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古诗鉴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喜欢双马尾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浪淘沙古诗鉴赏(共含1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喜欢双马尾”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浪淘沙古诗鉴赏

篇1:浪淘沙古诗鉴赏

浪淘沙古诗鉴赏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文学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篇2:李清照古诗鉴赏:浪淘沙

李清照古诗鉴赏:浪淘沙

《浪淘沙》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浪淘沙

李清照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全词写对往事的追念,抒发了孑然一身、孤苦伶仃的感慨。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凄绝不忍卒读,其为德夫(赵明诚)作乎!”这是颇有见地的。

词的上片:“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在一片凄凉怀抱中引起对往昔温馨生活的回忆。“五更”,这是一天中最阴暗、最寒冷的时辰,“五更风”也最为凄紧。睡梦中的“我”被风声的搅扰和寒气的侵逼所惊醒,醒来之后愈感枕冷衾寒,无限孤独。“画楼重上与谁同?”是说再也没有往日携手同上高楼的闺中知己了,与《孤雁儿》中“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所抒发的是同一感情。“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前一句与词人在《金石录后序》中所追述的她与丈夫赵明诚在归来堂中度过的那段美好温馨的生活是吻合的。“拨火”即“翻香”。蔡伸《满庭芳》“玉鼎翻香,红炉叠胜,绮窗疏雨潇潇。”写的便是闺中这一旖旎风光。但与宝篆一词合起来看,还有一层一直未被人注意的`隐义。“宝篆”有二义:一指香炉中升起的袅袅炉烟,曲折回环状如古篆之体;一指古代道书、秘籍都是用古篆书写,故称道书、秘籍为宝篆。王勃《乾元殿颂·序》:“灵爻密发,八方昭大有之和;宝篆潜开,六合启同人之会。”序文中的“大有”、“同人”皆为《周易》卦名。前者乃盛世至治之象,后者乃同心共济之象。“宝篆成空”,言当时曾因炉烟而预卜它年共享太平,志同道合以了此生,而今回首往事尽成空愿,如炉烟之飘散,已无踪迹。“玉钗斜拨火”句,并非泛泛之细节回忆。按苏轼《翻香令》词:“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据苏词可知,“玉钗斜拨火”正是“嫌怕断头烟”之意。俗谓夫妻不能偕老,曰“烧断头香”。

词的下片:“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这三句词也与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逝建康(今南京)以后词人的遭遇相吻合。“紫金峰”即建康之钟山。《广弘明集》卷三十录陈徐孝克(徐陵弟)《仰合令君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六韵》诗:“戒坛青云路,灵相紫金峰。”据《舆地志》载:摄山在江苏江宁县东北,亦名栖霞山。摄山乃钟山之支脉,两山相望可见。徐诗中所言“灵相紫金峰”就是指钟山而言(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失考)。赵明诚于建炎三年病逝建康,易安大病。是年冬因张飞卿玉壶颁金事,乃到越州外廷投献家中铜器。此后因虏势逼迫,易安乃随御舟逃难江中,此词当作于这一时期。“回首”与“记得”俱以回忆追述口吻出之,然所忆情事及时间却有喜忧先后之别。“玉钗斜拨火”乃是对归来堂中温馨生活的追忆;“回首紫金峰”则是易安逃离建康(今南京)时追悼亡夫,望中泪眼但见“雨润烟浓”。“一江”句化用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意,言愁如一江春浪,流无尽时,醉中醒中俱在心头。歇拍“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乃指明诚卒后悲痛欲绝,此不尽之泪非罗襟所能尽搵。康与之《忆秦娥》词:“天寒尚怯春衫薄。春衫薄。不堪搵泪,为君弹却。”据此可知,“留得罗襟前日泪”,乃指从前明诚卒时悲泣之泪,至今搵而未尽。“弹与征鸿”,既是说往事虽随征鸿而去,杳无踪迹,然思念亡人泪犹在襟,也是说襟上余泪(心中余悲)只能弹与征鸿(诉与征鸿),更无人间亲人可诉。如此作结,将全词抒发的忧愁、悲哀与孤苦无依之情推向高潮,直可令读者不忍卒读,为之怃然掩泣。

