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沈炼,字纯甫》阅读答案(共含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莹碧鸣”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沈炼,字纯甫》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9分)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
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帝弗省。
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炼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
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
隆庆初,诏褒言事者。赠炼光禄少卿,天启初,谥忠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伉据,怜御史,调往平 用:因为
B.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忧:指父母的丧事
C.会俺答犯京师 会:会同
D.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报:报复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
①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 ②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
③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 ④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
⑤要贿鬻官,沽恩结客 ⑥醉则聚子弟攒射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炼担任溧阳知县期间,由于行为亢直倨傲,触犯御史,被调荏平,后又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做了锦衣卫经历。
B.沈炼行为刚直,嫉恶如仇,但行为很是狂放不羁;沈炼愤恨国中无人,导致俺答猖獗,于是上疏请求在敌军疲倦地回军时候,发动进攻。
C.沈炼因为上疏揭露严嵩父子的种种倒行逆施而激怒了皇帝,被贬至保安为民,到了后在当地人帮助下才得到处所。
D.沈炼到了保安后,深得当地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于是他在那里经常把忠义大节讲给孩子们听。
8、C(会:副词,恰逢,适逢)
9、D(①写沈炼行为狂放不羁;③写沈炼爱国;⑤写的是严嵩的行为。)
10、A(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任知县,后来入朝做了饰衣卫经历)
【译文】
沈炼传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官溧阳知县。由于刚直傲慢,忤逆御史,被调到茌平。父死后他离去,补在清丰,调入朝廷为锦衣卫经历。
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但颇为狂放不羁。每次饮酒就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对他很好。陆炳与严嵩父子交情深厚,所以沈炼也多次和严世蕃一同饮酒。严世蕃用酒虐待客人,沈炼心有不平,总是同他唱反调,严世蕃畏惧而不敢和沈炼计较。
正遇上俺答侵犯京师,致书求贡,有许多轻慢的话。下到廷臣广泛讨论,司业赵贞吉请朝廷不要答应。廷臣没有人敢支持赵贞吉的,惟独沈炼支持他。吏部尚书夏邦谟说:“你是什么官?”沈炼说“:我是锦衣卫经历沈炼。大臣不说,所以小吏说这件事。”于是罢去廷议。沈炼愤慨于国家无人,致使敌寇猖狂,上疏请求用万骑保护陵寝,万骑保护通州的军队储粮,而集合勤王军队十多万人,在敌人疲劳时发起攻击,会取得大胜利。皇帝没有省悟。
严嵩被皇上贵宠而当权,边臣竞相贿赂送东西给他。等到失事后惧怕得罪,更加运送金银贿赂严嵩,贿赂一天重于一天。沈炼时时扼腕感叹。一天跟尚宝丞张逊业饮酒,酒喝到一半就谈到严嵩,因慷慨怒骂,涕流满面。于是上疏说: “现在大学士严嵩,贪婪之性的`毛病已达膏肓,笨拙浅陋之心顽如铁石。在皇上忧虑臣民受外寇之辱的时候,没有听说他延访贤豪,咨询方略,只与他的儿子严世蕃规划图谋自己的私利。多方阻止忠诚谋略的上告,而曲意引荐谀谄之小人。索贿卖官,沽恩结客。皇帝大怒,将他拷打数十,贬谪到保安去种田。
他去后,没有馆舍。有商人询问到他得罪的缘故,搬家让舍给他。里长老也天天送柴米给他,派遣子弟跟他学习。沈炼谈说忠义大节,大家都非常高兴。塞外的人一向忠厚直爽,又熟知严嵩的奸恶,争着骂严嵩来讨沈炼的高兴。沈炼大喜,天天与他们一起骂严嵩父子是常有的事。而且束缚草人,像李林甫、秦桧和严嵩,酒醉后就聚集子弟钻射他们。或者骑马越过居庸关口,面向南伸手指骂严嵩,又痛哭后才回来。这些话逐渐传到京师,严嵩非常痛恨他,思考着用什么来报复沈炼。
后来严嵩败露,严世蕃被诛。临刑的时候,沈炼所教的保安子弟在太学的人,用一锦帛写上沈炼姓名官爵,持举入市。看到严世蕃断头完毕,大呼说:“沈公可以瞑目了。”接着恸哭离去。
隆庆年初期,皇帝下诏令褒赏言事的人。赠沈炼光禄少卿。天启初年,赠沈炼谥号忠愍。
沈炼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
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帝弗省。
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炼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
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
