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高处作文600字(共含12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阿只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时随表哥去九华山,那是庆祝他考上了好高中。大约是年纪小,看不见后来,我没有预料到这次旅行会让我思索这么久。
傍晚开始乘车上山,山路蜿蜒而上,我昏昏沉沉倒在表哥身上,隐约听见大人们谈论他的中考成绩,我一直记得,并且仅记得的,是他说:“我会站得更高。”
车停下来的时候是凌晨三点,即使是山顶,也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墨色。我畏惧的缩在表哥身边,总觉得这黑色里随时会跳出精灵鬼怪来。表哥俯身拍了拍我的肩:“你在山顶呢,等太阳一点一点升起来,哥哥带你去看睡佛。”在山顶。我歪头思考,在山顶有什么不同呢?“我怕黑,和在哪有关么?”
“会离太阳更近的。”表哥的话似乎有一丝悠远。
我等待着太阳的脚步靠近我,并不是一缕阳光忽而穿破了黑暗,而是周围的环境都在变亮,一点一点的变化着,看得见,但让人惊叹于它的不可逆。就像是,站在了高处,所以离自己的梦想更近,脚下踏着的是一日一日的积累,于是可以让梦想用水到渠成的形式达成,是这样吧。
我很快被表哥口中的睡佛吸引了目光。分明只是连绵起伏的远山,可站在高处,看见的就是合眼安眠的佛,我想他唇角挽起的那朵微笑都和泥塑的佛像一样悲悯。
“为什么在山脚看不见睡佛?”这样的慈悲,不该叫世人都看见么?
“因为你站得不够高,只有站在高处,你才能看见在山脚看不见的风景。”表哥耐心地同我解释,“你站在山脚的时候,觉得这山高耸入云,可是真的站上来,会看见有更高的山。”
“可我并不想看太高的山呀,珠峰是很高很高了,但是站得太高了,没别人能跟上怎么办?”我并不很明白。
当年的表哥只笑着揉我头发:“可是哥哥想站得再高一些,你跟不跟来?”
我点头,脆生生地应:“跟!”
后来的事,谁也不曾预料到。
表哥的高考考得奇差,那时我正忙着复习,得了这消息但没见到他,父母说他一直待在家里。我那个暑假都没有出门,只想等表哥过来。我想,也许是他站得太高了,不小心掉了下来。
但竟不是。
再见面时临近开学了,表哥特意来请我去芜湖玩一天。两家隔了半小时轮渡,我陪他看了半小时的浩浩长江。他说大学要去巢湖,我小心翼翼看他神情,觉得目光平和,便揣测不出他心境,也不敢提旧事。
疯玩了一天,表哥说起那个约定:“小丫头还记得说要跟着我吧?高考以后,我在家看了两个月的《资治通鉴》,发现其实当初你站得比我高了。”
我困惑,表哥微微笑着:“我只记得站得更高就好,却不如你的心态。小丫头,不是每个人,都觉得现世安好的,人们总想着永远不够。”
那番话我想到现在。同样是站在高处,表哥那时追求的是成绩,如今是心境。当我们站在了山顶,慈悲的睡佛是给我们的奖赏;而心站在了高处,天下都装在了我们心上。
可是谁又认为自己站在了高处呢?毕竟每个人的追求不同,要的 高处也不同。我么,只不过是认为努力以后,站的高度刚好:依云可仰观天地浩大,静心可俯听尘世沧桑。这才是我的“站在高处”。
古人云:高处不胜寒。而我却不这样认为。只有我们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才能认清形势,掌握全局,做出最正确的抉择。
雄鹰翱翔天空,所以它鸟瞰大地;大树高耸挺拔,所以它能汲取到阳光与养分;高山巍峨秀丽,所以它才能让群峰点缀,吸引游人目光。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啊,牛顿根据前人的发现总结出了“牛顿三大定律”,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基础。正是因为他站得很高,所以才能捕捉到瞬间,掌握真理。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诸葛亮何尝不是如此呢?虽身处山野,却能站得很高,认清天下局势,赤壁之战中,他能观星象,巧借东风,火烧曹军。同时,他也深知各个诸侯将领的性格,一曲空城计,让世人赞叹。居茅庐,定三分,摇羽扇,谋火攻,抚瑶琴,退敌兵……这无不体现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倘若他不能比别人站得更高,那么又怎能掌控局势呢?
