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丰义初中特色建设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共含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恝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丰义初中特色建设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区教育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盐都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学校“四名”工程行动计划》和《盐都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我校特色建设现状,按照“选准抓手、重点培植、持之以恒、塑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在巩固已有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拓新的特色项目,不断扩大办学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制定丰义初中新一轮特色建设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为基本方向,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路径,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结合我校特色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因地制宜,持之以恒,高质量、高品位、富有特色地开展活动,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和谐发展的人民满意学校。
二、工作目标
1.放大“中华诗词进校园”的传统诗教特色效应,全力打造“诗意校园”品牌。
2.以国家鼓励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为契机,努力塑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优秀学校”特色。
3.充分发挥“龙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传统文化优势,进一步弘扬舞龙传统文化,扩大影响力,做大做亮“龙舞”特色。
4.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师生人文素质,积极构建“书香校园”特色。
三、校园特色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z
四、主要工作任务
1、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校特色。完善能体现学校特色目标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到学校的校训、标牌、墙饰、雕塑、三风等体现特色,橱窗、板报等宣传特色,多样化的活动烘托特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特色。做到特色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特色建设。
2、校本教研深入探讨学校特色。加大校本教研中特色建设的研究力度,建立构建以特色建设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制度,深入研究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发展前景、社会需求及特色建设的具体对策;积极鼓励有利于特色建设的校本教研行为,促进特色建设持续发展;建立以特色建设为指向的校本师资培训体系。
3、全方位育人夯实特色建设基础。注重学生全面而主动、生动而活泼的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特长夯实特色建设的基础,力争班班参与特色建设,人人参与特色活动,注重特色建设的成效。
4、弘扬传统文化积蓄特色建设底蕴。放大“中华诗词进校园”的传统特色效应,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文化底蕴,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各种特色活动为载体,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提升“诗意校园”、“书香校园”、“龙舞校园”的人文魅力。
5、细化工作流程提高特色建设成效。造浓特色建设的舆论氛围,细化特色建设的流程,强化特色项目的管理。努力做到“三落实”,即“练、比、展”落到实处,落实好特色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落实好特色活动的评比与竞赛制度,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学生参与特色项目的兴趣和提高特色项目的质量;落实好特色项目的展示不断提高特色建设的影响力。
五、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健全组织。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特色建设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加强对学校特色建设的'管理和指导,专门成立学校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定期开展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各个项目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以及分阶段实施的步骤。强化指导老师的培养,选拔一批热心学校特色建设的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注重成效考核,将组织开展特色建设的成效与绩效工资考核、评优、晋升等挂钩。
2、抓好落实,夯实基础。抓实特色项目校本课程的实施管理。为了保证特色建设工作的进程,把特色项目教学纳入教学管理之中,根据课程计划,每周安排一节地方课程为校本特色课程。抓特色建设制度管理。根据“特色项目”实施方案,制订《班级特色建设具体要求》。使班主任和教师围绕要求开展特色活动教学,做到有章可循,教学内容落实。抓质量提高。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大学生特长培养力度,确保特长质量,从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营造氛围,环境育人。营造浓烈的特色建设氛围,提高师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特色建设的积极性。筹划特色建设成果陈列室,将特色活动开展的成绩如获奖证书、学生作品、活动图片等布置陈列出来,常年开放,让师生参观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特色活动的兴趣。
4、确定内容,编撰教材。编好、用好校本教材。结合学校实际,编撰实用的校本教材,用来指导开展特色建设的各类活动。
5、开展活动,提高质量。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推进特色建设进程,激发师生投身特色建设的兴趣,提高活动质量,让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特色建设中来。
6、加强宣传,扩大影响。重视对师生中优秀作品的投稿、整理、汇编结集工作,扩大对全校师生的激励、榜样作用,同时对涌现出来的一些优秀师生事迹进行报道,以期得到家长的认可,扩大社会的影响。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
