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原导游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蹲街头解闷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陵原导游词(共含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蹲街头解闷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五陵原导游词

篇1:五陵原导游词

“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干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源上尘。”大家猜猜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地方?对!是咸阳原。今天,我们就去参观那里的有 “中国金字塔群”之称的五陵原,一睹西汉帝王陵墓之风采。

咸阳原上数量最多的是西汉帝王陵。“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就是古人对西汉帝王陵的写照。西汉11位皇帝中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在渭河以南外,其余9个皇帝的陵墓: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哀帝义陵、平帝康陵都分布在渭河以北的咸阳原上。这其中以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群的五陵原最具有代表性。

概述

五陵原位于咸陌市北部,西起兴平市,东到高陵县,北接泾阳县,南达渭河北岸,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3.5公里,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因其原高土厚,地势开阔,自然风光绝佳,被历代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成为皇家陵墓区。这些皇陵平地凿穴起家,沿郑国渠走向一字排开,气势磅礴,高大雄伟,十分壮观。

和唐代及以后的“因山为陵” 不同,汉陵多是 “平地为家”,形成“覆斗式”的规范形制,封土底部和顶部呈平面方形,一般高度在46-66.5米,底边长240-260米。宽 60-85米,气势磅礴、高大雄伟,象征着墓主的高贵和尊严。在帝王陵周围,一般都有陪葬墓,据对汉景帝阳陵进行考古发现,陪葬墓园内已经探明的大中小型墓葬就有5000多座。

在这些陵墓中,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均设邑建县,故名“五陵邑”。有朋友会问为什么要设置陵邑制?这主要是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系。汉高祖九年 (前1),刘邦接受了郎中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的2000名大官、富人及豪杰及其家眷大量迁徒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徒者居住。以后,汉惠帝刘盈在修建安陵、汉景帝在修建阳陵、汉武帝在修建茂陵、汉昭帝在修建平陵之时,也都竞相效仿,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后来皇帝又不断迁贵族于此,“五陵”便成为阔人聚居的地方。因此,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叫“五陵少年”。所谓“五陵少年今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

西汉建立以后,将国都由咸阳迁至渭河以南的长安城中,但五陵原因为与长安隔水相望,并担负着“强本弱枝”和防御匈奴的两大任务,因此仍发挥着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巨大作用。至隋唐,这种作用并末稍减,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斗争多发生在这里。

由于西汉政府曾多次大规模向这里实行徙民活动,故又使这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文地理区域,无论是对我国古代哲学、史学,还是文学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和繁荣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贡献。

首先,这里是先秦诸子百家的汇集地。春秋战国是我国经济和政治制度发生剧烈变革的动荡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这些持不同观点的思想家们为寻找和争取握有政治权力的众多诸侯,频繁地开展游说活动,借以扩大他们的政治影响,企图建立自己所设计的政治模式。地处五陵原东部的秦都咸阳也就成了诸子百家的游说中心。极大地促进了秦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秦国社会变革的顺利进行。

其次,五陵原是今、古经学的发祥地。经学是西汉初年兴起的一个新的儒家学派。由于它是专门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学问,故有经学之称。

西汉元光年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下诏“罢默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在武帝第一次徙民茂陵的建元三年(前138年),已任江都相之职,具备了迁徒资格,加之他又正受到武帝的信任,故于此次徙家茂陵,是很有可能的。如果说这个推断不误,那么他一生的重要论著,诸如《春秋决事》和《春秋繁露》等,当多是在茂陵家中写作完成的。另外,与董仲舒同时,西汉中后期和东汉时期许多专治经学而成绩裴然的经学家也都家居五陵。由此可见,五陵原是汉代经学的诞生地和中心地区之一。

五陵原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地下历史博物馆,其间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7处,震惊中外的重大发现接连不断。据专家考证,五陵原“金字塔”群在历代序列、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可以和埃及金字塔相媲美。

