意图:课标强调多读多写,写字进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同桌相互检查,展示学生作业,生生互评,把写字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堂课的表现真好,你们读通了课文,学会了生字,所以冬天这个魔术师特别高兴。他想邀请你们也来当一回魔术师,你们愿意吗?(愿意)课后,请大家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冬天的景色用神奇的水彩笔把它变出来,画在纸上。
【意图:根据我们地处南方,冬天的特征不明显这一情况,让同学通过画一画冬天的景色,进一步了解“冬”,体会祖国大,世界大,为下一堂课学习课文作铺垫。】
第二课时
一、交流作品,活跃气氛
1、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用水彩笔变了哪些魔术,画了哪些冬天的景色?
2、生畅谈作品,并把作品贴在“收获园”里。
【意图:交流作品,学生充分展开联想,自由发言,不知觉中步入学习课文的佳境。】
二、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冬天这个魔术师会变什么魔术呢?请同学们轻声读文,找一找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生自读勾划,师巡视指点。)
2、听一段音乐,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标上号,用不同的语气多读几次再比较一下哪种效果好,好吗?
【意图: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多角度的冬天,让学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目的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在自由的环境里成为学习的主人,走进课文语言。】
3、能读出你喜欢的段落和大家分享吗?读完后先自己评价读得怎样,再请同学评一评。
4、(生读)请你自己给自己评一评。(生自评)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也试读一读?(生试读)
【意图:在一年级学生知识背景较单薄的情况下,通过评价读文情况,展开自评与互评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文素养,即比较、倾听、反馈的能力。】
5、喜欢这一段的同学都来读一读。(生读)你们觉得冬天变魔术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做个什么动作。(生动作演示吹的声音、做的声音。)
6、请看冬天这位魔术师的杰作,边看边读。(生看画面读)把自己当成魔术师,读一读,演一演“呼地一吹”。(指名边读边演,学生评。)
7、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一段,评价自己读得怎样?
【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想象、表演、品味,重点感悟本文的点睛之笔--“呼地一吹”,指导一句带全文。】
8、你们还有喜欢的段落吗?自由组合读一读,演一演。
9、汇报自读情况。
【意图:让学生选择志趣相投的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是自能读书、自能感悟的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三、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1、冬天的本领真大呀!其实,冬天的本领还远远不止这些,(师放音乐)同学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展开想象,想一想,冬天这个魔术师还能变出什么呢?(学生在音乐中发挥想象)
【意图:在创设的氛围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扩展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自编课文。
【意图:设计课文仿编活动,引导他们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迁移作品,想象与仿编新的结构段落,使学生创造思维的闸门打开,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实践活动
读了这么美的文章,关于冬季你还知道什么?请自主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式完成。
1、搜集有关描写冬季的儿歌读一读。
2、搜集和冬季有关的歌曲唱一唱。
3、搜集和冬季有关的故事讲一讲。
4、搜集报纸杂志上的雪景图片说一说。
4、动手剪一剪漂亮的雪花图案。
【意图:通过学生的读一读、唱一唱、讲一讲、说一说、剪一剪,独立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培养信息素养,开阔视野。】
[《冬天是个魔术师》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冬天是个魔术师》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15单元以冬天为主题的第一篇课文。在学生了解了冬天的特点之后,我对学生进行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注重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师生平等进行沟通。
在课堂上,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找朋友、开火车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宽松、富有情趣的氛围中自主合作的学习,进而主动探究,凸显自我。
在学生评价中,我注重关注学生观点,及时的给以准确合理的评价,学会倾听学生心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本节课孩子们是在愉悦中度过的,通过听写学习效果很好。
第十课时 复习(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43-44页复习第6-10题
教学要求:1.在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意义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准确找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6.复习第6题 1)出示: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46+113 552+175
346+213 452+275
346+313 352+375
2)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引导问: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第二组中的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呢?你推算它们的结果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4)学生汇报结果,验证。
5)小结。
第一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和也相应地增加100.
第二组:第一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减少100,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结果和不变.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复习第7题
1) 学生自读题目。2)问:要求“下午用电缆多少米?”怎么想?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生独立计算。
2.复习第8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汇报。
3.复习第9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3)汇报。说说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了哪些条件。
4.复习第10题
1) 小组里说说:下面每组数中,你认为哪一个数最特别?为什么?
2) 指名说。
三.课堂小结。
冬天是个魔术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由北师大编写的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主体单元的编排方式,确定了十七个主题单元。《冬天是个魔术师》是第十六组中以冬天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它运用拟人手法,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描写了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等特点。文中充满儿童情趣,是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已经掌握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有一定的阅读小短文和合作探究的经验。同时,爱玩好动,有意注意时间仍较短,但乐学爱动脑筋,竞争意识强。
教学目的:
1、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喜爱冬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具等。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风吹的背景音乐)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师(板书 魔术师)。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板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吧!
