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我眼中的老龙湾阅读答案(共含12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踏青心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①老龙湾,因传说有神龙潜居其间而得名。它是由成千上万个泉眼,从特殊的地下岩层结构里喷出的泉水汇成的。老龙湾的泉眼,千姿百态,恣意涌流。主泉 “铸剑池”的泉水,从石罅中咕嘟嘟地冒涌,势如龙喷蛟吐,声似滚雷走鼓。“濯马泉”水深盈丈,晶明透亮,能映出晴霞的纯洁,朗月的光华,即使有指甲般大的螃蟹从石隙爬出,人们也能瞧个清晰。
②老龙湾的灵性源于汩汩喷涌的泉水。这里的水温常年都是18摄氏度,并富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使得投生在这湖中、湖畔及山下的方千生物,都能尽性而畅快地生长。浪花里有音乐的银钟,碧波下有奔驰的生灵,湖岸边有绿色的挥洒,山崖上有生命的翔舞……
这是老龙湾给我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③老龙湾的南岸,有一片天然淡竹林,无论身个儿、竹节和叶片,都比江南的淡竹挺拔、粗壮、肥厚了许多。它们那活生生、热辣辣的生命激情,就像“铸剑池”的水一样涌出,难以遏控。它们的每一叶片,都像用桐油刚洗过一样,不见一丝儿枯黄。那每一杆竹体,都像特大号的绿笛一样,一齐昂首高吟着生命的“解放曲”。
④老龙湾北岸矗立着若干株树身挺拔的垂柳,它们仿佛忘却了自身应有的婀娜多姿的框范,每一枝条,每一纤维,每一叶脉,都一反矜持、拘谨和彬彬有礼的常态,张扬着生的自由,活的畅快。松柏、洋槐、法桐和楸树等各种树木,在老龙湾畔的各个角落里也都放胆尽性地生长着。那高耸的法桐,作为来自浪漫之国的树种,在这泉水恒温的清凉世界里,仿佛忘却了自己的国籍,异化成山东大汉般的豪烈、刚劲。土生土长的楸树,更不示弱,它们无不高大英武,试与法桐一争高低……
⑤这里山崖上、路径边的花草,也都找到了它们惬意生存的乐土。二月的迎春、连翘,三月的紫槿、榆叶梅,五月的洋槐,六月的榴花,都以清泉孕育着的生命律动,形成了一种不可名状的空灵与和谐。你刚织出金色的云,它又腾起紫色的雾;你才托起白色的雪,它又绽开火红的霞……它们次第灿烂着这片水湾,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泉的清韵,花的秀逸。
⑥老龙湾也是百鸟最能展现生命底气和元气的城邦。它们或戏耍于湖面,像陀螺一样打转;或抖翅于柳梢,忽忽闪动着翅羽;或停栖于枝丫,卿卿我我,无所顾忌地谈情说爱;或在竹林里大展歌喉,唱得山花入神,唱得小草大醉……一切都飘逸着力与美的风姿。
⑦老龙湾古称熏冶湖,本是寂寞天地的寂寞伴侣,自打它偶尔被人类发现之后,这里便激起了一次次感叹的狂潮。春秋末期,冶炼巨匠欧冶子,在老龙湾的主泉旁淬火铸成了一批“龙泉”宝剑,主泉便有了“铸剑池”的大名。“濯马泉”则得名于战国时无盐娘娘曾在此洗过战马。在《水经注》中对老龙湾多有生花妙笔的郦道元,少年时曾多次跟随时任青州刺史的父亲出游老龙湾。宋代范仲淹、富弼等名相硕儒,也曾常常陶醉于这里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此后老龙湾逐渐成为历代名士弃官归隐的私家园林,作为他们回归自然、纵情山水的心灵栖息地。现在,作为山东省的风景名胜区,老龙湾已经自然地成为人们怡情养性的好去处。
⑧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历史的风尘仍然美丽的老龙湾,仿佛在向我诠释着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在这里,一切生命都在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里,无不以最本色的生存状态,作为自己生命的最高境界。
(取材于李存葆的同名散文)
1.根据第③-⑥段内容,概括老龙湾自然景物所展现的主要特点以及带给人的感受,补全
下列表格。(4分)
自然景物主要特点给人的感受
淡竹林①富有活生生、热辣辣的'生命激情
垂柳等树木挺拔、高耸、高大英武②
花草③形成不可名状的空灵与和谐
百鸟情态各异、自由自在④
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4分)
3.文章第⑧段中写道“一切生命都在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里,无不以最本色的生存状态,作为自己生命的最高境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150个字)(7分)
1.答题示例:①挺拔、粗壮、肥厚、碧绿
②张扬着生的自由,活的畅快
③次第开放、色彩缤纷、美丽秀逸
④飘逸着力与美的风姿
(共4分。每小题1分)
2.答题示例:承接上文写出千姿百态、恣意涌流的泉水给老龙湾带来灵性,又从写出泉水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深刻感受,启下写出老龙湾具体的景物描写。
(共4分。承上内容1分,段意2分,启下内容1分)
3.答案示例:老龙湾富有营养的恒温泉水,滋养着竹木草游鱼,使得这些生物无不以旺盛、自由与畅快的生命本色状态,体现着一切自然生物所共同向往的生命的力量与美;老龙湾优美的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人们感受到心灵自由、情感愉悦、精神富足的生命本色内涵,老龙湾成为人们向往的心灵栖息地。
(共7分。扣住“环境特点”分析2分,扣住“本色内涵”分析4分,语言表达1分)
