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不碎的蛋宝宝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路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捏不碎的蛋宝宝教案(共含19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路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捏不碎的蛋宝宝教案

篇1:捏不碎的蛋宝宝教案

捏不碎的蛋宝宝教案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发现无缝的蛋宝宝是捏不碎的科学道理。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蛋宝宝易碎却捏不碎”的秘密。

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蛋若干,小碗人手一个(碗里有缝和无缝的蛋人手一个,且种类相同,如均为鸡蛋或鸭蛋)

2、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工具

活动过程:

1、玩一玩,想一想

1)提供各种工具(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把蛋弄碎。

2)说说自己是怎样把鸡蛋弄碎的`?你觉得把鸡蛋敲碎容易吗?

2、找不同

找找碗里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3、和蛋宝宝比力气

1)分别用力捏有缝和没缝的蛋

2)想想哪个蛋破了?为什么会破?

4、经验分享:

幼儿陈述实验结果:无缝的蛋宝宝捏不碎。

教学反思:

教师在选择敲蛋的工具时,选择了比较结实的木头积木,不锈钢的勺子因为有一条扁平的边,所以幼儿不需要用很多力气就能用这些工具把蛋宝宝敲碎。这为幼儿得出“蛋宝宝很容易碎”的结论提供了前提,接下来,如果碗里放的蛋大小形状不一,会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及时抓住观察重点在与是否有缝,会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并误导幼儿的观察小结。所以,科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环节中各项物品的准备、取用都是很有讲究的。

篇2: 捏不碎的鸡蛋

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拿来了一个鸡蛋,同学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吊了起来。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老师说:同学们,这可不是一枚普通的鸡蛋。平常,我们大人的手能拎起几十斤重的东西,却捏不碎这个鸡蛋,不信的话,大家可以试试。”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就炸开了锅,像早上的菜市场一样热闹,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要上去捏鸡蛋。

第一个上场的是褚雨萱同学,她是个瘦瘦的女孩子,只见她双手捏住鸡蛋,估计连吃奶的力气也用上了,但鸡蛋毫发无损”。第二个上场的是强壮的金石同学,只见他拉起袖子,开始使劲地捏鸡蛋,可能是用力过猛,他的手都抖了起来。我们都以为他能捏碎,可是他也以失败告终了。后面又有几个同学试着去捏,都没有成功。

后来,老师告诉我们:因为鸡蛋是椭圆形的,这种特殊的结构能平均地把外力分散,很难捏碎。”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普通的鸡蛋中也蕴含着这么多的学问呀!

篇3:捏不碎的鸡蛋作文

今天,我们班老师给我们带了一个神秘礼物——一个鸡蛋,我想今天又会干什么呢?只见老师把鸡蛋从碗里小心翼翼地拿了出来并放到手中,轻轻地捏了捏说:“今天我们要捏鸡蛋!”接着老师叫了一个女生,她叫苏唐,还有一个男生,他叫田语浓。

首先出场来捏鸡蛋的是苏唐,她一上台老师就把鸡蛋放到她的手里,第一次她把鸡蛋慢慢地往使劲越握越紧,脸上露出了僵硬的表情,可手打开的时候鸡蛋居然毫发无伤。第一排中间的同学还担心鸡蛋捏碎了溅他一脸蛋清蛋黄,早早的就躲到桌子下“避难”。可没有想到苏唐用了一半的力气,但还是捏不碎鸡蛋。第二次开始了,这是她最后的机会,只见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手像榨汁机一样的使劲,脸上露出了像被刀子捅了一下痛苦的表情,但结果鸡蛋不仅没有碎,而且还没有一个要裂开的意思。我想,这鸡蛋真是逆天了。

接下来出场的是田语浓,第一次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了可鸡蛋还是老样子;第二次他不管多大劲可鸡蛋不给面子,所以还是丝毫不动;第三次他开始发动了洪荒之力,可还是不行。我也是服了他个堂堂男子汉,居然败给了一个小小的脆弱的鸡蛋,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老师说下课休息时都可以找她试试捏鸡蛋,结果我们都去了没一个成功的,我们都喊鸡蛋是假的,但经过验证鸡蛋是真的。“但为什么我们捏不碎呢”我想。老师开始告诉我们捏不碎鸡蛋的原因了,原来是有一种叫“薄壳结构”的'现象,所以我们捏不碎。

这就是今天的小实验,因为今天的实验我学会了一种新结构呢。

篇4:捏不碎的鸡蛋作文

为什么很多建筑要建成鸡蛋壳状?有着十万个为什么的弟弟又在缠着妈妈问。

因为球形比任何形状都坚固呀!不信,你们用手捏鸡蛋试试,怎么也捏不粹?

