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爱是最大的出息阅读及答案(共含11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宝禾”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爱是最大的出息阅读及答案
①我有一个很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关于她的笑闻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间还跳过级,为此,她很庆幸地说过自己省了不少学费。就在大家都期望着她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只报了西安的一所大学。成绩出来的时候,遥遥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大家都问她怎么犯傻了啊?她却总是很羞涩地说,我就喜欢西安,不想去别的地方。据说校长最后都止不住骂她一句——没出息!
②但这似乎掩盖不了她的优秀,在西安的那所普通大学里,她依然出类拔萃独占鳌头。在她毕业的时候,她被学校特殊推荐到美国的一所大学留学,费用减免。当美国寄来入学通知书的时候,她依旧推辞掉了,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当老师们暴跳如雷地责问她的时候,她依旧像个旧社会的小家闺秀一样羞涩地回答说:我就喜欢西安,哪里都不想去。老师们又重复了一句话——没出息。
③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初识。我一听说这件事情,就为之扼腕,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心中也觉得这么优秀的女孩,怎么就这么没有出息呢?
④直到今年初秋的时候,她第一次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她的家依旧是那城西的小平房。去的途中,我一路试想这个有个性的姑娘家里会有什么新奇的摆设,个性的装点。直到我跨进她的`家门的时候,眼前的情形让我触目惊心。
⑤在她的家里,家具摆设都是上了年月的,破破烂烂,显示着主人生活的艰辛。而更让我吃惊的是,她家里还有一个双腿残疾瘫痪在床的母亲。
⑥原来,她的父亲早在她3岁的时候,因为一场矿难逝世了,丢下了她们母女俩,她的母亲为了供她上学,每天在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给来回的车辆司机卖报纸。终于有一天,一辆车将这位辛苦的母亲撞倒在马路上,车轮轧断了她的双腿。好心的司机补偿了一些营养费,但母亲却用它缴齐了她的学费。从此,母亲就坐在轮椅上,在居民区的门口卖些小百货,她们母女俩一直靠这微薄的收入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⑦在后来的高考和留学的事情中,她“很没出息地”放弃了这些难得的机会,为的只是更好地照顾母亲,因为她知道母亲离不开她。而她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母亲。
⑧我明白过来的时候,泪湿眼眶。我责怪她说:“你怎么不早点说出来呢?大家就不会说你没出息了!”
⑨她微笑着淡淡地回答说:“我妈本来就觉得自己好像耽搁了我,如果大家知道了,说起来,我可能会被人理解,但我妈可能心里就难受死了。而如今,我早已经目标明确了,如果能让妈妈好好的生活,爱她终老就是我最大的出息了。”
⑩她话一说完,眼神温和地望向卧在里屋床上的母亲。而我早已思绪飘飞了。
8.通读全文,理清“我”对朋友感情的变化。(3分)
阶段
初识时
去朋友家途中
跨进朋友家门时
了解实情后
9.文章的⑥—⑦段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0.第①段文字中,“个性”意思是什么? 读完全文,你对“个性”有什么新的理
解3分)
11.第⑩段中说“而我早已思绪飘飞了”,展开你的联想和想象,“我”可能会想些什
么呢?请用一段文字展现“我”的心理活动。(3分)
12.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完成下面(1)一(2)题。(4分)
材料一:洪战辉以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材料二:丛飞深深地知道贫困到无法继续学业的滋味,他倾家荡产也要资助山里的孩
子们上学。
材料三:
(1)结合原文和上面两则材料,说说你对“最大的出息——爱”的理解。
(2)试着补充一则材料(作为为材料三),让“爱”的蕴含更加丰富。
阅读答案
8.(每空1分,共3分)
阶段
初识时
去朋友家途中
跨进朋友家门时
了解实情后
感情变化
为之扼腕,恨铁不成钢
触目惊心
感动、敬佩
9.这段是插叙,写了女孩的悲苦经历。 (1分)交代了她自愿放弃那些难得机会的原因,表达了她对母亲的爱,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或: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2分)
