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吐蕃墓葬群介绍导游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qaz0457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海吐蕃墓葬群介绍导游词(共含12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qaz0457”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青海吐蕃墓葬群介绍导游词

篇1: 青海吐蕃墓葬群导游词

青海吐蕃墓葬群导游词

属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分布在长约7千米的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4个自然村。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发掘与清理,大部分已被盗掘,198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均有封堆,分梯形和圆形两种;以夯土或堆以砾石后再复盖夯土,

夯层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均筑平面为等腰梯形的石墙,边缘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为砌石,由墓道、中室、左右侧室和后室组成;封土堆前有规模巨大的祭祀坑、木车、木牍、玻璃器皿和金银器具。丝织品上有佛像、飞马及各种不重复图案130余种;部分文物及图案具有较浓郁的中亚风格特点。

大小墓葬共计200余座,其中一座,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热水大山,面临察汗乌苏何,高出地面约30多米,远望犹如城阙一般雄伟壮观。墓葬墓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墓堆下还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高1米、宽3米。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这种封土堆构筑形式和风格,为我国以往考古发掘中所仅见。墓南有陪葬坑和陪葬遗迹。

经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皮靴,金饰品、木碗、木碟、木鸟兽、陶罐、古藏文木牍、彩桧木片等。尤其出土了一批绚丽多彩的`丝绸织品,其丝绸质料良好,图案清晰,色彩鲜明,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丝绸品种有绵、绫、绢、刺绣等。图案中有珍禽异兽、花草树木、车马人物狩猎、西域人图像、织绵袜等为我国首次发现。

经有关方面专家研究认定,墓主人是唐代早期吐蕃贵族。当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这一吐蕃墓葬群的发掘,对研究吐蕃文明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以及藏族族源的探讨均有重要价值,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被文化部列为我国1983年六大重要发现之一。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又有新的成果,成为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2:青海吐蕃墓葬群导游词

青海吐蕃墓葬群导游词

大家好!

青海吐蕃墓葬群属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分布在长约7千米的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4个自然村。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发掘与清理,大部分已被盗掘,198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均有封堆,分梯形和圆形两种;以夯土或堆以砾石后再复盖夯土,夯层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均筑平面为等腰梯形的'石墙,边缘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为砌石,由墓道、中室、左右侧室和后室组成;封土堆前有规模巨大的祭祀坑、木车、木牍、玻璃器皿和金银器具。丝织品上有佛像、飞马及各种不重复图案130余种;部分文物及图案具有较浓郁的中亚风格特点。

大小墓葬共计200余座,其中一座,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热水大山,面临察汗乌苏何,高出地面约30多米,远望犹如城阙一般雄伟壮观。墓葬墓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墓堆下还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高1米、宽3米。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这种封土堆构筑形式和风格,为我国以往考古发掘中所仅见。墓南有陪葬坑和陪葬遗迹。

经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皮靴,金饰品、木碗、木碟、木鸟兽、陶罐、古藏文木牍、彩桧木片等。尤其出土了一批绚丽多彩的丝绸织品,其丝绸质料良好,图案清晰,色彩鲜明,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丝绸品种有绵、绫、绢、刺绣等。图案中有珍禽异兽、花草树木、车马人物狩猎、西域人图像、织绵袜等为我国首次发现。

经有关方面专家研究认定,墓主人是唐代早期吐蕃贵族。当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这一吐蕃墓葬群的发掘,对研究吐蕃文明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以及藏族族源的探讨均有重要价值,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被文化部列为我国1983年六大重要发现之一。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又有新的成果,成为19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3:青海吐蕃墓葬群导游词

青海吐蕃墓葬群介绍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青海吐蕃墓葬群属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分布在长约7千米的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4个自然村。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发掘与清理,大部分已被盗掘,198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均有封堆,分梯形和圆形两种;以夯土或堆以砾石后再复盖夯土,夯层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均筑平面为等腰梯形的石墙,边缘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为砌石,由墓道、中室、左右侧室和后室组成;封土堆前有规模巨大的祭祀坑、木车、木牍、玻璃器皿和金银器具。丝织品上有佛像、飞马及各种不重复图案130余种;部分文物及图案具有较浓郁的中亚风格特点。