①老龙湾,因传说有神龙潜居其间而得名。它是由成千上万个泉眼,从特殊的地下岩层结构里喷出的泉水汇成的。老龙湾的泉眼,千姿百态,恣意涌流。主泉“铸剑池”的泉水,从石罅中咕嘟嘟地冒涌,势如龙喷蛟吐,声似滚雷走鼓。“濯马泉”水深盈丈,晶明透亮,能映出晴霞的纯洁,朗月的光华,即使有指甲般大的螃蟹从石隙爬出,人们也能瞧个清晰。
②老龙湾的灵性源于汩汩喷涌的泉水。这里的水温常年都是18摄氏度,并富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使得投生在这湖中、湖畔及山下的方千生物,都能尽性而畅快地生长。浪花里有音乐的银钟,碧波下有奔驰的生灵,湖岸边有绿色的挥洒,山崖上有生命的翔舞……
这是老龙湾给我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③ 老龙湾的南岸,有一片天然淡竹林,无论身个儿、竹节和叶片,都比江南的淡竹挺拔、粗壮、肥厚了许多。它们那活生生、热辣辣的生命激情,就像“铸剑池”的水一样涌出,难以遏控。它们的每一叶片,都像用桐油刚洗过一样,不见一丝儿枯黄。那每一杆竹体,都像特大号的绿笛一样,一齐昂首高吟着生命的“解放曲”。
④ 老龙湾北岸矗立着若干株树身挺拔的垂柳,它们仿佛忘却了自身应有的婀娜多姿的框范,每一枝条,每一纤维,每一叶脉,都一反矜持、拘谨和彬彬有礼的常态,张扬着生的自由,活的畅快。松柏、洋槐、法桐和楸树等各种树木,在老龙湾畔的各个角落里也都放胆尽性地生长着。那高耸的法桐,作为来自浪漫之国的树种,在这泉水恒温的清凉世界里,仿佛忘却了自己的国籍,异化成山东大汉般的豪烈、刚劲。土生土长的楸树,更不示弱,它们无不高大英武,试与法桐一争高低……
⑤ 这里山崖上、路径边的花草,也都找到了它们惬意生存的乐土。二月的迎春、连翘,三月的紫槿、榆叶梅,五月的洋槐,六月的榴花,都以清泉孕育着的生命律动,形成了一种不可名状的空灵与和谐。你刚织出金色的云,它又腾起紫色的雾;你才托起白色的雪,它又绽开火红的霞……它们次第灿烂着这片水湾,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泉的清韵,花的秀逸。
⑥老龙湾也是百鸟最能展现生命底气和元气的城邦。它们或戏耍于湖面,像陀螺一样打转;或抖翅于柳梢,忽忽闪动着翅羽;或停栖于枝丫,卿卿我我,无所顾忌地谈情说爱;或在竹林里大展歌喉,唱得山花入神,唱得小草大醉……一切都飘逸着力与美的风姿。
⑦ 老龙湾古称熏冶湖,本是寂寞天地的寂寞伴侣,自打它偶尔被人类发现之后,这里便激起了一次次感叹的狂潮。春秋末期,冶炼巨匠欧冶子,在老龙湾的主泉旁淬火铸成了一批“龙泉”宝剑,主泉便有了“铸剑池”的大名。“濯马泉”则得名于战国时无盐娘娘曾在此洗过战马。在《水经注》中对老龙湾多有生花妙笔的郦道元,少年时曾多次跟随时任青州刺史的.父亲出游老龙湾。宋代范仲淹、富弼等名相硕儒,也曾常常陶醉于这里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此后老龙湾逐渐成为历代名士弃官归隐的私家园林,作为他们回归自然、纵情山水的心灵栖息地。现在,作为山东省的风景名胜区,老龙湾已经自然地成为人们怡情养性的好去处。
⑧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历史的风尘仍然美丽的老龙湾,仿佛在向我诠释着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在这里,一切生命都在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里,无不以最本色的生存状态,作为自己生命的最高境界。
(取材于李存葆的同名散文)
小题1:根据第③-⑥段内容,概括老龙湾自然景物所展现的主要特点以及带给人的感受,补全
下列表格。(4分)
自然景物
主要特点给人的感受淡竹林①富有活生生、热辣辣的生命激情垂柳等树木挺拔、高耸、高大英武②花草③形成不可名状的空灵与和谐百鸟情态各异、自由自在④
小题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4分)
小题3:文章第⑧段中写道“一切生命都在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里,无不以最本色的生存状态,作为自己生命的最高境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150个字)(7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挺拔、粗壮、肥厚、碧绿
②张扬着生的自由,活的畅快
③次第开放、色彩缤纷、美丽秀逸
④飘逸着力与美的风姿
(共4分。每小题1分)
小题2:承接上文写出千姿百态、恣意涌流的泉水给老龙湾带来灵性,又
写出泉水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深刻感受,启下写出老龙湾具体的景物描写。
(共4分。承上内容1分,段意2分,启下内容1分)
小题3:老龙湾富有营养的恒温泉水,滋养着竹木草游鱼,使得这些生物无不以旺盛、自由与畅快的生命本色状态,体现着一切自然生物所共同向往的生命的力量与美;老龙湾优美的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人们感受到心灵自由、情感愉悦、精神富足的生命本色内涵,老龙湾成为人们向往的心灵栖息地。
(共7分。扣住“环境特点”分析2分,扣住“本色内涵”分析4分,语言表达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归纳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确定有效区间,在本文中是③-⑥段。淡竹林和花草的特点,分别出现在第三段和第五段,第三段通过江南淡竹和老龙湾淡竹的对比得出老龙湾淡竹的特点;第五段通过“二月”“三月”“五月”“六月”花的依次开放以及“金色的云”“紫色的雾”“白色的雪” “火红的霞”等词语可以概括出花草的特点。②④要概括的是垂柳等树木和百鸟给人的感受,这往往是出现在描写完景物之后的那些抒情性的句子。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解答此题学生要要注意根据分值去踩得分点。要答出那句话承接了上文的那句话,开启下文的哪句话,此段的段意是什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把握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生存环境”具体是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特点。“本色”的内涵是什么即“自由”“精神富足”“愉悦”。
