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广东中山纪念堂的导游词(共含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ongmo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山纪念堂旅游!我是你们的庞导游。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高大挺拔的大叶榕,有人说这里是游龙休息的地方。接下来来到的是雄伟的云鹤华表。云鹤华表上刻着许多奇怪的条纹,形状有点像龙。大家看,上面有许多鹤飞来飞去,这就是起这个名字的原因。
看完云鹤华表,我们就去到孙中山雕像。看,孙中山雕像多么栩栩如生,神态严肃,他手拄拐杖,挺直腰,稳稳地站在石碑上,雕这个雕像的人真是巧夺天工啊!
请大家往左右看,这些都是古老的木棉树,被称为木棉王。每当春天来到,这些树都会长出美丽的木棉花,也就是广州的市花,那些颜色非常鲜艳,红得好像以前打仗牺牲的战士的沸腾热血,所以也叫英雄树。
已经去了四个地点了,现在去的就是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是由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的,1929年动工,1931年完成,是用来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堂是由前后左右的四个宫殿组成的,像四层卷叠的龙背。看,上面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纪念堂的屋顶是由宝蓝色的琉璃瓦和大红的柱子建成的,壮严肃立,占地面积约有6.2公顷,请大家跟我进去参观一下。纪念堂分为两层,空间非常大,跨度约有 30米,有5000多个座位,而且内无一柱。大家向前看,就是表演台,那里有广州最大的屏幕。这里常常表演不同的节目,有时候看电影,有时候表演木偶剧、话剧……吕彦直先生设计得非常环保节约,如果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白天,只需要用外面的阳光就能使这个纪念堂明亮起来。
今天的浏览到此为止,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谢谢你们的配合,再见!
大家好!我是广之旅的金牌导游——黄导。欢迎大家来到拥有七十八年历史的中山纪念堂。希望大家在这次旅程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各位游客,我们准备到东风中路——广州最具标志性建筑物之一的中山纪念堂。它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明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
游客们,中山纪念堂站到,请游客们准备下车,请拿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中山纪念堂优美的环境让游客赞不绝口,那里的木棉树不但又高又壮,枝丫还是从两边分开的,看起来就像做了一个拥抱的动作。它仿佛在说:“欢迎来自各方游客!”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中山纪念堂的大门,正门前,孙中山先生的塑像高大庄严,“天下为公”四字苍劲有力,纪念堂的堂顶镶盖宝蓝的玻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走进大堂,里面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宫殿式建筑,大堂内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不设一柱,气势宏大。体现了非凡的建筑特色。真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完美结合的典范啊!游客们,我们通过图片和展品了解到孙中山先生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三民主义。中山纪念堂,一个历史的见证,一个拥有悠久文化的地方。大家可以在这里照相留念。
这个旅行结束了, 中山纪念堂是不是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呢?非常感谢大家!祝大家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越秀区东风中路259号,北靠越秀山,正对广州市人民政府,左邻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地铁二号线的纪念堂站就是以此命名。
由来
中山纪念堂是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而筹资兴建。1920___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广东各界人士动议“筹集五十万元,建筑一规模宏大之孙中山纪念堂及图书馆,以纪念元勋”。具体的募捐活动从1920___年3月下旬开始。4月12日,中国国民党和广州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以当时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为首的“哀典筹备会”负责牵头,决定建筑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图书馆,并于13日在《致海外同志书》中系统提出,说明其主旨是“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
选址
筹备会最初提议将纪念堂的地址选在西瓜园的旧商团总所,即现今越秀区人民中路上的同乐路口南侧,原广州市电话局的地址。提议公布后,社会各界对纪念堂的选址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4月25日,《广州民国日报》刊载了《孙先生纪念堂地点之决定》一文,声明“因多数人意见”,商团总所之地与孙中山无历史联系,也不适宜,遂将纪念堂筹建地址改为“旧总统府”。所谓旧总统府,是指1920___年孙中山任职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时的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所在地,清朝时是督练公所,民国初期军阀龙济光据为督军衙署。1920___年被陈炯明部炸毁。
