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开学典礼演讲参考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UKY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开学典礼演讲参考(共含11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UK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师开学典礼演讲参考

篇1:开学典礼教师励志演讲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可敬又可爱的老师们,我最最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好!

告别了炎热的夏季,凉爽宜人的秋天已款款走来。告别了假期的安静与沉寂,我们的校园终于又生机无限,笑语连连。高一的稚嫩已然远去,高二的老练仿佛还在昨天,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幻想已久的,这时的你们沉静了许多。

当然,在你们沉静的外表下是你们磨拳霍霍的动力与努力,是你们不甘落于下游的斗志,当然,也有很多的彷徨与迷茫,也有不知如何改变现状,那就索性继续放纵的无奈。不要再拿我是普通高中的普通一员来自我安慰,不要再拿哥是桀骜不羁的狼来盲目自恋,起来吧,不要再在昏睡中浪费你们的青春,不要再在蹉跎中浪费你们的生命。

记得在暑假中,许多同学给我发短信,问我是否跟你们一起过来,我说,当然,因为我想陪着你们走过这煎熬的一年,因为我想看到你们改变以前的懒散作风,因为我想看着你们一飞冲天、大鹏展翅的那一天。我想让你们的路走的平稳一些,我想让你们珍藏一段高三的记忆,老师曾和我们有过一起吃苦的幸福。而今天,开学了,我们高三了,每一位领导每一位老师都在全情全心全力的为你们付出着,你们努力了吗?“死后必将长眠,生前何须久睡”,收起你们的瞌睡虫,收起你们的小手机,克制你们的懒惰心理,放出你们无尽的能量,像个真正的战士一样为自己的人生而奋斗。

高三,一个充满希望又饱含着沉重的字眼,走的好了,你们的后半生会舒适一些会顺畅一些,走的不好,也许你的人生要多拐两个弯多摔两个跟斗,每个老师苦口婆心,每个老师起早贪黑,每个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只是想让你们多学一些。所以高三了,带上你们的理想和目标,像一棵树一样顶天立地,像一只鹰一样奋起直追,真正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所以高三了,带上你们的和坚强,即使前路坎坷,我也无怨无悔,要始终铭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以高三了,带上你们的勤奋和努力,不要让懒惰遮蔽了你寻找希望的眼睛,不要在沉睡中丢掉你最美好的年华。不要等到我们老了才体会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老师对你们充满了希望,你们就不要再妄自菲薄,相信自己,选择决定人生,态度决定成败。选择勤勉与奋斗,就是选择了希望与收获,选择了纪律与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与自由,选择了痛苦与艰难,也就选择了成熟与练达,选择了拼搏与超越,也就选择了与辉煌。记住一句话:即使你们在这世界上渺小如尘埃,在父母与老师眼中,你们就是整个天地。所以为了爱你们的人,也为了你们爱的人,拼着一年吧。因为老师相信一句话:数英雄人物,还看我衡高学子。

最后,祝福我们全体师生健康平安,努力向上,明年收获属于我们的幸福人生。

谢谢大家!

篇2:小学开学典礼教师代表励志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经过了一个平安、愉快的寒假,我们满怀着新的希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季。在这流光溢彩的日子里,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为了汲取知识的营养,我们齐聚在三塘铺中心小学这艘正待扬帆的航船上。今天我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坐在这里代表新教师发言。首先我要感谢三塘铺中心小学给了我一个实现人生抱负的机会和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我认为,作为新教师,这本人生新篇章的扉页上应当写上这么四句:

第一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必须以严谨、务实、勤奋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精心备课,细心讲解,耐心解答,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句,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份。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以自己的道德意愿去醒觉学生的道德意识,以自己的道德感情去感染学生道德情感,以自己的道德行动去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第三句,终身学习、追求卓越是教师的根本。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更何况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知识获取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因而教师必须持续不断的学习,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才能担负起教师的职责和尽好教师的本份。作为新教师不但要向书本学,更要向老教师请教,同时也要不耻下问,虚心向学生学习。

第四句,尽心尽责、服务学生是教师的使命。

我认为,教师与学生本质上是一种共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谋学生所谋”;而在精神层面则表现为“价值理念的共享生成,行为风范的相互习染,精神风貌的共同塑造”。一句话,“尽心尽责、服务学生”就是“本着服务的心,对学生的未来生命质量负责”。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使命。

最后,我们衷心希望同学们在一段新的人生起跑线前认真审视自己,确立奋斗目标、端正学习态度、遵规守纪、刻苦学习,用拼搏书写一支奋斗的战歌,用热情投入谱写出一曲昂扬的旋律。作为教师,我们会关注你们的成长,指导你们的学习,我们会为你们的努力加油鼓气,会为你们的进步欢呼欣喜。也许有时我们显得很严厉,这个“不许”、那个“必须”,那是因为我们深知在你们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布满太多荆棘,我们要对你们严格要求,培养你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努力吧,亲爱的同学们,为自己的青春留一段无悔的记忆,在我们的三塘铺中心小学史册上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携手努力,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衷心祝愿同学们在新学期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汇总3篇

2.励志开学第一课第四课内容:自强

3.高中毕业典礼发言演讲稿大全

4.歌颂老师的经典古诗词

5.2016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演讲稿精选3篇

篇3:英文开学典礼演讲

Nimen Hao! and Good morning!

I am delighted to be welcoming you to Duke Kunshan University on behalf of the faculty. “Delighted?” Perhaps not the right word. No, I feelsomething more akin to what the ancient Greeks would label deinos, a feeling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gard for things too strange or divine or complex to comprehend, a word that connotes a great dealof respect, even reverence, and more than a little bit of awe or even fear. We see this word in the first half of dino-saur,literally a “deinos reptile.” In American slang, the adjective that leaps to mind is awesome,and so perhaps I should best say that I am both delighted and awed to welcome you on behalf of the DKUfaculty. This is an awesome undertaking, and yes, not so unlike a dinosaur, large and impressive, something to respect, even reverence, hard to wrap your mind about as a being —and a bit scary too.

My name is William Johnson, and I am a Professor of Classical Studies at Duke. Classics or Classical Studies in the West means the study of ancient cultures around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term “Classics” implies in particular study of the ancient Greeks andRomans from roughly 800 BCE through to about 300 CE. I am, in particular, a scholar of ancientGreece -- its language, literatur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two most common questions about DKU that I get asked —and I assume the same is true for my faculty colleagues— are: (1) why is Duke interested in starting a campus in China? (2) why are you interested in it?

Why Duke in China? Answers of course will be many and multiform for such acomplex undertaking, but tend to center around issues like the importance of China on the world stage, China's burgeoning economy, its interest in further development in areas like management, science, health, together with Duke's strength in areas like business, science of all kinds, and global health. Inmore vague and general terms DKU can be described an extension of the global strategy that Duke now embraces. These are all important. But in my view, amore essential answer could well flow from what happened just now, in the simple act of me introducing myself. Think about what happened there. I could not assume, as I could in America or England or Italy or Germany, that even a highly educated audience would know what “Classics” or “Classical Studies” meant.

Moreover, I had to position this as what is classical in the West, since I am well aware of the factthat there is a very different classical in the East, with a very different notion ofthe ancient that one looks back to —and by implication the beginnings that one looks back to. Ancient philosophysuggests not Socrates and Plato, but Confucius; ancient empire brings to mind not the Persian and Athenian empires but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ancient historiography begins not with Herodotus and Thucydides but Sima Qian; the birth of drama means not Greek tragedy but early Chinese opera. So, I have to specify what it means that I am called a Classicist, since I am not a student of what is classical or even ancient for many but a Western viewpoint.