李存葆:我眼中的老龙湾
大自然中有若干真正的美的个例。沂山北麓、临朐城南的老龙湾,就是上苍造物的美的典型。我每到老龙湾畅游,总感到这里的一切自然景物,无一不是从地母的筋骨中迸出来的,血液里激出来的,性灵里跳出来的,智慧中喷出来的。
老龙湾古称熏冶湖,因传说有神龙潜居其间而得名。远在4.5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上苍将脚轻轻一跺,这里便发生了地质学所称的“加里东运动”,使海中的地壳隆起为山,海水渐渐退去;上苍把手轻轻一点,海浮山下便有了今日我们见到的300余亩湖水,海浮山上也留下了宽600米、长1200米的石海。这石海是迄今为止我国北方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这喀斯特地貌,与广西桂林的山水、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和湖南武陵源黄龙洞的自然景观一样,充溢着造化之奇,天籁之妙,流动之韵。
老龙湾是由成千上万个泉眼,从特殊的地下岩层结构里喷出的泉水汇成的。它本是寂寞天地的寂寞伴侣。自打它偶尔被人类发现之后,这里便激起了一次次感叹的狂潮。湖周边的一些未名泉,也纷纷有了或因豪侠或因帝王或因雅士来此一游而命得的芳名。春秋末期,冶炼巨匠欧冶子,在老龙湾的主泉旁淬火铸成了一批“龙泉”宝剑,这主泉便有了“铸剑池”的大名。战国时代,齐宣王的虽奇丑无比却大有贤德的无盐娘娘,因在湖边一个泉中洗过战马,此泉便得名“濯马泉”。秦始皇东巡琅琊时,因喝了齐人献上的“千日醉”酒,便驱驾来老龙湾驻跸,在飘飘欲仙时挥毫篆书“神池”,以敕封酿造此酒的泉池。后人便将这泉以“秦池”谓之。在《水经注》中对老龙湾多有生花妙笔的郦道元(字善丰),少年时曾多次跟随任青州刺史的父亲出游老龙湾,他乐不思归的那个泉子,后被命名为“善息泉”……宋代范仲淹、富弼等名相硕儒,也曾常常陶醉于这里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富弼还为弃官隐居的当地名士刘概,建起了一座名曰“良公斋”的馆舍,老龙湾遂成了刘氏的私家园林。越三百年,园林易主明代大散曲家冯惟敏。冯氏又在这里留下了戏楼、化雪桥、云栖亭、江南亭、清漪亭和小蓬壶等人文景观。这些人造的“第二自然”,与老龙湾的天然之美,野性之美相映成趣,成为游人既适情更适性的曼妙造像。
老龙湾的神性、灵性,盖源于汩汩喷涌的泉水。
浪花里有音乐的银钟,碧波下有奔驰的生灵,湖岸边有绿色的挥洒,山崖上有生命的翔舞……这是春天、夏日的老龙湾,给我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每次抵达老龙湾,我总能感到会有一阵阵湿润的水气,摩挲着我的面颊,轻绕着我的肩腰,而从竹林里吹来的竹叶的清香,山崖上飘来的野花的馥郁,使我感到自己的身心仿佛与自然在同一脉搏里跳动,同一音波里起伏,就连呼吸也变得无穷的畅快。
老龙湾的泉眼,千姿百态,但无一不按上苍的意愿而恣意涌流。主泉“铸剑池”的泉水,从岩下的石罅中咕嘟嘟地冒涌,势如龙喷蛟吐,声似滚雷走鼓,清湛湛的泉水,曲泠泠地流转,在阳光的照射下,若霓若虹,是献给游人的“精神圣餐”。清澈见底的湖中,随处可见或铜钱般大或豆粒般小的密密麻麻的泉眼,它们像一群群顽皮的精灵,蹦跳起落,在湖底以无声的语言,吐出了最完美的诗句;那珍珠似的水泡儿,升腾于水面,幻化成一个个嫣然灿笑着的美人涡儿。濯马潭的泉水,则别出机杼。此处之水,比重颇大,投以硬币,良久才能沉入潭底。此潭水深盈丈,晶明透亮,即使有指甲般大的螃蟹从石隙爬出,人们也能瞧个清晰。濯马潭的水在“云桥”下汇入主湖时,竟在水面上留下一条玻璃纹似的明显水线,若投石击破水面,俄顷又复原状。
老龙湾的水最深可达4米,都像濯马潭的水一样,能映出晴霞的纯洁,朗月的光华。我想这里的水应是上苍最原始、最纯净的泪滴汇聚。更为奇特的是,老龙湾的水温常年都是18摄氏度。正是造物者这恒温18摄氏度的运命的逻辑,方使得投生在这湖中、湖畔及海浮山下的万千生物,凡类可尽其性,都实现了生命的彻底通快。
水是一切生命的终身乳娘。从地岩里冒出的老龙湾的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地地道道的“天然矿泉水”。秋日里我和朋友们曾在“江南亭”前的石桌旁,从“秦池”中取水煮沸沏过一种名茶,其汤色之清绝,味道之芳菲,令我嗟讶。我想《红楼梦》里品茗高手妙玉,若遇得此等泉水,就不必煞费苦心地去蓄雪化水烹茶了。夏日里我也曾用从“濯马泉”里汲取的水擦过脸,那水像泡过薄荷叶一样清爽,像绸缎一样滑腻。我想昔年那“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杨玉环,若知道天下竟有这等柔软且富有质感的泉水,定会让唐玄宗动用千乘万骑,沿驿道将老龙湾的水络绎不绝地运往长安。
老龙湾的南岸,有一片天然淡竹林。淡竹的故乡在江南。老龙湾的淡竹,无论身个儿、竹节和叶片,都比江南的淡竹挺拔、粗壮、肥厚了许多。它们就像昔年放开了裹脚布的女子一样,勃舒而刚强,倜傥不羁而又落落大方,尽情释放着被拘泥被束捆的生命能量。它们那活生生、热辣辣的生命激情,就像“铸剑池”的水一样涌出,难以遏控。它们的每一叶片,都像用桐油刚洗过一样,不见一丝儿枯黄,是熠熠有光的墨绿。那每一杆竹体,都像特大号的绿笛一样,一齐昂首向天,高吟着生命的“解放曲”。
