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素材(共含1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zad”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素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出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四字词语,用上这其中的几个词语来介绍一下谈迁吗?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厄运,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谈迁自幼心中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是——(贴: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指名学生回答)
2、为了实现这个信念,谈迁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好好体会一下。
3、小结,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但是信念的实现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中间难免会遭到厄运的打击。谈迁遭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书稿被盗)
5、书稿被盗为什么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关键句子来。(出示句子: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6、是呀,面对如此厄运,谈迁(引读)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谈迁茶饭不思,那他在思什么呢?他夜难安寝,又在想些什么呢?
7、这一厄运对谈迁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谈迁被厄运打垮了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圈划关键的词句,把自身的对语句的理解、想法用一个词、一句短句写在书上空白处。
2、为了重写《国榷》,谈迁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让我们走近谈迁,展开想象,把你最感动的一个镜头用笔写下来吧!
3、谈迁为了矢志不渝的信念,在努力,在抗争,你能读好这段话吗?先自身试一试。(配乐指名读)
4、让我们一起怀着敬重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话吧!(配乐齐读)
5、学到这儿,你想对谈迁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自身说些什么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谈迁胜利了,他用自身倒霉的经历,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出示、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到这儿,你对“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定有了更新的认识,那这里的信念又指什么呢?(教师相机板书:胜利)
3、让我们记住谈迁的故事,记住这一段富有哲理的人生格言。
4、老师读了这个故事后,想到了这么两句话,我把它送给大家。
5、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拿起课前准备好的书签,认真考虑,自身写一句励志格言,写完后别忘了署上你的大名。(配上《从头再来》音乐)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 搜集有关古今中外名人的励志文章。
2、继续完成课堂练习,并把它制作成书签。
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胜利
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希望 勇气 力量
意志 毅力 信心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
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2、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板书:
家境贫寒
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
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
自强不息
《国榷》
名垂青史
教学目的:
1、复习已有的识字方法,运用和联系语境的方式,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挣脱等词语的意思。
2、采用语言转化和想象画面的方式,体会运用数据的好处,感受数据的表现力。
3、凭借语言文字,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遭遇厄运的痛苦,从而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题入手理解厄运
读课题,理解厄运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二、检查预习了解厄运
1、文中的厄运降临在谁的身上?
2、介绍对谈迁的了解,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
3、降临在这位史学家谈迁身上的厄运是什么?
三、紧扣《国榷》探究厄运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部怎样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为什么称得上是厄运呢?认真读课文的
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找一找,可以用笔圈圈、划划。
方案一: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赏析这句话中的字词。从一点、一百多里等词感受谈迁为了这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付出的辛劳。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方案二: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读句子,当这些简洁、凝练的'数字跳入眼帘,分别读出了什么?
2、句中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些数据,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或句子呢?
3、数据不仅能化为词语或句子,它们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还能透过这一个个数据,联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国榷》是谈迁的心血。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数据背后丰富的内涵,感受数据非凡的表现力。
5、喜悦还洋溢在谈迁的脸上,《国榷》却被小偷偷走了,这难道还不是厄运吗?为什么?
四、感悟信念战胜厄运
1、遭遇如此厄运,谈迁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谈迁怎样的内心?
2、谈迁就这样被厄运打垮了吗?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新撰写这部史书。
读句子,理解挣脱,想象谈迁的内心,感悟谈迁的信念。
五、作业
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
教学目的:
1、复习已有的识字方法,运用和联系语境的方式,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挣脱等词语的意思。
2、采用语言转化和想象画面的方式,体会运用数据的好处,感受数据的表现力。
3、凭借语言文字,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遭遇厄运的痛苦,从而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题入手理解厄运
读课题,理解厄运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二、检查预习了解厄运
1、文中的厄运降临在谁的身上?
2、介绍对谈迁的了解,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
3、降临在这位史学家谈迁身上的厄运是什么?
三、紧扣《国榷》探究厄运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部怎样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为什么称得上是厄运呢?认真读课文的
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找一找,可以用笔圈圈、划划。
方案一: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赏析这句话中的字词。从一点、一百多里等词感受谈迁为了这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付出的辛劳。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方案二: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读句子,当这些简洁、凝练的`数字跳入眼帘,分别读出了什么?
2、句中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些数据,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或句子呢?
