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震的话题作文精选(共含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胖丁”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5月18日,那夜自修,当班主任哭着跑进教室,抽噎着,老半天不出一丝声响。
“四川,地震了……死了好多人……好多好多人……好多好多……”
这是她三年来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失态。
班里最坏的学生笑了,显得很突兀,很刺耳。
“住嘴!”班上几个学生说得很大声。
寂静,死了一般的寂静。然后是抽泣声。
第二天,全校师生向汶川捐款。捐款箱前,没有一个人在说话,学生们只是默默地把钱塞进箱中,然后默默走开。
班级里,老师什么话也没说,同学们只是一个接一个的走上讲台,行统一的撕开皮包,很一致的拿出自己的零花钱。
60个人,5000元善款。
钱并不能代表什么,重要的是它承载的是什么,救助的是什么。
很久之前,有人说中国人现在的道德不行了。
我也是一直这么认为的。应为身在宁波这样繁华的都市里,常常会看到浮华之下的灰暗面,加之行强的叛逆,我始终认为中国人的道德出了大问题。
于是我始终认为,感动中国只是一场挽救国人道德的游击战;
于是我始终认为,全国道德模范只是饭后的小菜;
于是我始终认为,宏战辉这样的人永远只是媒体的炒作……
反正,我始终固执地认为,中国人现在的道德素养不像以前那么高了,至少不是那么的纯洁了,那么的善良了,那么的无私了。
一个雨水冲刷过得清晨,一个适合人们哭泣的时间。
面对半降的国旗,我们都齐刷刷的低下了头。
三分钟过去了,不知从哪个角落传来“中国加油,汶川加油”的呼喊,然后,操场上沸腾了。
突然发现,5月19日那天我们的队伍排得特别齐。
下午学校提前放学,走在路上,发现车子都行驶的行慢,好像在等待什么。
突然间,防空警报拉响,车子纷纷鸣笛。路人都停下脚步,就连乞丐也站起来,为遇难者默哀三分钟。
这三分钟,让人们的心仿佛走过了三个世纪。
有一次在网上看到,说中国人去参加什么运动会,去时人人拿着国旗,回来时国旗都不见了――要么在地上,要么在垃圾桶里。
圣火到宁波的时候。人们纷纷涌上街头,脸上,手上,衣服上都贴着国旗,五环旗。盛况相信大家也想得到,但这里不得不说,当人们撤离后,街上就像刚打扫过一样。
至少我看到的是这样的,而且我相信圣火途经之处都是如此。
到了现在,大家说中国人的素质越来越高了。
我也开始坚定不移地这么认为。应为这四天的所见所闻,始终看到的是强大的名族凝聚力,我相信,华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于是我相信,中国正在悄悄转变着,只是缺少展示的'机会;
于是我相信,在大难来临之际,中国人展示出他们最炽热的心;
于是我相信,这次灾难,震出了伟大,震出了爱,震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专家:高层居民遇地震时,应立即躲避到结实的桌子或床下,家具旁或墙根、墙角等处可在房屋倒塌后形成三角空间,是相对安全的地点。还可以迅速逃进卫生间、储存室等面积较小的场所,这些小开间的地方是比较安全的地点。不要躲避在阳台、窗边等不安全位置,不要乘坐或躲到电梯里,不要跟随人群向楼下拥挤逃生,不要跳楼逃生。
住平房的居民,如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立即躲到炕沿、墙根下、桌子及床下。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他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空地上。要尽量利用身边物品,如棉被、枕头等,保护住头部。切忌逃出后又返回取财物,不要躲在窗户下面。
地震中,如果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不要轻举妄动,以免造成更大伤害。应该查清压在身上的是何物,不要轻易移动物体或身体。要检查自己是否受伤,若没有受伤,应根据情况向外缓慢拽拉身体。若已受严重外伤,应尽力用衣服等物包扎好伤口。若发生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
地震来了,在室外如何避震?