老龙湾北岸的石竹丛旁,有若干株树身巍峨的垂柳,遒劲有力地矗立着。在人们的认知中,垂柳高不过杨粗不过槐。可老龙湾的垂柳,却挣脱了这世俗的“清规戒律”。它们仿佛忘却了自身应有的婀娜多姿的框范,每一枝条,每一纤维,每一叶脉,都一反矜持、拘谨和彬彬有礼的常态,张扬着生的自由,活的畅快。它们有的比白杨还高,比古槐还粗。从它们头上纷披下来的一层层、一叠叠翡翠般的垂帘,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老龙湾畔的角落里,还放胆尽性地生长着松柏、洋槐、法桐和楸树等各种树木。那高耸劲拔的法桐,直逼云天;作为来自浪漫之国的树种,在这泉水恒温18摄氏度的清凉世界里,仿佛忘却了自己的国籍,异化成像山东大汉一样豪烈、刚劲的风骨。土生土长的楸树,更不示弱,它们无不伟岸英武,试与法桐一争高低……纳海浮山之灵气,汲老龙湾之膏泽,这里山崖上、路径边的花草,也都找到了它们惬意生存的乐土。2月的迎春、连翘,3月的紫槿、榆叶梅,5月的洋槐,6月的榴花,都以清泉孕育着的生命律动,形成了一种不可比况的空灵与谐和。你刚织出金色的云,它又腾起紫色的雾;你才托起白色的雪,它又绽开火红的霞……它们次第灿烂着这片水湾,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泉的清韵,花的秀逸。
老龙湾也是百鸟最能展现生命底气和元气的城邦。它们或戏耍于湖面,像陀螺似的风一样打转;或抖翅于柳梢,那忽忽闪动的翅羽,飘逸着力与美的风姿;或停栖于枝丫,卿卿我我,无所顾忌地谈情说爱;或在竹林里鼓动着舌底簧,大展歌喉,唱得山花入神,唱得小草大醉。在这里的鸟儿们看来,即使一声霹雷震酥了山野,也撼不动老龙湾这“爱墙”内的自由。
白鹭,向有“环保鸟”之誉。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它们极为挑剔,对污气浊水,它们会宁死不屈。前,500余只白鹭,经过多次侦察,反复筛选,最终圈定了老龙湾这片没有恫吓、没有欺诈、没有生存压力的洁水圣地,以为家园。它们年年春天来老龙湾畔的法桐上筑巢,生儿育女,秋日南归。叮咚作响的泉水,洗得它们雪白的蓑毛益发雅洁;天然矿泉水里生成的活鱼跳虾,喂得它们那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厘则嫌短的流线型躯体,流贯着一种灵性飞扬的精神。望着老龙湾里这令人心颤的娇娇美者,()我赏识它们哲人的睿智和孩童般的纯真。人类也应艳羡它们不被查户籍也可来去自由的生存选择。
当天寒地坼、北方的江河结了厚厚冰层的时候,老龙湾便由夏日的清凉世界变成了太虚世界。乳白色的雾气在湖面上升起,如仙女的轻衣飒飒袅袅,飘飘冉冉。轻雾像迷离的月色一样,使老龙湾清晰的画,变成了朦胧的诗。置身其间,如临天宫瑶池。此时,北国江河里的鱼儿,在冰层的“囚牢”里早已冻得收肩缩背,筋抽肉僵,血液似乎也不再流动,无奈地开始了漫长的冬眠。而投生在老龙湾里的金鲤、青鲫、白条鱼,却一如往前,在这明净的“水晶宫”里,快快活活,自自在在,优哉游哉,挥洒着各自过剩的精力。老龙湾墙外,有一池又一池的人工养殖的虹鳟鱼和中华鲟。这两种鱼对水质和水温的要求,非常严苛。老龙湾的恒温泉水,足以满足它们的生理要求。它们乔迁这里后,没有生存的烦恼,在“暖榻”上睡,在风光里长,繁衍着它们的后代。那被称为水中“活化石”的中华鲟,在老龙湾里找到了恣意释放生命基因的“硬件”和“软件”。即使在滴水成冰的隆冬,仍有两米多长的中华鲟,以小舟似的肥硕身体,在这人间瑶池里,耕波犁浪。
生命是一切生物心中的无形的太阳。一切生命都努力寻找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无不以最天然、最真挚、最本色的生存状态,作为自己生命的最高梦想。我在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历史的风尘仍在美丽着的老龙湾里,所见到的一泉一池,一竹一柳,一草一木,一鸟一鱼,仿佛都在向我诠释着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①我们走进中环一个公园。很小一块绿地,被四边的摩天大楼紧紧裹着,大楼的顶端插入云层,底部小公园像大楼与大楼之间一张小小吊床,盛着一点青翠。淙淙流水旁看见一块凹凸有致的岩石,三个人各选一个角,坐了下来。一个人仰望天,一个人俯瞰地,我看一株树,矮蹲蹲的,树叶油亮茂盛,挤成一团浓郁的深绿。
②这三个人,平常各自忙碌。一个,经常一面开车一面上班,电话一个接一个,总是在一个红绿灯与下一个红绿灯之间做了无数个业务的交代。睡觉时,手机开着,放在枕边。另一个,天还没亮就披上白大褂开始巡房,吃饭时腰间机器一响就接,放下筷子就往外疾走。还有我自己,总是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风景,想不完的事情,问不完的问题,爱不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忙,忙死了。
③可是我们决定一起出来走走。三个人,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身上没有一个包袱,手里没有一张地图。
④然后,我就看见它了。在那一团浓郁的深绿里,藏着一只浓郁深绿的野鹦鹉,正在啄吃一粒绿得发亮的杨桃。我靠近树,仰头仔细看它。野鹦鹉眼睛圆滚滚地,也看着我。我们就在那杨桃树下对看。另外两个人,也悄悄走了过来。三个人,就那样立在树下,仰着头,屏息,安静,凝视许久,一直到野鹦鹉将杨桃吃完,吐了核,拍拍翅膀,哗一下飞走。
⑤我们相视而笑,好像刚刚经过一个秘密的宗教仪式。
⑥这是一个阳光温煦、微风徐徐的下午。我看见他们两鬓多了白发,想必他们也将我的日渐憔悴看在眼里。我心疼他们眼神里不经意流露的风霜,想必他们也对我的奔波觉得不舍?只是,我们很少说。
⑦多么奇特的关系啊。如果我们是好友,我们会彼此探问,打电话、发简讯、写电邮、相约见面,表达关怀。如果我们是情人,我们会朝思暮想,会嘘寒问暖,会百般牵挂,因为,情人之间是一种如胶似漆的粘合。如果我们是夫妻,只要不是怨偶,我们会朝夕相处,会如影随形,会争吵,会和好,会把彼此的命运紧紧缠绕。