3、数据不仅能化为词语或句子,它们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还能透过这一个个数据,联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国榷》是谈迁的心血。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数据背后丰富的内涵,感受数据非凡的表现力。
5、喜悦还洋溢在谈迁的脸上,《国榷》却被小偷偷走了,这难道还不是厄运吗?为什么?
四、感悟信念战胜厄运
1、遭遇如此厄运,谈迁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谈迁怎样的内心?
2、谈迁就这样被厄运打垮了吗?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新撰写这部史书。
读句子,理解挣脱,想象谈迁的内心,感悟谈迁的信念。
五、作业
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读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板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请自由的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二、初读感悟。
1、自由读文。(第一次读文。)
2、指名填空。(提示:使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附带指点“榷”字的写法。)
3、课文中还有许多四个字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请你用你的笔快速的把它框画出来。一边读一边画。(第二次读文。)
(过程中提示学生找词也要有方法,得按顺序来。如: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的办法特别好,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找,这样就不会手忙脚忙了。)
4、汇报:找好了吗?老师请几位同学分段来说说自己查找的结果,被请到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其他同学可要注意听:他念到的你画下了吗?你画的他是不是也画下了?如果没有你得帮他补充。(抽丝剔骨,抓要点读文。)
(课堂堂不是属于一两个学生的,课堂当归还于学生,当面向群体。)
5、自由练读课中的四字词。(要求:有感情、有节奏。)
6、指名读。
7、齐读四字词语。
8、读课文内容。(一男生,一女生,与班里的男生、女生分读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一出问题立刻纠正。(第四次读文)
三、课堂小练习。
1、按老师的要求把书折好,只看书中的图画。
2、看图说词。
(要求:如“我看到他被风吹得飘飘摇摇的样子,就想到了‘年老体弱’这个词”。按老师的说法来说,你能吗?)
3、将词写在图画的旁边。(快速思考,不看书你能想到几个词?看谁想的多。)
4、展示结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小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
谈迁立下什麽志向?2 他最终成功了么?
相机板书:翔实可信
理解词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部国榷是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当谈迁在第一次完成国榷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无比的艰辛。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
1.指名说。
2.(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他遭遇的厄运是什麽?
2.书稿的遗失为什麽被称作厄运?
板书: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3.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课件)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指导朗读体会。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4.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
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的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指名说。
4.(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
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大家想看看吗?(课件展示《国榷》)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麽?
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
“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 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课件)《从头再来》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诵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吧!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的教学反思
外出听课,除了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我还比较关注学生的表现,毕竟学生才是主角嘛。有时常感慨:别的学校的学生是如此聪颖,读书时或激情澎湃,或婉转动听;发言则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是因为特级教师在这堂课上引导得好呢?还是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表现得就这么出彩?我想,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吧,而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平时的语感训练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既然非一日之功,那么羡慕也羡慕不来,还是在自己的课堂上多下工夫才行。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当我问道:“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第一个学生起来回答:“谈迁写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我肯定了他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又强调:“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能否说得具体些,生动些?”第二个学生说:“谈迁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写成的一部珍贵的书稿——《国榷》下落不明。”第三个学生紧接着说道:“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
这个环节并没有到此结束,我追问道:“三种不同的说法,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吗?”孩子们马上领悟到:“第一种说法太简单了,让人感觉《国榷》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偷了就偷了呗!”(孩子们在底下会心地笑)“后面两种说法比较具体,让我们感受到《国榷》对谈迁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是他二十多年的心血,丢了等于要了他的命。”“后面的说法更能突出这是谈迁遭遇到的厄运,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我想,这时候不用我说,学生都明白了表达的重要。但我还是罗嗦了几句:“你们看,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出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说话和写作文时,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你的语言更吸引人。”接下来的朗读环节,孩子们由于刚才体会得比较到位,朗读自然也不成问题了。