建造
纪念堂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1894-1929)和结构师李铿、冯宝龄设计,于1920___年动工,1931年落成。现该纪念堂已成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南京中山陵齐名。
建筑特征
该中山纪念堂属于八角形宫殿式建筑。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___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设计师运用建筑力学结构原理,将四根大柱置于四周墙壁中,用以支撑四个跨度各30米左右的钢桁架,使之整体仿佛一把张开的雨伞,组成一个巨大拱形屋顶。拱形屋顶托起八个主桁架,组成一个八角亭。堂内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大会堂,直径71米,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4700多个。
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现在,纪念堂已成为广州市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的场所。第一位在中国大陆举行公开个人演唱会的香港歌手罗文亦以中山纪念堂作为演出场地。
纪念堂里近北门处一棵大约三百年的古木棉,被称为木棉王。另纪念堂内的古树众多,其中还有两棵白兰王,每逢花期,整个纪念堂都可以闻到香味。
孙中山铜像
纪念堂前曾摆放过的铜像共有三尊。
现在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区的孙中山铜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所赠。于1931年1月14日运抵天字码头,国立中山大学师生到码头将其运至石牌校园(现华南理工大学)的农场暂置。在1933年11月11日国立中大建校9周年时,在石牌举行孙中山铜像揭幕暨新校奠基典礼。中共建政后的1954年春,广州市人民政府把这尊铜像移动到中山纪念堂的广场上。195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90周年,中山大学建校32周年,铜像又由纪念堂移到中大新校园内。同时,雕像替换成由雕刻家尹积昌等人创作的孙中山全身像,所塑的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演讲时的造型,基座上刻的是孙中山所著的《建国大纲》,为水泥喷铜雕像。
中山纪念堂进行大修时,这尊雕像被当局用铜翻造,这就是今天在广场放置的孙中山铜像。而旧有铜像就移动至华南理工大学的原国立中大校园放置铜像的地方展出。而广场上铜像的基座是在1931年落成。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去广州旅游,中山纪念堂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广州中山纪念堂1931年11月建成。它是一座八角形的宫殿式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屋顶全部采用的蓝色琉璃瓦,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主体建筑大会堂呈圆形,直径达71米,而且不设一根柱子,视野辽阔,它共有4700多个座位,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会堂。
大会堂四周墙壁上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天下为公”字匾,金光闪闪,更是引人注目。
中山纪念堂四周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广场正中央矗立着高大的纪念堂,气势恢宏,在它的前方不远处,有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他深沉的目光,炯炯有神,凝视着远方,他在盼望着理想的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站在中山先生像前,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孙中山先生是革命先驱者,为实现理想矢志不移、终身奋斗。他带领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度,他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一心为公的思想,现在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将来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贡献力量。
今天,我去了中山纪念堂,那里的建筑物雄伟壮观,园内绿草如茵。
听妈妈介绍,中山纪念堂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的。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里原先是清代的的督练功所,孙中山逝世后,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在此建立一座永久性的建筑物,纪念孙中山。
