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应急科普宣传培训服务工作小结(共含2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夏浅不是夏浅浅”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地震应急科普宣传培训服务工作小结
地震应急科普宣传培训服务工作小结一、地震应急宣传培训工作小结
1、4月18日,华南农业大学应急疏散演练(避险和疏散技能)培训
(1)培训对象:华农7个院系的学生干部及辅导员老师
(2)培训时间:1天,每场45分钟。
(3)培训场次:2场(上午、下午各一场)
(4)培训形式:讲座和现场指导
(5)培训效果:从后来实际疏散演练的效果来看,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
(6)不足和完善措施:
* 培训内容不够完整,只是注重了各场景所采取对应动作避险,忽略了到场之后按照实际情况应该采取的动作,如清点人数、上报、(紧急救治伤员),特别是要补充到演练结束后离场的注意事项(有学校因忽视了演练结束后的离场环节,导致学生踩踏事件)。
*对技术要领理解不到位,不够深入,不够彻底,需要全面学习和了解各种动作要领的实施的环境要求,以及动作要领所带来的好处与局限性。
*在培训前没有自身做好练习,不够自信,有点紧张,导致培训思路有时会断路,且语气不够肯定,语速太快,不够精简,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达到对所讲,所思都要熟悉到滚瓜烂熟的程度。
2、204月19-20日,华南农业大学应急疏散演练实地指导和拍摄
(1)指导对象:华农公管院系的2个班级学生干部及辅导员老师
(2)指导时间:2天
(3)指导场次:按照场景指导和拍摄:教室、实验室、运动场、校道、物资派发、宣传资料派发、紧急救护(有专业医疗老师指导)、宿舍等。
(4)指导形式:现场动作讲解和演示
(5)指导效果:从后来实际疏散演练的效果来看,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
(6)不足和完善措施:
* 对技术要领理解不到位,不够深入,不够彻底,需要全面学习和了解各种动作要领的实施的环境要求,以及动作要领所带来的好处与局限性。
*在现场的环境的客观条件下,快速判断和决定采取某种动作的能力欠缺,反应速度不够快,不够肯定。
*与摄影师、现场协调老师沟通欠缺,事前没有确定拍摄细节,表现在现场拍摄时,各自都有对拍摄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方式,解决办法是要学习拍摄的一些知识和技巧,从摄影师的角度考虑拍摄方案,从而把专业技术用影像凸显出来。
3、5月11日,广州市防灾减灾日暨华南农业大学地震应急演练活动中地震应急装备(设备)展示
(1)科普对象:华农大学1万学生。
(2)科普时间:1小时
(3)科普形式:现场展示和讲解,问答互动
(4)科普效果:问答、讲解效果较好
(5)不足和完善措施:
* 没有可供大学生动手(互动)参与的项目,只局限于学生问,我来回答的`科普形式。
* 学生问答问题也会涉及到地震设备,对地震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情况特别感兴趣,有些甚至问到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功率和电流等设备工作参数,有些是我平常没注意到的参数,也会被提到,需要我对地震设备要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记忆。
感受:大学生特别喜欢问问题,没有一个学生提出要亲自动手试试的要求,一方面是我们没有这方面能够吸引大学生动手参与的项目或活动,另一方面,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喜欢思考、喜欢问问题,似乎对动手参与的欲望较低,以后需要开发一些适合大学生参与动手的科普项目或活动。
4、5月13日,广州番禺市桥陈涌小学地震应急演练活动中开展地震应急设备(装备)展示
(1)科普对象:陈涌小学全校学生
(2)科普时间:2点半至4点30
(3)科普形式:现场展示和讲解,问答互动、动手参与
(4)科普效果:地震应急包展示和科普游戏的现场效果最好,学生能排很长的队伍来参与,地震设备展示和问答互动最差
(5)不足和完善措施:
* 现场讲解效果较差,一方面学生流动性太大,很少有学生认真问问题和听问题,大多数只在乎“玩”设备和科普游戏,二是回答问题时不能用术语或初中以上知识系统来回答,只能以打比方的形式回答,但这样讲解似乎收到的效果甚微,(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自己感觉也表达的不准确,今后要确立一些学生感兴趣,也能 理解得了的科普项目和活动。
*地震应急设备展示,虽然很多学生参与,但毕竟小学生好奇心、胆子都很大,爱护公物的意识又淡薄,对容易损坏的设备动手动脚,屡禁不止,“不乖”的孩子大有人在,今后要带一些抗损、防丢的设备去展出,
感受:小学生注重的视觉体验、动手试验,以及亲自参与的项目,总结起来就是“玩的开心,看起来有意思”,对地震以及地震设备的原理及运行情况都不太在意,今后我们所做的就是在小学生玩和看到过程中,无意识、无刻意的给他们灌输地震安全知识。
5、5月22日,广州市南国中学应急安全疏散演练活动程后的点评及在应急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讲话
(1)科普对象:全校初中生
(2)科普时间:10点30分
(3)科普形式:现场点评
(4)科普效果:一般
(5)不足和完善措施:
* 现场点评收效一般,一个原因是本人对该校的场地环境不熟悉,甚至连教室有几扇门、是否在日常和演练过程中处于打开状态都不清楚,二在演练前,没有看到该校的应急预案,只是看到一个粗略的演练活动方案,对具体演练细节知之甚少。导致对演练实施过程的细节把握不够准确。三是在演练过程中,由于所处位置的限制,没有将演练全过程中学生、老师的行为动作看全、看清。四是自己现场点评的经验少,表达语言逻辑性较差、层次感错落不清、语意表达目标感较差。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怎么样进行现场点评的依据标准、内容要素没有较系统的认识和掌握,更谈不上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和评价。
感受:打铁还需自身硬。努力完善应急疏散演练的评价标准和要素内容掌握应用。
6、6月9日石牌小学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前技术指导小结
应天河区府应急办和区教育局邀请,市府应急办和市地震局推荐,年6月9日,前往石牌小学对该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进行前期准备技术指导。建议有三:
(1)应急演练准备工作:建议学校建立一标、两案、三图;
(2)演练组织实施:建议将演练环节分解为地震避险、紧急疏散、应急处置和应急结束;
(3)演练结束:注意事项。
按照相关部门计划,择日进行应急疏散动作指导。在演练当天还要进行现场专家点评,之后对各校来观摩学习的老师进行1小时室内讲座形式的培训。