居然有这种说法,对妈妈的话我表现出强烈的怀疑:小小的鸡蛋,一碰硬的东西就粹,怎么可能捏不坏?

我和弟弟立刻从冰箱里各自拿出一个鸡蛋,决定要亲自验证。我紧紧地把鸡蛋攥在手心里,可尽我所有的力气捏着它,可鸡蛋竟然纹丝不动,静静地躺在我手里,好像在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我的壳强大的很,你永远捏不粹。

我们力气太小了,手也太小了,找爸爸试试。我们从房间里拉出爸爸,迫不及待地把鸡蛋塞进爸爸的手里里。只见爸爸一脸严肃,脸都涨红了,可鸡蛋照样安然无恙

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鸡蛋会捏不粹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揭开了小小鸡蛋的奥密:因为鸡蛋是圆的,把鸡蛋捏在手心时,它表面所受的压力都是相等的,这个压力不够使蛋壳破裂。鸡蛋壳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承受力,是与它特有的蛋形曲线和科学的结构分不开的。蛋的结构有三层,外层为表皮层,中层为海绵层,内层为头层,之所以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具有曲线的外形,厚度又很薄,主要承受压力的结构在建筑上叫薄层结构,鸡蛋就是典型的薄壳结构。我们生活中看到球形和拱形的建筑都是和鸡蛋的薄壳结构分不开,这样的建造既美观又坚实牢固。

科学的力量真是神奇呀,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小小一个蛋壳竟有如此大的大量!就像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我决定努力学习,去探索,去揭开科学神秘的面纱!

篇5:捏不碎的鸡蛋作文

我兴冲冲地拎着一袋鸡蛋大步流星地往家里跑,因为家里来客人了。刚进家门,一个晃荡,鸡蛋碰到门沿,裂开了一个口子,粘稠的蛋黄一股脑儿流了出来,弄得满袋鸡蛋脏兮兮的。我嘟着嘴嚷嚷道:臭鸡蛋,这么不禁碰,太脆弱了!妈妈连忙从厨房里探出头来,故作神秘地说:“你可不要小瞧了这鸡蛋,让你用两只手捏,你都捏不碎。”我回想刚才的一幕,不屑一顾地说:“你少骗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要不咱们来试试?”

“试就试,谁怕谁?”我满口答应。

妈妈找了一个生鸡蛋,放到我的手心里。刚才跟外公交谈甚欢的客人也好奇地围过来。我单手轻轻一捏,咦?不会吧,鸡蛋在我手里竟然毫发无损。我加大了劲,还是原封不动。“我就不信这个邪!”我嘀咕道。一只手不行,我干脆用上了双手,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可鸡蛋还是安然无恙地躺在我的手心里。此时的外公坐不住了,乐呵呵对我说:“外公来帮你!”话音刚落,只见他双手像老虎钳一样握紧鸡蛋使劲捏,牙齿咬得咯咯响,手上鼓起一条条青筋,可鸡蛋好像穿了件铁外衣就是不碎。他也只好垂头丧气地败下阵来。客人也来了兴趣,轻轻道:“要不我来试试?”他用尽了浑身解数,鸡蛋还是完好无损。

咦,鸡蛋为什么捏不碎呢?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妈妈解释道:“生鸡蛋内部都是液体,没有空隙,可使力量均匀分散,而且手的拱形和鸡蛋的椭圆形一致,接触面大,所以鸡蛋就不会碎了。而刚才在门口,碰到鸡蛋的接触面小,它就容易碎!”一头雾水的我恍然大悟。

朋友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有新发现,让我们一起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吧!

