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议论文阅读方法略谈(网友来稿)(共含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erret15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议论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一、正确把握论点:
论点的表述:论点一般是一个肯定的判断。而且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它不能用疑问句式,不能用短语,不能用比喻等形式出现。
方法:回答中心论点时,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文段中的句子作答。
找中心论点的技巧:
①在文题,标题就是论点。如果题目为一句话,并且是肯定的判断,则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果题目由偏正短语、并列短语构成,则要到文中寻找中心论点。
方式:
偏正短语,如“成功的秘诀”,..
并列短语,如“敬业与乐业”,论点则是二者的关系:“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在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③在文尾,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寻找时可从语言标志入手,一些在结尾推出中心论点的文章,论点前常有“总之”“综上所述”“所以”等标志性词语。
④在文中,在初步展开议论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⑤此外,也有些文章对论点表述不很集中需要通读全文后才能概括归纳出中心论点。
留意题目、开头,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
二、理解开头的作用
(一)常见题型
文章开头(列举了…的事例,或引用了…,有何作用?
(二)解题技巧与答题模式:
1.开头讲故事 ( 传说 ) : ①以…故事 ( 或的奇闻趣事 ) 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 ; ②引出(证明) 论点或论题;③增强文章趣味性 ,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开头引用格言警句 ( 诗词名句 ) : ①…这句格言 ( 警句 ) 引出了论证的话题 ; ②提出了本文的论点 (或论题 ) ; ③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 ; 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开头引用诗词名句 : ①引出论点或论题 ;②以名句中包含的哲理作道理论据 ; ③增添了文学性,提高读者阅读兴趣。
三、明确文章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一)常见题型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在文中有何作用?
(二)答题套路:
举例论证:这一段(一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事例)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或中心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
这一段(一句)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或名人逸事、奇闻趣事),证明…的观点,使论…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比喻论证:这一段(一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做 , 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 这一段(一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说出了二者在某方面的区别)。
四、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一)常见题型
①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②说说某段(某几段)的论证过程。
(二) 解题技巧和答题模式: 一般有两种答法:
①先 ( 从正反两方面 ) 举出事例 , 然后得出什么结论 ( 或证明什么观点 )。
②首先提出什么观点 , 接着用事例 ( 从正反两方面 ) 进行论证 , 最后得出的结论 ( 或说明了的道理 ) 。
议论文阅读方法略谈(网友来稿)
周翔
阅读议论文,得先掌握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通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见解和主张。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些文章比较复杂,须用分论点支撑论证,但分论点还是从属于中心论点。一般地,中心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有以下几种:①文章标题②文章开头③文章之中④文章末尾⑤自己概括
其二:弄清文章的论据及论证方法。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两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一般包括:史实事例、统计的数字数据。道理论据包括:名人的正确论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民间的谚语、俗语。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通常的举事例就是举例论证,引用道理、原理、名人名言、警句等都是道理论证,而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中“对比、比喻”的材料是事例、史实的亦可归入举例论证,如果是道理、原理、名人名言、警句亦可归入道理论证。
其三:缕析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是由作者依所论述的问题所决定的。其具复杂多样性。一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按思维角度分,有横式和纵式两种。横式一般是并列式。纵式可分为:①“总-分-总”式: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论述,结尾则归纳总结。如《谈骨气》②“总-分”式:即提出中心论点,后从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如《怀疑与学问》③“分-总”式:先分说社会经历或生活实例,后提出中心论点。如《哨子》④“说-议”式:对议论对象作充分说明后论是非,断曲直。分析结构时,还应注意弄清各段间的内在联系。如文中起过渡段、句、词语等。
其四:领会文章关键词语的含义。
把握议论文语言,其核心就是准确。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句子和词语,并加以反复琢磨。也应注意事实论据,其语言也是简洁、概括。如《谈骨气》中举文天祥拒降元之例,用的“阴湿”“受尽”“多次”“坚决”等词,都表现文天祥视死如归的精神,对体现他的骨气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抓议论文语言的核心,可从以下几点入手:①深层义,②特殊义,③表现义,④指代义。阅读时应认真体会。
其五:拓展性研读文章。
就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等角度进行拓展阅读。①拓展论点。由中心论点派生出与自身现实有关的问题。如由《谈骨气》一文的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拓展出问题“你认为学生该如何作才算是有骨气的?”②拓展论据。根据论点除去文中原论据,再举论据来辅佐论证。③拓展论证。由文中论证引发论证角度的转换。
其六:赏析性审视文章。
钱钟书先生说:“顾尽信书,固不如无书。而尽不信书,则又如无书,各堕一边。不尽信书,斯为中道尔。”所以,我们对一篇议论文,不仅赏析论点,而且赏析论据、论证。如《谈骨气》,论点是“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真的?是中国人就有骨气?其论证方式,是不是有以偏概全之意?