专家: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该就地选择开阔地,趴下或蹲下避震。要避开玻璃幕墙、塔吊、烟囱等高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杆、广告牌等物。避开危险品工厂、仓库以及狭窄的街道、破旧房屋、危墙、砖瓦木料堆等场所。避开立交桥、过街天桥等各种桥梁及隧道。在野外遇到地震,应避开山边危险地带,如山崖、陡峭的山坡、山脚等地方。
地震引发海啸时,要远离海岸、沙滩,避开山涧、谷底或河流,这是海啸的必经之路。应在两侧的斜坡、山丘上避难。要避开狭窄的巷子及建筑物密集地带,躲避到高地上,若来不及时,可到坚固的高大建筑物上躲避。正处在船舶甲板上的人,应抓住船上牢固物体,以免被甩进海中。避开海啸的时间应在2小时以上。
如果乘坐交通工具时发生地震怎么办
专家:在乘坐火车时发生地震,乘客应迅速趴到座椅下,抓住座椅的钢管。背朝行车方向坐时,应用双手护住后脑,将身体紧紧缩在一起;面朝行车方向坐时,应用双脚蹬住对面座椅,双手抱头、双臂护面,使身体固定。要等地震过后,车停下来再下车。
乘坐公共汽车时发生地震,司机应立刻停车,并关闭发动机。乘客应紧紧抓住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并用衣物护住头部。确定地震过后,乘客在司机指挥下有序从车门下车,否则容易受伤或被路过的车辆碰伤。
这次暑假到四川旅行,游览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品尝了很多当地的美食,但是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汶川特大地震遗址。
去汶川特大地震遗址参观之前的一天,爸爸带我在网上收看了许多相关的视频资料,我知道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于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级8。0,地震时长90秒,伤亡人数超过十万,受灾面积非常大,所以被称为汶川特大地震。
我们开车来到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映秀镇,四周青山绿水,我并没有觉得异样。我们先后参观了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地震体验馆和地震纪念馆,我印象最深的是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和地震体验馆。
首先,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漩口中学地震遗址,这是唯一一处保留了震后原貌,没有修复还建的地方。一进学校大门,迎面就看见一栋垮塌倾斜歪倒的教学楼,楼前有一个大大的时钟雕塑,时间停止在14时28分04秒地震发生的时刻。一阵悠长的小号声在遗址上空响起,气氛非常悲壮。我们看到了各种被震得歪七扭八的宿舍和教学楼,还有一栋在地震波上的五层宿舍楼被扭成了一坨。导游是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当地人,她告诉我们每栋楼里仍然有没被救出的受难者,有些游客都难过地流泪了。的接着,我们参观了地震体验馆。这个体验馆分为4D地震体验和实景地震体验。
进入4D地震体验室,地震开始,我们坐的凳子开始震动摇晃,大家都被震得东倒西歪的,还有的人都被震到地上去了。椅子停止震动,前方的大屏幕上一大片海啸扑面而来,接着天花板喷射出高压水蒸气,让人觉得窒息,实在是太可怕了。
来到实景地震体验室,这是一间平常生活的小房间,里面有沙发、椅子和做饭的工具等等。房子里的电视开始播放汶川大地震相关的资料和体验规则,突然,整个房间开始上下左右前后到处乱震。天花板灯被震脱掉了下来了,柜子被震倒了,电视机也倒了,只有一根电线拉着它,水果、剃须刀、沐浴露等各种物品都到处乱滚,房间里的灯忽明忽暗,场景十分恐怖。体验结束我走出了这个房间,发现自己的腿都被吓软了。
最后,我们参观了地震纪念馆,这个馆在一座小山上。下面是地震遇难者公墓,里面安息着7000多个地震遇难同胞。上面是地震纪念馆,里面陈列着许多地震中珍贵的史料。我们看见了地震中的苦难和救援,也看见了灾后重建的爱心援助。
通过这次参观,我知道了大地震真是可怕,我们一定要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生命,人一生中最宝贵而脆弱的东西,它承载着人类所有的感情,所有的梦想,追忆过去,岁月沧桑,我们用同样的眼光翘首未来,才恍然大悟:生命弥足珍贵,关爱生命,安全是唯一回家的路!
205月12日,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在这一刻定格,突如其来的大灾难,顷刻间天崩地裂,繁花不再,希望泯灭,地震狂魔无情地吞噬了数万鲜活的生命,许多花季般的生命,尚未绽放就以陨落,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沉痛与哀思!或许生命只有经历这样的侵蚀之后,人类才会正视、反思!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它的到来,我们可以做到的唯有全面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和救助技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发生时也会出现一些平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
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
1、为了自身与家人的人身安全,要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若的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座垫等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刻关火,失火时立刻灭火。
3、不要慌张向户外跑。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就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6、在百货公司等公共场所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辖区域禁止行驶。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带最少限度。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生命是渺小的,像沙漠上一粒金黄的细沙,一点也不起眼;生命更是伟大的,像一颗璀璨的夜明珠,珍贵无比,它是我们每个人的财富,因此,我们要珍爱生命,努力学习科普知识,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和应急技能,保护好这幼小而短暂的生命,让它尽显光彩,无比璀璨。让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创造生命的美丽吧!
