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推动“动感体育”展示议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茅豆子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数字技术推动“动感体育”展示议论文(共含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茅豆子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数字技术推动“动感体育”展示议论文

篇1:数字技术推动“动感体育”展示议论文

数字技术推动“动感体育”展示议论文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实时的三维空间表现力、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超越现实的虚拟性,以及所建造的让人能沉浸其中、进出自如、自然互动的虚拟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字技术在体育博物馆的展陈工作中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的必要性

计算机全球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日渐成熟,使得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传统博物馆的本质和经营理念,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践行“科学发展观”,弘扬先进文化,建设新的数字化体育博物馆,势在必行。

,举世瞩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而作为本届奥运会所推崇的三大主旨之一的“科技奥运”理念无疑为我国的科技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与国民的科技素养息息相关,而提高国民的`科技素养,则是所有科普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文博工作者理所当然的义务。随着科技理念的日趋深入人心,体育强身,科技强国,已成为全民的共识。

根据世界博物馆发展的大趋势和兄弟博物馆的建议,我们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科研成果,在体育文博工作特别是展示中设立科技体育模块——“动感体育”或曰“数字化体育博物馆”。此模块将围绕科技体育这一主线,把娱乐、体育与科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互动体验式的科普活动,让大众在轻松的娱乐氛围中增强对于体育和科学健身的认知,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参与体育运动、参与科学健身的热情,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引导大众积极投身全民健身活动,将全民健身运动向前推进。

我们应该努力把“动感体育”打造成一个响亮的品牌,以更好地宣传体育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丰富的体育文化,为促进中外体育科学及体育文化的交流、为中国体育科学及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世界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认为这个设想是科学的、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篇2:高清数字技术对电视节目的推动和影响论文

电视是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的现代电子媒介,高清电视技术的出现必然给电视节目制作带来新的活力,自从2005年9月1日,中国第一个《央视高清》频道正式开播以来。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划,2008年数字高清电视地面传输全面推广;2009年央视新台址全部启用高清制作系统,每天需要高清节目自产量达50h;而中国高清接收设备的发展早已超前于高清节目制作和播出,有统计资料表明,仅2005年国内就卖出支持高清电视的接收机100万台以上,中国高清时代已经大踏步走来。

1 标清与高清技术标准之对比

目前,中国执行的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英文缩写SDTV,简称“标清”)标准,是1982年2月公布CCIR601,现改为ITU-RBT.601《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标准。分辨率720×576、总有效像素41万、画幅宽高比4:3、场频50Hz、隔行扫描。记做576/50i。2000年8月公布GYfr 155―2000《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标准》。对应国际标准ITU-RBT.709,这是中国规定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英文缩写HDTV,简称“高清”)标准。分辨率1920×1080、总有效像素207万、画幅宽高比16:9、场频50Hz、隔行扫描。记做1080/50i。高清画面像素数5倍于标清,16:9画幅比标清宽了1/3。其画面细节的丰富度和色彩还原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当我们使用大屏幕宽屏电视机观看高清节目时,那恢宏辽阔的宽幅画面、清晰细腻的逼真图像、丰富分明的层次、自然亮丽的色彩,无不带给我们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极大的视觉享受。

2 镜头

标清镜头成像面积58.1mm2,宽高比4:3;高清镜头成像面积51.8mm2,宽高比16:9。两者具有不同的感光成像面积,使得两者的感光灵敏度不同。另外,由于镜头折射特性基本不变,而拍摄同样大小的实景转到不同面积的成像面上时,镜头焦距就要不同,这样拍摄的景深也就不同了。和标清比较,用高清镜头拍摄时灵敏度降低、景深范围缩小。另外,由于高清图像像素数5倍于标清,其像素点细小到只有标清的一半左右,而观看高清图像时一般都采用大屏幕电视机,使得图像对调焦误差非常敏感。调焦稍有偏差,立刻就能在屏幕上看出来。这样一来,高清镜头本身景深就小,拍摄的图像对调焦误差又敏感,再加上由于灵敏度低需开大一挡光圈,景深就更小了。因此,高清拍摄对聚焦操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3 曝光

调整光圈的目的就是准确地控制曝光量,曝光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层次、细节、色彩饱和度。只有准确把握曝光量。才能得到更完美的图像。因为高清摄像机水平清晰度提高,其画面宽容度更接近电影胶片,层次比标清更加丰富。在拍摄景物时。需认真观察被摄景物的明暗程度及明暗部分的分布范围,根据亮部和暗部的取舍及与拍摄主体的关系,确定曝光量并调整光圈的大小。高清摄像机还提供了伽马曲线的调整。当拍摄的景物高亮度部分比较大且超过了CCD所能表现的范围时,图像的高光部分就会出现泛白现象,导致高光部分层次和细节丢失。当被摄景物处于比较暗的环境中,如果超过CCD的最低照度范围,图像暗部就会层次减少甚至丢失,表现为画面一片漆黑。这时可以通过调整拐点、伽马曲线和黑伽玛曲线进行画面的补偿和修饰。为了充分表现高清晰的画面。更需要发挥照明的作用。如果光用得不好,画面上有可能会模糊不清,这类似于焦点不实的现象。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画面水平方向的扩展部分,这就更需要合理运用灯光照明技术。在阴天或多云天气下拍摄时,需要灯光辅助以达到较好的成像效果。在亮度反差很大的晴天拍摄时,使用反光板等会得到效果较好的图像。总而言之,高清拍摄时照明用灯量要比标清多。高清拍摄时照明光线性质的硬与软对物体外观的清晰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画面的总体效果来说,由于硬光能勾划出被摄景物的轮廓,质感十分明显,所以使我们感到空间感强。而柔光照明很容易产生平淡的无立体感的图像,因而就不能提供最佳清晰度。但从画面的局部效果来说,可能由于硬光造成过大的明暗反差,而使物体细部的再现能力降低。而柔光所造成的细腻的影调层次,相反能提高我们对物体细部的分辨能力,故此感觉画面清晰度高。因此高清摄像照明时宜使用较软的光线,这对提高画面的清晰度是有利的。布光要均匀,光比要小,注意营造透视感。在拍摄现场为保证精确曝光,要使用专业监视器和波形监视器。波形监视器的参数值可为曝光提供客观标准,专业监视器可得到现场实拍图像的主观感觉。观看图像时要注意保持观看环境黑暗,一般采用黑布将监视器和观看者头部完全遮盖住,观看图像层次是否丰富。亮度是否适中。