10. 文中的“个性”是指她的行为方式与众不同,在别人眼中是个犯傻、没出息的人。(1分)读完全文,我觉得“个性”不是盲目的特立独行,而是心中充满爱,不受外界影响,坚守自己的目标、做人的根本。(或:文中意思:她作出了一般人都不会作出的选择:在高考和留学事情上放弃难得的机会。新的理解:她拥有别人可能没有的优秀品质:放弃自己,孝敬父母。)(2分)
11.根据选文,联想、想象合理即可。(3分)
示例:多么优秀的女孩呀!她是最有出息的人!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照顾母亲放弃了自己的前程,坚守着爱母亲终老的目标,这种“出息”我们有几人能做到呢?(或:女孩为了母亲,放弃了一次次机会,可我们却不停地指责她“没出息”,其实,人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她没有出息呢?如果读懂了我朋友的故事,或许我们都会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最大的出息!(意思对即可)
12. (1)爱是一种责任、胸怀,是一种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因为爱,女孩可以放弃自己的远大前途;洪战辉用单薄的肩膀担起家庭的重担,丛飞把爱的阳光播撒向山里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拥有发自内心的真爱。(2分)
(2)(2分)一:眼睛高度近视几乎失明的安妮·莎莉文,用她博大的爱和智慧带给盲聋女孩海伦·凯勒光明和自由,并和她一起创造了一个自强不息的世界奇迹。
示例二: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十几年中无偿献血10000CC,捐款助学、扶贫2万多元,义务献工无法计算,自己甘于清贫,无怨无悔。他把“小我”融入社会的“大我”,把自己的劳动所得无私奉献给社会。
《真的有出息》四年级阅读答案
20世纪80年代,杭州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外国游客,他们住在香格里拉饭店。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每天清晨5点钟就出门,然后骑车45分钟到香格里拉饭店门口,等着那些外国人。不过他不是来看新鲜的,他希望能给这些外国游客当导游,而且不收费。不收费,但是有收获——练英语口语。这个瘦小的男孩,蹬着一辆破自行车,请老外在后座上落座。老外坐上这样的免费旅游车,听着小男孩用稚气的英语介绍杭州名胜,不觉心生爱怜。
有的老外第二年又来杭州,还住在香格里拉饭店,清晨起来看见门口还是站着这个小男孩,他们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好像自己从来没离开杭州一样,要不,门口怎么总是站着这个小男孩?第三年,老外又来了,不觉大惊:“你还在这里?你这个小孩将来一定有出息!”
1月12日,在杭州大剧院举行“十大风云浙商”的颁奖大会上,人们听说了关于他的'介绍:“他用一个源自神话的名字,创造了互联网界的一个神话。”他就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词语。
爱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1)小男孩给老外当导游不收费。
(2)老外一直住在杭州,没有离开过。
(3)阿里巴巴是一个神话故事的名字。
(4)短文讲述的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小时候的故事。
3.小男孩为什么要给老外做免费导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喜爱之情。有美好前途。……4.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奋斗。(意思对即可)
爱是很大出息的美文
我有一个很有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
我这个同学的笑闻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成绩很好,还跳过级。就在大家都期望她考上清华、北大而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报考了西安的一所大学。成绩出来的时候,她的分数远远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大家都问她怎么犯傻了,她却很羞涩地说:“我就喜欢西安,不想去别的地方。”据说校长都忍不住骂她――没出息!
但这似乎掩盖不了她的优秀,在西安的那所普通大学里,她依然出类拔萃。在她毕业的时候,她被学校推荐到美国的一所大学留学。当美国的大学寄来入学通知书时,她却推辞了,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当老师责问她为何这样做时,她像个旧社会的小家碧玉一样羞涩地回答:“我就喜欢西安,哪里都不想去。”老师又骂道:“没出息!”
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初识。我一听说这件事情,就为之扼腕,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心中也觉得这么优秀的女孩,怎么就这么没有出息呢?
