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助残日的实践活动教案(共含3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g1881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目标
1、根据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写一写有关妈妈的事情。
2、和妈妈谈谈心,进一步了解妈妈的生活与工作,并把情况记录下来。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写一写有关妈妈的事情,进一步了解妈妈的生活与工作。
课前准备
和妈妈谈谈心,并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妈妈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从小就享受着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妈妈吗?
二、教学过程。
1、根据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写一写有关妈妈的事情:
妈妈的年龄,妈妈最喜欢吃的东西,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妈妈最大的心愿……
2、齐来写一写“我的妈妈”。(可以写一写自己妈妈的外貌、性格特点等)
3、根据自己的记忆,写一写妈妈让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4、四人小组讨论:我对妈妈的感受。然后派代表面对全班讲一讲。最后师小结。
5、就课前预习,汇报对妈妈生活与工作的了解,以及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工作和家务情况的调查:
A、四人小组内汇报。
B、由小组长汇总小组成员意见后向全班汇报。
C、师小结。
三、师总结:本节课,同学们都能按要求了解了自己的母亲,很好!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最想跟妈妈说的话告诉妈妈。
教学要求:
1、写字训练。要求把字写端正,匀称,写正确。
2、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帮助学生正确地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讲读成语。积累语言,积累文化。
4、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能根据词语选择字义的能力。
5、阅读成语故事《一字之师》。目的是增加阅读量,扩大语言和文化知识。
6、口语交际练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7、习作:记叙生活中的“第一次······”。
教学难点:查字典练习,写字练习,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4课时。(包括习作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字。
1、师指导写以下几个字:
幽:竖要写田格的中线上,而且最高最长。
臂:月字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
皆:第一笔是横。不要丢一撇。
2让学生写一写。
3、看看“庐,曛,畏,寇,稻”这几个字写时应注意什么?
4、自己写一写。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
二、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
1、自己修改。
2、全班交流。
3、师: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应用。(以、已,在再,由、尤,)特别是(一、异)要从意义上区分。
三、积累成语。
1、读一读,讲一讲。自读自讲。
2、集体交流。要说出成语的本意和比喻意。例如:落花流水:形容春景衰败,用来比喻惨败、狼狈不堪。
3、把成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四、查字典。
1、读题。
2、独立填写表格,自己确定部首、笔画、选择义项。
3、集体交流,订正。(“累”查“田”部,再查6画,应选1。“屏”,尸,6,2。“洽”,“氵”,6,1、)
4、师:选择义项,要据词订义;要符合词所在的语言环境。
第二课时
一、阅读成语故事,按要求去做。
1、独立阅读故事,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学。
2、读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
(1)两个同学互读。
(2)集体交流读。
(3)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谁称谁为师?因为什么称郑谷为“一字师”?结果怎样?)
(4)师: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请郑谷看。郑谷告诉齐己“数枝”不“一枝”更好。齐己接受了郑谷的意见,并且称郑谷为“一字师”。
3、谈谈自己学习这文章的感受。你认为齐己和郑谷是怎样的人?
二、背诵《早梅》
1、师指。
2、同学之间互读。
3、指名读。
4、自由练习背。
5、竞赛背。
6、集体背诵。
三、学习补充资料《推敲》
四、作业:抄写《早梅》
活动目标
1.了解外出活动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增强安全意识。
2.初步学会多渠道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能够主动交流、分享信息。
3.了解外出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伤害,能根据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培养自我防范、自我救护的能力。
重难点: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伤害,能根据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
活动准备:搜集学生外出时发生的安全事故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主题,制订活动方案
(一) 情境导入
当同学们出去游玩,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大家一定非常高兴。但对于大家外出活动,我们的家长和学校、老师都非常担心,为什么呢?
学生:担心出现安全问题。
教师:的确,外出活动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多媒体演示学生外出活动时发生的安全事故)
提问: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
(二)汇报交流
各小组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生相互补充,共同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交通、游泳、旅游、乘车游玩、公共场所等安全问题。
(三)选择研究内容
1.总结引申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调查和交流,我们知道在外出活动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果我们缺乏安全意识,不能做到事先防范,就可能造成意外伤害。造成这些意外伤害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呢?今天就让我们围绕外出活动安全展开研究,了解外出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更多的安全防范措施。
2.确定研究内容
各组通过讨论确定研究内容。组织全班交流,要求说明为什么确定这个内容,准备怎么研究。
(四)制订活动方案
1.教师提供相应的表格做参考,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示。学生分组讨论具体的活动任务、活动步骤、研究方法等。利用表格呈现方案内容。
2.分组交流活动方案,听取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意见。
(五)搜集信息
鼓励学生在课下分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如:通过网络或到图书馆通过书籍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分组整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制作成知识卡片。教师深入各组,了解情况,进行指导。
(二)交流分享
分组汇报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质疑、补充,提出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应该注意的问题适时点拨,对学生忽略的问题进行提示,启发学生思考。如:郊游时迷路、遭遇雷雨天气怎么办等,并引导学生汇报研究的过程,重点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模拟救护
教师:通过各组的汇报,我们了解了大家搜集资料的过程,知道了更多的外出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感受到同学们确实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可是尽管我们一再强调预防,但在活动中,还可能会有一些意外发生。比如:有的同学不小心跌入水中,有的同学不小心磕伤了,有的同学被虫蚁叮咬??如果我们遇到这些情况,该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和互救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下面就请各组自主选择一种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进行一次模拟表演,尝试进行现场救护。
演示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发言。
学生模拟演练。
★ 助残日活动总结
★ 助残日活动方案
★ 助残日活动倡议书
★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