高考话题作文 地震兄妹
5月永远都是那么潮湿。已是初夏的阳光特别的刺眼,地震过后的四川空气是那么的沉闷。满天的灰尘在山谷中旋转,阳光透过云层照耀着这片大地。
山脚下,国道上,一个13岁的小男孩背着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在因为地震已变得坎坷的路上。沾满灰尘的衣裤,满是泥土有些磨损的胶鞋,向人们透露:他们是从遥远的灾区徒步而来。
通过记者的报道我知道了他们是灾难的幸存者。他们的家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山村,父母亲人在灾难中死亡,房屋全垮了。哥哥背着年幼的妹妹,走了三天的路才来到这国道上。
随着镜头的推移,给了这对兄妹一个特写。哥哥脸色如灰,眼神却出奇的坚毅,仿佛黑夜中闪烁的灯。妹妹自在地在哥哥背上喝着水,脸上一片宁静和好奇。
记者问:“你要把妹妹带到哪里?”
他回答:“我要把她带到安全的地方。”语气中有不可置疑的坚定。
也许,妹妹曾经问过哥哥:“我们要去哪里?”
三天的时间里,哥哥也不知多少次地安慰妹妹。余震不断,滑坡不断,塌方不断,灰尘漫天飞扬,从地底不时传来的奇怪的嗡嗡声中,不知哥哥是怎样煞费苦心,才抚平了妹妹心中的恐惧;也不知哥哥采取了什么办法,压住了妹妹心中对父母的思念。三天的山路行走,哥哥历经了多少艰辛才解决了平时看似简单的吃喝问题!
正是因为哥哥心中有“带妹妹到安全地方”的信念,才让他变得如此坚强;正是有了哥哥的坚强,才保证了妹妹至今无忧无虑。
看着这个镜头,我想起了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晶莹的泪水滑过我的脸庞,我觉得他犹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般坚毅。
一对平凡的兄妹注定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哥哥注定了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本不属于他的责任。地震兄妹的镜头不断在我脑海显现,哥哥的坚强会鼓励人们,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要坚强地挺过去。曾经说过,房子倒了可以重建,道路断了可以再修,只要人在就好。
有句古语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经历了这番磨难的地震兄妹,将来一定会和同龄人一道,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
祝愿兄妹一路走好,祝愿所有活着的人们一路走好。
【名师点评】
这是一个何等感人的故事啊!一对兄妹,在家园被毁、亲人蒙难的大灾大难面前,他们没有痛哭,没有倒下,他们选择了坚强,勇敢地去直面灾难。13岁的哥哥毅然背起2岁左右的小妹妹,满身灰尘,磨破胶鞋,迈着坚毅的步伐从遥远的灾区,踏着坎坷满地的道路,徒步向我们走来。虽然脸色如灰,但没有悲伤,没有眼泪,眼神中始终透出出奇的坚毅。这就是坚强,令人敬畏,感人肺腑。?
什么是坚强?这对地震兄妹在大难来临时所表现出的刚毅勇敢、镇定坦然,就是坚强;这对地震兄妹中的哥哥“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本不属于他的责任”,就是坚强。这是一对毫不屈服、勇敢乐观地去面对大灾大难的坚强形象的化身。这样来演绎话题,焉能不得高分??