篇6:捏不碎的鸡蛋作文

鸡蛋,它一敲就碎,可是它捏得碎吗?很多人会说,这么脆弱的东西,肯定捏的碎,可事实并非这样。

阳光明媚的一天早上,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一行字:鸡蛋捏得碎吗?我顿时睁大了双眼,又看了一遍:鸡蛋捏得碎吗?这不是说笑吗?鸡蛋这么脆弱的东西,怎么可能捏不碎吗?但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决定做个实验。

首先,我拿来3个鸡蛋,3个碗(为了防止鸡蛋捏碎后,蛋汁流泻一地,所以拿了碗)。首先,当然是捏了!我紧紧握住鸡蛋,闭上双眼,使劲一捏,可鸡蛋突然在和我作对似的,毫发无损。我有点不敢相信,心想:一定是这个鸡蛋有问题!换一个!我拿起了第2个鸡蛋,双手紧紧握住鸡蛋,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想把它捏碎,“哈!”可那个鸡蛋也没碎,仿佛还在嘲笑我:“嘿嘿!你的力气可真小!还不够给我挠痒痒呢!”我火冒三丈,生气地拿起第3个鸡蛋,双手紧紧一捏,用尽吃奶的力气使劲一捏,结果令我出乎意料:不尽这三个鸡蛋都没碎,而且还完好无缺。平时不堪一击的鸡蛋此刻就像坚不可摧的石头。这时,我的心里大了个大大的问号:为为什么鸡蛋这么脆弱的东西捏不碎呢?

为了找到答案,我立刻打开电脑,在“百度”网上搜。终于,我找到了答案:鸡蛋壳虽薄,但它是椭圆形的,有无数个拱形,能承受很大的力,大于人的握力。当你去捏它时,它就把你使出的力量全部均匀地分布在鸡蛋各个地方,所以鸡蛋不碎。我看了这段话,立刻恍然大悟,为我这个发现而开心。

小小的鸡蛋中,也蕴含着大秘密呀!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道理,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大发现!

篇7:捏不碎的小球日记

捏不碎的小球日记

今天,老师让我们做个试验:把鸡蛋放在掌心,用力捏,看鸡蛋破不破。我想,鸡蛋壳这么薄,我肯定能把它捏碎!

回到家,我拿起一个鸡蛋,害怕浪费,便轻轻地按了一下,鸡蛋没有破,还挺着大肚子,好像在向我挑衅:“你用力呀!我才不怕你呢!”我火冒三丈,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用力捏了一分钟,鸡蛋还是完好无损,好像鸡蛋是一块刀枪不入的石头。

我想,妈妈力气比我大,她应该能捏破,妈妈捏得牙齿“喀喀”响,脸红得像个熟透的大苹果。鸡蛋却没有破。

“连您也奈何不了它?”妈妈回答说:“大体不了。”我惊讶极了。

原来,是鸡蛋将压力分散到蛋壳的个个部位,那一面的压力就减少了很多,所以,鸡蛋是捏不碎的“小球”。

篇8:蛋宝宝教案

设计意图:

针对小班幼儿园对涂涂画画十分感兴趣的特点,也常把美术活动作为一种有趣的游戏进行。我就从“玩”字着手,精心选择绘画的工具和材料,选择了熟悉的棉花签和幼儿天喝的奶瓶入手,结合色彩亮丽的水粉颜料开展美术活动――打扮蛋宝宝。活动过程中采用: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再尝试的方式让幼儿感知湿画法和干画法的不同之处。让幼儿在玩玩画画中体会作画的乐趣,同时使幼儿感色彩的美,以及成功的喜悦。

目标:

1.让幼儿自己动手玩一玩,试一试,感知干画法和湿画法的不同,感受色彩的美,激发幼儿对玩色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敢于尝试,棉花签,牛奶瓶。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准备:

水粉颜料,棉花签,年奶瓶。

过程:

一、导入课题:

1.鸡妈妈有许多蛋宝宝,它们想参加森林里进行的时装表演赛,可是穿什么衣服好呢?出自:大;考.吧"鸡妈妈伤透了脑筋让我们来帮助它好吗?

2.你们瞧!桌子上有什么工具。(棉花签,颜料)吗?不过在玩颜料时,请小朋友把水份多的颜料和水份少的颜料都来试一试。

二、第一次尝试:

老师观察幼儿尝试情况,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尝试有意性。

提问:刚才你们在打扮蛋宝宝时,用水份多的颜料和用水份少的颜料有什么不同。

小结:

我们有水份多的颜料来画画时叫湿画法。我们用水份少的颜料来画画时叫干画法。

三、第二次尝试:

请你们继续来打扮收宝宝吧!

鼓励幼儿不断丰富自己的瓶面。

音乐响起:

小朋友你们的蛋宝宝准备好了吗?

