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顾章书》比较阅读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猎女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顾章书》比较阅读答案(共含12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猎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顾章书》比较阅读答案

篇1:吴均与顾章书阅读答案

吴均与顾章书阅读答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2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3.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4.答案示例:处世态度: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附:《与顾章书》(吴均)

仆(1)去月谢病,还觅薜萝(2)。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3),孤峰限(4)日,幽岫(5)含云,深溪蓄翠,蝉鸣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6)幽居,遂葺(7)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8)。山谷所资(9),于斯(10)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11)

注释:(1)作者谦称。(2)〔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3)〔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4)(限)遮断。(5)〔幽岫〕幽深的山穴。(6)〔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7)〔葺〕修建。(8)又名竹米,隐士所食之物。(9)〔资〕出产。(10)这里。(11)〔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非虚妄之语。

【小题1】文中作者描写了石门山怎样的美景?(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小题2】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小题3】你对作者的归隐之举持何态度?请简述观点及理由。(4分)

答案

【小题1】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鸣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小题1】环境幽深,景色怡人,食源丰富。(答出两点给1分,大意对即可。)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霞、峰、云、溪、蝉、鹤、水、猿”等来概括石门山的美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围绕“环境、食源”等角度来分析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对社会的不满的一种表现;消极逃避现实”这个方面的内容来谈作者的归隐之举持何态度。

篇2: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全品中考网

【答案】 10.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

11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12.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13.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知识拓展]

答谢中书书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2)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3)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文言文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文言文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篇3: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作品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

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

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 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从。

16 .未:没有。

17.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8.奇:指奇山异水。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篇4: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全文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书札名篇,与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称双璧。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全篇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篇5: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作品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佳句赏评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语言简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语文重要知识点:答谢中书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 鳞lín 藻zǎo 荇xìng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4)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人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篇6: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编,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 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 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从。

16 .未:没有。

17.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8.奇:指奇山异水。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知识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篇7: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 文学小常识:

汉魏时,极盛于汉代的辞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逐渐产生变化,最后在南北朝时代形成新的赋体——骈文。骈文注重形式整齐、藻饰华美,是南北朝常用的文体,成为这时期的代表文学。在这段时期,骈文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作品中,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是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风格雅淡,文字清丽,可以和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比美。

《答谢中书书》佳句赏评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语言简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篇8:《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比较阅读与答案

《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比较阅读与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

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11.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3分)

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12.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3分

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篇9:《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比较阅读

《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2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3.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4.答案示例:处世态度: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篇10:与顾章书与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与顾章书与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2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3.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4.答案示例:处世态度: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篇11:与顾章书与答谢中书书

与顾章书与答谢中书书

《与顾章书》与《答谢中书书》的对比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全品中考网

【答案】 10.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

11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12.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13.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答谢中书书》轶事典故

2.《答谢中书书》作者详解

3.答谢中书书选自哪里

4.答谢中书书统领全文的句子

5.答谢中书书预习

6.答谢中书书资料

7.陶弘景的作品《答谢中书书》赏析

8.关于答谢中书书翻译

9.《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的生平简介

10.《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赏析

篇12:答谢中书书与与顾章书

答谢中书书与与顾章书

《答谢中书书》与《与顾章书》写景的方法用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顾章书》比较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

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答案】

10.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

11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12.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13.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答谢中书书知识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作者 : ,字: ,号: ,丹阳秣陵人, ( 朝代 )人.著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答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梁文》 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南朝梁;陶隐居集

二、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四时jù备( ) 夕日欲颓( )

沉鳞jìng跃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答案:俱 tuí 竞 yù】

(二)、重点字词解释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答案: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5、潜游在水中的鱼6、参与,这里指欣赏.】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

1、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2、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3、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

答谢中书书与与顾章书

《答谢中书书》赏析 陶弘景

读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有感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理解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 》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答案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的生平简介

答谢中书书实词

《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

题解《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顾章书》比较阅读答案(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顾章书》比较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