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绝句其二、其三》阅读答案参考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莫山山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梅花绝句其二、其三》阅读答案参考(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莫山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梅花绝句其二、其三》阅读答案参考

篇1:《梅花绝句其二、其三》阅读答案参考

陆 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环境中的梅花,均以_____一词突出所写梅花的特点。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的异同。

参考答案

(1)恶劣 更

(2)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运用了象征(或托物言志)手法,通过描写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的梅花,表达对拥有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和不卑躬屈膝的气节的人的赞美。不同之处:前一首运用了设问的手法,突出了在“层冰积雪”的恶劣的环境之下梅花的高标逸韵,使诗意有波澜;以景语作结,意味无穷。后一首以景语开头,以议论兼抒情句结尾,突出了梅花高坚的气节。

解析

(1)先分别找出两首诗中描写环境的诗句,前一首是“正是层冰积雪时”,后一首是“雪虐风号愈凛然”;然后对此进行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第一空应填的内容。对于第二空,最简便的'方法便是逐字逐句对比两首诗,找出其中相同的字或词,再根据诗歌内容明确答案。

(2)两首诗都是表面咏梅,实际上是写人的,这种手法既可以称为象征,也可以称为托物言志。在两首诗中,梅花的生存环境都是严酷的:前一首是“正是层冰积雪时”,后一首是“雪虐风号愈凛然”。作者通过赞美梅花的高标逸韵、高坚气节来赞美拥有这些品质的人。对于前一首诗,“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运用了设问的手法,且以景语作结。对于第二首诗,“雪虐风号愈凛然”是景语,“耻向东君更乞怜”是议论兼抒情句,以此开头结尾,突出了梅花高坚的气节。

篇2:梅花绝句陆游其二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翻译:

一树梅花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阳光终年罕至,所以每年开花总是比较迟。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气节、优美的风度?……要知道,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盖、最为酷烈的严冬时节啊!

赏析:

这实际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武双全,年轻时意气风发,曾有一首词自赞:“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北宋灭国,是陆游一生中永远的痛,他一怀忠贞,念念不忘北伐,但一直得不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直至死去,中国人都熟悉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的诗句,这首诗所表达的情绪也是相通的,反应的是在诗人特有的政治处境下,心念复国,若有所待,非常幽微,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

从诗比较明朗的格调上看,这应是陆游中年时期的作品,当时的政治空气应该是,偏安势力牢牢控制政局,北伐派的处境至为严酷。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说的是诗人自忖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资历不高,又力主北伐,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是自然的事。

但是,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年复一年的等待并没让他感觉到绝望,“自分”二字准确地传达出了他的这种心态。

要知道,在当时的氛围中,能保持这样比较舒解,比较积极的心态并不容易!

就像这眼前大雪覆盖,依然含苞待放的梅花一样——你可能理解到,那雪中咏诗之人的高标逸韵?……

浓烈的诗情画意,夹杂着无法言说的身世之感,虚实相照,浑然一体,烘托出一种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惯有风格,也是我们的祖先奉献给世界文学宝库的一份独到财产。

篇3:绝句漫兴其三阅读答案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背景: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翻译: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赏析: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篇4:《梅花绝句》阅读理解及答案

《梅花绝句》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陆游的`诗,回答后面各题。

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首二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怎样一个背景?

2.你对诗中梅花的形象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1.野外,雪中,月下;空旷,寂寞,清冷。

2.诗人以梅自况。梅是高洁的,却无人问津,因而寂寞,因而愁苦。这正是被罢官得不到重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篇5:《梅花绝句 (陆游) 》阅读答案

陆游(1125—12),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荫补登仕郎。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绍兴二十三年(1153)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1154)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二十八年(1158),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1178),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1179)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淳熙七年(1180)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1186)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1189),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篇6:梅花绝句陆游阅读答案

作者: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题目:

1.请围绕本诗的意境和情感,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15分)

要求:(1)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同时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描写生动形象,符合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2.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3.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答案:

1.评分说明:符合题目中的显性要求,使用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及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风雪中的梅花,表现出梅花傲骨凛然、气节高坚的品格的,给12分以上。没有在景物描写中寄托情感,融情于景,没有运用比喻、拟人的,每点扣3分;比喻、拟人不恰当的,扣1~2分;结构不够完整,或语言不够简明、连贯、得体的,酌情扣1~2分;不足200字的,每少15字扣1分,扣完为止。

2.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3.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篇7:《梅花绝句 (陆游) 》阅读答案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

3.(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篇8:《绝句其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绝句两首其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试题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 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6.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阅读答案:

2.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3.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4.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5、“燃”形容花儿火红,似火样要燃烧起来的样子。

花欲燃,虽然没有正面写花的颜色,却让人联想到火红的山花遍地盛开,姹紫嫣红,极为惹眼。燃字为点睛之笔。

6,这首诗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抒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

翻译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赏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篇9:关于梅花的诗句——《梅花绝句·其二》

《梅花绝句·其二》原文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其二》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梅花绝句·其二》赏析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一幅雪压梅花,俏色生春的寒梅图跃然入目。

出身苦寒,含笑冰雪,期待盛开,这是含苞之梅。可以说,这是我曾见过的,写得最好的——含苞待放的——雪梅诗!只寥寥数字便把梅之风骨,梅之清艳,刻画得入木三分,可见诗人的笔力!