其七:比较性阅读。
把与议论文有相似的各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其类型:①同类文章。从议论重点、表达方式、论证角度、论证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②不同文体。可从文体、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角度入手。
作者联系地址:533809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禄峒初中 苏 腾 周翔 作者邮箱: yangxi503@sohu.com
一、正确把握论点:
论点的表述:论点一般是一个肯定的判断。而且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它不能用疑问句式,不能用短语,不能用比喻等形式出现。
方法:回答中心论点时,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文段中的句子作答。
找中心论点的技巧:
①在文题,标题就是论点。如果题目为一句话,并且是肯定的判断,则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果题目由偏正短语、并列短语构成,则要到文中寻找中心论点。
方式:
偏正短语,如“成功的秘诀”,..
并列短语,如“敬业与乐业”,论点则是二者的关系:“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在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③在文尾,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寻找时可从语言标志入手,一些在结尾推出中心论点的文章,论点前常有“总之”“综上所述”“所以”等标志性词语。
④在文中,在初步展开议论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⑤此外,也有些文章对论点表述不很集中需要通读全文后才能概括归纳出中心论点。
留意题目、开头,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
二、理解开头的作用
(一)常见题型
文章开头(列举了…的事例,或引用了…,有何作用?
(二)解题技巧与答题模式:
1.开头讲故事 ( 传说 ) : ①以…故事 ( 或的奇闻趣事 ) 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 ; ②引出(证明) 论点或论题;③增强文章趣味性 ,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开头引用格言警句 ( 诗词名句 ) : ①…这句格言 ( 警句 ) 引出了论证的话题 ; ②提出了本文的论点 (或论题 ) ; ③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 ; 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开头引用诗词名句 : ①引出论点或论题 ;②以名句中包含的哲理作道理论据 ; ③增添了文学性,提高读者阅读兴趣。
三、明确文章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一)常见题型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在文中有何作用?
(二)答题套路:
举例论证:这一段(一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事例)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或中心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
这一段(一句)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或名人逸事、奇闻趣事),证明…的观点,使论…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比喻论证:这一段(一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做 , 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 这一段(一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说出了二者在某方面的区别)。
四、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一)常见题型
①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②说说某段(某几段)的论证过程。
(二) 解题技巧和答题模式: 一般有两种答法:
①先 ( 从正反两方面 ) 举出事例 , 然后得出什么结论 ( 或证明什么观点 )。
②首先提出什么观点 , 接着用事例 ( 从正反两方面 ) 进行论证 , 最后得出的结论 ( 或说明了的道理 ) 。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日光投射在漫无边际的大海,远处,高高的悬崖上,一只苍鹰抖落满身的灰尘,张开翅膀,像风一般飞向太阳,消失在强烈的日光中。
雄鹰之所以能振翅高飞,是由于它的羽毛丰满了,翅膀硬了,是因为它经过无数次尝试,积累了足够的自信心。由此可见,成功的秘笈在于积累。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潜心钻研。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酷热的夏季,他始终坚持阅读书籍。他用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成功是数不尽的题目和数不清的挑灯夜读。
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年轻的时候为了收集文学资料,经常来到集市的一棵大树下,摆开一块布,布上放一支烟杆以及一杯茶水。每当有行人路过时,他总会请他们来歇歇脚,喝上一口茶水,抽上一袋烟,然后请他们讲一些民间的神话故事,并自己做好记录。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四十多岁,他终于完成《聊斋志异》。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成功在于顽强的意志和不停的积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的秘笈是积累。
赵括是楚国大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谙兵法,论作战的战术,连父亲也比不过他。高傲的他自以为精通兵法,于是自己请缨作战。但是空有满腹兵法的赵括却因为实战经验的积累,年纪轻轻就战死沙场。“纸上谈兵”的教训警示我们:不能没,盲目积累,否则会适得其反。
注重积累,当羽毛丰满时,我们就会享受到翱翔于天空的乐趣。
注重积累,当羽毛丰满时,我们会领略到山之巍峨,海之博大。
注重积累,当羽毛丰满时,成功就在前方。
日光下,山林间,我仿佛看到一只雄鹰,一种精神在云间穿梭。
