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以吃粽子为题的作文(共含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99l”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以吃粽子为题的作文
今天是端午节,我去表妹家。吃粽子
一大早,我兴高采烈地来到表妹家。进门第一句话就喊:“表妹,包好粽子了吗?我拿了一大堆的零食跟你换!”因为我知道,表妹最爱吃零食了,而我爱吃粽子。我本以为表妹会狂奔出来抢我的零食吃。谁知道她会说:“哦,还差一点就包好了,你再等会,绝对好吃。”没办法,我只好坐在大厅里边看电视边等。看累了,我揉了揉眼睛,看看钟,怎么回事?已经过了三个小时了,表妹怎么还不包完呢?我等不及了,急忙跑去厨房。由于太匆忙,在路上跟表哥猛地一撞,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坐不起来了,过了一会,我好不容易爬起来,拍拍裤子上的'泥沙,又飞奔向厨房。
表妹见我来了,手忙脚乱地从冰箱拿出五个包好的粽子,我捏了捏怎么硬硬的,尽管粽子这样硬,可我还是小心翼翼地打开粽子,粽子打开了,我傻了眼,里面哪是什么粽子呀,分明是橡皮,我又打开后四个。里面分别是玩具汽车、纸船、橡皮鸭子和废瓶子。我见了,气得怒目圆睁,大声喊道:“你这不像话的东西,看我怎么收拾你!”说完,我拿起扫把追表妹打。表妹一边逃一边回头笑嘻嘻地说:“谁叫你那么爱吃粽子,被我骗了吧!”
我的表妹可真狡猾呀,我以后可要提防着点。
以吃粽子为主题的作文
1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节,我去表妹家吃粽子。
一大早,我兴高采烈地来到表妹家。进门第一句话就喊:“表妹,包好粽子了吗?我拿了一大堆的零食跟你换!”因为我知道,表妹最爱吃零食了,而我爱吃粽子。我本以为表妹会狂奔出来抢我的零食吃。谁知道她会说:“哦,还差一点就包好了,你再等会,绝对好吃。”没办法,我只好坐在大厅里边看电视边等。看累了,我揉了揉眼睛,看看钟,怎么回事?已经过了三个小时了,表妹怎么还不包完呢?我等不及了,急忙跑去厨房。由于太匆忙,在路上跟表哥猛地一撞,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坐不起来了,过了一会,我好不容易爬起来,拍拍裤子上的泥沙,又飞奔向厨房。
表妹见我来了,手忙脚乱地从冰箱拿出五个包好的粽子,我捏了捏怎么硬硬的,尽管粽子这样硬,可我还是小心翼翼地打开粽子,粽子打开了,我傻了眼,里面哪是什么粽子呀,分明是橡皮,我又打开后四个。里面分别是玩具汽车、纸船、橡皮鸭子和废瓶子。我见了,气得怒目圆睁,大声喊道:“你这不像话的东西,看我怎么收拾你!”说完,我拿起扫把追表妹打。表妹一边逃一边回头笑嘻嘻地说:“谁叫你那么爱吃粽子,被我骗了吧!”
我的表妹可真狡猾呀,我以后可要提防着点。
2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老师说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那时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包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时,人们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后来在晋代,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又出现杂粽。在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被用作了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它的形状出现了锥形、菱形。宋朝时,人们又把果品包入粽子,就有了“蜜饯粽”。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馅料也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最为出名。吃粽子的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3吃粽子
随着几声嘹亮的鸡鸣,整个家乡醒来了。明天,姐姐将参加一场涉及前途的考试——中考,此时,全家人的心都被揪紧了,似乎连空气中也夹者紧张的气氛。
时间在“滴答滴答”地流逝,随之,我的心也愈来愈沉重,我坐立不安,便下楼走走。“妹,敏敏能考上吗?”“会的,会的。”大妈一边包粽子,一边喃喃地说?“咦,妈,今天又不是端午节,包粽子干吗?”我用疑惑不解的目光盯着妈妈手中的粽子。“真想知道吗?好,你先告诉我关于粽子的来历。”妈妈神秘地说。“话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尊敬,特地制粽子。”“好。”妈妈一本正经地说,“你大妈希望你姐姐平步青云,包粽包棕不就是包中吗?也就是一定能中。这可是祖传下来的习俗。”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这粽子为姐姐包的。“好,我也要包,我也为姐姐出一份力,让姐姐高中。”“不用了,遥遥,你有这份心就行了。”我站在一旁,望着全神贯注包粽子的大妈,感到这小小的粽子里却包含了大妈无尽的期待和对儿女那无私的关爱……
虽说包棕——“包中”——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习俗,可再这习以为常的习俗里却让我看到了家乡人那一颗颗淳朴的`心灵,感受到天下最伟大的母爱。
4吃粽子啦
端午节到了,我和妈妈一起向奶奶学习怎样包粽子。
先从水里捞三片煮得软软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然后往里面填被水浸透的糯米、咸肉或花生、红豆,压结实后用第四片粽叶把所有露出米的部分统统裹住,最后在牙齿的帮助下用一根绳子系住,OK!一个粽子完成了。
不过说来简单,我自己动手的时候可是洋相百出。
有时我刚把圆锥部分刚填满,想压的结实一些时,下面圆锥尖不知什么时候就散开了,所有的米全部回到盆里。
有时我用力过猛,粽叶被扯断了,米就像断了线的珍珠,到处乱蹦,撒的地上到处都是。
有时我在加第四片粽叶时以为包上了,结果其实原先的三片早散架了。当我想把线系上时,发现我手里只剩下粽叶而已啦。
我努力了老半天,浪费了无数米粒和妈妈的口水,结果只在奶奶手把手的帮助下勉强完成了一个而已,倒是妈妈学会了,成功了很多只。
两只手的配合很重要啊!不过妈妈小时候也没有学会,所以妈妈和奶奶都安慰我:现在我的手太小,等我再大一些一定能独立完成包粽子的。
现在粽子已经熟了,阵阵香味沁人心脾,刚出锅的粽子又香又松又软,好好吃那!
