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二氧化硫化学教案(共含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深灰色的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s有哪些化合价?分别代表哪些化合物?引出课题。
出示试管中的二氧化硫,请同学们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so2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二、so2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实验6-1】
结论: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so2 + h2o h2so3
复习可逆反应:
所谓可逆反应,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对可逆反应,要用“可逆号”代替等号作为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
(1)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2)符号“ ”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和生成物。
(3)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亚硫酸溶液中就有h2o、so2和亚硫酸等分子。
由so2中s的化合价分析:
0 +4 +6
s s o2 s o3
氧化性(弱)还原性
2.弱氧化性
2h2s + so2 = 3s + 2h2o
3.还原性
2so2 + o2 2so3
5so2 + 2h2o + 2kmno4 = 2mnso4 + 2mnso4 + k2so4(可要学生配平)
2so2 + cl2 = h2so4 + 2hcl
4.漂白性
【实验6-2】
结论: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当加热时,溶液又重新变成红色。
归纳漂白的三种原理:
(1)吸附有机色素而褪色,如活性炭吸附红墨水。
(2)与有机色素化合而褪色,如so2与品红(可逆)。
(3)氧化剂氧化有机色素而褪色,如hclo、na2o2、h2o2、o3等(不可逆)
请同学们根据so2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so2也有它的害处。
【板书】
三、so2的污染
进行二氧化硫对环境影响的专题报告。
①二氧化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ppm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浓度达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8小时,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浓度达400ppm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二氧化硫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1倍。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据动物试验,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
②受酸雨危害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如北欧地区受到欧洲中部工业区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影响,出现了酸雨。之后,到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酸雨的危害全面显示,其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同时北美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酸雨,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都受到了酸雨的危害。
酸雨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北美和我国。目前酸雨危害已扩大到中北欧、美国、加拿大,水体受酸雨的影响而酸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拿大30多万个湖泊,到二十世纪末,有近5万个因湖水酸化湖中生物将完全灭绝。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在许多国家已普遍存在,全欧洲1.1亿公顷的森林,有5000公顷受酸雨危害而变得脆弱和枯萎。
我国出现酸雨的地区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我国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ph年均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的酸雨区,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区域的酸雨ph年均值低于5.0,酸雨频率高于80%;华南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中心区域酸雨频率60~90%;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如青岛、图门、太原、石家庄等地。
小结酸雨的形成:
h2o o2
(1)so2 h2so3 h2so4(主要途径)
灰尘h2o
(2)so2 so3 h2so4
作业:p133,一、二、三、四、五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硫在氧族中燃烧能够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二氧化硫。
播放视频:硫在氧气中燃烧。
引言:我们以硫为代表物,认识了氧族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现在我们要学习硫的重要氧化物之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和危害。
讲述:物理性质
展示:闻气体气味正确方法的图片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此处若无演示条件,也可以播放视频文件)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物质分类判断它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分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既说明它能溶于水,又说明它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在此可以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
讨论: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中为什么开始水面没有顺利上升?振荡后水面很快上升?(在液面上形成饱和亚硫酸溶液,阻止SO2的吸收。
要求:学生写出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简介:亚硫酸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推断它应具有的化学性质。
讲述:当二氧化硫遇到强还原剂时,表现出氧化性。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可以生成硫和水。
过渡:二氧化硫主要表现出还原性。
讲述: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
增加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碘水褪色。
分析:此实验说明了什么?由此推断二氧化硫能否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氯水、溴水褪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分析: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并与氯气等作对比,小结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讨论: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推断它的用途。
过渡:二氧化硫在工业上可以作漂白剂,还能杀灭霉菌和细菌,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但是也有不法之徒利用二氧化硫的性质,让馒头、银耳变得更白,只顾个人利益,不管他人的身体健康。请同学们今后要注意。此外,二氧化硫还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
讲述:二氧化硫的污染。酸雨的'概念和危害。
展示图片、播放有关酸雨的录像。
小结:
作业:写出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毒、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1:40)
2.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可逆反应);
(过量)
(2)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弱氧化性:
②较强的还原性:
如能使氯水、溴水、溶液褪色。
(与有类似反应)
* (此方程式不要求学生掌握)
(3)漂白性
3.用途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酸雨
教案点评:
二氧化硫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化合物,它发生的化学反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遵循酸碱反应规律,一种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遵循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本节课抓住了这两条规律来展开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正确的思维习惯。并在教学借助于媒体手段从而使教学过程较为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节 二氧化硫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实验,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学生学习兴趣高。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问题:一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是环境问题。在讲述二氧化硫的性质时,主要突出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主线:,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其危害。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探究与体验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课型:新课
课时: 2(以化合价为主线探究硫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1、 硫元素的主要的化合价有哪些?有哪些代表物质?
2、 硫的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氢气反应、与氧气反应)
3、 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与用途,它给人娄带来哪些危害?
新课进行:
第二节 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mp:-10℃),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2、 化学性质
① 与水反应――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实验
二氧化硫水溶液呈红色――溶液呈酸性:SO2+H2O H2SO3
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简介亚硫酸(H2SO3)。
② 二氧化硫氧化性与还原性
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4,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表现氧化与还原两重性。
2SO2+ O2 2SO3 :还原性;(可逆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Cl2+2H2O=H2SO4+2HCl
思考: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它们按1 :1比例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褪色吗?
SO2 + 2H2S = 3S + 2H2O
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
简介三氧化硫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固体,mp、bp都比较低;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放热 SO3 + H2O = H2SO4,(强调工业上制取硫酸的原理:S→SO2→SO3→H2SO4)
③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实验6-2】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加热。
现象:品红褪色,加热又呈现红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强调:二氧化硫漂白具有不稳定性、选择性,二氧化硫也具有杀菌、防腐之功效。
举例:二氧化硫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
比较:与氯气、过氧化钠漂白有何异同?
新课的延伸:
① 写出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再总结一类反应的规律,共五个方面。
② 离子共存判断:Cl-+ClO3-和Cl-+ClO3-+H+;S2-+SO32-和S2-+SO32-+H+。
教学小结:
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氧化还原两重性、漂白性);③复习归中规律及其应用。
作业 :P133 一、二,课堂讨论
课后小结:
★ 二氧化硫教案
★ 化学教案
★ 初中化学教案
★ 高一化学教案
★ 高二化学教案
★ 高中化学教案
★ 九年级化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