其实,这一环节并不是事先预设好的。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抓住契机,找到突破口,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你会发现,不用羡慕别人,原来我们的孩子也很棒!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阅读理解答案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新书的初稿完成后,谈迁仍不满足,为了使这部书更加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逸文”的意思。
3.你从谈迁写史书的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 完备、准确特地到了都城北京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
2.“逸闻”指世人不太知晓的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3.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怀抱希望,努力坚持,最后终会成功。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并有选择地积累词语。 2、通过观照文本中的数字和动词,感知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写作特色。 3、借助想象、诵读感受谈迁的顽强意志,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瞄准“信念” 1、读课题 2、读好课题。 3、谈迁的信念是什么?(板书: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4、他遭受了怎样的厄运? 二、关注数字,感知“信念” 1、过渡:为什么一部书稿的丢失竟是致命的打击,痛苦的厄运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边 读边体会,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跳到了你的眼前,触动了你的心弦。 2、 师生交流 【一】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 国榷》。 ①、这位同学发现了四个数字,很多人都觉得数字是冷冰冰的,但是这些数字的背后,却有着怎样的内 涵啊,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师生交流 【二】 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写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 走了一百多里路。 (1)“一百多里”按照正常人的步行速度,要连续不断地走41个小时。为了一点史料谈迁竟要走上41个 小时。 (2)“一点”是多少?也许只是几个人名,也许只有几句话,这对于500多万字的《国榷》来说实在是 微不足道嘛!谈迁为什么还要为了这一点史料走上一百多里路呢? (3)500多万字的《国榷》该有多少个“一点”呀!又该有多少个“一百里多路”啊! 5、师小结:为了一点史料走了一百多里,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50多岁才完成这部500多万字的鸿篇 巨制, 这些数字分明在为我们讲述一个信念,这个信念的内容是――【引读】: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 史;这些数字分明在为我们阐释一种精神――【指名回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6、【齐读】让我们读好这些数字! 7、这部《国榷》对谈迁来说还仅仅只是一部书吗?此时此刻,相信你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来,读 !【齐读】――出示:“20多年的心血……老人了。” 三、展开想象,强化“信念” (一)挣扎 1、过渡: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 热泪在不停流淌。 2、此时的谈迁,心情怎样?【指名读】你能读出来吗? 3、茶饭不思,他在思什么?夜难安寝,辗转发侧,他又在想什么呢? 4、20多年的朝朝暮暮、点点滴滴,如今,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谈迁怎能不老泪纵横啊!【齐读】 (二)挣脱 1、谈迁会从此消沉下去吗?他会怎么做? 2、评:你们真是谈迁的.知音哪!请问,是什么指引着谈迁?是什么鼓励着他? 3、这些都化作八个字:厄运打不夸的信念【齐读】 ( 三 ) 雄起 1、可是,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从头再干谈何容易啊! 2、同学们,让我们再把心沉下来,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画面,和谈迁一起经历重写《国榷》的风 风雨雨。【师范读】 3、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4、多么生动而又感人的画面啊!如果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你就在谈迁的身后,你的眼前又会有怎样的 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音乐 ) 5、师:那可能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在郊外,在杂草丛生的旷野;那可能是一个家家团聚的中秋之夜 ,在谈迁的陋室,在桌前;那可能是一天的劳顿之后,匆匆的归途,那还可能是…… 6、生交流 7、同学们,现在,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谈迁重写《国榷》的过程吗?(难、累、苦、孤、病) 8、你们说得都对!可是风烛残年、体弱多病的谈迁重写《国榷》的千辛万苦又岂是一个字能够概括得了 的呢?!赞叹也好,惊叹也罢,还是让我们再一次地为谈迁凝眸――【引读】 四、突破难点,内化“信念” 1、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因为它的翔实可信,这部流传千古的明史巨著,直到 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史实价值。 2、谈迁留给我们的仅仅是《国榷》吗? 3、【齐读课题】 4、他用毕生的行动告诉我们――【齐读】出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 5、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中,一定不会一帆风顺,当你面对失败的时候,当你承受痛苦的时候,请 你想一想谈迁的故事。让我们坚定地读这句话,把它铭记在心中。【齐读】 6、让我们响亮地读这句话,把它告诉所有的人。【齐读】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读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板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请自由的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二、初读感悟。
1、自由读文。
2、指名填空。(提示:使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附带指点“榷”字的写法。)
3、课文中还有许多四个字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请你用你的笔快速的把它框画出来。一边读一边画。
4、汇报:找好了吗?老师请几位同学分段来说说自己查找的结果,被请到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其他同学可要注意听:他念到的你画下了吗?你画的他是不是也画下了?如果没有你得帮他补充。
5、自由练读课中的四字词。(要求:有感情、有节奏。)
6、指名读。
7、齐读四字词语。
8、读课文内容。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一出问题立刻纠正。
三、课堂小练习。
1、按老师的要求把书折好,只看书中的图画。
2、看图说词。(要求:如“我看到他被风吹得飘飘摇摇的样子,就想到了‘年老体弱’这个词”。按老师的说法来说,你能吗?)