地震时应急防震工作科普
室内应急防震行动防地震伤害主要是防震坏建筑物及震落物品的砸伤。如果有临震预报,就可按政府通告行动,离开建筑物。但在多数情况下,地震是突然发生的。在12秒钟之内通过自己的应急行动,要得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其办法是:一旦发生地震,如在家里,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可参考第三课中的室内防护动作)。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楼、跳宙,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在地下商场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应避开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也可躲在柜台、框架物中,蹲在内墙角及柱子边,护住头部。
若在电影院、体育馆等地方,可就地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物保护头部3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人防工程防地震的效果极好,已为唐山、包头地震实践所证明。所以只要来得及,就可以进入人防工程或地下室。因为地震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核爆炸冲击作用有许多相同之处,防护原理和防护方法也很相似。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要等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下车。司机要关好车窗,不锁车门,车‘钥匙应留在车上,并和同车人一起行动。
如果人员被埋在废墟里,则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进行加固,以防余震。这时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气泄漏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气泄漏。然后找机会呼救,等待救援。
室外人员的应急防震行动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人员,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此时人员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以免砸伤。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骑车的下车,开车的停下,人员靠边行走。收听关于震情和行动指南的广播。
平时的防震应急准备工作当政府有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后,人们应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应急防震准备。主要工作有:①在家里或学校教室内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加固立柜防止倾倒,固定柜门,防止物品掉下伤人,用透明膜或胶带贴玻璃,防止碎片伤人,将重物低位存放。加固梁柱、屋顶和水泥板墙。保管好危险物品。准备消防灭火器具。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内安全程度。
②和人民防空应急一样,要备好个人应急包和帐篷材料。
③按照家庭、学校或单位的应急分工预案,确认工作职责、搞清学校或家庭的安全部位,以便应急躲藏、避难。
④学习自救、互救、灭火、抢修、找、抬伤员的技能相知识。确定邻里、单位人员震后集中的位置、制定应急抢救的计划。
⑤学习地震之前的预兆知识:如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家畜惊慌、电线之间有火花、室内有蓝光、荧光灯被点燃等。人人都要知道立即报告的途径。但绝不能预报“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传言。
地震救护知识
地震会引起强烈的地面震动,导致房屋倒塌。居住在房屋内的人不能及时跑出,会被倒塌的建筑埋压。伤害中各种骨折占第一位,软组织损伤占第二位,挤压综合症是第三位。采用正确的救护方法,可以减轻伤害,挽救生命。
地震救护知识
1.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极度衰弱及低血容量的患者要补充能量及扩充血容量,休克伤员取卧位,对伴有胸腹外伤者要迅速护送转至医疗单位。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呼吸心跳停止者,在现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重伤者如呼吸、心跳停止及大出血、头痛、内脏受伤者应优先抢救。
4.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预测地震小常识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下面了解一下预测地震小常识。
一般地震之前是有征兆的,尤其在震前,动物的反应非常强烈。
1.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2.猪、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3.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4.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5.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6.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7.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8.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9.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10.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11.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 应急科普培训教材
★ 地震应急预案
★ 地震应急预案
★ 科普宣传标语
★ 培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