主要任务是确立特色项目,制定、上报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特色创建阶段(204月-4月)
主要任务是经过各种单项特色的拓展,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风格。
(三)巩固提高阶段(20-)
主要任务是将鲜明的风格拓展为与众不同的办学个性,形成整体性特色。
丰义初中文学社诗歌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彰显我校的人文教育特色;为了进一步营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了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推行新课程教学,丰富学生的业余学习与生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的相关要求,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
一、建立组织阶段
为了巩固上学年的诗教成果,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二0一五年九月份是本次活动的第一阶段。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校级“诗歌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z同志担任,副组长是z同志、z同志,由教务处负责本次活动的具体实施;成员由各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担任。各班成立相应的“诗歌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相关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担任,由学生骨干担任班级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并明确专人负责本班的诗歌诵读工作。
二、宣传发动阶段
二0一六年十月份是本次活动的第二阶段。本阶段的'工作重心就是利用广播、周会、晨会、学校橱窗、班级墙报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利用多种机会和渠道造浓诗词进校园的氛围,聘请z老校长为学生辅导古诗词知识,让全体教师、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重视诗教工作、行动中重视开展诗教工作,学习中体现诗教工作,将本次活动营造成全体教师、学生耳熟能详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实施的全校性活动,让大家体会到诗词进校园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的热情。
三、全面实施阶段
全面实施阶段是本次活动的第三阶段,时间从二0一六年十一月份到二0一六年的十二月份。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由教务处负责利用广播、晨会、学校橱窗等可用媒体定期对学生大量地广播或刊出《中学生必背100首古诗》和许多不要背诵,但能熟读体会的古诗词。
2、由各班班主任或语文老师会同班级中学习骨干利用班级墙报每周刊出一期《诗词专场》,登载必背古诗或有意义的古诗,必背古诗要求学生做到当天古诗当天背诵,其他古诗能做到熟读即可,不必要求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思。
3、在学生中间要形成互查互背互问共提高的学习诗词的浓厚氛围。
四、组织竞赛阶段
本阶段是本次诗歌进校园活动的第四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他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本次诗教工作的成功与否,因此,从进入二0一六年一月份开始第一周,少先队就利用晨会时间对学生提出竞赛验收的要求。为了体现我校诗歌进校园活动的工作水平,要求学校全体学生都要参加到诗歌朗诵的活动中去。具体做法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初赛阶段。本阶段的活动时间定于二0一六年一月7日下午第三、四节课,活动主体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相关的评委工作小组,全班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诗歌朗诵活动中去。基本流程是学生任选一首诗歌进行脱稿朗诵,从语速、语感、神态等方面进行评判,选出班级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其中班级一等奖获得者作为选手进入学校年级段竞赛活动中。
第二方面是校级竞赛阶段。本阶段活动时间为1月14日下午第三、四节课。在比赛进行前成立各年级段评委小组,成员由各年级主任和语文老师担任,原则上语文老师不担任本年级段评委工作。比赛的过程为学生各朗诵一首固定古诗,接着自选一首古诗进行背诵,综合这两首古诗背诵情况进行评判,设立校年级段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其余参与者均获鼓励奖。
五、总结提高阶段
本环节是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再发展再提高阶段。校级诗歌朗诵比赛结束后,教务处根据各年级段选手获奖情况做好表彰前的准备工作,接着由学校校长在全体师生大会上宣读获奖名单,由学校校长进行发奖并进行总结发言,提出新的诵读要求与希望,最后,由教务处联合政教处做好本次诗歌进校园活动的材料整理和资料归档工作,做好迎接上级单位和领导对本次工作的检查验收,为下一步继续做好“诗歌进校园”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外国语小学英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
一、英语特色建设目标
总目标
在局“心文化、心教育、心课堂”总体理念之下,我校提出了“教育就是服务”的分理念。这个理念要求我们全方位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细致周到的教育服务,千方百计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使每一个学生在外小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够知书达理、能够学习成绩优异、能够生存独立、能够自主学习,从而为他们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奠定坚实基础和为进入社会实现社会化转化做好准备。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为学生奠定语文、数学、计算机、体音美等基础学科坚实基础前提下,强化对英语学科的学习,突出英语特色,按照“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创设情景、兴趣实践”十六字方针开展英语教学活动。
从一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让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从一入学就学习英语,且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英语的课时量,保证英语学科教学时数。