去年初秋的时候,她第一次邀请我去她家里。她的家是城西的一栋小平房。去的途中,我一路试想这个有个性的姑娘家里会有什么新奇的摆设、个性的装饰,直到我跨进她家,才被眼前的情形弄得怔住了。
在她的家里,家具都是上了年月的,破破烂烂,显示着主人生活的艰辛。更让我吃惊的是,她家里还有一个双腿残疾、瘫痪在床的母亲。
原来,她的父亲在她3岁时,就因为一场矿难去世了。她的母亲为了供她上学,每天在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卖报纸。一天,一辆车将这位辛苦的母亲撞倒在地,车轮轧断了她的双腿。从此,她就坐在轮椅上,在居民区的门口卖些小百货。她们母女俩一直靠这微薄的收入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她“很没出息地”放弃了上名校和留学的机会,只是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因为她知道母亲离不开她。
我明白过来的时候,泪水盈眶了。我责怪她说:“你怎么不早点说出来呢?那样大家就不会说你没出息了。”
她微笑着回答:“我妈本来就觉得耽误了我。如果大家知道了,我可能被人理解了,但我妈的`心里一定很难受。如今,我的目标已经明确了:让妈妈好好地生活,爱她到老。”她话一说完,便温柔地望向卧在里屋床上的母亲。
我想起了前年冬天发生在这个城市的一则新闻:一所中学的一位老师突发奇想,让她的学生畅想人生,并写下自己的墓志铭。学生的墓志铭各式各样,有的人写道:“这个人是第二个姚明。”有的人则写道:“这个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还有的人写道:“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这里长眠。”诸如此类,充满了豪情壮志。但是,其中有一个学生的墓志铭却异常平淡:“这个人将毕生的爱献给了他深爱的母亲。”
据说,有人笑这个学生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有出息,他的母亲却没有指责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反而沉浸在莫大的幸福当中。其实,人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他没有出息呢?如果他们读懂了我朋友的故事,再回头看看这个孩子的墓志铭,或许会明白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爱便是很大的出息。
生存是最大的机会
朱慧彬
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花期只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绚丽。然而,谁会想到,为了两个月的花期,它竟然苦苦耗尽了1的光阴。
在这100年中,它只是静静伫立在高原上,栉风沐雨,用叶子采集来自太阳的点点光辉,用并不粗壮的根一点点地汲取大地的养料 就这样默默积聚着自身的能量,饱受着风霜的煎熬,坚守着自己生存下去的信念,等待100年后生命绽放时的惊天一刻。然而即使在这惊天绽放的一刻,它被人们发现的机会相当的少,如果在这个两个月的花期中,它不被人们发现,它将静静地死去。
感谢上天,有两位旅行家先后发现了它。第一位是在它艰难伸展枝叶的第30年,另一位是在它花开的那一年。第一位只留下短短的一句记载 它活过了30年;另一位是一位叫安东尼奥 雷蒙达的旅行家。后者在南美徒步探险,已是精疲力尽时嗅到了山顶上浓郁的香气,并最终闻香寻径找到了它。安东尼奥 雷蒙被眼前情景惊呆了:高达10米的巨大花穗,像一座座塔般矗立着。每个花穗之上约有上万朵花,空气中流动的浓郁香气包围了整个山谷。
上约有上万朵花,空气中流动的浓郁香气包围了整个山谷。
那一年就是1867年,于是这种不知的花有了自己的名字,人们管它叫 普雅花 (英文名为 Puya raimondii)。它的花语后来被人们称为 坚守 。
那时的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在地中海东岸的沙漠中,同样生长着一种与 普雅花 相似的一种植物。它也不按自然的常规来舒展自己的生命,如若没有雨,它一生一世都不发芽、不开花。它与普雅花一样默默地储蓄生命所需的能量,坚守着生存下去的信念,固执地等待百年难遇的一场雨,哪怕那只是一场毛毛雨,不论这场雨在落在日里,还是夜里,它都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发芽、开花。并且赶在水分被蒸发之前,抓紧时间做完结子、传播等所有的事情。
这种植物似乎只属于地中海东岸的沙漠,它的名字就叫沙漠蒲公英。
如果说,普雅花承受了百年的煎熬,攒足了一个世纪颜色,圆了自己百年的梦想,最终以坚挺,庄严的姿势向世人见证了它活着的价值。那么,与普雅花相比,沙漠蒲公英的花期,甚至它生命中有价值的那一部分更为短暂,甚至它的花色太过平凡,根本无法与普雅花惊世之美相比。但与普雅花一样,因为它穷尽一生的坚守,顽强生存下去的智慧与信念,同样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用百年风霜中的坚守换一次的美丽,用长达一生的时光换一季的花开,这需要多么惊人的信念与智慧。人的生命不过百年,就是在地震、泥石流、洪灾、空难、金融危机等种.种不可卜知的灾难与威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不能明白,有时,生存下去 才是最大的机会;而往往最伟大的成功,也并非为了灿烂世人的眼睛,不过是在丰盈自己的一生。
1、文中写到两种花,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2分)
2、文章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列举了两个具体的数字,有什么作用?(2分)
3、为什么说普雅花被人们发现的概率相当小?(2分)
4、文章最后一段说: 而往往最伟大的成功,并非为了灿烂世人的眼睛,而是在于丰盈自己的一生。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
1、普雅花的特点是承受百年的风霜,换来两个月的花期;沙漠蒲公英的特点是等待百年难遇的一场雨,然后换来短暂的发芽、开花、结籽、传播的时间。
2、使普雅花花期的短暂与所耗与所光阴的漫长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了普雅花艰辛的付出,突出了其坚守的品质。
3、因为它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而且它在苦熬100年后花期仅有两个月。
4、示例:我们活出人生的精彩,并不是为
《大师什么最大》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格这匹千里马的,是梁启超。上世纪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格。曹问:陈寅格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拒绝: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一听,十分震惊,这才同意聘请陈寅格。
②陈寅格在国外陆续留学20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幸亏梁启超慧眼识珠,才使得这位旷世奇才没有遗于野,也才成就了这位日后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说,陈寅格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礼让三分。但是,因为一个古人陶渊明,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