一柄刀,一把居中折断的残刀,静物似的呆在战场的角落。一名江湖武士偶然捡得,又偶然得到一本残缺的古怪刀谱。残刀和残缺的刀术合作得非常完美,使江湖恶人闻“残”色变,搅得整个江湖热气腾腾。此后数十年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人不在谈论那把出招怪异的残缺刀和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刀客。
不知是残刀成就了人,还是人赋予了残刀另类的壮美——残缺的美。
残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残刀背后的那个人,那个慧眼识珠、善使残刀的行侠刀客。因为使静物状的残刀“活”起来的首先是刀客的思想。
古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维纳斯亦是如此。她是爱与美的女神,但她却少了双臂,命运就是如此怪异,命运不可能让十全十美的东西留在这个世界上,它总是要夺走什么,令人永久为之遗憾。但在这遗憾中,;另一种艺术价值、另一种美由此诞生。残缺是美,令人遗憾的美,所以人才意识到去追求完全的美。维纳斯正是失去了双臂,才奏响起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刀客正是赋予了残刀的生命,才演绎出了拥有独特完美的无限力量的刀术。
没有人会因为永久的开放而喜欢假花。正是因为花的雕谢,人才会在它开放之时倍加珍惜,在它凋谢之后又领悟到生命无常这个真理;月亮正是有阴晴圆缺之美,才成为了文人墨客的宠儿。因为它的缺,我们才会爱上它的圆,所以人们总喜欢在月圆之时团聚。
过于完美的东西往往显得平淡无奇。
因为有风雨的前奏、跌跌撞撞的经历,雨后的彩虹才有了诗意的美。
所以残缺是一种美,这种美往往令人有所追求,有所感悟,有所祈盼。
一、课前研究课标及考纲
明确考纲对议论文的阅读要求: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为此,要真正读懂议论文,解答好议论文的问题,就有必要对议论文知识有个充足的认识和把握。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全面复习,突出重点;落实知识,培养能力;单项训练,整体综合。因此把整个议论文复习分为三个课时完成(论点;论据、论证方式;结构、语言、生活)。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议论文阅读的基础,寻找、归纳论点最重要,所以我以论点这一知识点为切入口,提高学生阅读议论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教学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三要素、基本结构、论证方法、语言特征等一般常识。
2、掌握论点的位置、引入方法、表述要点等知识。
3、能运用论点知识来阅读议论文,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议论文论点的知识快速寻找、论点的引入方法;论点的表述。
教学难点:
论点的概括性表述。
三、教学形式:“三我六步法”
(1)议论文阅读内容多,容量大,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作业纸相结合的方法。
(2)讲连结合。
四、教法
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考虑到初三学生已经学过议论文,所以通过布置预习,整体感知文体知识。从查找论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启发,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知识要点,整理归纳,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应对策略,加强学法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与技能的联系,建立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学法
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归纳——应用”。即教师设问,学生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通过“兵教兵、兵帮兵”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小组交流,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把握各个知识要点,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情(课前背景音乐、提醒学生坐姿、学生回答问题音量)ppt1
2、揭题(教师导入语引出课题)ppt2
(二)、检查预习作业,整体复习感知议论文知识
1、议论文的基本定义:ppt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人、事、物或者某些现象表明态度、发表意见,分析事理,阐述观点,这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叫做议论文。(学生交换预习作业一,互查、指名两生回答)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ppt4
2、议论文的论据有事实论据有道理论据两大类.ppt5
3、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ppt6
4、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Ppt7
5、议论文语言具有概括性严密而又鲜明。Ppt8
(三)、明确教学目标:
1、由此可见,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就是:找论点、理结构、辨论据、品语言、联生活。Ppt9
2、揭示教学目标:(略)ppt10
(四)、教师点拨、指导方法
1、由预习作业《珍惜有限期限》引出找论点。
2、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的见解与看法ppt11
3、类型:中心论点、分论点,如《理想的阶梯》ppt12
4、论点位置:ppt14(指名一生回答,其余面对的面说出其它位置)
(1)标题直接提出
(2)放在文章开头
(3)放在文章中间
(4)放在文章结尾
(5)没在文章中直接表现,要读者概括
5、论点的引入 ppt13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
(3)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
(4)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如比喻、对比等。
6、了解考试中常见题型:ppt15
(1)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2)归纳和找出文章的论点或者中心论点。
7、论点要求:正确、鲜明ppt22
8、论点表述:ppt23
(1)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2)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3)应该具有概括性(反问句、比喻句原则上不作为论点)
(五)、学生合作学习,形成能力
1、小组讨论完成当堂巩固的的5篇文章中的2篇。Ppt16
2、教师巡回检查、对部分作业当堂批阅。(引入方法、表述要点强调)
