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一些花朵是为你开的阅读题含答案(共含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动物饲养员”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有一些花朵是为你开的阅读题含答案
①这个叫米家坪的小村庄的后面,是我曾经耕种过十多年的庄稼,农历四月时那毛绒绒青麦穗上一粒粒数也数不清的小麦花,五月时庭院里火焰一般的一朵朵石榴花,村巷里那歪歪斜斜一树一树一嘟噜一嘟噜的紫色或白色的槐树花……它们或许曾经把花瓣飘落在我的头发或衣襟上,也或许它们的花粉粘惹在我的鞋子或被露珠洇湿的裤角上,但我没有弯下腰来细细打量或关注过它们,甚至没有为它们稍稍地逗留过。
②我知道那些花儿不是为我绽开的,它们是属于村庄所有来来往往荷锄掮镐的人们和那些被花色惹得兴奋地跳来跳去的鸟儿以及那些嘤嘤嗡嗡的蜜蜂的。
③直到20岁那年秋天,我一个人到庄西山坳里打柴,傍晚返回的时候,似乎突然被什么绊了一下,双腿一软就仰面跌倒在那金黄的厚厚落叶上,我索性信马由缰,就仰躺在那弥漫着枯叶焦香和厚厚落叶层下那腐殖质腥香交织的谧凉林地上。
④在闭眼深深呼吸的时候,我忽然嗅到有一种淡淡的却又清新别致的暖暖馨香,那馨香比兰花清洌,比野梅甘饴,是我从未感知到的一种芬芳。循着花香,轻轻扒开厚厚的落叶,在蓬松的落叶下,我发现了一朵指甲大小的花朵。
⑤这朵花瓣沿呈粉红,由瓣沿向内过渡成褐紫,但花蕊周围却是一圈清爽的天蓝色。尤其是花蕊,那针尖般大小又细密的蕊柱,红蓝紫相间,像用彩线绒一根根小心翼翼地绣上去的,在轻轻的晚风中,那奇异的芬芳涟漪一般从中弥漫开来,就像一掬掬暖暖的香水,柔柔地彻底淹没了我的心魂。
⑥我静静地望着它,它也像温润的眼晴一样默默地望着我,直到夜幕从四周的涧谷深处不知不觉漫过来,我才用枯叶小心地覆遮住它,然后意犹未尽地荷柴离开了。
⑦第二天我又赶到那里,但翻尽了枯叶,寻遍了周遭所有的石缝,却再也寻不到那一朵花儿了。
⑧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个人也不能两次同一朵花相遇。而只为我们一个人绽放的那一朵花在哪儿呢?我思忖,它可能在你于田塍间踽踽独行的低眉间,也可能在台阶缝隙中一次不经意注视间,甚至在你匆匆忙忙来不及短暂驻足的旅途上。因为,真正的相遇是没有约期的,真正灵与灵的相逢是一种注定的却无法永恒的邂逅。
⑨你寻觅到那朵为你才静静绽开的花朵了吗?