通过英语活动特色建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活动中享受英语、运用英语、展示自我。营造“活动为主,学科渗透,环境烘托”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如英语唱读、英语表演、每日英语等,精心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孩子们去学、去说、去听,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运用英语听说的能力,使孩子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通过开展全校性的英语系列活动,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兴趣,培养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英语特色活动开展,带动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把学校逐步办成让本辖区居民认可满意、本学区学生期盼向往的学校。尽而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最终创办出一所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能与国际接轨的英语特色学校。
分目标
1、花大力气营造英语文化氛围,丰富学校英语学习资源,对师生的英语会话能力,不仅仅满足于用英语打招呼,要使用英语成为一种习惯。尤其是简单日常生活用语要会说、听懂。
2、加强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热心教学改革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3、通过学校特色建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渗透国际意识和国外文化,培养有一定国际情怀、国际视野、国际素养的现代小公民。
4、有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有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这三方面的有力支撑下,狠抓教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成绩。学生毕业时词汇量基本达到初二年级水平。(初中约1500—1600个,小学600—700个,基本词汇423个)
二、英语特色建设设想和措施。
1、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工作氛围。通过教育服务,为大家营造并逐步形成“凝心聚力、和谐融洽、民主自由、风清气正、问题研讨、互帮互助、默契配合、甘愿工作”的`良好学校氛围,这样的教师队伍和团队凝聚力是我们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发展壮大创造美好未来的有力保证。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壮大和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校本研修、自主学习、参加上级举行的学习等形式(如每周一句口语;每月与外教交流一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转变教育观念,开阔教师视野,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师业务水平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还请局给以支持,把师德好、水平高、心系课堂的教师调配到我校,充实学校英语教师队伍,并带动我校新教师成长。
聘请韩语、日语小语种教师,开设小语种课程。
聘请欧美有经验的外教老师至少2至3人到校执教,使外教课堂教学常态化,家常化。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外教师同时进班,利用外教流利的英语和专业的学识为主进行教学,中方英语老师从旁协助组织教学,达到各取所长,形成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3、加强英语培优工作,积极组织、辅导学生对外参赛,对从5年级起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如有可能与外培机构合作进行辅导专项培训。
4、开展合作办学,争取与国外学校结成联谊学校,利用假期进行学生互换游学活动或互换教师上课,增进信息交流、沟通。
5、选配或开发英语校本教材,选用第二本英语教材,每周两天下午拟安排教师、孩子一起参加“英语角”对话活动。自编本校校园日常英语用语100句,督促学生多说英语日常用语,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如用英语问候、道谢、致歉等。
6、调动家长力量,让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的英语学习事项。如让家长理解学校的办学方式,支持学校对英语学科教学所采取的措施。如协助检查学生每日英语、每周英语学习情况、周六日带孩子到市英语角参加对话活动等。
7、努力实施小班化或标准化班额教学,班级编额以45人左右为宜。如果能实行30人左右的小班化教学更好。但每班不突破50人。教学采用西方先进的教学方式即实施个性化的辅导和自主研究性学习。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一律不包办代替,如单词的学习一定是让学生自已查寻词典或上网搜索抄写例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掌握。
8、继续坚持阅读课外书活动,加大学生阅读英语绘本或同步课堂读物或英语名著方面
的书,一方面开阔眼界,一方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具体操作
1、营造学校英语特色氛围,利用好英语墙报、英语角、作业作品展等宣传阵地,如利用小黑板,轮流上传英语书法、谜语、问答、文化的小知识。
2、开展“Happy English十分钟”活动。活动内容以英语小报、影视录像、歌曲磁带等材料,开展单词接龙默写比赛、课文朗读比赛、儿歌比赛、诗诵读比赛、讲故事等多种有特色的英语活动,以学生运用为主,由老师适当引领,开办有英语特色的分层次课外学习或活动,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
3、坚持英语沙龙对话活动。在操场或各楼层设立英语角,共学生自由交谈,教师进行指导。
4、每年牡丹花会,举办一次“义务导游活动”或其它宣传活动,接待和帮助国外游客。
5、利用学校电教设备和班班通设施,每月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原版动画片电影两次,开设英语广播站,让师生乐看乐听乐学。利用早晨、课间的广播时间,播放英语歌曲与故事,以及一些比赛作品,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生动的氛围中参与学习英语,营造校内英语学习氛围。
6、各年级段“英语特色活动制度化”表格——英语专项活动。
年段划分
年段特色活动(固定)
低年段
(一二)唱、说
英语歌曲比赛
形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歌唱比赛(歌唱过程中可配动作),每学期期中一次。
评比:评选出班级优胜奖。
英语小诗诵读比赛
形式:集体朗读,把朗读内容录音成磁带,在学校英语广播时间播放,让学生以班为单位和老师一起(主要英语老师)评价朗读的效果。
评比:评选出班级优胜奖。
中年段
(三四)读、写
1.英语课文诵读比赛
形式:学期末进行,一个学期一次。分个人与集体。
评比:“英语课文诵读优秀班级”和“诵读之星”。
2.英语书写比赛
形式:开学初进行,一个学期一次。仿写单词和句子。
评比:一、二、三等奖。
3.分类单词默写比赛
形式:每隔三个单元一次,一个学期两次。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默写出最多的单词。
评比:一、二、三等奖。
高年段
(五六)读、写
英语阅读比赛
形式:每月阅读5篇。
要求:摘抄新单词和好句子,选其中一篇写英文读后感或仿写,制作小作文卡片,并展览。
评比:每月评出“英语阅读之星”。
单词默写比赛
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默写出最多的单词。
评比:一、二、三等奖。
四、存在的困难困惑和问题:
1、教师的调配、外教老师的聘用。
2、学校班额的编配不易过45人,有条件最好实施30人左右的小班化教学。