大小墓葬共计200余座,其中一座,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热水大山,面临察汗乌苏何,高出地面约30多米,远望犹如城阙一般雄伟壮观。墓葬墓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墓堆下还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高1米、宽3米。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这种封土堆构筑形式和风格,为我国以往考古发掘中所仅见。墓南有陪葬坑和陪葬遗迹。

经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皮靴,金饰品、木碗、木碟、木鸟兽、陶罐、古藏文木牍、彩桧木片等。尤其出土了一批绚丽多彩的丝绸织品,其丝绸质料良好,图案清晰,色彩鲜明,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丝绸品种有绵、绫、绢、刺绣等。图案中有珍禽异兽、花草树木、车马人物狩猎、西域人图像、织绵袜等为我国首次发现。

经有关方面专家研究认定,墓主人是唐代早期吐蕃贵族。当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这一吐蕃墓葬群的发掘,对研究吐蕃文明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以及藏族族源的探讨均有重要价值,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被文化部列为我国1983年六大重要发现之一。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又有新的成果,成为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海旅游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昆仑山是万山之宗,地球之脉。

纳赤台一眼泉水终年突突翻涌,被当地人称为“圣水”,此泉,便是昆仑泉。即使隆冬时节,四野里冰天雪地,昆仑泉水却从不封冻,依然喷涌不止,成为一大奇观。

昆仑山口地处昆仑山中段。海拔4772米,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

关隘。昆仑山口地势高耸,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生态环境独特,自然景象壮观。这里群山连绵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广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里到处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变幻莫测的冰锥,以及终年不化的高原冻土层。冰丘有的高几米,有的高十几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潜流。一旦冰层揭开,地下水常常喷涌而出,形成喷泉。而冰锥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这种冰锥不断生长,不断爆裂。爆烈时,有的喷浆高达二三十米,并发出巨大的响声。昆仑山口的大片高原冻土层, 虽终年不化,但冻土层表面的草甸上却生长着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节,草丛中盛开着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离昆仑山口不远,便是著名的玉虚峰。玉虚峰,位于昆仑山口东面。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顶高耸巍峨,山体通坡冻封雪裹,山腰白云缭绕,看上去犹如一位银装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昆仑山口既是进出西藏的要隘,也是旅游者神 往之地。许多过往行人来到这里后,都要在此驻足观赏一番场。

昆仑桥又称一步天险桥。位于格尔木南部的昆仑山下,距格尔木市约50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险关。昆仑桥飞架于一步天险之上,全长只有4米多,是一钢筋水泥大桥。昆仑桥之壮观不在大桥本身,而在于桥下的巉岩绝壁和万丈深涧。发源于昆仑山中的由雪水和泉水汇合而成的格尔木河,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峡谷奔流而下,滔滔的河水将河谷的千板岩长期冲刷穿凿成了一条深40多米、宽数米的石峡险谷,其中最窄处只有4米左右。昆仑桥两岸,绝壁相对,巉岩嶙峋,谷顶平坦,谷底幽深,形势极为险峻。人们站在桥上俯身鸟瞰,但见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险峻的幽谷中急湍喧泻,喷涌咆哮,不断地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发出阵阵犹如雷鸣般的轰鸣,真是令人望之目眩,闻之丧胆。因此许多过往行人,一般都要到桥头凭高俯瞰一番。

青海景色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祁连山的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高山积雪形成的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奇丽壮观。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一般而言,冰天雪地,万物绝迹。然而,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在浅雪的山层之中,有名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还有珍贵的药材——高山雪莲,以及一种生长在风蚀的岩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莲、蚕缀、雪山草又合称为祁连山雪线上的“岁寒三友”。

祁连山的四季从来不甚分明,春不象春,夏不象夏。所谓“祁连六月雪”,就是祁连山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写照。

祁连山的原始森林景区更是风光迷人,立夏之后,山林之中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祁连山的原始森林区内,有15.7万公顷,200多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是青海省较大的林区之一。这 里有云杉、圆柏、杨树等林木以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此外,祁连山的密林雪岭之中,还有许多游荡的鹿群或奔跑,或徘徊其间,野趣浓烈,生态优美。