哇,都这么漂亮,肯定能获奖,那么让我们一起送蛋宝宝去比赛吧。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篇9:蛋宝宝教案

活动引入:

科学活动“有趣的蛋宝宝”的准备活动中,需要孩子们收集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来幼儿园。小朋友收集了许多有关“鸡蛋”的资料:有的带来了工具书介绍“蛋”的品种;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从网上找来图片介绍“蛋”;有的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蛋;还有的带来了鸡蛋做成的工艺品……。为了使幼儿能进一步地亲近这些蛋宝宝并对他们产生兴趣,我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了“蛋宝宝的家”,把孩子们带来的这些蛋摆放在一起。目的是让幼儿通过与身边的“蛋宝宝”亲密接触,发现其中的有趣与奇妙,并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当孩子在拨弄的过程中突然不小心把一个鸡蛋掉在地上摔碎了壳的时候,同伴们纷纷围了上来,蹲在碎鸡蛋周围,三言两语地议论开了。他们似乎对鸡蛋壳的“脆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蛋壳果真那么“不堪一击”吗?孩子们有了疑问,也就萌生了好问的愿望,于是讨论就很自然地展开了。

在“生成”中设问:

“为什么鸡蛋从桌子上轻轻滚下来就会破掉,上次我吃咸鸭蛋的时候,用很多很多力气去捏鸭蛋,它也不会碎掉呢?”冲冲小朋友提出了问题。(孩子们听了冲冲的话,有的忍不住去伸手捏了一下桌上的蛋宝宝。)师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欣欣答:“因为鸭蛋大,鸡蛋小,所以鸡蛋容易破,鸭蛋不会破。”(说完,欣欣还把鸭蛋和鸡蛋放在一起,给大家看它们大小的差距。)冲冲答:“不是的,后来我用力气也捏过鸡蛋的,它也捏不碎的。”铭铭答:“肯定是你力气太小了,我的力气大,肯定能把蛋宝宝捏碎的。”冲冲生气地辩驳道:“我的力气很大的,你不相信你捏好了。”(孩子们互相看看,又看看桌子上的蛋宝宝,期盼着我的回答。)(从孩子们回答中,我了解了孩子们存在的共同“问题”。何不让他们动手实验?于是就生成了科学实验活动:蛋宝宝怕捏吗?)思考:孩子毕竟年幼,他们并不知道学习什么对他们是最好的,他们需要教师引导。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关注每个孩子的问题所在,通过有目的“设问”,与幼儿展开讨论,从而引导幼儿生成有利于发展的相关活动。只有善于从幼儿的问题入手,进行“设问”,才能引导幼儿在教育情景中,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获得经验。

在“操作”中释问:

在实验“蛋宝宝怕捏吗?”中,小朋友把各种各样收集来的蛋放在一起比较。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操作,他们终于自己得出了结果,发现了蛋宝宝原来不怕捏的“秘密”。

嘟嘟:我把鸡蛋和鸽子蛋都捏过了,我用了很多很多的力气,捏也捏不碎。

耀耀:我也没捏碎。(其他的同伴们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示都没有捏碎自己的蛋宝宝。)

杰杰:哈哈,我捏碎啦!!(杰杰一边说,一边开心地把蛋举了起来。)(小朋友都很惊讶地看着他,又看了看自己手里的蛋,再用力捏了起来,结果还是没捏碎。)

冲冲:怎么回事啊?(冲冲向我发出了“求助”的目光。)

师:杰杰,你是怎么捏碎蛋宝宝的?能表演给我们看看吗?(我又把“问题”抛给了杰杰。)

杰杰很开心地在大家面前拿起了一个蛋,用出了吃奶的劲。只听“噗”的一声,蛋破了。

师:你们看清楚杰杰是用的什么办法把蛋宝宝捏碎的吗?(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没有发现蛋宝宝被捏碎的“秘密”所在。于是,我又请杰杰表演了一次。)

冲冲:他不是捏的,他是抠的!!(小朋友都紧紧地盯着杰杰的手,冲冲第一个发现了杰杰的方法。)(冲冲发现了杰杰的方法后,大家又拿着蛋宝宝“忙活”了一阵。终于发现,不管蛋宝宝长得大还是小,它们都是捏不碎的。但是如果蛋宝宝坏了,壳上有了缝,那只要轻轻一捏就会碎。)

思考:

教师在捕捉到个别幼儿的“问题”后,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了解到班上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设问”,生成了幼儿感兴趣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实验活动,使幼儿通过动手,真正体验、理解“蛋宝宝不怕捏”的科学道理。教师及时根据杰杰个人的问题“设问”,在集体中展开争论,目的是使杰杰在个体建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孩子间相互作用,创造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使学习者之间通过交流、争议,最后达到意见整合,从而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