(摘自新浪博客,原文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第⑤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那朵小花的?(2分)
3.研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你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方面加以赏析。(3分)
4.下文是《鼎湖山听泉》的选段,你认为作者在鼎湖山有没有寻觅到那朵为他绽开的“花朵”?为什么?(4分)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
参考答案:
1.内容(2分):写村子里各种花都在开放,可自己从未关注过。作用(2分):为下文终于找到一朵为自己开的小花作铺垫。
2.(2分)从花色、花形、花香三个方面全面地描写了那朵小花。(意思对即可)
3.(3分)不设统一答案,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回答即可。示例: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朵小花的柔弱,表达了我对它的珍爱之情。(语言特点1分,表达效果2分)
4.(共4分)在鼎湖山的夜晚,作者寻觅到了那朵为他绽开的花朵,那就是泉声(2分)。因为他在流动的泉声中听到了岁月的流逝,感受到生命在运动。听泉的过程就是心灵净化的过程,他与泉水有了心与心的交流(2分)。(加黑部分为答题关键字。)
《有一些花朵是为你开的》阅读练习附答案
①这个叫米家坪的小村庄的后面,是我曾经耕种过十多年的庄稼,农历四月时那毛绒绒青麦穗上一粒粒数也数不清的小麦花,五月时庭院里火焰一般的一朵朵石榴花,村巷里那歪歪斜斜一树一树一嘟噜一嘟噜的紫色或白色的槐树花……它们或许曾经把花瓣飘落在我的头发或衣襟上,也或许它们的花粉粘惹在我的鞋子或被露珠洇湿的裤角上,但我没有弯下腰来细细打量或关注过它们,甚至没有为它们稍稍地逗留过。
②我知道那些花儿不是为我绽开的,它们是属于村庄所有来来往往荷锄掮镐的人们和那些被花色惹得兴奋地跳来跳去的鸟儿以及那些嘤嘤嗡嗡的蜜蜂的。
③直到20岁那年秋天,我一个人到庄西山坳里打柴,傍晚返回的时候,似乎突然被什么绊了一下,双腿一软就仰面跌倒在那金黄的厚厚落叶上,我索性信马由缰,就仰躺在那弥漫着枯叶焦香和厚厚落叶层下那腐殖质腥香交织的谧凉林地上。
④在闭眼深深呼吸的时候,我忽然嗅到有一种淡淡的却又清新别致的暖暖馨香,那馨香比兰花清洌,比野梅甘饴,是我从未感知到的一种芬芳。循着花香,轻轻扒开厚厚的落叶,在蓬松的落叶下,我发现了一朵指甲大小的花朵。
⑤这朵花瓣沿呈粉红,由瓣沿向内过渡成褐紫,但花蕊周围却是一圈清爽的天蓝色。尤其是花蕊,那针尖般大小又细密的蕊柱,红蓝紫相间,像用彩线绒一根根小心翼翼地绣上去的,在轻轻的晚风中,那奇异的芬芳涟漪一般从中弥漫开来,就像一掬掬暖暖的香水,柔柔地彻底淹没了我的'心魂。
⑥我远远地拢着 手护着它,就像呵护着一只稍不留意就搧翅飞走的蝴蝶,就像呵护着一只汪着惊恐的鹿眼,就像呵护着一缕风轻轻一拂就会飘散的弱弱云岫。我静静地望着它,它也像温润的眼晴一样默默地望着我,直到夜幕从四周的涧谷深处不知不觉漫过来,我才用枯叶小心地覆遮住它,然后意犹未尽地荷柴离开了。
⑦第二天我又赶到那里,但翻尽了枯叶,寻遍了周遭所有的石缝,却再也寻不到那一朵花儿了。
⑧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个人也不能两次同一朵花相遇。而只为我们一个人绽放的那一朵花在哪儿呢?我思忖,它可能在你于田塍间踽踽独行的低眉间,也可能在台阶缝隙中一次不经意注视间,甚至在你匆匆忙忙来不及短暂驻足的旅途上。因为, 真正的相遇是没有约期的,真正灵与灵的相逢是一种注定的却无法永恒的邂逅。
⑨你寻觅到那朵为你才静静绽开的花朵了吗?