篇3:《浪淘沙》鉴赏

《浪淘沙》鉴赏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篇4:《浪淘沙》古诗词鉴赏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

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庭深处,

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

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

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

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作品赏析

这首词,衍之为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 。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 ;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词作从“梦觉”写起,说窗风吹息寒灯,夜雨频滴空阶 ,可知并非天亮觉醒,而是夜半酒醒。其间,于“ 灯 ”之上着一“ 寒 ”字,于“阶”之上着一“空”字,将当时所见、所闻之客观物景,染上了主人公主观情感色彩,体现了主人公凄凉孤寂之心理状态。而“ 那堪”、“又”,又及“频”,层层递进,又便得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倍觉凄凉孤寂。接着,主人公直接发出感叹:“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这是造成凄凉孤寂心境的根源。因为久作天涯客,辜负了当时和佳人的山盟海誓,从前的欢会情景,今夜里一下子都变成了忧愁与凄戚 。至此 ,主人公心中之情思,似乎已经吐尽。

词作第二片,由第一片之“忧戚”导入,说“愁极”,十分自然地转入对于往事的“追思”。所思佳人,由“ 饮散歌阕”句来看,可知是一位待宴歌妓。

从“再三”、“几度”句中可以体会出来,两人之互相爱恋,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期,由此可见,主人公夜半酒醒时为什么这样的忧戚。

第三片由回忆过去的相欢相爱回到眼下“天长漏永”,通夜不眠的现实当中来。“无端自家疏隔”,悔恨当初不该出游,这疏隔乃自家造成,然而内心却甚感委曲。因此,主人公又设想两人相聚之时,他就要在低垂的帏幕下 ,玉枕上 ,轻轻地向她详细述说他,一个人在此高潮,但作者的笔立刻煞住,就此结束全词。

从谋篇布局上看,第一、二片,花开两枝,分别述说现在与过去的情事;至第三片,既由过去回到现在,又从现在想到将来,设想将来如何回忆现在,使情感活动向前推进一层。全词三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多层次、多姿态地展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情思活动,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篇5:诗歌鉴赏:浪淘沙

诗歌鉴赏:浪淘沙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词语解释】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魏武、碣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过碣石山。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以观苍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作者自注】‘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是指渔船不见。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五日《诗刊》的创刊号“《旧体诗词十八首》”。

篇6:《浪淘沙》唐诗鉴赏

《浪淘沙》唐诗鉴赏

浪淘沙

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刘禹锡唐诗鉴赏:

“浪淘沙”是唐代民间歌曲之一,后来变成了词牌名称。刘禹锡被贬夔州期间,学习民歌体,写了《浪淘沙九首》,内容多是写蜀地的淘金劳动。它与《竹枝词》等诗,在诗人集中归在乐府类。这里选的是第六首。

诗的开头两句“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描绘了一群妇女淘金劳动的情景:清晨,雾气笼罩大江,不一会,太阳出来了,雾散天开,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澄澈江水中的小洲。这时,三五成群的'淘金妇女结伴而来,她们捋起衣袖,赤着双脚,挤满在“江隈”,开始了一天的劳动。“江隈”,江边弯曲的地方。江中金沙,往往夹杂在泥沙当中,江岸弯曲处水流缓慢,容易沉积,所以淘金的妇女便挤满在那些地方。一个“满”字,写出了淘金妇女众多。后两句即景抒情。诗人看到淘金妇女这种艰苦的淘金场景,不禁感叹起来:“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原来美人头上的首饰和王侯手中的印玺所用的金子都是这些淘金妇女辛辛苦苦地从“沙中浪底”淘洗出来的。这里诗人只是就事喟叹,并没有生发议论,然而从这两句喟叹中,不难看出诗人的态度,他对那些在“沙中浪底”的淘金妇女表示了关切和同情,对那些不劳而获、养尊处优、生活奢华的富贵者予以鄙视讽刺。诗的结论很清楚:富贵人家男女所享用的以表明自己权势的物件,都是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来的。