相反地,古往今来有些人却目光短浅,无法看清局势。
宋朝陷害忠良岳飞的大奸臣秦桧,为了金银财宝,为了一时的享乐,而丧失了自己的本性。他为了一己之私利干出了遗臭万年的蠢事,他处于人生低处,给自己留下了千古的骂名。正是由于秦桧没有站在高处,认清局势,所以才沦落成为千古罪人。
现实生活中的有些人也同样如此。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而不顾消费者的安危,造假药,卖伪劣产品。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三鹿公司为了增加出售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而加入一些化学物质,使许多婴儿患上了胆结石,有的甚至不幸夭折。而最终,三鹿公司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公司破产,许多人进了监狱。正是由于他们没有站在高处,不能看得更远酿成了大错!
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站在高处,你会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前途是多么的灿烂辉煌。
英雄悲悯,自谦,智慧,无畏。因为他们在高处,俯瞰天下。
——题记
有这样一种地方,寒风瑟瑟,冷气阵阵;有这样一片土地,与天地汇合,伟岸崇高。高处——人类前进道路上的路桩!
高处,是大声疾呼振臂一喝的有力支撑,是解决民族危亡的唯一航向。真正站在高处的人,看得见民生疾苦,听得见饥饿哀号,感得到社会动荡。袁世凯在高处吗?在。手握兵权,企图复辟,他的势力不容小觑。但,他不在真正的高处。而孙中山呵,你是多么崇高,你面对哀号的婴儿无声泪流,面对破败的现状发奋立志殚精竭虑,面对混乱的政府毅然反封建反专制——你才是真正的高处的英雄!因为真正身在高处,你的所闻所见让你发自内心地悲伤痛苦;因为真正身在高处,你的痛苦又让你化悲愤为力量,为民族的未来愤然前行。鲁迅的弃医从文,又何不如此呢?高者,必心悯天下,心济苍生;高处,实为悲处——崇高的悲,正义的悲,英雄的悲。
高处,是体会无穷无尽世界的和看到自身渺小的源头。苏格拉底曾对他的学生说:“我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圆越大,接触到的空白就越多,越能感到内心的无知和渺小。”当艰难地游历到山之巅峰的时候,抬头,是无边无际的苍穹;平视,是众多群峦起伏的山峰;俯瞰,是浩如烟波的云海。而置身于天地之间的自己,是那样的微不足道。真正的高者看到的更多,触摸的更深更广,因而不会在内心的高处自我膨胀自我填埋,而是在仰望与希望之中永葆战斗的热情,慨然前进。
高处,是看清自我看清世界的航标,是心灵的归宿。真正站在高处的英雄,他的心一定清如止水,静若方潭,双眸中闪烁智慧的清辉,佛曰:静能生慧,而佛在何处?众所周知,佛在高处。那如涓似流的汩汩禅意,一点一滴地从高处的静谧沉思中飘然而出,滋润着虔诚者的心灵深处。庄子的《逍遥游》,实为站在高处的大智大慧,纵使不富不贵,无人理解,也依然用一双清炯的眼神看世界,用智慧的心灵逍遥游。苏格拉底无边的智慧和伟岸的道德,何尝不是高者的风范与追求呢?
