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蝉诗,咏蝉诗江总,咏蝉诗的意思,咏蝉诗赏析(共含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argo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咏蝉诗,咏蝉诗江总,咏蝉诗的意思,咏蝉诗赏析 -诗词大全
咏蝉诗作者:江总 朝代:隋 白露凉风吹。
朱明落照移。
鸣条噪林柳。
流响遍台池。
忖声如易得。
寻忽却难知。
《咏蝉》原文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咏蝉》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27—约684李秉乘对谷照月有意思) 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咏蝉》简介
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动作比兴的方法(运用比喻、咏物的修辞手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动作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有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愿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敢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那一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本诗与虞世南的《蝉》李商隐的《蝉》并称咏蝉三绝。
,是一首五言八句式的古体诗,诗的.作者是南北朝诗人沈约,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参考赏析~!
咏}诗原文:
江南箫管地。
妙响发亟待枝。
殷勤寄玉指。
含情举复垂。
雕梁再三绕。
轻尘四五移。
曲中有深意。
丹诚君讵知。
翻译:无
赏析:无
作者资料: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
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I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十二年(5),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天监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卒于任,归葬蔺村(今浙江德清县新安镇群益村百子堂)。沈约生前与名道陶弘景相交,沈约死后陶弘景悼好友沈约诗“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应是陶弘景痛苦心境的写照。
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
咏}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诗句大全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在狱咏蝉》全诗翻译赏析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
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予心:我的心。
参考译文
秋天寒蝉声声,囚徒相思浓浓。
怎能忍受你黑色的蝉翼,面对我斑白的双鬓。
霜露重重,振翅难以高飞;秋风飒飒,歌声容易消散。
无人相信你的高洁,谁能表达我的心迹?
赏析
《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动作比兴的方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有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诗人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雪冤。“卿须怜我我怜卿”,意谓: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而且有时须作“龙吟”,以发“仙声”。对照杨炯的《从军行》与杜甫《蜀相》,两诗若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的“龙吟”句殿后,直抒胸臆,剖献“诗心”,则全篇就木然无光了。此诗亦然,尾联诗人愤情冲天,勃发“龙吟”,喷出蕴蓄许久的真情:“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遂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这颗诚心恰如其《序》所说,乃“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韵姿”。正是这裂帛一问,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的卓荦名篇,超然于初唐诸宫体艳诗之上。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咏早蝉诗,咏早蝉诗范云,咏早蝉诗的意思,咏早蝉诗赏析 -诗词大全
咏早蝉诗作者:范云 朝代:南北 生随春冰薄。
质与秋尘轻。
端绥挹霄液。
飞音承露清。
关于咏蝉的经典诗歌
诗歌一:七律·咏蝉
昨宵食土饮云泉,今日金躯化羽仙。
亮嗓全因晨露洗,清音却为夏炎怜。
尘嚣道破无谁听,世俗分明有绪牵。
曲曲悲歌抒恨臆,清风朗月自安然。
诗歌二:绝句·咏蝉
高歌山月暑,清唱野风秋。
烈日鸣蝉苦,听泉太古流。
诗歌三:咏蝉
漫漫数载苦,悠悠一季鸣。
不识烟火味,独钟露水饮。
何堪怨复怜,岂需颂与吟。
薄翼如若命,亦往高枝行。
诗歌四:咏蝉
幽居深闺满三年,
今宵出土始称蝉。
自诩通晓天下事,
独占一枝闹声喧。
可叹无知高端客,
枉为人间添笑谈。
诗歌五:咏蝉
居高求露清
洁身栖疏桐
只为警世向天歌
声嘶力未穷
道昏妖雾生
眦裂肝胆横
欲铲厚俗薄自翼
待时击长空
诗歌六:咏蝉
想象一只蝉,在秋天里静静
老去,在静谧如水的夜晚
将一夏的灿烂打开,苍翠惊艳
阳光飞起片羽,记忆抖落
一树的.离歌
大地静美的姿态,隐含着
幸福与诱惑,秋梦弥散
氤氲随流水宛转
在树叶骤然而停的呼吸中
梦境飘落,一生一世
被温馨包裹
诗歌七:咏蝉
一只瘦小的黑色精灵
不屈于浅薄的命运
不甘于生活的寂寞
拥抱一段脆弱的枯枝
把卑微隐藏在一片叶子的背后
声嘶力竭地鸣叫,一声紧接一声
是对上天发泄一腔幽怨
还是向人间喧泄真情?
是为短暂的生命悲吟
还是看破了世俗的红尘?
微弱的蝉声飘散在城市的角落
来往的人群无人问津
这世间红尘太重,喧嚣太甚
区区蝉鸣怎能打动世人
一颗颗欲望似火的心?
也许只有那林立的建筑
昼夜闪烁的霓虹灯
才是这都市里最迷人的风景
呵,可怜的小精灵
你为何这般执拗?
又为何总是一意孤行?
也许,你真的别无他求
只想用一生的执著
去寻求心中那位
“临风听暮蝉”的知音
【诗句】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出处】唐·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意思】青春的蝉翼乌黑油亮,白发人那能不哀怨凄凉。
【全诗】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①西陆: 指秋天。②南冠: 即楚囚,见 《左传· 成公九年》钟仪事,后遂为囚犯之泛称。③玄鬓影: 借指蝉。玄,黑色。玄鬓指蝉的黑羽。
【全诗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寄托高洁品格的诗。此诗作于高宗调露元年(679)。时骆宾 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被诬,以贪赃罪下狱。
一、二句,用起兴手法,以蝉 声引发客思。上句点听秋蝉哀鸣而心惊,下句点身处羁狱而思亲。此用对偶,言遭诬 而不得自由也。
三、四句,一言蝉,乌黑似鬓;一言己,白发如星。此二句巧用多种手法, 蕴含丰富:一为对照法,以蝉和自己对照,言己陡生白发,青春易逝,有自伤之意;二为 比兴,不用哀怨之词,而将凄恻之情婉曲地表达出来;三为用典,借文君之“愿得一心人, 白头不相离”,表明自己对唐室的一片忠贞之心,又借“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为 己辩诬,表明高洁清白。故“白头吟”有双关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不仅内涵丰富,且 更为含蓄矣。另外用“不堪”“来对”构成流水对,将蝉与人关合起来,更为严密。五、六 句用比,以寒蝉之境遇艰难,暗喻诗人之遭遇坎坷。“露重”“风多”,喻武后、权臣的高 压;“飞难进”喻政治上的阻遏,“响易沉”喻言论的不自由。此二句对仗工稳,融物我于 一体,境界高远,寄慨遥深,堪称名句。七、八句点主旨。上句以蝉的`居高饮露喻己品 德之高洁,且不为人知,实辩冤之辞也。下句一问,乃悲愤哀怨之语,物与人又合而为 一矣。此诗取譬寄情,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可谓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 咏菊的诗
★ 王维咏鸡诗
★ 咏萤诗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