2、(课件播放迷人的冬景:奇特瑰丽的哈尔滨冰雕,大雪覆盖的森林、公园、山川,银装素裹的大地,红艳夺目的雪中野果,正在在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的孩子)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们知道这个神奇的魔术师是谁呢?(冬天。)
3、(擦掉 ?,板书冬天是个)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冬天是个魔术师》。(齐读课题)
【意图: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听读识字
1、听录音,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认识了几个字?(是)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意图: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二)抢读识词
1、刚才同学们读得真棒,快夸夸自己。现在看大屏幕,请你自己读读红色和绿色的词语,一个词读两遍。
2、小老师带读。
3、抢读比赛。哪个词飞出去,抢读哪个。
(三)游戏巩固
同学们刚才的收获真大,你们可不能骄傲,接下来我想请大家认识一下这些生字娃娃,看谁认得又快又多。 1、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生字卡片,赶快摆好。(生摆卡片)你们先来互相考一考,这些字都会读了吗?(生互相考察读)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师拍手)我说些。(生拍手)我对些,同时快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举起来后放在一边。
3、同学们多聪明呀,把字都读对了。冬天这个魔术师可高兴了,他想和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你们喜欢吗?(喜欢)(师掀开蒙布,露出十五朵雪花,每朵雪花上面各有一个生字)这上面呀 ,可都是今天学过的生字。冬天说,如果谁能用上面的字组词或造句,我们全班就奖给他一个又大又响的爆竹。 赶快练一练吧!(生自读自练)
4、好,下面我们就来开火车放爆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识字15个,会写9个字。
2、借助拼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想象中感受冬天的美景,由此产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字词卡片、雪花图案。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冬天的特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们见过魔术师吗?魔术师能变出什么?(兔子、鱼、鲜花、人……)是啊,魔术师的本领可真大啊!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请来一位魔术师[读词卡:魔术师],这位魔术师是谁呢?[板贴:冬天]哦,原来冬天是个魔术师[板书完整,师生齐读课题]。
二自渎
自渎课文。你们想知道冬天这个魔术师为我们变出了什么吗?想知道先要能识字读句,才能正确读文。自由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问别人,想办法学会它。
(明确自学的要求。文章长,生字多,要求由易到难。教师要巡视自学情况,发现学习读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三识字
1检查字音。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出示16个生字]这些字谁认识?先自己读读试试。[学生自读]谁来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你觉得同学们读得怎样?
2出示带红色“地”字的两句话。“地”有两种读音,大家试着读好它。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5个生字“是、变、冬、地、冻”,你怎样记住它们?
2带领学生书空“变”的笔顺,指导书写“变”“冻”两个字。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评价
1指导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播放风筝的录音]你听到了什么?风多大呀!谁来学学风是怎样吹的?(指名模仿)想想这句话怎样读?大家评评他读得怎样?
(把指导朗读和评读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2谁再来读读?(自评)大家齐读。呀!风大极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变魔术。我是魔术师——冬天,你们就是小刺猬啊、小青蛙啊这些小动物,准备好,我要变魔术了!(做手势)我“呼——”地一吹,(学生可能随着呼呼的风声,钻到桌子底下,或蒙着头,或藏起来)咦?小动物们,你们到哪儿去了?快告诉我呀!(学生回答:去冬眠了。)哦!怪不得你们都不见了!多有趣的魔术呀!来,让我们再来读好这一段话。
3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教师再作相应的指导。学生有了第一段的基础,后面的课文也会读得很好。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师生在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中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
二、欣赏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有感情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第三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总结出冬天的特征)那么,冬天这个魔术师又为我们变出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诵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2个人读,其他同学评价。重点要让学生评价是否把“跑出来”、“变胖了”等词语读得非常有趣。
三、交流
冬天带给我们这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你想对冬天说些什么呢?除了课文中讲到的,冬天这个魔术师还会变什么呢?
(教师通过学生的发散思维表达,引出全文的第6自然段,从而概括出“冬天的本领真大呀!”要指导学生读出对冬天的感叹之情。)
四、写字
重点指导写好“衣”、“色”两个字。教师要强调“衣”字的笔顺。(可在展示台展示)同桌互评,哪个字写得好。
五、背诵
可从选背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过度到背诵全文。因为课文较长,教师不必强求课堂上学生把课文全背下来。
课文冬天是个魔术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由北师大编写的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主体单元的编排方式,确定了十七个主题单元。《冬天是个魔术师》是第十六组中以“冬天”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它运用拟人手法,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描写了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等特点。文中充满儿童情趣,是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已经掌握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有一定的阅读小短文和合作探究的经验。同时,爱玩好动,有意注意时间仍较短,但乐学爱动脑筋,竞争意识强。
教学目的:
1、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喜爱冬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具等。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风吹的背景音乐)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师(板书
“魔术师”)。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板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吧!
2、(课件播放迷人的冬景:奇特瑰丽的哈尔滨冰雕,大雪覆盖的森林、公园、山川,银装素裹的大地,红艳夺目的雪中野果,正在在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的孩子……)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们知道这个神奇的魔术师是谁呢?(冬天。)
3、(擦掉“?”,板书“冬天是个”)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冬天是个魔术师》。(齐读课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听读识字
1、听录音,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认识了几个字?(是)下面我想请相邻同学互相当小老师,如果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
(二)抢读识词
1、刚才同学们读得真棒,快夸夸自己。现在看大屏幕,请你自己读读红色和绿色的词语,一个词读两遍。
2、小老师带读。
3、抢读比赛。哪个词飞出去,抢读哪个。
(三)游戏巩固
同学们刚才的收获真大,你们可不能骄傲,接下来我想请大家认识一下这些生字娃娃,看谁认得又快又多。
1、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生字卡片,赶快摆好。(生摆卡片)你们先来互相考一考,这些字都会读了吗?(生互相考察读)
2、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师拍手)“我说‘些’”。(生拍手)“我对‘些’”,同时快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举起来后放在一边。
3、同学们多聪明呀,把字都读对了。冬天这个魔术师可高兴了,他想和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你们喜欢吗?(喜欢)(师掀开蒙布,露出十五朵雪花,每朵雪花上面各有一个生字)这上面呀,可都是今天学过的生字。冬天说,如果谁能用上面的字组词或造句,我们全班就奖给他一个又大又响的爆竹。
赶快练一练吧!(生自读自练)
4、好,下面我们就来开火车放爆竹。(开火车,说得好,全班一起“砰啪”。)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把你认为难写的字标出来,小组共同讨论笔画、笔顺。
2、学生说笔顺,教师板演评议。
3、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作业,生生互评。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堂课的表现真好,你们读通了课文,学会了生字,所以冬天这个魔术师特别高兴。他想邀请你们也来当一回魔术师,你们愿意吗?(愿意)课后,请大家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冬天的景色用神奇的水彩笔把它变出来,画在纸上。
第二课时
一、交流作品,活跃气氛
1、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用水彩笔变了哪些魔术,画了哪些冬天的景色?