我们攀登,我们不懈,我们心怀天下。高处,是民族前进永远的方向和动力,是人类发展的引航。而那些站在高处的英雄们,永远值得我们恭敬地仰望。我们亦坚信,总有一天我们会站在高处,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当一个人能够忘记过去,
直面现在,
展望未来,
乐观处世,
他就站在了生活的高处。
当一个人能够明白,
成功还在路上,
无数次的失败不可怕,
但不要被失败和挫折所击垮,
平凡不要紧,
只要认真做事,
诚实做人,
他就站在了人生的高处。
当一个人能够严以修身,
专心于自身工作和责任,
不被眼前利益所动,
能包容所有生活中的不快,
他就站在了精神的高处。
当一个人能够领悟,
以希望之心向前看,
以宽恕之心向后看,
以感激之心向上看,
以同情之心向下看,
以无悔之心回头看,
他就站在了灵魂的高处。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孤独开始的。
孤独是一个房间,幽静,温暖,是适合和心灵面对面交流的好地方。这个时候,一个人是最个性,最坦诚的,许多事情,你可以瞒得住全世界,你却瞒不过自己的心灵。
凄一杯清茶,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所有的问题都会脉络清晰,盘根错节的关系也会顺畅起来。
孤独是一个花园,里面万紫千红,群英荟萃,低下头,和花儿们窃窃私语,花儿的体味会告诉你很多关于自身的秘密。蜜蜂翅膀上颤动的阳光,有着爱情的质感,有着春天的色彩,也有着青春勃勃的旋律。湖水里的蓝天,像是无边无际的美玉,蓝天上的白云,就像盛开的莲花。
孤独是一条通向思维巅峰的蜿蜒小路,沿途有许多艰难险阻,但也有着美轮美焕的瑰丽风景。攀登着总要费一番气力,才能不断向上,不断领略到奇异的景致,体会到新鲜的感受。
纷纷扰扰的生活,绷紧了每个人的神经,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文明战场,让无数所谓的精英们未老先衰,英雄气短。许多强者被激烈的竞争,残酷的时代,榨干了青春的脂膏,陨命江湖。令人扼腕沾襟。无数的'悲剧在连续上演。人们活得舍本逐末,潇洒仅仅是一种梦想,一种奢望。
这个时候,人最需要泡进孤独的浴缸里,洗涤身心,洗涤灵魂。把自己找回来,还原一个干干净净,自由自在的自己。
现实里的尘垢,脱离你的身体,欲望的病毒,驱逐出内心深处。轻轻松松,自然通透。
问问我们的心灵,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
孤独里,月光可以酿成美酒,庄稼可以长满心野。湖水纯净如天,微风温柔似梦,悄悄抱住自己,世界就在呼吸之间。
干净的心像鸟儿自由飞行,像鱼儿尽情遨游,星光闪烁,山河对坐。自己就会融化在自然深处。
告别锱珠必较,鸡毛蒜皮,告别营蝇苟狗,鼠肚鸡肠,身体就会变得轻松,心灵就会变得空灵。每一次心跳都是天籁般的音乐,带我们步入人间仙境,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孤独,最适合整理思想,化解胸中块垒,忘记了斤斤计较,忘记了万千烦恼,趣味,情调,浪漫情怀自然会如飞瀑流泉,汩汩而出。到处惠风和畅,燕舞莺歌,不必在去跋山涉水,自会风光无限,春风满怀。
我们可以活得卑微,朴素,但我们依然可以自尊,高贵。我们可以活得平凡,简单,但我们依然能够精彩,幸福。我们完全可以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高屋建瓴的思想,远见卓识的目光,一样可以来源于我们自身。
常常给自己一点时间孤独,在忙碌的生活之间,在身心疲惫之后,检点一下灵魂的储备,思想的屋顶。静静的思考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会创造初恋般的心情,创造一种爱的生产力,给心灵的发动机加油,让人生的战车轻装上阵,勇往直前!
