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小池》教案示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泡泡糖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杨万里《小池》教案示例(共含13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泡泡糖”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杨万里《小池》教案示例

篇1:杨万里《小池》教案

杨万里《小池》教案

《小池》抒发了杨万里热爱生活之情,下面是杨万里《小池》教学设计范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朗读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根据诗意,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到大自然中去玩吗(出示几张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杨万里的《小池》。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小池吧。(板书:2小池)

2.介绍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2.学生自由读诗。

3.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4.检查生字词:指生认读,小组读,全班读。

5.书写生字,并演示笔划,注意写法。

6、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重点指导(出示课件):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板书:泉眼——惜 树阴——爱 )

(3)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指导理解诗意: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一片树荫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的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4)(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5)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6)学生自由练读。

(7)男女比赛读。

2.学习三、四句。

(1)找出关键词语,指导理解:(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嫩小荷叶尖端。)(板书:小荷——露 蜻蜓——立)

(2)(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3)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 (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4)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5)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6)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结语: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附录:《小池》赏析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荷叶,未展开的荷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今译] 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赏析]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篇2:小池杨万里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ī liú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óu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

xiǎo hé cái lòu jiān jiān jiǎo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zǎo yǒu qīng tíng lì shàng tóu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处。 惜:珍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映照在水里。 晴柔:晴天柔和美丽的风光。 小荷:刚长出的嫩荷叶。 尖尖角:刚出水面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翻译】

翻译一:泉眼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树影映在水中爱恋日光的温柔。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翻译二:泉水从泉眼静静地流淌出来,那么细小,好像泉眼爱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岸边的绿树把阴影映洒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新长出的荷叶还卷着,刚刚在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早就有一只蜻蜓轻盈地立在上面,不愿飞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篇3:杨万里《小池》

杨万里《小池》

杨万里《小池》是一首怎样的古诗呢?描写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诗人刘禹锡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

小池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鉴赏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知识扩展:杨万里的诗

1、《过杨村》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春晴怀故园海棠》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6、《读严子陵传》

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

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篇4:杨万里《小池》教案示例

杨万里《小池》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朗读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根据诗意,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到大自然中去玩吗(出示几张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杨万里的《小池》。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小池吧。(板书:2小池)

2.介绍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2.学生自由读诗。

3.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4.检查生字词:指生认读,小组读,全班读。

5.书写生字,并演示笔划,注意写法。

6、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重点指导(出示课件):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板书:泉眼——惜 树阴——爱 )

(3)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指导理解诗意: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一片树荫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的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4)(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5)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6)学生自由练读。

(7)男女比赛读。

2.学习三、四句。

(1)找出关键词语,指导理解:(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嫩小荷叶尖端。)(板书:小荷——露 蜻蜓——立)

(2)(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3)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 (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4)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5)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6)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结语: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附录: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职广东,发现惠、潮等州外皆无军营,将士皆居城中,遂奏请同意,在所有诸路乡间外砦盖造廨舍营房,不准士兵迁驻城内。在惠州先后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如《白鹤峰》《游东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桥》《游丰湖》等,其中《游丰湖》是惠州西湖历代名诗之一:“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其人其诗在惠州影响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贤祠。

篇5:小学杨万里《小池》教案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题

1、看图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图画。小朋友们赶快瞪大你的小眼睛课件出示图片“池塘”图片

问:你看到什么了?

2、揭题“小池”

(1)读题,注意读好“池”是翘舌音

(2)随机识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池”字?

3、课题拓展:你喜欢这个小池吗?为什么?

4、引导再次读题:那咱们就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读课题

二、欣赏图画,引学古诗(1、2两行)

1、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小池的水可能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猜想完毕后,课件展示“细小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来”

小朋友猜想的都有可能,但是老师告诉你,这个池塘的水是从这个泉眼里(课件指着泉眼)流出来的。练读“泉眼”

2、请仔细观察观察,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1)同桌讨论

(2)个别汇报

教师作适当的引导细细听听,有声音吗?(引出无声)

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样子?(引出惜细流)

3、教学生字“惜”

(1)指名读

(2)谁能给他找找好朋友

(3)看看图,读读诗,是谁舍不得谁呀?

4、引导朗读第一行

你能用上舍不得的语气读读吗?

自由练读个别读齐读

过渡:读得那么好,你瞧,太阳公公都放射出了柔和的阳光表扬你们了。(课件展示柔和的阳光)

5、出示“晴柔”引导读准“柔”字

6、课件展示“树阴”

(1)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学习生字“阴”

(2)树阴在哪儿呢?对呀,它都映到水面上了!