亲爱的朋友,一起来尝一尝吧,自己包的粽子绝对新鲜美味呀!
5端午吃粽子
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那么,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呢?专家日前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长安有专门制作粽子的店,而且技艺也相当高。当时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其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到了宋代,就有“艾香粽子”,是用艾叶浸米裹的。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指的就是“艾香粽子”。明弘治年间,就用芦叶裹粽子,粽馅也多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等等。到了清乾隆年间,林兰痴《邗江三首吟》中有“火腿粽子”一条,这种粽子流传至今。现代粽子以浙江嘉兴最负盛名。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
民俗专家介绍,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不但盛行不废,而且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
今天是公历的五月二十八日,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听妈妈说:“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这一天要吃粽子的。”说完就去买粽子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买回来一袋粽子。我迫不及待的去吃粽子,我看到了粽子是三角形的,表面是用绿色的竹叶包着,我逐层剥开,越往里面叶色越黄,里面就是一个白白的、胖胖的大粽子。这种味道真香啊,真是香气扑鼻呀!我还没吃到粽子就被粽子迷倒了。终于可以吃粽子了,咬一口粽子,嘴里感觉甜甜的、粘粘的、软绵绵的,就像是吃了棉花糖一样,舒服极了!里面还有两个大枣,枣比蜜还甜!就这样我把粽子全都消灭了。
啊,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爽!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我先来讲它的来历。有一位爱国人士叫屈原,他是楚国人。因为秦国攻破了楚国,他心如刀割,他抱石跳入汨罗江。百姓们十分伤心,一位大夫拿着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要药晕死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百姓们就纷纷将米投入汨罗江中,希望鱼虾只吃米,不吃屈原的肉身。从这里一直流传到现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吃粽子就成了我们的一种习俗。
再来看看我家又是怎么过端午节的。那天,爷爷在家里包粽子:先把粽子叶洗干净,再把甜枣切成两半,因为整个包起来不方便。然后将糯米、葡萄干、豆等洗干净放入盆中,把它们掺在一起,搅拌均匀。最后就可以包了,把两片粽叶重叠一半把下面的粽叶向上折起一点,以中心线为标准,把右边往左边折叠起九十度,然后再往左边叠起,让它四周起来。稍微用力按一下粽叶的周边,让他在手中形成漏斗。然后把糯米等材料放入粽叶中,不要太满,再把正面的粽叶往里微微折叠。反面往正面折叠,压住正面粽叶,然后左边粽叶往右边折,再把残留在正前方的粽叶向下按,最后用小细绳捆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了,然后再烧。我尝了一下,真好吃。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翻看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古代小故事,也尝试了自己亲手包粽子,品尝了美味的点心,感觉非常美好,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但是五月初五这一天让我感受很多,非常难忘!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民间都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包粽子。
包粽子需要许多材料:棕叶、糯米、肥肉或瘦肉、酱油、棉线。糯米和酱油混合一下,再加上肉就是粽子的食材。当然,这都是可以按自己口味来进行选择,如果喜欢吃甜的话,可以不需要酱油和肉,可以加一些赤豆和糖。
粽叶尽量要绿一些,光滑面和粗糙面分得明显一些的,要有韧性的,不能太碎的粽叶,这样包的时候容易裂开来,包的时候,米粒会漏出来,粽子的香味会大大减少。线得用棉线,棉线更粗,裹得更紧,肉要有肥有瘦,吃得时候才不会干巴巴的。糯米用平常的就可以了。
材料准备好后,就可以做了。先把粽叶的二分之一卷成一个无底的圆锥,然后兜两到三勺子拌好的糯米和酱油加到圆锥里,加一块肥肉和瘦肉,用勺子挤一挤,再兜三到四勺的糯米,兜满为止。可是我兜了一勺又一勺,一勺又一勺,就是兜不满,像个无底洞一般,怎么装都装不满。可是我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把粽子翻了个身一检查,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卷的时候,没卷好,“圆锥”的头上有个洞,只要我捏一捏上面或者用勺子使劲按一按,下面这个洞就会像没捏紧的水龙头一样,时不时漏一些糯米下来。拆掉,重包!
这一回,我可小心多了,为了防止它再漏出来,我甚至提前用了棉线,在尖角上面先捆了几圈。粽子到是兜满了,总该盖盖子了吧。我把剩下的二分之一的粽叶包上去,盖住再折下去,它的两边就有两个大口子开开来,会使糯米漏出来的。我重复了好几遍,还是会有两上大口子裂开来。我索性倒出了一些糯米,把粽叶往口子上一盖,就拿棉线捆住得了。我怕它在蒸得时候漏出来,所以横着竖着斜着捆了有二十来圈,奶奶、曾祖母都笑我说我捆粽子像捆贼一样,来了个五花大绑。而她们包的只有横的口子上的三四圈,而且捆得还比我的结实呢!初学者嘛,没事儿的,能吃就行!