祁连山中的河谷和洼地,海拔平均3000多米;而祁连山浪峰般的高山顶则在4000至5000米之上。一路之上履冰踏雪,寒风刺骨。但有着使你目不暇接,可尽情观赏的大自然之美。祁连山的每一个山峰本来就显得气势雄伟,人称是“石骨峥嵘,鸟道盘错”。这些由冰雪和石头凝成的奇形怪状、棱角分明的脉脊,有如用巨斧劈雕一般。至于因高山上终年积雪而形成宽阔硕长的冰川,那是雪山的一绝!冰川是长年不溶化的,好似披挂在雪山众神身上的条条洁白的“哈达”。它们千姿百态,躺卧在雪山上,如白虎藏匿,如银蛇盘绕;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有如钻石发出万簇光芒;在霞光的色染中 ,冰川则有无法描摹的瑰丽!

祁连山中多河,这是因为在着终年覆盖的雪山,数不尽的冰川;每当暖季来到,阳光总会融化掉上面的一层冰雪;再加上森林带的降雨,水源之沛,无疑是众河不尽之源。

河谷洼地一带,成片的是野生的柳树、杨树,还有丛丛簇簇的刺槐。只是它们均显得古老、苍劲而又扭曲,古老得使你无法估算它们的年轮。从它们中间粼粼流着的八宝河,气质极不谐调。不过这并不伤八宝河的大雅。

篇4:吐蕃墓葬群导游词

位于都兰县热水乡热水沟西岸,距都兰县城约10多公里。属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分布在长约7千米的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4个自然村。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发掘与清理,大部分已被盗掘,198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均有封堆,分梯形和圆形两种;以夯土或堆以砾石后再复盖夯土,夯层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均筑平面为等腰梯形的石墙,边缘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为砌石,由墓道、中室、左右侧室和后室组成;封土堆前有规模巨大的祭祀坑、木车、木牍、玻璃器皿和金银器具。丝织品上有佛像、飞马及各种不重复图案130余种;部分文物及图案具有较浓郁的中亚风格特点。

大小墓葬共计200余座,其中一座,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热水大山,面临察汗乌苏何,高出地面约30多米,远望犹如城阙一般雄伟壮观。墓葬墓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墓堆下还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高1米、宽3米。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这种封土堆构筑形式和风格,为我国以往考古发掘中所仅见。墓南有陪葬坑和陪葬遗迹。

经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皮靴,金饰品、木碗、木碟、木鸟兽、陶罐、古藏文木牍、彩桧木片等。尤其出土了一批绚丽多彩的丝绸织品,其丝绸质料良好,图案清晰,色彩鲜明,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丝绸品种有绵、绫、绢、刺绣等。图案中有珍禽异兽、花草树木、车马人物狩猎、西域人图像、织绵袜等为我国首次发现。

吐蕃游记范文3:

困难、挫折像一朵化为轻烟的墙,弥漫于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使你停步于人生道路上的每一级阶梯。突破像一把利刀,然而你要划开的不仅仅是那堵矗立的墙,更是站在墙前的你,懦弱、胆小、未肯努力的你。只有突破自我,才能突破极限,拒绝平庸。突破自我,突破的是你看待万事万物的信念,带来的是对你乃至对他人敢于挑战世事的勇气。去年,当维基解密将几万份的美军攻打伊拉克的战时日记公布在网上时,美国震惊了,世界震惊了。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一个人顶起了一个网站,而一个网站单挑了一个国家。

而对美国政府的压迫,阿桑奇并未退缩,他用一份坚守告诉世人:他不怕权势,他不怕美国,他可以突破自己,还世界一个真实!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说:“要勇敢,不要让绝望的庸俗压倒你。”

阿桑奇面对世俗对美国的恐惧,毅然选择用勇敢的信念突破自己身上固有的、蜷缩在阴暗角落中的畏惧。如果不是突破自我,也许现在阿桑奇还在打着零工,自甘平庸;如果不是突破自我,也许世界永远也看不到自己阴暗的一面,只会沉迷那一丝光明中自甘堕落。然而突破自我不仅需要一种勇气,更需要一份坚持和积累,这样突破才有可能,才有基础,才能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力量。正是由于这份坚持,莱特兄弟才能突破人类飞翔的界限,凌空翱翔;正是由于这份积累,司马迁才能在《史记》中突破自我,让自己在尘世中的游历转变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纸 篇章。