3、现学校老师学科结构的调整,语、数老师不够致英语老师改教。
4、给老师尤其是英语老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的机会。
5、给学校一定的自我发展空间和时间。不占的太满,不灌的太多,要给教育留白,给学校留出自已思考、自主办学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减少非教学性的事情;学校的发展需要一定时间需要一个过程。
附:
学生英语学习制度
1、主动用英语问候来宾、老师和同学,寻找机会与外教、英语教师和同学用英语交流。
2、坚持每天学习英语时间不少于60分钟,并在课堂内外灵活使用。
3、认真上好每一节英语课,积极发言,大胆用英语与人交流。
4、坚持学好每周一句、并经常使用。
5、每周熟练背诵一首英语小诗或一篇英语课文、或唱好一首英语歌。
6、每月不少于三个小时观看英语动画片和英语短片。
7、积极参加各种英语活动,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以年级为单位或以上单位所组织的英语活动或竞赛。
8、积极参加英语早读,英语沙龙,收听英语广播,完成好英语作业。
9、把每天学会的英语向家长汇报,争取家长的支持与指导。
英语特色活动具体的想法做法:
1)在校园内全面地使用双语标牌;
2)开辟Everyday English (每日一句)专栏,每班课室设英语角;
3)开展全校性的英语大早读;
4)培训英语礼仪小天使;
5)开办英语兴趣班、小品班;
6)英语艺术节,每月英语沙龙;
7)举行英语歌谣比赛,单词比赛和英语书法比赛。
8)开展 “六一”儿童节英语乐园、一、二年级跳格子比赛、三年级英语歌谣比赛、四年级智力竞赛、五年级课本剧表演赛和六年级口语比赛;
9)加强师生的英语口语训练;
10)细化课室特色布置;学生英语作业作品展;高年级英语“循环日记”写作;
11)各年级开展单词竞赛、短语默写比赛、朗读比赛等英语专项活动;
12)评选“英语特色班”、“英语之星”和各项竞赛“小能手”活动;
13)早晨、课间英语广播;丰富英语墙报;学期末英语活动汇报表演。
建设高中特色项目三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xx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多样化、整体性、重内涵、重创建”的原则,按照市教委“精心准备、如期启动;加强宣传、创设氛围;搞好建设、加强基础;注重过程、面向全体”的工作要求,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xx中学“xx教育”特色建设思路,着力从“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文化建设”五大方面推进我校“xx教育”特色创建工作。
二、总体目标
围绕学校核心价值理念,通过五大举措,在三年内基本达成校园环境幽雅,教师业卓止雅,学生识卓行雅,师生发展和谐的高质量的特色高中。
三、标志性成果
1.出版专著《xx教育》xx中学特色高中建设成果
2.出版《xx中学班主任专业论坛文集》
3.完成与该项目有关的国家级课题《高中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4.外显具有“xx教育”特色的xx中学学校文化
5.举办一次全市规模的特色高中建设成果展示活动
四、实施方案
(一)环境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围绕学校核心价值理念“xx教育”,在学校已有的校园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整体规划校园环境建设,本着“高品位、特色化,地域性,审美性”的原则,科学布局、整体构建,形成具有xx中特色、体现xx中学核心价值理念的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校园环境幽雅,书香气氛浓厚,和谐布局,旷达有序。 处处彰显“xx教育”这一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三年规划】
1.20xx年3月—20xx年12月,设计并完成走廊文化特色、楼道文化特色、班级文化特色、办公室文化特色等室内特色文化建设,其中班级文化特色及办公室文化特色采取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2. 20xx年1月—20xx年12月,在征求全校师生及业内人士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包括学校植物园、办公区、教学区、校内庭院等室外特色文化建设,统一显著标示,命名要与“xx教育”紧密相连,充分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彰显学校环境育人功能。
3. 20xx年3月—20xx年12月,筹资兴建xx中学艺术楼,为学生会、社团活动提供空间,也为学校的艺体教育提供保障,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艺术楼设专用教室:包括体操房、声乐室、琴房、画房、学生会等;增建杨连弟展室、改建校史馆。
【标示性成果】
1. xx中学艺术楼
2. 校园内及楼内与“xx教育”相关的各种标识、图片及激励性文字。
3. 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及办公室文化。
4. 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一训(校训)三风(校风、教风、学风)。
(二)制度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在制度建设方面,以时代精神为指导,充分体现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在教育教学方面,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自主管理,构建自主约束、自主规范、自主教育、自主提高的班级管理制度,实现学生“识卓行雅”的教育目标;在学校管理方面,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注重人本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主修炼、自主成长,实现教师“业卓止雅”的学校管理目标。
【三年规划】
1.20xx年3月—20xx年5月,对学校现有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重建,从学校行政管理、德育工作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管理、后勤工作管理等分类建立和完善各项校本管理制度。
2.20xx年6月—20xx年12月,形成具有“xx教育”特色的《xx中学校本管理制度汇编》。
3.20xx年3月—20xx年12月,筹划并建立学校“xx奖”奖励机制,奖励在某一单项做出突出贡献的师生。“xx奖”鼓励师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将教师在教学、科研、创新、指导、奉献等方面,学生在学习、品德、特长、活动、实践等方面做出优异成绩的进行评选、奖励,最高级别的奖项为学校“xx奖”。为促进教师的“业卓止雅”,学生的“识卓行雅”搭设平台。
【标志性成果】
1. 完成《xx中学“xx教育”校本管理制度汇编》。
2. xx学生“五个一”(年度评选)
(1)一次学习成绩飞跃
(2)一项艺术特长
(3)一个感人事迹
(4)一个社团组织
(5)一次社会实践
五项均具备则被推选为学校“xx学生奖”
3. xx教师“五个一”(年度评选)
(1)一个好的教学成绩
(2)一个成功的帮教案例
(3)一篇发表或获市级以上奖项的教育教学论文
(4)一门校本课程
(5)一个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五项均具备则被推选为学校“xx教师奖”
(三)课程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依据课程建设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打通三级课程,构建含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等三类具有学校特色的xx中学课程体系。实现基础性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拓展性课程灵活化这一特色课程文化建设目标。