文章开篇交代背景。然后用特写,用素描,用对话,将人物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特别是倒数第三自然段的排比联想,更是将笔触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力地拓展了主题,深化了主旨。
今天班主任一进教室就面色凝重,严肃地说:“今天学校要进行一次地震演习,具体哪一节课不一定,大家只要听到地震警报,就赶紧抱头藏在桌子下面。警报解除后,马上排队从教室撤出来,到后院操场上集合。”一听到这句话同学们就小声议论起来,有的同学眉开眼笑:“哎呀,又可以少上一节课了!”有的同学拍手叫好:“好啊,这游戏好玩啊!”那些文静、不爱运动的女生则嘟囔着:“讨厌,一点儿也不好玩,跑得乌烟瘴气的。”班主任又再三叮嘱我们撤退时的顺序、下楼梯时的注意事项,可同学们都沉浸在这莫名的兴奋中,没有听进耳朵里。
第二节课是数学课,老师正在讲例题,突然警报响了,同学们惊慌起来,数学老师赶紧下命令:“双手抱头,钻在课桌下面。”三分钟后,警报解除,教室里顿时乱起来,教室门口挤得水泄不通。数学老师急了:“注意安全,不要挤。”同学们仍然一拥而出,我个子小,挤不过那些身高体壮的男生,最后从教室撤出来。下楼梯时你推我搡,又乱成一团。楼梯两边的两个班级挤到了一起,原本一行只让走两个人的楼梯,现在有的走三个人,有的一行走四个人。更没想到的是竟然有人踩住自己的鞋带摔倒了。转身台值守的老师一看,赶紧冲进人群,把摔跤的同学扶到教室。
我胆战心惊地下了楼梯,却发现根本没有队伍了,仿佛真的灾难降临了,同学们谁腿长谁就跑得快。操场上人声鼎沸,有的在向同伴吹嘘自己刚才的“神勇”,有的气喘吁吁蹲在地上直拍胸脯,有的和好友一起回忆刚才的惊心动魄、、、、、、马校长铁青着脸,厉声说:“这次演练很不成功,地震来了,有的人还直挺挺地站着,为什么不双手护着头?下楼梯时挤成一团,踩踏事故死的人还少吗?下次地震演习,我要看看哪个班还是嘻嘻哈哈的,乱成一锅粥!”同学们都不敢吭声,垂头丧气地排队回自己的教室了。
十分钟后,地震警报又响起来了,我们一惊,面面相觑:“校长这么快又安排演习了?”随即双手抱头,迅速冲出教室,按序下楼梯,快步跑向操场。操场上鸦雀无声,一至六年级的同学都双手抱头,井然有序地蹲在地上。马校长露出满意的笑容,让同学们都站起来。他语重心长地说:“演习可以重来,但生命不可重来。当真正发生地震时,死神是不会慷慨地再给我们一次演习机会的。”
地震演习不是游戏,只有把每一次演习当作实战,天灾降临时,才能真正少一分伤害。这次地震演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地震捐款话题英语作文
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大地震以后,社会各界纷纷兴起捐款热潮,资助灾区人民。最近网上出现了捐款排名,针对该现象,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观点如下
一部分同学认为 另一部分同学认为 1. 捐款数目的大小并不2. 表示爱心的大小
3. 援助方式不4. 是只有捐款一种。 1. 捐款数目越多表明自己越有爱心
2. 捐款数目越多灾民收益越多
针对上述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Our Sichuan Province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unusually severe earthquakes since May 12th . The affected areas are vast, the economic loss is huge and the suffering of the people is painfully tremendous, so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begin to show support by donating money.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contributions ranking on the web. Our students held a heated discussion on it.
Some students suppose that the amount of the money you donated can not be equated with your love and meanwhile there are various ways to aid the people in the disaster area besides donating money.
On the contrary other students hold the different opinions. They think that the money in donation is a standard which can measure your love. Besides the more money you donate the more help victims can receive, so the more the better.
个人观点一: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how much the money you donate depends on the amount of the income. But the companies and factories should take mor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help the people rebuild their home, and therefore they should make more contributions. As a saying goes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we students should give out our hands without hesitation, and donate our pocket money no matter how much it is as every penny counts and every penny is your expression of love.
个人观点二: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t does not matter how much money you donat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show care and support to the victims of the quake. Donators should take their financial conditions into consideration, while doing charity. In addition, donation should not become a competition. Last but not least, that everyone does a good job in a matter within their own is also a contribution to the disaster areas.