不愿作众生芸芸,亦不想是恒河沙砾,这份坚持和积累催化着突破,让我们突破自我,不再平庸。突破不是一根细针戳穿一张纸,亦不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它是在自己所能承受范围的极限中再拓取另一个极限。然而这种极限却不是跳跃的,它是一点一滴地前行,如果不考虑自身条件而盲目地追求突破,那只能像螳臂挡车一样自不量力,但如果只是一味的退让,那永远也只能是芸芸众生。在我们的极限中,坚持着一份积累,积累着一份坚持,突破自我,在一堆沙砾中发出最耀眼的光亮。

篇5: 吐蕃墓葬群导游词

吐蕃墓葬群导游词

属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分布在长约7千米的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4个自然村。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发掘与清理,大部分已被盗掘,198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均有封堆,分梯形和圆形两种;以夯土或堆以砾石后再复盖夯土,

夯层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均筑平面为等腰梯形的石墙,边缘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为砌石,由墓道、中室、左右侧室和后室组成;封土堆前有规模巨大的祭祀坑、木车、木牍、玻璃器皿和金银器具。丝织品上有佛像、飞马及各种不重复图案130余种;部分文物及图案具有较浓郁的中亚风格特点。

大小墓葬共计200余座,其中一座,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热水大山,面临察汗乌苏何,高出地面约30多米,远望犹如城阙一般雄伟壮观。墓葬墓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墓堆下还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高1米、宽3米。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这种封土堆构筑形式和风格,为我国以往考古发掘中所仅见。墓南有陪葬坑和陪葬遗迹。

经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皮靴,金饰品、木碗、木碟、木鸟兽、陶罐、古藏文木牍、彩桧木片等。尤其出土了一批绚丽多彩的丝绸织品,其丝绸质料良好,图案清晰,色彩鲜明,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丝绸品种有绵、绫、绢、刺绣等。图案中有珍禽异兽、花草树木、车马人物狩猎、西域人图像、织绵袜等为我国首次发现。

经有关方面专家研究认定,墓主人是唐代早期吐蕃贵族。当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这一吐蕃墓葬群的发掘,对研究吐蕃文明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以及藏族族源的探讨均有重要价值,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被文化部列为我国1983年六大重要发现之一。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又有新的成果,成为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都兰县热水乡热水沟西岸,距都兰县城约10多公里。属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分布在长约7千米的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4个自然村。1982D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发掘与清理,大部分已被盗掘,198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均有封堆,分梯形和圆形两种;以夯土或堆以砾石后再复盖夯土,夯层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均筑平面为等腰梯形的石墙,边缘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为砌石,由墓道、中室、左右侧室和后室组成;封土堆前有规模巨大的祭祀坑、木车、木牍、玻璃器皿和金银器具。丝织品上有佛像、飞马及各种不重复图案130余种;部分文物及图案具有较浓郁的中亚风格特点。

大小墓葬共计200余座,其中一座,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热水大山,面临察汗乌苏何,高出地面约30多米,远望犹如城阙一般雄伟壮观。墓葬墓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墓堆下还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高1米、宽3米。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这种封土堆构筑形式和风格,为我国以往考古发掘中所仅见。墓南有陪葬坑和陪葬遗迹。

经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皮靴,金饰品、木碗、木碟、木鸟兽、陶罐、古藏文木牍、彩桧木片等。尤其出土了一批绚丽多彩的丝绸织品,其丝绸质料良好,图案清晰,色彩鲜明,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丝绸品种有绵、绫、绢、刺绣等。图案中有珍禽异兽、花草树木、车马人物狩猎、西域人图像、织绵袜等为我国首次发现。