隆庆初,诏褒言事者。赠炼光禄少卿,天启初,谥忠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伉据,怜御史,调往平用:因为
B.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忧:指父母的丧事
C.会俺答犯京师 会:会同
D.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报:报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3分)
①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
②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
③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
④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
⑤要贿鬻官,沽恩结客
⑥醉则聚子弟攒射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炼担任溧阳知县期间,由于行为亢直倨傲,触犯御史,被调荏平,后又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做了锦衣卫经历。
B.沈炼行为刚直,嫉恶如仇,但行为很是狂放不羁;沈炼愤恨国中无人,导致俺答猖獗,于是上疏请求在敌军疲倦地回军时候,发动进攻。
C.沈炼因为上疏揭露严嵩父子的种种倒行逆施而激怒了皇帝,被贬至保安为民,到了后在当地人帮助下才得到处所。
D.沈炼到了保安后,深得当地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于是他在那里经常把忠义大节讲给孩子们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
(2)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
答案:
4、C(会:副词,恰逢,适逢)
5、D(①写沈炼行为狂放不羁;③写沈炼爱国;⑤写的'是严嵩的行为。)
6、A(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任知县,后来入朝做了饰衣卫经历)
7、(l)对于忠义之人的好的计谋,(他)却千方百计地阻挠实行;对于阿谈奉承的人,(他)却想办法引荐上去(译出大意给2分;沮、则、引,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塞外的人向来正直淳朴,又都熟知严嵩的恶迹,都争着咒骂严嵩来让沈炼高兴。
(译出大意给1分;素、谂知、詈、快,每译对一处给1分。)
《沈贞甫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嚇,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贞甫讳果,字贞甫。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有弟曰善继、善述。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某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可悲也已!铭曰:
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界昆山、嘉定之壤 界:邻近
B.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卒:最终
C.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了解,了然
D.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僵仆:跌倒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不拘于时,学于余
C.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 他日汝当用之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沈贞甫初相识时,沈贞甫年纪还很小。其后两人成为连襟,又曾共居的邓尉,同住安亭,交情深厚,而沈贞甫对作者又非常敬重。
B.作者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困厄不堪,为世人所嗤笑,但沈贞甫一直对作者相知相敬,所以沈贞甫去世令作者非常悲痛。
C.在文末的铭文中,作者表达了对沈贞甫好学之深的肯定和勤学之志止于疾病的惋惜。
D.这篇墓志铭开头并不先叙贞甫的姓名、家世,而是从两人的相识和戚谊、交谊写起,后半始叙贞甫生平,文末始叙家世和卒、葬。一面倾吐自己的抑郁,一面称赞贞甫为人,读来亲切感人。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至于一时富贵翕嚇,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2)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参考答案
16.C了:全然,完全
17.C第三人称代词,它(A随着/结交;B从,自/向;D在/因为)
18.C好学之深此处未提及
19.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20.(1)至于一时富贵显赫,人们注视而心惊的人,贞甫不会因为他们而改变对我的尊重。
(2)从前我在安亭,没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常常拜访贞甫的居所,一边喝茶一边探讨文章之道,有时一直谈到一整天。
参考译文