然而,如果我们的眼光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这首诗充其量只欣赏了一半。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一句对梅的身世天衣无缝的描述中,用到了意味深长的两个字眼:“那堪”、“更”;更有一个双关气很浓的“北枝”。

这其实正是我们突破表层意象,进入诗人更加切肤的感性世界的“诗眼”所在。

这实际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武双全,年轻时意气风发,曾有一首词自赞:“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北宋灭国,是陆游一生中永远的痛,他一怀忠贞,念念不忘北伐,但一直得不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直至死去,中国人都熟悉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的诗句,这首诗所表达的情绪也是相通的,反应的是在诗人特有的政治处境下,心念复国,若有所待,非常幽微,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

从诗比较明朗的格调上看,这应是陆游中年时期的作品,当时的政治空气应该是,偏安势力牢牢控制政局,北伐派的处境至为严酷。“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说的是诗人自忖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资历不高,又力主北伐,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是自然的事。但是,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年复一年的等待并没让他感觉到绝望,“自分”二字准确地传达出了他的这种心态。要知道,在当时的氛围中,能保持这样比较舒解,比较积极的心态并不容易!就像这眼前大雪覆盖,依然含苞待放的梅花一样——你可能理解到,那雪中咏诗之人的高标逸韵?

浓烈的诗情画意,夹杂着无法言说的身世之感,虚实相照,浑然一体,烘托出一种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惯有风格,也是我们的祖先奉献给世界文学宝库的一份独到财产。

篇10:梅花绝句·其二原文及赏析

梅花绝句·其二原文及赏析

原文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翻译

一树梅花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阳光终年罕至,所以每年开花总是比较迟。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气节、优美的风度?……要知道,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盖、最为酷烈的严冬时节啊!

赏析

这实际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武双全,年轻时意气风发,曾有一首词自赞:“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北宋灭国,是陆游一生中永远的痛,他一怀忠贞,念念不忘北伐,但一直得不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直至死去,中国人都熟悉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的诗句,这首诗所表达的情绪也是相通的,反应的是在诗人特有的政治处境下,心念复国,若有所待,非常幽微,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

从诗比较明朗的格调上看,这应是陆游中年时期的作品,当时的政治空气应该是,偏安势力牢牢控制政局,北伐派的处境至为严酷。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说的是诗人自忖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资历不高,又力主北伐,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是自然的事。

但是,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年复一年的等待并没让他感觉到绝望,“自分”二字准确地传达出了他的这种心态。

要知道,在当时的.氛围中,能保持这样比较舒解,比较积极的心态并不容易!

就像这眼前大雪覆盖,依然含苞待放的梅花一样——你可能理解到,那雪中咏诗之人的高标逸韵?……

浓烈的诗情画意,夹杂着无法言说的身世之感,虚实相照,浑然一体,烘托出一种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惯有风格,也是我们的祖先奉献给世界文学宝库的一份独到财产。

篇11:《梅花绝句》其二原文赏析

宋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赏析】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曾经写过《卜算子》词来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慕富贵的高洁品质,当然词里的梅花也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一幅雪压梅花、俏色生春的寒梅图映入眼帘,寥寥数字便把梅之风骨、梅之清艳,刻画得入木三分,十分到位。梅花生存在幽谷之中,并非平常之地,那品质便与寻常花朵不同,梅花冒寒,每年开花要比普通的花迟,如此“高标逸韵”,君却不知,委实是极大的遗憾。诗人这句诗表面赞美梅花的高洁品质,实际上是以梅花自比,其中更有一些话外之音。诗人生活在屈辱的南宋时期,北伐报国一直是诗人的心愿,诗人写这首诗时是78岁,当时国家失地仍未收复,北伐派一直受到偏安势力的打击,诗人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北定中原,至老不休,临终前仍然念叨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的遗愿,难以瞑目。

梅花傲霜雪、不改初衷,品质高洁,诗人以梅花自比,是说虽然自己遭受保守派的打击摧残,但自己的初心不变,自己对国家的忠心不变。尽管“君不知”,皇上不明白我,尽管“层冰积雪”,我被雪藏未被重用,但我的“高标逸韵”是不会变的,更不会和保守派同流合污。作者以梅自况,表达了诗人炽热的爱国之心。诗中浓厚的诗情画意,夹杂着难以诉说的心头之痛,虚实相照,浑然一体,烘托出一种清逸深幽的美感。

拓展

陆游的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1]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陆游的诗歌内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④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篇12:陆游《梅花绝句》阅读题及答案

陆游《梅花绝句》阅读题及答案

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糁应该是洒落的意思,糁野,就是洒落在原野上。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这两句的意思是天空中一钩如银的明月,落下来洒落在原野上,变成了三尺长的白玉一般的一树梅花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

(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二:

梅花绝句

陆 游

闻道梅花坼①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 ①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1)“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与唐代诗人齐己笔下的“一枝”、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诗句进行赏析。(3分)

(2)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解析 陆游写过不少咏梅诗,这是其中别开生面的一首。头两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比喻梅花之盛之白,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堆”“遍”“满”三字准确传神,写出了梅花绽放时繁盛的景象,境界开阔。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料,高迈脱俗: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表明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写此诗时诗人已78岁高龄,闲居在故乡山阴,借咏梅来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的。“化身千亿”在梅前,与梅相连,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现了诗人高标绝俗的人格。

答案

(1)四周的山坡上一树树似雪般洁白的梅花迎着寒风盛开,诗人以雪喻梅,写出了梅之白,以“堆”“遍”“满”写出了梅花开得很繁盛,生动形象,景象开阔。

(2)三、四两句写诗人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这样,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诗人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绝句其三

梅花绝句陆游阅读答案

梅花绝句 陆游

苏轼《浣溪沙》其二、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花绝句 陆游-梅花绝句赏析

陆游《梅花绝句·其一》

梅花绝句诗句的意思

梅花绝句 陆游雪虐

梅花绝句 陆游低空银

梅花其三,梅花其三陆游,梅花其三的意思,梅花其三赏析

《梅花绝句其二、其三》阅读答案参考(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梅花绝句其二、其三》阅读答案参考,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