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格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格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④应该说,陈寅格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格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那么,梁启超又会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格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⑤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学生又问: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韦伯大笑: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
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追随柏拉图。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的。
⑦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
1.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2分)
2.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2分)
3.第⑤段划线句子中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和韦伯所表达的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梁启超所言小的含义:
韦伯所表述大的含义:
4.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5.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2分)把学术看得运大于自身(1分),对真理诚挚而永不妥协的探索(1分)(答更需要宽阔的胸襟、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的恩怨情仇的境界得1分;答整个第⑦段不得分)
2.(2分)梁启超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不肯同流合污,丧掉人格
(1分,意思对即可)陈寅恪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耻事二姓(1分,意思对即可)
3.(2分)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把学术看的远大于自身(1分)(仅答胸襟、学术不得分)
4.(2分)布能,因为该句体现了议论文论证语言严密性的特点(1分),作者意在强调:真理,不能只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证明(1分,意思对即可)
5.(3分)是,梁启超著作等身,说明他又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1分);在对待陈寅恪对自己尖酸刻薄的批评上(或在对待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1分)(意思对即可,必须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分析,有材料、有观点方可得分)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奴隶制时代法老(即国王)的陵墓,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仅存的实体。最大的一座就是耸立在开罗附近尼罗河两岸吉萨的“胡夫”大金字塔。塔高137.18米(原高146.6米),底部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 252.1万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而成的。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有人估计,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奇怪的是,这些石头之间之间并没有诸如水泥之类的粘着物,仅仅是拼合在一起,而它的表面接缝处紧密得连一张薄纸也塞不进去,把几十万块石块堆成像40层大楼那么高的'角锥体,如果在动工前没有精密的测量,事先不对角度、线条、压力、沉降等方面进行精密的计算,大金字塔是很难建成的。而且,那时不可能有什么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精密的量具。于是,产生了一些大胆的猜想:大金字塔是由“天外来客”建筑的,这些“宇宙人”不但有激光测距仪,而且有电子计算机和起重机械;大金字塔并非胡夫之墓,而是天外来客留在地球上的“里程碑”……等等。
但关于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之墓,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可惜的是金字塔墓室中胡夫的木乃伊已不知去向,只存下一只没有盖的石棺。根据这点可以确证,金字塔为古埃及所建,而问题是如何建成的呢?1978年春,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伍来到了吉萨胡夫大金字塔前,他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探索采用古代的方法,成功地建起了一座模拟金字塔。考古实验的主要内容有测绘、采石、运输、堆砌等过程。通过这次考古实验,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可以这样说,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实验队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在当时已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埃及人也一定会想到的。
1、概括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胡夫”大金字塔的。
2、介绍“胡夫规模宏伟,除了运用确凿的数据,在文中再摘录一句形象性的语言:
3、理解词义在说明事物中的作用。
①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象征”的含义是( )
A、古埃及人的建筑水平 B、古埃及人的智慧
C、古埃及人的物质基础 D、古埃及已高度文明
②“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句中,“初步”的含义具体指____________
4、说说下列句子中增词、换词、删词对句意表达的影响。
①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唯一仅存的实体。删去“余”一词,句意与原句意思有什么不同?
②底座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52.1万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删去“每”、“整个”、“平均”后的句子与原句说明上有什么不同?