4 构图

高清电视比标清电视画幅变宽,16:9的宽画幅比4:3标清横向加长了1/3,视角很宽。16:9的构图方式显的大气,而且包含了更多的信息量,这在拍摄大场面或大全景时非常有表现力。更接近电影的视觉效果。从电视画面的角度看,构图就是镜头语言,通过画面讲述拍摄者要表达的内容。在视觉效果上,需要掌握一些规律,尤其是使用16:9画幅比进行构图时。从突出主题出发,画面离不开线、形、色调、影调这四大元素。根据上述要求。在16:9的.构图中,由于水平视角的增大,更需要留意线条在画面上的延伸感,形成视觉上的透视感。由于画幅变宽,景物增加,构图上要注意主体和陪衬体的合理位置,既要有对比又不失平衡,虚实的比例也要控制恰当。采用摇摄时,由于水平方向视角变大导致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变长,若按一般速度进行横向摇摄,观众就会感觉节奏缓慢拖沓。此时适当加快摇摄速度,可加快镜头节奏及加强镜头动感。

5 聚焦

由于高清摄像机水平视场角大,清晰度高,景深范围又比标清小。画面包容景物多,就使我们容易忽略某些细节。再加上摄像机的寻像器尺寸小,分解力低,使得我们在寻像器中看起来很清楚的画面,放到大屏幕监视器上会发现焦点并未调实。因此我们在拍摄现场要尽量使用专业监视器,而且屏幕越大越好。比如屏幕20英寸,分解力1000线以上的专业监视器就可以保证拍摄画面清晰。标清拍摄聚焦时,一般先将镜头变焦至最大推上去聚焦。因为此时景深最小,焦点是否调实较容易判断。调实后再将镜头变焦拉回来到所需景别,这样焦点就算调实了,而在高清拍摄时就不能这样了。因为变焦镜头在变焦时,普遍存在着微量的像面漂移现象,不同焦距处的最佳焦点位置并不精确一致。这在标清拍摄时不成问题,而在高清拍摄时就不允许了。因此高清拍摄时要先把镜头变焦至所需景别,把它作为定焦镜头直接在该焦距状态下精确调焦,此时当然离不开专业监视器了。在没有专业监视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电影拍摄的方法,先直接测量调焦距离,再将镜头上的调焦基线转动至该调焦刻度值上。

6 清晰度

高清技术要求在整个制作环境、制作态度等方面要更加严谨,对每一个环节的要求也大大增加了。一些细小的缺陷,在标清时看不出来,而在高清大屏幕监视器上却非常刺眼。甚至一只蚊虫落在头上或者布景上,就会导致拍好的镜头前功尽弃。

7 兼容性

中国的现状为标清、高清两种电视标准并存。为适应由标清到高清的平稳过渡,高清节目制作也要考虑标清接收机收看的问题。除去清晰度下变换问题,主要问题还是16:9画幅如何转为4:3画幅。我们可以将16:9画面横向直接收缩为4:3画面,但画面要产生变形(变窄),此方法不可取。不变形的转换方法有两种:

7.1 信封模式

也就是“伪遮幅”画面。上下用两道黑条遮挡住画面,画面完整,但不满屏。为适应这种模式,高清制作时不要将同步字幕直接制作在画面上。可以单独制作一个字幕文件,高清播出时键人到画面中,而标清播出时键人到画面下方的黑条上,以使画面最大限度地无遮挡展现在屏幕上。

7.2 切边模式

也就是将原画面左右两边切去。只保留中间4:3画幅部分。画面满屏,但不完整。为适应这种模式,高清制作摄影构图时,要打开16:9寻像器中的4:3标识框,尽量将主要部分放在中部4:3画幅范围。如拍摄两^对话,要保证^脸都在中部4:3画幅范围内。拍摄一座建筑物正面,要保证大门和标志门牌在中部4:3画幅范围内。字幕要居中放置,长度要限制在4:3画幅范围。总之要兼顾高清和标清观众,既能使高清观众欣赏到宽广大气的画面,又能使标清观众尽管画面切幅也能基本满足观看。对于高清电视技术的运用,我们仍然处于尝试和探索中。我们相信,随着高清电视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电视工作者将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在创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努力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广大电视观众奉献更多丰富多彩、精美绝伦的电视节目。

技术团队展示口号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论文

数字媒体技术实习总结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分析论文

数字通信网技术的发展研究论文

大班体育教案:数字格子跳跳乐

高清数字电视信号数据传输技术探索的论文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就业前景观察分析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数字格子跳跳乐》

数字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运用论文

数字技术推动“动感体育”展示议论文(通用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数字技术推动“动感体育”展示议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