困难、挫折像一朵化为轻烟的墙,弥漫于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使你停步于人生道路上的每一级阶梯。突破像一把利刀,然而你要划开的不仅仅是那堵矗立的墙,更是站在墙前的你,懦弱、胆小、未肯努力的你。只有突破自我,才能突破极限,拒绝平庸。突破自我,突破的是你看待万事万物的信念,带来的`是对你乃至对他人敢于挑战世事的勇气。去年,当维基解密将几万份的美军攻打伊拉克的战时日记公布在网上时,美国震惊了,世界震惊了。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一个人顶起了一个网站,而一个网站单挑了一个国家。

而对美国政府的压迫,阿桑奇并未退缩,他用一份坚守告诉世人:他不怕权势,他不怕美国,他可以突破自己,还世界一个真实!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说:“要勇敢,不要让绝望的庸俗压倒你。”

阿桑奇面对世俗对美国的恐惧,毅然选择用勇敢的信念突破自己身上固有的、蜷缩在阴暗角落中的畏惧。如果不是突破自我,也许现在阿桑奇还在打着零工,自甘平庸;如果不是突破自我,也许世界永远也看不到自己阴暗的一面,只会沉迷那一丝光明中自甘堕落。然而突破自我不仅需要一种勇气,更需要一份坚持和积累,这样突破才有可能,才有基础,才能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力量。正是由于这份坚持,莱特兄弟才能突破人类飞翔的界限,凌空翱翔;正是由于这份积累,司马迁才能在《史记》中突破自我,让自己在尘世中的游历转变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纸篇章。

不愿作众生芸芸,亦不想是恒河沙砾,这份坚持和积累催化着突破,让我们突破自我,不再平庸。突破不是一根细针戳穿一张纸,亦不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它是在自己所能承受范围的极限中再拓取另一个极限。然而这种极限却不是跳跃的,它是一点一滴地前行,如果不考虑自身条件而盲目地追求突破,那只能像螳臂挡车一样自不量力,但如果只是一味的退让,那永远也只能是芸芸众生。在我们的极限中,坚持着一份积累,积累着一份坚持,突破自我,在一堆沙砾中发出最耀眼的光亮。

篇6: 介绍藏族吐蕃墓葬群的导游词

介绍藏族吐蕃墓葬群的导游词

属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分布在长约7千米的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4个自然村。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发掘与清理,大部分已被盗掘,198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均有封堆,分梯形和圆形两种;以夯土或堆以砾石后再复盖夯土,

夯层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均筑平面为等腰梯形的石墙,边缘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为砌石,由墓道、中室、左右侧室和后室组成;封土堆前有规模巨大的祭祀坑、木车、木牍、玻璃器皿和金银器具。丝织品上有佛像、飞马及各种不重复图案130余种;部分文物及图案具有较浓郁的中亚风格特点。

大小墓葬共计200余座,其中一座,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热水大山,面临察汗乌苏何,高出地面约30多米,远望犹如城阙一般雄伟壮观。墓葬墓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墓堆下还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高1米、宽3米。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这种封土堆构筑形式和风格,为我国以往考古发掘中所仅见。墓南有陪葬坑和陪葬遗迹。

经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皮靴,金饰品、木碗、木碟、木鸟兽、陶罐、古藏文木牍、彩桧木片等。尤其出土了一批绚丽多彩的'丝绸织品,其丝绸质料良好,图案清晰,色彩鲜明,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丝绸品种有绵、绫、绢、刺绣等。图案中有珍禽异兽、花草树木、车马人物狩猎、西域人图像、织绵袜等为我国首次发现。

经有关方面专家研究认定,墓主人是唐代早期吐蕃贵族。当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这一吐蕃墓葬群的发掘,对研究吐蕃文明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以及藏族族源的探讨均有重要价值,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被文化部列为我国1983年六大重要发现之一。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又有新的成果,成为****年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7:青海导游词介绍