直到把粽叶包完,我们一家人包了有二十多个。我包的那几个虽然一个比一个好,但是还是奇形怪状的。在一大堆粽子里,我包的粽子显得特别与从不同。没关系,我这叫有创意嘛!进锅蒸粽子喽!等一会儿吧,粽子很快就出锅了。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主要最不可少的习俗。
今天是端午节,早晨刚起床,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我急忙跑到餐桌前,看着热气腾腾的粽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 了。我问妈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告诉这样一个传说:“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 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他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死后,楚国百姓哀痛 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 、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 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 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听了妈妈讲的故事,我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了,而且知道了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人士。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会进行龙舟竞渡的活动,吃粽子,并且将艾草挂在自家门上。可是你们对端午节的来历又知道多少呢?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这下你们对端午节有了深刻的认识了吧!
以端午节的粽子为题的作文 (五)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很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以端午节的粽子为题的作文
包粽子
这天已是放寒假的第一天了,大家都高兴万分,都显得无忧无虑,在操场上,在空地里,都可以看到玩耍的孩子,都可以听到一串清脆的笑声。
这天,我在外婆家,弟弟和妹妹也在,可是不知为什么变得那样的无聊,因为我们没有像小时侯那样天真了,幼稚了,我们根本想不出来有什么好玩的游戏,只知道那些游戏太幼稚了。
这个时候,外婆走了出来,说道:我们来包粽子吧!正好我现在有时间包,今天一次性包完算了。我们都非常地赞同外婆的意见,大家争先恐后地说:我要包,我要包。心里想着:太好了,总算有事情干了,包粽子一定很有趣。
先把粽子外面的一层皮擦干净,再把米给淘干净,再准备好捆粽子的绳子,还要准备好粽子的夹心,就可以开工包粽子了,以前,我不包,便只傻傻地看着大人包。
现在我想自己动手包了,可是,我连包粽子的第一步还不会,经过妈妈的指导我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便是放米了,也不可随意的放米,米放进去之后,一定要用力地按紧,要不然粽子就变成米饭了,不会聚在一起了。第三步就是把粽子包好,再用绳子系好,一个粽子便包好了。
可是,看看简单做做难呀!我尝试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我非常地沮丧,我垂头丧气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粽子包不好。妈妈说:没有关系,你照着我做。我学着妈妈的方法做,总算一个粽子包好。
外婆表扬了我,我高兴极了。
包粽子
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叶飘香时。片片苇叶片片情,天天都有好心情。几枚红枣几颗心,祝你开心又顺心当妈妈读到这篇短文时,我便知道端午节来了。
端午节那天,妈妈准备包一些粽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应了。
我和妈妈早早地就起床了,手接着地到菜场上买包粽子的原料,妈妈精心挑选了一些粽叶,买了十斤糯米。我嚷着说要吃肉粽,妈妈笑呵呵地说:好好好!小馋猫,给你做肉粽!转过身去买了二斤猪肉和一些红枣赤豆。
回到家,妈妈叫我把粽叶先洗干净,烧上水,然后把洗干净的粽叶轻轻地放入水中煮熟,接着把煮熟的粽叶放到盛满冷水的盆里浸泡一会。妈妈解释:这样叶子不会发黄,碧绿碧绿的叶子包起粽子来可漂亮了。
粽叶准备好了,接下来该拌馅了。妈妈把肉切成小方块,倒上若干酱油、鸡精、盐拌匀,腌制半小时,让它入味。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买来的糯米、红枣、赤豆分别洗干净,最后按照比例把红枣、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红红的红枣和赤豆,好漂亮呀,象一锅闪闪发光的珍珠玛瑙。
开始包粽子。我搬来小板凳,坐在妈妈身边,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粽叶里抽出一张比较大的粽叶,打算包一个小粽子。我先把叶子裹成一个漏斗型,然后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轻轻用手压一下,三角粽的形状出现了。
我手忙脚乱地把叶子沿着三角粽的轮廓绕呀绕,可是粽叶好象不听使唤,我用力过猛,叶子碎了,还好米没有漏出业。我胡乱地往粽子上绕线。这哪里是粽子呀!简直是个伤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来。
在妈妈的精心指导下,我终于包成了一个看起来顺眼的小粽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学。最终,我和妈妈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着我的杰作,我满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美美的。
包粽子
我吃过北京的烤鸭,我吃过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我也吃过荔蒲的芋头,这些都是闻名天下的。但是最让我回味的是家乡的粽子。
家乡的粽子是锥形的,它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制作的过程有些复杂。先将糯米洗净,浸泡3个小时,绿豆也浸泡3个小时,猪肉块,葱切成末,浸泡后的糯米和绿豆搅拌再撒上葱,和弄均匀。取2张粽叶在二分之一处折成漏斗包裹好用粽绳扎紧放入锅中,水盖过粽子,用中火煮2个小时间后即可食用。就这样一盘香喷喷的粽子就呈现眼前。