2、生畅谈作品,并把作品贴在“收获园”里。
二、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冬天这个魔术师会变什么魔术呢?请同学们轻声读文,找一找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生自读勾划,师巡视指点。)
2、听一段音乐,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标上号,用不同的语气多读几次再比较一下哪种效果好,好吗?
3、能读出你喜欢的'段落和大家分享吗?读完后先自己评价读得怎样,再请同学评一评。
4、(生读)请你自己给自己评一评。(生自评)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也试读一读?(生试读)
5、喜欢这一段的同学都来读一读。(生读)你们觉得冬天变魔术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做个什么动作。(生动作演示吹的声音、做的声音。)
6、请看冬天这位魔术师的杰作,边看边读。(生看画面读)把自己当成魔术师,读一读,演一演“呼地一吹”。(指名边读边演,学生评。)
7、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一段,评价自己读得怎样?
8、你们还有喜欢的段落吗?自由组合读一读,演一演。
9、汇报自读情况。
三、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1、冬天的本领真大呀!其实,冬天的本领还远远不止这些,(师放音乐)同学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展开想象,想一想,冬天这个魔术师还能变出什么呢?(学生在音乐中发挥想象)
2、自编课文。
四、实践活动
读了这么美的文章,关于冬季你还知道什么?请自主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式完成。
1、搜集有关描写冬季的儿歌读一读。
2、搜集和冬季有关的歌曲唱一唱。
3、搜集和冬季有关的故事讲一讲。
4、搜集报纸杂志上的雪景图片说一说。
4、动手剪一剪漂亮的雪花图案。
教学目标:
1.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写。
2.在想像中感受冬天的美景,由此产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预习:鼓励试读全文,不认识的字标上“△”并想办法尽量解决。自读如有困难,看图猜一猜。在生活中收集关于“冬季”的资料。
教学具准备:课件、雪花图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正确读文的基础上,读词识字,继续随文识字,渗透性识字。2.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并能对冬天的特点说出自己的见解,允许不同好恶态度的存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世界因为动植物的存在而美丽,因为四季的变化而精彩。你喜欢四季中寒冷的冬天吗,请说说你的想法。(小组讨论,师指名汇报讨论意见。)
生:我喜欢冬天,上节课我们看的雪景太美了。我想到哈尔滨去看看冰雕。 ·我有不同意见。我们贵阳的冬天又冷又下雨,一点雪都没有,不好玩。我喜欢夏天可以游泳。
师:待会一定给你机会说说夏天这位魔术师。
[意图:在小组讨论中不少学生以“我喜欢冬天,因为……”开头回顾了课文内容,起到了复习旧知、阐发想法的'作用。]
二、细读课文。在读文中继续识字学词,积累语言,发展感悟能力。
师:喜欢或不喜欢,我们都要有个理由,请轻声读文,找一找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
(生:自读勾划。师巡视指点。)
师:听一段音乐,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部分。标上☆号,用不同的语气多读几次再比较一下哪种效果好,好吗?
[意图: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多角度的冬天和本班学生已能自主读文、比较读文的特点设计了这个问题,目的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在自由的环境里,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能读出你喜欢的部分和大家分享吗?读完后先自己评价读得怎样,再请同学评一评。
生:我喜欢第三段。“冬天是个魔术师……都冻在玻璃里了。”我觉得冬天太厉害了,一下子把水变成冰。(请评价一下)我读得很正确,又流利,就是没表情(一生插嘴,可能有点紧张。) ·××同学,我认为你读得很好,如果能更有感情就更好了。(谢谢你的提醒) ·××同学,你做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我觉得你真棒。(谢谢你的夸奖)
[意图:评价要突出重点。在一年级学生知识背景较单薄的情况下,通过评价读文情况,并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本标准展开自评与互评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文素养,即比较、倾听、反馈的能力。]
师:喜欢第三段的同学咱们都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看屏幕读第三段)现在咱们来做“考一考”的游戏,注意看屏幕,遇到会读的词语就站起来大声读。(生读“呼地一吹,变成、红色、黄色、冻在……”这几个本段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意图:在句段中识字读词正音,使得枯燥的认字变为生动的游戏,在大声读中充满自信地学习。]
师:刚才咱们读得很响亮,可别把魔术师给吓跑了,你觉得冬天变魔术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做个什么动作。 (生动作演示吹的声音、做的声音。)
师:有的魔术师胀红了脸使劲吹,有的温柔极了轻轻挥挥手,就用自己当魔术师的感觉,请读一读“呼地一吹。”(指名读)学生评:我觉得××读得好 ,把“呼”读得又长又重,我一下觉得很冷。 ·对,像××那样读就不好,那么轻又不是春天的风。 ·我读得轻是因为冬天本领大,轻轻一吹就变出了大玻璃。
师:怎么读都不错,春天也会刮大风,冬天有时也有微风。我最开心的是你们是用心去体会、用心来读书。
[意图:重点感悟“呼地一吹”。这是本文点晴之笔,有动态美又充满想象空间。这个词在文中复现率高,指导一句带全文。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点燃他们头脑中感悟的火把。]
师:请看冬天这位魔术师的杰作,边看边读。(生看画面读)
师:比较第二次读和第一次读有什么不同,评价自己读得怎样!(生:我加上了动作觉得更有意思了。·我觉得大家都读得很有趣,我们以后可以多表演,太好玩了。)
三、自读课文,自由组合,读一读演一演。
师:你们还有喜欢的段落吗?自由组合读一读。(生按喜欢的段落分组在课堂中四个角落组合读文、练习)
师:(巡视参与练读过程。发现一生孤零零坐着,连忙向前询问。)
生:我不想参加,我不喜欢,一段都不喜欢。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觉得冬天不美。
师:可以觉得不美,这是你的感受,那你觉得哪段最有冬天的特点。
生:第四段,大家都穿棉衣。
师:行,你单独成一组,待会读给我听,好吗?