我初次认识沈贞甫时,他还很年轻,在马鞍山一座寺庙旁读书。等我娶了王氏,(王氏)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经常在岳丈家相见。我曾经到邓尉山中小住,贞甫也来同住,天天到虎山、西崦周围的山上游玩,观赏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定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边,界于昆山、嘉定之间,沈家世代在此居住。贞甫因此更加亲近善待我,凭借着文字往来,没有一天不这样(每天都和我有书信往来)。因为我仁途坎坷,但唯独沈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来拜访我,加以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正确。
我隐居在江海边,二十年中,(经历了)许多丧老病死、坎坷磨难,被世人所嗤笑,而贞甫全然不因别人的说法改变自己,而与我共进退。即使我偶尔得到重用,众人看到后都很惊讶,而贞甫不会瞧不起我。唉!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刚直,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耿介自重,不是同道中人就不曾对他和颜悦色。遇到事情慷慨激昂,即使跌倒(受到挫折)也不回避。特别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到名山大川、寺庙道观中,每到一处就扫净地面,燃上香,图书放满了书几。听说别人有好书,就想尽办法借来,亲自抄书,多达几百卷。现在有为科举速成为学之道,都认为研习经书、学习古籍是迂腐的,沈贞甫却单单这样喜欢并精研经典古籍,在古籍研究方面大有长进,从未停止。后来不幸得病,一病数年,可是读书著述更加勤奋。我十分敬仰他的志向,同时也担心他的气力难以继续(如此繁重的劳作),他最终因此病逝,真悲伤啊!
当初我在安亭时,闲来无事,每次到他的学舍去拜访他,边喝茶边讨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等到贞甫病逝了我再到那里去,又经过战乱,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产生荒凉寂寞的感慨。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病逝,时年四十二岁。真令人悲伤啊!
铭文:天意命运不可预料,他的勤谨忠恳在这里停止了(英年早逝)!
(明)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山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贞甫讳果,字贞甫。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有弟曰善继、善述。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可悲也已!铭曰:
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一九,据巴蜀书社《散文精华》校对)
一: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过:拜访
B.死丧忧患,颠倒狼狈
狼狈: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C.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改变
D.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畏:敬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B.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题3分)
(1)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2)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3)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9.文章在表达对沈贞甫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时,着重记叙了哪三件小事?(3分)
参考答案
6.C (C项的“易”解释为“轻视”)
7.C (C项“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作“他的”。A项分别是“从”和“对”。B项分别是动词“到”和“起调整音节作用的助词”。D项分别是“在”和“因为”)
8.(1)(介甫)耿介自重,(如果)不是同道中人就不曾给予(好的)言辞脸色。[来源:Zxxk.Com]
(“介介”“假”“词色”各1分)
(2)贞甫单单对古书通晓喜爱到了这样的地步,是因为他在古籍研究方面正大有长进而未停止。(“之”“进”“已”各1分)
(3)(我)仅是宫中的臣仆(或译成:我已经成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退,在山林岩穴中深藏隐居呢?(“闺阁之臣”1分,“引” 1分,“宁得……邪”1分)
9. ①沈贞甫对困境中的“我”的信任和敬重;②沈贞甫正直好学,勤于研究古典书籍;③昔日与自己在安亭同游同乐、啜茗论文。(每点1分)
二: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予之穷于世
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
畏:畏惧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4分)
②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4分)
10.文章在表达对沈贞甫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时,着重记叙了哪三件事?(3分)
参考答案
6.B(A项,“穷”意思为困厄,仕途不通达;C项,“易”意思为轻视,看不起;D项,“畏”在文中是敬重的意思。)