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奶奶都会包上一大锅美味的粽子,差不多熟的时候,从锅中会飘出一缕缕香气,这时我就会跑到奶奶跟前等待着走上粽子,奶奶一端出锅,我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起码要吃完两个才罢休。粽子的香味真是诱人,在米香中又掺和了各种的清香,还有肉馅的香,真是让人陶醉。粽子不仅美味绝顶,而且还有一个感人的来历呢!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国亡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之极抱石投汩罗江,为了不让鱼虾伤害他的身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纪念屈原,每到五月五日端午节人们都用竹筒装米投入祭奠,后来慢慢形成了粽子。
粽子的美味让我回味无穷,就算我尝遍天下所有的美食,我还是最爱吃原汁原味的'家乡粽子。
包粽子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奶奶包粽子的样子,不知怎么回事,我的手也情不自禁地痒起来,也想包粽子。经过奶奶的同意,我开始了包粽子行动!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包起粽子。一开始以为这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可麻烦来了;由于我包粽子的时候放太多糯米,一扎线,糯米从上头冒了出来,唉,第一个粽子以失败告终。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并不灰心,又再次拿起箬叶重新包起来。这次,奶奶教给我一些要领。这次真是上帝保佑,终于包好一个粽子,可是跟奶奶比起来,Mygod!真是天壤之别呀!奶奶包的粽子像一个精神十分的大人,而我包的粽子跟一个无精打采的小学生一样。可怜,第二个粽子又以失败告终。
我挺了挺身子,还是不灰心,我拿起箬叶,把它弯成一个圆锥型,然后往里面装适量的糯米,再压结实,把箬叶往下一盖,正好遮住里面的糯米,最后用线扎紧。就这样,一个粽子包好了。我照着这种方法,一连包了好几个,终于掌握了要领,越包越好。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350字:端午吃粽子
在语文课中我们学到过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我又知道,吃粽子还与屈原有关系。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他生于今天的湖北,出身楚国的王室贵族,是楚怀王的侍读,即帝王师。他一心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强大,不受秦国的欺负,但奸臣容不下屈原,一次次在楚怀王的面前诬害,诽谤屈原,最后屈原被流放到汉北荒蛮之地。在屈原七十多岁时,楚国被秦国灭亡,屈原选择五月初五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当地楚国百姓在江边痛哭流泪,哀悼这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们怕水中鱼鳖会吃掉屈原的尸体,用糯米烧成放,投入江中,据说这就是粽子的前身,后来这一习俗传遍神州大地,端午节吃粽子成了一种民俗。各地的百姓还在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据说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留下了大量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离骚》《天问》《九歌》等等
中国端午节由屈原而起。这么大的国家,两千多年来,单为屈原留下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节目,可见屈原在华夏子孙中的崇高地位。人们吃粽子怀念他,划龙舟怀念他。
一三年,联合国把屈原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350字:端午吃粽子
我从小就喜欢吃粽子,一顿可以吃掉一个大肉粽。我有一个会包粽子的奶奶,奶奶很喜欢我和妹妹,只要我们两个说要吃粽子,奶奶准会给我们包,因为我的妹妹也特别喜欢吃粽子。
等到上小学了,我才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节目,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民俗节目。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这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到药店买熏药放在房间里熏杀蛇,虫,蜈蚣等毒虫,杀灭细菌,家门口要挂菖蒲,小孩子的身上还要挂香袋,香袋是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编成的,里面放了樟脑丸,据说都是为了避邪;每家每户都要吃“五黄”,即黄鱼,黄鳝,黄泥蛋,黄瓜,雄黄酒,保佑自己身体健康。
端午节最重要的就是吃粽子。奶奶早就做好了准备:糯米早就买好了放在家里。干粽箬也早就准备好了,而前几年难买的时候还要托浙江的姑奶奶给我们带来,如果要用新鲜的粽箬就在市场里买鲜芦箬,用芦箬包的粽子特别香。粽子的味道分淡的,甜的,咸的三种。淡的就用糯米,赤豆,绿豆,白扁豆作原料,吃的时候可以蘸着白糖吃;甜的就是糯米里裹着豆沙,红枣,莲子;吃的最多的就是鲜肉味的,猪肉要先用酱油味精等调料把切好的肉腌好,根据不同的口味对调料做适当的添减。粽子的形状也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枕头粽和三角粽:枕头粽形状像个枕头,长长的,方方的,三角粽顾名思义就是三角形状,有的一个角长长的,尖尖的,像小脚一样,又叫小脚粽。包粽子很讲究手势,我奶奶包的比较紧实,煮好吃起来就特别香。我们都喜欢吃鲜肉粽,里面是一块不肥不瘦的五花肉,讲究一点还要放个咸蛋黄,有时放点栗子,香味十足。哈哈!端午节就是粽子节。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350字:端午吃粽子
六月五日,我去了城隍庙感受端午节的习俗。
走进小商品市场,发现比春节时人多几倍。在城隍庙的老街我看到许多香包,一股香味迎面扑来。外国游客围着香包摊,挤得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了。他们买了好多香包,我只买了一个。
我想去吃南翔小笼包,可是队伍长得像条龙。外国游客成群结队涌在队伍里。当我拿着小笼包准备坐下来吃时,连座位都坐满了。
午饭后,我被人流如潮的队伍挤到了西洋镜旁。这是我第一次看西洋镜,太棒了!
