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语文教案(共含19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翘爱天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
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学生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在上节语文课中我们共同游览了……
师:游过之后相信一定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那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并帮我做几幅有关小兴安岭的宣传画,你们做了吗?
生答。
师:谁愿意到前面为同学们展示一下。
生展示画,并简单介绍。
师:你们画得真是太好了,从大家的画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生答。
2、师:今天老师也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小兴安岭的风景图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播放媒体资源中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
学生欣赏风景。
师配乐简介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
春姑娘来了,给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溪水欢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急待地探出脑袋,似乎想告诉人们什么似的。夏天,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展露婀娜的身姿。秋天也不甘示弱,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起迷人的舞蹈,庆祝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冬爷爷赶着马车也来到小兴安岭,踏上松软的白雪,去寻找小动物们的足迹。
二、细读课文
1、师:我看到同学们已经陶醉在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了。小兴安岭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是生机勃勃的春天,还是果实累累的秋天?是欣赏夏天的枝叶繁茂,还是欣赏冬天白雪的皑皑?简单说说原因。
学生各抒己见。
2、师:课文以它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风光,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学习2~5自然段。
出示学习提示:
(1)喜欢哪个季节就去读相对应的段落。
(2)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找出欣赏或感兴趣的景物,并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绘画、表演、理解词语等)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3、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三、深入读文
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生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春天:
1、师:我们先一起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谁愿意当小导游给我们介绍?
指名读第2自然段。
师:小导游介绍的好不好?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有什么问题或感受都可以说出来,我们在座的每名同学也都可以以导游的身份来为大家解决疑难问题?
重点指导:为什么说“抽出”新的枝条而不说“长出”新的枝条呢?
提示:尽管意思相同,但是作者选用了“抽出”一词,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十分生动形象,试想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曾几何时,笔直的长长的枝干上都不约而同地生长出鲜嫩的枝条,多么神奇啊!因此,作者在这里用“抽出”一词不仅写出了枝条生长的现象,而且把生长的速度之快也描绘出来了,令人觉得贴切而形象,而如果用“长出”一词,就未免显得直白,缺少情趣。
2、师:还有哪儿可以看出春天到了呢?
提示:“山上的积雪……汇进小溪”。“小鹿在这溪边散步......”
师:“小鹿在这溪边散步......”,这里作者用的修辞方法是?为什么这样写呢?
提示:拟人。“散步”、“欣赏”,这本是描写人的神态的词语,作者用来描写小鹿,说明作者对小兴安岭中的树木、动物都充满了喜爱之情。同时这些句子的描写,也使我们看到了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3、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答,天气变暖,春风很暖和等。
师:这段话想一想应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
提示:轻缓。
师:谁能有感情的读一读?
指名多生进行朗读。
夏天:
1、师:送走了春天我们又迎来了小兴安岭的夏天,谁愿意做导游为大家介绍夏天?
指名读第3自然段。
2、师:你喜欢这段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
学生说喜欢的词句。
例:“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师:夏天树木的特点是——葱葱茏笼,(板书‘葱葱茏笼’)“葱葱茏笼”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
师: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封”字,用“盖”字行不行?
提示:“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严的景象,也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盖”字有由上而下覆盖的意思。而小兴安岭树木繁多,枝叶不仅是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因此这个“封”字用得恰到好处,再次照应前文的树多得就“像绿色的海洋”。
3、讨论“浸”和“罩”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罩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提示:在字典中“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而且是从地面生成,自上而下蔓延开来的;范围跟森林一样广,逐渐使整个森林都沉没在浓雾里。但“罩”是扣盖、覆盖的意思,有由上而下的内涵。相比之下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十分确切。
4、师:为夏天增添色彩的还有——
生读: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大花坛。
师:花一直是美丽的象征,各种颜色的花聚在一起当然美丽。我们带着最美的语气齐读这句好不好?
生齐读此段。
秋天:
1、师:转眼夏天又已悄悄走过,我们又迎来了小兴安岭的秋天,谁愿意做导游?
指名读4自然段。
2、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最美?为什么?
学生找出优美的句子,说自己的感受。
例:(1)我找到的美的句子“秋天……”我想在一片树林中,既有黄色又有绿色,它们相间在一起一定会很美。
(2)我认为这个句子也很美“秋风吹来……”这里“飞舞”一词用得很好,有动感,有美感,使人感觉像纷飞的彩蝶。
(3)我喜欢“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等名贵药材”这句话,我感觉秋天的森林是最无私的,因为它赋予了我们香甜可口的果实,所以我爱它的深沉,爱它的无私。
3、师:是啊,小兴安岭不但有景色美,而且有奉献美,它的美丽和富饶是联系在一起的。谁能用赞赏的语气读一读小兴安岭秋天的景色?
指名读,评价,自己有感情的朗读。
冬天:
1、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兴安岭的冬天,谁能做导游?
指生读第5自然段。
2、师:欣赏了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有什么感受?
生答,雪大、有趣等。
3、师:作者在描写小动物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这样写?
提示:拟人。赋予动物人格化的描写,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1、师:现在我们已经游览了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答。
例:小兴安岭的景象太诱人了,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小兴安岭树这么多,我想说小兴安岭你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师板书)
师:你想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这些话呢?
生:骄傲、自豪、赞美。
师:下面让我们带这这种骄傲、自豪、赞美感情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2、师:本文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这个问题老师想留给同学们完成,有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板书总——分——总。
师:看来,今天的游览大家收获不小,最后,让我们再感受一下小兴安岭迷人的风光,在欣赏的过程中如果那些景象与你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你就站起来为大家介绍好不好?
