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蒙城导游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富士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徽蒙城导游词(共含6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富士康”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安徽蒙城导游词

篇1: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

蒙城县历史悠久,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据尉迟寺遗址发掘文物证实,4500多年前,即有古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自殷商以来,县名迭更,隶属多变。唐代天宝元年(742),正式定名为蒙城县,沿用至今。以后隶属和行政区划虽迭经变化,但辖区却无大的变更。

夏,为禹贡豫州之域。

商,为汤都,称北冡。西周称漆邑。公元前595年归楚,称楚北地漆园。

秦,属砀郡。

汉初,分西北境为梁国蒙县,东南境为沛郡山桑县。三国时,属魏谯郡山桑县。东晋侨置蒙县,仍属谯郡。

南北朝时,属宋山桑县。南齐仍为山桑县。

北魏皇兴元年(467),废山桑县建置涡州,为州治所。在漆园故城建置涡阳县。

梁大通二年(528),梁改置涡州为西徐州,后置北新安郡,均为州、郡治所。

东魏武定八年(550),置南谯州,仍以涡阳为治所,并山桑、蒙县为蒙郡。北齐复称蒙县。

隋开皇十六年(595),称淝水县;大业七年(611),改淝水县为山桑县。

唐天宝元年(742),正式定名为蒙城县。此后,虽归属屡有变更,但县名一直沿用未变。

五代时,为河南道亳州蒙城县。

宋代,先后属安丰军、亳州、寿州。

元代,属总管府安丰路。

明代,属南直隶凤阳府。

清代,先后属亳州、颍州。

民国元年(1912),属安徽省寿州。

民国3年6月,属安徽省淮四道(道尹驻泗县)。

民国3月,直属安徽省。

民国10月,属安徽省第六(泗县)行政督察区。

民国27年6月,属安徽省第三(阜阳)行政督察区。本月中国共产党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33年12月,蒙城县北境归宿蒙县,属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民国34年12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民国36年6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11月,县南境归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民国38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涡阳4个边区县,设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12日,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阜阳地区改市,属安徽省阜阳市。

6月,地级亳州市建立,属安徽省亳州市。

篇2: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

蒙城方言属中原官话。县东南境接近凤台方言,县西北境则受阜阳方言影响较大。境内词汇差别最大,语音略有差别,语法比较一致。蒙城方言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蒙城方言的调类和普通话相同,均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只是顺序不同,而且调值悬殊较大。

蒙城县是“中国楹联之乡”。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蒙城县举行楹联“五进”暨“九溪·恒辰杯”全县楹联对抗赛,征联分出句征联和自撰联两种方式。从应征较好的县直和乡镇单位,该县选择六个单位组成六个代表队于“五一”节前后举行现场对抗赛。竞赛内容为楹联知识、楹联故事、古今名联及现场应对。

蒙城县居民以面食为主,每日三餐,干、稀两类。干有馒头、卷千、杷粑、锅贴、烙馍、干饭等,稀有红芋饭,面条、面片、面疙瘩、莱汤等。平素以咸菜、辣椒、蒜瓣佐食。20世纪80年代后,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居民喜食甜、淡、低脂肪及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民国时期,蒙城县富人冬戴风帽,身着长袍马褂,下穿直筒大腰棉裤,足着棉袜,穿三道云棉鞋;春、秋戴礼帽,着夹袄夹裤,出门穿长衫。—般百姓冬戴线帽,上着土布右开襟过膝大棉袄,下穿棉裤,脚穿麻窝(麻、草结的鞋);春、秋穿土布对襟单褂,腰系青布巾,穿草鞋或撒鞋(鞋脸较深,上面缝着皮梁或三角形皮子);盛夏敞头赤膊。家境稍裕的青年,冬戴“火车头”(东北棉帽),春、秋戴“帽垫”,顶缀红疙瘩(父母新丧为白色),外出穿海昌蓝大褂,少数人穿西服,着皮鞋。老年妇女冬戴头箍或顶包头,上穿棉袄(肥胖宽大,右开襟,大陀襟镶边,领口、袖口饰花边,钉布扣五、七枚),下穿大腰直筒棉裤(裤角镶滚边,扎腿)。中青年妇女,出门穿海昌蓝褂,着荷花色袜,吊带,红绣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蒙城县境内居民喜列宁装,男青年戴蓝军帽。女青年上穿站领盘香扣对襟短褂,夏穿肥胖仅及膝盖的二蓝色裤,柿黄色袜,带袢鞋。1955年前后,风行苏联花布。70年代,服装以蓝、灰、黑三色为主,男性一般穿“二五大衣”、中山装、西装、衬衫,松紧口鞋。20世纪80年代后,青年男女服装款式新颖,花色绚丽。男上衣有呢子大衣、西装、港衫、茄克、猎装、青年装、击剑装、香槟衫等,下着西装裤、喇叭裤、牛仔裤。女性着西装、连衣裙、丝绸绣花时装、滑雪衫、羊毛衫和各种纹饰的毛线织物。城镇居民穿皮鞋,农村人穿运动鞋。旅游鞋城乡居民都爰穿。

