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废宝庆寺的诗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hi!world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废宝庆寺的诗赏析(共含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i!world”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经废宝庆寺的诗赏析

篇1:经废宝庆寺的诗赏析

黄叶前朝寺,

无僧寒殿开。

池晴龟出曝,

松暝鹤飞回。

古砌碑横草,

阴廊画杂苔。

禅宫亦销歇。

尘世转堪哀。

司空署诗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个秋日,经过一座废弃的禅寺时有感而作。全篇围绕一个废字落笔。前三联写景,具体描绘废宝庆寺的荒凉与败落,最后一联抒发作者的感慨。

首联写宝庆寺的破败,从总体上着眼。黄叶,点明季节当在深秋,前朝指寺的历史久远,可能是唐朝初年所兴建,也可能更早些。这句写秋天,勾勒出一幅萧条、肃杀的景象,隐含身世之感,时运之叹。下句无僧,指庙中无僧人住持,殿上加一寒字,更显出寺的荒冷凄清,这句说宝庆寺的正殿十分荒凉。

颔联将目光由大殿转向院中,通过写两种动物来反衬寺庙之废。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每当天晴日丽,水池中的`乌龟出来自由自在地晒太阳,到了暮色苍暝之际,仙鹤又飞了回来。龟、鹤都是长寿吉祥之物,在写寺庙的荒废时,特意拈出二者,颇有深意。一、借龟、鹤的寿命之长来衬托宝庆寺命运之短;二、说龟出曝把水池、松林作为栖身之地,说明龟鹤早成为这里真正的主人,从对面见出寺庙荒废已久;三、此诗首联写宝庆寺之废,均为景语,第二联写龟、鹤的活动,一方面化静为动,使全篇变得生动起来,另一方面又以动衬静,以龟、鹤之活跃衬寺庙之沉寂。

颈联继续写废寺景物,以碑、画两个意象抒废寺之叹。碑在寺庙中通常用于刻经文或记载庙宇的沿革变迁等等,具有重大意义,冠一古字,加重了历史的色彩,而今碑为乱草遮盖,令人生无限感慨。

画即庙中壁画,亦为庙内圣物,如今画上又布满斑驳杂乱的青苔,则宝庆寺之杳无人迹,废弃已久,不言自明。

尾联由景语转入情语,直抒胸臆作结。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人们心目中的净土  禅宫寺院尚且破败毁弃如此,那么在烦扰,污浊的尘世中,可悲可叹的事情就更多了。

篇2:经龙门废寺,经龙门废寺刘沧,经龙门废寺的意思,经龙门废寺赏析

经龙门废寺,经龙门废寺刘沧,经龙门废寺的意思,经龙门废寺赏析 -诗词大全

经龙门废寺

作者:刘沧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因思人事事无穷,几度经过感此中。山色不移楼殿尽,

石台依旧水云空。唯余芳草滴春露,时有残花落晚风。

杨柳覆滩清濑响,暮天沙鸟自西东。

篇3:《池州废林泉寺》翻译赏析

《池州废林泉寺》翻译赏析

《池州废林泉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废寺碧溪上,颓垣倚乱峰。

看栖归树鸟,犹想过山钟。

石路寻僧去,此生应不逢。

【前言】

《池州废林泉寺》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诗作。该诗描写的是一座因会昌法难而被拆毁的寺庙,流露出了一种“寺庙虽毁,禅心犹存”的思想。

【注释】

①池州,今安徽贵池县。杜牧曾于此任过州刺史。林泉寺,在贵池县内西街。唐废后,宋太平兴国初改建。

②颓垣:倒塌的墙。

【翻译】

寺院废弃碧溪旁,寺墙倒塌群山中。眼看暮鸟栖旧树,心随晚钟过山峰。沿着石路寻僧去,只恐此生难相逢。

【赏析】

晚唐会昌年间,唐武宗大力打击佛教势力。公元844年(会昌四年)下令拆毁天下山房兰若并令被拆寺僧尼还俗。据公元845年(会昌五年)武宗诏载,天下共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零五佰人。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经过这次打击,佛教许多宗派一蹶不振,而“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佛教禅宗,在晚唐却更加兴盛起来。禅的重精神领悟而不拘修道形式是经过中国文化改造而适合中国文化的.宗教主旨。杜牧亲身经历了“会昌法难”,该诗让世人读到在寺院毁弃后,禅的精神的存在。寺院废弃了,但它旁边的溪水仍清澈地流淌;寺墙坍塌了,但它四周的山峰依然耸立。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似乎象征了禅的精神。暮鸟依然归来,游人在怀念山寺里传出的钟声。这代表了一种人们在情感上的皈依,佛的力量、禅的根性已种入了人们的心中。僧人已经不见踪影,可能已被迫还俗,可能已混迹世间,可能已云游他方。然而,只要佛心在、佛性在,一念悟,众人即佛,又何必一定要有出家僧呢。会昌之后,禅宗分宗立派更加兴盛,就是因为它的不拘形式的禅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篇4:废寺,废寺王建,废寺的意思,废寺赏析

