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卢》梅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傘拍子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雪梅卢》梅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共含11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傘拍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雪梅卢》梅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篇1:《雪梅卢》梅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雪梅卢》梅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原文:

雪梅

卢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2,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梅字词解释:

1、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2、降(xiáng),服输。

3、骚人:诗人。

4、阁笔:放下笔。阁:同“搁 ”,放下。 评章:评议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雪梅翻译:

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雪梅阅读答案:

试题:

(1) 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3分)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2分)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1分)

答案:

(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3分)

(2)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2分)

(3)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1分)

雪梅创作背景:无

雪梅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个人资料:

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南宋诗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到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独留下一个卢梅坡的名字。

根据他写的诗可以总结出:1、擅长写绝句,基本不写别的体 2、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3、长居京城 4、与刘过关系很好 5、家道不错。

篇2:卢梅坡《雪梅》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卢梅坡《雪梅》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句句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2)在诗人笔下,雪似梅,梅似雪,诗人借此要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哲理呢?(5分)

参考答案

(1)梅与雪争春,谁也不让谁,也难分高下,文人墨客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对此进行评价、赞叹,看来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2分)。而作者认为二者各有千秋:尽管雪与梅相依相存,但梅有梅的清香,雪有雪的洁白,各有优点(2分)。诗人不事雕琢,也不直接流露思想感情,而是客观理性地评价二者,句句议论,字字珠玑,明了晓畅(2分)。

(2)诗歌借对梅与雪的评价,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一个普遍性的生活哲理(2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3分)。

翻译: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篇3:卢梅坡雪梅古诗

卢梅坡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篇4:雪梅,雪梅卢梅坡,雪梅的意思,雪梅赏析

雪梅,雪梅卢梅坡,雪梅的意思,雪梅赏析 -诗词大全

雪梅

作者:卢梅坡  朝代:宋  体裁:七绝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5:雪梅,雪梅卢梅坡,雪梅的意思,雪梅赏析

雪梅,雪梅卢梅坡,雪梅的意思,雪梅赏析 -诗词大全

雪梅

作者:卢梅坡  朝代:宋  体裁:七绝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篇6:卢梅坡的诗词《雪梅》(其一)

《雪梅》(其一)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

这首诗构思独特,观点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与雪同时出现在严寒的初春时节,梅是春天的使者,而雪落在干枯的树枝上,也如梨花般美丽,为春天增加了生机。因此二者争春,没有个高低,让诗人们倍加为难。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用对比手法,道出梅与雪各自的长处及不足:梅不如雪白,雪不如梅香。这样一来就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其实,两全其美的看法不如:梅是幽香四溢的雪,雪是洁白无瑕的梅。二者是相互衬托,相互补足的。如果没有了雪的映衬,只有梅花就不能凸显出它凌寒独开、傲霜斗雪的风骨;没有梅的映衬,雪自然也显现不出他的晶莹剔透、冰清玉洁。正像诗人在另一首《雪梅》诗中所说的那样“有梅无雪不精神”,然而,有雪无梅不是春。二者只有相映才能成趣。

扩展阅读:卢梅坡的部分作品

春游

宋代:卢梅坡

红芳满眼斗风流,谁信春来有客愁。

惆怅不干桃李事,故山烟雨忆松楸。

牡丹

宋代:卢梅坡

玉栏四面护花王,一段风流似洛阳。

深院不须驱野鹿,只愁蜂蝶暗偷香。

芙蓉

宋代:卢梅坡

云袂飘摇翠佩环,仙姿绰约紫霞冠。

虽然谪在西风里,合作人间小牡丹。

荼醾

宋代:卢梅坡

荼醾结屋是何年,风雨摧颓为怆然。

飞似绿珠楼上坠,困于毕卓瓮间眠。

门前碍路旋移来,压架欹斜缘作堆。

三月半时花正好,十年前是手亲栽。

幽香早被风偷递,小蕊那禁雨急催。

尽数折为神佛供,免教飞去卧苍苔。

落梅

宋代:卢梅坡

自负孤高伴岁寒,玉堂茆舍一般看。

顽风摧剥君知否,铁笛一声人倚栏。

柳絮

宋代:卢梅坡

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

读康节诗

宋代:卢梅坡

先生乐处少人知,最是生平不皱眉。

身世帝王全盛日,风光伊洛太平时。

画前勘破先天易,醉后吟成击壤诗。

高卧行窝吾亦愿,不堪心事类周嫠。

篇7:《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题目:

(1)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句句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2)在诗人笔下,雪似梅,梅似雪,诗人借此要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哲理呢?(5分)

参考答案:

(1)梅与雪争春,谁也不让谁,也难分高下,文人墨客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对此进行评价、赞叹,看来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2分)。而作者认为二者各有千秋:尽管雪与梅相依相存,但梅有梅的清香,雪有雪的洁白,各有优点(2分)。诗人不事雕琢,也不直接流露思想感情,而是客观理性地评价二者,句句议论,字字珠玑,明了晓畅(2分)。

(2)诗歌借对梅与雪的评价,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一个普遍性的生活哲理(2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3分)。

翻译: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篇8:卢梅坡古诗《雪梅》教学设计

卢梅坡古诗《雪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赏雪梅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放图片)

师:美吗?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生回答。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板书课题。“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

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诗读正确。

评: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认读标拼音的字。

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去掉拼音指名读。

当小老师领读。

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自己读,读出节奏。评: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男女生接读。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齐读。

背读。

领背。

同桌互背。

齐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悟道理。指名说。

师: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板书)。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梅坡,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梅坡”应该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因为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所以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原名是什么。虽然不知道他的原名,但是他的作品却流传千古,成为不朽诗篇,来看他的第二首《雪梅》诗。

2.师读诗,简介诗意。

3.生齐读。

4.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5.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

6.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9:春日,春日卢梅坡,春日的意思,春日赏析

春日,春日卢梅坡,春日的意思,春日赏析 -诗词大全

春日

作者:卢梅坡  朝代:魏晋  体裁:七绝   红芳满眼斗风流,谁倍春来有客愁!

惆怅不干桃李事,故山烟雨忆松楸。

篇10: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雪梅》注释

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降(xiáng):服输。

骚人:诗人。

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雪梅》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篇11:《菩萨蛮·梅雪》阅读答案及翻译

《菩萨蛮·梅雪》阅读答案及翻译

菩萨蛮

周邦彦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②。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①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江河。②浴凫飞鹭:凫:野鸭。鹭:白鹭。③浪发:滥开。

1.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6分。手法2分,景2分,情2分)拟人手法。作者说上天憎恨梅花滥开(开得茂盛),所以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树枝,实则写出了春寒料峭(强调寒冷亦可),衬托出远在异地漂泊之人的'凄寒苦楚。

或是:借景抒情(以景写情)。作者描写了梅花绽放之际,天降大雪。天气越发寒冷袭人,让远在异地之人倍感凄寒苦楚。

2.(5分。意思接近即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自己在外漂泊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3分,漂泊+孤寂+思念)初春时节作者思家无奈路途遥;天降大雪更惹家人牵挂。(2分)

翻译:

河水曲折,河水弯弯,飞鹭双双对对,在那碧波上回旋。哪儿有他乘坐的归舟?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独立江边小楼。上天都憎恨梅花,开得太多太盛,用大雪封盖梅的枝头。在幽凄的深院,卷帘看外边,真痛惜寒江上正在归来的那条船。

作者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宋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赏析:

此词咏梅雪,而实为抒羁旅别情,并暗含飘零不偶之慨。首句大笔渲染,雪岸苍茫,随江蜿蜒,状如银河,“三千曲”极言其逶迤不绝。第二句呈现一幅腊去春尽的景色,晴光淑气,凛冽中透露出生机。由此引发出归思,化用柳永《八声甘州》的词,语淡情浓,耐人寻味。下片由雪下梅引出闺思。上天讨厌梅花的纵情开放,所以降大雪将花封盖。你卷帘既见院里雪下之梅,当知江上寒中之我,你我心照可矣。表达了相思之苦。全词八句,可谓句句景,亦句句情,景中寓情,情以景见。上下呼应而无痕,情景浑融而莫辨,既工巧而又浑成,工巧之至,即为浑成。

梅阅读赏析及答案

梅雪散文

献仙音·吊雪香亭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梅》阅读答案

《一剪梅·雪梅》诗词

雪梅教学设计

雪梅作文900字

《临江仙·梅 李清照》译文及赏析

马嵬坡翻译及赏析

早梅柳宗元赏析

《雪梅卢》梅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整理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雪梅卢》梅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