5、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所做的依据有二:
6、概括指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
1、①说明“胡夫”金字塔是尚存的70余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塔。
②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地理位置。
③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宽度、面积、体积和所用的石块的数量。
④介绍了修建金字塔的高超技艺和精密计算。
⑤通过考察,证明古埃及的文明程度。
2、“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3、① D ②只针对揭示建筑之谜。
4、①原句指70多座,若删去“余”,则表示正好70座整。
②230.38米是指一条边的长,删去“每”则可以理解为四条边长度之和。“整个”指全部,删去显得说明事物不够严密。原句用“平均”说明每块石块的大小、重量均等,与原事实不符。石块的数量、重量不完全精确,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5、“胡夫”金字塔内有一只无盖的石棺。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队模拟建塔。
6、打比方 列数据 举例子 引用。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奴隶制时代法老(即国王)的陵墓,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仅存的实体。最大的一座就是耸立在开罗附近尼罗河两岸吉萨的胡夫大金字塔。塔高137.18米(原高146.6米),底部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52.1万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而成的。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有人估计,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奇怪的是,这些石头之间之间并没有诸如水泥之类的粘着物,仅仅是拼合在一起,而它的表面接缝处紧密得连一张薄纸也塞不进去,把几十万块石块堆成像40层大楼那么高的角锥体,如果在动工前没有精密的测量,事先不对角度、线条、压力、沉降等方面进行精密的计算,大金字塔是很难建成的。而且,那时不可能有什么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精密的量具。于是,产生了一些大胆的猜想:大金字塔是由天外来客建筑的,这些宇宙人不但有激光测距仪,而且有电子计算机和起重机械;大金字塔并非胡夫之墓,而是天外来客留在地球上的里程碑等等。
但关于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之墓,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可惜的是金字塔墓室中胡夫的木乃伊已不知去向,只存下一只没有盖的石棺。根据这点可以确证,金字塔为古埃及所建,而问题是如何建成的呢?1978年春,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伍来到了吉萨胡夫大金字塔前,他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探索采用古代的方法,成功地建起了一座模拟金字塔。考古实验的主要内容有测绘、采石、运输、堆砌等过程。通过这次考古实验,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可以这样说,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实验队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在当时已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埃及人也一定会想到的。
1、概括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胡夫大金字塔的。
2、介绍胡夫规模宏伟,除了运用确凿的数据,在文中再摘录一句形象性的语言:
3、理解词义在说明事物中的作用。
①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象征的含义是( )
A、古埃及人的建筑水平B、古埃及人的智慧
C、古埃及人的物质基础 D、古埃及已高度文明
②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句中,初步的含义具体指____________
4、说说下列句子中增词、换词、删词对句意表达的影响。
①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唯一仅存的实体。删去余一词,句意与原句意思有什么不同?
②底座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52.1万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删去每、整个、平均后的句子与原句说明上有什么不同?
5、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所做的依据有二:
6、概括指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
答案:
1、①说明胡夫金字塔是尚存的70余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塔。
②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地理位置。
③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宽度、面积、体积和所用的石块的数量。
④介绍了修建金字塔的高超技艺和精密计算。
⑤通过考察,证明古埃及的文明程度。
2、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3、① D ②只针对揭示建筑之谜。
4、①原句指70多座,若删去余,则表示正好70座整。
②230.38米是指一条边的长,删去每则可以理解为四条边长度之和。整个指全部,删去显得说明事物不够严密。原句用平均说明每块石块的大小、重量均等,与原事实不符。石块的数量、重量不完全精确,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5、胡夫金字塔内有一只无盖的石棺。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队模拟建塔。
6、打比方 列数据 举例子 引用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一再地□当然,追求应该是的,但把拿在手中,这才是的。
(1)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 依次将文中“□”的地方加上标点。
(3) “麦穗”一词引号的作用是,“麦穗”原指,在这里实际指的是。
(4) 面对机会,文中与出了两种态度:一种是;—种是。
(5)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联系实际,说说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
(6) 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
(1)麦地 不失时机 东张西望 最大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2): , 。 ; , 。
(3)特殊含义 真实的麦穗 人生的际遇和机会
(4)不失时机抓住它 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5)示例:面对机会,要学会抓住机会,不要犹豫不决,好高骛远,一山望着一山高,而是要勇敢的抓住机会。
(6)示例:希望。为了找到这株“麦穗”,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也要坚定自己的脚步,学会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并选择合适的机会,使量变发生质变。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1、按照要求找句子。
(1)用“横线”画出描写弟子们动作的语句。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弟子们神态的语句。
(3)用“———”画出描写弟子们心理活动的语句。
2、从这段话中,你觉得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有什么可贵的地方?又存在着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1)埋头向前摘了随手扔掉挑挑拣拣
(2)摇了摇头并不满意用心
(3)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
2、弟子们都非常听老师的话,做事很认真。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因为他们的挑挑拣拣错失良机,只有掌握在手中的才是实实在在的。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再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1、填空。
这段话主要写了弟子们。
从“”可以体会到弟子们摘麦穗的态度是认真的;从“”又可以看出他们的眼光不够开阔;从“”还可以看出他们不能当机立断。
2、他们为什么没有摘到最大的一穗?
3、课文第五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弟子们为什么会觉得麦子在为他们惋惜呢?惋惜什么?
参考答案:
1、在麦地里寻找最大的麦穗用心低着头挑挑拣拣
2、因为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所以放弃了眼前的最大的这一穗。
3、示例:因为整个麦田里的麦子有很多很多,弟子们总感觉“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面对眼前的麦穗,他们总是犹豫不决,东张西望,不肯下手,直到最后,他们终于两手空空,毫无收获,所以,麦子们在为他们惋惜。
★ 成长是最大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