⑧但我们不是。我们不会跟好友一样殷勤探问,不会跟情人一样常相厮磨,不会跟夫妇一样同船共渡。所谓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择和承受。我们聚首,通常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父亲或母亲。聚首时即使促膝而坐,也不一定会谈心。即使谈心,也不必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择,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们这个年龄,已经了然在心。有时候,我们问,母亲也走了以后,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⑨然而,又不那么简单,因为,和这个世界上所有其它的人都不一样,我们从彼此的容颜里看得见当初。我们清楚地记得彼此的儿时──老榕树上的刻字、日本房子的纸窗、雨打在铁皮上咚咚的声音、夏夜里的萤火虫、父亲念古书的.声音、母亲快乐的笑、成长过程里一点一滴的羞辱、挫折、荣耀和幸福。有一段初始的生命,全世界只有这几个人知道,譬如你的小名,或者,你在哪一棵树上折断了手。
⑩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公尺之遥。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公尺,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阖,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题目“共老”是全文的叙事线索,指的是兄弟姐妹一起变老,共同走完漫长的人生旅程。
B、第一段描写公园很小,被大楼紧紧裹着,暗示出都市里人们生存环境的局促和压抑。
C、“身上没有一个包袱,手里没有一张地图”句,描绘出三个人相聚时的轻松状态。
D、“人生的荒漠”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对母亲去世后兄弟姐妹之间关系的忧虑。
E、结尾处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借南美洲的雨树来表现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难以割断。
2、第②段插叙三人生活的“忙碌”,用意是什么?(4分)
答:
3、多么奇特的关系啊”,作者认为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奇特在何处?(请分条陈述)(6分)
答:
老蝉阅读答案
城市里热浪滚滚,郊区的情况就要好得多。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住宅小区,在伸入云霄的几棵老杨树的树冠上,一只生着强健翅膀的老蝉,总是呆在鹊巢下边的粗枝上。它生性孤僻,是一只年老的雄蝉,它作为群体的首领当之无愧。的确,很少有蝉在地下度过8年黑暗时光的。那段时光全面地塑造了它的性格。它是一个老单身汉,大家觉得它与众不同。
那是一个人们称之为“桑拿天”的日子。老单身汉当时就呆在它的老地方。它的思维进入了某个它的群体难以达到的层次。忽然它听到了周围杂乱无章的歌唱声,它低下头想了一想,然后就有点踌躇地、断断续续地唱起来了。它的歌声刚一停,大合唱就响起来了。那是天地间的大合唱,老单身汉听了之后差点晕了过去。当然不是难受,而是无比的激动与欢乐。
它就这样成了领唱者。它虽成了领唱者,还是独来独往。它知道住宅里有人把它看作眼中钉。有一个半大顽童,总是用一把结实精致的弹弓瞄准高枝上的它,他射出的子弹好几次与它擦身而过。每当这类情形发生,老单身汉的内心就变得一片空白。它不知道要如何躲开人类的阴谋,它还是坦然地领唱,它有这么多同类,它们全都聆听它,追随它,它又怎能懈怠?
小区的院子后面有这么多的蝉,它们的歌声并不为人们所欢迎。可是它们觉得自己有权利歌唱,于是它们就唱了,它们才不会为人类的眼色而改变自己呢。老单身汉对于自己同类的前途有着深远的忧虑,它觉得它们对这现世的生活无比信赖,也很满足,而这,正是它的最深的隐忧。可是它没法将自己的隐忧传达给它的同类,除了歌唱,它无法以另外的方式同它们交流。它的行为古板谨慎,严守沉默的原则,而且它长相威严,小辈中还没有任何一个敢于接近它,更谈不上同它商量什么事了。
它从那树枝上可以眼观八方。它已经发现那只老蜘蛛很长时间了,这个发现并不令它愉快。它目睹了一次又一次同胞遇难的情景,那对它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经验。一段时间以来,蜘蛛那张巨网始终挂在车棚那里,老单身汉开始焦虑,为了传达自己的情感,它向同胞们发出了一些断断续续的,奇怪的声音。可是除了歌唱,同胞们并不能听懂它另外的语言,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同胞回应它。然而又有一只年轻的雌蝉落网了,在它的身体消失之前,老单身汉分明听到了短促清晰的呻吟。
下雨了,老单身汉还在发愣。大雨淋在它身上,它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知过了多久,它在东南风里隐隐约约地听到了老蛤蟆和它的蝉类同胞们的大合唱。它的视线穿过雨帘,看见老蜘蛛也在木窗那里聚精会神地观雨,它仿佛从老蜘蛛的神态里看见了自己。
蛛网下的遗骸吸引了小区里面的居民。老单身汉的遗体很特别,虽然已经被解体成四大块,如果将它拼起来,还是一只完整的老蝉,但是它的头部不见了。那会是怎样的一场恶斗?
蜘蛛也不见了,少年见过蜘蛛,他到那木窗后面去寻找,但找不到它的`踪影。他在心里想:难道是同归于尽?那么,蝉的头部又到哪里去了?