[意图:提示读文感悟的过程,让学生选择志趣相投的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是自能读书、自能感悟的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汇报自读情况,形式多样有的读、有的演,有一名模仿老师板书关键词,一生临时撕纸片充当雪花,于是赶紧鼓励并提醒环保。)
四、联系生活,结合学习与生活,发现美。
师:读了这么美的文章,关于冬季你还知道什么?(诵读《咏梅》启发)
生(诵读《咏梅》;展示纸剪雪花;表演舞蹈《雪》;做出很冷的样子;唱歌《雪绒花》。)
[意图:课堂就是一个舞台,让孩子把生活中所得的精华充分展示,联系内容宽泛,表现形式多样,充分体现新课堂的综合化。]
[教后记:美的语言、美的画面,使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在稚嫩的童声中一起歌唱《雪绒花》,这是给人美的享受的另一种韵味。教学中渗透识字和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扶后放是一条连绵的主线,在其间特别重视和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师生情感平等、交流平等,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思维方式,以开放的课堂容纳多样的思想;以评价的形式增加口语交际、沟通的机会,期待学生在宽松、富有情趣的氛围中自主合作地学习,进而主动探究,凸现自我。]
小学语文第一册《冬天是个魔术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
2、能正确书写要求学会的9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工整,了解笔画笔顺。
3、在想像中感受冬天的美景,由此产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阅读课文并识字。教师注意“啊”的音变,但不强求学生也能正确变音读。
2、运用图片、课件、手工剪雪花等资料或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由此产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鼓励孩子们自己试读课文,把不能读的字标上“△”。对自读很困难的孩子不强求,引导他们通过文中插图猜一猜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搜集雪景的图片,在生活中去观察冬天的特点。
3、准备词卡、字卡、雪花图案、课件。
【课时】2—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
2、在接触冬天美景及读文过程中对冬天这一自然界的特定气候,产生自己的想法,感受自然的奇妙。
3、知道要认识的字有15个,要求学会的字有9个,并在学习课文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尽量去记,主动地发现自己还不能掌握的字。渗透性识字与随文识字的方法的初浅了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发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语文的愿望。
1、导语:秋姑娘带着最后一片金黄的落叶悄悄地走了,冬天来临了,他带来了什么礼物呢?我看你们带来了很多图片,小组内交流参观后,再告诉我们冬天带来了什么?
认真听,明确问题,小组内带图片资料及观察冬天的人按1—6号顺序说,其余同学认真听。
组长派资料准备最充分的成员回答问题。
2、咱们贵阳也叫春城,所以冬天来临后,气候变化也不算很大,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去北方的冬天浏览吧!(播放课件:《仙境》背景音乐,画面剪辑:黄山之冬,哈尔滨冰雕、傲雪的腊梅凌寒于漫天冰雪中。)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说出自己看到的事物。
二、初读课文,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读文。
1、句式练习“冬天变出了(什么)和(什么)还有(什么)。
板书“变”并指导学生书空。根据课件:自己观察,图片,思考后指名说。
2、冬天能变出这么多东西,它真是个了不起的?
板书冬天是个魔术师
齐答:魔术师
观察板书,跟老师写“冬”“是”(书空)
指导读题,你们通过看图,看画面,能说说冬天是个怎样的魔术师吗?
带着自己表达的感情,读课题
语感训练
能说“了不起”的“很棒”的“能干”的“聪明”的。
3、冬天这个魔术师这么棒,你们想知道课文写它变出了什么吗?想知道先要能识字读句,才能正确读文。自由通读全文,不会读的'字多读几次并标上“△”。
A、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习读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读文中困难。“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思考后回答①读拼音②问一问③猜一猜
(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就要提示学习的途径,避免畏难情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个别辅导或请同学教读才行,不能放任。)
方法归纳得很好,再用这些方法解决那些不认识的字,能解决的擦去“△”。自学,互问,检查自学情况。
B、学生轻声读全文,不认识,读不好的地方老师提示。
鼓励:老师一个字都没教,你们就能读这么长的课文,真了不起。可是在读的时候还有些什么问题呢?
读文学生自评,说自己、说别人、说全班都可以。
C、师伴乐范读(背景音乐《仙境》)学生指文听读,特别注意标“△”处听范读后评价老师的读文情况。
自由读。
评价中指出“啊”读错,趁机告诉啊的音会发生变化
D、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目的。师任组长,抽出每小组的2号(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亲自教读正音。小组为单位读,5分钟后任意抽读,本组哪些不会读要重点教读。(方法1—6号每人读1个自然段,读正确其余跟读,如有错集体帮助该生纠正。)
E、汇报学习结果。由学生请学生读的形式,每组派一生读1个自然段。师评分于黑板上。(正确流利打“☆”正确打“保不够正确“△”)
每组读后,简短评价,综合教师评价打分。
各组组长宣布本组读文情况。再次检验读文是否正确情况。
三、自检识字情况,倡导自主解决。
1、2、观察要求认识的15个字组成的生字条,范写“冬”“变”“是”
指导学生写在田字格本内。
自由读,能认识的在字下画“肌痹俣烈欢粒不会读的回忆识字方法,自己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正确读文的基础上,读词识字,继续随文识字、渗透性识字。
2、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并能对冬天的特点说出自己的见解与喜好,也允许不同看法的存在。
【教学过程】
一、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课文告诉我们冬天变了哪些魔术?