7.C(“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作“他的”;A项,分别是“在”和“向、对”;B项,分别是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用法和一般结构助词;D项,分别是“在”和“因为”。)
8.D(A项,“兄弟”,古代男女通用,文中指“姊妹”,作者与贞甫是连襟关系;B项,“相信”,文中是“信任我”的意思;C项,“修饰”,文中指仪表修饰和品德修养;D项,“兵燹”,古今意思相同。)
9.① 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② 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
10.文章在着重回忆沈贞甫的三件事是:
①自己困厄不堪却深受沈贞甫的敬重;
②沈贞甫严谨治学,劳累而死;
③昔日同游同乐,啜茗论文,今日独处寂寞忧伤
参考译文
我初次认识沈贞甫时,他还很年轻,在马鞍山一座寺庙旁读书。等我娶了王氏,(王氏)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经常在岳丈家见面。我曾经到邓尉山中小住,贞甫也来同住,天天到虎山、西崦周围的山上游玩,观赏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定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边,界于昆山、嘉定之间,沈家世代在此居住。贞甫因此更加亲近善待我,每天都和我有书信往来。尽管我仕途坎坷,但唯独沈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来拜访我,加 以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正确。
我隐居在江海边,达二十年之久,其间经历了许多丧老病死、坎坷磨难,被世人所嗤笑,而贞甫毫不因别人的说法改变自己,与我共进退。即使我偶尔得到重用,令众人惊诧莫名,可是贞甫也不会瞧不起我。唉!士人在潦倒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处事不卑不亢、上进好学。(他)耿介自重,(如果)不是同道中人就不曾给予(好的)言辞脸色。遇到事情慷慨激昂,即使受到挫折也不回避。特别喜欢到名山大川、寺庙道观中读古书,每到一处就潜心读书。听说别人有好书,就想尽办法借来,亲自抄写,多达几百卷。现在有为科举速成的为学之道,都认为研习经书、学习古籍是迂腐的,贞甫单单对古书通晓喜爱到了这样的地步,在古籍研究方面大有长进,从未停止。后来他不幸得病,一病数年,可是著述更加勤奋。我十分敬仰他的志向,同时也担心他的气力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劳作,他最终因此病逝,真悲伤啊!
当初我在安亭时,闲来无事,就经常去拜访他,边喝茶边讨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等到贞甫病逝了我再到那里去,又刚刚经过战乱,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产生荒凉寂寞的感慨。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病逝,时年四十二岁。真令人悲伤啊!铭文是:
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意为: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这里可不译)
自从我初次认识贞甫,那时他很年轻,在马鞍山寺庙旁读书。到我娶妻子王氏,我的妻子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常常跟着我到妻子的娘家。我曾经进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和我共住,天天游览虎山、西崦周围各个山,观看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在安亭选地方居住。安亭在吴淞江边,地处昆山、嘉定的地界之间,沈家世代在这里居住。贞甫因此更和我亲近友好,通过文字往来,没有空过一天。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唯独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我独自居住在江海边,二十年中间,经历亲人死亡、家庭忧患、科举失败、处境狼狈,被世人讥笑,(这时候,)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到了我突然富贵,显赫一时,一般人看见感到吃惊,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唉,读书人在不被赏识的时候,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在心里忘记,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种赏识啊。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正直严厉,喜欢讲求自己的仪表修养。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遇到事情情绪激动,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躲避。尤其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去游历名山及佛庙道观。在所到的这些地方扫地焚香,图书摆满了桌子。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手抄写,达到几百卷。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我很敬佩他的志向,却担心他的力量不能继续,但他终于因此病故了。真叫人伤心啊!