题材很广,反映劳动人民疾苦之作也不少,但所写的多是男子的劳动,写妇女的极少。此诗写淘金妇女的艰苦劳动,在题材上当属少见。

此诗内容较丰富深刻,但用语简约。头两句寥寥十四字,就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淘金妇女江中淘沙拣金的画面,表现出了她们劳动的艰辛。后两句就事直书,并不议论,而议论自见。笔墨不多,却言简意明。

篇7:浪淘沙刘禹锡全文鉴赏

浪淘沙刘禹锡全文鉴赏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

作者: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

⑴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后也用为词牌名。

⑵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⑶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译文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低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赏析

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内容多是写蜀地的淘金劳动。此篇是第八首。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或者说,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尽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如果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名家点评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杨慎列为妙品。敖英曰:梦得《浪淘沙》数首,独此佳。李梦阳曰:人情只在口头。陆时雍曰:物情人思,佳境自然。唐汝洵曰:只“忘我实多”意。薛维翰《怨歌》末句,禹锡改“要”为“独”,欠圆活矣。然以第三句较之,终是薛作浅露。

清代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唐汝询曰:妇人临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兴;言日斜而不至,则不如飞燕之有情也。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触景含情,幽恨难写,人情只在口头。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浪淘沙词》,始于白居易、刘禹锡,大抵描写风沙推移,以见人世变迁无定,或则托意男女恩怨之词。禹锡此首乃言3淘沙拣金之劳,而“美人”、“侯王”或未知也。

篇8:李煜《浪淘沙》鉴赏

李煜《浪淘沙》鉴赏

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娱欢。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了,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据蔡d《西清诗话》谓本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从本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为什么要说“独自莫凭栏”呢?这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如本词,即是以景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愁恨交织抒叙;结尾深入一层,以自然界花落、水流、春归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语言生动,纯用白描,但却具有很大的感染力量。

――选自《唐宋词鉴赏辞典》第147―148页

篇9:古诗词鉴赏《浪淘沙》

古诗词鉴赏《浪淘沙》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最新的小学生古诗词鉴赏《浪淘沙》: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解说]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名家点评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杨慎列为妙品。敖英曰:梦得《浪淘沙》数首,独此佳。李梦阳曰:人情只在口头。陆时雍曰:物情人思,佳境自然。唐汝洵曰:只“忘我实多”意。薛维翰《怨歌》末句,禹锡改“要”为“独”,欠圆活矣。然以第三句较之,终是薛作浅露。

清代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唐汝询曰:妇人临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兴;言日斜而不至,则不如飞燕之有情也。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触景含情,幽恨难写,人情只在口头。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浪淘沙词》,始于白居易、刘禹锡,大抵描写风沙推移,以见人世变迁无定,或则托意男女恩怨之词。禹锡此首乃言3淘沙拣金之劳,而“美人”、“侯王”或未知也。

篇10:刘禹锡浪淘沙鉴赏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源头和天上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牛郎。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厌恶和对美好生活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他们心底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憧憬。这种浪漫理想,以豪迈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事物或人们。

《浪淘沙》鉴赏

浪淘沙 古诗

浪淘沙古诗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

《浪淘沙》欧阳修宋词鉴赏

浪淘沙的诗歌鉴赏

词作鉴赏:浪淘沙

浪淘沙古诗刘禹锡读音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欣赏

浪淘沙漫柳永古诗词鉴赏

浪淘沙古诗鉴赏(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浪淘沙古诗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