Now that may seem a small thing, but it's a big thing, a very big thing, deinos as the Greeks would say. In the West, when we sketch out a rough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what we call the cosmopolitan perspective, that historyruns something like this: at first people identified with their family and kinshipgroup (a person might say, “I am one of the Alcmeonidae, a powerful Greek family”). As societies developed civic institutions, that identity could then embrace not just the family clanbut a tribe or a city (“I am an Athenian,one of the Alcmeonidae”). After the conquering of much of the Mediterranean and Near East by Alexander the Great, identity shifted to includeall those who spoke your language and had shared cultural traditions (“Iam a Greek, an Athenian, one of the descendants of the Alcmeonidae”).

Then as nations developed, identity could center on the national impulse,which is essentially cultural but also territorial (“I am an American, a Greek American, who speaks Greek and English, and whose parents came from Athens and claim to be from aprominent family”). Note how in each developmental turn, the perspective becomes wider: one can now be American, even if Greek in heritage and in language, and ultimately from Athens, which, however, like the identification with a family of prominence, is at a remove. This is an increasingly cosmopolitan outlook, with all thatflows from that, but it is still very much rooted in the Western perspective.

Duke's global initiative in general, and DKU in particular is, by this analysis, another turn of the screw. In order even so much as to introducemyself, I have to step away from my comfortable Western assumptions about who Iam (a “Classicist”) and come to grips with the fact that Classics should be a more embracing term, and thatonly from a blinkered or even half-blind vision can words like“classical” and “ancient” reasonably denote only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The possibilities for global collaboration at DKU will be rooted in particulars, like management and science and health and archaeology and humanistic inquiry, but underneath all this is a much larger issue: the potential for working out shared visions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s that lead, on both sides, not only to engaged interactions but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cosmopolitan viewpoint that, however,remains rooted in the particulars of who we are and where we come from (onemight say,“I am an educated person,a citizen of the world, though, yes, also an American, Greek by heritage whosefamily is said to have come from a once-powerful family in Athens”). TheDKU undertaking has potential, then, that is truly deinos, huge, dynamic, complex, something to respect, to nurture,to admire, an undertaking that in its sweeping possibilities truly inspires awe.

Now as to the second question, What is myinterest in DKU? that will be a more personal matter for each of the faculty.Part of my own answer I have already given: I am very excited by the possibilities of DKU, and I too want a share in this fresh cosmopolitan view.Moreover, like several of the faculty, I have close personal ties to China. Atcenter on the screen is what we used to call our “yoga baby,” apicture of my daughter, Benita Xiaogu on the very evening of her adoption in August , in Guangxi Province. (Benita is now twelve years of age, and you will see her around.) But we decided to adopt in China for good reasons, andhigh on the list was a deep interest in coming to know and be a part of this other ancient culture — that is, a culture of similar antiquity to the Greeks and Romans we had studied for our Yale doctorates (my wife Shirley Werner isalso a Classicist; you will see her around too).

That these two independently forming ancient civilizations — the Mediterranean peoples on the one hand, and “China” on the other — mayhave an interestingly larger story to tell than the individual histories theyoffer is easily seen. I hope that some of the details of that will come out inthe course I am teaching, but we can use a visual image to demonstrate quickly how interesting an exploration of parallel antiquities can be. On the screen atthe top left I show you an ancient Chinese pot that resides in a museum not farfrom us, in Shanghai, which comes from around BCE. I now show you anotherancient pot, this once from the Lerna in the Peloponnesus area of Greece, a pot imitating the so-called Minoan Culture, from roughly the same time. Below are two other neolithic pots, the left from China, the right from Greece.

There are differences one can point to, but the similarities are striking,to say the least. What interests me, as a cultural historian, is what narrativeor narratives one might create from this parallel. The story that this goesback to an unknown cultural exchange in the neolithic period has been proposed,but is widely rejected by scholars. More tenable, and considerably moreinteresting, might be to ask questions like, why is it that in ancientsocieties, advances in pottery techniques seem to go along in parallel withother advances like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institutions, such as villages andcities and legal systems, or even more sophisticated formations such as empire.And why does this development include not only formal advances such as theability to make larger or lighter pots, but also refinement of artistictechnique and aesthetic beauty, which seems to move along a path from geometricto figured representation? Even this small example exposes at once, then, why I as a scholar of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 find ancient China so very intriguing, and why I find interesting the opportunity to bring to a class in China the narratives of how the Greeks are said to be the “originators” of culture in the West.

As you will have noticed both from the course catalogue and my remarkshere, I have a deep interest in beginnings, and I wish in closing to focus onthat aspect of the DKU undertaking. I have recently been reading a fascinating account of how road systems and the metaphor of journey influenced ideology and thought in China's classical era. All journeys, real or metaphorical, have a beginning, of course, and in the classical era in China it was usual to startone's journey with elaborate ritual and prayers. As it happens we have one splendid example of prayers for the road from that era. It runs,

In a felicitous year and a good month, anauspicious day and a fortunate hour, may you be very happy when you set out inthe light of dawn.... May you mount the chariot and have the road open beforeyou. May the Wind Monarch and the Rain Legions wet down the road [to reduce the dust]. ... May the Green Dragon travel at your side. May the White Tiger helpyou advance. May the Vermillion bird [the sun] lead you. May Xuanwu [god ofnight and darkness] be your companion. ... May you have joy without end.

Now for a student of ancient Greece, when onereads of the traveler's chariot and the divine companions, what springs to mindis another poem, by the early philosopher-poet Parmenides, a poem which seems almost naturally to follow the Chinese prayer. That runs:

It is the mares that bear me, as far as my heart desires, as the divine maidens place me upon the auspicious path of the Goddess, a path that can carry a man with understanding as far as the stars. Thereon am I borne, as the wise mares strain to pull thechariot ... with the maidens, Daughters of the Sun, hurrying to escort me,having left behind the House of Night for the light, pushing the veils from their heads with their hands. Ahead are the gates of the paths of Night and Day ... and straight through them did the maidens drive the chariot and mares, along a large and open road. The Goddess received me kindly, took my right hand in hers, and spoke to me: “Youth, attended by immortal charioteers, you who come to our House by these mares that carry you, welcome.For it was no bad fortune that sent you forth to travel this road (lying farindeed from the beaten path of humans), but Right (themis) and Justice (dikê).And it is right that you should learn all things....

An auspicious day, an auspicious path indeed. On behalf of the faculty, then, 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say, ”let it now begin."

篇4:名校开学典礼演讲

美德、秩序与社会——南京大学开学典礼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在座的老师们,下午好!

非常荣幸被邀请为这届新进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做开学典礼主题演讲,原以为白发苍苍才会获此殊荣,没想到黑发飘飘就来了,当然是染的。

面对18岁到30岁的新生,我这前毕业的老生该说点什么呢?这一阵各类校级开学典礼演讲辞在网上翻飞,大概流行最广的就是所谓“三个90%论”:“大学所学的专业90%是没有用的;大学所谈的恋爱90%是不能成的;大学所交的朋友90%是靠得住的”,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我在靠着本科学的数学和硕士博士阶段学的社会学吃饭;我目前的婚姻起源于大学的恋爱;现在交往最多的朋友并非来自大学。

当然也许我只是个案,其实我想说的是带着这样精致的功利主义来上学、来开启你新的旅程非常危险。你大概在接下来的三到四年中需要在许多看似无用的书籍、知识和课堂中度过光阴,你需要在不一定以婚姻为目的的交往中找到共鸣,当然你也大可通过移动互联随时与世界勾连。

所以千万别考虑这个理论、这个方法、这个人是否有用,特别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其它如果不确定的话,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等你在这儿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一定仍无法回答社会学是干什么的。所以就一个和社会学的春天一起过来的人而言,想提前告诉你:你必须在所有看似的无用中找到美感,在可能面临的无良中选择从良。这也是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美德、秩序与社会。

苏格拉底在2000多年前提出了哲学命题: 美德即知识。之后虽然关于美德是否就是知识,如果是,美德是否可以传授等后续命题仍有许多争执,但至少你来到大学殿堂开始追求知识时考虑一下美德并非不靠谱。