当初,我在安亭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去他那精致的房屋,边喝茶边谈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到贞甫死我又去,又是经过战乱以后,我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有江水滔滔荒凉寂寞的感叹。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真该悲痛啊。
铭文是: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予之穷于世 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 畏:畏惧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4分)
②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4分)
10.文章在表达对沈贞甫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时,着重记叙了哪三件事?(3分)
参考答案:
6.B(A项,“穷”意思为困厄,仕途不通达;C项,“易”意思为轻视,看不起;D项,“畏”在文中是敬重的意思。)
7.C(“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作“他的”;A项,分别是“在”和“向、对”;B项,分别是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用法和一般结构助词;D项,分别是“在”和“因为”。)
8.D(A项,“兄弟”,古代男女通用,文中指“姊妹”,作者与贞甫是连襟关系;B项,“相信”,文中是“信任我”的意思;C项,“修饰”,文中指仪表修饰和品德修养;D项,“兵燹”,古今意思相同。)
9.① 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② 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
10.文章在着重回忆沈贞甫的三件事是:
①自己困厄不堪却深受沈贞甫的敬重;
②沈贞甫严谨治学,劳累而死;
③昔日同游同乐,啜茗论文,今日独处寂寞忧伤。
沈贞甫墓志铭的阅读理解以及答案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予之穷于世 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 畏:畏惧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4分)
②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4分)
10.文章在表达对沈贞甫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时,着重记叙了哪三件事?(3分)
6.B(A项,“穷”意思为困厄,仕途不通达;C项,“易”意思为轻视,看不起;D项,“畏”在文中是敬重的意思。)
7.C(“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作“他的”;A项,分别是“在”和“向、对”;B项,分别是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用法和一般结构助词;D项,分别是“在”和“因为”。)
8.D(A项,“兄弟”,古代男女通用,文中指“姊妹”,作者与贞甫是连襟关系;B项,“相信”,文中是“信任我”的意思;C项,“修饰”,文中指仪表修饰和品德修养;D项,“兵燹”,古今意思相同。)
9.① 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② 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
10.文章在着重回忆沈贞甫的三件事是:
①自己困厄不堪却深受沈贞甫的敬重;
②沈贞甫严谨治学,劳累而死;
③昔日同游同乐,啜茗论文,今日独处寂寞忧伤。
参考译文
自从我初次认识贞甫,那时他很年轻,在马鞍山寺庙旁读书。到我娶妻子王氏,我的妻子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常常跟着我到妻子的娘家。我曾经进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和我共住,天天游览虎山、西崦周围各个山,观看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在安亭选地方居住。安亭在吴淞江边,地处昆山、嘉定的地界之间,沈家世代在这里居住。贞甫因此更和我亲近友好,通过文字往来,没有空过一天。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唯独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我独自居住在江海边,二十年中间,经历亲人死亡、家庭忧患、科举失败、处境狼狈,被世人讥笑,(这时候,)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到了我突然富贵,显赫一时,一般人看见感到吃惊,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唉,读书人在不被赏识的`时候,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在心里忘记,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种赏识啊。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正直严厉,喜欢讲求自己的仪表修养。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遇到事情情绪激动,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躲避。尤其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去游历名山及佛庙道观。在所到的这些地方扫地焚香,图书摆满了桌子。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手抄写,达到几百卷。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我很敬佩他的志向,却担心他的力量不能继续,但他终于因此病故了。真叫人伤心啊!
当初,我在安亭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去他那精致的房屋,边喝茶边谈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到贞甫死我又去,又是经过战乱以后,我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有江水滔滔荒凉寂寞的感叹。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真该悲痛啊。
铭文是: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图、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铭曰:
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B、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C、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D、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贞甫是作者好友,又是连襟,两人过从甚密,志趣相投。沈贞甫不幸早逝,作者为此写下这篇墓志铭。
B、文中略写了沈贞甫的仕宦经历,重在写他们相识的经过、相知之深,也着重介绍了沈贞甫的性格特点和治学态度等。
C、沈贞甫正直严厉,喜欢讲求仪表修养,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但沈贞甫与归有光亲近友好,归有光处境困难的时候,唯独沈贞甫相信他。
D、全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语言平实质朴,娓娓道来,如叙家常。既流露了作者的失友之痛,又砭时之弊,情感真挚动人。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10分)