小组内讨论,综合各人意见并汇报。
二、细读课文,在读文中读词识字,培养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1、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共几个自然段。自由读文,铅笔标序号。
2、伴乐读文,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轻声伴乐读,喜欢的段标上“☆”。多读几遍。
指名说并读这一段。
3、如学生表明最喜欢第3自然段,则按这一顺序进行后面的教学活动。
A、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的文字。然后逐一跳出“呼地一吹”“变成”“红色”“黄色”“冻在”
齐读这段文字,所有同学,会读课件跳出的词语的就自由起立大声读
B、指导朗读。
冬天是个怎样的魔术师(回顾上节课内容),谁来学学它怎么吹吧?
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该怎么读?学做“呼”地一吹指名读第3段1—2句后评价。
看课件制作的画面再读1—2句。
自由读、指名读并评价第1、2次的读有什么不同?指名范读比较中发现进步。
叶子冻在冰里面,它会说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发挥想像,同桌互说想像不到
C、还有谁喜欢第3自然段,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喜欢这段的同学都站起来,看课件画面读。
4、还喜欢课文的哪一段,为什么?
ABCD指名读一段课文,再说说自己读得怎样,还有谁喜欢这段,再试着读
读的过程用课件点出词语(文中要求的认识的字连成的词)
看课件读喜欢的,都用自己的方式读一读其他同学评价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样?哪儿读得好,该怎么读?
5、按喜欢的段落分组学习。
把课堂划分为五个区域,学生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由组合学习,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演
汇报时根据学生表演的部分配上课件学生组合后,确立临时组长,然后每人读一句,反复练读,并选出朗读的同学,表演的同学,手工制作的同学等表演或展示学习结果
评价自学情况及效果,大加赞扬
三、精读课文,联系生活扩展想像
1、我们读过了这么美的文章,关于冬天你还知道什么?(诗歌、故事、歌曲、舞蹈、美景……)
教背王安石的《梅花》。
选自己最喜欢的再读一读
你们想对冬天说什么?
引出第六段做全文小结“冬天的本领真大呀!”
课件出示“本领”“真大”,并融合九九歌进一步扩展学生对冬天的了解。
小组内交流说,推荐一名代表汇报。可表演出来。指名读,并评价指名说
齐读这句话,体会有“感叹号”的句子怎么读,再读词。
第三课时
一、冬天的本领真大呀!还有谁的本领真大呢?
(什么)的(什么)真(怎么样)呀!
指名说1—2个后,小组内轮流说并汇报。
二、你们的本领大吗?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1、谁的字认得又正确又多。
课件演示,任意点屏幕内要求认识的字,这些字点击后会放大占2/3屏,再点击就出示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能读就站起来大声读。
先读字,再读词,然后回顾相关句子。
2、朗读课文
三、冬天是个了不起的魔术师,其实春、夏、秋也能变出许多精彩的魔术,不信你们就想一想。
用()是个魔术师。它“呼”地一吹的句式进行读说训练。
四、读文识字写字,并查缺补漏
1、看生字条,自己读一读,全都会读的给自己一面小红旗,画在字条右边,不认识的想办法解决。自检后自评,有3个以上不认识的举手。
2、教师任组长给不识字较多的同学做朋友,再教一遍。
3、观察田字格中字,用草稿纸试写,师巡视后提出具体要求,范写“冻”“色”
【作业安排】
1、学剪雪花,并连同准备资料,办一期图文并茂的“冬天”的主题壁报。
2、用学过的字组组词,尽量在说话时用到。
3、把你学到的本领(读文、识字、朗诵等)表演给家人看,让他们夸夸你。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课本第90页例2。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掌握分析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1.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哪个量是标准量,哪个量就作除数。)
2.出示复习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时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若将问题变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应该怎样解答呢?)
进入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学会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的方法。
三、讨论发现:
出示例2.
1.读题观察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异同?
2.“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
3.你有几种解法呢?
明确:
1.复习题求的是实际造林时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例2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
2.增加的÷原计划的(单位“1”)
3.(学生板书演示)
①(14-12)÷12=2÷12≈0.167=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
②老师提示:把原计划造林看作百分之百,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16.7%,两个百分数之差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14÷12≈1.167=116.7%
116.7%-100%=16.7%
老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来表达增加、减少的幅度。
四、实践练习:
将例2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思考:
1.根据问题分析,哪两个量在比较?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如何列式计算?
明确:
(学生分组讨论,板书演示。)
1.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和实际造林数比较,把实际造林的公顷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再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2.(14-12)÷14或14÷14-12÷14
五、巩固练习:
完成第90页“做一做”。
六、作业安排:
课本第91页第1、2、3题。
1. Teaching aims of this unit
Talk about problems and benefits caused by volcanoes; carter lakes; cyclones and floods.
Talk about the ways to express emotions
Learn to use the -ing form
Describe a natural disaster.
2. Sentence patterns:
Emotions: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ve done a good job.
Don’t worry.
How wonderful.
3. The –ing form: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oing and having done
The first period Warming up
Step I Leading in
1. Let the students list what they know about the nature disasters.
2. Introduce some famous natural disasters.
Step ⅡWarming –up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 Have you ever seen a volcano in the flesh? If you have, share your experiences with your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② Do you like exploring volcanoes? Are you afraid the dangers you may face?
③ Do you know what a volcanologist do and how important his or her job is ?
Step Ⅲ Pre- reading
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1. Do you like working outside as well as inside?