师再次出示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图片,生介绍。
五、布置作业
1、把本课好的词语和句子积累在你的佳词佳句本上。
2、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学习本课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去观察校园内的花、树……写一写。
板书设计
二、课时安排:三课时
三、教学目标:
教养:⒈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⒉了解小兴安岭春天、夏天的美丽景色。
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发展: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捉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⒈感受小兴安岭春天、夏天的景色
⒉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捉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捉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六、课型讲读课
七、教学方法:
谈话法、合作学习法
八、教学媒体:小黑板、投影仪
九、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兴安岭真美呀!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欣赏。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春天到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积雪融化了,小鹿还在溪边散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春天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⑴请大家翻开书本40页
⑵我们来看看学习要求(指名读)
读第2自然段:
①标出有几句话
②用“—”划出描写的景物
③找出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⑶检查学习情况
1>第2自然段里有多少句话?(指名回答)
2>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
3>你最喜欢哪个句子?
逐句指导朗读,结合插图逐句理解。
⑷春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呀!我们一起把它读得更美。
⒉总结学法
(1)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指名回答)
(2)(出示学习方法)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四人小组一起学习第3自然段。
⒊学习第3自然段
(1)四人小组自学第3自然段
(2)地位置认得有多少句话?(指名回答)
(3)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个句子?
逐句指导朗读,结合插图逐句理解。
(5)夏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呀,我们反它读得更美。
4.春天、夏天的小兴安岭怎么样?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学生站起来读)
5.在这两个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6.我们再来把1、2、3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自己就站在这美丽的小兴安岭里。
三、小结:
春天、夏天的小兴安岭,各有各的特点,十分美丽。那么,秋天、冬天的小兴安岭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一节再来学习。
板书: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
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学生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1、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1小节。
2、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特点,从而激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再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一小节。(板书: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 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什么样?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学生自学汇报。
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
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__”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读,思考这些怎么样,怎么美?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自学汇报。
4、练习朗读。
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五、六小节。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2、学生自学:
(1)体会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读这两段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秋天。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4、冬天。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六、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
七、齐读最后一小节。
八、学习拓展:
两者任选一道
1、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2、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板书:
9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树木嫩绿春水涨满
夏树木茂密野花盛开美丽的花园
绿色的海洋秋落叶飞舞野果成熟巨大的宝库
冬积雪覆盖野兽进洞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本课生字20个,其中15 个会写。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3、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陶冶对自然美的情趣。
4、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积累稳重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理解春、夏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具准备:
中国政区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激趣
1、谁知道小兴安岭在哪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出示地图)
2、引导:让我们借助课文。了解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自己读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提出读不懂得问题。
4、学生交流自读情况
(1)指名读、正音、理解词语问题。
(2)小兴安岭的哪些景色你最感兴趣?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具体说说,表达要明白。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验和感受
导语,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
1、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为什么?找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品味、体验,读出感情。
2、交流体验与感受。鼓励学生主动的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词句,并说说喜欢什么,说出真切感受。
(1)你喜欢那个季节的景色,它给你什么美的感受。
(2)老师要步步引导和抓住时机点拨,让学生在多读中有所感悟,并与其他学生交流感受。
二、领悟表达方法
1、回顾全文,思考、讨论:作者描写小兴安岭的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开头和结尾写什么?
2、读了课文,欣赏了小兴安岭的景色,你感觉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四个季节的景色的?
师:抓事物特点表现它的景物的美丽,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心情,及其读者的向往。这种方法同学们要不断的领悟、学习运用。
三、积累、运用
1、结合课后题思考,练习3,从中找出课稳重自己喜欢的词语读读,体会用词的准确。
2、生字的识记与书写
四、布置作业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模仿这一课“总分总”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后小结: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文质兼美,不必泛泛地引导理解,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优美句子,积累语言,达到以读带讲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模仿写作,一箭双雕。
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学习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
2.一首优美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1.交流资料,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课文。
师: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答)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花园宝库)
(2)齐读最后一段。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板书:春夏秋冬)
3.提示教学目标。
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去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
二、赏读课文,感受美景
1.学习春天,掌握学习方法。
⑴过渡语: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a.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b.划出你认为美的句子和词语,并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⑵自由读,同组交流读。
⑶学生汇报好词、好句。(板书:抽出新枝)
⑷(配乐播放课件)指导朗读,感受美景。
⑸想象画面,背诵课文。(配乐)
[6]归纳学习方法。
2.合作学习夏、秋、冬三个季节。
过渡语:现在老师让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美。(小组合作学习)
3.品读好词、佳句,感受小兴安岭夏、秋、冬的美景。
学生汇报好词、佳句,老师适时点拨,并指导朗读。
(板书:葱葱茏茏、硕果累累、雪中藏宝)
4.老师当导游引领学生欣赏小兴安岭夏、秋、冬的美景。(配乐播放课件)
5、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习第1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在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美时处处都可以看到什么景物?(树木)
齐读第1自然段。(板书:绿色海洋)
三、激情总结,拓展欣赏
配乐播放课件,欣赏自然风光图片。
四、布置作业,课后练笔
(出示课件)小练笔: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板书
绿色海洋
春 抽出新枝 花园
美丽的小兴安岭 夏 葱葱茏茏
秋 果实累累 宝库
冬 雪中藏宝
教学要求: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二、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
(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
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学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
o野花
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导读出野花的美。
o树木
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自己练习读。指名读,请小老师给他评一评。指名读。
②观看展示夏天美景的视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
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
①出示描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这个学生谈谈为什么认为春天的景色最美。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重点指导:
o写小鹿的句子
自己读写小鹿的句子。你能读懂了吗?谁能加动作读一读?全体学生起立加动作读写小鹿的句子。
o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把“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为什么?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
②春天的这一段,老师也很喜欢,我想读读行吗?教师看着屏幕配乐读该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③指名配乐读该段。学生齐读,能背的站起来背。
2.总结学法,自主运用: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要求:
①看一看,4、5自然段描写了秋、冬季节的哪些景物;
②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用“_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
③抓住划“________”的词反复读句子,体会景色的美。
④读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要求:有不同意见的,一起讨论,看看哪种意见;在自学过程中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请小组内同学帮忙。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①这两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择机请喜欢野果、小动物的同学站起来读有关的句子,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四、总结,深化认识。
1.学完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述:树多、景美
分述春夏秋冬
总结:花园宝库景色美丽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侧、欣”等13个生字,读正确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迭词以及“抽、封、浸、献、刮”等动词;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初步学习“是……也是……”句式;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3.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领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侧、欣”等13个生字,读正确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2)多媒体出示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画面或挂图,教师引入课题: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瞧!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想去旅游吗?
