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潭州》杜甫唐诗鉴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斧砸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发潭州》杜甫唐诗鉴赏(共含8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斧砸”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发潭州》杜甫唐诗鉴赏

篇1:《发潭州》杜甫唐诗鉴赏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

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

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

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

回首一伤神。

篇2:《发潭州》杜甫唐诗鉴赏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能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

首联紧扣题面,点出题意,但又饱含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杜甫本来是“性豪业嗜酒”的,何况现在是沦落天涯,前途渺茫,因此夜来痛饮沉醉而眠,其中透露借酒浇愁的无限辛酸。天明之后,湘江两岸一派春色,诗人却要孤舟远行,黯然伤情的心绪可以想见。

颔联紧承首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唯有岸上春风中飘零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也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寥落的气氛,这种气氛深刻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零无依的深沉感喟。这一联情景浑然一体,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梁代诗人何逊《赠诸旧游》一诗中,有“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之句,写得很工致。杜甫这一联从此脱化而来。但诗人在艺术上进行了新的创造,他以拟人化手法,将花、鸟写得楚楚动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这就不是何逊诗所能比拟的。

颈联是用典抒情。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浮想联翩。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被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诗人何尝不是因疏救房琯,离开朝廷而沉沦不偶吗?正因为如此,这两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诗人感情上强烈的共鸣。显然,诗人是在借古人之事抒写情怀。前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就是说不要因为用典而使诗句晦涩难懂,杜甫此处用典,因是触景而联想,十分妥贴,“借人形己”,匠心独具。

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震一时,但都被贬抑而死,而今诗人流落荆、湘,漂泊无依,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恰如湘水一样悠长。

这首五言律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艺术意境,成为杜甫晚年诗作中的名篇。

篇3:杜甫:发潭州

《发潭州》

作者:杜甫

原文: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翻译:

昨天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

今天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远行。

环顾四周,

只有江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为我送行。

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

似乎在亲切地挽留我。

西汉时的贾谊才能世上少有,

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绝伦无比。

两人在不同的时代都曾名高一时,

但是都被贬抑而死。

这不堪回首的往事,

真是令人黯然神伤。

赏析:

首联紧扣题面,点明题意,但又含蕴着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杜甫本来是“性豪业嗜酒”的,何况是天涯沦落,前途渺茫,所以夜来痛饮沉醉而眠,其中饱含着借酒浇愁的无限辛酸。天明之后,湘江两岸一派春色,诗人却要孤舟远行,黯然伤情的心绪自然流露出来。

颔联紧承首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樯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这一联情景妙合无垠,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梁代诗人何逊《赠诸旧游》一诗中,有“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之句,写得很工致。杜甫这一联似从此脱化而来。但诗人在艺术上进行了新的创造,他用拟人化手法,把花、鸟写得如此楚楚动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这就不是何逊诗所能比拟的。

颈联是用典抒情。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情不能已,浮想联翩。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为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历史上的才人志士命运是何等相似,诗人也正是因为疏救房g,离开朝廷而沉沦不遇。正因为如此,这两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诗人感情上强烈的共鸣。()诗人是在借古人以抒写情怀。前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就是说不要因为用典而使诗句晦涩难懂,杜甫这里用典,因是触景而联想,十分妥贴,“借人形己”,手法高妙。

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死,而诗人流落荆、湘一带,漂泊无依,世事不堪回首,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如湘水一样悠长。

这首五言律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句句含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艺术意境,成为杜甫晚年诗作中的名篇。

篇4:发潭州唐诗

夜醉长沙酒,

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

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

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

回首一伤神。

杜甫诗鉴赏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能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

首联紧扣题面,点出题意,但又饱含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杜甫本来是性豪业嗜酒的,何况现在是沦落天涯,前途渺茫,因此夜来痛饮沉醉而眠,其中透露借酒浇愁的无限辛酸。天明之后,湘江两岸一派春色,诗人却要孤舟远行,黯然伤情的心绪可以想见。

颔联紧承首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唯有岸上春风中飘零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也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寥落的气氛,这种气氛深刻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零无依的深沉感喟。这一联情景浑然一体,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梁代诗人何逊《赠诸旧游》一诗中,有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之句,写得很工致。杜甫这一联从此脱化而来。但诗人在艺术上进行了新的创造,他以拟人化手法,将花、鸟写得楚楚动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这就不是何逊诗所能比拟的。

颈联是用典抒情。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浮想联翩。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被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诗人何尝不是因疏救房琯,离开朝廷而沉沦不偶吗?正因为如此,这两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诗人感情上强烈的共鸣。显然,诗人是在借古人之事抒写情怀。前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就是说不要因为用典而使诗句晦涩难懂,杜甫此处用典,因是触景而联想,十分妥贴,借人形己,匠心独具。

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震一时,但都被贬抑而死,而今诗人流落荆、湘,漂泊无依,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恰如湘水一样悠长。

这首五言律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艺术意境,成为杜甫晚年诗作中的名篇。

篇5:杜甫发潭州赏析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高名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译文