我想和各位新同学上来就谈谈美德,不是说现在美德已沦丧,无良已普遍,而是想说在大学所有外在的器物:图书馆、教室、球场,甚至食堂、寝室,当然也包括浴室,都潜藏着美德,更不要说你阅读的书本,路遇的老师和同学,可以说大学是最容易发现美和美德的地方,你已经来到,千万不能错过、不能漏选。你当然会问,什么是美德,我如何拥有美德,太过善良、美好是否会吃亏等。我们来看古希腊的五大传统美德:勇敢、节制、正义、虔诚、智慧;中国古代哲学家朱熹亦如是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

也就是说,有美德,即会有获得。美德是长期德行累积的品德,我想,对你未来的南大生活而言,每一言一行的初衷是善意的、行为中始终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我的肯定、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那么结果就自然是美的、善的、正义的。最可怕的是你看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文章、见了很多人、考了各种证、实了各种习,却不知道美是什么、善是什么、正义是什么,最后沦落为一个糊口的工具。我想南大社会学院为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你去寻找美德、建构美德,我们的院训“创造健康社会”、我们社工系“助人自助”的理念都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当然,仅仅有小圈子、小群体里的美德远远不够,美德之所以和正义、勇敢、智慧等相连,它显然有更大的舞台,特别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学院的学生有了更大的存在、表达和展示空间,你每天早晨如何鳞选进入你视线的信息、如何把瞬间对美的认知和对善的理解用文字图片去传达、你选择何种方式与世界上何种人一起编织社会网,然后你们共同如何去推进社会整体的美德,这些你现在就要开始思考。

现在就要开始行动,等不及老师上课,等不及导师开书单,等不及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现在或者说当下你不做就相当于放弃,放弃与美好、与理想的结合,就像亚当斯密所言“最聪明的头脑同最美好的心灵合二为一”才是美德,所以你即将开启的理性的求学过程,只有与美德同行,才有价值才有未来。

一个人的美德,即便是一个群体都拥有高尚的美德,没有良好的秩序,仍然无法奢谈社会。美德是内在层面的,个体层面的,秩序是执行层面的,集体层面的。

老实说,我一整个暑假,脑子里都盘旋着“秩序”两个字。从日常起居、看书写作到外出旅行,无时无刻不想到“秩序”,至今每天想起这两个字时都会有新的解读和感悟。这缘起于微信群里的一个贴子,大致意思是:“中国人见面时通常互问‘吃了吗?’德国人见面时却互问‘秩序还好吗?’”这事要向安娜老师(德籍)求证。如果是真实的,哪怕是有些夸张,仍然值得思考,为什么秩序那么重要,失序很可怕吗?

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他著名的《正义论》中说道“美德只有在良序社会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因为在良序社会中,我们的道德情感可以合乎一般心理规律地发展出来。”这其实在一个侧面上回答了苏格拉底没有回答清楚的“美德是否可以教授的”问题,有序不仅可以让社会本身良性运行,更主要是可以滋养每个人,让每个人自觉自愿地从内心、从一言一行中生发出美德。前两天我在微博中贴出一张清晨看书的图片,附上了一句德籍哲学家沃格林在他的《城邦的世界》一书中的一句话“存在的秩序,只有那些灵魂井然有序的人才看得见。”

有网友就问“人的'灵魂何以能井然有序?”是啊,日常生活、言行举止,哪怕社会运行保持秩序还容易理解,灵魂有序的前提是,你必须相信灵魂的存在,在夜深人静时能触摸到灵魂,然后我们再谈灵魂有序的问题,哈哈,扯远了。

和各位在座的新生需要谈的是在社会学院未来三、四年中如何保持有序,我想大概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无论课程学业多繁重、多忙多累,都不要忘了初衷、忘了梦想,否则看似现在的有序,很难避免内心和未来的失序;所有的老师都会叮嘱你读书,除了必要的规定书目外,一定要读自己选择的书,坚守你自己的偏好,才会成就有序的、被自己欣赏的你;还有如果你是硕士生或博士生,千万不要一味牺牲自我来成就导师的需要,这就失序了。导师不是万能的,你自己的未来不可限量,前提是你自己掌舵。

就像刚刚去世的北大哲学系汤一介教授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走了30年弯路,后来决定‘我只能听我自己的’”。有同学可能会问,保持自我,如何让集体有序?一个良序的集体、组织或社会,是在遵从大家认同的规范下,保持个体的独特性,这样的组织和社会才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保持有序地前行,南大社会学院从来都允许有个性的存在,其实每个精彩的个体才能让社会学院保持有序的竞争力、充满无限可能。

所以当你融入集体、参与社会的时候,别忘了多读书、多思考,想想如何建构自己;在你低头读书或看手机,沉湎于自己的时候,别忘了抬头望望远方,想想他人和社会,我想这就是所谓社会学院学生的有序。

最后和大家谈谈社会,我不能说现在的社会无良、无序,但确实这个社会需要我们一起来解构和建构的东西太多。作为一个社会学院的学生,你在拥有美德、保持秩序的同时,无论如何要时时想起社会。你会说我们一个微弱的个体如何成就社会?或者说社会自然就在那,我们又能做什么?18世纪,人类还没有了解自然、摆脱无序时,康德就提出“自然如何可能?”,到了20世纪全球虽然发展不平衡,但陆续已进入工业化、现代化,齐美尔仍然要问“社会如何可能?”

在中国,我们都知道“大政府,小社会”,确实国家的深度卷入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社会的生长,但其实社会学界和人类学界一直都有“小地方,大社会”之说。有时候当我们嵌入社会有无力感的时候,不妨从小处着手,从美德和秩序着手,从能观察到的,能触摸到的地方来着手参与社会,前一阵子我刚完成了一篇论文“社区的社会如何可能——基于中国五城市社区的再研究”就是受两位社会学大师的启发,一位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先驱吴文藻先生,他在1935年指出“我所要提出的新观点,即是从社区着眼,来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社会是描写集合生活的抽象概念,是一切复杂的社会关系全部体系之总称。

而社区乃是一地人民实际生活的具体表词,它有物质的基础,是可以观察的。”;另一位是德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滕尼斯,他在19世纪就提出“人需要社区,也需要社会——个体从社区中获得地位和归属感,在社会中发挥功能。”现在的社区小到家园、大到全球,社会镶嵌其中,如果我们不感知谁来感知,如果我们不建构谁来建构?

借用上海交大陈映芳教授的话“社会学就是为了社会的社会学,如同人性之于文学、生命意义之于哲学那样”,而且我们有足够的权力和技术,例如社会调查、社会统计来体悟社会、测量社会,甚至可以说当你踏入社会学院,你就拥有了天赋的权利,在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广阔天地就是你的田野,所有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格局、社会未来及社会中你的存在,你的功能都应是你的关怀和所思所想所行。这么说的话也许你们会觉得社会太过宏大,个人何其渺小。

最后和你们分享一个亲身经历,前几年我住在玄武湖附近,经常去湖边散步,有一阵子玄武湖在搞亮化,晚上散步时工程师带着许多电工在施工、试灯,我发现桥上的灯光倒影在湖面特别像蛇皮袋上的颜色组合,而且有夫子庙的俗艳,就和工程师商量能否调整一下亮灯的节奏,凭直觉和他商量了几组比较现代的颜色组合,没想到工程师真听进去了,第二天晚上散步时就采纳了我的方案,那个欢欣鼓舞啊,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一经参与就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可是没想到一星期后就恢复了原样,我想肯定是领导来视察过了,当然这工程师我再也没见过。

没有常规的参与通道,甚至不认为普通公民的参与是有利于社会保持良序的、拥有美感的,这就是我们的现实。

之后我写了很多关于社会参与、公民参与、女性参与的文章,也把参与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写进了南京文化现代化指标体系、南京幸福都市指标体系、建邺区民生工程指标体系,以及马上开始的栖霞区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中,我会将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作为社会治理的行动纲要之一。其实你只要保有社会关怀,社会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身边,无论路有多漫长、多艰险。

所以,最后如有什么可以和各位新同学分享或建议的话,那就请时常想着三个词:美德、秩序和社会,无论是面对个人、小群体还是正式或非正式组织,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时常问问自己:美德、秩序和社会如何可能?