学习生字“照”(注意翘舌音),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7、出示第二行古诗

(1)个别读

(2)学习生字“爱”

①个别读

②你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③在这里,是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阳光?

(3)那你就带上高兴的心情,喜欢的语气读读吧!

三、出示古诗,绘图体会(3、4两行)

1、出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自由读读这两句古诗(读正确)

(2)指句读

(3)电脑老师范读,请小朋友们在头脑中想象画图

(4)指名反馈

2、组织学生看诗画图(可以独立完成,也可找几个小伙伴合作完成)

3、组织评画,在评议中随机教学生字“露”“立”

“露”:(1)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2)你能给它找朋友吗?

(3)借图体会意思“长出来了、冒出来了”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

(2)指名表演:谁会做做“立”的动作?

(3)引导书写:仔细看看,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

范写描红自由练习

四、情感诵读,内化意境

1、引导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读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集体评议)

(3)教师范读(牵引示范)

(4)再次个别朗读(尝试品读)

(5)同桌互读(扩大朗读训练面)

(6)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2、组织背诵

五、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池塘了除了有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嫩嫩的荷叶,可爱的小蜻蜓,还会有什么?

2、换位体验,说话训练

你就是只可爱的小晴蜓,你就是条活泼的小鱼儿,你就是这嫩嫩的荷叶……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

3、多可爱的小池!多美的小池呀!难怪大诗人杨万里看到后会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古诗

引读“杨万里”

4、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来感谢一下杨叔叔齐读古诗

板书设计:

小池(杨万里)

泉眼惜

树阴爱

小荷露

蜻蜓立

教学反思:

其中《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

一、以读为本,读通读熟。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在学习这首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把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带拼音读、打乱顺序读,去掉拼音读,个别读、领读等多种形式来读准字音后,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古诗,把古诗读熟,读得琅琅上口。

二、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我就从两个大问题:你觉得这首古诗是描写哪个季节的,为什么?如果让你给这首诗配一幅图画,你会画些什么?让学生走进古诗,独立思考。是初夏还是盛夏?是荷叶还是荷花?在一个个新问题的萌芽到解答,孩子们的发现是有依有据的,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这足已!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

三、展开想象,深入诗意。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头。”教学生一字一顿,摇头晃脑地朗读,在抑扬顿挫中读出蜻蜓的可爱和俏皮。然后播放欢快的轻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朗诵诗歌,想象蜻蜓飞到荷叶上来干什么。有学生说:“蜻蜓飞累了,到荷叶上休息一会儿。”有学生说:“清晨,蜻蜓口渴了,飞到荷叶上喝点露珠解解渴。”有一个学生更有想象力,他说:“蜻蜓在空中飞呀飞,它看见新长出来的荷叶一个人太寂寞了,飞下来和它交个朋友,聊聊天。”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有如此的美妙的想象。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和巨大潜能。”因此,古诗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

篇6:小学杨万里《小池》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3、背诵古诗,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所见》,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背诵《所见》。

2、板书课题:

教师一丝不苟地书写,边写边告知学生: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才好看。

3、理解课题,提醒学生:

“池”是翘舌音,出示画面,知道“小池”指的是小小的的池塘。

4、简介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书,提示读书要求:

⑴读书姿势要端正。

⑵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

⑶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

⑴叫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导语:大家读书真认真!瞧,生字宝宝忍不住要和大家交朋友了,(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快拼一拼,读一读吧!

⑵同桌互读互纠。

⑶个别读。

(去掉拼音)

⑷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⑸齐读。

3、读熟古诗:

打开书,把这首诗再读几遍,要读得正确、流利。

三、借助插图,明白大意

1、(出示插图):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说说这些景物。

2、边读古诗边看图,想想:

读明白了什么?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

4、这首诗写了小池的哪些景物呢?

快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师相机板画。

5、提出疑问,并梳理出重点探讨的问题。

如:“泉眼”“晴柔”“尖尖角”等,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解疑。

四、创设情境,诵读古诗

1、出示画面:

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讲述,师生在音、画中共同想象,感受“小池”的“自然”“情趣”美。

2、学生交流仿佛看到的景色及心里所想。

3、学生配乐练习朗读。

4、师范读。

5、学生再读,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

边读要边想像看到的美景。

6、指名读、评议。

赛读、齐读。

7、练习背诵。

五、巩固识字,积累语言

1、玩“小青蛙认字”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

仔细看写有生字的荷叶卡片,会读的小朋友叫:

呱呱,这是“X”“X”。

2、齐读生字,交流识字的好办法。

3、积累课后“我会读”的部分词语,用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六、学写生字,感受汉字的美

1、课件:出示“闭”、“立”,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强调这两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生练写:

师提示学生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4、投影展示,评议,欣赏。

七、拓展积累,课外延伸

1、课件:西湖画面,配乐朗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欣赏。

2、课外自己找杨万里写的诗,读一读.