众蝉的大合唱又响起来了,年轻的领唱者声音生涩而踌躇,犹犹豫豫地唱了一声就没了下文,全体陷入沉默。然后,这拖得过长的沉默突然被海浪般热烈的合唱打破。以前从未有过沉默,这种沉默是不是觉醒呢?所有的蝉都把目光转向那高处的树枝,在它们熟悉的地方,一只怪模怪样的老蝉站在那里。是它,它又长出了身体,它正在集中意念让自己的身体发育。同胞们心知肚明:如果它有意念,它总能成功。
在气候整体变化之前,老蝉不可能让它那小小的身躯发育完全了。它成天一动不动地蹲在枝头。失去了扩音器,它已无法再传达自己的激情给同胞们,可是在秋凉之前的这段最后的日子里,它每天都感到一种异质的幸福。
秋风吹破了蛛网,也吹落了老蝉的遗骸。大地上的炎热终于消退了。寂寞的杨树的叶子呈现出怀旧的黄色,现在只有喜鹊和麻雀唱歌了。喜鹊和麻雀的歌断断续续,过于散漫,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蝉是众蝉的首领,它可以引领同胞发出大合唱,但却不能把自己的隐忧传达给大家,沉沦者的醉生梦死,先知者的孤独无奈,构成了巨大的隔膜和反差。
B.老蝉深知自己生命的坚韧、精神的强大,凭借意念让头颅回到高枝、让身体再次生长,死而复生,最终使自己成为众蝉的引领者,获得了精神的永存。
C.小说展现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动物世界,这里明朗温暖,既有快乐无忧的鸟雀,又有热烈歌唱的蝉们,还有友善可爱的人类,各种动物相处融洽,快乐和谐。
D.在《老蝉》叙述语言的词汇和句式中,隐藏了一个充满躁动、欲望和危机的现实世界,在小说的情节和细节中,更是深入地显示了现实世界的混沌、严峻乃至荒诞。
E.这篇小说立意新颖,构思奇巧,把一个现代人类的存在寓言,用写实的笔法勾勒得清晰、准确,它以飘逸轻盈书写凝练厚重,是一篇用心良苦的经典文本。
(2)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老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老蝉》,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只“蝉王”而展开的,如果以“蝉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1)【答案】AD(答给D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B项,“最终使自己成为众蝉的引领者”错,老蝉出类拔萃的形象、体魄和能力,使它一出现就成为众蝉的引领者。C项,对动物世界中各种动物之间关系的描述错误,小说展示的动物世界,是一种险象环生的处境,那里不仅有奉行弱肉强食的“老蜘蛛”那样的同类相残,而且有坚持强权有理的“弹弓少年”那样的异族攻击。E项,“写实的笔法勾勒”错误,应该是“用超现实的笔法折射现实”。
(2)【答案】①前后呼应,首尾圆合。小说以热浪滚滚的夏天开始,以寒意浓浓的秋天终结,这样写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结构严谨而完整。(2分)②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小说结尾写万物萧瑟的秋景,渲染了凄冷悲凉的环境气氛,烘托了冷峻严肃的生命感喟之情。(2分)③卒章显志,升华主题。“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说明老蝉向死而生,获得了精神的永存,老蝉和他的事业,已化为一种不朽的精神遗产,这是卒章显志的写法,升华了小说的主题。(2分)
(3)【答案】①小说的主角老蝉,是一个内涵复杂而深邃的象征形象。(2分)②它是蝉中之王,是蝉的精魂,性格孤僻、沉思,具有出类拔萃的形象、体魄、能力及思想;(2分)③它是众蝉中高高在上的先知者与引领者,又是勇敢的献身者,更是人类中先知者、引领者与思想者的形象象征。(2分)
1、A D(5分)
2、(4分)突出兄弟姐妹相聚的难得可贵,为后文抒发兄弟姐妹“共老”之情做铺垫。(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3、(6分)①看似疏远,实则亲近。②面对工作和生活各自承受、抉择。③聚首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父母。④交谈也不一定谈心或有所企求。⑤彼此珍存儿时独有的记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答出4点得满分,答出1点不得分)
11.(1)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解析:A.“‘我’是一个品质恶劣的人,是小说中的反面形象”错,由后文可知,“我”并非品质恶劣的人。D.“一定会挺身而出”表达过于绝对。E.“前倨后恭”“良心未泯”不准确。
(2)①交代了主要人物老歪与“我”,初步展示了人物的形象,使读者对人物有一个总体印象。(2分)②写“我”对落配的老歪的蔑视态度,与几年前对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③与后文“我”得知真相后的愧疚形成对比,有欲扬先抑的作用,使小说情节曲折多姿。(3分)
(3)①忠于职守,友善待人。发现了“我”的偷盗行为,为了避免“我”受到惩罚,他仅是把药收走了事,收走时的态度也是“笑呵呵”的。(2分)②直面现实,踏实肯干。虽然曾经“牛气得很”,但落配后为了生活,尽心尽力工作,哪怕是搓澡,也会使出自己全部力气,让顾客感叹“老歪搓澡的功夫还真挺神道”。(2分)③勇敢无畏,舍己为人。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当过侦察排长,脖子穿过一颗子弹;后来为了救一个小孩,牺牲了自己。(2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4)第一处“浅浅一笑”,说明老歪见惯了顾客(熟人)的倨傲,早已见怪不怪,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第二处“一丝苦笑”,体现了老歪对自己目前生活境况的一丝无奈。第三处“笑呵呵”,体现了老歪的善意,也有对忠于职守的一丝得意。第四处“笑了笑”,说明老歪对“我”对他的刺激不以为意,他已经看淡了人生的起伏。第五处“笑了”,说明老歪对现状很满足,淡泊名利。(5分)这五处描写,从不同层面丰富了老歪这一形象,体现了老歪的人生智慧:得意时不猖狂,与人为善;失意时不自卑,淡然处之,平静生活。(3分)
姜煜暄
人们常说:落配的凤凰不如鸡。这句话正中了老歪。老歪落配了,落配的连没毛的秃鸡都不如了,失去了昔日的威武和傲人的架势。那天,我眯糊着眼睛,蔑视着他干瘦的身躯说:“老歪,给我搓澡。”我言语高昂,有些居高临下的气势,以命令的口吻喊他。多少年来,我是头一回叫他老歪,话出口多少有点心悸。如果在几年前,借我十个胆也不敢放肆。现在不同了,老歪落配了。
老歪先是一愣,然后浅浅一笑,很自然地应道:“来了。”
老歪穿条肥大的花裤衩,浑身瘦得一把骨头,肋巴条像排骨似的,一条条,清晰可见。我撇嘴轻蔑地一笑,嘲讽地说:“瞧你瘦的,升排骨队长了。”老歪嘴角一丝苦笑,说:“天下之人,皆为生活所迫。”
我有些反感,都成这副模样了,还“之乎者也”的,装模作样的瞎跩。我仰脸朝天,眼睛定定地盯着他又黑又瘦狭窄的脸,心里一阵儿幸灾乐祸。想当初那牛逼劲哪去了?
别看老歪干瘦干瘦的,手上功夫可不浅。十根手指像钢钎般坚韧有力,手掌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又如暴风骤雨,强劲威猛。
我问:“啥时学的手艺?”
