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地球大气圈》阅读及答案(共含12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émèmBē↘”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①我们翘首望天,似乎高不可及。其实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天,本是地的一部分地球大气圈的低层。它的高度不过十几公里,宇宙火箭很容易就穿越了这个高度,这时再回顾地球,蓝天却已跑到我们的脚下,似轻烟,似薄雾,更仿佛是一层蔚蓝色的软纱裹在地球的表面。
②大气圈看起来仿佛空若无物,实际上是壁垒森严,将地球重重包住;岂止是面纱,简直是屏障,是铜墙铁壁,对地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③1976年,在我国吉林省落了一场陨石雨,成为自然界罕见的珍闻。假使没有大气,这种从天而降的陨石将成为家常便饭,给地面造成极大毁坏。正是由于大气圈的保护,高速冲来的陨石因与大气剧烈摩擦,减慢了速度;并因摩擦产生的高热影响,绝大部分陨石在100多公里的高空就化为灰尘和气体,只有极少数到达地面,而且已是强弩之末,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了。
④从天外向地球袭来的还有强烈的紫外线。经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可以住挡紫外线,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假使没有大气或大气中的臭氧明显减少,过多的紫外线将使地球上的生命无法生存,是大气圈保护了我们。在大气圈中离开海面20-35公里这一带含臭氧较多。所谓较多,也不过占到四百万分之一左右。但这点臭氧已足以使大量紫外线被吸收,才使得地球上各种生物免受过多的`紫外线伤害;剩下少量的到达地面,对我们来说有杀菌防病作用,反而变得无害而有益了。
⑤那些极其稀薄的为地球磁场所控制的带电粒子组成的高层大气,也有保护地球的作用。它能使宇宙中那些以高速冲向地球的粒子流偏转方向。
⑥地球大气圈的存在,不仅保护了我们,还是生命得以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假使没有大气,就没有灿烂的云霞,更没有生命的喧嚣,而将是白天酷热,夜晚严寒,天上是黑洞洞的,地下是一片荒凉。
18.概括文章第②段的大意(不超12字),指出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大意: (2分)
作用: (1分)
19.结合文章,对下面材料中智利海伦娜岬角出现的异常现象作出合理解释。(4分)
卫星探测表明,臭氧明显减少的区域位于南极上空,呈椭圆形。现在居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不敢进行日光浴,只要走出家门,就要戴上太阳眼镜、在裸露的皮肤表面涂上防晒油,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那里的羊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兔子几乎眼睛全瞎。
答:
答案: 说明文阅读7分
18.(3分)大气圈对地球起保护作用。 领起下文写大气圈保护地球的内容
19.(4分)示例:臭氧可以防止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伤害生命。地球臭氧明显减少的区域在南极上空。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距离南极较近。那里紫外线强烈。人和动物受到了紫外线的伤害
地球大气圈阅读附答案
①我们翘首望天,似乎高不可及。其实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天”,本是“地”的一部分——的低层。它的高度不过十几公里,宇宙火箭很容易就穿越了这个高度,这时再回顾地球,蓝天却已跑到我们的脚下,似轻烟,似薄雾,更仿佛是一层蔚蓝色的软纱裹在地球的表面。