长陵

现在看到的这座陵墓叫长陵。长陵系汉高祖刘邦的陵,在今渭城区窑店乡三义村之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邦是现在的江苏沛县人,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他与项羽起义军一起消灭了秦王朝。在楚汉战争取得胜利后,刘邦建立新的政权——汉,定都长安。刘邦建汉后,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制,他积极发展生产,安定人心,恢复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人的自由,官兵复员给予优待。恢复了一些人的故爵、田宅。刘邦即位后,分封了7个异姓王,以后便因他们谋反或借口他们谋反,先后将其中6个除掉。刘邦在取得政权之前,尚能豁达大度,以大局为重,因此在他的阵营里,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取得政权后,他就疑虑多端,生怕众臣谋反,容不下同他出生人死的部下。斩韩信、诛彭越、贬张良。故有歌云:“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刘邦在斩杀这些功臣后,自觉可以安心坐稳江山,遂返回故乡沛县,设宴招待乡亲并亲自做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风歌》。

刘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三尺宝剑,斩白蛇,进咸阳,取得天下的人。在他晚年时因征讨英布,箭疮复发,在回军路上病倒,吕后给他请来医生,他拒不就医,认为他的命运是由天安排的。公元前 195年病逝,终年61岁,溢号为“高皇帝”。

今日的长陵已不复当年的风采,仅有两座孤冢残留原上,一座是刘邦的墓,另一个就是他的妻子吕后的墓。

惠陵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汉惠帝刘盈的安陵。刘盈,是刘邦和吕后生的儿子,生于秦始皇三十七年 (公元前2)。他6岁时,在今西安市临幢区武屯乡被汉王刘邦立为王太子。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即位于汜水之阳,尊王后吕雉为皇后,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公元前195年,高祖崩,刘盈继皇位,是为汉惠帝,时年 17岁。惠帝为人仁弱,因此朝廷大权掌握在其母吕后手里。刘盈目睹其母囚禁戚夫人,残酷地把她致死,终日哭泣,染成重病,但又无可奈何。他只觉得自己无能,没有治理好国家,渐渐忧愁而死,年仅23岁。

这个小土堆是张嫣的墓。刘盈年龄在20岁左右,由吕后作主将张敖之女张嫣嫁给刘盈,张嫣是鲁元公主的女儿,和刘盈是甥舅关系,辈分也不合礼仪,且当时张嫣只10岁多一点。这一对夫妻既不合理,也不相称。刘盈死时,张嫣年仅十五六岁,吕氏族灭,这个尚未成年的寡妇被废,软禁在只有吃喝而没有自由的北宫。公元前166年,张婿病死,年仅36岁。政变集团把她葬在长陵,没有起坟,现在的封土堆据说是后人堆起来的。该墓规模较小,墓高只10多米。

阳陵

这座高大的陵墓就是阳陵。阳陵是西汉鼎盛时期景帝刘启的陵,在今渭城区张家湾村,是西汉九陵中最东边的一个。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在当时的弋阳县修筑寿陵,因此取名为阳陵。阳陵的修建,主要是由徒囚完成的,竣工于公元前153年的秋季。

刘启 (公元前188年-前141年),是汉文帝和窦皇后之子,在位,终年48岁。溢名 “孝景”。刘启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是西汉盛世的开创者,他继帝位后,遵循父志,治理国家,当时中央出现的主要矛盾是,诸侯国势力强大,形成割据一方,处于失控状态。景帝果断地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 政策,控制了局势,平息了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社会安定,百姓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景帝积极发展农桑,植树造林。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史学家班固赞叹:“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谋臣御史晁错,在战乱的年代里,出谋献策,安国定邦。在取得太平以后,皇帝又杀了他,以他的人头平衡了人际关系,汉景帝的“谢七国”确实使人感到寒栗。今日的阳陵又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近年来出土的男性裸体陶俑。这些陶俑可以说是汉代艺术的杰出代表。

平陵

今咸阳市秦都区平陵乡大王村东南的两个大家,当为汉昭帝刘弗陵和孝昭上官皇后的合葬陵,因该陵地处平原边,故得名“平陵”。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与赵婕妤之子,公元前186年即位时年仅8岁。主幼臣强,外戚霍光专权。当时内有齐孝王及边邑反叛,外有匈奴人侵;朝中则是霍光专权,天灾人祸不断。公元前174年,21岁的刘弗陵不明不白地暴死于未央宫中,遂安葬于东距未央前殿22公里、西距其父茂陵6公里的平陵陵园西北大家中。