(摘自新浪博客,原文有改动)
14.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5.认真阅读第⑤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那朵小花的。(3分)
16.研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我远远地拢着手护着它,就像呵护着一只稍不留意就搧翅飞走的蝴蝶,就像呵护着一只汪着惊恐的鹿眼,就像呵护着一缕风轻轻一拂就会飘散的弱弱云岫。
17.请指出题目“有一些花朵是为你开的”的深刻含义。(2分)
18.下文是《鼎湖山听泉》的选段,你认为作者谢大光在鼎湖山有没有寻觅到那朵为他绽开的“花朵”?为什么?(3分)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
答案:
14、内容:写村子里各种花都在开放,可自己从未关注过。
作用:为下文终于找到一朵为自己开的小花作铺垫。
15、从花色、花形、花香三个方面全面地描写了那朵小花。(意思对即可)
16.(共4分)不设统一答案,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回答即可。示例: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朵小花的柔弱,表达了我对它的珍爱之情。(语言特点2分,表达效果2分)
17.(共2分)世上的美好事物有许多,你只要用心去感受,你就会真正拥有那些美好。(意对即可)
18.(共3分)在鼎湖山的夜晚,作者谢大光寻觅到了那朵为他绽开的花朵,那就是泉声(1分)。因为他在流动的泉声中听到了岁月的流逝,感受到生命在运动。听泉的过程就是心灵净化的过程,他与泉水有了心与心的交流(2分)。
面对父亲的遗体,在这应是悲天怆地的时刻,我竟满脑子全是父亲时常朝着我挂在嘴上的那句“你这个傻瓜”。因此,尽管我当时是很想为将永远不能再见父亲了而哭几声的,可我就是没法调动自己的泪腺决口……
从很小的时候,我便听惯也听恼了父亲的那句“你这个傻瓜”。我学走路摔了跤,双膝被石头碰出了血,正痛得呲牙咧嘴,父亲却全然不顾,只是一个劲地说我:“眼睛是做什么用的?你怎么就看不见前面的石头?你这个傻瓜!”有时候,因为贪玩,我会将自己弄得满头满脑都是污泥,或是连吃饭的时间也给忘了,对此,看一眼正在忙上忙下地为我擦洗或盛饭夹菜的母亲后,父亲不但不会伸手帮一把,还总要不冷不热地来一句:“污泥涂在脸上很舒服吧?你这个傻瓜!”或者是:“肚子长在自己身上,是饱是饿难道就没知觉么?你这个傻瓜!”甚至,上学后,每当我拿着实际上是全班最高分的考试卷,原本想在老师表扬后再听几句家长的夸奖时,父亲也常常会对那分数及分数旁由老师特意注明的“第一名”做出视而不见的样子,只顾手指着我做错了的题目,毫无商量余地道:“怎么会做错的?”倘试卷上找不出错处,他则会吹毛求疵地点点我写的字,嗡声嗡气地说:“这字怎么写得像蝗蚓似的?”而紧接着自然是他脱口而出的又一句:“你这个小傻瓜……”
“你这个傻瓜!”这仿佛是父亲惟一会说的话,也是父亲对我的唯一评价。
于是,我懂事那天起,我便对父亲没有了应有的好感,至少是有些敬而远之。你开口闭口都是傻瓜傻瓜的,莫非我不是你的儿子么?你这样横一声傻瓜竖一声傻瓜,不是傻瓜也会被你说傻瓜的呢!
因此,在没有了父亲的日子里,我反而觉得也少了一份压抑或者说是负担或者说是艾怨了。父亲,你为啥就不能像母亲那样的呵护我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把当作你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呢?
这之后,在我体内骨骼生长发育的拔节声里,有关父亲的信息,也便随着早已消失了父亲的身影,一点一点地离我远去……
然后我成家立业。而且,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便有了孩子,也就是说,我也做了父亲了。
见到刚从娘胎里钻出来的儿子的一刹那,我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在这瞬间沸腾或燃烧甚至是爆炸。那种为人父的激动、喜悦或亢奋,令我只差一点儿要如中举的范进那样晕过去。哦哦,儿子,我的儿子,父亲我如何才能表达对你的深爱和真爱呢?
这时,仿佛懂得我的心情一般,只见原本静静地躺在母亲怀中的儿子,忽然眯缝着眼睛,冲我作了个笑的表情,同时,只听得妻子在欢天喜地地大叫:“哇,尿啦,我的`乖宝宝……”
我就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然后,也说不清怎么回事,我竟又冲儿子脱口说了这么一句:“哦,你这个傻瓜!”
也就在这时,我忽然下意识地浑身一怔:这……这不是父亲常说我的一句话么!