“咳,这叫啥手艺,搓澡谁不会,有啥难的,好汉不稀干,赖汉干不来。”老歪歪着脑袋说道。
看到丢盔卸甲的老歪,我无比雀跃兴奋。我对老歪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那边脖子打歪,让他两头歪。老歪原来和我都在制药厂工作,老歪那时牛气的很,安保科长,手下十几个保安人员护驾,大有玉树临风,气宇轩昂的气势。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制药厂还能受穷?我常常将药品藏在内衣里面,带出去换两酒钱。
一天下班,我偷偷地将两盒贵重药品塞进裤裆里,大摇大摆晃荡着。保安虎子是我发小,咱有内应呀。虎子瞧见我,说:“大哥,慢走。”我喜不自胜,大步流星地迈着方步,老歪突然嚎嘹一声:“站住。”然后从我裤裆里掏出那两盒药,又和虎子嘀咕着什么,歪着脖子,笑呵呵地说:“兄弟,轻松地走吧!”
我两眼冒火,眼睛像刀子似的,狠狠地剜了他几眼。“就显你能耐,骑毛驴看唱本走着瞧。”我咬牙切齿的心里骂道。
老歪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当过侦察排长,脖子穿过一颗子弹,把脖子打歪了,老向右边倾倒,大家就管他叫老歪。
自此,我和老歪结下梁子。老歪是我心里的一块病。
过了几年厂子黄了,我也下海自己干个医药公司,成了不大不小的老板。老歪好多年没见着了,想不到他在澡堂子给人家搓澡。
你别说,老歪搓澡功夫还真挺神道,搓的皮肤既不红也不疼,不轻不重,干干净净,那叫一个舒服。我问老歪:“你堂堂一个大科长咋干搓澡了?太掉价了。”我故意刺激他,以解我心头之恨。
老歪脸色平静,笑了笑说:“我一个当兵出身的,没啥技术,干点力气活能养家糊口就行了。”叹了一口气又说:“人啊,到啥时候就得说啥话,在什么山唱什么歌,不能好高骛远,能屈能伸,是为了生存。大风大浪,人都会遇到,但要把它看淡些,心情就平静了,心情平静了,活的就轻松愉快了。”
老歪这番话让我为之一振,哑言了,微闭双目,洗耳恭听他讲下去。
一天,在街上遇到虎子,虎子说:“那年,你多亏老歪,那是军用药品。老歪让我偷偷将药送回库房,还不许我乱说。老歪说,就是过了他这关,那电子安检门你也过不去,扣奖金、开除厂籍是小事,弄不好要坐大牢的。”
我一身冷汗,恍然大悟,愧疚不已,觉得对不起老歪,冤枉他了。我拿起电话说:“老歪,你别搓澡了,到我公司当安保科长,如何?”
老歪笑了,婉言谢绝了。我奇怪,安保科长不比搓澡有脸面有身份吗?
那天,我正在开会,虎子急火火地说:“老歪死了!”
老歪死了?我急忙仓促赶到澡堂子,老歪静静地倒在血泊中。一个精神病拿着砍刀冲进来,向一个小孩砍去,就在此时,老歪一个箭步迎了过去,刀扎进了老歪的心脏上。
我哭了,端来一盆温水,将毛巾洗干净,高声地喊道:“老歪,兄弟给你搓澡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偷带药被老歪发现,于是视老歪为仇人,在老歪落配时对他极尽蔑视侮辱,可见“我”是一个品质恶劣的人,是小说中的反面形象。
B.小说中插叙“我”和老歪“结梁子”的经过,不仅解释了“我”蔑视老歪的原因,而且在情节发展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匠心独运。
C.虎子是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人物,他的两次传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转变了“我”对老歪的感情,让老歪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
D.老歪为救一个小孩中刀身亡,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老歪曾经担任过侦察排长.他面对群众危难一定会挺身而出。
E.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我”对老歪前倨后恭的态度,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我’是一个良心未泯的人,能知错就改。
(2)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刻画老歪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五次写老歪的笑,每次笑的'表现都不同,他的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老鞋匠》阅读答案
在一个墙角上有个鞋摊儿,一位老头坐在“马扎儿”上,在为过往的行人和左右住户们修补鞋子。
他的摊儿上,摆着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小钉子、碎皮子、前掌、后掌、鞋油、胶水,还有废旧的自行车、汽车的外带和内胎……
他使用的家什,也是顶普通的工具,切刀、锥子、磨石、剪子、铁锤和钉子……
老头儿长年坐在十字路口的墙角边,好使东南西北的行人都能看到他。他整天不闲地为人修补鞋子。
他的背后,就是一家店铺小货仓的窗子,窗子向南,窗子上摆满了花盆儿。花盆里的花儿长得十分茂实,可说不上有什么名贵的。天门冬、金丝荷叶、榨浆草,还有一盆玻璃翠……
因为是小货仓,两扇玻璃窗子几乎终年都不打开,所以这几盆花都伸长脖子,够着,够着地争取阳光。因此,无冬历夏地开着……它就自然成了老补鞋匠的'背景,因为,老头儿也是无冬历夏地在补鞋……
摊子上没有字号,也没有人知道老鞋匠的名字。来修补鞋子的人只是顺口地叫他一声师傅罢了。墙上贴着一张纸条儿,上边写着:“快修,当时可取。”
不停的来人,坐在小凳上,等他把鞋修好,就好上路。有战士,有工人,也有农民,还有学生们……
鞋有各式各样的,更多的是塑料底的。有的人因为鞋跟磨偏了,有的人鞋子开线了,有的鞋帮裂口子了,有的因为鞋跟掉了,还有那些爱惜新鞋的,没穿就拿来打掌了。还有那矮个子姑娘拿着半高跟鞋来要求老鞋匠再把跟儿加上半寸……
人们把修好的鞋子,重新穿在脚上,站起身来,抖擞精神,觉得比以前轻快多了。
有的人,接过鞋匠手里的鞋子穿上,在地上轻轻跺了两下,既合脚,又称心,付了钱,就声谢谢,便踏步走在路上了。
这个老头,曾经托人写了“快修”字条儿,他是为了人们的方便,因为人都要走路的,穿着鞋的脚才能走得远些快些。老头儿,他大概为了怕人等得心急,才告诉人们,他这鞋摊,能够当时修得,马上穿起,立即继续走路。可是,他知道不知道,鞋子修得称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节省多少时间、多做多少事呢!