孝昭上官皇后生于公元前88年。6岁入宫,15岁开始守寡,公元前37年病死,终年52岁。上官皇后系上官桀的孙女,上官安的女儿,也是霍光的外孙女,6岁立为皇后,结婚时昭帝还是个小娃娃。以后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燕王旦企图夺取帝位被杀。当时皇后由于年少未与他们同谋,加之她的外祖父又是丞相,对她没有株连。1987年起,咸阳秦都区城建局对该陵开发做了全面规划,并发动群众在陵上植树1万多株,给陵墓披上了绿装。

茂陵

五陵原的最后一站就是大家最向往的茂陵。茂陵是汉武帝,刘彻之陵墓,是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由于陵的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

刘彻 (公元前157-前8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在位54年,励精图治,巩固并加强了我国多民族的统一,形成了西汉一代的鼎盛局面,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茂陵营建,共历时53年,据史书记载,全国每年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都花费在陵墓的修建上。因此,陵体高大宏伟规模空前。现封土高46.5米。周长240米,因此,它有 “东方金字塔”之称。

茂陵陪葬的珍宝在汉帝陵中也是最多的,《史记》载:“武帝弃天下,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展藏之。”由于陪葬物品多,许多物品放不进墓,只好放入陵园内,以至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打开茂陵园羡门,成千上万的农民涌人陵园搬取陪葬物,搬了几十天,园中物品还“不能减半”。1980年在茂陵东侧出土2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镏金铜马、馏金馏银竹节熏炉均为稀世珍品。

我们现在参观的地方就是著名的霍去病墓。霍去病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在这里建立了茂陵博物馆。霍去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青年军事家。18岁随卫青出征匈奴,曾先后6次出击,终于打败了匈奴入侵者。因功高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死时仅24岁。为了纪念这位青年将军的赫赫战功,汉武帝特为他修建了这座墓冢,形式象征祁连山,并雕刻各种巨型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

大家看,这些大型石刻有马踏匈奴、卧马、跃马、石人、伏虎、卧象、卧牛、人抱熊怪兽吞羊、野猪、鱼等15件,尤以马踏匈奴最为有名。这批石刻题材新颖、生动逼真,雕刻简练浓厚,是我国目前保存的古代成组大型石刻艺术的杰作。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是一批具有无穷艺术魁力的古代石雕艺术珍品,是2000多年前汉文化遗产,举世无双的古代雕刻艺术杰作。

为了让大家看得明白,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批石刻的特点。这批作品构思超凡,题材多样,富于大自然的山野情调。石刻表现手法洗练,雕琢勾勒并用,特别在表现各种动物的造型上,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优秀范例。难怪鲁迅先生说:“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这尊高大约石刻像叫马踏匈奴。这件石刻高1.68米,长1.90米,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去病墓石刻中的主体雕刻,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杰作。它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使用一人一马对比的形式,构成一个高下悬殊的抗衡场面,揭示出正义力量坚不可摧的主题。雕刻家把马的形象刻画得坚实有力,姿态威武,气宇轩昂,似乎象征着当时汉军实力的强大,气势磅礴,具有凛然难犯的庄重气派。马腹下的匈奴 人,仰卧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双腿倦曲,作狼狈挣扎状,带着既不甘心就缚、又无可奈何的表情。这显然是用以歌颂霍去病将军的业绩,昭示出来犯者的下场。表现技法是运用圆雕、浮雕以及线刻的综合方式,使作品显得朴实、浑厚,题材处理得相当大胆而且巧妙,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概括性。