废寺,废寺王建,废寺的意思,废寺赏析 -诗词大全

废寺

作者:王建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废寺乱来为县驿,荒松老柏不生烟。

空廊屋漏画僧尽,梁上犹书天宝年。

篇5:经废宅,经废宅李中,经废宅的意思,经废宅赏析

经废宅,经废宅李中,经废宅的意思,经废宅赏析 -诗词大全

经废宅

作者:李中  朝代:唐  体裁:七绝   一梦奢华去不还,断墙花发岂堪看。

玉纤素绠知何处,金井梧枯碧L寒。

篇6:经废宫,经废宫栖白,经废宫的意思,经废宫赏析

经废宫,经废宫栖白,经废宫的意思,经废宫赏析 -诗词大全

经废宫

作者:栖白  朝代:唐  体裁:七律   终日河声咽暮空,烟愁此地昼鳌=醴东去沙侵苑,

玉辇西来树满宫。鲁客望津天欲雪,朔鸿离岸苇生风。

那堪独立思前事,回首残阳雉堞红。

篇7: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顾况,经废寺前半首

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顾况,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的意思,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赏析 -诗词大全

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

作者:顾况  朝代:唐 不知何世界,有处似南朝。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

断幡犹挂刹,故板尚支桥。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

篇8: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赏析(网友来稿)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赏析(网友来稿)

mellowness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虽知几年京宫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这首《大林寺桃花》小诗,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又令人深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中的又一珍品。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细腻观察的慧眼,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难以写出来的。 作者邮箱: buxu0078@126.com

篇9:经废宅,经废宅杜荀鹤,经废宅的意思,经废宅赏析

经废宅,经废宅杜荀鹤,经废宅的意思,经废宅赏析 -诗词大全

经废宅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  体裁:五律   人生当贵盛,修德可延之。不虑有今日,争教无破时。

藓斑题字壁,花发带巢枝。何况蒿原上,荒坟与折碑。

篇10:禅定寺经院,禅定寺经院鲍溶,禅定寺经院的意思,禅定寺经院赏析

禅定寺经院,禅定寺经院鲍溶,禅定寺经院的意思,禅定寺经院赏析 -诗词大全

禅定寺经院

作者:鲍溶  朝代:唐  体裁:五排   莲华不朽寺,雕刻满山根。石汗知天雨,金泥落圣言。

思量施金客,千古独消魂。

篇11:过香积寺 诗眼-过香积寺赏析

过香积寺 诗眼-过香积寺赏析

过香积寺赏析,此诗写景,属于观赏诗,是作者以所见所感描写出山中的幽深寂静,给古寺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

导读:

香积寺本来不出名,因为王维的这一首诗而闻名天下。其原文如下: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翻译: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字词解释:

⑴过:过访。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清一统志》:“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故址已废。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曲:水边。

⑺安禅: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见《涅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中心: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简析:

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赏析: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意谓“访问”、“探望”。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叠嶂的群山。这是十分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写声写色,逼真如画,堪称名句。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之类,都含有宁静的意思。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国维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的心情,可以说,王维是把“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禅制毒龙”,便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

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后世评价: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过香积寺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

池州废林泉寺的翻译赏析

程颢《题淮南寺》全诗翻译赏析

《经梧州》宋之问唐诗全诗赏析

《夜宿山寺》赏析

经丰城剑池诗,经丰城剑池诗阴铿,经丰城剑池诗的意思,经丰城剑池诗赏析

王维诗赏析

席慕容诗赏析

经火山原文及赏析

春天的诗——《大林寺桃花》

经陈思王墓诗,经陈思王墓诗庾信,经陈思王墓诗的意思,经陈思王墓诗赏析

经废宝庆寺的诗赏析(推荐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经废宝庆寺的诗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