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望江南》诗词原文及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睡不醒修狗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煜《望江南》诗词原文及赏析(共含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睡不醒修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李煜《望江南》诗词原文及赏析

篇1:李煜《望江南》诗词原文及赏析

关于李煜《望江南》诗词原文及赏析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释:

①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

②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

译文:

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正是百花烂漫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句解】: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开篇直抒胸臆,“多少恨!”下笔突兀,令人不觉一惊,“昨夜梦魂中”词人满腔悲恨都源自昨夜梦一场。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仿佛昨日还在上苑中游玩,游园盛景分明还历历在目:南唐上苑,繁花似锦,凤舆鸾架,车盖相连,前后连绵数里,好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啊。“还似”引出梦境,“车如流水马如龙”为唐苏颐《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中原句,出自《后汉书·皇后记》“马后诏: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后主完全袭用,一字不改,却也妥帖自然,不着痕迹。

花月正春风。

春风和煦,月明如水,如此花好月圆之夜,大家游兴甚酣,又怎忍马上散去呢?“花月”、“春风”间着一“正”字,不仅道出时值游玩的黄金季节,而且暗示此时亦是游人兴致淋漓的时刻。一句景语结词,无形中又将游乐推向高潮。全词至此嘎然而止。读者心中的期待在这个陡然收煞的结尾中突然落空。回归开篇,原来起句中作者用力道出的恨竟隐藏于这样一片繁华景色中。

赏析: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这首小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全篇着眼于一个字“恨”,用“多少恨”引领全篇,从“还似”以下皆言梦境,不着力写恨之如何,尽言昔日之欢乐热闹,于是今日的痛苦凄凉,自不待言。末句以景结词,梦境就此收束,似乎预示等待词人的,是梦醒后加倍的痛楚,词顿时由字面的鲜亮,跌入余音的无尽深沉之中。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总领全词,点明主旨,句意是:一切的悲愤,都来自昨夜梦中之事。前句表示结果,后句表示原因。而昨夜梦中之事,又来自日有所思,廖廖八字将日夜思念、悲愤交加、郁愁难解的心情概括地描述出来。然而昨夜在梦中所见究竟是何事?也就是词人白日所思念的是何事?“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时的欢乐情景。那种豪华景象仍是帝王家的气派,乘载国主国后、王公大臣、嫔妾宫女的华辇像流水一样,骏马连成一条龙,是何等的煊赫;当时又值春风微拂、花好月圆之时,又是何等的惬意!短短三句不仅具体而形象地将梦中之事描写出来,并抒写出留恋旧时之情。这种以乐写悲的对比手法,不仅表现了词人重温旧时帝王之梦的悲恨,同时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这种悲愤的情感被词人概括为一个“恨”字,表现了词人抱恨终生的强烈情感。

李煜降宋以后的小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技巧上达到高峰。其特点是从大处落墨,选取足以代表某种生活的典型形象,如本词中游上苑这种能代表帝王豪华的游乐活动,来表现词人国破家亡抱恨终生的艺术情感,意境大、感慨深沉,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篇2:望江南李煜原文及译文

望江南李煜原文及译文

望江南·闲梦远

五代: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译文

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洒满月光的高楼。

赏析

这两首同调的词,描绘了两幅江南美景。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郁,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