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的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自西汉以来,丹噶尔便成为商贸要地,唐王朝与吐蕃在今日月山下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茶马互市”的商衢之地,至1920___年,商业贸易达到高峰,城内商贾云集,贸易兴盛。丹噶尔古城还是宗教圣地。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古城内又修建了城隍庙、金佛寺、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山群庙、清真寺等,这些寺院庙宇建筑宏伟,壁画精美,同时也把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丹噶尔古城还是宗教圣地。古城得名于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尔。清顺治五年(1648年),东科尔寺从西藏迁至古城东百米处,成为青海和西藏声名远播的寺院。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古城内又修建了城隍庙、金佛寺、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山群庙、清真寺等,这些寺院庙宇建筑宏伟,布局严谨,刻镂精致,壁画精美,彰显出无穷的神秘魅力,同时也把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丹噶尔古城又是一座文化之城,各个民族在这里交汇融合,各种文化在这里相生相长,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合窗,院落街巷无不包含着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信息。而且古城中留下了众多名人诗词、神话传说和排灯、剪纸、曲艺、羊皮绣等民间艺术,以及“花儿”会、朝山会、庙会、法会、祭孔、祭海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为古城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篇8:青海导游词介绍

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境内,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1公里,总规划面积6.8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游览区达3.25平方公里。景区包括天佑德中国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园、纳顿庄园和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5个核心景点,分别展现了土族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青稞酒文化、弥久沉香的酩馏酒文化、古老纯真的建筑文化、别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古朴神秘的宗教文化,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纯正、最真实的以“土族文化”为主题,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集中了解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选之地。

20___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___年互助土族故土园正式启动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20___年互助土族故土园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景区景观价值评审并被列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

20___年2月25日,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篇9:青海导游词介绍

北禅寺位于西宁市湟水北岸土楼山腰,俗称“北山寺”,又名土楼观,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建筑被称为“丝绸之路”南道的一颗明珠。北山因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山烟雨”是“西宁八景”之一。陡峭的山坡上布满人工开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称。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内残存有壁画和藻井,从艺术风格上看,当属晚唐和宋元时代的遗迹。北山寺已经修葺,为道教寺观,有魁星楼、灵宫殿等建筑。位于北山顶峰的宁寿塔是清代所建的5层密檐砖塔,为北山寺的组成部分。

北禅寺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整个建筑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

北禅寺历史悠久,寺内留存有魏晋时期的藻井图案及佛教艺术壁画,塑立各种佛尊神像。

北禅寺的古迹很多,有圣母殿、吕祖祠等。但最多的是洞,共有“九窟十八洞”,如玉皇洞、无量洞、城障洞、七真洞、黑虎洞等,洞中塑有佛像,洞内曲经通幽,冷风袭身。这些洞由栈桥曲廊连接,虚实相望,独具匠心,是一种罕见的建筑艺术。

北禅寺内有栈道、小桥、游廊连接著名的“九窟十八洞”,远远望去,似一座长廊悬空在半山腰中,颇有山西悬空寺的风格。现在九窟十八洞内还保留着塑像和古代壁画,被誉为“丝稠之路”南线古代文化的一颗明珠。从北禅寺鸟瞰西宁市全景,别有一番情趣。土楼山天然大佛在北禅寺侧旁,这座天然大佛高约百米,由红白岩石相间构成,经过风化,山峰似被大自然“雕塑”成为一尊大佛,故而得名。

篇10:青海旅游景点介绍导游词

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西部牧业区的分水岭,山的东西两侧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极为明显。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

日月山南北朝至唐代时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它属于拉脊山脉西端,北起青海湖东部的耳海,南接湟中群加,绵延数十里。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这里山峦起伏,峰岭高耸,气候寒冷,雨水充沛,水草丰美。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每年六至九月,山坡之上绿草如茵,野花灿烂,帐篷点点,景色十分壮观。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1个乳峰,其形状似太阳和月亮。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地处要塞,形势险峻,战略位置重要。很早以来,它就是祖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交通要道,也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互市贸易的纽带。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唐代时,日月山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

公元620_年,唐朝建立后,与边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族首领纷纷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兄弟民族当中。当时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开明治国,为引进文化、加深友谊、安定边境,在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后,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得到唐太宗应允。文成公主自幼被唐太宗和皇后收养,深得疼爱。公主远嫁,唐太宗准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妆,还派乐队、工匠随同去吐蕃。公元641年正月,唐朝派李道宗护送公主从长安起程,经咸阳、陇西、临夏,渡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过日月山后,先与嫁给吐谷浑王诺曷钵的唐朝弘化公主,在大河坝附近的馆驿中,举行盛大宴会, 唐、吐蕃、吐谷浑三方亲朋欢聚一堂。之后,公主一行继续南行。松赞于布亲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筑馆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西藏,4月15日抵达今拉萨,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欢迎。文成公主远赴西藏联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和史迹,千古流传,至今藏族人民仍然称公主为“阿姐甲莎”,意思是汉族姐姐。