这件作品叫跃马,高1.50米,长2.40米。这件石刻将马的体形与石块的天然形状配合得十分妥帖,有巧夺造化之妙。马的胸前用 “分层减地”法雕琢成型,其他部位则运用线刻技法,用刀活脱娴熟,准确而生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一匹骏马腾跃时的一刹那动作。这匹马头部昂起,眼珠凸出,鼻孔扩张,嘴唇下垂,似乎正在发出嘶鸣之声,体现了当时古战场上的那种骏马驰骋的激烈场面。它的最大特点是“借石刻拟形”,稍加雕琢,刀法奔放,浑然天成。

这件作品叫卧牛。它长2.60米,宽1.60米。卧牛回首仰望,神情安详宁静,显示出坚韧耐劳、质朴敦厚的性格。牛四肢盘曲,蹄质棱角分明,成功地表现了牛的温良顺服、健壮有力的特点,俨然一头关中秦川牛形象。

这件作品叫人熊搏斗。它高2.77米,宽1.72米。这是一件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作品,以人与熊格斗为题材,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石人体形粗壮,高额深耳,隆鼻大嘴,耸起双后,以铁钳般的双手,用力紧抱住一只野熊,熊则狠咬此人的下唇,斗得难解难分。

这件作品叫怪兽吃羊。它长2.74米,宽2.20米。这件作品,依石块自然形态就势刻画,怪兽的眼与嘴透露着凶残和贪婪,线条简练准确,用线条勾勒出怪兽的前肢,用石面目然形状表现羊身上的肌肉,通过前蹄的用力和肌肉的抽搐,刻画出羊在怪兽嘴中挣扎的痛苦表情,这种形象的对比,展示出以强凌弱、以大吞小的触目惊心的生死搏斗场面。

这件作品叫石人。它高2.22米,宽1.20米。石人仰头望天,摆着手,似乎是在哀叹,眼睁得特别大,但却呆滞无神,例着嘴露出门齿,脸部表情相当奇特。这种漫画式的形象很令人费解,它的寓意至今仍像谜一般地有许多不同揣测,曾有人认为这件作品刻画的是被缴械后的匈奴形象,您看呢?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沧海桑田,青山依旧,夕阳几度!”五陵原上再高大的帝王陵墓群也有消失的一天,历史上多少曾经显赫的家族下人物俱已酒没无闻,但英雄的传奇不灭、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凝聚起的精神不灭!

篇2:洛阳汉光武帝原陵

洛阳汉光武帝原陵 -资料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刘秀坟,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陵园位于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该陵南依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陵园呈长方形,由陵园、祠院两部分组成,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园内现存千年古柏1500多株,总面积达6.6万平方米, 整个陵园,郁郁苍苍,肃穆壮观,山门巍峨,红墙绿瓦,气势壮观,

资料

原陵西侧光武祠前大道两侧原有巨柏28株,象征辅佐刘秀打天下的28名将领。陵内遍植隋唐古柏1485株,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同其它地方的皇帝陵寝相比独具其绝,游人络绎不绝。

??位于陵园西侧,系光武皇帝祭祀祠院。占地约2万平方米,祠呈三进院落结构,依次为光武阙、碑廊、二十八宿馆、光武殿,内塑刘秀及其属下云台二十八将像塑,与祠内二十八株文武巨柏一一对应。整座祠院构成一组鳞次栉比的汉代建筑群落,再现了两千年前汉风、汉韵之美。

篇3:五陵少年韦应物

五陵少年韦应物

韦应物是京兆府人,出身于关中望族。《旧唐书》载:“议者云自唐已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足以说明京兆韦、杜两氏的荣华鼎盛。《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列韦氏宰相十四人,其中武则天朝时曾任宰相的韦待价是韦应物的曾祖。韦应物的父亲韦銮、伯父韦鉴都是知名画家。

凭借祖上恩荫,这个贵胄出身的五陵少年,十五岁时就任职“三卫郎”,担任唐玄宗的侍卫。

在后来写的《逢杨开府》一诗中,韦应物对自己任职玄宗侍卫期间狂诞不羁的生活和盘托出。他曾经纵横街市,横行霸道;职务之余就去赌博,甚至敢把亡命之徒藏在家中。尽管劣迹斑斑,但是负责捕人的差役也拿他没有办法。丑行恶事暴露之后,他照样可以衣甲鲜明地站立于皇宫的玉阶之上。尽管大字不识一个,整天只知道纵酒赌博、胡作非为,但是不管是骊山风雪,还是长杨羽猎,他都能够扈从玄宗左右,恃宠而骄。