3、将词写在图画的旁边。(快速思考,不看书你能想到几个词?看谁想的多。)
4、展示结果。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小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1、谈迁立下什麽志向?2、他最终成功了么?相机板书:翔实可信 理解词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article/
一部国榷是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当谈迁在第一次完成国榷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无比的艰辛。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
1、指名说。
2、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他遭遇的厄运是什麽?
2、书稿的遗失为什麽被称作厄运?板书: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
3、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导朗读体会。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4、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的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指名说。
4、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大家想看看吗?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麽?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 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诵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吧!
(翔实可信)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拨开云雾见青天。
信念不会被厄运打倒作文400字
真正的信念,不会被厄运打倒。正如疾病缠身的张海迪、患眼疾的华彦匀、受到宫刑的司马迁…他们都是凭着信念“死而重于泰山”的人。
张海迪一位伟大的人。她因为长期得病而不得不躺在床上。身上的大部分已经丧失了能力。可她为了能够带病人针灸,痛苦地用剪刀把部分腐烂的肉割掉了。常人怎么能体会到她的痛苦了?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在水波映月,沉影四璧的二泉旁,一首不朽的二胡曲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一位日本指挥家听完了《二泉映月》这首曲后,热泪盈眶地说;“这首乐曲应该跪下来听!”这首乐曲的'作者正上饱受困难的华彦匀!谁能想到他以前的痛苦,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和激愤的呐喊!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在监狱里,一本辉煌的巨著出现在历史的文库里。它是司马迁用生命磨成罴写成的!当时司马迁受冤枉,被汉武帝下民命令受宫刑。他失去了尊严,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他还是坚持下来,写完了《史记》,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信念,不会被厄运打倒。只要有信念,就可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可如果你放弃了信念,却不知道自己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
信念。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2、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准备: 介绍谈迁、《国榷》,多少岁开始写,理解“厄运、信念、名垂青史、奋笔疾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博览群书 ” 板书、磁铁 多媒体课件 四年与北京分开 在北京的画面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熏陶。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领学生反复品读词句,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之前同学们预习了20.课,了解了相关资料,这里有几个课文中出现的成语,谁来读? 出示:明末清初、家境贫寒、翔实可信、博览群书、一袭破衫、终日奔波、明史巨著、名垂青史
2、这些词语都是描写――?(写谈迁的),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来说说谈迁吗?
3、看来同学们对谈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谈迁,进一步体会他那――(读课题)!
4、我们看到“厄运”这个词,字典上怎么解释?(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解释为厄运),在本课的故事里,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二、体会书稿的来之不易,揭示谈迁的信念。
1、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
学生汇报答案,师板书:书稿被盗 并打出课件,指名该生读。
为什么书稿被盗对谈迁是一个厄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你感触最深的句子。
2、理解《国榷》来之不易。
■ 为什么书稿被盗对谈迁是一个厄运呢?
■你真会读书,你抓住了一系列的数字来体会谈迁。 请其他同学拿起笔圈起句子中出现的数字,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出示两条句子:比较句子:经过奋斗,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 我们看,老师改动了一下句子,把这句子中的数字去掉,你们看行不行?上下桌之间可以讨论交流(通过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什么?)
(“20多年”,感受到20多年中,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可见谈迁坚持不懈;
“6次修改”,知道反复地查证、修改,内容在不断地充实;可见谈迁精益求精;
“50多岁”,知道谈迁从27岁的青年写到了老年,可见《国榷》凝结了谈迁毕生的心血; “400多万字”说明书稿的工程浩大,可见《国榷》是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
■这些数字,我们读着,读出了谈迁的坚持不懈,读出了谈迁的精益求精,更读出了这部鸿篇巨制凝结了谈迁的毕生心血。让我们一起带着感受,带着这些理解,读出这些有生命的数字,课件 齐读
■ 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国榷》来之不易。出示下个课件:由于他家境。。。。。。为了抄一点史料。。。。。。读这两句,你感受到什么?
我们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一位年老体弱的老人,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__________; 渴了,__________;累了,_____________。
3、感知“信念”
■ 谈迁历尽艰辛,坚持不懈,从二十多岁的青年写到花甲之年,谈迁是为什么坚持下来的?他的信念是―?课件: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因为有信念,谈迁完成了400多万字的《国榷》
■让我们捧起书来,一起来读这段。生齐读。 ?
4、过渡: ■ 为了这部国榷,谈迁熬白了头,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现在《国榷》写成了,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啊(非常高兴,欢天喜地、心花怒放、欣喜若狂)还有谁来说说谈迁的`心情?