日月山,古今闻名,传说众多。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相传,唐太宗为了汉藏人民世代和好,将自己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了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藏相禄东赞陪同,从京都长安迤逦西行,来到了日月山。当公主登上山顶,举目环顾时,但见山麓两边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一边是雨打芳草萋萋,一边是雪压枯草惨惨;一边是烟雨飘摇枝新,一边是玉鳞纷飞草叶枯,甚至连这里的日月,也没有家乡那样明亮、温暖,不禁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唐太宗听说公主怀乡思亲,不肯西进,为了替女儿解愁,特意铸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宝镜送上此山,说是如果公主想家,打开宝镜,可以从中看到家乡父母、故里山河。护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见到亲人,思故不进,便暗中将日月宝镜换成了石刻日月镜。公主拿起镜子来看,怎么也看不到长安城里的父母,以为是父皇薄情而在有意欺骗她。公主潸然泪下,泪水流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汇人碧波万顷的青海湖。一气之下,将石刻日月镜抛在一边,毅然西进。后来人们便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唐代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

篇11:关于介绍青海的导游词

玉树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的通天河畔,位置 33°09′~33°17′N,96°24′~96°37′E, 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青海省玉树县西北部结隆乡境内,距玉树县西北约65公里。海拔 4,100~4,200米。通天河支流益曲在此穿过,形成5个大小不等、水深在0.2-0.4

米的湖泊,还有众多的泉水喷涌而出,水量稳定,水质洁净。纵横迂回的溪流,星罗棋布的湖泊沼地把草滩切割成无数大上不等的“沙洲”和“小岛”,因此野兽难以进入。是唯一栖息于高原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珍禽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1986年7月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9月由玉树藏族自治州筹建,暂编制7人。它是以鹤类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可供鹤类栖息繁殖的湿地约45平方公里。

隆宝湿地为青藏高原东部的川西高山峡谷向高原主体过渡地段上的隆宝滩盆地中部的苔草沼泽地。四周环山,呈“凹”字形,周围山峰高达5,270米。湿地水源来自许多涌泉和七条溪流。成片的湿草、沼泽地围绕着五个水深0.2米至0.3米的明水面,相互渗透构成保护区主体,其周围是些不规则的水坑和松软的草墩。除主河道水深外,蔓延成沼泽滩地的地区,水深一般保持地0.2~0.4米。草墩之间被水隔绝,水坑内鱼、蛙集在,水生生物、浮游生物丰富。湖底有很厚的淤泥层。

本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风大,日照长,辐射强烈。1月份均温-11.1℃极端最低气温-260℃;7月份均温9.3℃,极端最高气温27.0℃,年均气温-0.4℃;≥0℃,积温1027.4℃,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年总辐射量152.8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高达730毫米,集中在6~9月,雨、热同期。植物生长期162天。

隆宝湖是在高原的崇山峻岭中形成的大大小小盆地和湖泊中的一个,地势呈南北走向的峡谷形状,滩地长30公里,宽1.5-4公里,四周被高山环抱,海拔4050-42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保护区之一。这里四季不明显,气候变化剧烈,冬季风大、干燥、气温低,6-8月雨水多而集中,比较湿润,全年日照时间约2300小时。湖滩地土壤肥沃,水草肥美,优势植物有水毛茛、毛茛、西伯利亚蓼等34种。主要植被类型为草甸和淡水沼泽,为水禽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黑颈鹤栖息繁殖的集中地区。每年4月,牧草刚刚返青,黑颈鹤从南方到达这里,生儿育女,避暑渡假,待到牧草枯黄的10月上旬,它们携儿带女飞往南部越冬。