你们是明媚的春天去,还是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树叶繁茂的夏天去,还是在白雪覆盖着群山的严冬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让我们一直随作者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出示1)
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认读生字词。
(1)同桌互读,正音,评议。
(2)(课件出示3)多媒体出示文中词语。(词语中的生字标注音节。)
nǎodɑiyándǎnɡkùxīng
脑袋严实挡住宝库小兴安岭
shìxiàntánxiǎnruǎnɡuā
视线花坛显得松软刮过
cèrǔjiànshāoshècáilín
侧着乳白利剑树梢宿舍药材来临
xīnjìnxī
欣赏浸在膝盖
(3)指名读,集体评议、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侧材”,翘舌音“视软乳梢舍”,前鼻音“严线坛显软”,后鼻音“兴”。
另外,多音字“兴”,文中读“xīng”,组词“小兴安岭”,还有一个读音是“xìng”,组词是“高兴”。多音字“舍”,文中读“shè”,组词“宿舍”,还有一个读音是“shě”,组词是“舍得”。
(4)开火车读。
(5)齐读。
3.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学习小组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每段写的是什么?
(1)学习小组讨论:课文按时间顺序(春夏秋冬)进行描写。
(2)讨论交流归纳自然段的段意。(课件出示4-9)并出示有关图片。
①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②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
④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
⑤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
⑥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3)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三、识记生字,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10)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脑袋严实挡视线坛显材软刮库”。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识字:脑袋挡线材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视:见+礻刮:舌+刂
坛:云+土字旁软:车+欠
(3)组词巩固:严实显现软和刮胡子
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3.师重点指导“线”。
“线”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边比“戈”多一横。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播放课文范读录音。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简单地说说吗?
(引导学生简单交流:春姑娘来到了小兴安岭,给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溪水欢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似乎想告诉人们春天到来的消息。夏天,小兴安岭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舒展着婀娜的身姿。秋天也不甘示弱,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庆祝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冬爷爷赶着马车也来到小兴安岭,踏上松软的白雪,去寻找小动物朋友们的足迹。)
3.这节课,老师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几张小兴安岭的图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4.(课件出示12)多媒体配乐滚动播放小兴安岭四季图片,学生欣赏风景。教师随滚动的图片简单介绍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被小兴安岭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小兴安岭这么美,我们就继续到那儿去旅游。你准备在生机勃勃的春天去,还是在果实累累的秋天去?或是在夏天去欣赏枝叶繁茂,还是等到冬天欣赏白雪皑皑,结交那儿的小动物朋友?简单说说原因。
(二)作者在课文中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满足同学们想去旅行的愿望。
(三)你喜欢哪个季节就去读相对应的自然段。(学生自由读相应的课文,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找出欣赏或感兴趣的景物,并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绘画、表演、理解词语等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四)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全班交流:
1.春天: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如:(1)“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课件出示13)
“抽出”写出枝条快速有力地长出来,“嫩绿”反映出春天新生树叶的样子和颜色。(板书:抽出树枝)
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树木的喜爱。
(2)“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课件出示14)
“汇”写出雪化成水的动态美。“淙淙”写出溪水流淌美妙的声音。
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溪水的喜爱。
(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课件出示15)
这段话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小鹿生活的快乐,也体现了春天的美好。
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表现小鹿的快乐生活。
(4)指名读,读出生机勃勃的景色,读出对春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喜欢这节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这段课文。(板书:生机勃勃)(课件出示16)小兴安岭春景图
2.夏天: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再来欣赏夏天的小兴安岭。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课件出示17)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挡”“遮”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繁茂的特点。(板书:葱葱茏茏万物生长)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课件出示18)
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这里的“浸”是“浸泡”的意思。你要是置身其中,就像置身于神秘的仙境中。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课件出示19)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穿过树梢的太阳光比做利剑。使内容形象生动。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课件出示20)
写出了花的种类多,色彩艳丽,把开满鲜花的草地比作大花坛。
指导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5)指名读,读出对夏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喜欢这节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这段课文。(草木茂盛,野花盛开,白雾迷茫,阳光明媚,构成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夏景。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节特点。)
3.秋天: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天的小兴安岭哪些景物吸引了你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秋天森林中的变化: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课件出示21)(板书:落叶飞舞)
指名读,男_比赛读。读出这一切变化将小兴安岭装扮得更加美丽,读出对秋天小兴安岭的喜爱。
(2)在这美景之中人们有哪些收获: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课件出示22)(有关图文)
指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秋季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是多么令人惊喜!事实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宝。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物产?(小兴安岭还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素有“红松故乡”之称。地下矿产丰富,以黄金最为突出。盛产兴安岭落叶松、红松、云杉,还有珍贵毛皮兽。)(课件出示23)小兴安岭秋景图(板书:果实累累)
4.冬天: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的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板书:雪花纷飞)
(2)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板书:动物过冬)
(3)学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24)小兴安岭冬景图
(五)教师总结:这节课上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互相交流)
作者也从心中由地发出赞叹。引读最后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_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板书:大花园巨大宝库)
引导学生用“是……也是……”说句子
预设:我们的校园是个美丽的花园也是我们成长的乐园。
(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学习本课特点写景物的方法,观察校园内的景物四季的变化写一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语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岭美丽的景物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与丰富的物产。
2、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师准备
1、收集小兴安岭的资料。
2、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学法指导”,打印下来。
3、准备练习纸。
4、到电教室上课,投影,录音机,录音带。
5、第一课时后指导学生表演和收集摘录资料。
学生准备
1、收集小兴安岭的资料。
2、准备实物(包括叶子、头饰等)。
3、准备表演。
4、观察学校附近的景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读准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总—分—总”的结构,学习第一、六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投影显示图片,简介小兴安岭。板书课题。
问:小兴安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拼读生字词,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明白了。
3、自由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
4、齐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讲读课文一、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指导理解词句和朗读。
小结:这段总起。
2、过渡:接下来写了小兴安岭的春景、夏景、秋景和冬景。
3、齐读最后一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指导理解词句和朗读。
小结:这段总结。
4、总结:课文是按总—分—总这样的顺序写的,首先写了小兴安岭树木多,再写春、夏、秋、冬的景色;最后点明它的美丽、富饶。
四、布置自学
四小组各选一段进行学习,组长组织好组员进行朗读、背诵、表演、制作、绘画等,还可以请教老师。
(附上给学生的自学指导和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2~5自然段,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激发爱祖国的感情。
2、学习和理解一些词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3、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培养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头填空)课文共有个自然段,首先(),写了小兴安岭(),然后(),分别写了小兴安岭的()景,()景,()景和()景,最后(),写了小兴安岭()。
过渡:小兴安岭是如此美丽,大家想不想更深入细致地欣赏一番呢?