城南韦杜 去天尺五

安史之乱后,韦应物流落失职。“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曾经有过的.锦衣玉食消失不见,年少轻狂也成为昨日云烟。大唐的繁荣阜盛被滚滚硝烟掩盖,韦应物也一下子从盛唐跌落中唐,从天宝坠入大历。痛定思痛,韦应物这才开始折节读书,还曾一度在太学攻读,并且学习写诗。

浪子回头,韦应物在作诗方面展示了非凡的才华,其诗作清雅闲远、冲淡平和,自成一体,宋代的严羽称之为“韦应物体”,后人也多以“王孟韦柳”并称。

而且,他的性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所居之处焚香扫地而坐,清心寡欲,只与顾况、刘长卿、皎然等人酬唱往来。天宝时期的任侠负气、壮志慷慨已然遁去,取而代之的是闲静萧散、看破世情的无奈自适。也正是因为这份平心静气,才使得他的诗歌如苏轼评价的那样:“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从二十七岁到他去世前,韦应物大多数时间在地方任职。任滁州刺史时,他在写给好友李儋的诗中如此表达心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多病之身一度让他萌生归隐田园的念想,但是,看到百姓因为贫穷而流离失所,又心生愧疚。清代诗人沈德潜读罢也由衷感叹为“不负心语”。他任苏州刺史,被称为“韦苏州”,苏州有四贤堂,他居其一。据说他在苏州任职期满后,竟然没有川资回京候选。未几即逝。

最能够表明他的心迹的,也能够反映一个王朝盛衰巨变的,应该是他最负盛名的两句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代表诗作: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篇4:宋陵导游词

各位来宾:你们好!

欢迎大家光临北宋皇陵——永昭陵参观游览! 北宋历经九个皇帝,除了宋徽宗作为亡国之君,被金兵掳走之外,其它八 个皇帝均葬在巩县,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和宋徽宗的衣冠冢,统称 “八帝十陵” 。另外,除了赵弘殷和杜太后合葬外,还附葬皇后陵 21 座,亲王、 公主、皇子、皇孙、诸王夫人墓 144 座,高怀德、蔡齐、包拯、杨六郎、赵普、 寇准等名将勋臣墓 9座,帝系宗亲陵墓总计上千座,在巩义市形成了一个非常 庞大的陵墓群。公元 960 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963 年便 开始营建宋陵,分回郭镇、西村、芝田、孝义四个陵区,占地面积 156平方公 里,前后经营 160 多年,北宋皇陵于 1982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我们今天所参观的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宋仁宗也 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皇太子,后来当上皇帝,驾崩之后就葬在永昭陵。仁宗赵祯,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生于1010 年,1022 年 即位,1063 年驾崩于开封,在位时间 42 年,在两宋诸帝中,是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当时国家治理的非常安定,文臣武吏荟萃,科学文化发达,处于北宋鼎盛时期。

宋仁宗可以称得上是北宋历史上的明君圣主之一,在朝内外均有 非常大的影响。据说当年仁宗去世的消息传开之后,全城军民乃至妇人孺子朝 夕面向汴京方向号哭,焚纸烧香的烟雾遮蔽了天空,看不见一丝太阳光,这虽 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不过充分说明了宋仁宗深得民心。欧阳修曾有诗为证:“尝 时凤辇行游处,今日龙輴恸哭随。”体现了皇帝灵车在送葬过程中举国百姓悲痛 欲绝的感人场面。永昭陵的建筑布局和其它皇帝寝陵基本相同,都是按照迷信的赵家山水风脉,座北面南,南高北低。鹊台两座。是上宫的第一道门,东、西间距42 米。两台平面均呈正方形,四壁陡直,台上有华丽的楼阁。鹊台的鹊,也有喜鹊登枝的含义。