人生最需要的,是豁然开朗的境界。
人的一生要读书,而且要读很多书,但读书的目的,是让自己思想更成熟、眼界更开阔、思考更深邃。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当然,不读书,人生一定没有高度。
一个人经历再多,也不一定能看透人生。有太多的人,一子受尽苦难,只能在苦难中沉浮;历经人生的波折,也只是在波折里挣扎。
读书、行走、经历都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思考、总结、怀疑、反思,这是一个人通过领悟走向更高层次的能力。人生最需要的,是豁然开朗的境界。人生的精彩永远是质胜过量。真正的高手,并不一定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寸之间,就能够为自己的生命玩出大千世界。
人,不能让自己变成工具和机器,不断重复自己一成不变的语言、行为和思想。人生应该像登山一样,尽管脚步是重复的,但实际是登高的,直至最后登上思想和觉悟的山顶,极目四野,心旷神怡。
人所做的一切,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回来的时候,最好在人生的更高处再见。只有这样,我们所犯的错误、经历的苦难、度过的岁月,才有其价值和意义。
高处人生哲理
在机舱,窗外晴空万里,云涛在下面。波诡云谲,变幻莫测只是在地上看到的,一到了几万米的高空,就看不到什么变化,一切明净,几乎是静止的永恒。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这样,低时,变幻莫测,谁也不知道下一天、下—个月会怎么样。但是感情如果升华,一直向上升,总会到达生出了变化的高度,在那个高度之上,就会一片明净,不再变化。
要将感情升华到这种程度,自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有许多人,根本在主观上不愿去做,因为到了这个高度,不再变幻,除非心如止水,不然是不容易忍受的事。真能心如止水的人,世上又有多少?于是,只好在云中翻滚,在浊流中打转,翻来,转去,脱不出烦恼的纠缠。
高处,毕竟是平静和美丽的,在浓云、浊流中翻转的人,无法领略到这一点,甚至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境界,认为那是不存在的一种幻想。
难怪,因为这样想的人,都未曾达到这样的高处。在明空万里之下,云层多么厚,要穿透厚厚的云层,才能到达真正的高处!
在高处_高中作文
“我出去了。”
快步跑下台阶,走向公交站牌,乘公交到羊山新区。
车里很暖和,一下车,寒风猛地袭来,我下意识地将衣服向一起拽拽。羊山的街道既宽又安静,很少有车来往。我沿着马路边匀速走着,风不断地扑在脸上,无声地嘶喊着,像装了弱音器的小提琴,走时还不忘用琴弓的尖锐处在我脸上留下划痕。走了一会儿,我跳上花坛沿。花坛沿比我的脚稍宽一些,离地面有三四十厘米。我喜欢走在上面那种摇摇晃晃却不掉下来的感觉,踮脚尖走的话,风会刮得你左摇右摆,它竭力要将和地面联系着的脚尖刮歪——而你却依旧不掉下来。风便恼怒了,一阵强过一阵,于是为了安全起见,你把手臂夸张地展开来保持平衡。这时,若你仍不肯从沿上摔下,风便平缓得多了,它像是知道你坚定的意念是撼不动的。像这样走了一阵子,我们会慢慢习惯这时的节奏,就不会摇摇晃晃的了。我们为了一种美学,而不是为了安全将手臂打开,在花坛沿上大步地走着。我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话剧演员,饰演一个英国没落贵族,为了一些困扰他的事情,在自家的矮墙上走着——如果他们家有矮墙,并且贵族们会那样干的话。
迎着风在高处走路,是我喜爱的消遣。震雷山的湿地公园外面,有一堵高墙,确切的说,是一堵从矮到高,又渐渐矮下去的墙,它上面的那个面像长城一样凸凹着。它最高的地方大概有几米,但比较羊山的花坛沿它却要多宽一倍。我也爱在这墙上面走——不,准确些应该是跃,从凸起的地方,跨过凹陷的.地方,落在下一个凸起处。与在沿上不同,这次是顺风。风会用它温柔的大手将你向前托,使你不能够落得很准,但是我们跑着,准确无误地落下。风带起你的头发,搔弄着脸颊,像是在对你低声哼唱着一些年代久远的赋格。我有时觉得自己是一匹马,不断奔跑着,便将这种消遣称作“城墙上跑马”。
在高处,一种不知名的愉悦缠绕着我的全身,再紧紧攀缘着我的心脏。我想象自己是个话剧演员,饰演一个骑着枣红马在高墙上奔跑的没落贵族。
站在高处作文
站在高处作文[262300]上海市向明中学 姬煜
真正的高处在哪儿?我的躯壳太重了,我无法带着它去寻找,于是闭目思索,任灵魂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去寻找真正的高处。
蓦地,眼前的黑暗中出现了一束束刺眼的金光,让人睁不开眼。是什么能发出如此耀眼的光?我眯起眼睛怀着敬畏的心看去,原来是一位位登临权力顶点的君主――建立地跨三洲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席卷整个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站在山尖高呼“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的拿破仑……他们的位置是如此之高,脚下踩着的却是森森白骨垒起的高山。我隐约听到其中古亚述一位国王的自述:“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我摧毁了埃兰全境,我在那儿撒满了盐和荆棘的种子,于是那儿转眼间不再有欢笑,只有野兽和杂草。”从这位站在高处的国王口中掷下的话语竟如此让人不寒而栗。这就是高处?只因身份地位在他人之上便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自大、傲慢与疯狂,肆意地践踏身下如草芥般微小的“蝼蚁”――高处竟是这样?