二、四小组汇报各自的学习情况,在汇报交流中学习2~5自然段
1、一组汇报“春景”一段:
⑴小组长说出刻组所选用的主要学习方法(朗读、背诵法;练习法。)
⑵小组朗读这段。
⑶汇报学习的字词句:
①写出本段中带有下面部首的字,并说说怎样记忆和区别。
(汇、溪、淙、涨、满)教师点拨。
②理解“欣赏”的意思并造句。
③读这段第一句,比较体会“抽出”和长出有什么不同。
⑷一组表演背诵这段,评议,给“最佳朗诵奖”。
⑸全班读。
2、二组汇报“夏景”一段:
⑴小组长说出刻组所选用的主要学习方法(听读、表演法;欣赏、摘录法。)
⑵听课文第三段录音。
⑶汇报学习的字词句。
摘录这段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在哪里:
①四字词:(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②动词:(长、封、遮、挡、升、浸、穿过、照射、盛开)
③表示颜色的词:(乳白、红、白、黄、紫)
④比喻句:(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园。)
⑷二组表演背诵这段,给“最佳表演奖”
3、三组汇报“秋景”一段:
⑴小组长说出刻组所选用的主要学习方法(查找资料法,理解词语法)
⑵小组读第三段。
⑶汇报自学的字词句:
①找出有关的资料理解词语:
白桦:
栎树:
红松:
山葡萄:
榛子:
蘑菇:
木耳:
人参:(从书本上找图片、自己画的图画、字典、词典上的解释)
②摘录词语并说说用法:
表示颜色的:黄、苍翠
描写味道的:又酸又甜又香又脆鲜嫩
③问答:落叶为什么会在林间“飞舞”?(体会好词好句)
⑷给出“最佳收集奖”全班齐读这段。
4、四组汇报“冬景”一段:
⑴小组长说出刻组所选用的主要学习方法。(综合以上的方法)
⑵小组背诵这段。
⑶汇报学习的字词句:
①给多音字组词:
没:mo mei
藏:cang zang
②填空:这段写到小兴安岭的动物有:(紫貂黑熊松鼠)
你从课文之外知道的还有:(略)
③填空,再说说用上了括号里的词语有不什么不同,好在哪里:
A、紫貂和黑熊()躲进各自的洞里。
B、黑熊()用舌头舔着自己()的脚掌。
C、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来临。
⑷小组表演下雪的情形和几种动物的姿态
⑸给出“最佳合作奖”,齐读这段
5、质疑问难:
你还有哪些疑问?(小组互相挑战)
你还收集到哪些资料想告诉大家?
你最喜欢哪个片断?有感情背诵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重要的收获?
三、总结全文
1、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景色多美啊!它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祖国还有很多这样的美丽富饶的`地方。你愿意到这些地方去亲眼欣赏美景,并自觉保护这些优美的环境,爱惜这些珍贵的资源吗?
2、这篇课文描写景物能抓住特点,写得具体生动(板书)
四、巩固延伸
朗读全文。
画一幅图(可选任一季节)。
五、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起:树木多
春: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分述夏:树木、雾、阳光、草地
秋:树叶、物产
冬:雪、动物
总结:美丽富绕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积累优美的词句。
2、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描述一处景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的一些词语。
2、你最喜欢哪个句子?背一背,默写。
3、课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二、回忆课文结构和内容;填表
三、填写表格,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四、在两个内容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写下来
五、投影显示个别文段,大家学习评议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兴、侧、欣、浸”等13个生字,学会“脑、袋、严”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突破重难点:
重点: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突破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兴安岭的美丽风景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激发研读课文的兴趣;同时又要指导他们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并在此过程中展开想象,以不断形成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感知。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一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感知小兴安岭美景及丰富物产的基础上畅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在此过程中不断唤醒他们内心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还要借助感情朗读的形式,让他们在读中不断升华自己的认知,从而自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情境激趣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以及丰富的物产,唤醒学生的美好情感体验,同时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扶放结合”法,在指导品读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抓住四季中的春、夏两个季节进行重点指导,教给学生学法,然后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秋、冬两个季节,从而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法:读、画、思、议相结合法,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按照教师的指导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同时深入体会词句的意思,并将自己的体会不断与同学、老师交流,实现对句子、文章情感的体会;朗读深化法,借助感情朗读反复练习,不断提升对文章情感的感知,同时培养良好的朗读语感。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歌曲《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学生:了解关于小兴安岭的`资料;自主阅读课文,扫清认读障碍。
课时巧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兴、侧、欣、浸”等13个生字,学会“脑、袋、严”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去美丽的西沙群岛周游了一番,你们觉得那里是个怎样的地方呢?(美丽、富饶)其实,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还有更多令人向往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欣赏呢。这节课我们再去东北的小兴安岭看看,如何?