篇3: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

九顶灵山寺位于蒙城狼山山顶,寺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共13间。分两进院落,有院墙围护,总体为砖石结构,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寺院宏大,分上寺和下寺两部分,共有殿宇百余间,距今1300余年。初名“昭明寺”,是取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之溢号命名的。萧统德才兼备,信奉佛学,天下颂仰,被武帝封为昭明太子,后在“侯景之乱”中丧生,故以其命名,以示纪念。宋朝时更名为“当阳寺”。至元朝时,该寺毁于火灾。明初重修后,主持僧和地方主事者为扩大影响,招揽香客,传说山神灵验,就把寺名改为九顶灵山寺。一千多年来,该寺闻名淮北,周围数百里的善男信女纷纷来此求神问卜。灵山寺的砖雕艺术堪称一绝,不仅逼真传神,而且数量很多,它是灵山寺的瑰宝。

亳州是皖北四市之一,气候温暖适宜,日照充足,雨水适量,亳州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是一月份,但比起北方的冬季还算温暖,平均气温零摄氏度左右,最热的季节是七月,平均气温在二十七摄氏度左右。亳州的梅雨期主要为在每年六月到八月期间,雨具是这时必不可少的装备,有时雨量过大,可能出现涝灾。

因此,每年的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来亳州都是不错的选择,气候温暖,少雨多晴天。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更容易将花戏楼的砖雕、木雕看的通透,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古代工匠的精湛雕刻技艺。

此外,每年正月十五都有鬼会表演,也称大班会,表演内容为阴间斩秦桧,演员装扮成各种类型的鬼,群鬼起舞,很有意思。

篇4: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

蒙城庄子祠,道教庙宇。在安徽省蒙城县城东关。

庄子祠始建于宋元丰元年,时任蒙城县令、秘书丞王竞主持修建,并请后世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撰写了《庄子祠堂记》,此文收录在《苏东坡全集》中,现存残碑一块。明朝天顺年间,原庄子祠被洪水淹没,明万历八年,也就是公元1580年,时任知县吴一鸾于县城东关,今县棉麻公司院内重建庄子祠。重建的庄子祠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有逍遥堂、梦蝶楼、卷蓬、道舍和鱼池桥等建筑。明崇祯五年,也就是公元1632年,时任知县李时芳重修逍遥堂,始建五笑亭和观鱼台,并镌刻“庄周故里”立于祠堂前。

宋元丰元年 (1078),知县王竟创建于涡河北岸漆园城,后被黄河水淹没,明代万历九年(1581),蒙城知县吴一鸾于今址重建,时有逍遥堂、梦蝶楼、大门、二门、鱼池桥、观鱼台、道舍等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崇祯五年(1632),知县李时芳重修逍遥堂,增建五花亭并辟池为濠上观鱼园。后历遭兵劫,遂渐颓毁,所存无几。现寸为1995年重建。