乳台两座。南距鹊台约134 米,是上宫的第二道门。两台东、西距43 米。平面呈长方形。整体为三出阙状,象征皇家等级。 神道 是进入宫城的道路。神道两侧的对称排列的石刻像,皇帝陵共设置石像60 件,这些石刻象征着帝王死事如生事,死后仍要驾驭万物,治理朝政主 宰整个世界。 望柱 也叫“华表”或“擎天柱” ,是一对意求吉祥如意的顶天立地的八棱 柱形石雕。望柱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原始社会人们树立木柱只是为了识别道路, 但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把它置于帝王皇宫或陵墓前,作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象与驯象人象的体态看起来宏大稳健,而且易于驯化,是当时进贡的珍品,当时贡象的国家主要是越南、柬埔寨。同时进贡来的还有驯象人。把大象与驯象人放在皇帝陵前,可能是出于以求江山稳固和万象更新之意。

瑞禽 俗称“马头凤” 。此石通身雕成层叠多变的山峰云气,正中雕一只怪 鸟,此鸟为马头、龙身、鹰爪、凤尾,背有翼,后衬山峰,威猛有力。石碑上 刻有小 洞,小洞里有小兽,探头望着空中的怪鸟。这种瑞禽设在陵前寓意祥瑞, 故称“瑞禽” 。瑞禽为宋陵所特有,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甪端 又叫“独角兽”,是一种形似猪样,角长在鼻端的一种怪兽。放在皇 帝陵前象征宋王室是明君圣主的意思。马与控马官 置于皇帝陵前,唐代沿袭下来的制度,纯粹是为了仪容而已。石虎、石羊虎是尊严与高贵的标志。羊的性格柔顺,形态淑美。老虎和绵羊放在一块,象征当时君主与臣民和平共处太平盛世。

客使也叫“进宝官”,双手捧珠宝、、珊瑚之类的宝物,作进贡状。 象征宋王朝对外友好,显示了宋王朝的强大国威。文臣、武将 分别站立于神道两侧。文臣手执笏板,武将按剑而立,这些 雕像高大威武,形象端正,表现出“文韬武略”的气概。 门狮设置于帝陵及后陵宫城四神门及下宫门前,表现出宋皇权的威严和 宋皇陵的神圣不可侵犯。镇陵将军 眉端紧锁,两眼向下,表现出不胜悲哀之状。把他置于神门外, 是守护皇陵的象征。 阙亭 帝陵后陵宫城南神门外均有两个。东阙亭缺东北角,西阙亭缺西北角。西阙亭为每逢大典,当朝执政皇帝及王公大臣们祭祀皇陵,整理服饰或短 时间休息的地方,东阙亭则用于放置供奉用的大量祭品。

上马石 呈长方形,面向宫门一侧作三级台阶,各面均有浮雕花纹,寓意 皇帝出宫上马时使用。 宫人 亦称太监,表示出小心翼翼地供奉皇帝的奴才相,意为传递旨意使 用。 宫城 面积约 100 多亩,四周筑有城墙,东、南、西、北有四神门,门外 各有石狮一对。四角筑有角阙。南神门里约 10 米处有献殿,殿内陈设有所谓阴 曹地府的避邪物,是皇帝、王室、陵使摆设祭祀的地方。

陵台 宫城正中间是陵台,呈三层覆斗状。陵台下是地宫,是停放皇帝灵 柩的地下宫殿,又称皇堂。一般距地面二十多米深,用青砖或青石砌筑。地宫 顶部绘有天象图。 下宫 宫前有石狮一对,宫内有正殿。皇帝棺材运到陵园后,暂时停放在正殿, 等待举行葬礼仪式后再入地宫。正殿后边是影殿,有皇帝画像。影殿有斋殿, 内有佛像,是“超度”皇帝灵魂的地方。 各位来宾,永昭陵的解说到此结束,在此我们诚恳的希望各级领导及社会 各界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永昭陵的工作,并且欢迎各位有机会能够经常到巩 义观光旅游,指导工作!顺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篇5:宋陵导游词