【三年规划】
1.20xx年3月—20xx年12月,校本课程准备阶段。
(1)校本必修课:在现已开设心理健康课的基础上,20xx年拟再开设礼仪课与形体课,实现开设“三课”与“一操、一法、一歌”。“三课”即心理健康课、文明礼仪课、艺术形体课;“一操”即中华武术操,“一法”即一体书法字,“一歌”即一组红歌合唱。实现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后,每一名学生都会一套武术操、一体书法字、一组红歌合唱。
(2)校本选修课:在学校已经开设的体育专项课程校本选修课的基础上,拟再开设包括知识探究型、生活普及型、热点讨论型、准学术研究型、创新实践型等方面的校本选修课程。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校本课程的准备、申报,校本教材的编写。
2.20xx年1月—20xx年12月,校本课程实践阶段。
初步完成校本选修课教材的编审,对已成熟的校本选修课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校本选修教材的编制,开发更多的校本选修课程。
3.20xx年1月—20xx年12月,校本课程的实施阶段。
实现校本选修课程常态化,在原有校本选修课程的基础上逐年拓展、完善,由教师申报,学校审核批准。
【标志性成果】
1. 开发出心理健康课、文明礼仪课等校本必修课教材
2. 开发出各类校本选修课教材
3. 校本课程常态化
4. 初步构建出含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等三类具有学校特色的xx中学课程体系。
(四)教师队伍建设
【发展愿景】
“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卓止雅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兴趣广泛、个性鲜明、识卓行雅的学生。学校为教师成长搭建各种平台,通过行动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各种活动丰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培养出一批具有精湛的业务水平、高尚的人格魅力、完美的教学艺术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年规划】
1.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价值品质
在全体教师中发起“教师的职业价值”、“教师的幸福观”、“我为什么做教师”、“我怎样当老师”、“我的学生观”等系列主题讨论;通过问卷调查、主体研讨、师生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价值品质;每年为教师购买一本诸如肖川的《教师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等书籍,在教师间开展读书活动,并把教师的读书感悟每期都刊登在校报《星辰》上;每年召开一次教师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年会,适时召开班主任专业论坛;在学生中开展我最喜欢的教师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领教师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密切师生关系,追求事业卓越,争当时代先锋。
2. 通过制度管理,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学校已完善了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制订了较详细的考核方案,完善了校级领导干部每年一次向教代会述职并接受民主考核的制度,20xx年,还要制定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向教代会述职并接受民主考核的制度、全体教师年初工作、学习计划和年末工作总结制度。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准则,有了制度,学校就可以给老师们自由的空间,让老师们在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与学生共成长。
3. 搭建各种活动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反思、学术论坛、业务考评”常抓不懈,“梯度培养”做到有目的、有计划。一年一度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活动,使老师们在反思中与新课程共成长;一年一度的教师学术论坛,促使教师掌握教育动态与教育前沿的研究;一年一度的教师业务考核,引领教师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两年一次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让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脱颖而出;通过这些活动,丰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让老师们在活动中体验追求卓越、崇尚高雅这一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4. 科研引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进一步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理念,注重小课题研究,让老师们带着课题上课,领导干部带着课题管理;在已经通过的“十一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批准立项的国家级课题《高中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为契机,注重自下而上的各学科教学模式研究,力争在三年内,提炼出能够推广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xx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方案》,每年对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做出成绩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以此激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标志性成果】
1. 各学科均有领军人物(本区乃至全市知名)
2. 出版《xx市第xx中学教学反思专辑三》
3. 出版《xx市第xx中学班主任专业论坛文集》
4. 出版《xx市第xx中学教师获奖论文成果集二》
(五)课堂文化建设
【发展愿景】
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在课堂,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知识等于告诉,理解等于记忆,应用等于做题”的教学现状,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整体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出符合学校特色的各学科多元“问题—尝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年规划】
1.20xx年3月—20xx年12月, 进行有效教学标准的研究。针对教学要教会学生什么?怎样教会?怎样知道学生学会了这三个问题,各学科组进行有效教学标准的研究。通过研究使各学科教师能够清楚本学科有效教学的标准,并依据此标准进行研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教学的备课与教学设计。