明崇祯五年(1632年),蒙城知县李时芳重修逍遥堂,增建“五笑亭“,辟池为”濠上观鱼园“,并亲撰《新修庄子祠记》。

清代至民国中期,增设景点,以壮观瞻。在通道两侧建碑亭两座,立碑八块,镌刻前贤题咏和乡贤义行诗文;大门两侧分立碑林,一字排列,计三十余块。此后,庄子祠旧址寻得苏轼《庄子祠记》残碑、明宗伯汪镗《新建庄子祠记》碑,今收藏于庄子祠内。

1995年6月28日,重建庄子祠工程破土动工。特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古建筑专家张驭寰教授设计,恢复昔日庄子祠内“逍遥堂”、“梦蝶楼”、“鱼池桥”、“观鱼台”、“五笑亭”、“道舍”等景观;增辟“濮池”为庄子隐钓濮水新景点,一座仿汉代建筑风格的庄子祠又重新屹立在庄周故里。

篇5:安徽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你们好!

我是本次将要带领你们浏览黄山风景区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陆导。

请注意安全,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的南边重镇汤口。在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断,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是我们要浏览的黄山风景区,在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

黄山还有个神奇的传说。它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个名。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族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成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们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为了黄山,意思呢,就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就一直到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下面,我再把黄山“四绝”分别作个介绍。

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然是奇松。黄山奇松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你见了不能不称奇。一般说,凡有土的地方就能长出草木和庄稼,而黄山则是从坚硬的黄岗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山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岩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

这些怪石有的是庞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珑;有的独立成景;有的是几个组合或同奇松巧妙结合成景。

再说云海。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

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一个名,叫黄山海。这可不是妄称,是有历史为征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学家叫潘之恒,在黄山住了几十年,写了一部60卷部头书——黄山山志,书名就叫《黄海》。黄山的一些景区、宾馆和众多景观的命名,都同这个特殊的“海”有关联,有些景观若在云海中观赏,就会显得更加真切,韵味也更足了。这些也都证明,“黄海”这个名是名副其实的。

黄山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尽,还有一“绝”就请你们自己去观看了,就是温泉了,大家注意安全哦,本次旅游到此结束。谢谢!

篇6:安徽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安徽,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吧! 我的家乡居住在偏北地区,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我家乡的名字还有来历呢,我的家乡也就是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及滁、和、广(德)三州。

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其后又成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从安庆、徽州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我的家乡还有好多美丽的风景线,比如我们的首都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它居住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着称于世。八达岭长城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十口金镢露着袢,十口金锅露着沿,百样草药到处见。”这是流传在八达岭上的歌谣。怎么回事呢?有一段故事传说。秦始皇修长城时候,征集了全国各地的民工和能工巧匠。北方人还好说,特别是南方人来到北方,不服水土,再加上吃不饱,劳动又重,死的人就多了。

阎王小鬼把死在长城上的魂拘去,到城隍庙里注销户口。城隍爷打开户口簿,挨个一查,说;“这些人都不到死的岁数,不能注销。”小鬼回禀阎王,阎王来找城隍说理,说他们已经死了,填了长城馅,为什么不给注销户口?城隍说:“他们寿数未尽,根本就不该把魂拘来。”俩人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没办法,就去找玉皇大帝打官司。玉皇大帝听了俩人争执的理由,官司一时不好断,就让他俩先回去,然后让太白金星下到凡界去做调查。 太白金星变化成一个老头,来到长城上一了解,确是死人太多,冬季一日上千,夏季一日上万。死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吃不饱,二是活太重。同时还了解到修长城是为了防御外族侵略。太白金星回天禀告了玉皇大帝,玉帝为了拯救民工,加速长城的工程速度,就派老君爷和药王爷下凡。老君爷造了十口金锅,十把金镢,这两样可是宝贝。

那十口金锅煮上饭,不管有多少人吃,也吃不完。民工们再也不饿着肚子干活了。那十把金镢更是厉害,不管多大的石头,用金镢一比划,一块四棱见线的大石条就出来了,民工们再也不用费力开凿石条了。药王爷为了治民工们的病,就在长城内外撒下了许多药籽,长出了许多草药,什么柴胡啦、知母啦、苍术啦,不下几十种,民工们有了病,一吃就好。