云南景谷地震优秀话题作文
云南景谷地震了6.6级,景谷的人们正在遭受着地震带来的深重苦难。我虽然没亲身经历过地震,但电视里直播的镜头却让我胜似亲身经历。
我突然想起来了参加过的牛通社组织的“体验地震模拟逃生现场和心理测试游戏”活动。
晃动的吊灯、翻倒的花瓶、扭曲的壁画,倾斜的地板,墙上到处是裂痕,窗外满目疮痍,四处不时传来轰隆的`坍塌声与尖锐的警报声……地震了吗?不,同学们,这是中国计量学院地震逃生模拟实验室里的场景。
在一个非常温馨的客厅里,我们几个男同学开心的挤在沙发上,还不时的谈论着,反正是实验,没什么好怕的。突然一阵剧烈的晃动传来,地震措手不及地来了,打断了我们的冷静,我们立刻要站起来“逃”了。幸亏,老师沉着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地震开始了,不要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快躲到坚固的床或桌下,其余同学躲到卫生间。最外面的同学头上顶个凳子或者靠垫。”然后老师打开了房门,等地震停的时候,我们排成一队在老师的指挥下走出室内,来到了倾斜的走廊上。这时,小脑袋产生了晕乎乎的感觉,虽然两边都有扶手,走起路来就像一只摇晃着的企鹅,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可能,胆小的同学还不时的发出尖叫,走廊上布满了浓烟,我们必须用手掩口,大家都非常有秩序的按照老师的指令逃生,最后顺利地来到了安全出口。当站在绿油油的操场上,我们欢蹦乱跳着庆祝脱险。
我真实地感受到地震发生时的恐惧,更让我理解正在地震中的人们。
让我们一起维护好抢救的黄金时间,不要去扰乱抢救的秩序。让我们每个人共同面对地震所带来的伤害,让我们每个人都为灾区献出一份爱心!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来自大熊猫的故乡――四川雅安。在这场空前的地震灾难中,秀雅宁安的雅安也未能幸免。
5月12日下午,我上班正走进医院的院子里,就碰上了那场地动山摇的地震。出于职业的本能,我和我的同事们不顾一切地向住院大楼冲去。刚到大楼门口,跑在前边的严莉突然被一块掉落的水泥板打倒在地。当我们搬开水泥板时,她已经气息奄奄。看到我们,她只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不要管我,快上楼转移病人!”就慢慢闭上了眼睛。
我们用力摇她,拼命喊她的名字,却分明感到她36岁的生命正从我们手里渐渐消失。如果是平时,对于一个刚刚停止呼吸的病人,医护人员的通常做法,是采取心肺复苏的手段,尽力挽救她的生命。然而此刻,我们只有几名当班医生和20多名护士,医院里却有两百多名病人需要转移。为了救出更多的生命,只能放下我们的同事!作出决定的瞬间,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那种痛啊,真的是撕心裂肺!
没有时间犹豫,没有时间悲伤,我们立即冲上楼去。
副院长任锦翔跑到三楼时,一名中年男子正抱着吓得号啕大哭的孩子,不知所措。“快跑,地震了!”任院长大声喊着,想把父子俩往外推。可是,家长已吓得六神无主,死活不往外走。这时,楼房晃得更加厉害,玻璃窗哗哗的砸落下来。任院长急了,一把夺过孩子,箭一般往楼下冲去。又一次震波袭来,颠簸的楼道把他重重摔倒在地上。任院长的手臂被擦破了一大片,而孩子却被他紧紧搂护在怀里,毫发无损。
外科主任傅泽君知道8床和15床的两位老人家属不在身边,第一时间组织4名医护人员将他们从3楼背到楼下。那个严重骨折的83岁婆婆感动地说:“你们不是我的亲人,但你们比我的亲人还要亲!”
不到五分钟,我们从病房内抢出了20多个行动不便的病人。
就在此时,一楼的血液透析室里,肾内科主治医师李华经受着更加严峻的生死考验。地震发生后就停电了,透析设备停止了工作,而病人的血液还有一部分在机器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冲出房间只需要两三秒钟,用手动的方式把血液回流到体内,则很难估算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听到外边慌乱的脚步、凄惨的哭嚎和楼顶的水泥块“啪啪”掉下来的声音,病人绝望地说:“李医生,你们走吧,我不怪你。”黑暗里,李医生倾下身子护住病人,一边艰难地维持手动循环,一边安慰她说:“放心吧,我们不会丢下你的!”10多分钟后,李医生和护士刘文英终于将血液顺利回流到病人体内,抬着她走出了黑暗的病房。后来,有记者问李医生:“病人都让你走了,你怎么不走?”李医生说:“那个时候,我一直想,她也是我的亲人!”