篇7:杨万里《小池》赏析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篇8:小池 杨万里赏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篇9:杨万里的《小池》

杨万里的《小池》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写出了荷花的美,从而表达他对大自然的喜爱。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翻译】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篇10:杨万里《小池》赏析

这首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你看: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好像是泉水很爱惜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色。泉水的细流汇成了小池,昨日还平静的水面上,今天就长出了尖尖的、还包卷着的嫩荷叶,并吸引着可爱的蜻蜓飞来嬉戏。《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一个“惜”和一个“爱”,给了泉水和绿树以生命,拟人化的手法分别写出了泉眼是因为珍惜涓涓细流,生怕动作大了把水滴溅出才轻轻地流淌;树阴更是喜爱泼洒在水面上斑驳陆离的阳光。一个“露”和一个“立”生灵活现地刻画了小池的勃勃生机,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已经立在它的上头了,生动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交融情景。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对景物观察的细致入微,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有生命感和动态感的清新景象

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清醒的政治家,他曾直率批评朝廷的腐败无有,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他一生力主抗战,始终反对屈膝议和。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谪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杨万里晚年与宰相韩侘胄政见不同,隐居吉水十五年,最后忧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的诗意境鲜明,通俗清新,流畅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歌创作按照广学博取、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特色诗风,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溪回路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晚归遇雨》),“绿萍池沼垂杨里,初见芙蕖第一花”(《将至建昌》)等,都表现了“诚斋体”在创作方式上的特点,从而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他所写的诗,多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篇11:小池 杨万里赏析

此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荷叶,未展开的荷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今译] 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赏析]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篇12:杨万里《小池》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池》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题的研究思路、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义。

2、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既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3、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词。

难点: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义;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2)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3)运用纵横,默写古诗

(4)归纳总结,补充拓展

具体阐述如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取谈话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自由交流学习纵横输入法的.收获。学生学习了纵横输入法,打字的速度明显提高,学过的字记得更牢,不认识的字也能轻松输入……通过交流,学生分享了收获的喜悦,兴致盎然。

接着,我先出示编码“9341”,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有些孩子已经忍不住在电脑上打出“9341”,大声说出《小池》,于是课题很自然地揭示课题——运用纵横输入法学习古诗《小池》。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首先,我先出示本课生字“池、惜、阴、晴、柔、露”,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在电脑上打出生字,并进行识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最后,通过抢答竞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我在识字教学中设计这一环节,意图是:

①把纵横输入法与识字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②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义;

③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纵横,默写古诗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并能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熟读成诵,水到渠成。为接下来的古诗默写奠定基础。

接着,我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

学生实际操作,进行竞赛,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在电脑上打诗

(2)针对个别不会打的字可以求助老师,但要加时。

计时得出结论,到底哪个小朋友打得最快,进行表扬。

我的设计意图是:

①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老师可以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下一步的个别辅导;

②利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认识,起强化与深化的作用。

(四)归纳总结,补充拓展

(1)组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交流所学的知识。

(2)补充另外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所见》,让学生回家用纵横码进行练习,并做好记录。

总之,将纵横数字输入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将继续探索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开一扇窗!

篇13:小池+杨万里作文

小池+杨万里作文

《小池》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等景象,富有情意,

在初夏的一天,我和朋友一起去池塘边散步。

来到池塘边,我们看见从泉眼处往外流出细细的、清澈的`泉水。一些小鱼在池塘里欢快地游玩着。我们坐在池塘边,看见美丽的荷花和像扇子一样的荷叶。才露出尖尖角的荷叶上早有蜻蜓停在上面休息。荷叶下面鱼儿在水中畅游,不时溅出水花。树影倒映在湖水中,微风吹过,带来一丝荷花的清香,我和朋友都陶醉了。

回家之后,我马上就写出了一篇小诗,诗名叫《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知识扩展:《小池》杨万里

【原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篇,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花。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花的尖端。

⑥.头:上方

小池古诗 杨万里

杨万里古诗《小池》

古诗杨万里小池

古诗小池

小池古诗

小池 古诗

小池白居易

杨万里名诗

杨万里个人简介

古诗《小池》赏析

杨万里《小池》教案示例(整理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杨万里《小池》教案示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