3、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结果。
4、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强调方法ppt17---21
(六)、当堂巩固:《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七)、课后巩固、提高能力
1、完成作业。
2、划出《珍惜弱点》、《一根牙签能走多远》、《人总得藐视点什么》、《学习语文不能求速成》、《成功也会成为包袱》中的论据,为下一复习专题“论据 、论证方法”做准备。
七、小结
这节议论文阅读复习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媒体的辅助,我认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复习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通过训练把握了议论文的论点的知识点方法,形成了能力。教学中体现了把议论文文体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共同要提高的能力相融合这一特点。通过上这节课,我感受到要上好复习课,教师课前研究课标与考纲,认真备课是必备条件,还课堂给学生是关键。
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此文转自淘.教。案网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议论文是一种逻辑性较强的文体,对初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时,我提前对学生进行了摸底测试,我发现在学生实际练习过程中,学生对议论文知识掌握情况不太理想,特别是选择题错误太多,失分过重。有些学生甚至两个选择题全部做错。基于这一点原因,我将本复习课的内容确定为选择题解题技巧指导。
因为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大,涉及内容很广泛,在课堂的一开始,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本课内容,我准备了文体知识小测,以此检验学生对议论文三要素的掌握情况。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分别出示议论文三要素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之后,我又对这三要素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这样学生在碰到具体议论文时,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判断论点。整体实践下来,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对于论点有了一个相对清晰地认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传授给学生知识,还不如交给学生方法。在方法指导时,我先较给学生判断选择题的方法,然后用实例来进行指导。课堂中学生基本能根据方法来做题,也有小部分同学找不到门路。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当场予以纠正。在当堂的练习中,学生又有提高。只一点值得欣慰。
整一个流程下来,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但自己静下心来思考,发现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以讲授法为主。虽然中间也添加了一些其他方法。但是课堂还是显得沉闷了一些。所以课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我想可能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以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课堂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学会在一堂课之后,思考上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是我在这堂课中最大的收获。
有人说,写作是对笔和纸的真情流露。有人说,好的阅读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听了这么多,我不禁也想谈谈自己对写作和阅读的一份感想。
其实,在以前我对写作是没有一丝兴趣的,常常面对着作文题目发呆,觉得这对于我实在是一种负担,是件极为痛苦的事。于是,我那时的每篇作文几乎都是在七拼八凑下完成的,每每边写边数,写到规定的字数时,便如释重负地停笔。对于那样的作文,怎么有真情实感可言?因为对写作无多大兴趣,我便也很少翻开书,觉得白纸上那单调的黑色同样是令人乏味的。也许,写作和阅读是相连的吧!当你倾注泪和汗完成一篇时,总会有冲动去欣赏下别人的佳作。又或许,当你看了本好书时,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写下点感触。可惜,那时的我并没有这样的“冲动”和“情不自禁”!
我是从什么时候喜欢写作的?又是从什么时候喜欢阅读的呢?应该是在初二的时候吧。那次我向老师交上了一篇苦心经营的作文,期待老师能够赏识,产生共鸣。果然,老师在发作文时,点名表扬了我次次作文写得不错。我当时开心坏了,要知道那种经过努力后的认可是多么让人幸福啊!从那以后,为了再得到老师表扬,我便很认真地对待每篇作文。但是写作的过程却很痛苦,因为那时对于写作文,我是怀有功利心的。为了老师能够喜欢我的作文,在写作过程中,我总是绞尽脑汁迎合老师的口味,却忘了写作的根本是写心里话,说真实事。由于这样,写作对我来说不是一种享受,但是这负担变得逐渐甜蜜起来。
写作和阅读果真是相连的。为了写好作文,我常会翻阅各种书籍,从中汲取一些写作养料。于是,我逐渐喜欢上阅读,发现这件事只要投入其中,很快便会找到乐趣。还记得,有那么多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总会和几个热爱写作和阅读的同学一同翻书,再一同记下些优美的词句,然后交换着欣赏,有时还会讨论几句。多么美好的日子呵!
因为读书,我发现自己爱看的是充满感情,语言质朴动人的,对于那些无病呻吟的矫情文字极为反感。于是,我想自己过去的是否就是这样,不是对感情的表达,而是对文字的堆砌?我忽然觉得,面对纸和笔的自己,应该潇洒点,不要瞻前顾后,而要以一种最本真自然的心态,最真情流露的文字去对待写作。写作就好像穿衣,语言再怎么优美如外衣,若没有真情,若没有思想,就如一件包裹着空壳的衣服。我决定不要那“因违背内心”的表扬了,我想诚实地对待这本无生命的纸和笔,用真实让它们都活起来。
也许我的想法和做法真的没错吧,我的作文真的越来越好了,这让我更开心了,因为这一次我没有说谎。我发现当你以诚相待每一篇作文时,写作的过程就是享受,有好多你无法倾诉的话,纸和笔会耐心地倾诉,不离不弃。
后来,我都这样努力地写作,每篇都有我倾注的精力和情感。写作于我虽是享受,又不全是享受,也不全是痛苦。但是当你投入一切,会发现它的吸引力足以抵得了一切,让你如痴如醉。
现在,我越来越喜爱写作和阅读了,只是写作的技巧还不娴熟,阅读的范围还不够广(文言文至今还是我不愿碰及的)。我想写作和阅读是连在一起的,只要我看起一本书,我就会动起一支笔。是它们让我拥有一份美好的念想,一份美妙的回忆。
★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