2.20xx年1月—20xx年12月,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包括有效备课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反馈策略等。通过这些策略的研究,实现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改善。在这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与教师角色与行为的转变中实现有效教学。
3.20xx年3月—20xx年12月,进行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科教师可以在学校整体“问题—尝试”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学科特点,能够适应学生学习的多元“问题——尝试”教学模式。本着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在提高中获得有效的教学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xx教育这一目标。
【标志性成果】
1. 完成国家级课题《高中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2. 结集出版符合学校特色的各学科多元“问题—尝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 在王勤教授的指导下,召开一次全国范围的“我的模式我的课”现场交流会。
4. 出版《xx教育》xx中特色高中建设专著
关于丰林林场发展特色经济促进文明建设情况的调查
今年,对于座落在小兴安岭南麓密林深处的丰林林场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该场自营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户均收入超过了万元大关。林场被林业局授予先进单位,被森工总局授予“兴林奔富”先进集体和森工总局先进集体,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 这一系列的荣誉使丰林人激动,使丰林场沸腾。对于有些单位来说获得这些荣誉是轻而易举的,但对丰林人来说确实来之不易。当我听到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消息后,先是感到惊讶,后是感到欣慰。我们知道,这荣誉背后的酸甜苦辣只有丰林人才能体会得到。看到这些荣誉,我们的思绪随同该场党政领导回到了丰林林场开发建设的历史,而更引我们关注的则是该场近几年的脱贫致富过程和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辉煌的过去与难堪的处境 丰林林场建场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56年。该场林地面积11295公顷,海拔400米。距局址71公里。年气温最高摄氏37℃、最低摄氏零下42℃。平均无霜期为90天。现有住户191户,人口650人 。其中在册职工188人,退休职工76人,社会救济人员22人,并有一所小学,在校生50名。丰林林场建场40多年来,一直以木材生产为主业,曾经创造过年产5万立方米的辉煌记录,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那时真是吃穿不愁,高枕无忧。可是由于多年来,重采轻育,致使森林资源逐渐枯竭,木材产量逐年减少,从1989年开始出现职工工资和其它费用欠帐。由于丰林林场交通闭塞,海拔较高、土质贫瘠、缺少平地、无霜期短、虽是山清水秀但不适合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加上山产品匮乏,使林场经济渐渐陷入了困境。一时成为出了名的贫困林场之一。那时大批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甚至有的举家迁出常年不归,高峰时全场240多户只剩下140户,可谓背井离乡寻出路,群众无奈叹萧条。那时,职工自营经济年总收入户均不足300元,林场贫困到了极点。40平方米的砖瓦房结构住房只能卖400多元。更为严重的是小学升初中因为贫困升学率仅达20%。林场的未婚女青年纷纷远嫁外地,外地的女青年因为这里贫穷没有嫁到丰林的,致使林场40多位大龄男青年娶不上媳妇。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面对严酷的现实,林场党政班子不等不靠,带领职工群众艰难探索着生存、发展、致富的道路。 二、寻找致富之路山重水复 1、思想解放,前途明亮 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是不可能自然改变的。如果这种惯性带到市场经济环境中,就会逐渐被淘汰。现在看来,对这种常识的认识是普遍的。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对于一个偏僻的林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丰林林场的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他们开展了积极的宣传教育工作,讲形势、摆事实,教育广大职工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要彻底摆脱单纯依赖“大木头”的思想和小农意识,让职工群众看到有困难,也有机遇,事在人为,路在脚下。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封闭状态走出来,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只有走自立自强,自我发展之路,丰林的职工群众才有出路,丰林林场的发展才大有希望。 2、立足局情场情,靠发展特色经济突破 为了寻找脱贫致富之路,丰林林场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他们曾经尝试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的栽培;尝试过人造板、木旋等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开发利用;还尝试过牛、羊、鸡、鸭、蜂和林蛙的养殖。但都没有形成规模或半途夭折。 在丰林林场,种植中药平贝早已有之。尽管只是零星散户在房前屋后的少量种植,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但精明的.丰林人在探索中发现种植平贝,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是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新的增长点。把它确定为立场项目是符合丰林实际的。 3、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职工群众干劲十足 刚开始,职工群众对种植平贝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信心。场领导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只有带头发展经济才是最大的讲政治;只有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才是丰林林场最实事求是的步骤;只有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才最有说服力。为此,他们采取大户带小户、群众看干部的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推广平贝种植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不仅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从中也得到了锻炼;职工群众从党员干部的实践中看到了希望也增加了信心,从而密切了干群关系。使林场迅速掀起一股种植平贝、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的热潮。