②大气圈看起来仿佛空若无物,实际上是壁垒森严,将地球重重包住;岂止是面纱,简直是屏障,是铜墙铁壁,对地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③1976年,在我国吉林省落了一场陨石雨,成为自然界罕见的珍闻。假使没有大气,这种从天而降的陨石将成为家常便饭,给地面造成极大毁坏。正是由于大气圈的保护,高速冲来的陨石因与大气剧烈摩擦,减慢了速度;并因摩擦产生的高热影响,绝大部分陨石在100多公里的高空就化为灰尘和气体,只有极少数到达地面,而且已是强弩之末,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了。
④从天外向地球袭来的还有强烈的紫外线。经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可以住挡紫外线,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假使没有大气或大气中的臭氧明显减少,过多的紫外线将使地球上的生命无法生存,是大气圈保护了我们。在大气圈中离开海面20-35公里这一带含臭氧较多。所谓较多,也不过占到四百万分之一左右。但这点臭氧已足以使大量紫外线被吸收,才使得地球上各种生物免受过多的紫外线伤害;剩下少量的到达地面,对我们来说有杀菌防病作用,反而变得无害而有益了。
⑤那些极其稀薄的为地球磁场所控制的带电粒子组成的高层大气,也有保护地球的作用。它能使宇宙中那些以高速冲向地球的粒子流偏转方向。
⑥的`存在,不仅保护了我们,还是生命得以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假使没有大气,就没有灿烂的云霞,更没有生命的喧嚣,而将是白天酷热,夜晚严寒,天上是黑洞洞的,地下是一片荒凉。
18.概括文章第②段的大意(不超12字),指出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大意:大气圈对地球起保护作用。
作用:领起下文写大气圈保护地球的内容
19.结合文章,对下面材料中智利海伦娜岬角出现的异常现象作出合理解释。(4分)
答:卫星探测表明,臭氧明显减少的区域位于南极上空,呈椭圆形。现在居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不敢进行日光浴,只要走出家门,就要戴上太阳眼镜、在裸露的皮肤表面涂上防晒油,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那里的羊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兔子几乎眼睛全瞎。
动物环境保护局要招收一批清洁工。
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动物争先恐后跑来报名。
主考官大猩猩问:“请说一说,你们都有些什么本领?”
海鸥第一个发言:“我能把人们乘船时扔到海里的剩菜吃掉。我做海洋清洁工最合适。”
“我呀,生活在淡水河里。”鲫鱼说,“河里的水草、水虫和垃圾是我爱吃的食物。”
乌鸦走上前说:“别看我模样丑,我挺爱吃地上的蝇蛆、地蚕等什么的,做地面的清洁工最合适。”
“我能吃掉地下的垃圾,再把它变成肥料,让植物长得更茂盛。”蚯蚓说,“你们看,我做地下清洁工怎么样?”
“嗯,可以,可以。”大猩猩点点头。
这时,一个黑不溜秋的小家伙发言:“请写上我的名字。”
“你,屎壳螂?”乌鸦瞅了他一眼,“嘿嘿!小不点儿,你也想当清洁工?”
“是呀,我能把牧场上的牛羊粪滚成粪球儿,埋到地底下。我做牧场清洁工不行吗?”屎壳螂说。
“行,当然行!”大猩猩记下了屎壳螂的名字,对大伙儿说:“你们都是很好的地球清洁工,有了你们,地球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好。从明天开始,请大家分别去做环境保护工作吧!”
1.从原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 )
枯萎——( )
2.填空。
(1)招收地球清洁工的单位是( ),主考官是( )。
(2)参加应聘的动物先后有( )、( )、( )、( )、( )。
3.用横线画出文中三种对话的形式。
4.想一想,再回答。
(1)文中“小家伙”及“小不点儿”指谁?为什么乌鸦会瞧不起它?
(2)文中的“大伙儿”包括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当哪里的清洁工?
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高手也可来应聘?