还未等我的大脑有个回答,被他们压在身下的“蝼蚁”揭竿而起,顷刻间,一座座高山轰然倒塌。再庞大的帝国也会分崩离析,再耀眼的光芒也终将黯淡,待朱墙碧瓦坍塌成了残垣断壁,闪耀的金光被掩埋在了废墟下,一切重归黑暗。
忽而眼前又出现了座座高山,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烁着伟大圣洁的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诗圣杜甫所到达的高度,立于五岳之尊俯瞰下去,视野里便容纳了万里河山,天下苍生。然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种种愁思在胸中翻腾,如火山喷涌般爆发,化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绝唱,化为“三吏”、“三别”写尽人间疾苦,用文人的笔描出了一幅生动的浮世绘,成为后人口中的“诗史”,站在精神文化层面的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但是,这样一位站在精神高地的伟人,吟哦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诗句,客死船上:他一生贫困潦倒,艰难苦闷,郁郁而终。我俨然看到杜甫身旁的那些人-25岁便卧轨自杀的诗人海子,潦倒一生割了耳朵又举枪自尽的印象派大师梵高……他们在思想、艺术、精神方面已高得让我们触摸不到他们的衣襟,达到了常人穷极一生也无法企及的高度。这些人站得很高,有大家风范而无大将之才,有鸟瞰宇宙的视野而无纵横世界的气概!于是一幕幕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就这样产生。高处,不胜寒!
睁开眼睛,让灵魂重回身体,天空中排排鸟儿飞过,洁白的`羽毛撒了一地。我寻找到的两者,一个坐拥金钱权力,处在了物质的巅峰;一个在思想、艺术上的造诣足以将之推向精神文明的山巅,都是那样的高。而彼此对望,对方又是那样的小。前者动动手指便可将后者打得灰飞烟灭,后者眼中的前者则如天地间的一粒沙石,小得如沧海一粟;反之,前者的富贵高傲对比后者的卑微渺小得以体现,后者的崇高伟大通过前者的自大狂妄得以彰显。这真是一组绝妙的辩证!
在这里,以普遍能被大众所接受的价值观来看,后者通常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可。可“杜甫”们却往往与现实相去甚远,当崇高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发生碰撞时,便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于是在理想的执著与现实的无奈中发酵出抑郁孤愤的情愫,以至于终身沉郁悲苦,无法自拔。更有甚者,生命的躯体难以承受心灵的苦闷,生不如死,只能自我了断以摆脱心灵的重负。
忽然眼前又浮出一些人,他们是那么平凡以至于名字都不值得在这列出来,外滩上经营咖吧的阿姨,小区里种芍药的慈祥老人,虽无所成就仍埋身在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脑海中存着的是他们的笑脸,是平凡人对生活的热爱,是那种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情感。生活不就是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的协调吗?我们所需要的应是崇高精神境界与至真至纯生活态度的和谐统一。过盛的豪情发过了酵,尖锐的山风收住了劲,磅礴的江河汇成了湖――这样,我们便站在了真正的高处。
站在高处,所拥有的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自大与狂妄,也不是高处不胜寒的难以忍耐的孤独与寂寞,而是一种态度,一种融会贯通,一种尽收眼底风光、看穿世间百态的豁达与从容,一种淡泊与宁静的和谐境界。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生活才最美丽,生命才最美好!
★ 站在高处作文
★ 在高处散文
★ 站到高处诗歌
★ 从高处向下看作文
★ 人生的最高处作文
★ 水往高处升作文
★ 高处风景独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