昆山杜克大学开学典礼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来到昆山杜克大学!我很荣幸今天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我很兴奋能够跟你们一起加入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员工和教师组成的国际化校园。经过几个月的期盼和准备,我非常高兴终于来到了这里。如果你跟我感觉一样的话,你的脑海里也一定有着很多的问号而且百感交集。也许加入昆山杜克大学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决定。

就我个人而言,我收到了美国好几所大学研究生项目的录取通知书,但是昆山杜克大学却脱颖而出。加入昆山杜克大学的与众不同之处包括在中国就读、是学校历史上的首批学生,而且能够和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很多同学们一起学习。我对杜克大学著名的全球健康硕士项目已经很熟悉了。

当我得知同样的项目也可以到中国来就读,我知道项目的质量一样很棒,而且再也没有比中国更适合学习全球健康的地方了,所以对我来说很明显昆山杜克大学是我攻读全球健康硕士学位的最佳选择。

我来DKU学习全球健康的兴趣来自于我过去的一些学习和国际经历。例如,当我在韩国生活的时候,我对那里的全球健康趋势及潜在的解决方法感到很好奇。我最早注意到的韩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差异之一就是饮食。

我当时在一所公立学校工作,让我很惊讶的是学校提供的午餐比起美国学校里的午餐要健康很多。尽管日益加快的全球化和韩国快餐业的增长给韩国的饮食和健康带来了威胁,对本国饮食传统的坚持似乎是其国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类似于这些个人的观察加深了我对全球健康的兴趣。来到DKU之前,我还在美国糖尿病协会工作,得以了深入了解到美国糖尿病的现状,更进一步加深我在DKU学习和研究期间探索糖尿病的全球发展趋势和流行病理学的愿望。我的兴趣还包括健康的社会和环境决定因素,在多元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来解决医疗不公平的公共政策发展。

虽然大家来DKU学习的原因可能大同小异,但每个人关于自己的热情和为什么来到这里的故事都一定是与众不同的。让我们牢记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并且思考如何才能在这里得到最好的学习体验。

我想你们很多人会一开始跟我一样觉得来DKU学习有点吓人。比如说,如果我说我对于来中国生活、在一个跨文化的环境里学习没有感觉到一点紧张,那绝对不是实话。这是客观事实,尽管我曾经在韩国生活过两年,也有过一些跨文化互动的经历。你看得出来,从韩国返回之后,我很容易就回到我所熟悉“安逸区”放松下来了,所以对于来到中国自然而然地感到有些紧张。但是我决心不让害怕成为我学习和成长的阻碍。

有人曾经说过:“安逸区是个美丽的地方,但是不会生长出美丽的花朵。”电影《对话》通过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视角让我们了解到跨文化互动的复杂程度。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保持高度的自我意识,并且尊重大家各自独特的文化和经历,我们能从对方那里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任何我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和误解。

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所有人、每一个人都可以为这个多元化的学习群体贡献自己独特的价值。作为昆山杜克大学的首批先锋学生,我们能够有机会为其成长为一所伟大的学府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百年难遇的契机。但是首先你或许要问问自己,作为一名先锋意味着什么?或者我们如何才能当好先锋?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团队。很多学生在自我介绍的视频里面都提到对昆山杜克大学的小班教学充满期待。

让我们充分利用昆山杜克大学的这个优势,在课上和课下积极地参与,形成自己的团队精神。让我们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携手创造最好的学习体验!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昆山杜克大学成为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广阔天地。作为先锋,也意味着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新的想法、新的体验和新的方向。我非常期待跟大家一起拥抱这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我们一定能从每个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我期待着和你们一起成为先锋!祝我们大家好运!

谢谢!

篇5:北大开学典礼演讲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时间匆匆,我们告别了七年级的学习,迎来了崭新的八年级。现在,我们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同学,新的教室,新的班主任,新的任课教师等等。所以,也希望我们所有同学,让自己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在八年级这个全新的征程上,从头开始,树立新的目标,昂扬斗志,扬帆起航。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学期的开学典礼,目的是为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发斗志,共同进步。做为学生,在学习中汲取知识,获得成长与进步是我们最大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必须有高度的配合意识。所以,下面要跟大家谈一谈习惯和纪律方面的内容。

一、激情早读,开启阳光的一天

我们可设想这样一个情景,清晨你早早的起床,洗漱完毕后,走出宿舍楼,深蓝的天空,点缀着几朵白云,初升的太阳,把温和的光芒撒满校园,空气干爽,呼吸顺畅,经过一夜的休息,精神抖擞,此时你走进教室,拿出课本,大声朗读,学生越来越多,于是整个校园书声朗朗,在这样的激情早读中,开启阳光的一天。

这样的情景美不美?你们向往吗?

其实,这不难做到,只要我们坚持进班就读书,并且声音洪亮(适中,适度),心态是积极的,乐观的,那么这一天的学习便是阳光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希望同学们,养成激情早读的习惯,让充满阳光的学习从清晨开始。

二、主动参与,成长从说第一句话开始

我心目中,有一个理想的课堂,它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过后,班长喊起立,师生互相问好,然后开始上课,老师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条罗列,学生做到心中明确。进入学习阶段,老师给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各个组长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本组学生聚在一起进行研讨,组长组织有序,组员积极参与,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汇总观点,达成统一意见,安排部分组员组织语言准备展示。

展示时,负责讲解的同学,信心十足,从容不迫的站起来,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精准的表述出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周密思考,快速理解,对展示的同学,抱着欣赏的态度,给予鼓励的眼神,如有意见不同,可以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争论的课堂才是精彩的,有参与的学习活动,才会让人记忆深刻。

当然,我们现在的'课堂,正朝着这个理想状态去发展,部分班级或学科的课堂,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理想状态,但还是有一些班级的课堂需要继续努力,也请同学们对照自身,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时刻提醒自己,每节课都要有一点突破,哪怕是小组讨论时说一句话,或主动去为小组发一次言,那么这一天的学习,你就是有收获的。

其实,最大的困难,不是问题的不会,而是站起来说话的勇气不足,在这里我也倡议,每位同学要鼓起勇气,挑战自我,努力做到成长从说第一句话开始。

三、无声自习,安静也是一种力量

自习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考验每位同学的自控能力、自律意识,那些能够长时间精中注意力去学习的学生,往往都是通过自习课的时间把别人抛在了后面,所以自习课相当重要。

自习,应该是安静的,即便没有教师在班,也应该是只听到翻书的声音,写字的声音,没有其他任何的说话声,自学中发现问题,应该是记录下来,课后再向同学请教。所以,上

正课时,积极主动的发言,代表着你的活力,而自习课上,安静代表的是另一种力量。

四、立即行动,没有等待的成功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惰性,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表现在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够立即动手去做,拖拖拉拉,寄希望于他人,心里想着等别人做完了,拿过来借鉴一下,长此以往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凡事不主动去做,长时间的积累导致思维迟缓,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成绩下降。懒惰是同学们学习路上,最大的障碍,成功人士,没有一个是等待出来的,都是主动出击,立即行动打拼出来的。

有人说,我已经懒惰很久了,现在行动是不是有些晚了,我告诉你,并不晚。三字经中有这样几句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说的是苏轼的父亲苏洵,二十七岁的时候,下定决心,发奋学习,历经十年,学业大进。苏洵与他的两个儿子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中,他们家占了三位。

还有一位画家,叫齐白石,他24岁开始学习绘画,40岁时临摹他人画虾,63岁时画虾显得神似,长期不懈的坚持,终成大家。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青春的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所以说,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一点都不算晚。