1.丑 茂盛
2.(1)动物环境保护局 大猩猩;(2)海鸥,鲫鱼,乌鸦,蚯蚓,屎壳螂;
3.略
4.(1)指屎壳螂。它小,乌鸦认为它做清洁工不行。(2)海鸥:海洋清洁工。鲫鱼:河中清洁工。乌鸦:地面清洁工。蚯蚓:地下清洁工。屎壳螂:牧场清洁工。
5.蝙蝠:山洞清洁工
《流浪地球》阅读答案
①《流浪地球》是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第4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
2.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4分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____②_____一太阳烤焦地球
3.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4.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80-100字,4分
【参考答案】
1.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
2.①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②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
3.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事例,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
4.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进发出真理的火花。人类虽然渺小,却一步一步在认识宇宙。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
陈晓云
①近来媒体的有关报道引起了人们对“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地球呢?为有效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使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技术手段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人们设想有关地球的大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借助于这个数字地球,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按地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
③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④数字地球由下列体系构成:数据获取与更新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数据库体系、网络体系、专用软件体系等。数字地球可以包客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信息资源高速公路上的“车”和 “货”。
⑤货币流通专家指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一个自然发展。无论是否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球信息集成和整体化工作都是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科学项目和技术目标,而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地设施为依托的具有整体性、导向性的战略思想。
1、“数字地球”一词的意思是
A、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
B、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认识。
C、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D、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
2、不属于“数字地球”体系的一项是
A、多分辨率的动态数据体系。
B、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
C、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
D、网络体系。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字地球将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B、人们借助数字地球可以按地理坐标随时随地获取来自全球各地全方位的信息。
C、数字地球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
D、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人类中尚有20%的人还不能利用信息资源。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形成数字地球的设想已变成现实。
B、数字地球是新千年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
C、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核心是数字地球。
D、数字地球是一种战略思想,它具有整体性和导向性,任何一个科研单位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形成。
1、(A、C、D概括不当或以偏概全。)
2、A(不符合原意)
3、D(80%指的是人类信息资源而非人类。)
4、C(A尚未变成现实; B中的新千年缺乏根据;D不是一个科研单位能够完成。)
从前,地球也常被石头砸疼。宇宙中飞舞着许许多多石头。
有一次,地球对人们说:“给我做件外衣,让我不再被砸得这么疼,好吗?”
玻璃工人忙碌起来,为地球做了一件透明的外衣。可是不行,“乒哩乓啷”,玻璃外衣被石头砸得七孔八洞。大家发愁了,没主意了。
“我来试试看。”卖气球的营业员说。他一个接一个,把气球里的气朝空中放。要买气球的顾客排起了长队,他也不管,只顾忙着放气,直到地球全身被裹上一件透明的.空气外衣。
大家都觉得空气外衣好:透过它,依然可以看得见太阳;宇宙中的石头——那些陨石呢,撞到空气外衣,就像火柴似的,自己燃烧完了。
卖气球的营业员还给地球的空气外衣取了个名字,叫“大气层”。
1.给下面的词语各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忙碌——( )主意——( )
2.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1)地球也常被石头砸疼。
(2)玻璃外衣被石头砸得七孔八洞。
3.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
4.选择填空。
文章在介绍地球的外衣——大气层时,主要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繁忙 办法(意思对即可)
2.(1)石头常把地球砸疼。
(2)石头把玻璃外衣砸得七孔八洞
3.卖气球的营业员为地球裹上了一层透明的空气外衣——“大气层”(意思对即可)
4.拟人
1、作者认为人与地球应是什么关系?在人与地球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什么?
必须是感恩关系 光合作用
2、用文中原话概括作者的那个故事。
中国农民最迫切需要两种东西:锅里面的——粮食;锅下面的——燃料
3、本文中的说明有什么作用?
......描写 太阳的常数值和光合作用
4、品味作者把地球比喻为“玻璃球”的用意。
显得很大,呈蓝色,像个美丽的玻璃球,但很脆弱,容易被打碎.
5、说说现实生活中人与地球的关系。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们一直在破坏大自然,不懂得保护大自然,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赵鑫珊
我看过无数摄影作品。最使我震撼的却是1969年美国宇航员站在月球上拍摄到地球缓缓升起来的情景。她显得很大,呈蓝色,像个美丽的玻璃球,但很脆弱,容易被打碎。
我久久看着那球,觉得美丽中透露出淡淡的忧郁。哦,那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人类文明之旅的大舞台!
人与地球的关系是我们说得完的吗?