第一波强震之后,一些地震中逃出去的病人家属陆陆续续跑了回来,哭着闹着要到楼上去。尽管我们扯着嗓子告诉他们病人已全部得到转移,他们就是不信。这时,一对母女气喘吁吁跑了过来,年龄大点的妇女焦急万分地冲着楼内哭喊:“妈,我们来晚了,对不住您老人家呀!”原来,那位83岁的老人就是她的母亲。看到老人已被安全转移出来,母女俩百感交集,“扑通”一声跪到医生面前,拉也拉不起来。
又一次余震袭来,大楼晃得很厉害,病人还需要转移。宋成友书记和杨国洪院长不约而同奔向一副担架,抬起病人就往外跑。我们也顾不得许多,抬着担架紧紧跟在后面。要命的是,不知什么时候,一辆不能动弹的救护车将医院当时唯一的通道拦腰堵死。要把病人转移出去,担架必须越过车顶。院长大喊一声:“哪怕是一座山,也要抬出去!”
担架重三四十斤,加上病人的体重,像石头一样沉。我们这些身单力薄的护士,要把担架举过比我们还要高出许多的车身,难度可想而知。我们高声喊着“一二三”,齐心协力将担架高高举过了头顶,又稳稳地递了出去!那一刻,我们的内心是如此坚定;那一刻,我们的手臂是那样有力。因为我们知道,高高举过头顶的,除了病人的生命,还有我们的责任!
我们的露天医院刚刚落脚,地震中受伤的人员就被接连不断地送来。第一个是富林小学的学生,第二个也是富林小学的学生,两个孩子伤势都十分严重。我的女儿和医院很多同事的孩子一样,也在富林小学念书。听到学生家长声嘶力竭的呼喊,担心、焦虑、恐惧一阵阵袭来,我的心里像被揪着扯着那么疼。我们小心翼翼地为病人处理包扎伤口,眼泪却忍不住地往下掉。三天后,我才见到了女儿。不过,由于病人太多,人手太紧,我只远远地隔着人群看了她一眼。
晚上八点,下起了瓢泼大雨。紧急关头,县政府派人送来一大卷油布。没有支架,医生护士就是钢铁支架。风雨中,一百多人举起双手,牵开油布,撑起一把两百平方米的大伞。大伞外,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大伞内,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由于雨特别大,雨水很快就在油布顶上形成积水,随时可能倾泻而下。为了确保病人和药品的安全,有人找来一根竹竿,不停地把中间的积水从四周排放出去。一次,两次,三次……谁也不知道持续了多少次!手酸软了,有别的同志顶上来;休息片刻,又赶快换下别的同志。全身湿透了,谁也没有顾及;饥饿和寒冷,也没能让大家放弃。那时,我们只有一个想法:只要大雨不停,我们高高举起的手臂,就绝对不能放下!
就这样,我们在风雨中坚持了4个小时,直到赶来支援的武警战士找来钢管,撑起帐篷。来不及喘一口气,医院又派出4支巡诊队,深入到县城四周搜救伤员。大家顾不上饥寒交迫,争分夺秒救治伤员,为感冒、发烧的灾民发放药物。那一夜,全院200多名职工,没有人合过眼,更没有人回过家。
地震之后,病人和家属常常用一种充满敬意的目光看着我们,也常常把一些充满关爱的话语送给我们。每当这时,我们总会感到一种温暖,又会生起一份不安。大难当头,人命关天,作为白衣天使,我们只有把悲痛深深埋在心底、把生命高高举过头顶。这是我们惟一的选择,也是我们不变的誓言!
谢谢大家!