昨天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今天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远行。

环顾四周,只有江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为我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我。

西汉时的贾谊才能世上少有,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绝伦无比。

两人在不同的时代都曾名高一时,但是都被贬抑而死。这不堪回首的往事,真是令人黯然神伤。

注释

⑴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

⑵湘水:即湘江。

⑶樯燕:船桅上的燕子。

⑷贾傅:即汉代贾谊 。因曾官长沙王太傅,故称。

⑸褚公:指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绝伦:无与伦比。

⑹名高:盛名,名声大。

⑺回首:回想,回忆。

赏析

首联紧扣题面,点明题意,但又含蕴着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杜甫本来是“性豪业嗜酒”的,何况是天涯沦落,前途渺茫,所以夜来痛饮沉醉而眠,其中饱含着借酒浇愁的无限辛酸。天明之后,湘江两岸一派春色,诗人却要孤舟远行,黯然伤情的心绪自然流露出来。

颔联紧承首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樯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这一联情景妙合无垠,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梁代诗人何逊《赠诸旧游》一诗中,有“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之句,写得很工致。杜甫这一联似从此脱化而来。但诗人在艺术上进行了新的创造,他用拟人化手法,把花、鸟写得如此楚楚动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这就不是何逊诗所能比拟的。

颈联是用典抒情。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情不能已,浮想联翩。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为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历史上的才人志士命运是何等相似,诗人也正是因为疏救房g,离开朝廷而沉沦不遇。正因为如此,这两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诗人感情上强烈的共鸣。诗人是在借古人以抒写情怀。前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就是说不要因为用典而使诗句晦涩难懂,杜甫这里用典,因是触景而联想,十分妥贴,“借人形己”,手法高妙。

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死,而诗人流落荆、湘一带,漂泊无依,世事不堪回首,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如湘水一样悠长。

这首五言律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句句含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艺术意境,成为杜甫晚年诗作中的名篇。

篇6:杜甫《发潭州》原文、赏析

原文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诗意概述

昨天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今天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远行。环顾四周,只有江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为我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我。西汉时的贾谊才能世上少有,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绝伦无比。两人在不同的时代都曾名高一时,但是都被贬抑而死。这不堪回首的往事,真是令人黯然神伤。

这首五言律诗在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句句含情,深切感人,为杜甫晚年的名作。

赏析

首联紧扣题面,点明题意,但又含蕴着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杜甫本来是“性豪业嗜酒”的,何况是天涯沦落,前途渺茫,所以夜来痛饮沉醉而眠,其中饱含着借酒浇愁的无限辛酸。天明之后,湘江两岸一派春色,诗人却要孤舟远行,黯然伤情的心绪自然流露出来。

颔联紧承首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樯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这一联情景妙合无垠,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梁代诗人何逊《赠诸旧游》一诗中,有“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之句,写得很工致。杜甫这一联似从此脱化而来。但诗人在艺术上进行了新的创造,他用拟人化手法,把花、鸟写得如此楚楚动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这就不是何逊诗所能比拟的`。

颈联是用典抒情。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情不能已,浮想联翩。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为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历史上的才人志士命运是何等相似,诗人也正是因为疏救房琯,离开朝廷而沉沦不遇。正因为如此,这两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诗人感情上强烈的共鸣。诗人是在借古人以抒写情怀。前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就是说不要因为用典而使诗句晦涩难懂,杜甫这里用典,因是触景而联想,十分妥贴,“借人形己”,手法高妙。

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死,而诗人流落荆、湘一带,漂泊无依,世事不堪回首,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如湘水一样悠长。

这首五言律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句句含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艺术意境,成为杜甫晚年诗作中的名篇。

篇7:杜甫唐诗鉴赏 后游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

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

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

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

舍此复何之?

篇8:杜甫唐诗鉴赏 后游

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不久第二次游览时即写了这首《后游》。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解愁之感。全篇景象鲜明,理趣盎然。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两句采用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点明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突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自从上次游览之后,美好的`江山仿佛也在那儿“忆”着我,“等待”着我的再游;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欢迎我再度登临。头两句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描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真可谓人有意,物有情。细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流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言外之意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自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说“花柳自无私”,“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一瓢诗话》)。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在概述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象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这两句表明了时间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足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表现了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暄字从迟字看出,写景极细。”(《杜诗镜诠》引张上若评)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

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流落异乡的愁闷完全消减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似乎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说明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故而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出之。正因为如此,感人更深。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杜甫:发潭州

《白帝》杜甫唐诗鉴赏

杜甫《春望》唐诗鉴赏

《哀江头》杜甫唐诗鉴赏

《宿江边阁》杜甫唐诗鉴赏

《醉时歌》杜甫唐诗鉴赏

《归雁》杜甫的唐诗鉴赏

杜甫《天末怀李白》唐诗鉴赏

唐诗:杜甫《佳人》

《雪》唐诗鉴赏

《发潭州》杜甫唐诗鉴赏(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发潭州》杜甫唐诗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