(1) 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5分)
(2) 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5分)
【参考答案】
1.D(A项“兄弟”,古代男女通用,此处指姊妹,因作者与贞甫是连襟关系。B项“文字”,指书信或诗文。C项“修饰”, 语境指仪表修饰和品德修养)
2.C(C项“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 可译作“他的”。A项分别是“从”“向、对”。B项分别是动词“到”和助词“的”。D项分别是“在”“因为”)
3.A(排除②③即可)
4.翻译句子:
(1)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2)(他)特别喜欢阅读古书,一定会到名山胜地和佛寺、道观(寻书阅读)。
(3)(我)常常他雅洁的书房,和他一边品茶一边谈论文学,有时谈到一整天。
5.文章在着重回忆沈贞甫的三件小事是:①自己困厄不堪却深受沈贞甫的敬重;②严谨治学,劳累而死;③昔日同游同乐,啜茗论文,今日独处寂寞忧伤。
附译文:
我初次认识沈贞甫时,他还很年轻,在马鞍山一座寺庙旁读书。等我娶了王氏,(王氏)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经常在岳丈家见面。我曾经到邓尉山中小住,贞甫也来同住,天天到虎山、西崦周围的山上游玩,观赏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定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边,界于昆山、嘉定之间,沈家世代在此居住。贞甫因此更加亲近善待我,每天都和我有书信往来。尽管我仕途坎坷,但唯独沈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来拜访我,加以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正确。
我隐居在江海边,达二十年之久,其间经历了许多丧老病死、坎坷磨难,被世人所嗤笑,而贞甫毫不因别人的说法改变自己,与我共进退。即使我偶尔得到重用,令众人惊诧莫名,可是贞甫也不会瞧不起我。唉!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处事不卑不亢、上进好学,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是同道中人就不曾对他和颜悦色。遇到事情慷慨激昂,即使受到挫折也不回避。特别喜欢到名山大川、寺庙道观中读古书,每到一处就潜心读书。听说别人有好书,就想尽办法借来,亲自抄写,多达几百卷。现在有为科举速成的为学之道,都认为研习经书、学习古籍是迂腐的,沈贞甫却单单这样喜欢并精研经典古籍,在古籍研究方面大有长进,从未停止。后来不幸得病,一病数年,可是著述更加勤奋。我十分敬仰他的志向,同时也担心他的气力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劳作,他最终因此病逝,真悲伤啊!
当初我在安亭时,闲来无事,经常去拜访他,边喝茶边讨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等到贞甫病逝了我再到那里去,又刚刚经过战乱,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产生荒凉寂寞的感慨。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病逝,时年四十二岁。真令人悲伤啊!
铭文: 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
《沈贞甫墓志铭》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予之穷于世 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 畏:畏惧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
1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
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
15.翻译与断句(8分)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处断句并加以恰当的标点。(3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参考答案:
11.B(A项,“穷”意思为困厄,仕途不通达;C项,“易”意思为轻视,看不起;D项,“畏”在文中是敬重的意思。)
12.C(“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作“他的”;A项,分别是“在”和“向、对”;B项,分别是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用法和一般结构助词;D项,分别是“在”和“因为”。)
13.D(A项,“兄弟”,古代男女通用,文中指“姊妹”,作者与贞甫是连襟关系;B项,“相信”,文中是“信任我”的意思;C项,“修饰”,文中指仪表修饰和品德修养;D项,“兵燹”,古今意思相同。)
14.B(“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是错的,文中重在介绍沈贞甫为人和为学的态度,对其“身世”基本没有介绍。)
15.(1) ① 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2分,“虽”字1分,句意1分)
② 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3分,“何以”1分,“一言之善”定语后置1分,句意1分)
(2)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每个标点0.5分)
[参考译文]
自从我初次认识贞甫,那时他很年轻,在马鞍山寺庙旁读书。到我娶妻子王氏,我的妻子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常常跟着我到妻子的娘家。我曾经进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和我共住,天天游览虎山、西崦周围各个山,观看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在安亭选地方居住。安亭在吴淞江边,地处昆山、嘉定的地界之间,沈家世代在这里居住。贞甫因此更和我亲近友好,通过文字往来,没有空过一天。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唯独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我独自居住在江海边,二十年中间,经历亲人死亡、家庭忧患、科举失败、处境狼狈,被世人讥笑,(这时候,)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到了我突然富贵,显赫一时,一般人看见感到吃惊,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唉,读书人在不被赏识的时候,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在心里忘记,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种赏识啊。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正直严厉,喜欢讲求自己的仪表修养。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遇到事情情绪激动,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躲避。尤其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去游历名山及佛庙道观。在所到的这些地方扫地焚香,图书摆满了桌子。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手抄写,达到几百卷。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我很敬佩他的志向,却担心他的力量不能继续,但他终于因此病故了。真叫人伤心啊!