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是脆弱的。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高科技产品能极为准确地预测灾害来临的时间以及具体位置,帮不了我们脱险。所以我们必须自救,减少悲剧的上演,或减轻悲剧的程度。
三十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可谓是惨绝人寰,里氏7.8级的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尽管那时我爸妈都没出生,但这场地震深深印在了当时所有国人的脑海,并延续至今。就算是现在提前,也难掩内心的悲哀。
而现在我想说一个故事,来自于这场地震,这个故事妈妈讲过,我也在一本书里阅读过,当时只有感动,现在回味起来又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就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一对母子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幸运的是,他们都没有受伤。母亲紧紧抱着孩子,等待救援。可废墟的救援哪有那么快啊?母亲的奶水已经喂完,孩子的哭声也渐渐微弱。她绝望了,又没吃又没喝的,自己不说没事,孩子一定要活下去啊。她想了很久,却一点头绪也没有。恍惚间她摸到了一根织衣针,瞬间她心头的希望火苗熊熊点燃。她想到可以用自己的血来哺育孩子,孩子就一定有救!母亲用织衣针刺破自己的手指,挤出汩汩鲜血,凑到孩子嘴边,鲜血顺着嘴角的弧度流进孩子的嘴里。在暗无天日的废墟中,这位母亲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延续着孩子的生命。
七天后,救援人员找到了这对母子。他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那位母亲已经死了,她脸色苍白,她的每一个手指上都有个一个血窟窿。那枚织衣针还在大拇指和食指间,没有力量感,但也没有掉落。当救护人员抱出孩子时。天空也在此时突然下起漂泊大雨,老天都为这位伟大的母亲落泪啊!
我们真该对她点赞。虽说以人类的力量抵挡不了突如其来的地震,但我们可以在地震中创造奇迹。灾害是残酷的,它无情冷漠又自私,带给幸运的人,也带给不幸的人。而发生的一幕幕温情却能让恐慌的人心又灼热了几分。
但愿我们都能在灾难中自救,学会基本的'防灾方法,避免出现让人觉得惨淡的意外。中国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我们更有必要学会保护自己。有爱、有技能,我们能在灾难中重燃生的希望!
任何灾难的来临,在事先都没有明显的预见性,让我们防不胜防,措手不及。自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以后,国家就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震减灾”日。为了防止遭受类似灾害,提高我们防灾的意识,每年的这一天,学校都会组织开 展 防灾减灾紧急疏散演练。
5月11日上午,演习正式开始。一阵刺耳的警报声响起,教室立刻嘈杂起来,同学一个个像慌了神一样,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传来老师严肃的话语:“冷静!快躲在桌子底下!”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抱头、蹲在各自的课桌下。接着又一阵警报声响起,这是撤离的警报。在老师的指挥下,同学们不像平时那样放松,挤在门口打闹,而是自发的排好队伍,一个接一个井然有序的出去,前排的同学从前门出去,后排的同学从后门出去。等我一冲出教室,烟雾从四面八方充斥而来。原来学校还投放了烟雾弹!我在烟雾中弯下腰,立刻用衣服捂住口鼻,摸索着向楼梯走去。烟雾很浓熏得我想流眼泪。平常了熟于心的路线,在烟雾中变得朦胧起来,但是老师告诉我们此时此刻千万别慌张,顺着楼梯扶手和一侧墙壁有序走下去,就能顺利逃生,终于,我来到了安全的地方——操场!
我觉得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提高了我们对突发灾难应急处理的意识,还让我们学会了逃生的本领,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我们要珍爱生命!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仅仅几秒钟的时间,汶川的一切,都变成了废墟。有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有多少人离开了我们美好的人间,又有多少人变成了残疾人……这场地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给四川人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校举行了防震减灾的演习。
早自习的时候,姜老师认真的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举行防震减灾的演习,大家记住,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一定要躲在自己的桌子下面或者旁边,双手护头。当第二次响起的时候,大家就按照出操的队伍,分成两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马上下楼到操场上集合,并蹲下等待老师清点人数。”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着,突然,广播里传来了“呜呜”的警报声,姜老师连忙说:“现在大家快躲到桌子下面去!”我们连忙钻到桌子下面,像地震真的来了一样。躲了一会儿,突然,警报声又响起来了,姜老师让我们排好队伍,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我们依次走下楼梯,手紧紧地抓住扶手,生怕摔跤。到了操场,我们立刻蹲下,乖乖地等待老师清点人数。待全校师生都疏散到操场上的时候,我们才统一站起来。
这时,操场上热闹非凡,大家都在讨论刚才的演习。
当操场上的人全部安静以后,教导主任严肃地对我们进行了安全教育的讲解,这次演习就圆满结束了。
通过这次演习,我学会了地震来临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还懂得了发生地震时,大家要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减少灾难对我们带来的损失。
★ 地震话题作文
★ 地震作文
★ 四川地震作文
★ 雅安地震作文
★ 汶川地震作文
★ 汶川地震作文
★ 地震作文400字
★ 地震之后作文
★ 地震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