从最初的零散户种植,发展为现在的近20万平方米的绿色面积,成为我局最具规模的平贝种植基地。 三、依靠科技发展柳暗花明 1、强化科技意识,从治愚昧入手 刚开始种植平贝时,由于种植户少,大多数人缺少经验,且信天由命。致使平贝产量低质量差,售价也无法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林场党政班子认为,发展平贝种植业,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只有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才能增加产量,形成规模,提高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他们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到平贝种植较好的场所参观学习;请科技人员讲授种植常识;请有经验的人员传授种植技术。二是购买科技书籍,播放录像,教育职工群众提高文化水平,增强科技意识,不断提高科技素养.从而形成一个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三是开展经验交流,动员本场有经验的种植户帮助、带动没有起步或刚起步的种植户。从而大大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科技意识和互助意识。弘扬了团结、友爱、协作的优良品质。 2、建立奖励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丰林林场注重典型示范效应。当他们看到还有人徘徊观望的时候,班子决定以典型示范来带动全面。他们抓住这一契机,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以“自立自强光荣、劳动致富光荣、互帮互助光荣”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表彰了以张兆义等10名同志为代表的典型示范户。这些示范户过去家里非常贫困,都是通过发展平贝等自营经济项目,脱贫致富的。现在看来,这种典型示范作用是非常大的。张兆义原来是丰林最大的平贝种植户,过去由于贫困,仅有的一个儿子取不上媳妇。去年,靠7万多元的平贝收入致富后,竟在一天有3个媒人带着3个姑娘来相亲的。几年来,丰林林场种植平贝大户的名单在不断变化着。今年你是大户,明年就有超过你的。现在就有许多平贝种植户超过张兆义的。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在场区和家属区看不见几个人。而在平贝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丰林林场在发展平贝等自营经济中,出现了只有在过去的劳动竞赛中才能看到的“比、学、赶、帮、超”的可喜局面。从而大大促进了职工自营经济的全面发展,创出了自己的特色。 四、扶弱助强献爱心,水乳交融情谊真 丰林林场在发展特色经济过程中,本着凡是有利于职工自营经济发展的,都努力去做。他们一是结合林业企业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努力发展具有本场特色的职工自营经济,以平贝种植为龙头,带动其他项目发展.二是主动向上争取政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先后争取10万平方米平贝专用地和2万平方米土质改良专用地。解决400立方米木材,用于改善平贝加工条件。三是结合“扶贫解困献爱心”工作,加大扶贫力度。党员干部建立了联系户,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对于贫、特困户,领导干部不仅在资金项目上帮助他们、引导他们、鼓励他们,还言传身教手把手教他们。用职工们的话说,场领导干部不仅有爱心还有耐心。特困户黄桂林,20多岁,父母双亡、本人患类风湿,严重时卧床不起。原场长牟万金主动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并为他解决资金、种子、化肥等问题。领导班子调整后,支部书记宋宪林、场长王明杰主动接过前任的担子继续帮扶。他们说虽然领导换了,但党的宗旨没有变,政府的关怀政策没有变,我们的决心没有变。他们帮助黄桂林维修住房,组织干部群众为他捐衣捐物,让他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增加收入,还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为他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场领导班子对全场职工始终坚持了“五必访”(即职工患重病、死亡、子女上学、家庭遇灾、子女结婚)。另外对老人再婚、7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全体班子的成员都要到场祝贺。 五、脚踏实地谋发展,风物长宜放眼量 成绩面前,丰林林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深深意识到带领职工群众与时俱进, 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他们正按照党委和局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林场实际积极谋划新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林场各项工作的开展。他们继续坚持以平贝为主业,多业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实施创特色、打名牌的战略。一是他们根据全局平贝种植面积已达103万平方米,年产值高达1030万元,已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产业这种情况,建议局成立平贝协会, 实行平贝种植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分散种植,统一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销售价格。加强信息交流,力促产销见面,减少中间环节。以减少由于信息闭塞,坐在家里等收购,受中间商制约而大部分销售利润流失的问题。二是在丰林人靠种植平贝致富的情况下,他们始终保持一种忧患意识,他们感到在平贝已成为林场的支柱项目的同时,也隐藏着很大的风险。他们把眼光放在我国已加入WTO,今后面临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这个高度上;放在假如以后平贝经济走向衰弱,我们怎么办这个角度上;放在了绿色种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上。因此,他们通过不断拓宽经济发展的渠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探讨参加保险的可能,主动争取市场,掌握市场等多种途径,把风险转移、降低到最低限度。他们从培育产业基地入手,继续壮大声势,不断提高知名度,力争形成以丰林为中心的平贝种植、科研、管理、销售一体化的新格局。这样特色才能名副其实,优势才能发挥作用。三是在特色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职工逐步脱贫致富的情况下,林场党政班子注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明确没有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丰林的今天.致富以后不要忘记困难职工,不要忘记企业发展,积极为全局经济振兴做贡献.他们认真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教育活动和“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引导职工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他们动员职工群众进一步加大环境建设力度,植树种花,修整街道,设立标语.以良好的环境陶冶和塑造丰林人文明健康,开拓创新纯朴无私的精神风貌. 六、两个文明结硕果,生机勃勃气象新 1、从数字看发展。从近几年丰林林场种植平贝的实践看,他们的思路正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从近3年该场仅平贝收入的统计数字就可看出惊人的变化。