三、围绕“厄运”,走进谈迁。
1、■《国榷》被盗后化为乌有 乌有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
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小偷偷去的仅仅是书稿吗?偷去的是什么?谈迁此时是什么心情?
■好好读这段话!指导朗读。个别读 读出谈迁的悲愤、绝望、痛苦、痛不欲生、灭顶之灾、 ■ 谈迁从欣喜的巅峰跌入到痛苦的深渊,五十几岁的谈迁还能站起来吗? 出示课件:很多人。。。。。。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谁来读?
■ 你听出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 是啊,谈迁决定从头撰写这部史书。(板书从头撰写)
2、■这样的打击,换了谁都会受不了的,是什么支撑他从头撰写?(信念)师指板书,这信念是―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让学生读
■ 所以厄运并没有――?齐读句子 20多年、历尽艰辛写下的书稿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谈
迁悲痛之后毅然决定从头撰写,因为谈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四、悟读“打不垮”,读懂谈迁。
■ 很快,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出示课件:经过。。。。。。初稿 大家注意时间,多长?
――这四年,本来用20多年才写得出来的国榷,在四年里完成了,这四年,谈迁要怎样写才能完成400多万字的书稿?(废寝忘食、披星戴月、含辛茹苦、)
■ 没有这四年,就不会再有国榷。这时候,谈迁59岁了,已是花甲老人。他为了使这部书稿
更加完备、准确,他决定到北京。我们走近他在 北京的日子当中。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向我们描述了他在北京为了信念所做的执着与坚持。出示课件
■ 谈迁是怎么度过在北京的日子的?谁来说一说
■ 课件 这三句话,展示了他在北京的时间里为了信念的执着追求,让我们静下心来,再看
这段话,看哪些词句让你最受感动,最能反映出谈迁为《国榷》所做的努力,不妨划下来,并跟周围的同学交流探讨一下。
生:“四处寻访、广泛搜集”说明谈迁走了许多地方,吃尽了辛苦。
生:从“一袭破衫”,看出谈迁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生活。
生:谈迁“终日奔波”,说明他不怕劳累,他在和自己的生命抢时间
生:由“面对孤灯”我想到谈迁他一定也思念与他相依为命的妻儿老小,一定也想念生他、养他的家乡,可是为了重新编写《国榷》他什么都忍受住了。 出示句子,联系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说说这个句式:
为了 ,谈迁 。
■这时候的谈迁,已经完全投入到《国榷》的撰写中去了。 是什么支撑着59岁的谈迁四处寻访,广泛收集、亲自考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什么支撑着59岁的谈迁一袭破衫,却终日在风沙中奔波?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又是什么支撑着年老体弱的谈迁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夜以继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五、 感动“信念”,总结全文,拓展说话。
■ 一部更加翔实、精彩的国榷诞生了。(出示:这就是谈迁和他的《国榷》及文字又经过了。。。名垂青史 让我们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人。
■真是厄运不改男儿志,重新再造垂青史。所以我们说――出示最后一段的文字 齐读
■ 是啊,心若在梦就在,信念在希望在。这就是信念的力量,这就是――再读课题!
■ 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能创造奇迹。古今中外,在厄运面前坚强站
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很多很多,请你来说说这样的事例。
■ 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书稿被盗
化为乌有 从头撰写
名垂青史
安徽省霍邱县河口中心小学 陈家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结合语境理解其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能力。 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有关段落。
情感目标:感受和学习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述说亲身经历,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从懂事到现在遇到过挫折吗?(若有,请说说遇到的是什么挫折,后来是怎么克服的!)(师加以点评)
2. 陈老师在2005年也曾遭到过一场厄运,你们想了解一下吗?(生:想)。那么陈老师就向同学们简单讲述一下这场突如其来的厄运的经过。2005年5月,安徽省第八批特级教师评选正式启动,由于本人平时非常注重学习,于是就满怀信心地参加了特级教师评选活动,材料表格都正式报送。但是由于个别人心怀叵测,以本人超计划生育为由,导致本人县级部门未能签署意见,别人材料都报到了省教育厅了,可我的材料被退了回来。当我得知材料被退回后,当即找到了分管教育和计生的县委副书记褚正稳同志,向他说明缘由后,引起褚书记高度重视,他当即责令县计生委主任张家田同志请示市省计生委,搞清政策依据。当省市计生部门明确表态不受影响后,褚书记当即批示立即予以补签。后来经过近半个月的周折,材料终于报送到省教育厅。但因未入市政府上报名册,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但是,我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厄运所打垮,而是更加努力的学习、研究,截止12月份,本人就在各类教育期刊发表有价值的论文或随笔10多篇,使自己的底气更加富足,为参加下一批特级教师评选创造了更加优厚的条件。
同学们,你们听后感到陈老师怎么样?能用一句或两句话说一下吗?(让学生自主说,师加以点拨。)当学生说到“意志坚强”、“不屈不挠”、“信念坚定”等词时,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代一个史学家的故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板书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3.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感受吗?