篇10:蛋宝宝教案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兴趣。活动来源于生活,熟悉、有趣、充满奥秘,这一切都吸引着好奇的孩子。幼儿通过感受、体验、理解、反思、领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具体情景紧密关联的知识,启迪了自身的智慧,增加了与小鸡一家的感情,打开了心智之门。

对于中班而言,他们喜欢并处于模仿期,对于任何动作都充满好奇想去模仿它。同时,游戏又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我创设了一个游戏情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模仿、运蛋、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了解鸡一家,学习并模仿他们的走路。

探索各种运蛋的方法,初步体验合作运蛋的快乐。

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重点:

学习并模仿鸡一家的走路。

难点:

探索各种运蛋的方法及合作。

活动准备:

多媒体:母鸡、公鸡、小鸡图片及叫声。

自制鸡窝、报纸若干。

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播放母鸡、公鸡、小鸡的叫声导入。为幼儿模仿它们的走路做铺垫。

(母鸡:走路沉稳。公鸡:昂首挺胸,阔步行走。小鸡:小碎步)

热身活动。

随音乐分别再次学习鸡一家的走路。(拍打翅膀、刨土、捉虫子等动作热身)

送蛋宝宝。

第一次:单手或双手捧着送蛋宝宝(分别学习公鸡、母鸡)。

第二次:蹲着运蛋(学习小鸡)。

第三次:用报纸送蛋宝宝。

第四次:两人合作用报纸送蛋宝宝。

放松活动。

游戏:《捏捏、切切》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百科:宝宝是比儿童小的孩子,是爸妈或家人对婴儿或幼儿的昵称。孩子对于父母来说,都是宝贵的。古时候,父母有了孩子之后都是如获珍宝。在父母眼里,孩子都是宝贝。孩子的称呼是不分年龄的大小只要父母在你永远都是他的孩子。

篇11:蛋宝宝教案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2.能边数边说数字,不漏数。

3.学习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活动重点: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活动难点:学习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4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PPT及故事《数蛋宝宝》,篓子;蛋宝宝人手4个,蛋蛋盘人手1个。

3.教室有关5以内数的点卡或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猜动物,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师:小朋友好,今天有个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跟小朋友当好朋友,我们来猜一猜是谁?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听音乐猜动物。

师:哪个小动物呀?(鸡妈妈)你们太聪明了,今天康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鸡妈妈的故事《数蛋宝宝》。

二、出示PPT

1.教师讲述故事

师:有一只美丽的鸡妈妈在草地上散布,走着走着,鸡妈妈突然不走了,原来呀,它想下蛋宝宝了,鸡妈妈下了一个蛋宝宝,两个蛋宝宝,三个蛋宝宝,四个蛋宝宝,鸡妈妈真高兴,把这些蛋宝宝都带回家了,准备孵蛋宝宝,没过几天,蛋宝宝觉得肚子下面的蛋宝宝动了,就赶紧站起来一看,怎么样了呀?孵出小鸡了,都孵出来了,孵出几只小鸡呀,一只小鸡,两只小鸡,三只小鸡,四只小鸡,鸡妈妈真高兴,带着小鸡宝宝出去玩了。

2.教师提问:鸡妈妈孵了几只小鸡呀?

师:我们小朋友也去帮助鸡妈妈捡蛋,好不好?捡一个数一个。捡完后请小朋友去拿一个蛋蛋盘,把我们的蛋宝宝放到蛋蛋盘里数一数。

三、蛋宝宝孵小鸡

1.师:我们都数完蛋宝宝了对不对,现在我们要学鸡妈妈的样子,把你的蛋宝宝放在你的腿上,我们准备孵蛋宝宝了。

播放音乐,请幼儿打开蛋宝宝取出里面的小鸡。

2.请幼儿数一数孵出几只小鸡,数一数旁边小朋友孵出几只小鸡,感受操作的乐趣。

四、游戏。

师:现在我们带着我们的小鸡出去晒太阳。

五、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出活动室。(放音乐)

师:我们带着小鸡出去晒太阳了!