北宋皇陵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巩义市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4个镇区,占地约30平方公里。北宋九个皇帝、除微、钦二帝被金兵虏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人皇帝及赵弘殷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名勋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公元960年,宋太袓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963年便开始营建宋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艺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位于市中心的永昭陵就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赵祯也就是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宋仁宗是真宗赵恒的第六子,生于10,1022年继帝位,在位42年。在北宋诸帝中,仁帝在位时间最长,国家基本安定,文臣武吏荟萃,农业和科学文化发达,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之一。

永昭陵与北宋其它陵寝的建筑布局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唐、宋的“地形堪舆”和“山水风脉”选葬,它坐北向南,东南穹窿,西北低垂,这就是“山高水来”的“风水宝地”。各陵园都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四部分组成,围绕陵园还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宫等。陵台植松柏,横竖成行,四季长青。陵园内种松柏,陵区四周种植枳橘。

宋陵有庞大的石刻群,虽经破坏散失,至今尚有941件。每个帝陵石刻的内容都有望柱、象及象奴、瑞禽、角端、马及挖马官、羊、虎、文武臣、狮子、武士、传庐、内侍计58件,各有象征,表示皇帝死后还要驾驭万物,主宰世界。每个后陵都有石刻34件,其它亲王,皇子皇孙和大臣的石刻中的杰作,它是马首、龙身、鹰爪、孔雀尾,背有翼,后衬山峰,威猛有力,设在陵前表示祥瑞。

为了抢救国家历史文化遗产,鉴于宋陵的历史及学术价值,永昭陵九万三年被国家首次批准为大型皇帝寝陵抢救保护示范工程,同时,被列为河面省“八五”期间十大旅游项目。___年元月动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2亿元。几年来,巩义市政府先后投入资金8000万元,征地568亩,恢复建筑了两个鹊名、两个乳台、四个角阙、八个门阙、神城、神道、南大门和2100米长的环陵路、公厕等,陵区内进行了绿化、水电及服务性设施基本完成,初步形成陵园部分整体规模,以优美的环境对外开放,每年可接待游客12万次,门票收入80多万元。1982年2月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景点门票20元/人,在巩义市汽车站乘1路或6路公交车坐2站即到,自带车在市区直接到永昭陵。联系电话:0371-4356170。

宋陵在巩义市城南,西离郑州约50公里。整个陵区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北宋七个皇帝加赵匡胤之父赵宏殷迁陵于此,共七帝八陵在宋陵。此外,还陪葬20多个皇后和宋室大臣陵墓300多座,形成庞大的陵墓群。各陵建制大体相同,每陵由“兆域”、“上宫”、“下宫”三部分和石刻群组成。“兆域”只种松柏,不筑墙垣,松柏成道。“上宫”筑有陵台,台前置内侍一对,陵台四周建墙,四角立楼,四面设神门,东西北三门外各有石狮一对。

南神门外为祭祀神道,两侧石刻群极为壮观。自北向南,依排列宫人一对,镇陵将军一对、石狮一对、文官、武将各二对、客使三对、石虎、三羊各二对、仗马二对、控马官四对、甪端、瑞禽、象奴、望柱各一对。望柱以南为乳台和鹊台。“下宫”多设在“上宫”之后,规模与“上宫”略同。各陵中,以西村的宋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石刻群保存最为完整,计有石人,石马等五十件,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艺术创造才能。

篇6:明显陵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钟祥明显陵,我是你们的导游___。

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 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佑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河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密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显陵规划占地18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作为陵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作为环护,中间台地安排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丘为屏山,构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体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陵墓的最南端建有敕封纯德山碑亭一座,平面呈方形,亭已毁,内供汉白玉石碑一通,通高3.59米,宽1.15米,上书“纯德山”三个大字,碑座、碑身、碑文和碑额保存完好。纯德山东侧天子岗建有龙首龟蚨碑亭一座,俗称“山曲碑”亭,记载着陵区的范围及管理方面的内容。