保护区为黑颈鹤的主要栖息繁殖地之一,每年的3月到达,整个繁殖季节里有8~12对(1983年~1986年调查)。已发现鸟类32种,其中水禽近10种。其中种群数量较大的有斑头雁,分布在保护区中部的一块长500米,宽100米的土丘小岛上,有巢穴约2,000余窝。其它种类有赤麻鸭、白眼潜鸭、普通秋沙鸭、绿头鸭、鹊鸭、黑鹳、红脚鹬、凤头琵鹭、普通燕鸥、玉带海雕、秃鹫等,隶属5目6科。

沼泽地有丰富的鱼类和节肢动物。周围滩地兽类有雪豹、水懒、藏原羚、狼、喜马拉雅旱獭、黄鼬、香鼬、高原兔、高原鼠兔、黄羊、藏狐、田鼠等12种。 另外还有包括4种珍贵的高原蝶类在内的昆虫20种。

青海海北川导游词 ·日月山导游词 ·黄河源导游词

植被为蒇嵩草、喜马拉雅嵩草、短蒿草、毛囊苔草、矮金莲花、长管马先蒿、水麦冬、长花野青茅、驴蹄草等为主的高原苔草沼泽和沼泽草甸。还有很多蕨麻。低等植物有包括名贵的冬虫夏草在内的真菌16种。

篇12:关于青海旅游导游词介绍

五峰寺,因为这里的山峰很像五个手指,所以叫五峰山。过去是湟中“八景”之一,现在仍是青海省有名的风景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其建筑主要有菩萨殿、龙王阁、玉皇宫、香公楼、岷生亭、同乐亭等。十年内乱中曾遭破坏。1979年以来,当地政府重新修缮油漆,使之焕然一新,还将它列为重要的旅游区,

亭台楼阁、绘饰新彩,更加引起游人注目。有诗云:“五峰如掌列云端,瀑布飞流似激湍。六月炎天来避暑,松声飒飒水声寒。”《西宁府新志》称其“五峰林立,形如举掌,山胁左右有大泉二,余泉不计焉,林壑之美,最为湟中胜地。”这里山境幽雅,泉水众多,细流飞洒,好像瀑布高挂。

五峰山的主要景色是三林、三洞、三泉。三林是松树林、杨树林和桦树林,夏季三林郁郁葱葱,繁茂遍野,到了秋季松青、杨黄、桦叶红,层林尽染,各具特色。三洞是东洞、西洞、北洞。东洞深8米、高3米、宽3米;西洞深7米、高2米、宽3米;北洞深10米、高3米、宽4米。洞内露冷苔苍,别有韵味。三泉是澄华泉、、隐泉、裂口泉。三泉水以澄华泉水质最好,泉水清如醇露,细如喷珠,甘如琼液。泉水经石雕龙口喷吐,沿七级石壁泻下,形成瀑布,水溅山径,在泉石周围刻有“山幽林更静,人间歌不尽,鸟语花香地,泉中水长流”等诗句。据说,若在六月六日这天喝了澄华泉的水,能在一年之内消灾灭病,万事如意,故又称“龙宫泉”。隐泉位于澄华泉北,周围蔽以蓬蒿,故名。泉水清冽可掬,须发可鉴。每年六月六日,五峰寺庙会时,各地游人香客,常以香花祭泉,许多人争先恐后汲水畅饮。裂口泉在五峰寺门外不远处,自出崖滚出,沿石壁跌下,喷珠溅玉,涓涓不竭,汩汩有声。

青海海北川导游词 ·日月山导游词 ·黄河源导游词

五峰山也是青海民歌演唱胜地,俗称“花儿会”,每年六月六,正是五峰山风光最美的季节,五峰山六月六“花儿会”也就闻名遐耳。届时西北各路歌手云集五峰山上,引吭高歌,声震四野,从黎明一直唱到深夜,“五峰六月歌仙会,八乡四野觅知音。”如此大规模的群众艺术盛会,为五峰盛景增添了异彩。

介绍青海导游词

介绍青海的导游词

青海景点介绍导游词

四百字青海介绍导游词

介绍青海的导游词

介绍青海景区导游词

介绍青海的导游词200字

青海景区导游词

青海导游词200字

青海导游词400字

青海吐蕃墓葬群介绍导游词(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青海吐蕃墓葬群介绍导游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