活动延伸:请幼儿捡不能数量的蛋宝宝,并孵出相应数量的小鸡。

活动反思: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支持幼儿点数5以内的数量。幼儿对于数学的兴趣,往往便于他们对于环境材料的兴趣,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在活动中,创设了帮鸡妈妈捡蛋的游戏情境,准备了形象可爱、逼真的蛋宝宝小鸡,调动幼儿参与操作性,引导幼儿捡蛋宝宝,数蛋宝宝的游戏情境。

篇12:蛋宝宝教案

活动内容:探索活动DD想站立的蛋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能使蛋宝宝站立的多种方法。

2、能创造性的使用多种材料,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独创性。

3、对事物有好奇心,愿意将自己的发现与他人交流。

活动准备:

1、熟蛋人手一个,事前装饰成蛋宝宝。

2、沙盘、瓶盖、玻璃瓶、积木、沙包、手帕、废报纸、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是谁在哭呀)原来是蛋宝宝,(为什么哭呀)蛋宝宝看到小朋友

玩的这么开心,也想学学小朋友的样子,可是它怎么站也站不起来,它需要帮助,你们能帮助它站起来吗?”

2、引导幼儿尝试用面前的材料探索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3、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并演示自己的方法,分享、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

延伸活动:利用班级环境中的材料使蛋宝宝站立。

我们班里还有很多热心的朋友,它们也想帮助蛋宝宝,小朋友可以去找一找、试一试看看还有谁能帮助蛋宝宝站起来。

篇13:蛋宝宝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在儿歌的提示下添画小鸟。

2、尝试表现向不同方向飞行的小鸟。

二、活动准备:

1、画有两个椭圆形的画纸。

2、勾线笔。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出示树:这是什么?

对了,是一棵小树。

2、音乐游戏《两只小鸟》导入活动。

师:今天小树上来了两个客人,我们听听看是谁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蛋宝宝

(1)师:丁丁和东东飞走了,但是它们留下了两个蛋宝宝,我一起来看看这两个蛋宝宝是什么形状的?(出示圆形宝宝与之比较不同,让幼儿认识椭圆形)

(2)师:蛋宝宝里会是什么呢?

2、将椭圆形添画成小鸟。

(1)师:我们一起看看蛋宝宝会变成什么。

(2)边念儿歌边进行示范添画。付儿歌:

蛋宝宝,笃笃笃,长出尖尖小嘴巴。

蛋宝宝,眨眨眨,长出圆圆大眼睛。

蛋宝宝,扑棱棱,拍拍翅膀飞起来。

(3)师:它变成什么了?(变成了小鸟,先长尖尖小嘴巴,再长圆圆大眼睛,拍拍翅膀飞起来了。)

3、小结:你们看两只小鸟现在睁着圆圆的大眼睛在找树林里其他的小伙伴呢,你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

篇14:捏不碎的超级鸡蛋作文

“丁零零……”清脆的上课铃响了。王老师带着神秘的笑容走进教室。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们:“现在老师手里有一篮神奇的鸡蛋,它们被老师施了魔法,无论你们怎么捏都捏不碎。如果不信,我们接下来就来试一试。”

游戏开始了。首先上来捏鸡蛋的是个小女孩。她先将光溜溜的鸡蛋放在手心,再握紧拳头,眉头紧皱,使出浑身力气。过了一会儿,只见她脸涨得通红,实在没力气了才松开手。却看见鸡蛋完好无损地躺在她的手心里。

底下顿时有男生哈哈大笑,其中一个嚷嚷道:“要是我上场,这个小东西一定粉身碎骨!”他一边说一边摸着自己的肚子,以显示自己的强壮。

如他所愿,老师第二个就叫他上来捏。他迫不及待地跑上讲台。只见他握紧拳头,咬紧牙关,眉毛都翘起来了。可不管他再怎么努力蛋壳还是没有一丝裂缝。最后,那个男生只有放弃了,灰溜溜地走下台。台下的同学顿时急了,有的喊:“我要捏,我要捏!”有的说:“这蛋有那么硬吗?我看它是假的。”剩下的同学也认为鸡蛋有问题,否则不可能捏不碎。同学们挠着头皮,拍着脑袋,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鸡蛋捏不碎呢?难道真的有魔法?实验后,老师告诉了我们答案,原来鸡蛋表面的曲面结构可以很好地分散所承受的压力,所以捏不碎。大自然真是神奇,小小的鸡蛋都有那么深奥的科学道理。

篇15:捏不碎的超级鸡蛋作文

上课了,老师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手里还拿着两个鸡蛋,走上讲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实验——握鸡蛋”。这时,教室里像炸开的油锅,同学们叫嚷着:“鸡蛋又没有手,怎么握呀?应该是摸鸡蛋才对啊!……”