五、文明用餐,修养隐藏在细微处

一个人的文明与修养往往在不经意的举止投足间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是靠长时间的培养积累得来,有的人第一眼看去,就会让人觉得他很有修养,而有的人看完后,却让人觉得他缺乏教养,一眼而已层次分明。这可能是从你的穿着,你站立的姿态,说话的口气等等细微处透露出来的。

文明与修养,体现在很多场合,我这里只以餐厅用餐为例说明一下。学校的餐厅,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人员较密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会损坏我们个人的形象,甚至班级的形象,走出校园有可能损坏学校的形象。

比如,坐在餐桌前东倒西歪不端正,打饭时不按秩序排队,吃饭过程中边吃边讲,所打的饭菜浪费太多,放餐盘和筷子时不弯腰轻放,上下楼梯时打闹等等,这些细节,都向别人讲述着你的修养。

另外,我们学校每次大休的时候,多数同学要乘坐校车回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比如,等车时吃各种零食,上车时不谦让,和小学生一起挤,在校园里我们面对小学生尚且做不到礼让,走向社会怎么能做得好呢。

希望各位同学,对照自身,注意细节,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六、保持卫生,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的校园,有五千多名师生在这里生活学习,如果大家不讲究卫生,随手乱扔垃圾,那么校园将变得脏乱不堪,反之如果我们都加以注意,不乱丢乱扔,甚至看到地面有垃圾,主动捡起来,那么校园时刻都会是干净的,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自己做起,不制造垃圾,在班级中,以自己为中心半米范围内,都是自己的卫生区,发现垃圾要主动捡起。

七、及时就寝,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

休息包括两方面,一是中午的午休,要求吃完饭后,立即回宿舍,稍微调整一下,12:40必须躺在床上午休,午休期间,除了闭目休息之外,其他行为都算违规,希望同学严格遵守学校的要求,利用好中午的50分钟,好好休息。

第二是晚就寝,为了避免拥堵,八年级第一批8:55整队回宿舍,第二批再向后推迟5分钟。回到宿舍后,快速洗漱。在打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尤其打热水时,避免被烫伤。

宿舍里除了水果、牛奶之外,严禁吃其他零食,爱护宿舍卫生,不随意向地面乱扔垃圾。9:20听到哨声,负责关灯的同学,及把灯关掉,熄灯后要快速入睡,宿舍长要管理好宿舍纪律,不得出现讲话等违纪行为。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希望全体同学以纪律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在

新的学期里,树立新的目标,走向新的高度。最后祝愿全体同学,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篇6:开学典礼即兴演讲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在今天这个欢乐的时刻,我们______一中专环境优雅的校园里迎来了一批新的主人——20______级的全体新同学。在这里,我代表一中的全体师生对新主人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老师祝贺你们结束了初中生涯,跨进了新的学习征程,从今天起,我们将在这里一起生活、学习三年的时间。该怎么度过自己的三年生活呢?大家记住这句话:你开心你快乐,花儿努力的开,你伤心你郁闷,花儿努力的开,花儿不会因为你的心情改变自己,谁都不会因为你而改变自己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每一天都快乐充实阳光的度过。聪明的人很多,精明的人更多,但是高明的人并不多!能把重复的事枯燥的事做出快乐的人就是高明的人!

要想做个高明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坚持下去。比如坚持独立完成作业,坚持上早操课间操,坚持不说脏话粗话,坚持打扫卫生并保持环境整洁,坚持不把手机带进课堂,坚持不吃小食品。

坚持读几本好书等,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容易,当你把这些简单的学生的本分坚持下去并做得很好的时候,你就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了。把简单的事情坚持下去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出快乐就是不平凡。

借此机会老师建议咱们就业班的学生,在学好技能并做好学生本分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多参与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人格魅力等综合素质。

建议所有升学班的学生,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以三年级升学班的学生为榜样,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并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一年后,二年后,三年后我们将再次为你们喝彩!

我还要告诉同学们的是:让大家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不是指我一个人,而是指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要让大家因你、因我、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当你见到老师问声好,老师就会因你的有礼貌而感到幸福;当你为班里做了好事,同学就会因你的热心助人而感到幸福;当你把好表现带到了家里,父母会因你的改变和成长而感到幸福;当你为学校争光,我们全体师生更会因为你的进步、你的成功、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同学们,拿出你们实际的行动来证明自己吧,让我们大家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孩子们,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我代表全体老师向大家保证:我们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做你们忠诚的朋友和领路人,我们将努力做到:在你灰心时激励你,糊涂时提醒你,错误时批评你,困难时帮助你,困惑时开导你,危险时救护你,得意时敲打你,成功时祝福你。我们全体师生要做到多力合一,形成合力。最终帮助大家实现梦想、超越自己!

最后希望大家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不简单的人,最终让我们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谢谢大家!

篇7:开学典礼演讲致辞

开学典礼演讲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工业大学!

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级的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精心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家长们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从今天起,同学们将正式开始新的大学生活。那么大学是什么?大学能给予大家什么?我想到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当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我个人非常同意这句话,因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专家,仅仅依靠大学的训练是不够的。所以,大学之大,首先在于她是一个塑造“大写之人”的神圣殿堂,在这个地方,可以养成心怀天下的志向、革故鼎新的睿智和尊贤容众的胸怀。

那么,**工业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呢?在**,你将读懂奉献与忠诚、理想与坚持。“古路坝灯火”的故事会告诉大家,什么是抗日硝烟和铁血忠魂淬炼成的“科技报国”志向;在校园里面,同学们可以看到,那些60年前由华东航空学院师生从南京带来并亲手栽植的梧桐树苗,如今已经枝繁叶茂、绿阴如盖,这些树苗到这些大树会告诉你们,什么是“热爱祖国、顾全大局、艰苦创业、献身航空”的西迁精神;在《**故事》里,哈军工航空工程系全体师生,带着成批的实验器材、教学设备,历时八个月,从白山黑水之间迁到大**,这些故事会告诉大家,什么是“忠诚于党、科技强军、注重人才培养”的哈军工精神。78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为民族、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和领军人物,他们以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防建设为己任,代代传承,初衷不改,忠诚不变,激励着一代代**人不断超越自我,迈向新的人生高度。他们当中有的人大家很熟悉,有的人默默无闻。比如说,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先生,原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先生,我国核材料专业创建者李恒德先生,我国航天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陈士橹先生,中国第一台机载军用计算机样机和第一台机载火控机的研制者康继昌先生,等等。这些老一辈**人以品德之高、学问之深,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后辈奉为楷模的大写之人。今天,我愿意成为各位新同学的第一任“向导”,带着你们领悟大学之大,体会大写之人。

我想,做大写的人,首先希望同学们心怀天下、追梦不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要心怀天下,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天下民众的福祉而努力。大家还记得前几天(8月21日晚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我们**工业大学“水下航行器团队”的最新成果,他们研发的“50公斤级自主水下航行器”可以自主下潜到100米以下的水域,连续航行14个小时,军民两用的前景非常广阔。它的研制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微小型水下航行器方面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也使得我国在同类产品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年近80岁的徐德民院士就是这个“水下航行器团队”的第一代追梦人。在他的心中,我国拥有主权与管辖权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蓝色国土”,就是他奋斗终身的疆场。从青年时期开始,他就带领团队开创了我国自主式水下航行器领域的多个“第一”,以后,年过六旬的徐德民老师又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虽然经历科研经费不足要自己贷款、实验现场排险危及生命等多种艰难险阻,却始终把“为国家海防事业坚守一线”作为奋斗目标,从未懈怠。拼搏奋斗半个多世纪,徐德民院士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自主式水下航行器从无到有、再到国际先进的飞跃。他的学生,被称为“五虎上将”的宋保维、严卫生、李俊、胡欲立、潘光等五位教授是这支团队的第二代追梦人。在徐院士的带领下,他们从懵懂青涩的学生迅速成长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国内外知名学者,科研的志向从未更改,仍是把“为国家海防事业坚守一线”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

今天,在“水下航行器团队”当中,作为第三代追梦人的80后青年教师正在成为主力,90后的学生们正在成长。我想未来,在座的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接过“海洋报国”的接力棒,成为这支团队的中坚力量!