1999年末统计商品贝纯收入46万元,户均纯收入3000元;家庭收入超万元的22户,占总户数的13%;2000年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商品贝纯收入50余万元,户均收入超过4000元,家庭收入超万元的37户,占总户数的20%;2001年商品贝纯收入已达170多万元,加上其它收入,全年自营经济总收入200余万元,人均收入超4000元,户均收入已超过万元。另外,在地下还有价值650万元的母贝。他们力争今年平贝收入达到300万元。 2、从场情看变化。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丰林林场的发展更能说明了这个问题。一是林场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已连续6年没发生各类刑事案件。去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小区。二是外出打工人员纷纷返乡,其它场所和山下单位的职工也有到丰林落户的,由过去不足140户增加到现在的191户。使过去400多元的住房现在能卖到3000多元。三是大龄青年婚姻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仅去年就有13对大龄青年成家立业。到目前为止,只有6位大龄男青年还未成婚.四是林场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放眼望去街道错落有致,清洁宽敞。庭院整齐美观,院外花草成行。清溪河源头清澈甘甜,滋润着富裕的平贝之乡。真是全场群山环绕,场区鸟语花香。大有世外桃园之意境。五是职工群众生活明显提高,职工群众的精神面貌也有很大的改观。商饮、服务、加工、运输已形成规模,96年以前全场仅有7部电话,而现在已有30部,而且还有100余户待装. 各种家用电器和摩托车已进入百姓家,过去杀一头猪一个月卖不出去,而现在一个星期两头猪不够卖。96年全场仅有6台农用三轮车,其他车辆根本没有。而现在大小车辆达130台,配套农机具20余台(套),小卖店有6个,修理部3个,米面加工点6处。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升初中率已达到100%。六是平贝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丰林林场的知名度.过去因为贫穷出了名,现在靠平贝又出了名,一些外地的单位或个人经常到丰林学习习近平贝种植经验或购买种子。丰林的平贝火起来了,帮助外场指导平贝种植的职工,都被当地尊称为技术员。七是丰林平贝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其他自营经济的发展,给封山育林后的林区职工出路找到了答案,同时也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林场的党建工作、民主管理、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信访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已连续39年无森林火灾。 七、几点启示 在丰林采访,我们收获甚丰。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欣喜和沉思,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有一个思想解放,敢为人先的领导班子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 我们国有林区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生活,当主伐停止后,似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职工感到失望、惘然和不知所措是必然的,而这时解放思想尤为重要,领导班子能超越自我敢为人先的精神更难能可贵。从几年来丰林林场从兴盛到衰落,从低谷走向振兴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一二。他们敢想、敢为、敢闯、敢超,同时他们注重实际,方法得当。在介绍种植平贝的意义时,支部书记宋宪林的鼓动语言别具特色:“一亩平贝住平房,二亩平贝住楼房,三亩平贝亮堂堂。”既形象又生动,既朴实无华又有感召力。当谈到林场平贝业的发展时,场长王明杰既喜形于色又感到忧心忡忡。喜的是丰林的平贝发展已形成规模,成为林场的立场项目,平贝提高了丰林人的商品意识,平贝使丰林人致富。忧的是丰林林场土地贫瘠,山地多、耕地少,按现在的平贝种植速度发展下去,总有一天将无地可种。王明杰又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有条件时丰林林场集中建一栋住宅楼,将所有住户搬进楼里,这样既能改善职工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还能腾出更多的平地,进一步扩大平贝种植规模。”这是一个大胆、务实、合乎逻辑的设想。两位领导的言谈让我们看到了丰林人的性格、丰林场的精神。 启示之二,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路子,依靠科技致富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前提。 发展职工自营经济,如果强求一律赶时髦的话可能有一时的轰动效应,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可能稳步健康的发展。我们曾经有过尝试,也付出过代价,所以在上马新项目时搞好科学论证,把握市场导向,看有没有潜力、有没有优势、有没有发展前景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丰林林场不坚持扩大适合本地特点的平贝种植,而是各种项目齐头并进的话,那么,丰林就没有今天。其他场所也种植平贝,但从规模和长势看,显然不及丰林。如果丰林不搞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平贝的科技含量的话,那么丰林的平贝就没有优势,更形不成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发展。 启示之三,有一种共同致富的精神,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灵魂。 丰林林场的平贝种植,从领导干部到职工群众,可谓铺天盖地。这是一个特色。他们在发展平贝经济的实践中,既有思想发动,又有干部带头示范;既有学习典型,又有互帮互助,充分体现了“爱民工程”的主导思想。展示了一种不畏艰难困苦,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共同的利益,看到凝聚力,看到一种决心和士气。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走向共同富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灵魂。 启示之四,思想统一,两手齐抓,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保证。 共同的利益是一条纽带,而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需要和保证。丰林人在发展特色经济中不忽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切实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从整齐的街道庭院,纯朴的乡情民风,融洽的干群关系,良好的治安秩序,到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你都会感到这里两个文明相互促进的巨大作用。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林区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平贝:即贝母。★ 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