2、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指名学生朗读课题,展开想象并说说那里都是如何“美丽”的。教师适时播放小兴安岭画面,引导学生观看并再次说说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交流对小兴安岭的了解,教师补充(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北部,是我国的重要林区之一,长约450千米。小兴安岭漫山遍野都种满了树木,它与大兴安岭、长白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它们集中了全国木材蓄积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上节课学内容充分唤醒学生对祖国美丽风情的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继续欣赏美景的浓厚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义。
2、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学生自读、指名认读,教师适时纠正读音,重点指导他们生字“脑”字的声母是鼻音“n”,“影”是后鼻音,要注意发音到位,同时“舍”是个多音字,在“宿舍”一词中读第四声“shè”。
(2)学生再读词语,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自己不太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同时将部分词语留待品读课文时再进行随文理解。
(3)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借助形近字比较的形式记住“线(钱)、刮(乱)”等,同时利用形声字构字特点记住“脑、袋、挡、梢、侧”等汉字。
(4)指导写字: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提醒他人注意,教师适时抓住学生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袋、线、库”三个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中“袋”上下两部分要注意写紧凑,上面“代”的斜钩略长,下面“衣”的点画落在“代”中间,撇、捺相对要舒展;“线”左边的“纟”要注意写得略紧凑,右边部分的斜钩要舒展;“库”外面的“广”注意不要完全将里面的“车”给包住了同时,“库”的第六笔横画略长。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巡视指导,同时针对书写问题及时给予强调指导。
3、指名说说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哪些长句子朗读得不够好,教师适时指导读好几个长句子。
(1)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2)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3)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4、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其他同学进行朗读评价,注意从声音是否洪亮、读得是否正确流利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导。
5、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小兴安岭什么时候的景色?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是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同时归纳板书(春夏秋冬)。
(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各季节所在段落,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的结构(总——分——总)。
6、质疑交流:读了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小兴安岭很美丽!
生:除了美丽之外,我还觉得小兴安岭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呢。
师:如果老师将你们俩说的结合起来,就能更准确地概括小兴安岭的特点了。孩子们,再找一找,课文中哪一句话能够准确概括小兴安岭的特点呢?
生:课文最后一句话。
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句子,同时明确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学生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阅读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对难读的字词进行检查与指导,有效扫除字词障碍的同时,也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进一步研读品悟做好了铺垫。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这里一年四季的景色到底都是怎样美丽的呢?它那里又有哪些物产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深入探究吧。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夏天景色的特点,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短片一
你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师:你认为这个地方怎么样?(漂亮、美丽)
板书:美丽的
师:他不但有美丽如画的风景,也有一个动听的名字。
板书:小兴安岭
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
二、初读课文。
师:美丽的小兴安岭究竟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和享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领略一番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通过朗读课文,小兴安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树多
师:多到什么程度?像什么一样?
生: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同学们能像想到树的海洋是什么样吗?
出示图片图片一
谁能结合图片说一个比喻句!
生说比喻句(教师适时评价和鼓励)
师:是呀,这树海可真美,所以同学们才有这么多形象、美好的比喻。
可是花有开败、树有茂枯,作者为什么说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三、深入领略。
1.生读文、师巡视
师:谁找到答案了?
生自由答
师:通过大家的发言,我们也理顺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的.。
师板书:春、夏、秋、冬
2.领略春之美。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下面我们就一起去领略小兴安岭春天的生机之美。
生出声朗读课文
师:你从那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勃勃生机?
生自由说:树木抽出枝条、冰雪融化汇成小溪,小鹿也悠闲的出来散步…
课件出示图片三:解析字、词、句
抽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枝条的迫不及待。
汇成:一颗颗快乐地小水滴都急忙忙的。聚集到一起,多快乐啊!
师:是啊,春天可真美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浏览一下吧!
幻灯演示小兴安岭的春天景色。
3.领略夏之美
师:小兴安岭的春天是如此生机盎然,那么夏季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4-5自然段,看看夏季的小兴安岭什么最让你动心。
生默读课文
生汇报:树木、野花、晨雾、晨光
师借机:夏天的树木什么样?
生说词语
师:这些词都是什么类型的?(aabb)你认为这些词写出了树木的什么样子?(茂盛)
下面老师来读课文,同学们观察图片体会文中的两个字词:浸、千万缕
师读文幻灯同步
师:浸字说明什么?为什么用“千万缕”?
师:碧蓝的天空、葱郁的树木、霭霭晨雾和利剑一样金光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季的华丽之美!
师:板书:华丽
4.自悟秋冬之美
师:四季交替轮回,经过时间的洗礼,秋冬两季的小兴安岭那一个季节会更让你动心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6、7自然段。
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秋季的小兴安岭是什么颜色的?
是什么为小兴安岭的冬季增添了情趣?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期间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最喜欢那个季节?
生自由说
师:喜欢秋天的什么?小兴安岭的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师板书:斑斓
师:你喜欢冬季的什么?(洁白、纯净)是什么为小兴安岭的冬天增加了情趣?
生:可爱的小动物
师:是呀正是这些可爱的动物,让原本沉闷的冬天有了情趣,也让冬季的小兴安岭更显灵动之美!
欣赏了文中小兴安岭的四季,同学们一定对小兴安岭充满了向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短片中去体会那动人心魄的美吧!
四、欣赏短片。
师:小兴安岭真美啊!美得让人——生逐次答
例如:美得让人流连忘返、赞叹不止、难以忘怀、眼前一亮、如痴如醉、神魂颠倒,
师:美得像什么一样?
生自由说句子
五、总结。
作业:仿照本文的写法描写身边的景物!