第一首写春景。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春之名“芳”,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词人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首先是春风拂面、水波荡漾的春江。“船上管弦江面绿”的“江”,当是流经南京城的长江支流秦淮河。春满金陵,石城生辉,秦淮河上绿波荡漾,画船游舫,来往穿梭,船上丝竹相和,飞扬出舷的乐声飘荡于水波之上,动人心魄。这里,词人仅在一句之中,就把有形之物、无形之声和鲜明之色集合调配绘制成一幅水上音乐会的画图。句末的“绿”,乃是春天的颜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它既写水色,亦状春色。它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一下就将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概括无余。其次,词人又把目光转向陆地,抓住春风杨柳、飞絮满城的典型景色,进一步写出江南春景之美。“满城飞絮滚轻尘”,是实景的形象描写,同时还是对春风的'暗写。词人并未直接写春风,但从那一“飞”一“滚”之中,却已使人觉得扑面的春风是无所不在了。“轻尘”翻滚,除春风吹拂的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春色美好,人人皆欲观赏,游人多了,自然也就践起轻尘滚滚,故“滚轻尘”乃借物写人,说明游人之多。只有这样,才能与下面的描写自然地衔接起来。“忙杀看花人”:春是百花盛开之时,观赏众芳,确是赏心悦目的快事,所以,写春是很难不写花的;但词人却不直接写群花如何美丽动人,而只说把看花人“忙杀”了。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第二首写秋色。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词人笔下的江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其总的特色是一个“清”字。“清”,兼有清澈明朗和清爽凉快之意,它概括出秋天的景色和气候两方面的特点。正因为“清”,词人才能将这秋景(无论是近、中、远景)看个清清楚楚,也才能将这秋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在总括秋色之“清”后,接着,也是从三方面对之加以具体描写。首先是远景,词人从大处着墨,给“千里江山”敷上一层“寒色”,勾画出一幅江山秋晚图。所谓“寒色”,乃清冷之色。“寒”与“清”,其义是可以合二而一的。“寒色远”的“远”,既说明是远景,又是对千里江山皆寒色的一个模糊的数的量度,它还与“闲梦远”的“远”在内容上有内在的联系,即以在一片“寒色”掩映之下的“千里江山”之“远”,来说明“闲梦”之“远”。其次是中景。“芦花深处泊孤舟”,既是写自然景物,也是写人的活动。“舟”之谓“孤”,除从数量上指舟乃独木一叶外,也暗点出舟中人的孤独,使人想象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凉;如再看这“孤舟”乃泊于芦花深处,则其孤独、凄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它在情调上与前面的“清”“寒”是完全一致的。“笛在月明楼”,是说秋月当空,银光如泻,高楼之上,笛声忽起,那悠扬的笛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它说明吹笛人的心灵在颤动,听笛人的心潮在激荡。古代诗人,大都以笛声写离别之思,表哀怨之情,故向秀思旧,有感于邻人吹笛之发声嘹亮,叹而赋日:“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唐人亦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声?……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杜甫《吹笛》)之句。由此可见,词人在这里所表达的也是一种思念故国的眷恋难舍之情。不过,它不像前面那样是由“清…寒…孤”等字予以点出,而是隐含于笛声之中。我们只有明了了这一点,才算把握住了此句内容的实质。

总之,这两首词的写法是基本相同的,即都是先对景色的特点作总的概括,然后再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具体描写;所不同者,是它们的色调和情调,即前者色暖,后者色寒,前者欢快,后者凄清,由此造成的意境也有所不同。

篇3:李煜--《望江南》

【作者】:李煜--《望江南》

【内容】: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注释】:

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

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

【赏析】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这首小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统观这首小词,构思新颖,环环相扣,通首都用白描手法,语言明净流畅。

《唐宋词鉴赏集》:李煜笔下这个欢乐而又使他悲苦的梦,可以使作品置身于唐宋诗词作家创造的形形色色的“梦”的画廊之中。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车水马龙”句为时传诵。当年之繁盛,今日之孤

凄,欣戚之怀,相形而益见。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云:后主词一片忧思,当领会于声调之外,君人而为此词,

欲不亡国也得乎?

篇4:望江南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译文

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洒满月光的高楼。

注释

⑴望江南: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李煜此词调名下共二首,《花草粹编》置于《望江南》下,未析为二首。《全唐诗》、《历代诗余》将此调下二首与《望江南》二首归为一调,计为四首。

⑵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⑶南国: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指南唐国土。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芳春:美好的春天。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句。

⑷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这里指各种乐器共同演奏。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绿,也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⑸飞絮:飞扬的柳絮。辊:有本作“滚”(gǔn),翻滚,滚动,转动。轻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此句比喻柳絮像细微的尘土在空中地下翻滚。

⑹忙杀:犹言忙死。杀:同“煞”,形容极甚。忙杀,《花草粹编》、《全唐诗》等本作“愁杀”。

⑺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⑻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

⑼芦花:芦苇花絮。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⑽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月明:月光明照。▲

参考资料:

1、(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中国华侨出版社 ,.05 :第62页 .2、郭彦全编著 .历代词今译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09 :第43页 .