试验开始了,老师说:“谁愿意来做一下试验啊?”同学们听了纷纷举手,老师叫潘宇俊上去,潘宇俊大步流星地上去了,他张开五指,包住鸡蛋,他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这时他的手微微颤抖,眼睛眉毛挤成了一团,但是还失败了,鸡蛋纹丝不动。

老师又叫张昊宇上去,他得意洋洋地走上讲台,张昊宇用手包住鸡蛋,迈出右腿,眼睛死死地瞪着鸡蛋,脸憋得通红,手上的青筋都暴了出来,可鸡蛋还是完好无损。

忽然老师又叫我上去,我害羞极了,心想:“这个鸡蛋这么薄,我难道不能把这么小的鸡蛋握碎吗?”。我用手握紧鸡蛋,牙齿咬住上嘴唇,憋足气,可鸡蛋的外壳如同坚硬的盔甲,最后我也没有成功。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廖老师告诉我们:“虽然它的壳很薄,看起来很脆弱,但是它是椭圆形的,具有薄壳结构,这种特殊结构可以均匀地把力分散到各部位。”我们听了恍然大悟。

这节实验课使我们明白:薄壳结构能够承受很大压力的道理。学习上,我们要发奋图强,要承受得起各方面的压力。

篇16:捏不碎的超级鸡蛋作文

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是啊,它们无一不显示了大自然的.魅力,人们能收中领悟出许许多多的道理,从而诞生了各式各样的发明。

这天早上,我准备煎鸡蛋作早餐。于是从冰箱里拿出两颗鸡蛋,突然我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鸡蛋能敲碎,那能不能被“捏”碎呢?说干就干,我拿起一颗鸡蛋,使劲地捏,试图把它捏碎,可是鸡蛋却毫无发伤,连一条裂痕都没有。接着,我又拿起另一颗鸡蛋轻轻地往桌子上敲,才敲一下,蛋亮就裂开了。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心里只想着这个问题,蛋也就乱煎一通。这薄薄的蛋亮怎么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呢?或者是,难道它跟手有“仇”吗?想着想着,我便低头偷笑了几声。这时才发现我的蛋已经成烧焦的黑煎饼了!

我连“黑煎饼”都来不及给“偷咬”一口,就跑去查资料了。原来,科学家也曾遇到过这种奇怪的现象。经过他们的仔细研究,终于发现了蛋壳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因为,蛋壳的形状能把它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每个角落。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建筑师建造出了这既便捷又省料的建筑,如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等染著名的建筑都是利用这种结构建造而成的。看来这蛋壳虽小,“威力”却很大啊!

世间万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呀!希望大家能保护大自然,发现大自然,让大自然继续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事物吧!

篇17:捏不碎的鸡蛋四年级作文

捏不碎的鸡蛋四年级作文

这学期我的体重突然下降,加上脸色苍白,引来了全家人的恐慌:验血、看医生随之而来。化验的结果没有什么大碍,只是有点贫血,全家人的讨论结果都认为是我挑食惹的祸。

接下来,全家人就开始为我制定营养计划了。计划第一步——补血。补血的第一步从红枣茶开始。奶奶从超市买来了一大箱的红枣,颗颗红枣又大又饱满,看似味道不错。于是,煮红枣茶就成了奶奶暑期的主要工作。

一大早,奶奶就给我煮了一瓶香喷喷的红枣茶,还根据我的口味把煮好的`红枣茶放进冰箱冰一冰。等我起床后,又香又甜又凉的红枣茶就代替了我的牛奶,成为了我早餐的一部分。我喝了一口,好美味的红枣茶,比我想象的要美味几十倍。不出十分钟,瓶里的红枣茶就被我喝得一干二净。看到我的举动,奶奶乐得笑开了花,还说:“我的劳动成果终于被某人接受了,从今天开始,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的宝贝孙子煮红枣茶咯!”

看到奶奶高兴的样子,我的心里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似乎感受到了奶奶暖暖的爱意。为了表扬奶奶的劳动成果,我想了又想,突然创编了一句广告词送给奶奶:周氏红枣茶,一喝忘不掉,二喝补身体,三喝健康一辈子。奶奶听了后哈哈大笑!

