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晚步》阅读答案(共含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口吃肉我不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晚步》阅读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晚步陈棠晚步沙头①倚小晴,南山正与暮云横。栖鸦啼处野烟合,飞鸟去边孤月生。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夜阑衣湿迷归路,仿佛前村灯火明。
【注】①沙头:地名,位于今湖北荆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句中的“沙头”一词交代“晚步”的地点,“小晴”点明了天气状况。
B.第三句写野烟弥漫,栖鸦啼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营造了萧瑟的氛围。
C.第四句写鸟儿飞离悬崖,孤月升起,让人顿生凄凉之感,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D.夜深之时,迷途的诗人忽见前村灯火通明,暗示了自己的仕途即将峰回路转。
E.在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诗人还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其中,使诗歌显得含蓄蕴藉。
l5.“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颇受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
试题答案:
14. C D(C项“让人顿生凄凉之感”不妥,“直接表达”错误。D项“暗示了自己的仕途即将峰回路转”不妥)
15.①树影昏暗,微风吹拂,花香袭人;急雨过后,溪深水涨,水面平静。(内容)②嗅觉和视觉相结合,营造出清幽寂静的氛围。(手法)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安宁,情感含蓄委婉。(情感)(共6分,每条2分。内容解说、手法分析和情感概括各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范成大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注释:
(1)料峭:略带寒意,形容微寒。 唐 陆龟蒙 《京口》诗:“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宋 苏轼《定**》:“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2)晚阴:傍晚时的阴霾。 唐 宋之问 《嵩山天门歌》:“晚阴兮足风,夕阳兮赩红。”
(3)院落:房屋前后用墙或栅栏围起来的空地,泛指院子。唐 白居易《宴散》诗:“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4)春深:春意浓郁。唐 储光羲《钓鱼湾》诗:“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5)红紫:红花和紫花,此处泛指春花。唐 韩愈 《晚春》诗:“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鬭芳菲。” 宋 韩维 《送孔先生还山》诗:“东风吹百花,红紫满巖谷。”
(1)“料峭轻寒结晚阴”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诗中“怨”字表现的情感是什么?(2分)
答:
参考答案:
(1)点明题中“晚”字,为全诗定下了幽怨的基调。(2分。每点1分)
(2)诗人的恋春、惜花之情(2分。各1分)
译文:
轻轻的'寒意凝结着傍晚的阴霾,
飞花在庭院里抱怨春日已浓郁。
东风吹开了春花又吹落了春花,
一种东风却是两种不同的心灵。
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韵味的诗,描绘了春深时节落花渐凋的景象。起句写暮晚时分料峭的春寒、阴霾的天空,有一种“晚来风寒”的苍茫沉重感,为全诗定下了幽怨凄凉的抒情基调。承句运用拟人的艺术手法,落红乱舞,抱怨春深,担心春尽,欲挽留而不能。转句是说,东风既吹开百花,又吹落百花,既有情,也无情。末句感叹东风虽是一种,心灵却是有情与无情两种不同心灵的汇合。
风格平易浅显,语言清新妩媚,极富哲理,意蕴深刻。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这首诗描摹了一幅春日郊外麦浪葱葱、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2分)诗人在诗中写了和煦的春风,麦陇的新稻,草丛中不停的小青蛙,无忧无虑飞舞的'蝴蝶,遍地的花田草甸,(2分)借以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的心境。(1分)
3.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诗人赋予笔下的蝴蝶以人的感情,彩蝶翩跹,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芬芳所吸引,以至沉醉花丛,流连不去。(2分)“烂醉”二字,语新意丰,既传达出春天的芳馨氛围与醉人魅力,描绘出蝴蝶追逐春色的如醉情态,也将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2分)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阅读
1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的春日景色。诗歌移步换景,依次展现,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生机,给人触目皆新的感觉。
答案:诗的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摹写出蝴蝶似乎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翻飞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
3.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结尾两句。(6分)
《野步》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 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4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14.(1)第一首诗描写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4分)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4分)
幽兴苦相引,水边行复行。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
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
欲归犹未忍,清露滴三更。
12.诗歌首联中“ ”、“ ”等短语(或词语),形象描写出诗人受月色吸引,流连月色的.情状。(2分)
13.有人认为颈联“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的景物描写与作者中秋赏月的愉悦是矛盾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3分)
12、(2分)苦相引 行复行
13、(3分)不同意。此联写月光明亮得使萤火虫失去了光彩,夜晚寒冷得连鸟都忍受不住,但即使这样,作者“欲归犹未忍”,还舍不得离开这片月色,从而更加衬托出作者对中秋月色的喜爱和留恋,所以并不矛盾。(对这句话的描写1分,能结合下文“欲归犹未忍”写出作者情感2分。如果答同意不给分)
《中秋步月》作者简介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翁卷纪念馆落成,位于埭头村的村口,是一座传统民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物。
翁卷的生卒时间,有关资料均无记载,乐清人。康熙《温州府志》记载:“翁卷,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人。诗名《西岩集》,一名《苇碧轩集》。” 翁卷有两个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认为永年是长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翁井和翁隽。
翁卷考功名只参加了一次就放弃了,所以,他一生为了生存也为了诗歌游走四方,在温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过。翁卷在江西抚州也住过一段时间。赵汝的《南宋群贤小集》中,有一首诗《翁灵舒客临川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诗人翁卷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六十岁左右去世。
野步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问题】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烂醉”二字,语新意丰,请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远处,春风徐徐吹拂,麦浪泛起绿波;近处,沟中草根蕃孳,水草肥美,更有栖于水草中的新蛙,争相欢鸣,噪声一片。(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或借景抒情),“烂醉’’二字,描绘出蝴蝶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鲜妍芬芳所吸引,以至于沉醉花丛,流连不去的情态;更将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至情和盘托出。(3分,前一点2分,后一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野步》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8~9题。
野步 【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 【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8.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形象。(4分)
9.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4分)
试题答案:
8. 【答案】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2分)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
9. 【答案】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3分)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注释】
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问题】
10.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和下面哪项中的诗歌相同?( )(2分)
A,《相见欢》
B,《过零丁洋》
C,《从军行》
D,《山中杂诗》
11.这首诗的前四句写了什么?请用第一人称描述诗中的画面。(3分)
12.结合内容分析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0,(2分)C,
11,写了客中送客及感受。(1分)
示例:我走出城的东门,遥望通向江南的路,久久伫立。想起前天在大风雪中,我在这里送走了故人,不知他现在到了何处。(2分)
12,示例:这首诗内容主要是抒写旅客思归之情,上半部分写客中送客的感受,下半部分写欲归不能的愁绪。(2分)
★ 晚泊阅读答案
★ 步出城东门
★ 步齐心齐作文
★ 步阳开业致辞
★ 曳步口号大全
★ 我 进 步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