2. Do you enjoy traveling to unusual places?
3. Do you like adventure in your life?
Step Ⅳ Learning the new words
1. Read aloud the new words by themselves.
2. Read aloud the new words after the tape.
3. Read aloud the new words all together.
Step Assignment
1. Collect as much information about natural disasters as possible.
2. Recite the first 20 new words.
The second period Reading
Step ⅠRevision
1. Greetings.
2. Review the new words of this part.
Step II Warming up
Do you know any natural disasters ?
1. Please work with your partners and make a list of natural disasters which you have known.
2. What do you know about volcano?
3. Do you know how a volcano erupts?
Step III Reading
1. Skimming
1) What kind of things a volcanologist might do.
2) What is the volcanologist wearing when getting close to the crater?
2. Scanning
1) Why is a volcanologist’s job important?
2) Where is Mount Kilauea?
3) Why is the lava that flows on Mount Kilauea more dangerous than the actual eruption?
4) What caused the writer’s bedroom to become as bright as day even though it was night?
5) Why did the scientists have to get close to the volcano after it began erupting?
6) Why was it difficult for the writer to walk towards the edge of the crater?
7) What does the writer find impressive about volcanoes even after studying them for 20 years?
3. Intensive reading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Part 1(Pa 1-2) What is the writer’s job and the importance of his job?
Part 2(Pa 3-4) The writer’s experience of watching the volcano eruption
Part 3(Pa 5) The reasons why the writer is enthusiastic about his job?
4. Creative group discussion:
1) Having learnt a little more about the work of a volcanologist, do you think it is an occupation you would enjoy? Discuss your reasons with others in your class.
2) If you could meet the writer of the passage, what kind of questions would you ask? Discuss with others in your class.
Step Ⅲ Assignment
1. Page 35 ~~36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2. Page 70 Ex 1
The third period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Step Ⅰ Greeting and Revision
( Ask som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text we learned .)
StepⅡ. Practicing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1. Read the new words.
2. Check the answers to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and Page 70 Ex 1. Explain in details if the students have any difficulties.
3. Finish all the exercises in Section one of 《中华一题》。
Step Ⅲ Useful Structures
1. Study the two examples in Ex 4 on Page 36, help the students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oing and having done.
2. Finish the other exercises in Ex 4 on Page 36~37.
3. Quiz:
1). _____ the championship, he was awarded a million dollars.
A. Won B. Winning C. Having won D. Being won
2) ______ only book knowledge,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work well.
A. Had B. Have C. Having D. To have
3) I saw a lot of children playing in the garden most of them _____ girls.
A. are B. being C. were D. having
4) The old man could not sleep at night, his wrongs _____ him no peace.
A. gave B. give C. being giving D. giving
5) The decision _____, what is to be done now is how to carry it out.
A. made B. has been made C. having being made D. being made
Step Ⅳ Summing up and homework
1. After checking the answers to the Quiz, ask the students to give examples tell abou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oing and having done.
2. Homework
1) Page 37 Ex 5 (1)~~(5 )
2) Section II of 《中华一题》。
The fourth period Listening
Step Ⅰ Revision
Enable the students to know how to get the key words to understand the conversation
Step Ⅱ Warming up
1. What’s the topic of this unit?
2. Would you like to know something more about volcanologists>?
3. This class we will listen to something about volcanologists and first look through the four questions in listening part to find out the listening points.
Step Ⅲ Listening
Play the tape for three times:
For the first time, ask the students finish Ex 1.
For the second time, ask the students finish Ex 2.
For the third time, ask the students finish Ex 3
Step Ⅳ Speaking
Page 38 Speaking task
This part is intended to give the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a conversation using the functional items for emotions.
Step Ⅴ Listening task
1. Turn to page 73 and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read the explanation.
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make a timeline according to request.
Step VI Homework
Section III of 《中华一题》。
The fifth period Extensive reading
Step ⅠRevision
Check homework
Step ⅡReading (The Lake of Heaven)
1. Reading the article and tell the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 Changbaishan is the second largest nature reserve in China.
2) The peak of Changbaishan can reach as high as 2,000 meters.
3) You can see a lot of black bears, leopards or cranes in Changbaishan.
4) Tianchi is a lake in the crater of an extinct volcano.
5) The ancestors of the Manchu people were believed to be good at language and persuasion.
2. Reading the article again and answer:
1) In what province is Changbaishan?
2) What is a nature reserve? Why is Changbaishan a famous nature reserve?
3) What is the most popular tourist attraction in the reserve?
4) What does Tianchi mean? How is Tianchi formed?
5) What is the collection between the Manchu people and Tianchi?
3. Dealing with the language points:
1. vary from…to…
2.unique
3.It is said that
4.have a gift for
5.guarantee
Step Ⅲ Reading(2) and Discussion
Page 72, read it in five minutes and discuss what might happen next.
Step Ⅳ Homework: writing I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罗列的方法写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用列举法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会用小数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两盘。
指名与老师玩游戏,玩之前让其他学生猜测谁会赢。
揭示课题:今天的学习就从石头、剪子、布开始。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出示主题图)小丽和小强准备玩游戏:跳房子。谁先跳呢?有人出主意让他们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先跳 。你们认为这样决定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下面我们就从可能性的大小来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前面的知识直接计算出小丽和小强获胜的可能性呢?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要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有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小强和小丽玩“石头、剪刀、布”的结果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统计表。
小丽 石头 石头 石头
小强 剪子 布 石头
结果
小丽获胜 小强获胜 平
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交流
从表中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它们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小强获胜的情况有几种?可能性是多少?
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通过这种方式决定谁先玩公平吗?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103.做一做
看一个规则公平不公平,主要看它们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的。那你们认为这个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先独立在草稿本上写一写、算一算,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集体订正。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这3张卡片能够摆出的所有三位数分别是356、365、536、563、635、653,一共有6个数。其中有4个单数,2个双数,所以单数出现的可能性是4/6,双数出现的可能性是2/6。双方的可能性不相同,所以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2)其他方法,单双数是看个位上的数。3、5、6都可以放放在个位上,那么放在个位上的3、5都是单数,双数只有一个6,因此单数的可能性是2/3,双数的可能性是1/3。因此这种规则不公平的。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 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 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什么?