有了这几样宝贝,工程速度果然很快,不久,就把万里长城修好了。那十口金锅,十把金镢,老君爷没收回去,一直就在八达岭埋着,光听说露着沿,露着袢,就是谁也找不到。药材可是到处都有。回头再说阎王爷和城隍爷的官司。修长城的民工,阳寿未尽,本来就不该死,不应把魂拘去,玉皇大帝断的是城隍有理,阎王无理,阎王的官司打输了。

所以后来,人们给城隍修了庙,叫城隍庙,给玉帝修了庙,叫玉皇庙,也给老君修了老君庙,给药王修了药王庙,唯独没人给阎王修庙。不知旁处有没有,反正围绕着长城八达岭一带没有阎王庙。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至于那几件宝物至今还没有发现。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安徽!

安徽导游词精选

大家好!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旅游! 安徽位于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深厚璀璨的文化底蕴。安徽是中国道家文化、北宋理学等重要文化的发源之地。明清处于鼎盛时期的徽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建安文学、桐城文派等灿若星河,熠熠生辉。 享誉世界的中国京剧起源于安徽徽剧。安徽的黄梅戏,不仅唱响中国,也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中国历史上的道家思想创始人老子、庄子,东汉的神医华佗,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包括近代新文化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等,都出自安徽。

瑰丽的自然景观,浓缩了中国山水的精华。黄山以雄伟瑰丽、险幻清幽而著称于世,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桂冠于一身。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于20XX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莲花佛国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禅宗胜地天柱山,以雄奇灵秀著称。盛名道教之地齐云山,秀甲江南。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在安徽穿境400公里,称之为800里皖江,也是中国资源富集、经济发达的重要区域。穿境安徽中部的淮河,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徽文化交汇之地。

独特的区位优势,实现了国家战略规划的全覆盖。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皖北地区、大别山片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均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安徽的矿产储量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淮南、淮北已建成亿吨级煤炭基地,铜陵有色铜加工产量居中国第一,海螺水泥产量居亚洲第一;安徽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粮食净调出省之一,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

安徽是首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份之一,科教资源丰富,人才荟萃,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明显的科教优势;安徽的制造业比较发达,具有鲜明的产业优势,优质材料、汽车、家电、装备制造、化工等产业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奇瑞、江汽、科大讯飞等企业已成行业排头兵,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安徽正在成为国际战略投资者开展跨国合作的首选之地。

20XX年,6900万安徽人民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17212。1亿元,增长12。1%;财政收入3026亿元,增长14。9%。安徽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

潮涌江淮、千帆竞发,美好安徽、迎客天下。当前,全省上下正致力于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开放的安徽,广迎四海来宾;发展的安徽,蕴含无限商机;美好的安徽,充满生机活力。

安徽导游词

旅客们,大家好!下面有我来为大家介绍安徽的旅途景点!

安徽建省始于清康熙初年,取旧时的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安徽以长江为界,形成了皖北和皖南两大地域:合肥、宿州、淮北、亳州、阜阳、淮南、蚌埠、滁州、巢湖、安庆、六安11市在皖北;黄山、池州、铜陵、宣城、芜湖、马鞍山6市在皖南。

安徽大地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黄山为安徽山水典范,区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19XX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令世人瞩目。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现存78座古寺庙,以佛教殿堂与皖南民居相结合而独树一帜;著名的道教圣地齐云山,摩崖石刻、道教遗存和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瞩目;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有45峰、86怪石、18瀑等胜景;琅琊山以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为特色。

除国家级景区外,还有1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导游词

安徽天柱山导游词

安徽的导游词100字

安徽黄山的导游词

安徽黄山导游词作文

安徽的新颖导游词

安徽导游词各个地点

安徽各景点导游词

安徽导游词结尾7篇

安徽宏村导游词

安徽蒙城导游词(整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安徽蒙城导游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