最后走进20xx年端午文化节舞台边,和屈原塑像拍了张照就回家了。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350字: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有许许多多的习俗,比如:吃粽子,这个习俗传说是老百姓将粽子投入江中,为了能让鱼虾先吃饱,这样它们就不会伤害屈原的尸体了。第二个习俗:赛龙舟。传说是老百姓听到屈原投江自杀后,就划着小船争先恐后地抢着去救援,这样就形成了赛龙舟的习俗。至今这两个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一家三口去崇明看望外公外婆。一大家子一起吃着香喷喷地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啊!端午节不但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而且还是一个有趣的节日!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350字: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悬钟旭像、挂艾叶吃粽子、喝黄酒。
今天早上,我们全家的早餐就是吃粽子。妈妈说,以前她的老家都是自己包粽子的,而且都是甜的,有蜜枣粽、花生粽、豆沙粽。现在大家都买现成的了。在吃早餐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在说小时候过端午节的趣事,比如:带鸭蛋或者鸡蛋到学校,跟同学比赛,看谁的更坚韧,不会被碰碎等等。我边吃边听,听到有趣的地方,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希望每个人在这一天都过得开心、幸福!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350字:端午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节,一大早,我就美美地吃了一个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楚国人屈原投江,为了不让河里的鱼龙虾蟹咬他的身体,大家纷纷地吧食物扔在江里。后来怕食物被蛟龙吃掉,人们就用树叶包饭,外面缠上彩丝,发展呈粽子。
吃完粽子,我们就开始挂艾叶菖蒲了。听妈妈说吧艾叶挂在门口,在把菖蒲做成宝剑,插在门上,有驱魔驱鬼之功效。
当然,端午节还有很多其他习俗,比如:赛龙舟,饮雄黄酒,配香囊。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不但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还可以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
端午吃粽子的为题的优秀作文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350字:端午吃粽子
在语文课中我们学到过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我又知道,吃粽子还与屈原有关系。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他生于今天的湖北,出身楚国的王室贵族,是楚怀王的侍读,即帝王师。他一心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强大,不受秦国的欺负,但奸臣容不下屈原,一次次在楚怀王的面前诬害,诽谤屈原,最后屈原被流放到汉北荒蛮之地。在屈原七十多岁时,楚国被秦国灭亡,屈原选择五月初五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当地楚国百姓在江边痛哭流泪,哀悼这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们怕水中鱼鳖会吃掉屈原的尸体,用糯米烧成放,投入江中,据说这就是粽子的前身,后来这一习俗传遍神州大地,端午节吃粽子成了一种民俗。各地的百姓还在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据说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留下了大量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离骚》《天问》《九歌》等等
中国端午节由屈原而起。这么大的国家,两千多年来,单为屈原留下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节目,可见屈原在华夏子孙中的崇高地位。人们吃粽子怀念他,划龙舟怀念他。
一九五三年,联合国把屈原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350字:端午吃粽子
我从小就喜欢吃粽子,一顿可以吃掉一个大肉粽。我有一个会包粽子的奶奶,奶奶很喜欢我和妹妹,只要我们两个说要吃粽子,奶奶准会给我们包,因为我的妹妹也特别喜欢吃粽子。
等到上小学了,我才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节目,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民俗节目。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这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到药店买熏药放在房间里熏杀蛇,虫,蜈蚣等毒虫,杀灭细菌,家门口要挂菖蒲,小孩子的身上还要挂香袋,香袋是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编成的,里面放了樟脑丸,据说都是为了避邪;每家每户都要吃“五黄”,即黄鱼,黄鳝,黄泥蛋,黄瓜,雄黄酒,保佑自己身体健康。
端午节最重要的就是吃粽子。奶奶早就做好了准备:糯米早就买好了放在家里。干粽箬也早就准备好了,而前几年难买的时候还要托浙江的姑奶奶给我们带来,如果要用新鲜的粽箬就在市场里买鲜芦箬,用芦箬包的粽子特别香。粽子的味道分淡的,甜的,咸的三种。淡的就用糯米,赤豆,绿豆,白扁豆作原料,吃的时候可以蘸着白糖吃;甜的就是糯米里裹着豆沙,红枣,莲子;吃的最多的就是鲜肉味的,猪肉要先用酱油味精等调料把切好的肉腌好,根据不同的口味对调料做适当的添减。粽子的形状也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枕头粽和三角粽:枕头粽形状像个枕头,长长的,方方的,三角粽顾名思义就是三角形状,有的一个角长长的,尖尖的,像小脚一样,又叫小脚粽。包粽子很讲究手势,我奶奶包的比较紧实,煮好吃起来就特别香。我们都喜欢吃鲜肉粽,里面是一块不肥不瘦的五花肉,讲究一点还要放个咸蛋黄,有时放点栗子,香味十足。哈哈!端午节就是粽子节。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350字:端午吃粽子
六月五日,我去了城隍庙感受端午节的习俗。
走进小商品市场,发现比春节时人多几倍。在城隍庙的老街我看到许多香包,一股香味迎面扑来。外国游客围着香包摊,挤得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了。他们买了好多香包,我只买了一个。
我想去吃南翔小笼包,可是队伍长得像条龙。外国游客成群结队涌在队伍里。当我拿着小笼包准备坐下来吃时,连座位都坐满了。
午饭后,我被人流如潮的队伍挤到了西洋镜旁。这是我第一次看西洋镜,太棒了!