篇18:捏不碎的鸡蛋说明文作文

捏不碎的鸡蛋说明文作文

“捏碎!”“捏碎!”“快捏碎!”教室怎么这么热闹。哦!原来我们在教室捏昨天的那个神秘的鸡蛋。昨天,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能飘浮的.鸡蛋。而今天呢?老师对我们说:“我这个鸡蛋是捏不碎的。”我们一听,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可能吧!鸡蛋很容易捏碎的。有的说这难道又是科学道理。还有的说老师在骗人吧!

当我们正奇怪的时候,老师说:“谁要上来试试?”我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老师就叫徐政泽上来。于是,徐政泽就胸有成竹地走了上来。徐政泽右手尽捏鸡蛋,皱着眉头,就算徐政泽把全身的力气传输在右手上,也没有成功。下面,老师让全班的同学都试了一下,全班同学不但都没有把鸡蛋捏碎,而且累得气喘吁吁。

后来,老师告诉我们,因为鸡蛋四处都有受力。这些分布均匀,力量是对称的,许多力量受到中间时,就散发出去了。办法就是,你只要用大拇指一按,就等于一面受力,就可以压碎了。

原来鸡蛋的本领真大啊!上次能飘浮,这次又能捏不碎(不包括压碎)。

篇19:晕,捏不碎的超级鸡蛋

晕,捏不碎的超级鸡蛋

今天,妈妈给我和同学们在课堂上玩了一个游戏,它非常有趣。

首先,妈妈拿来了一个黄色的碗,上面盖着布,这里面装是什么呢?妈妈把布一拿开,哦!两个“双胞胎”鸡蛋出现在碗里,接着妈妈问:“今天做的这个游戏叫‘捏鸡蛋’,如果你们把鸡蛋握在手心里,使劲儿捏,会发生什么结果?”“烂!”大多数同学都这样说,只有一个姐姐说不一定烂。妈妈看了一圈接着又说:“现在只有一个人说不可能捏烂,有很多人说能烂,说明鸡蛋能烂得可能性非常大,那我先给鸡蛋施个魔法,让你们捏不烂它!”说完,就向两个鸡蛋吹了一口气。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着眼盯着,害怕妈妈耍花招,但我们还是不相信妈妈施的魔法是真的',妈妈说:“那你们就上来试试看吧!”

游戏开始了,大家纷纷把小手举起来,于是她开始挑兵点将,第一个正好挑住了我。我紧张地上了台。我一手握着鸡蛋,感觉它好滑好冰哦,我用了吃奶的力气也捏不动,它真像块硬石头。我只好蹲下来对着盆子捏,手都捏麻了,也捏不碎它,大家让我下台。唉,被鸡蛋打败的滋味真不好受!这时几个男同学对妈妈喊:“女生力气小,换个男生上来!”妈妈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接下来,最胖的男同学王浩彬来挑战鸡蛋“大力士”。他一上台,同学们都高兴得大喊大叫,还不停地为他加油。王浩彬捏的时候弓着腰,鼻子也皱着,还大喊:“嘿!嘿!”哈哈,还真像个运动员!不过他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把鸡蛋打败。妈妈问他有什么感觉,他也是和我一样的感觉:胳膊麻!看来,鸡蛋真是被妈妈施了魔法?

接下来,同学们一个一个都来尝试捏鸡蛋,当然,没有一个能捏碎它的。游戏做完后,妈妈让我们提问题。我绝对绝对不相信妈妈会向鸡蛋施魔法,立刻举手发问:“平时鸡蛋一碰就烂了,为什么今天却捏不碎它?”妈妈没有回答,却笑眯眯地问大家:“有人知道答案吗?”一位大姐姐说:“我知道!我曾经看过一篇课文。里面就是说鸡蛋的。鸡蛋很薄,又很圆。它能把接受到的外界力量均匀地传递出去,所以很难捏拦它!”哦,原来是这样,接下来妈妈又为我们讲了一些根据这种原理而建造的薄壳形建筑物,又欣赏了一些图片。

小小鸡蛋,里面的学问可真不小!

捏不碎的鸡蛋作文

蛋宝宝教案

蛋宝宝幼儿活动教案

小班科学蛋宝宝站起来教案

宝宝不挑食的教案

蛋宝宝变魔术美术活动的教案

拯救蛋宝宝大班体育游戏教案

《蛋宝宝历险记》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好宝宝不挑食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鸭宝宝寻蛋》

捏不碎的蛋宝宝教案(整理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捏不碎的蛋宝宝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