当初,我在安亭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去他那精致的房屋,边喝茶边谈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到贞甫死我又去,又是经过战乱以后,我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有江水滔滔荒凉寂寞的感叹。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真该悲痛啊。
铭文是: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
《苏缄字宣甫》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苏缄,字宣甫,泉州晋江人。举进士,调广州南海主簿。州领蕃舶,每商至,则择官阅实其赀,商皆豪家大姓,习以客礼见主者,缄以选往,商樊氏辄升阶就席,缄诘而杖之。樊诉于州,州召责缄,缄曰:“主簿虽卑,邑官也,商虽富,部民也,邑官杖部民,有何不可?”州不能结。再调阳武尉,剧盗李囊橐于民,贼曹莫能捕。缄访得其处,萃众大索,火旁舍以迫之,李从中逸出。缄驰马逐,斩其首送府。府尹贾昌朝惊曰:“儒者乃尔轻生邪!’’
交n谋入寇,以缄为皇城使知邕州。缄伺得实,致书于刘鼻,弈不听,反移文责缄沮议,令勿得辄言。八年,蛮遂入寇,众号八万。缄闻其至,阅州兵得二千八百,召僚吏与郡人之材者,授以方略,勒部队,使分地自守。民惊震四出,缄悉出官帑及私藏示之曰:“吾兵械既具,蓄聚不乏,今贼已薄城,宜固守以迟外援。若一人举足,则群心摇矣,幸听吾言,敢越佚则孥戮汝。”有大校翟绩潜出,斩以徇,由是上下胁息。缄子子元为桂州司户,因公事携妻子来省,欲还而寇至。缄念人不可户晓,必以郡守家出城,乃独遣子元,留其妻子。
邕既受围,缄昼夜行劳士卒,发神臂弓射贼,所殪甚众。缄初求救于刘弈,养遣将张守节救之,猝遇城,不及阵,举军皆覆。蛮获北军,知其善攻城,啖以利,使为云梯,又为攻濠洞子,蒙以华布,缄悉焚之。蛮计已穷,将引去,而知外援不至,或教贼囊土傅城者,顷刻高数丈,蚁附而登,城遂陷。缄犹领伤卒驰骑战愈厉,而力不敌,乃曰:“吾义不死贼手。”亟还州治,杀其家三十六人,藏于坎纵火自焚。邕被围四十二日,粮尽泉涸,人相枕藉以死,然讫无一叛者。
(选自《宋史.苏缄列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缄伺得实伺:探察
B.敢越佚则孥戮汝孥:奴隶
C.啖以利,使为云梯啖:引诱
D.然讫无一叛者讫:最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缄“忠勇”的一组是(3分)
①儒者乃尔轻生邪②授以方略,勒部队,使分地自守
③有大校翟绩潜出,斩以徇④缄犹领伤卒驰T战愈厉
⑤杀其家三十六人,藏于坎,纵火自焚⑥人相枕藉以死,然讫无一叛者
A.①③⑥B.①④⑤⑤C.②③⑤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缄在负责核查商船货物期间,惩罚了轻慢无礼的商人,被州官召责却能义正词严,坚持官民应有之礼,大杀富商们的'傲慢之气。
B.苏缄在敌我兵力悬殊、情势危急之时,能够临危不乱,安抚百姓,召集所属官员和郡中有才能的人,教给他们守城和打仗的方略。
C.苏缄之子带着妻儿前来探亲,准备返回时遇上交n军攻城,苏缄只遣儿子回桂林而留下了其他探亲的人员,以避免城中百姓误解。
D.敌人将装土的袋子堆积在城墙外来攀爬攻城,苏缄用神臂弓射杀许多敌兵,又烧毁敌人用来攻城的云梯等工具,使贼寇无计可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缄访得其处,萃众大索,火旁舍以迫之,李从中逸出。
(2)吾兵械既具,蓄聚不乏,今僖驯〕牵斯淌匾猿偻庠
参考答案:
4.【参考答案】(3分)B
【命题利益】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析】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孥:使之成为奴婢。
5.【参考答案】(3分)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6.【参考答案】(3分)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7.【参考答案】(1)苏缄访求到他的住处,聚集众人大加搜索,放火烧他住所旁边的房