最后走进端午文化节舞台边,和屈原塑像拍了张照就回家了。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350字: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有许许多多的习俗,比如:吃粽子,这个习俗传说是老百姓将粽子投入江中,为了能让鱼虾先吃饱,这样它们就不会伤害屈原的尸体了。第二个习俗:赛龙舟。传说是老百姓听到屈原投江自杀后,就划着小船争先恐后地抢着去救援,这样就形成了赛龙舟的习俗。至今这两个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一家三口去崇明看望外公外婆。一大家子一起吃着香喷喷地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啊!端午节不但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而且还是一个有趣的节日!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350字: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悬钟旭像、挂艾叶吃粽子、喝黄酒。
今天早上,我们全家的早餐就是吃粽子。妈妈说,以前她的老家都是自己包粽子的,而且都是甜的,有蜜枣粽、花生粽、豆沙粽。现在大家都买现成的了。在吃早餐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在说小时候过端午节的趣事,比如:带鸭蛋或者鸡蛋到学校,跟同学比赛,看谁的更坚韧,不会被碰碎等等。我边吃边听,听到有趣的地方,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希望每个人在这一天都过得开心、幸福!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350字:端午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节,一大早,我就美美地吃了一个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楚国人屈原投江,为了不让河里的鱼龙虾蟹咬他的身体,大家纷纷地吧食物扔在江里。后来怕食物被蛟龙吃掉,人们就用树叶包饭,外面缠上彩丝,发展呈粽子。
吃完粽子,我们就开始挂艾叶菖蒲了。听妈妈说吧艾叶挂在门口,在把菖蒲做成宝剑,插在门上,有驱魔驱鬼之功效。
当然,端午节还有很多其他习俗,比如:赛龙舟,饮雄黄酒,配香囊。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不但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还可以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
以吃西瓜为题的作文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的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幸福和快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景……
记得在我5岁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太阳刚刚收敛了它的余晖,我已吃好饭,腆腆小肚皮,正准备搬小凳子坐在门口纳凉。突然,我听到身后有人叫我:“佳佳!”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家隔壁的小王叔叔!我忙甜甜地叫:“叔叔好!”小王叔叔笑呵呵地摸了摸我的头,右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啊!是一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哎!那西瓜好漂亮嗬:绿绿的衣裳,身上还有好几道黑条条,头顶上的“辫子”曲卷着,就像猪尾巴似的……看着这诱人的大西瓜,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叔叔!我要!我要!”叔叔忙说:“好!好!佳佳乖!佳佳坐好,叔叔切。”叔叔变戏法似地拿出刀来,快速地把西瓜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我迫不及待地从小凳子跳了起来,抓了一块西瓜就吃了起来。“啊!真甜啊!”我不禁脱口而出。正因为好吃,我吃了一块又一块,这时小王叔叔叫了起来:“佳佳!你怎么把西瓜籽也吃呢?”“怎么了?”我茫然地问道。“这样的话,西瓜籽会在你的肚子里生根、发芽的!”我摸了摸肚皮,隐约感到肚子有阵痛,我急了,眼睛带着泪花地说:“怎么办呀、怎么办呀?……“叔叔却不慌不忙地说:”这样吧,你先自己去擦干脸上的西瓜汁,晚上睡觉前喝点水,这样西瓜籽煮熟了,就不会长在你的肚子里了。“我老实地按照叔叔说的去做,却看见全家人在偷偷地发笑呢!那时我小,不知道。现在长大了,也懂事了,知道那时是叔叔在和我开玩笑的……
或许叔叔早已忘记了那时的故事,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却成了永恒!直到现在我一想起这件事就会开心的笑,那是我的童年的趣事,我的“小秘密”嗬。
炎热的夏天,来一口冰,是人生中最大的享受了,当热风吹起时,那一口口的冰,足以把艳阳融化掉。人生中,若没吃冰的童年,岁月起不是成为黑白?
现在社会富裕了,小孩对冰的选择可说是五花八门。从最早的芋头冰,到现在的冰淇淋,真是花样百出。在形形色色的冰品里,你的最爱是什幺呢?是外表平凡的仙草冰?还是五彩缤纷的冰淇淋?我的最爱涉酸酸涩涩甜甜的“芒果冰”了。看老板从箱子拿出一大块亮晶晶的冰块,放入刨冰机中,然后开始旋转起来,一片片的雪花堆积在盘中,一会儿已成了一座小冰山。老板再淋上糖水,加上黏稠稠的芒果汁,光看这样子,已让人消去大半暑气,等冰一口一口放入嘴里,冰花瞬间融化,那种 沁凉舒畅的感觉,真令人飘飘欲仙阿!