刚才,ARJ21-700首任总设计吴兴世校友向我们讲述了**和中国大飞机事业之间的渊源。明天,ARJ21-700飞机总师团队还将向大家详细讲述,这款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如何由梦想变为现实的历程。这个新支线飞机的核心成员当中,有一半以上是**校友。同学们,你们要向这些**追梦人一样,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本心: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什么是自己最喜欢的、什么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只有坚持初心,不断前进,听从内心的召唤,才有可能实现最初的梦想。

做大写的人,更希望同学们修身养德、怀质抱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最高目标是“三不朽”,也就是立德、立功和立言,其中立德指做人,被放在了首位。我给大家讲一个事情,今年四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永远离开了我们**校园,他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中国航天科技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陈士橹院士。在我看来,他少年立志、坚持梦想值得我们学习,他潜心科研、无私育人值得我们学习,他胸襟坦荡、高山景行的为人之范,更值得我们学习。陈先生虽然生活非常简朴,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捐资支持家乡发展建设,还在今年的3月15日,也就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叮嘱儿女将多年的积蓄馈赠学校,反哺自己奉献一生的教学和科研事业。我想,陈先生的脊梁是笔直的,他坚守梦想,不为任何艰难险阻而改变;坚持真理,不为权威所屈服。他的人格是闪亮的,不图名,无私地支持后辈和弟子脱颖而出;不图利,千金散尽只为学校事业发展。我想仅此两笔,陈先生的一生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同学们,优秀的品德是梦想升华的力量源泉,是生命圆满的标志,在追求梦想的征程中,以德养性、以德修身,你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充满希望的未来!

做大写的人,还希望同学们勤于学习、敏于创新。创新对于个人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把这个“诀窍”应用在大家的生活和学习中同样有效。对同学们来讲,推陈出新就意味着不守旧,意味着在黄金年龄阶段要充满好奇心,勇于尝试,意味着大家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意味着珍惜一切的.机会提升能力,获取知识,吸取丰富的营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今年6月25日,**的朋友圈都被这样一条消息刷爆了:我校师生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我自己作为目击者,见证了**第一颗微小卫星完美升空的全过程。这个被称为“翱翔之星”的微小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开展了在轨自然偏振光导航技术验证,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它的研制者是我们学校航天学院的周军教授带领下的12名年轻老师和20多名更加年轻的学生。大家可能还不知道12U立方星的概念,我给大家“科普”一下:立方星以字母“U”划分,1U就是体积10个立方厘米、重约1公斤的标准单位。目前,国际主流的微小卫星一般是2U、3U为主,但由于体积小,可开展的科研与应用非常有限。因此,从一开始,**的团队就瞄准了这个领域的最前沿,把具有更多科研功能和应用前景的12U立方星作为奋斗目标。现在,这支年轻的科研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系列化的立方星及其组件产品,还制定了立方星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和总装测试的研制规范。可以说,小小的立方星,不仅体现了**人面向学术前沿、为人类科学发展而拼搏创新的特征,也告诉我们:知识是梦想实现的根基,创新是梦想成真的阶梯,坚持勤于学习、敏于创新,你们就一定能插上梦想的翅膀,自由翱翔!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以后,美丽的**校园将是你们新的家园,你们的到来为**带来了新的气象,也为**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希望,大家珍惜在**美好而短暂的大学生活,认真体悟“大学之道”,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面培养真性情、做真学问,为今后成为“大写之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校长秋季开学典礼致辞

2.春季开学典礼校长致辞

3.小学春季开学典礼致辞

4.幼儿园2017春季开学典礼致辞

5.校长春季开学典礼精彩致辞

6.大学2017春季开学典礼致辞

7.大学春季开学典礼致辞2017

8.2017春季开学典礼校长致辞

9.校长2017春季开学典礼致辞

10.20小学开学典礼校长致辞

篇8:清华开学典礼演讲

在座的有些同学可能还没有想明白以后要做什么,会感到焦虑:如果对科研不感兴趣、没想好未来发展该怎么办?其实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我也没想好,也非常迷茫。直到1995年博士后完成之后才隐约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下定了决心。

如果有同学感觉对所学领域没有兴趣的话,我想你比不过我。我是在博士毕业半年之后才开始培养兴趣,现在我的兴趣极其浓厚,可以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干,觉得乐在其中。

那么,做研究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我先说什么不重要:最不重要的素质就是你的智商。无论什么学科,物理、工程、生物、文科,我认为最不重要的是智商,我相信这一点。那么,什么才是重要的?

付出时间才是进步的阶梯

首先是时间的付出。不要以为你可以耍小聪明,世界上没有免费的晚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我很反感有些人说我的成功完全是机遇,这一定是瞎掰。这样说一般是为了谦虚,但这种谦虚会误了很多学生。

我不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没有极大的付出。清华生物系前系主任老蒲,在美国已是赫赫有名的终身讲席教授,他在美国开组会时教导学生: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最大的诀窍是工作刻苦,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我知道你们不能像我一样刻苦,但我要求你们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这意味着如果是8小时一天的话,你要工作6天以上。你不要以为你早上8点去,晃晃悠悠做点实验,晚上8点离开就可以了。

他只计算你具体做实验的时间,和你真正去查阅简单的和实验相关的文献的时间。哪怕你的吃饭时间、查阅文献之后放松的一小时,都要去除。一周工作50小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如果你能做到,你满足了我的要求,你可以在实验室待下去;如果你不能,就离开实验室。其实老蒲说的是大实话,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科学家说出的话。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任何人不付出时间,一定不会有成功。

我的导师为何不读前沿论文

其次是方法论的改变。我的博士后导师是一个独树一帜的科学家,他只比我大一岁半,很年轻。从九十年代初起的十年中,他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实验室做出了30篇《自然》《科学》的文章,是世界上一顶一的高手。

我进入他的实验室之后,满怀希望要向他学习,希望跟他学方法论、学习思维方式、学习批判性思维。但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我非常纠结,也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方法论应如何养成。我讲的例子都非常极端,希望大家不是简单地接受,而是去思考,因为对你的专业不一定适用。

我举个例子:理科老师会讲,要广泛阅读文献,知识要宽广,要知道现代科学进展到哪儿了,要泛读,等等。其实我在霍普金斯做博士生的时候老师也是这样讲的,要读《Nature》,读《Science》,读一些刊物,我也是这样做的。到他的.实验室后,我觉得我的表现欲很强,想让导师知道我以后想做教授。

我如何让导师知道我很能干、很有见解呢?下一篇《Nature》出来的时候我仔细读,等我有很深的见解之后,去找导师讨论讨论,就能显得我很有见解了。所以有一次《Nature》发了一篇领域内的前沿文章,我就去找导师,可是导师说:“这篇文章我还没有读呢,读了以后再说吧。”我想导师可能最近比较忙,没有来得及读。当时我有点功利,想着我是不是白读这么仔细了?

过了一个月我又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已经发表了将近一个月了,也是一篇极为重要的我们领域内的文章。我又想跟他讨论,导师脸一红说,这篇文章我还没有读呢。我当时开始怀疑,他是不是不读啊?