我重新看了这补鞋匠一眼,又向玻璃窗子里面不谢的花看了一眼,感到,他不只是个修补鞋子的人,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流去时间漏洞的人。
1.文章依次写了老鞋匠哪几方面的情况?这样写其主要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鞋匠之所以把修鞋地点选在“十字路口的墙角边”,看来原因有两个:
答: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详细叙写窗里花儿的品种及其“伸长脖子”,“争取阳光”的长态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鞋匠的摊子上没写“字号”,只写“快修”的字条,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集中笔墨叙写鞋子主人身份和各式各样鞋子破损情况,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猜测老鞋匠“托人写‘快修’字条”的心理,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说老鞋匠“他不只是个修补鞋子的人,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流去时间漏洞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老鞋匠是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
《老鞋匠》阅读及答案
在一个墙角上有个鞋摊儿,一位老头坐在马扎儿上,在为过往的行人和左右住户们修补鞋子。
他的摊儿上,摆着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小钉子、碎皮子、前掌、后掌、鞋油、胶水,还有废旧的自行车、汽车的外带和内胎
他使用的家什,也是顶普通的工具,切刀、锥子、磨石、剪子、铁锤和钉子
老头儿长年坐在十字路口的墙角边,好使东南西北的行人都能看到他。他整天不闲地为人修补鞋子。
他的背后,就是一家店铺小货仓的窗子,窗子向南,窗子上摆满了花盆儿。花盆里的花儿长得十分茂实,可说不上有什么名贵的。天门冬、金丝荷叶、榨浆草,还有一盆玻璃翠
因为是小货仓,两扇玻璃窗子几乎终年都不打开,所以这几盆花都伸长脖子,够着,够着地争取阳光。因此,无冬历夏地开着它就自然成了老补鞋匠的背景,因为,老头儿也是无冬历夏地在补鞋
摊子上没有字号,也没有人知道老鞋匠的名字。来修补鞋子的人只是顺口地叫他一声师傅罢了。墙上贴着一张纸条儿,上边写着:快修,当时可取。
不停的来人,坐在小凳上,等他把鞋修好,就好上路。
有战士,有工人,也有农民,还有学生们
鞋有各式各样的,更多的是塑料底的。有的人因为鞋跟磨偏了,有的人鞋子开线了,有的鞋帮裂口子了,有的因为鞋跟掉了,还有那些爱惜新鞋的,没穿就拿来打掌了。还有那矮个子姑娘拿着半高跟鞋来要求老鞋匠再把跟儿加上半寸
人们把修好的鞋子,重新穿在脚上,站起身来,抖擞精神,觉得比以前轻快多了。
有的.人,接过鞋匠手里的鞋子穿上,在地上轻轻跺了两下,既合脚,又称心,付了钱,就声谢谢,便踏步走在路上了。
这个老头,曾经托人写了快修字条儿,他是为了人们的方便,因为人都要走路的,穿着鞋的脚才能走得远些快些。老头儿,他大概为了怕人等得心急,才告诉人们,他这鞋摊,能够当时修得,马上穿起,立即继续走路。可是,他知道不知道,鞋子修得称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节省多少时间、多做多少事呢!
我重新看了这补鞋匠一眼,又向玻璃窗子里面不谢的花看了一眼,感到,他不只是个修补鞋子的人,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流去时间漏洞的人。
1.文中所叙述的这个修鞋摊,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第2.3段所列举的都是修鞋必备的材料和工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_________。还有哪些内容体现作者这一意图?______________
3.结尾段我重新看了这补鞋匠一眼,又向玻璃窗子里面不谢的花看了一眼这两眼只间有何关联?
4.你怎样理解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了流去时间漏洞的人?
参考答案:
1.修得快;修得称心。(修得快这一特点在文中较明显;修得称心更能体现文章的主题,所以要认真体会,找出这一特点。)
2.鞋摊普通,修鞋工作平凡。文中还有老鞋匠背后窗台上的那些并不名贵的花,也是再普通不过的了。
3.花无冬有夏地开着,老鞋匠也是无冬历夏在补鞋,长年不谢的花是整日不闲地为人修补鞋子的老鞋匠的写照。
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补鞋匠深深的敬意.补鞋匠鞋修得快,为人们节省了时间;补鞋匠鞋修得好,使人们更充分利用时间。作者借此称赞老鞋匠是个平凡而伟大的人。
季羡林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浑身一片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地别扭。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此时此刻,它们决不呆在主人家里,让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了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里,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死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憬然若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们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们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的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武,还有唐宗,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只落得黄土一抔,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一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决影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再退一步想,现在有些思想开明的人士,不想长生不老,不想在大地上再留黄土一抔;甚至开明到不要遗体告别,不要开追悼会。但是仍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麻烦:登报,发讣告,还要打电话四处通知,总得忙上一阵。何不学一学猫们呢?它们这样处理生死大事,干得何等干净利索呀!一点儿痕迹也不留,走了,走了,永远地走了,让这花花世界的人们不见猫尸,用不着落泪,照旧做着花花世界的梦。
⑦我忽然联想到我多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他们对待要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们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时刻。到了此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后事如何,壁画不是电影,是不能动的。然而画到这个程序,以后的事尽在不言中。如果一定要画上填土封坟,反而似乎是多此一举了。我觉得,净土中的人们给我们人类争了光。他们这一手比猫们又漂亮多了。知道必死,而又兴高采烈,多么豁达!多么聪明!猫们能做得到吗?这证明,净土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他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们对比之下真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选自《中华散文名篇》,有删节)
1.作者笔下的老猫主要有哪些特点?(4分)
2.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赏析这种行文的妙处。(4分)
3.季羡林散文独具一格,阅读全文,试从抒情艺术、语言特色中任选一个角度,简析本文的艺术特色。(6分)
4.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对敦煌壁画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的送葬形式,谈谈你的看法。(6分)
★ 秋游双龙湾作文
★ 河南双龙湾的作文
★ 我眼中的苏轼
★ 我眼中的狼
★ 我眼中的世界
★ 我眼中的李白
★ 我眼中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