此外,冰棒也是我夏天必吃的冰品了。因为买冰棒,吃冰棒,较不受“地形”的限制,随时可买,随时可吃,而且口味也多样化,花生的、红豆的、综合的……,应有尽有。一跟冰棒含在嘴里,总要舔个老半天,才肯吃完。看得旁边路过的小孩垂涎三尺,却只有羡慕的份。
总之,夏天对我来说,已成为冰棒,刨冰的代名词,难怪妈妈常常提醒我:“小心!别发胖了!”啊!真是暮鼓晨钟的一句话。
[以吃冰为题的作文]
粽子飘香为题作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人们都忙着包粽子、插艾叶,准备过节。可我一点儿也兴奋不起来,呆呆地坐在书桌前,绞尽脑汁思考着如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景霖,吃粽子了!”一股粽子的清香随着奶奶的叫唤飘进房间,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昨天那一幕……
“景霖,端午节到了,你想吃什么馅儿的粽子?奶奶给你包。”“我要吃鸡肉馅的粽子!”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想起那喷香的粽子我都要流出口水来了。奶奶微笑着说:“好,奶奶给小馋猫包鸡肉粽子去!”说完便蹒跚着走进厨房,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煮粽叶,浸糯米,剥花生、泡红豆、杀鸡……
今天天刚亮,我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于是擦了擦惺忪的.双眼,起身走出房间,只见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奶奶从厨房里捧出一大盘糯米,吃力地挪移着脚步,到饭厅这短短的距离也累得她额头渗出了细小的汗珠,她喘着粗气,把糯米小心翼翼地放在餐桌上,又回头把其他材料拿到餐桌上摆好。忙活了一阵子,奶奶终于松了一口气,坐在餐桌前,开始包粽子。我走到餐桌前,静静地凝望着奶奶熟练地把糯米和着各种材料裹起来变成漂亮的粽子,“咦,奶奶,怎么这些粽子有些是长长的,有些却那么小巧玲珑?”我发现奶奶包的粽子有些奇怪,便诧异地问道。“鸡肉馅儿少,长的那些是猪肉馅儿的,小的才是鸡肉馅儿的,这样你才容易认出你喜欢吃的粽子呀!”奶奶头都没抬,拿起一根绳子把包好的粽子裹了起来,把对我的爱紧紧地裹了起来。我的眼睛湿润了,看着奶奶那粗糙的双手,想起自己平时对奶奶不理不睬的态度,想到因为奶奶做的饭菜不可口而冲她发脾气的不该,我的心里充满了悔恨。
“景霖,吃粽子了!”奶奶慈祥的叫唤再次响起,我快步走到厨房,剥开一条粽子,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咬了一口,那香味让人心醉,奶奶那润物无声的爱融进了我嘴里,藏进了我的心里。我顿时茅塞顿开,回到房间,开始奋笔疾书,让这份爱流淌于字里行间……
粽子为题目的作文五篇
1粽子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粽子吗?对,就是端午节。那么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粽子呢?如果没有的话,听了我下面的讲诉你就会知道了。
粽子外皮的颜色生的时候是翠绿色的,煮熟了以后就会变成暗绿色了,并且材料是用芦苇叶包的。
粽子的形状有三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和六个角的。中国人对粽子特别关注。人们包的粽子,大的有碗口那么大,而小的却只有核桃那么大。每个人的爱好各不相同,我,就喜欢吃小粽子,因为,它外观精巧像一件被人制作的一件小工艺品,加上它穿着一身翠绿的小衣服,那简直无法形容。
粽子的形状好看,味道更是无与伦比枣味的粽子我最喜欢。馅有:白的。黑的。黄的三种颜色,搭配也各式各样,可以把白色和黄色的搭配到一起,在我看来,这两个配搭配起来最好吃了,再加点枣,那味道,哎,简直就可以和王母娘娘的蟠桃相比了!
可是,你们只知道吃粽子,还不知道粽子是怎么来的吧!那让我来告诉你。
在很久很久以前,楚国战败了,屈原,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楚国的一个文官,他由于国家的失败,不愿当亡国奴,便跳到泪罗江里自尽了,于是,每当农历五月五日时,人们便会往泪罗江里丢粽子,来表达人们对屈原的思念之情
怎么样,听我这么仔细的介绍完后,您是否对粽子有了新的认识呢?
2端午的粽子
轻轻地咬这粽子,仿佛又看见了――
炎炎烈日下,家家户户倾巢而出,忙着采摘芦叶。差不多村上的妇女孩子都出动了,成群结队的。不久,河岸边处处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声。
采摘完芦叶,便可以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眼中,包粽子仿佛是一门艺术:先把采来的芦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来后用凉水浸泡一个小时左右,再用刀把叶柄切平了,就可以开始动手包了。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的香味很浓。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花生,蛋黄,蜜枣等等,味道都是与众不同的。我的最爱莫过于是咸肉粽子了,它的味道是很特殊的,咸中带点儿糯米的米香味儿。有一天,我跟着妈妈到外婆家包粽子,看着外婆娴熟的技术让我不禁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讪笑起来。可到头来,我还是没忍住,亲自动手做了一个咸肉粽子,虽然样貌不咋地,但味道比起那些老手,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粽子的形状更是层出不穷,我一天所见所尝的就不下十个。最常见的就属“宝塔粽”,差不多就是一个立体的方锥形,是所有粽子中个头最大的。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像菱粽、方粽,子母粽等。其中还有一种“鸳鸯粽”,就是二个相同大小的粽子用红线连结在一起,就应了一句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个个美观大方,清香醉人。
家乡有送粽子的习俗。每年到了端午,家家户户走亲访友,免不了提着粽子互相馈赠。或许刚开始只是一种礼尚往来,可不知不觉却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内容。记得有次端午节,家里的桌子上堆着各种各样的粽子,其中最多就是我最爱吃的粽子(呵呵。当时就我一个小孩。)。我狂吃猛吃,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拿着好几个粽子,笑嘻嘻的。
我爱吃粽子,独爱吃家乡的粽子。
3端午节的粽子
不知不觉中,又到了粽子飘香的端午节!走在街上,看着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粽子,心里却更怀念小时候外婆包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经济条件不如现在好。所以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这类凡是和吃有关的节日,我都特别喜欢。
端午节前夕,外婆就会去家门旁边的山坡上割棕叶。棕叶矮矮的,一丛一丛密密的长在山坡上。外婆会把大的无洞的割下来放在井边,打上井水一片一片的清洗干净。带回家后再把棕叶的头一束一束的捆起来,倒挂着晾干备用。接下来就是准备粽米。那时候只有两种口味的粽子,一是甜的,一是咸的。甜的就是洗净的糯米,什么作料也不要;咸的就是在糯米里加上一些赤小豆和盐,搅拌均匀即可。做完这些,就只欠东风了。这东风是什么?就是我外婆的那双巧手。只见她手拿一片粽叶,像变魔术一般,手指快速的一动,粽叶转眼就变成了一个小漏斗形状(漏斗下面是封口的),接着用勺子往这个小斗里装糯米。装的和漏斗口差不多一样平的时候,再用筷子在糯米里面戳几下。接着把剩余部份的粽叶往漏斗口拉过来,给它盖上盖,再把斗口两边多余的粽叶往内一折,分别捏在左右两边。一个小巧玲珑的四角粽子就诞生了。接着嘴里咬住线头的一边,用拇指捏着线头的另一边,往粽身上那么一绕,牢牢的就把衣服给粽子穿好了。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用无限崇拜的目光看着外婆。心里更是跃跃欲试,恨不得那个可爱的粽子立马能从我的手中变出来。可是无论我如何求学上进,这粽子还是包的摇摇欲坠,有的甚至还少了一个角。然而外婆是那么的慈祥和温暖,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用温暖的目光看看我,再看看我的粽子。让我一下从挫折沮丧中蹦到快乐的天堂。糯米和粽叶就在这样幸福的时光中变成了一个个小粽子,并被我前仆后继的扔进了开水锅里接受它的洗礼。不一会儿,粽香满屋。我爱吃甜的,每当此时,外婆会先剥一个白米粽,浇上她自己弄的酽酽的红糖,一个香喷喷的甜粽子就端到了我的面前,咬上一口,又香又甜。那一刻的那一种滋味,已经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多年以后,外婆已经不在了,街上的粽子种类也越来越多了。然而,我却再也吃不到那种美好的味道了。
又是一年端午节,外婆,我又想念您的粽子了!