有说得尽的老子、孔子和李白,也有说得尽的莎士比亚、康德和歌德,但人与地球的关系却是讲不完的!
不过谁要谈论这种关系,务必先要讲讲人与太阳的关系。事实上,人类文明是太阳照耀下的文明。日月无私照。自地球上有人类的好几百万年以来,太阳早就这样天天不慌不忙地起落,老是按一个固定的节奏,给地球以巨大的能量(光和热),巨大的动力。如果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那么,太阳就是地球的母亲。
“太阳常数”是个至关重要的值。它的定义是:在地球大气外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的地方,垂直于太阳光束方向的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在一分钟内接收到所有波长的太阳总辐射能量。据测量,太阳的常数值是1.96卡。
该常数增加或减少对我们都是灾难性的,其后果便是地球炎热难熬或进入冰河期——这便是我所说的“太阳咳嗽一声”的涵义。
再就是地球上一切绿色的光合作用同人类的关系。该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包括人、野羚羊、雷鸟和原野上的小草)赖以生存的惟一基础。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的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为有机营养物(即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这便是光合作用。
这是地球上最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它才是人类文明之旅的第一前提,也是一切动植物生存之旅的第一前提。
光合作用是上帝大自然或大自然上帝在他的中世纪古城堡地下密室玩的魔术。当然也是他的专利。不过科学家们正在向该专利挑战。他们正在努力揭开绿色植物转换太阳能的神秘机制,探索光合作用的动力学,为的是大幅度提高转换率,使粮食增产。
在这里,我想讲一段我个人的往事。
1970年我在辽西放羊。小宋是西村的羊倌。当我们两个牧羊人碰在一起,他会对我说:“老赵哇,替我看一下羊,我去打点柴。家里锅里有了,锅下面没有也不中!”
现在我把我这段个人经历努力提升到人类文明普遍世界的意义。其实,中国农村最迫切需要两种东西:
锅里面的——粮食;
锅下面的——燃料;
广而言之,这也是对21世纪人类文明之旅所面临的两个时代课题:世界粮食问题;世界能源问题。
这都涉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实,煤也是该作用的产物。煤是上亿年前光合作用后的浓缩太阳能。
多年来,我有在荒原或林中小道散步的习惯。我尤其偏爱踩着深秋一大片落叶缓缓地走着。有时候,我会突然停住脚步,低头望着桔黄的叶,内心的独白是:
“你飘零了,为的是给来年新的嫩芽腾出位置,让出生存空间,继续你那神圣、崇高、无私的光合作用,养活地上60亿人口。谢谢了!”
人与地球的关系必须是感恩的关系。注意,是必须,不是应该。“必须”和“应该”有本质区别。“应该”仅仅是道义上的。“必须”带有一种铁的自然规律的逻辑和必然性。
一旦这种感恩关系普遍确立了,人类便宣告成熟了一半。又如果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不再是仇恨,而是互助、友爱,那么,人类的另一半也成熟了。
这两个成熟,正是21世纪两个最大课题。它们都不是科学技术问题,而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
夜深人静,我常想起那件摄影作品。那个美丽的、容易被打碎的玻璃球,带着一丝忧郁、满腔期待着人的呵护,缓缓地、静悄悄地升起来,周而复始,春夏秋冬……
人类什么时候能够成熟呢?这一半加上另一半。
(1)作者认为人与地球应是什么关系?
(2)在人与地球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什么?
(3)用文中原话概括作者讲的那个故事?
(4)文中的说明有什么作用?
(5)品位作者把地球比喻成“玻璃球”的用意?
(6)本文采用了灵活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情时,运用了______;______时,运用了简要的说明;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运用了______;阐明鲜明观点时,运用了_______。
(7)查找资料,说说现实生活中人与地球的关系?.
★ 字谜及答案
★ 脑筋急转弯及答案
★ 应用题及答案
★ 问答题及答案
★ 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