投掷一个骰子可出现哪几种结果?投掷两个骰子共可以出现多少种结果?(6×6=36种)
完成104页表格。
从表中看,和是单数和双数的结果分别为多少?它们的可能性呢?游戏公平吗?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 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前两天的教学,学生们学得轻松,掌握得扎实。但今天的教学确是问题频频,分歧重重,令许多学生摸不着头脑。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P105--106.例4、例5及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的:
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会求数据组的中位数。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4、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会求数据组的中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和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运用范围。
教学准备:挂图,学生带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体育课上,五(1)班的同学正在参加掷沙包的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挂图)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从操场上的掷沙包测试开始。五(1)班第3组的同学刚参加了测试,这是他们的比赛成绩, 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二、新课学习
1、提问:先估一估他们的平均水平应该是多少?(学生估计会在23-25米之间)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第二组的平均数是多少?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计算出来的平均数得27.7为,可是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27.7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而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说明用平均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那用什么样的数合适呢?
2、认识中位数
我们可以把找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即24.7来代表第三小组的一般水平。这个数还有自己的名称,猜一猜叫什么?
中位数就是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谁能再次回忆咱们是如何找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的?
3、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 ,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1)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问:我们能从表中直接看出它的中位数吗?
调整统计表中的数据位置,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再求中位数。
(3)比较用哪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并说明理由。(因为有5名男生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所以用平均数不合适。因此,应该选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的一般水平。)
(4)矛盾:当一共有偶数个数据,最中间的数找不到时怎么办?
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2.94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遇到什么问题?知道如何解答吗?小组讨论。
师:当数据数据中有双个数据时,可以将处于中间的那两个数相加,再除以2,就可以得到中位数。那现在同学们计算一下,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独立计算出中位数。
5、课内小结
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应根据数据组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如果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该组数据比较合适。
三、练习
练习二十三
1、第1题
(1)先估一估他们跳绳的一般水平大约是多少。
(2)独立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
(3)观察比较是用平均数,还是用中位数表示他们的一般水平?
师小结:这道题用中位数140来表示该小组跳绳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因为平均数是144,而7个人有5个人的成绩低于该数值,所以不合适。
(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人成绩过高)
师:当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2、第2题
(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核对。
(2)讨论:为什么中位数比平均数小?
师:如果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严重偏大,则往往会抬高平均数,使平均数大于中位数;反之,会使平均数小于中位数。另外,如果一部分数据严重偏小,则互相抵消,使平均数逼近中位数。
3、第3题
(1)不能,因为经理和副经理的工资与职工工资差距悬殊,这就抬高了公司职员的平均水平。
(2)普通职工在公司里占绝大多数,所以他们的工资更能代表职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这也就是工资统计表的中位数。
(3)那爸爸选择哪个公司比较好呢?
课后作业 第4题
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课设计最精彩之处在新授前“估一估”的环节。因为学生估计的结果都在25米左右,可实际计算出的平均值却与估计值有较大出入。正是因为这“出入”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去寻找其中的原因,并“创造”出新的统计量。
本课最灵活之处在于引入计算器。虽然许多教师认为在考试中学生是无法使用计算器的,而计算作为基本技能必须加以强化训练,因此绝大多数教师不愿让学生带计算器进校园。可本课我大胆引入计算器,大大提高了课堂练习效率。因为求平均数并非今天的新知,且计算也并非今天的重点,引入计算器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在有限时间内更富实效。
本课教学中学生最精彩的生成之处在于他们主动质疑并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当教学完例4,学生初步了解到中位数的含义及其求法时,立即就有几名学生举手质疑“当有偶数个数据时如何求中位数”。这反映出学生考虑问题全面,也体现出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强烈。在稍后例5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启发研讨,自己寻找到了偶数个数据中位数的求法。
本课练习的最大难点是第3题。此题不仅是平均数难求,而且中位数也难找,确实需要教师从旁点拔引导。如第1问要判断“乙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超过1500元”,这句话对吗?如何求乙公司的平均数呢?同学之间就有分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1、(6500+4000+1100+500)÷4
方案2、(6500+4000+1100+500)÷(1+3+23+3)
方案3、(6500×1+4000×3+1100×23+500×3)÷(1+3+23+3)
方案1与方案2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表格中的工资代表的是该职位所有人员的工资总数。其实稍有生活常识的人就应该观察分析得出如果23名员工一个月共计1100元是有失常理的。当然,在此也建议教材在统计表中将“月工资/元”改为“人均月工资/元”。
要解决第2问“你认为用哪个数更能代表公司职工工资的一般水平”就必须分别求出中位数。此次就中位数的求法再次产生分歧,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1:(4000+1100)÷2
方案2:(4000×3+1100×23)÷(3+23)
当我继续追问时,就再也没有其它方案了。为此,我不得不引导学生再次温故求中位数的方法。经我提示,终于有了第三个方案。
方案3:将所有员工的工资按大小排序,如:6500、4000、4000、4000、1100、1100、……、500、500、500,然后找到或求出其中位数。
看来,要想当好爸爸的参谋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哟!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 姚明娟
【教情分析】
这是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过去的壮观和现在日渐枯竭的景象,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作者把重点笔墨放在对瀑布昔日壮观和今日枯竭不同景象的描写上,意在凸显这场葬礼的“特殊”意义,从而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的积极情感。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陌生,但若能抓住文章中那些朴素又生动的语言描写,并适当借助一些可视可听的声像资料,我们完全可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增强学生想象、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抓住一个特点,遵循两个原则,注重三个结合”这一基本指导思想。