于是……于是就转过身去,一阵风似的奔向父亲的墓地,跪在那儿,只顾一个劲地自言自语:“ ”
这同时,我的脸上早已泪雨滂沱。
24、填空(4分)
①故事情节:开端:父亲去世时,我回忆往事,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不满。
发展:
高潮结局:
②感情线索:不满→ → 。
25、本文的主人公是 ,主要采用 描写的方法。(2分)
26、根据上下文,在倒第二段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一句话。(2分)
27、你怎样体会“你这个傻瓜”这五个字的含义。(3分)
28、从记叙顺序上看,本文采用 ,其好处是
。(2分)
29、文中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写父亲,但在四、五两段却用了第二人称,为什么?(2分)
30、从选材、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本文作点赏析。(30字左右)(2分)
31、根据以下示例,仿写。
母爱如水,温柔、体贴,甚至有些啰嗦。
父爱
32、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①俗话有“生儿方晓父母恩”,“打是疼,骂是爱”。
②有位父亲,因儿子不做作业,竟活活将儿子打死。
③一位儿子,因向父亲要钱买手机未遂,竟当街大骂父亲。
探究结果 :
参考答案:
24、①儿子出生,我与妻子充满自豪和喜悦;我“骂”儿子时,领悟到父亲的真爱,到父亲坟前深刻忏诲。②喜悦 后悔
25、父亲 侧面
26、“我是个傻瓜啊!……我是个傻瓜……”
27、“你这个傻瓜”是父亲深沉、博大、无私的父爱的体现,是防止儿子误入歧途的路标,这五个字鞭策着儿子不断向前,是利于病的苦口良药,也是利于行的逆耳忠言。
28、插叙 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增强艺术表现效果。
29、用第二人称就像与父亲面对面交谈一样,这样更能表达出对父亲不满的情感。
30、本文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艺术地表现父亲深沉博大的父爱。
31、如山,博大、深沉,还有些许粗糙。
32、(开放试题,自由作答)
人生是什么?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赛跑,人人都在追赶着自己的目标,一辈子步履匆忙,气喘吁吁,却永远也无法抵达你心中的终点。
有人说,人生是一次旅行,你降临到这个广阔丰繁的世界,一生一世就在天地之间游历。有的人云游四海,浪迹五洲,熟视人间百态,阅尽世事沧桑;有的人却如井底之蛙,穷尽一生,只看见头顶一方狭窄的天空。
有人说,人生是一次,所有的幸福和成就,所有的悲剧和失落,都是的结果。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你身上和你周围发生的一切,喜怒哀乐,荣辱沉浮,都不过是梦境,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转瞬即逝。
也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你本人。
人生是一本书。我欣赏这种说法。
那么,人生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呢?有的人一生坎坷,历尽磨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使人百读不厌。有的人飞黄腾达,青云有路,然而他的人生之书却字迹歪斜,不堪卒读。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没有跌宕起伏,没有惊涛骇浪,然而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犹如曲径通幽的花园。有的人一生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在生活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出又一出万人瞩目的悲喜剧,他们的人生之书却常常含混不清,使读者不得要旨……
每一个人的人生之书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本不同的人生之书,决不会有一本重复。这本书,你天天在写,你周围的人天天在读。只要生命在延续,这本书就要一页一页由你自己往下写,一页一页被世人往下读。
时光不可能倒流,人间也没有后悔药。经历过的事情,无法重复,更无法再来一次。你的人生之书既然已经打开,既然已经翻过去很多页,那么,且不管要翻过去的那些内容,注重即将翻开的新的页码吧。
我想,一个人,如果曾经认真地生活过,追寻过,思索过,真心诚意地爱过,奋不顾身地拼搏过,那么,不管你的地位如何,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不管你是一贫如洗还是万贯缠身,你的人生之书不会苍白虚浮。
1.文中作者把人生比喻成什么?文章前半部分的比喻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析下面语句的含义。
这本书,你天天在写,你周围的人天天在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人生应该怎样度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文中把人生比喻为“一场赛跑”、“一次旅行”、“一次”、“一场梦”、“一本书”。前半部分的比喻是为把人生比喻为“一本书”起衬托作用。
2.中心论点是:人生是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你本人。
3.每个人都在时时塑造自己的人生,同时又时时被别人评价与欣赏。(意思对即可)
4.一个人,如果曾经认真地生活过,追寻过,思索过,真心诚意地爱过,奋不顾身地拼搏过,就应该无怨无悔。
5.人生没有后悔药,只有永远向前看,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答案不唯一)
让我看着你阅读题含答案