参考赏析

写赏析 写赏析

赏析

这两首同调的词,描绘了两幅江南美景。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郁,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第一首写春景。“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春之名“芳”,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

创作背景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词人通过此词表达了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

作者介绍

李煜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Z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篇5:李煜诗词及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1]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2]

只是朱颜改。[3]

问君能有几多愁,[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1]了:了结,完结。

[2]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3]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4]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分析】:

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思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韵

也。“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放笔呼号。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

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

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

如慕,如泣如诉。

【备注】: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

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

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

篇6:李煜诗词及赏析

晓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分析】:

此首咏佳人口。起两句,写佳人口注沉檀。“向人”三句,写佳人口引清歌。换头,写佳人口饮香醪

。末三句,写佳人口唾红茸。通首自佳人之颜色服饰,以及声音笑貌,无不描摩精细,如见如闻。

篇7:李煜诗词及赏析

帘外雨潺潺,[1]

春意阑珊。[2]

罗衾不耐五更寒。[3]

梦里不知身是客,[4]

一晌贪欢。[5]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注释】:

[1]潺潺:形容雨声。

[2]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3]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4]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5]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分析】:

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五更梦回,寒意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梦里”两句,忆梦中情

事,尤觉哀痛。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所以“独自莫凭阑”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

心也。此与“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同为悲愤已极之语。辛稼轩之“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亦袭此意。“别时”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后之情况。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故“

流水”两句,即承上申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

,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备注】: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

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篇8:李煜诗词赏析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分析】:

此首忆旧词。起点春景,次入人事。风回柳绿,又是一年景色,自后主视之,能不增慨!凭阑脉脉

之中,寄恨深矣。“依旧”一句,犹忆当年今日。景物依稀,而人事则不堪回首。下片承上,申述当年笙

歌饮宴之乐。“满鬓”句,勒转今情,振起全篇。自摹白发穷愁之态,尤令人悲痛。

篇9:李煜诗词赏析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分析】:

此首忆旧词,一片神行,如骏马驰骋,无处可停。所谓“恨”,恨在昨夜一梦也。昨夜所梦者何?“还

似”二字领起,直贯以下十七字,实写梦中旧时游乐盛况。正面不着一笔,但以旧乐反衬,则今之愁极恨

深,自不待言。此类小词,纯任性灵,无迹可寻,后人亦不能规摹其万一。

篇10:李煜诗词赏析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

还如一梦中。

【分析】:

此首思故国,不假采饰,纯用白描。但句句重大,一往情深。起句两问,已将古往今来之人生及己

之一生说明。“故国”句开,“觉来”句合,言梦归故国,及醒来之悲伤。换头,言近况之孤苦。高楼独上

,秋晴空望,故国杳杳,销魂何限……“往事”句开,“还如”句合。上下两“梦”字亦幻,上言梦似真,下

言真似梦也。

篇11:李煜诗词赏析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开,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分析】:

此首亦写江南盛时景象。起叙嫔娥之美与嫔娥之众,次叙春殿歌舞之盛。下片,更叙殿中香气氤氲

与人之陶醉。“归时”两句,转出踏月之意,想见后主风流豪迈之襟抱,与“花间”之局促房拢者,固自有

别也。

篇12:李煜诗词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1]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2]

只是朱颜改。[3]

问君能有几多愁,[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1]了:了结,完结。

[2]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3]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4]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分析】:

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思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韵

也。“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放笔呼号。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

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

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

如慕,如泣如诉。

【备注】: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

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

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

【一斛珠】

晓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分析】:

此首咏佳人口。起两句,写佳人口注沉檀。“向人”三句,写佳人口引清歌。换头,写佳人口饮香醪

。末三句,写佳人口唾红茸。通首自佳人之颜色服饰,以及声音笑貌,无不描摩精细,如见如闻。

望江南·天上月原文及赏析

李煜诗词

春江花月夜诗词原文及赏析

杜甫诗词《遣兴》原文及赏析

《望江南三月暮》的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应天长诗词原文注释及赏析

李煜有名的诗词

李煜的经典诗词

李煜优美的诗词

《江神子》苏轼诗词原文及赏析

李煜《望江南》诗词原文及赏析(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李煜《望江南》诗词原文及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