陵寝外围建有高6米,厚1.6米,长达4730米,平面呈“金瓶”形状的外罗城。外罗城前端因池塘和东南砂山影响,依山就水建造歇山顶宫门一座,名新红门,面阔18.5米,进深8米,有券门三洞。门前有下马碑两座,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新红门右侧依原有天然池塘建有外明塘,外明塘后为三道御桥。过御桥为正红门,正红门红墙黄瓦,歇山顶式,面阔18米,进深7.8米,有券门三洞。进正红门神道正中毫立着高大的睿功圣德碑亭,平面布局为方形,面阔进深均为 18.3米,占地334平方米,汉白玉台基,下设石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四边各开有券门,正中立龙首龟蚨睿功圣德碑。碑亭后63米处设御桥三座。

过桥便是陵区最主要的墓饰建筑,迎面为汉白玉望柱,通高12米,下为方形须弥座,柱身为六棱形,二层束腰云盘托着圆柱形有云龙纹浮雕望柱头。望柱后排列着石像生群、计有狮子、懈貂、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武将二对,文臣、勋臣各一对,造型生动,排列有序。其后为龙风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龙风门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作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从龙凤门再越御桥便是一条长达290米的神道,该神道一反左右对称和通直的原则,作弯曲龙行状,是为龙形神道。接龙形神道是最后三座御桥。九曲河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河道为砖石结构,河中根据高差建有九道拦水坝。过九曲河最后一道御桥为内明塘,内明塘为圆形,直径33米,周边砌有青石护岸。塘两边各设有碑亭一座,分别为“纯德山祭告文”碑亭和“瑞文碑”亭。内明塘后,为祾恩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建有月台,前后三出云龙丹陛,门两边有琉璃影壁,影壁正面为绿色琉璃的蟠枝图案,背面为双龙腾跃,喻意藏龙护生。祾恩门外东侧,建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

西侧建有神宫监,礼生乐户直房等。祾恩门后,左右为配殿,面阔五问,进深二间,前出廊。再后为棱恩殿,歇山后抱厦宫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前出月台,石雕须弥座台基,雕栏龙风望柱。祾恩殿后为陵寝门,面阔三间、砖石琉璃结构。陵寝门后为二柱门,现仅存石柱,蹲龙战鼓,木构无存。二柱门后为石五供,现存供案和部分石雕供器。供案两侧各有碑亭一座,分别为御赐祭文碑亭和御赐谥册志文碑亭。供案后是方城明楼,方城面阔、进深皆为22.2米,设券门一道,门前有御道踏跺。门后左右设有御道台阶以供上下。方城上建有明楼,面阔、进深均为17米,重檐歇山顶,石须弥座基础,四道券门。内供“大明睿宗献皇帝之陵”圣号碑,通高4.69米。

方城后左右连接着前后宝城,前宝城呈椭圆形,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宝城内为宝顶,宝顶下为1519年(正德十五年)所建玄宫。宝城与方城之间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前后宝城由瑶台相连。瑶台为长方形,面阔11.5米,进深40.5米。后宝城为圆形,直径110米。内为宝顶,宝顶下为 1539年(嘉靖十八年)所建地下玄宫,玄宫内停放着恭喜献皇帝和皇后棺停。后宝城与瑶台之间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两座宝城上共有向外悬挑的散水螭首16个,设计精巧,为独特的排水系统。陵区外围沿祖山、东西砂山、案山建有显陵卫、东果园、西菜园、更铺及巡山铺等。 明显陵原始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完好,建筑规模宏大,陵寝结构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堪称中国帝陵的璀璨明珠。

显陵以其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受到国家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八八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九年三月国家文物局又将其作为明代唯一的一座帝陵,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已投票通过,将我国湖北钟祥县的明显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联合国专家让.路易.卢森先生视察显陵后感到十分惊讶,将显陵称之为“神奇的明显陵”,对至今已历时115年仍保持完好的外逻城感到“简直不可思议”。同时对显陵的保护维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好,游客朋友们,钟祥明显陵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五导游词

陕西昭陵导游词

乾陵景点导游词

海陵岛导游词

原子城导游词介绍

湖北明显陵的导游词

广东海陵岛导游词

湖北荆门明显陵导游词

关于尧山中原大佛导游词

海南省五公祠导游词

五陵原导游词(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五陵原导游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