○1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2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3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4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5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她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6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7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8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选自《意林》第11期,有删改)
8.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共4分)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饿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6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3分)
10.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3分)
11.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2分)
12.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
答案:
8.母亲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意思对即可。一处2分。共4分)
9.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她想说服我同意她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意思对即可。逗号前1分,逗号后2分。共3分)
10.受到我的母亲的影响 突出我的母亲的形象 (意思对即可。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共3分)
11.捐献眼角膜(2分)
12.○1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2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3豁达: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4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 ○5善良: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特点1分,具体事例1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为我唱着歌吧阅读题含答案
在伦敦儿童医院这间小小的病室里,住着我的儿子艾德里安和其他7个孩子。艾德里安最小,只有4岁,最大的是12岁的弗雷迪,其次是卡罗琳、伊丽莎白、约瑟夫、赫米尔、米丽雅姆和莎丽。
这些小病人,除了10岁的伊丽莎白,全是白血病患者,他们活不了多久丁。伊丽莎白天真可爱,有一双蓝色的眼睛,一头闪闪发光的金发,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同时,又对她满怀真挚的同情,这是我每天去看望儿子,从与他和孩子们的交谈中知道的。唉,不幸之中的同伴,分享着每一件东西,甚至分享每个孩子父母所带来的爱。
伊丽莎白的耳朵后面做了一次手术,再过大约一个月,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什么声音。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歌唱;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这使她将要失聪的未来显得更加悲惨。不过,在同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偶尔地、以为没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流下苍白的脸蛋儿。
伊丽莎白热爱音乐胜过一切。她是那么喜欢听人唱歌,就像喜欢自己演唱一样。每当我给艾德里安铺好床后,她总是示意我去儿童游戏室。在那经过一天的活动后,安静的、空荡荡的房间里,她自己坐在一张宽大的椅子上,让我坐在她的旁边,她紧紧拉着我的手,声音颤抖地恳求:“给我唱首歌吧!”
我怎么忍心拒绝这样的请求呢我们面对面坐着,她能够看见我嘴唇的翕动,我尽可能准确地唱上两首歌。她呢,着迷似的听着,脸上露出专注喜悦的神情。我唱完,她就在我的额头上亲吻一下,表示感谢。
我说过小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感到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使她快活。在12岁的弗雷迪的倡导下,孩子们作出了一个决定,然后带着这个决定去见他们认识的朋友希尔达柯尔比护士。
最初,柯尔比护士听了他们的打算大吃一惊:“你们想为伊丽莎白的11岁生日举行一次音乐会”她叫了起来,“而且只有三周时间!你们发疯了吗”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她补充道:“你们真是全疯啦!不过,让我来帮助你们吧!”
柯尔比护士抓紧时间履行自己的诺言,她一下班就去拜访老朋友玛丽约瑟芬修女,她是音乐和唱诗班教师。
“玛丽,”柯尔比说,“我问你,让一群根本没有音乐知识的孩子组成一个合唱队,并在3周后举行一次音乐会,这可能吗”
“可能。”玛丽的回答是肯定的。
“上帝保佑你,玛丽!”柯尔比护士高兴得像孩子似的,“我知道你办得到。”
“请等一下,柯尔比,”被弄得糊里糊涂的玛丽打断她的话,“请说清楚一些,也许,我值不上这样的祝福哩。”
20分钟后,两位老朋友在音乐学校的阶梯上分手。“上帝保佑你,玛丽!”柯尔比又重复一遍,“星期三下午3点钟见。”
当伊丽莎白去接受每天的治疗时,柯尔比护士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弗雷迪和孩子们,弗雷迪询问:“教我们唱歌的老师叫什么名字是叔叔还是阿姨”
“弗雷迪,她是一个修女,在伦敦最好的音乐学校当教师。她准备来训练你们唱歌——一切免费。”
“太好啦!”赫米尔一声尖叫,“我们一定会唱得很棒的。”
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在玛丽约瑟芬修女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只有一个大难题,怎么把9岁的约瑟夫也吸收进合唱队显然,不能丢下他不管,可是,他动过手术,再也不能使用声带了呀!