舍来逼迫他,李氏从里面逃出来。(“萃”、“火”、“逸”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我们的兵力和器械已经准备好了,储备的物资也不缺乏,现在蛮人已经逼近州城,应该牢固地防守以等待外面救援。(“既”、“蓄聚”、“薄”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解析】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 宋王安礼,字和甫》阅读答案
宋王安礼,字和甫,尹京①时,有匿名文书告一富家有逆谋者。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答曰:“数日前有鬻状人②马生尝有所贷,弗与,颇积怨言。”和甫乃密以他事绾③马生至,对款,取谤书字校之,略无少异,因而讯鞫④其事。果马生所作,罪之。
(明·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尹京:任开封府府尹。宋以开封为京都,故称尹京。②鬻状人:讼师,古代
专门替人写状子告状的人。鬻,卖。③绾:拘系。④鞫:审讯,审问。
【金华、义乌卷】22.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金华卷】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数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曾经)
B.弗与(给予)
C.取谤书字校之(毁谤)
D.果马生所作,罪之(罪行)
【金华、义乌卷】24.王安礼在判案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怎样的做事风格?(2分)
【义乌卷】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数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 )
(2)弗与 ( )
(3)取谤书字校之 ( )
(4)果马生所作,罪之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
19.【答案】(1)向来(一向) (2)逃走 (3)一齐 (4)带领(率领)(各1分)【考点直击】本题考查文言常用字词的积累。 【思路点拨】“素”“亡”“将”是一词多义词,要结合句子意思灵活理解。
20.【答案】A【考点直击】本题考查虚词“以”的积累理解情况。 【思路点拨】A中的“以”是连词,解释为“因为”;B、C、D和例句一样,都是作介词 。
21.【答案】(1)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而死的本来就会达到十分之六七。(“藉第令”和“十六七”1分,句子表达1分) (2)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1分,句子表达1分)【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句子译述的能力。 【思路点拨】第(1)句中的'“藉第令”“戍”“固”“十六七”和第(2)句中的“宁”是关键词,一定要准确译述。
22.【答案】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每断对一处得1分;超过两处则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考点直击】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思路点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是基础,也可借助句子的结构特征来帮助断句。
19.【答案】(l)曾经 (2)给予(给) (3)诽谤(毁谤) (4)判罪(惩处,处罚)(每小题1分)【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学生积累、理解文言字词的情况。 【思路点拨】D中的“罪”作动词用,可解释为“降罪”“处罚”。
20.【答案】王安礼对富家进行了搜查,没有发现谋反的真凭实据,便问他们是否曾经有仇人。【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思路点拨】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实迹”“因”是关键词,要准确译出,同时语句要通顺。
★ 《炼爱》散文
★ 燕字谜语答案
★ 疯狂猜字答案
★ 纯简历写作方法
★ 纯真的近义词
★ 纯作文700字
★ 治炼厂规章制度
★ 练之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