设计理念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主,在生、本对话中感知“美丽”;抓住特点,在师、生对话中领悟春、夏、秋、冬美景;感情诵读,在师、生、本互动中迸发情感。
设计思路
一、从整体上看森林
对于生活在江南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看惯了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但对北方的原始森林却不大机会见,很难体会原始森林的广袤,所以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从小兴安岭的全景看小兴安岭,对小兴安岭有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树的`多,树的范围广,树的绿,加深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树多,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这个印象。
二、走进森林看森林
站在森林之外看小兴安岭,好一片绿色的海洋,走进这片海洋,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紧扣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激起了孩子们的阅读期待。这时我主要以学生的朗读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读自己喜欢的季节,找出各个季节的景物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从森林里体会小兴安岭的美。通过朗读,更加加深学生对小兴安岭美丽的印象。
三、感受森林四季的美丽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小兴安岭春、夏、秋、冬,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结合本课文,把握段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语言情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抓住文中用词准确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读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主要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次,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3、合作、探讨自己喜欢的季节,初步体会小兴安岭的四季美。
4、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曾到过美丽的日月潭,到过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课本上称它是:“美丽的小兴安岭”。(点击打开课件主页)。
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乘坐飞机,到东北去,去看看这“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整体感知,体会树多。
(1)(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图片)这就是小兴安岭,你们刚才看见了什么?
(2)你们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以下树木的多呢?
(3)请看课文是怎么描述的?(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小兴安岭数不清的树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片绿色的海洋。但是要想走进这片森林,我们首先要先闯过生字关。
2、粗读课文,学会生字。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尽量把句子读通顺,把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语。
①检查生字。
融、汇、涨、葱、挡、浸、缕、剑、刮、舔
A、出示有拼音的生字读生字(全班读)。
B、去掉拼音读生字(个别读、全班读)。
②出示词语,指名读。
融化、汇成、涨满、欣赏、葱葱茏茏、挡住、视线、利剑、
千万缕、献出、药材、又松又软、刮过、舌头、舔着
A、同桌互读生字;
B、个别读,再开火车读生字。
三、自主探究,品读春天的小兴安岭。
1、如果大家去小兴安岭旅行,你们会在明媚的春天,还是在
金黄的秋天去?会在枝叶繁茂的夏天,还是在白雪皑皑的隆冬去?
真是各有所爱,小兴安岭在不同的季节,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小兴安岭!
2、学生自由品味第二自然段,找找看,春天里,小兴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3、学生交流、反馈。
(1)“树木”。春天的树木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学生读句子)
出示句子: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教师板书“树木”)
A、为什么这里最吸引你?(播放课件)
你觉得这句话中,那个词用得很好?为什么?(板书“抽出”“嫩绿”)
B、指导朗读,学生齐读、个别读。
(2)“积雪”。还有那些景物也吸引了你?(学生读句子)
出示句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教师板书“积雪”“溪水”)
A、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积雪融化了,他们怎样地流着?(板书“淙淙地”)换成哗哗地流可以吗?叮叮咚咚呢?
B、作者真会选词啊!你们读读,让老师也来听听小溪流淙淙地流,好吗?(学生朗读)
(3)“小鹿”。你还喜欢什么?(学生读句子)(板书“小鹿“)
出示句子:小鹿在溪边散步,他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A、瞧,他们在干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板书“欣赏”)
B、你有没有在镜子前欣赏过自己?这时的心情怎样?
C、多么可爱啊,请大家一起来当当小鹿,欣赏欣赏一下自己!
4、春天的小兴岭多美啊,让我们送个词给她吧!(板书“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5、:树木的萌芽、积雪的融化和小鹿的出现,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春天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本课的作者就是这样,把小兴安岭春天里具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出来(如树木,积雪、小鹿),并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进行细细地描写(如树木就写出它抽出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个特点;积雪就写出融化后小溪流的特点;小鹿就写出它活泼、可爱的特点),这样,就把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小兴安岭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出示语:文中,在描写某处景物时,我们可以学习作者这样,抓住这处景物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并写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四、小练笔
片段练写:
我们的家乡也很美,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美丽的地方,请选择一处你喜欢的景物,抓住这处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树木抽出
春天积雪:淙淙万物复苏
(溪水)生机勃勃
小鹿:欣赏
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文主要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下两点: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课文后,我首先让同学们观看了有关小兴安岭的风光片。同学们看得非常投入,从学生惊叹的语气和表情中,我已感受到他们被小兴安岭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于是我因势利导引入对小兴安岭“春天”这一小节的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之中,孩子们感受着美,随着老师的点拨,很直观地理解了一些难解的词义,并有层次地感知了课文,真切地感受着生机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实累累的秋,雪景壮丽的冬。
二、自主学习交流、锻炼自我阅读能力
这一课,因为课文容量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容,在学法、步骤上基本一致。于是,在重点品读完“春天的小兴安岭”后,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读找己感兴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整节课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优势,给了学生更多样化地参与机会。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的感情朗读,使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感受了语言的精妙,陶冶了美的情趣。
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
2、今后要更注重培养学生动笔写话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写七个生字,巩固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4、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集体认读
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兴安岭是个林海,为什么称之为林海呢?请大家齐读第一小节。
(2)课文哪一小节概括写了小兴安岭景色特点?指名读最后一小节。
(3)你们有什么要了解的吗?
小结: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课文?
二、精读春景
1、指名读:找一找描写了哪些景物?
2、自由轻声读: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儿?
3、交流,相机引导理解。
(1)读描写树木的句子,思考:春天的树长得怎么样?
(2)出示句子读一读,比较并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1) 理解“抽出”
(2) 它抽出的是……抽出的是……抽出的是……
(3) 感情朗读句子。
3)其他景物各是什么样的?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同学们,看,春天的小兴安岭多么富有生机啊!让我们迎着春天灿烂的阳光伴着美妙的旋律,用你们动听的朗读来展示春之美吧!