--抓住一个特点。即抓住文章紧扣题眼“特殊”来写,教给学生初步读懂这一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
--遵循两个原则。即遵循
“以读为主、以悟为本”的阅读教学原则,从设境激趣中触发语感;在理解词意中激活语感;在多元解读中积淀语感。凸显读悟紧密结合的基本理念。
--注重三个结合。即“文道结合”、“读写结合”以及“课内外结合”。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前准备】
⒈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语言的声像资料。
⒉因环境破坏给人类,给地球带来灾难的相关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⒈激发阅读本篇课文的兴趣,学习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本课的生词;
⒉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⒈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抓住“题眼”阅读课文的方法,能借助文本语言材料和必要的声像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的教学:
⒈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⒉精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⒊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⒋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⒌延伸--一道一题总关情;附:板书设计--真情永存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⒈师充满期待地诉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特殊的葬礼》一课,细细体会一下,这个课题应该怎么读。(师用红笔再描一次“特殊”)
再齐读课题。
⒉师意味深长地诉说:如果说课题像一篇课文的“眼睛”的话,那么,我们可把这里的“特殊”称作这篇课文的“题眼”。在读这类课文时,如果我们能紧紧抓这个“题眼”,边读边思考,就能比较快地读懂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通过自读质疑葬礼“特殊”在哪儿?紧紧抓住文眼--“特殊”
进行梳疑,以疑为线索学习课文,阅读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读懂“一篇”文章,而要力争培养学生读懂与文本相似的“一类”文章。引导学生抓住“题眼”来阅读本篇课文,意在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注意着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二、精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品读--“昔日壮观”(2-4自然段)
一读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3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指名说。
二读想象感悟
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这一段,思考: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塞特凯达斯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用笔圈出来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塞特凯达斯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指名说。透过这些词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三读体验情感
⒈ 读读练练
师充满信心的诉说:你能把它雄伟壮观的气势读出来吗?学生练读。指名读。
⒉ 看看说说
师:同学们,你想不想去亲眼目睹瀑布的风采呢?请大家仔细欣赏。(课件出示大瀑布的各种状态,并配以音乐声、水声)看到刚才的画面,你想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⒊读读悟悟
师:是呀,塞特凯达斯瀑布气势恢弘磅礴、雄伟壮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那壮观的画面。谁来把你画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挑战读、赛读、表演读)
【设计意图:一读,意在让学生将“言”变成为“画”,这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培养。当然“转变”的关键是要看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积累得越厚实,转变得越顺畅。而相机辅之声像资料有利于实现更加顺畅的“转换”。二读,意在让学生将“言”变成“意”、将“言”变为“情”;三读,意在让学生通过“读”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意”、文中的“情”。】
■品读--“今日枯竭”(5-6自然段)
一读悟中明理
⒈读读想想
师痛心地诉说:读得真好,读出了大瀑布的雄伟壮观。但如今这一切,竟然不辞而别.(图片卷起,屏幕上空白)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并用笔划下有关的语句,想想:能体会到什么?
⒉想想写写
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如果“塞特凯达斯瀑布”也有生命的话,想象一下,此时此刻,她会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假如你就是慕名而来的游客,见到这样的情景,你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出示要求:请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说一段话,详细描述这个场面。提示:我,塞特凯达斯瀑布。现在
。游人们见到我, 。)
⒊说说议议
二读释放感情
师充满悲痛地诉说:(再出示昔日、今日瀑布图)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瀑布,如今已经到了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境地。这样悲惨的遭遇怎能不让人难过、令人痛惜呢?带着这样心情,这样的感受,再读一读。
师充满痛惜地诉说:是呀,大瀑布的命运多么悲惨啊!而这一切,又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造成瀑布由盛到衰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昔日的壮观和今日的枯竭对比,由浅入深,化整为零,再适时的“见缝插针”,读写结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
三、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师充满怀念地诉说:根据科学家预测,塞特凯达斯瀑布将日渐消亡,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在大瀑布脚下汇集,一起哀悼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葬礼即将开始。现在你就是巴西总统,试着说说这篇演说辞。(友情提醒:可从回忆昔日的瀑布、描述今日的瀑布、向人们发出号召三方面来写。)同桌练说,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角色感受。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求解,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⒈(音乐起,出示画面)师满怀深情地诉说:同学们,特殊的葬礼结束了,可我相信,这个葬礼会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时刻牢记:保护环境,热爱地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现在让我们再读一次课文,时刻牢记这个特殊葬礼!
⒉全篇课文读完了,现在我们能说说这个葬礼“特殊”在哪儿了吗?
【设计意图:整体阅读,溯本求源。对全篇文章的再次朗读,对主要问题的再次探究,不仅从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感情。】
五、延伸--一道一题总关情
⒈写一写 要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你觉得应采取哪些措施,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⒉画一画 用你手中的笔画一画,完成好你心中的环保宣传画。
⒊读一读 推荐大家课后去读一读《地球家园》这本书。
⒋想一想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瀑布?你想怎样才能永保它们壮观的景
⒌查一查 调查、搜集自己周围保护环境的事例。(自由选择)
建议:
⒈以“保护生态平衡,爱护地球”为主题,开展班队活动。
⒉小组合作办手抄报,在班上展览。
【设计意图:课后应是一个新学习轮回的开始,以“新”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有终了,学习无穷尽,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布置有弹性、更有利他们发展的作业,实实在在让每位学生在不同基础上有同样的进步。】
附:板书设计--真情永存
特殊的葬礼----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保护环境 昔日壮观
热爱地球 今日枯竭
【设计意图: 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是课文精华的体现。这样板书简洁扼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紧扣题眼品读感悟--苏教版下册《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学设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