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筑,正面檐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匾,大堂中间是30米跨度的钢架,内部没有柱子,整个建筑富有民族风格。纪念堂的整个建筑物的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广州市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的场所 。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7次拨巨款对中山纪念堂堂体进行修缮和进行周围环境的维护,使这里变得更为幽静、舒适,是中外人士游览之胜地。
中山纪念堂不仅有广州最老的木棉王,它还有广州最大的两棵白兰树。它们是纪念堂奠基、竣工时栽下的,它们与纪念堂一起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终年常绿、亭亭如盖的碧绿树冠可荫地数百平方,如同两个高大忠勇的卫士守卫着纪念堂。每年的初夏和深秋,浓香四溢、洁白无瑕的小花挂满枝头,香飘数里,象征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万古流芳。
走出中山纪念堂,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为自己能生活在广州感到无比的荣幸。羊城真的有太多的历史故事,让我们感动和自豪。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哥哥、爸爸一起去中山纪念堂玩。
一进中山纪念堂的大门,一股广府的气息扑鼻而来,远远望去,“孙中山”一手拿着拐杖,一手叉着腰,笔直地站在那,看起来很有精神。
我们先去看了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木棉树和两棵广州最大的白兰花树,如果你仔细看那些树,上面却有一些被人刻过字的痕迹,我曾看过一个叫《小银杏》(好像不是叫这个名字)的故事,上面说小鸟从一棵老树知道小银杏是一个很有名的树,小鸟马上把消息传遍了整个森林,许多小动物在小银杏的身上刻字,挂上牌子,几天后,小银杏从一个活泼的小树变成了枯树(内容有点不完整)。刻字的人们,你们难道不感到羞愧吗?难道你们真想让这三棵有名的树从此从世界上消失吗?算了,不说这个了,我们又走向了中山纪念堂里。
听导游说纪念堂的每一个材料都是很珍贵的,而且没有一个螺丝钉,我找了找,果然一个螺丝钉都没有,进了礼堂,舞台上有一个纪念碑,上面刻有孙中山浮雕头像和总理遗嘱的内容。据介绍,“曹全碑体”的总理遗嘱碑刻是吴子复的手迹,由广东端州的梁俊生先生镌刻。
看完这些景物,时间也不早了,我和哥哥、爸爸,坐上了公交车回家了。
広州中山記念堂は1931年に竣工しました。孫中山の当時の大統領府跡にあります。中国の建築家呂彦直さんによって設計されました。中国の伝統的な建築様式と西洋建築構造の結合です。主体的な建物は高さ52メートルで、スパン71メートルの建築空間には柱を設けず、気勢が高く、立派で堂々としています。
広州中山記念堂は近代的な建築家呂彦直氏によって設計され、広州の伝統都市の中の軸線上の重要なノード、広州のシンボル的な建築であり、主体建築は西洋の先進的な鋼鉄構造建築技術を採用し、中国の古い建築手法を創造的に運用し、中西折衷の建築形式で世界建築宝庫の中の貴重な宝物となっています。
堂外三面は広い石段で、正門石段の前には白い花崗石台基があり、ベースには青銅色の孫中山の全身像が立てられ、両側には翠柏の花が植えられています。前広場が広くて、緑の草が茵のようです。一対花崗岩で彫られた雲鶴の華表がその中にそびえています。特に雄大で厳かです。広場の前は丸アーチ門で山頂の青い瑠璃瓦の門坊です。
中山記念堂大堂舞台総理の遺言碑「瑞祥多姿慶虎年」の菊のセット。瑞祥多姿慶虎年、多姿の菊が新顔をほころばす。中山記念堂の舞台の総理の遺言碑の前で品種の異なっています、姿勢の多様な菊を主体として、全体の設計は弧形を採用して、祥雲のようで、人に瑞祥の感をあげます。総理の遺言の碑の多い姿の菊は瑞祥の感の設計を通じて観衆に昔をしのばせる中で、孫文先生が民族復興を実現することを感じさせて、国家が富強で、人民の幸せな政治の理想。以上の二つの主要観光スポットに菊の花を置く以外に、中山記念堂の各観光スポットに菊の花が飾られています。春節後、中山記念堂の七色の菊は私達の心をこめて養護して引き続き見事に咲きます。私たちはタイムリーに「菊花仙子とデートします」という絵画活動を行い、菊の文化を普及させます。
广州中山纪念堂1931年竣工,座落于孙中山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由我国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的结合。主体建筑高52米,跨度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气势恢宏,富丽堂皇,体现了非凡的建筑特色。
广州中山纪念堂由近代的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是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主体建筑采用西方先进钢结构建筑技术,创造性地运用中国古建筑手法,以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成为世界建筑宝库中的瑰宝。
堂外三面为宽阔石阶,正门石阶前有一座白色花岗石台基,基座上立着青铜色孙中山全身像,两旁植翠柏鲜花。像前广场开阔,绿草如茵,一对花岗岩雕成的云鹤华表,耸立其中,显得格外雄伟和庄严;四周红棉高屹,绿榕成荫,宁静又肃穆。广场前是圆拱门歇山顶蓝琉璃瓦的门坊。
中山纪念堂大堂舞台遗嘱碑“祥瑞多姿庆羊年”菊花布景。祥瑞多姿庆羊年,多姿菊花绽新颜。中山纪念堂大堂舞台遗嘱碑前以品种各异、姿态多样的菊花作为主体,整体设计采用弧形,犹如祥云,给人祥瑞之感。遗嘱碑多姿的菊花通过祥瑞之感的设计让观众在抚今追昔中,感受孙中山先生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政治理想。 除了在以上两大主要景点摆放菊花外,中山纪念堂各景点区域都有菊花摆设。春节过后,中山纪念堂的七彩菊花将通过我们的精心养护继续精彩绽放。我们将适时举办“我与菊花仙子有个约会”绘画活动,普及菊花文化。
★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 中山导游词优秀
★ 广东导游词欢迎词
★ 广东的导游词
★ 广东导游词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