三、自主学习“夏、秋、冬”景
1、回忆“春”景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初读找景物
细读写特点
精读悟其情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按方法学习。
3、交流研读成果,相机引导理解。
“夏”
(1) 这段写了夏天小兴安岭什么景物?
(2) 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非常恰当?
(3) 理解“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想像小兴安岭夏季森林枝叶的茂密。
(4)课文中用一个什么词进一步写出树木的繁茂?(封)还用了一个什么词告诉我们雾大极了,浓极了?(浸)
(5) 想像情境,指导朗读: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似的,大雾弥漫中的森林,隐隐约约,迷迷蒙蒙,就像一幅壮丽的山水画。要是置身在其中,你感受怎样?能把心中美妙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秋、冬”
(1) 在“秋天、冬天”一段,哪些句子写得更好?
(2) 出示句子: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飞舞)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刮)
(3) 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4) 小结:秋天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贵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是多么令人惊喜!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为冬天增添了无穷情趣。
四、背诵课文,总结全文
1、背诵指导
春天的生机、夏天的活力、秋天的丰收、冬天的希望,构成了一幅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总结,你还用什么词或句子来赞一赞这美丽的小兴安岭?
五、指导写字
1、出示另外七个生字
指名读
2、仔细观察,你觉得最难写的字是哪个?
重点指导:献 药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试着给小兴发岭的美丽景色写一首小诗。
板书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夏
美丽的花园、巨大的宝库 (写学生自己找到的词)
秋冬
情景说明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新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第四个单元中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也是一篇传统经典名篇,课文语言生动很美,学生喜读爱读。我在教学本篇课文,尊重学生阅读个性,“以人为本”,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落,指导学生多读多想,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这种感受;在想象形象中感知形象,引导学生一边结合插图、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一边读悟课文,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因此我拟定的知识技能目标是: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美,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个性化阅读水平,仔细品味精彩句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领略大自然的风光美。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语: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走一走。播放.课件。
2、谈谈自己的感受: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翻开书P91,迅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4、指名朗读课文的中心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课文是怎样这句话来写的?指名说。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描写春天的段落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用___作上记号;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作上记号。
2、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3、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理解:抽出 (作者为什么用“抽出”而不用“长出”呢?)理解: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想象画面、指名表演)
4、练习朗读。自己练习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让人感觉到美。
5、春天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你能模仿课文中的样子说一说吗?指名说。
三、学习描写夏天的段落
1、用学习“春天”段落的方法学习第三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
2、指名汇报说说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教师板书:树木 雾 阳光 草地
3、交流:你认为哪些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理解词语:“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面。了解“雾”的特点,引导理解词语“浸”,让学生抓住“浸”和“升”想象画面。
4、练习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5、夏天还有哪些景物?说一说。
四、自学描写“秋天”“冬天”的.段落
1、用学习“春天”“夏天”段落的方法学习四、五自然段。在课文中画出景物及景物的特点。
2、与同学交流。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3、汇报交流。指明试着板书:
秋天:树木 落叶 山葡萄 榛子
冬天:雪花 树木 西北风 动物
4、把你认为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谈谈你的感受。
五、小结
联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痤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学生在比较欢快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了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体会了作者的用次准确,比如:学生对“浸”的理解的很到位,说是森林“泡”在浓雾里,;还有“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里抽,通过比较抽与长,学生理解为树木长的速度很快,并想象树木生长的画面,这些都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再现,很精彩。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细节的落实还不够到位。例:在学习写“夏天”这一段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说的不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抓住学生在阅读当中一些生成性问题,调整教学环节,突出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活化。
学习目标
①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②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④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①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②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播放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②让学生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引导质疑
①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如,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
②你找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初读课文
①初步感知。
a.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b.在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检查交流。
a.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集体读。
b.重点指导难读的字。
难读的字,抽chōu赏shǎng浸jìn缕lǔ献xiàn软ruǎn
c.指名学生读课文,大家评价。
再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并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②学生读画,教师观察学情。
写字写词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让学生认读,再组词。
②写生字一遍,再抄写词语一遍。
第二课时
检查字词
听写生字词。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感悟品味
①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引导诵读品味。
a.根据学生朗读,多媒体出示: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
◆学生说喜欢的原因,教师板书:抽出
◆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春天的画面。
◆体验“抽出”的过程。体会“抽出”用得真好。
◆边读边想春天的画面,读出自己喜爱的感情。
b.欢的语句。多媒体出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教师引导: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封
◆学生朗读体验,感悟“封”字用得真好。
◆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夏天的画面。
◆学生再次感受夏日小兴安岭的美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c.朗读交流,多媒体出示: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学生读课文,想像秋天的画面。
◆多媒体演示“落叶在林间飞舞”的情景。
◆学生再次朗读,加深感悟。
d.多媒体出示: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看着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学生交流喜欢的原因。教师反问:你能把自己的喜欢之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大家评价。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突出“积满”“又松又软”“舔着又肥又厚的脚掌。”
◆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朗读,深入体验。
②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刚才大家欣赏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景,此时此刻,作为一名游客,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齐读)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拓展活动
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②当一次小导游,把感受到的小兴安岭的美景讲给父母听。
③选择家乡的一处景色,仔细观察,再写一写。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在知识教学点上,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方法主要以反复朗读为主,通过朗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结构顺序,以描写一处景物或场面等为内容,练习说一段话。
一、总分式
总分式结构的段,是先总述,后全述。这种段的优点是把要写的事物先总括地说一下,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再分述,使人读了这样的段,首先明确了这段要写的是什么,而后在这个意思的引导下去读分述部分,能很容易地明白这一段要写的是什么意思。
例: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小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简评:这段话先总述松鼠是美丽的,讨人喜欢的小动物,然后分别从四肢、面孔、毛、尾巴四个方面把松鼠美丽、讨人喜欢的外形特点写出来了。
练习:
1、我们的校园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家的小狗可逗人喜爱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总式
分总式结构的段,是先分述后总结。这种段式的优点是先把要写的事物分几方面具体地描绘、介绍以后,再总的写分述的几个方面共同要说明的是一个什么意思,这样也有利于清楚明白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例:“啪”的一声枪响,全场为之震动。顿时,“加油”声此起彼伏。运动员像一群骏马,昂首奔驰。果然不出人们所料,高明一路领先,且越跑越起劲,其他队员却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剩下最后50米了,队员们都已作好了冲刺的准备。这时,场上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第六道的王彬突然加速,跃居第五、第四、第三……他的速度越来越快,和高明的距离也越来越小了。好!他已经和高明并驾齐驱了。这时,啦啦队不喊了,同学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裁判也都瞪大了眼睛。
快到终点了,好!到了,冲刺!两个人几乎同时撞线,不过王彬的脚首先越过终点线,裁判与观众呆了半天才醒悟过来,顿时,观众席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嘿!好一场激烈的八百米比赛。
简评:这段话先写了观众站角助威的热烈场面,然后写高明越跑越起劲,接着是王彬出人意料地超水平发挥,在紧张、实力相当的情况下终于获胜。看来比赛真够激烈的。文章结尾点明了这一点。
练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喜欢图书馆,因为这里是知识的宝库。
2、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就是这样一位风趣幽默的老师。
三、总分总式
总分总式结构是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段式。这种段式的总述部分与总分式的总述部分一样,是对分述部分的概括。一般都用一句简练的话,其中都有一个高度地概括本段内容或中心的中心词语,可能使人很容易地掌握本段的基本内容。分述部分是围绕总述句展开的,一般都是并列地从几方面表述总述句的内容。结尾部分的总结句,一般是在前面总、分部分描写的基础上,对本段意思进行总结、深化、完善或补充。可以帮助读者对本段叙述的事物本质得到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例: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当空,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青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简评:这段总述以一个设问句的形式概括出春天要从大自然中去寻找。然后分别从枝头、空中、水里、田间四方面展开了大自然的春色,最后强调:“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既是对分述的总结,又对总述句的设问作了完善的回答。
练习:
1、足球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班的足球队员真棒!
2、第三展室是“菊花的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这些活灵活现的造型,游人无不交口称赞。
提示:每种段式里都有两个练习,同学们可任选一个,先练习说,然后作为小练笔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学习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一张中国地图。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教学挂图。
3、小黑板两块或文字投影片四张。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教师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二、明确要求
那么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关: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当众介绍小兴安岭的景色,要求举止大方,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三、读书闯关
1、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闯关”。
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同桌互读,小组内轮读,班级抽读。
抄写生字、生词。
统计已“闯关”的人数。
2、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1)学生自由练读。
(2)学生在小组内过关。每人从“春、夏、秋、冬”四段中抽读一段,组员互相评议。不能过关的可再读。
四、课后作业
1、认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想想该怎样介绍,可先在父母面前练一练。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兴安岭的主要特点是森林:一年四季,森林最美。夏天的森林尤其显得特殊。
2.理解课后第3道题的句子里带点的动词所表达的意思。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配乐感情朗读课文,并能从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段落中,选一段背下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出示课件,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及美丽风光)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揭示课题: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融化 献出 人参 酸甜可口”等。
(2)(指导记忆难写的字:浸献 赏 映 软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下列词语:
浸在 抽出 欣赏 苍翠 宝库 葱葱茏茏 严严实实
三、细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自由练习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理解“景色很诱人”、“巨大的宝库”等词语的意思。
3.齐读。
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现将教学反思如下:
一、围绕中心,展开学习,注意写法的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展开教学,带领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品读课文,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先学后教,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生本教学提倡“先学后教”,在课前布置了学生做好充分的先学,让学生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四个季节的段落之一合作学习,查找了大量相关的资料,指导他们注意抓住关键词来品读课文。有的小组还制作了相关的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只是适时地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指导。之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让他们带领其他同学品读课文,解决问题。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我适合地对学生的难点进行点拨,并对重点词句加以指导点拨;这样即突出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又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体现教为学服务。
课前预习,让学生质疑;课内学习,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让学生自由品读自己最欣赏的词句,畅谈感想;课外延伸,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去探究。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2、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设计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疑问上网或到书中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收集和处理资料;课内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课后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单独或与人合作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小兴安岭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粗读课文
1、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2、同桌汇报互查情况,对同学们容易读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3、默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4、交流:
①你知道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说课文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②你不明白什么?(同学之间相互解答,重点疑难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后再作答。)
二、作业
抄生字新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感受景色美与文字美
1、自读课文,要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想想喜欢的理由。反复朗读,读出感情。
2、交流:
①你最喜欢哪些句子或段落?为什么喜欢?在朗读中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
②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下列语句:
a、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b?夏天,树木长的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c、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d、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e、落叶在林间飞舞。
f、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二、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
2、摘抄你最喜欢的词语。
三、交流资料,延伸拓展
1、指名汇报收集的小兴安岭的资料。
2、四人小组交流资料,实现学习资源共享。
3、就感兴趣的问题,写一份研究报告。
语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初步产生喜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从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段落中,选一段背下来。
4、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春、夏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
理解夏季部分中较难的词句。
【教具准备】
1、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和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分三课时授完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初步读通课文,达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音、不断词破句;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读懂课文的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指导自学,自读读通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1、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2、简介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
(二)指导自学。
1、自读读通课文,达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音、不断词破句。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投影出示生字词)
chōu nèn lù yìng fēng
抽 出 嫩 绿 小 鹿 倒 映 封 住
yán nóng shè xiàn suān
严严实实 浓 雾 宿 舍 献 出 酸甜可口
guÌ xī hū zhǎng lín
名 贵 膝 盖 呼 呼 脚 掌 来 临
2、师范读。
3、指名说出本课有6个自然段,再按自然段为序接读课文。
4、指数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教师小结
二、引导读议,深究读懂一、二自然段
1、提示:现在大家一起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