当其他孩子全被安排在各自唱歌的位置上时,玛丽注意到约瑟夫正神情悲哀地望着她。“约瑟夫,你过来,坐在我的身边,帮我翻乐谱,好吗”
一阵近乎惊愕的沉默之后,约瑟夫的两眼炯炯发光,随即他在纸上写下一行字:“我不识谱。”
玛丽低下头微笑地看着这个失望的小男孩儿,向他保证:“约瑟夫,不要担心,你会识谱的。”
真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时间,玛丽修女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个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才能,就连那个既不能唱歌也不能说话的小男孩儿也成了一个自信心十足的翻乐谱者。
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也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被领进医院的小教堂里,坐在一个“宝座”上(一辆手摇车里),她的惊喜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涨得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听着。
尽管所有的听众——伊丽莎白、10位父母和两位护士——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我们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个孩子的面孔,泪水已经遮住了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出开始前,玛丽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伊丽莎白的听力已是非常非常的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地唱。”
音乐会获得了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媚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她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
合唱队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高兴得又蹦又跳。
我想,这时候,我们这些大人流的眼泪更多。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他们忍受病痛同死神决斗的信念,他们势不可当的勇气,使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要碎了。
这次最令人难忘、最值得纪念的音乐会,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它那每一个震颤人心的音符。
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7名合唱队的成员在地下安睡长眠,但是我敢保证,那个已经结婚并做了母亲的伊丽莎白,在她记忆的深处,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那是她曾经听过的最后的声音。
13.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参考答案】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2分)。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2分,“关爱、坚强”各1分)
14.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2分)
【参考答案】表现了孩子们期盼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答到“心情迫切”即可)
(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2分)
【参考答案】表现出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病痛、自豪快乐的情景。(“忘记了病痛”“自豪快乐”各1分。)
15.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4)
【参考答案】“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2分)“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2分,“失去听力”“长眠地下”各1分。)
16.第⑿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其体回答。(3分)
【参考答案】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现出“我”内心无比的痛苦。(或: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内心震颤,表现“我”极为感动的心情。)(答出内心感受1分,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2分。)
17.请用横线在③⑾两段中划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由忧伤痛苦变得欣喜快乐(句子2分,心情变化2分)
18.请简要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围绕文本,谈出自己的一点感受即可。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要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示例二: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大师什么是大》 现代文阅读训练提高题含答案
大师什么是大
朱晖
①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格这匹千里马的,是梁启超。上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格。曹问:陈寅格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拒绝: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一听,十分震惊,这才同意聘请陈寅格。
②陈寅格在国外陆续留学20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幸亏梁启超慧眼识珠,才使得这位旷世奇才没有遗于野,也才成就了这位日后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说,陈寅格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礼让三分。但是,因为一个古人陶渊明,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
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格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格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④应该说,陈寅格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格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那么,梁启超又会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格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⑤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学生又问: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韦伯大笑: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
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追随柏拉图。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得。
⑦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
(选自《学习博览》)
12.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2分)
13.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2分)
14.第⑤段划线句子中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和韦伯所表达的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梁启超所言小的含义:
韦伯所表述大的含义:
15.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6.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案:
12.(2分)把学术看得运大于自身(1分),对真理诚挚而永不妥协的探索(1分)。(答更需要宽阔的胸襟、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的恩怨情仇的境界。得1分;答整个第⑦段不得分)
13(2分)梁启超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不肯同流合污,丧掉人格
(1分,意思对即可)陈寅恪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耻事二姓(1分,意思对即可)。
14.(2分)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把学术看的远大于自身(1分)。(仅答胸襟、学术不得分)
15.(2分)布能,因为该句体现了议论文论证语言严密性的特点(1分),作者意在强调:真理,不能只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证明(1分,意思对即可。)
16.(3分)是,梁启超著作等身,说明他又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1分);在对待陈寅恪对自己尖酸刻薄的批评上(或在对待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1分)。(意思对即可,必须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分析,有材料、有观点方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