4端午节包粽子
我的家乡是一座位于长江口的小岛,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物阜民丰。几年前,我背井离乡只身来到上海求学,在这座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我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而除了难以割舍的一份亲情外,令我难忘的还有那清香醉人的粽子。
在家乡,端午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芦叶。差不多全村人都出动了,成群结队的,不久,所有的河滩上都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声了。
采完芦叶,便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看来,包粽子简直可以说是门艺术:先把采来的芦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后用凉水浸泡,再用刀把叶柄切平,便可以包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可以加入花生、赤豆、红枣、蜜饯等,比较讲究的人家还包掺入咸精肉的“肉粽”,味道自然与众不同。母亲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不舍得花钱买红枣或是蜜饯,更别提包“肉粽”了,只是用过年时余下来的儿两赤豆包粽子给我吃,但味道也一样香甜。
粽子的形状更是层出不穷。最常见的要属“宝塔粽”,差不多就是一个立体的方锥形,是所有粽子中个头儿最大的。还有一些也比较常见,像方粽、菱粽、子母粽等,个个美观大方,清香可口。而最为匠心独具的要算“鸳鸯粽”了――把两个同等大小的粽子用红线连起来,美其名曰“千里姻缘一线牵”,以示夫妻相互依靠、恩恩爱爱。
家乡有送粽子的习俗。每年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提着自家包的粽子走亲访友,相互馈赠。开始或许只是一种礼尚往来,可不知不觉中却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包好的粽子不仅自己吃、送人吃,还要精心包儿个,用线绑在一起投到河里,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小时候,天真的我也曾问过母亲:“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好吃的粽子白白投进河里?”母亲笑笑:“因为他在善良人的心中永远值得纪念。”当时我对母亲的话并不了解,如今想来,却是富有哲理的。这正是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的体现。因为他们的心是雪亮的,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嫉恶如仇,或是从善如流,且永远是那么地无私,就如同粽子馅中的糯米那样纯正,又不乏芦叶那般的清香。
5吃粽子的端午节
吃粽子的端午节就要到了。这就使人格外地思念故乡,思念那里活鲜鲜的粽叶,思念那里家家户户都在包着的粽子,就像回到了故乡的田野,沟边上似的……
端午前几天要去采粽叶。有沟河的地方就有粽叶,只管采就是了。但包粽子的粽叶须得采宽一点,老一点的,要像是可以做粽子的粽叶,要嫩而小。满村的人,每家都有一名小孩或姑娘或刚过门的媳妇去采,或是鱼贯而行,或是隔沟相望。这样的时候,大抵总有一个爱说笑话的领先说笑话,话自然是刚过门的媳妇,或是将要出嫁的姑娘。乡下会说笑话的人不仅能言善辨,而且很富有想象力,充满着生活的情趣。
自然,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另有乐趣,在沟的两边互相掷泥块,或者干脆拣沟面窄的地方,像青蛙一样蹦过来。跳过去。
我们去采粽叶的时候,母亲则在家里淘米,剥花生,或者挑一些过的留下的大花枣;夹杂在糯米中间。更有讲究的,是将一小块,一小块瘦肉也包进去,称为“肉粽”。
包粽子是一门很巧妙的手艺,在我们家乡,新过门的媳妇淌若不会包粽子,那是要被一些老太婆背后取笑的:“哼,连粽子都不会包,真是越来越新式!”
粽子有各种形状小学生作文 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最常见的是宝塔粽――尖尖顶,三角形座,约有半木尺长短。心灵手巧的小媳妇还会包“连环粽”――两个小粽子中间有一根线连丰。还有别出心裁的“月牙粽”“关门粽”等等。
家家户户都包粽子,但左邻右舍串门时却又一定得吃主人的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记念屈原,我知道这个习俗一定会流传百世。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 吃粽子作文
★ 端午节吃粽子作文
★ 小学生作文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