等到下半年,一位鼎鼎大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访,邀请我的导师进行1小时的一对一学术交流。我的导师让秘书回复,他那天恰好出差不在。可是讲座那天,导师很早就来了,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解结构、看结构、分析结构,在写文章。

我当时非常疑惑。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样的人来了,你为什么不去“套磁”?你还不去表现一把?导师的回答非常简单,他说我没有时间。任何东西都可以再生,时间不可以再生。我当时大胆地问他:你读文章有时间吗?他说我不读文章。我想和大家说,大家在读博士时要读文章,但现在我已经不读那么多文章了。

当时我又问:不读文章如何养成科学素养?他说科学素养的养成和读最新的文章没有任何关系。科学方法论的养成和科学史有关,和重大发现的数据源有关,与科学进展到最前沿的知识没有任何关系。科学知识的最前沿只是在你做研究的时候让你知道,在领域内你所处的境地是什么样的,你是否在科学前沿,你是否在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仅此而已。所以说好的研究生课程不一定是告诉你科学最前沿的内容。

我在普林斯顿期间,普林斯顿最有意思的课是“人和遗传学”,里面最后一篇文章是90年代初期的文章,讲整个人和遗传学的发展历史、过程和一些关键的发现是怎么来的。最新的发现只是你在做研究的时候和你的领域内直接相关,而和你方法论的养成确实没有关系。我问导师,那你写文章的时候怎么写?

他说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会读一些文章。他讲得很实在。我希望大家能够问为什么,不要简单地接受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我在博士后的两年里收获巨大,我学到了如何在实验室里真正地攻坚克难。

怀疑是科学发现的推动力

最后,要建立批判性思维。除了方法论的改变,还包括挑战学术权威。我的博士生导师在33岁已是正教授、系主任。他在开车时想象出Zinc Finger的结构,这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重大的凭大脑想象出来的结构。他在晚上做梦的时候也在思考,他的每一天都充满思考,那时,我在上博士三年级的,我很怕他。他有一米九三,一百公斤,力大无穷。有一次我们超速离心机的盖子拧不开,他去直接把转轴给拧断了。他经常说,“怀疑是科学发现的推动力。”

有一天我们开组会,他看起来特别激动,说今天我给大家演示我的一个想法,希望大家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他开始画了一个长方形,中间加一个隔断,左面是氧气,右面是氮气,看到他画出来的图和列出的公式,我想他是想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的过程。他开始写公式,满满一黑板的推演之后,一步步证明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的。当时我们都震惊了。

可是,我在他写出的公式里面发现了三处错误。当时我不太敢提啊,于是哆哆嗦嗦举起手说,我想说有第一处错误。这是,我对面的师兄说:“哪儿有错?啊!哪儿有错!”我哆哆嗦嗦说完,所有同学都说我错了。

其实,我发现在我说出第一句话时,导师的脸就红了。在我们实验室争吵时,他说今天的组会到此为止。下午,导师找到我说,你学士是在哪个大学念的,我说是清华大学。他说我不关心你来自哪个大学,我关心的是你学得非常好,老师一定是一位大家。

我的本科老师的理论功底很深厚,所以讲得很透彻。在此之后,我们研究所的同事见到我便会主动跟我打招呼,这让我慢慢地有了自信。在我找到职位的时候,他们都对我说“恭喜”。用自己所学纠正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的错误,在我科研路上给予我无限自信,至今对我仍有很大影响。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在科学网的微博上面写了一些对研究生如何提高自己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博文。你要时刻记住,你认为自己行,那你就一定可以。同时还要记住,不可知足常乐!

我认为的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能够无忧无虑地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但是,我们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的研究是希望能够回报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

篇9:教师演讲材料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我们老师的生活,那就是——忙。我们时时忙,处处忙,很少有时间在一起晒晒我们的无奈,晾晾我们的悲伤,当然也有幸福的荡漾。那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我们语文组办公室的故事。

她绝对是一个好老师,但那一刻她认为自己不能算是一个好女儿。

她的爸爸去世了,办完葬礼,她就回到了讲台,甚至没有让人给代课,她默默地做着日常工作,备课,讲课,批卷,与学生谈话……但有一天她还是哭了!在那个角落里,她极力地掩饰着她的泪水,但泪水已决堤。我们才知道此时她的妈妈也病着,她前一段时间她还是三个班的课!她能挤出多少时间,能有多少时间陪老人呢,总能看到下课后她匆忙奔向医院焦急的背影,却看不到坚守讲台时她内心承载着的很多的痛,因为她努力地把痛藏在了心里,压在了心底。她不想影响同学,讲台上的她还是那样温和,她没有给学生落下一节课;她不想拖累同事,工作时的她还是那么平静,她没有给同事增加一点负担。但她却苦了她自己,一颗心终于承受不了那么多的痛了,于是那已经不再年轻的眼眶里流淌出了对父母的亏欠,对分身无术的无奈,对逝去亲人的无法抚平的伤痛。那混浊的泪水里有着中年人说不出的复杂的滋味呀。

是呀,我们的工资并不高,凭现在的物价,当老师的儿女们给父母买不了什么高档的营养品。我们的时间又不多,不能像别人那样早晚陪在老人身边拉拉家常,忆忆往事。我们的精力也不够,不能像姐妹那样时常带着老人在公园里绕绕弯,兜兜风。甚至老人病了,我们也只能匆匆的去看一眼,又匆匆的赶回来上晚课。我们的工作没有多大权,但可爱的老师们还在坚守职责;我们的工作没有多少钱,但可爱的父母们还在支持我们,一提到我们的工作,他们就会骄傲的说,她是三中老师,她忙呀。为了这句话,我们也要当个好老师;为了这句话,我们的付出值得。可爱的可敬的老人们,在这里让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儿女们对你说声谢谢吧。

她绝对是一名好老师,但有时候她认为自己不能算是一个好妈妈。

“无论多么坚强的母亲,孩子永远是她坚强的内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可是妈妈当了班主任,这最柔软的部分却在很多时候变得硬起来。”她的这段话曾引起了很多老师的共鸣。她是一位班主任,当时她孩子还不会说话。当不会说话的孩子抱着枕头哭着不肯入睡,当不会说话的孩子闻着带有妈妈气息的睡衣含泪睡着,当不会说话的孩子搂着小被子傻傻地坐在床上等妈妈回来的时候,他们的妈妈班主任或是正在教室里看晚自习,或是正在与心情悒郁的学生谈心,或正从荒凉的郊区心惊胆战地奔走在回家的漆黑的夜路上,这时候妈妈班主任的心是硬的。当会说话的孩子在电话里哭着说“我要妈妈”值班的她在走廊里含泪挂断电话”。

三中的妈妈老师们,我们在努力做一名好老师时,我们对自己的宝贝亏欠得太多。

早晨出门总能听到六楼那孩子带着哭腔喊“妈妈,妈妈,你别走”,于是又是那串下楼时犹豫的脚步声,还有那个红着眼圈躲在门口偷听屋里动静的妈妈的背影。别怪你的妈妈,因为教室里还有一群孩子等着她。时间长了宝宝渐渐地明白了妈妈每天早晨都是要早走的,于是他每天眼角挂着泪珠用稚嫩的声音不情愿地说“妈妈再见……”

晚上回家经常能看到幼儿园门口一位阿姨领着一个小女孩儿,那个小女孩儿用怯怯的目光期待着远方,不哭也不闹。我总想说宝贝别急,妈妈上完晚课就会来接你。

儿童医院里,最能给孩子安慰的应该是妈妈柔软的抚摸与温暖的亲吻吧,但这个时候妈妈们有课,所以只有爸爸忙乱的脚步和无奈的叹息。次数多了,孩子接爱了,习惯了。他们吃药不闹,打针不哭。我们老师家的宝宝多乖巧。

我想对宝贝们说:妈妈爱你,虽然她为了不影响学生高考而推迟了你的出生;妈妈——很爱你,虽然她为了给学生开家长会而不能去参加你的家长会;妈妈——真的很爱你,虽然她认真的检查别人的作业后再没有体力陪着你学习。这一切只是因为她的工作对象不是冰冷的事物,而是一群鲜活的灵魂,将来你也会成长为学生,你也会遇到很多像妈妈一样的老师,你也会得到她们的关心关注关爱,你会理解妈妈原谅妈妈支持妈妈的。虽然你很小,但你已经很乖巧了,可爱的可敬的宝宝们,在这里让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妈妈们对你说声谢谢吧。