二.初读指导,初识谈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难读、难理解的长句子。
3.扫除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了解谈迁
1.在谈迁追求信念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崎岖与坎
坷相伴的,厄运打击着谈迁。
2.速读课文,思考一下:谈迁遭遇了什么厄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3 。学生读文,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4.交流评价:只是书稿被盗而已,为什么讲成是厄运呢?请同学们在自由的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来说说。
5.学生交流:(师出示)
(1)“20年的心血-------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A.结合“心血、致命、体弱多病”等词理解厄运。
B 。指导朗读。
(2)“经过20多年---------《国榷》”
A通过读文,你们发现这段文字中有什么特点?(一连串的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B 用数据有什么好处? (师可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C 谁能读好这句话?
D 整整奋斗了20年,整整追求了20年,花了20年的心血编写成的鸿篇巨制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不得不说是一场厄运。
E师出示课件,生齐读这句话。“20多年的心血-------老人了。”
第二课时
一.感悟课文,熟悉谈迁
1.“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
A 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他不停地流泪,说明内心如何?(很痛苦)。
B我们再来看看第2自然段的开头,当谈迁完成这部鸿篇巨制时,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能用哪些词来形容这种心情?(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兴高采烈、)
而书稿遗失后,他的内心又是(悲痛不已、伤心欲绝、肝肠寸断)
C 是的,从喜悦的巅峰坠入痛苦的深渊,这真是一场厄运。谁能通过朗读表达谈迁内心的痛苦。
2、过渡:遭遇了如此厄运,常人会怎么做?(从此悲观消沉、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信念,安享晚年。)
3、是的,很多人都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可谈迁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很多人-------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4、读这一段话时,哪个词最先跳入你的眼帘?你怎么理解“挣脱”?( 教师随机板书: 意志坚强 信念坚定)
5、正是这样一种还历史一份真实的决心,谈迁才很快--------
三、精读课文,学习谈迁
1、在厄运面亲,谈迁重新站立起来,那么,他又是如何同命运挑战,同厄运抗争的呢?(出示“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时间已经不多了。”)
2、这是描绘谈迁与厄运抗争的一个特写镜头,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边听边想象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
3、教师引述:也许,天刚刚蒙蒙亮,窗外黄沙飞舞,而谈迁---------
也许,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谈迁奔波劳累了一天,刚跨进门槛,突然就------
也许,那是一个花好月圆,合家团聚的日子,而谈迁-------
也许,炎炎夏日,闷热潮湿的茅草屋内,谈迁--------
也许,20 年前的谈迁还风华正茂,可现在的谈迁----------可他依然-------
4、把你想象中最感人的画面描绘出来,学生练写,交流。
5、在谈迁的心目中,除了国榷还是国榷,为了这矢志不渝的信念,他在努力,在抗争,当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时,他是在与什么抗争?(环境)当他面对孤灯,仍不停挥毫书写,他是在与孤独抗争,当他明知自己年老体弱,却奋笔疾书,这是与身体抗争,当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时,他要与时间抗争,他重新编写巨作,这是在与厄运作顽强 的抗争。
6、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读“又经过了几年------名垂青史”
7、名垂青史的仅仅是国榷吗?还有什么?(不屈不挠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坚持不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精神)
8、有一首是这样赞美谈迁,谁来读一读。(出示诗)
五、整体感悟,悟出道理
1、谈迁成功了,他用自己不行的遭遇,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
2、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感受。(有信念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 人生岂能虚度,只要生命还在,就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3、教师小结:让我们把这段话作为人生的座右铭铭记在心。
4.师出示:最后一段话,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5.小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当我们有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点挫折时,我们一定要向谈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攀登光辉的顶点。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信念作文素材
★ 有关信念作文素材
★ 关于信念作文素材
★ 打饭不插队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