我不一定是个好老师,但生活里我认为自己一定不是一个好妻子。

为什么三中老师配偶内部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时间恋爱,大家都把时间与精力用到了工作上,所以只能采取这种互助互救方式,内部解决了。我当年也有这种想法,但可能由于海拔的原故,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的爱人兰军同志,说到兰军他真是个好同志,特善良,特单纯,很快就被我的假象迷惑了,我对他说你看一般的女孩子哪有我这个身高,他说是;我说你看我长得也不赖吧,他说可不吗;我说你看我大学本科毕业,现在正在读研,他说你真行。于是他就火急火了的把我娶回了家。他忽略了一点,他娶了一名三中班主任老师。他在荣升为赵英屏丈夫的同时,他也发现他同时兼职为赵英屏的后勤,赵英屏的管家,赵英屏的保洁等一些副职。他发现时局不妙,但为时已晚。周六他兴冲冲的从兜里拿出两张电影片,我也随手从包里掏出一叠作文纸,他气愤,但不敢发作;他美滋滋地说单位聚会可带家属,我告诉他周六补课,班级不可混乱无主,他无奈,但也没有辙;他乐呵呵地跟我说咱聊聊天,忆忆旧,再说说未来和奋斗;我说家长来电话不能挂,聊完学生再和你说闲话,他无语,也认命了。从此以后就认认真真服服帖帖地做着三中班主任家属。早晨我爬起来就走,没给他做过一回像样的饭菜,做妻子的真的很抱歉;周六了,洗衣服的是他,而我补觉的是我;*爱人的真的很对不起;学生气我了,回家后他成了我的出气筒;孩子病了,一个电话把他从部队揪回来抱着乐乐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的跟他说声谢谢,今天我要在这里对他,对我们三中的家属们说声谢谢,谢谢你们的理解,谢谢你们的支持,谢谢你们的溺爱,有了你们,我们平淡平凡平常的事业才变得让人感到温暧温润温馨。

一景一幕,一点一滴,历历在前,这一切的一切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浸入我们的血液。不必再说责任与否,不必再说热爱与否,不必再说奉献与否,我知道我们这群傻傻的人最适合教师这个职业,教师这个职业也最适合我们这群傻得有点可爱可敬的人。

虽然我们的生活里没有震撼人心的惊天动地,没有令人称羡的丰功伟绩,没有令人眼光缭乱的灯红酒绿,没有炫丽夺目的鲜花光环,有的是早上,当你披着晨曦走进教室,学生那一句问候,带来的暖意;有的是课间,你抖落一身粉笔屑走出教室,围在你身边那叽叽喳喳的声音,让你体味的惬意;有的是晚上,你伴着星光走向回家的路,那一条短信传递的爱意,当你疲劳时,悄悄在你身后出现的一把椅子;当你郁闷时,他们不声不响地看着你的那种乖巧,是呀我们有的只是一如既往的本本分分,认认真真,平平淡淡。但这本分平淡里有着我们灵魂的踏踏实实,情感的纯纯爽爽,品格的清清白白。

我们没有重重的权力,没有鼓鼓的钱包,当然也没有昧心后被举报的惶恐,也没有获利后被揭发的惊慌。我们有的是普通,有的是平凡。不,还有,还有内心的一份淡然和恬静,还有一串串印迹,印在了一群英姿勃发的少年的心里。除了我们谁能做到?!于是我们也收获着别人的尊敬与赞扬,但当人们对我们说谢谢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转身对我们已弯了脊背的老爸,对白了鬓发的老妈,对那盯盯地望着我们的宝宝,还有那永远比别人忙的我们的家属我们的爱人说一声谢谢了……

让我们对你说声谢谢吧!

篇10:教师演讲

蓝天因为有了白云的依偎才不会寂寞;高山因为有了山花的依恋才不会孤独;碧海因为有了鱼儿在她心里嬉戏,才会这样生机盎然;而我,因为有了你们,可爱的孩子们,才真正拥有了最美丽、最可宝贵的人生。

没错,我是你们的老师,我给你们传授着知识,我教会了你们思考,而你们,又何尝不是我的老师呢?很多时候,你们不经意的表达,却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给了我深深的启迪,给了我最质朴而又最可宝贵的智慧。

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大班的你说道:“蜗牛的眼睛很小,你要是没有一双好眼睛是看不到的。”我为你的认真劲儿喝彩的同时,却对你的结论半信半疑,课后,我特地找来了一只蜗牛,仔细地观察又观察,我瞪大了眼睛找着你所说的蜗牛的小眼睛,还真让我找到了──你说的没错。那一刻,我才发现面对身边的细琐我竟未能用心去看!我的孩子,是你不经意的句子深深地启迪了我:很多时候,我们静下心来,会发现很多……

但是,我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对我的教育,却远远没有结束。你们对同一件事物的'完全相反的论断,每每让我唏嘘不已,赞叹不已,更让我艳羡不已。那是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你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了一幅幅奇特而有趣的画。你,画的是三只蜗牛,一只大蜗牛背上驮着一只小蜗牛,在它们前面,另外一只蜗牛回过头看着后面的两只,每只蜗牛的眼睛都很大,很夸张,又圆又亮,还长着长长的睫毛,向上弯曲着。我心里想,这孩子,画蜗牛也不事先认真观察一下,把蜗牛画走了样。

我悄悄地告诉你:“蜗牛的眼睛很小呀,你肯定没有见过真正的蜗牛。”我正要教你蜗牛的正确画法,你却小声地对我说:“老师,我见过蜗牛啊,可我今天画的是蜗牛一家呀!蜗牛妈妈背着孩子,不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怎么能看清楚回家的路呢?蜗牛爸爸看着自己的孩子,心里很高兴,当然也会把眼睛挣得很大呀。”

呵,本来想说服你改画的我,却完完全全被你这一句话给说服了!我明白了,不是你把蜗牛的眼睛画大了,而是蜗牛一家把眼睛睁大了!我又一次深深地羞愧了,孩子,面对你灵动的心,我竟如此迟钝,当你天赋异秉,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着你的思想,我竟难以体味。孩子,是你教会了我如何走进你们的心灵,了解你们的天性。

在你们纯洁的童心的指引下,我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妙!我的孩子们,和你们渡过的点滴岁月让我难以忘怀:当你听着动听的故事渐渐停止哭泣,瞪大眼睛注视着,我发现你是多么好学;当你面对新奇的玩具不断尝试探索,最终学会了怎么玩,我发现你是多么执著:当你拉着我的手扬起小脸告诉我,你要送我一架小飞机,我发现你是多么纯真……

我的孩子们,是你们让我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灵动!你们是我无限的动力的源泉。

更多精彩演讲范文:

环保演讲稿范文-最后一片叶子

青春的火炬演讲稿

车间竞选班长演讲稿

IT领袖马云演讲实录

优秀演讲稿:青春的本色

篇11:暑假开学典礼演讲作文

金色九月,阳光明媚,秋风送爽。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新生、老生表达我最美好的祝愿: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新学期一开始,我们的校园就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现在,同学们会在设备齐全、充满现代气息的教室内上课,那感觉别提多好了。近年来,我们学校飞速地发展,试问谁不为此感到自豪呢?

一直以来,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默默地工作,无私奉献,努力为同学们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但是,同学们想过吗?学校要发展,形象要高大,光靠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学校才能发展的更好。

新的学期,我们要有恒心,有毅力:我们要学会自控、自制:我们要有阳光、有活力;我们要有礼貌、有修养。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相信XX的辉煌将属于我们全校师生!!

在这里,我再次祝贺大家: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小学开学典礼教师代表励志演讲

2023小学开学典礼上教师的演讲

开学典礼讲话励志演讲

大一新生开学典礼演讲

初三开学典礼学生演讲

小学开学典礼演讲致辞7篇

开学典礼演讲致辞范本7篇

国旗下的演讲-开学典礼演讲

中学生开学典礼演讲 开学典礼演讲经典篇

开学典礼教师发言稿

教师开学典礼演讲参考(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教师开学典礼演讲参考,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