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年之传统五年级作文(共含17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筱筱筱藤”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年之传统五年级作文
年,承载着一家的甜蜜,承载着希望,承载着美好,而年更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传统的延续。
放鞭炮
一大早,“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吵醒,原来,大街小巷都放起了鞭炮,炮声震天。鞭炮原来是为了吓跑年兽而发明的,从多年前的时候,这个习俗一直保留到了现在。现今,鞭炮已经成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东西,这,就是年那悠久的传统。
拜年
拜年也跟放鞭炮一样,是过年中很重要的事情。过年期间,要到亲人朋友家问候,祝福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幸福,美好,还要和邻居之间串门,送礼,祝福他们开心,快乐,年年有余。这是对他人的祝福,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也是对亲人的友好感情的'表达,这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
吃饺子
吃饺子对于年来说也是必不可少。饺子即“交子”,有幸福美满,年年有余之意,是幸福的象征,是年中必要的。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有团圆之意,代表了一家人和睦幸福,饺子也是中国的象征,象征着中国的56个兄弟姐妹团结一心的意思,也是中国的传统。
年的传统可真悠久,我希望这些传统代代延续,更加悠久。
作文传统年味400字
“快快快,米炮要响了!”旁边的人对我说,我赶紧学着他们的样子捂住了耳朵。“砰”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炸响,无数白白胖胖的“爆米花”飞出了“黑葫芦”,它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米炮。
米炮,这是一种在七八十年代火爆一时的过年零食,也是现在仍在流行的爆米花的前身,下面,我们的主角米炮又要再次闪亮登场了。放米炮,需要一个头小肚子大的铸铁桶,上面有一个摇柄,这就是俗话说的“黑葫芦”,还需要一个小铁桶,可以让“黑葫芦”架在一个小铁桶上。
小年夜,外婆家村口,一群人正围着一个老伯伯,那位老伯身着一件蓝咔叽面料的工作服,头戴一顶尖头笠帽,看上去历尽沧桑,他满是皱褶的手正在往“黑葫芦”里装糯谷,然后把黑葫芦架在已经装了火红炭火的小铁桶上,接着就不紧不慢地开始摇着“黑葫芦”摇柄,使它均匀受热,就这样摇了十来分钟,蓝咔叽师傅低沉的声音大喊一声“放米炮喽!”人群一阵骚动,不自觉地捂住耳朵后退一步,只见蓝咔叽师傅把葫芦口放在一个麻袋里,拿出一个类似于扳手的东西,一扳,随着“砰”的一声巨响,米炮就出来了,香气四溢,孩子们蜂拥而上,抢着米炮吃,站在前排的我双手捧着抢到的米炮就往外婆家跑,赶着和外婆分享我这热乎乎的'年味......
此时正值小年,虽是寒冬,奔跑在村里的小道上,感受到的并不是刺骨的寒冷,而是大年将至的喜悦,大伙儿忙着扫尘,贴春联,忙里忙外,脸上却始终洋溢着喜悦。一路小跑到外婆身边,就把一把米炮塞进外婆嘴里,外婆含糊着说:“你吃,你吃......”
在这进口食品和“低头族”纷飞的年代里,过年能够吃着传统零食米炮,帮衬着做点家务,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个小年夜,真切地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小时候的年味。
作文之那些年800字
小企鹅又摇摆着上了线,熟悉的头像不一会儿就蹦到了眼前。
“考得怎么样?”——“还行”
“给你听首歌!”——“嗯”
《那些年》里的故事,就此开篇。
——The first
桌垫下的老照片,无数回忆连接
藕断丝连,生物学上讲这是结缔组织在作怪。不可置否,透过那么一丝文学的气息,又到了昨天。
我们照毕业照的画面,似乎是还没能在文字中展示过的。可能是当时也没有更多的感受,只是觉得阳光刺眼或是笑容不够灿烂;也或许是在极度的悲伤中压抑了文字,星星点点还凑不成完整的一章。记不清了,真可惜啊。
不过还能够在照片上看到他们的笑脸,这也算是上天的眷顾吧。有人告诉我说,要懂得感恩,感恩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想我做到了,我每天都在缅怀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再创造着崭新的明天、又明天。忙个不停,也乐在其中。不过是再没了那时候的稚气,不过是再没了当年的`纯真,不过是多了些世俗的阴暗,不过是被套上了一付……说不上的沉重。
人嘛,总会被细小的故事所打败。三个字吧,被感动。
好想告诉你告诉你我没有忘记
一首简简单单的歌,烘托着安静而和平的夜。
我不能妄加自己的推断,的确如此,打动人心的歌必然会有它不同于往常的经过。就算做是浅见吧,我把它的意思归于友谊,归于一切高尚的情愫。
想想我的同桌们吧。或许真的是应该跟我的往届同桌们道个歉了——谢谢你们的包容,谢谢你们的真诚。原谅我的小脾气,会耐心的带我走出牛角尖,会陪我义愤填膺的畅谈,会像个家长训斥小孩儿一样教我要适应环境……每一位都一样的,我很感恩,同桌们的善良。仗义的哥们,有爱的闺蜜。
我的成长是一条路,有你们陪着我、等着我、微笑着对我,真好。
再一次相遇我会紧紧抱著你
在这一句歌词上我持百分之百的认同。
同样,我会以百分之百的行动去践行。
感谢我的同窗们,带着我成长,领着我向前。若是离了你们,我想这份十年寒窗会很孤寂;感谢我的朋友们,为我祝福,为我制造着回忆。若是离了你们,我想我会耐不住这漫长岁月的洗礼。我还是一样的爱着你们,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我还是一样的依赖着你们,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心在何地。
我们都知道,我们还是个孩子。懵懵懂懂中,却知道了什么是真爱。是陪伴,是呵护,是祝福,是守望。在天边,在云端,在梦乡,在河水的倒影里,在梦寐的熟睡里,在飞花中,在青莹里……
勾勒着,那些年,那些人的记忆。
一篇有传统年味的作文
年味(一)
一过腊八,家家户户都淘糯米,包豆包,做年糕。乡里人还会杀猪,做豆腐,让人们闻到了年味。
过了小年,人们便争着购买年货,一些人会到集市上购买烟花鞭炮,挑选春联;一些人会到市场上购买一些水果蔬菜放进冰箱,留着过年时招待客人;另一些人会到商店中挑选衣服,穿着新衣服过年。年味愈加浓厚。
春节一大早,人们便起来贴春联,挂红灯,孩子们成群结队穿着棉大衣在楼下兴高采烈地放鞭炮。各大单位的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有的单位还在楼体边缘挂上了色彩斑斓的霓虹灯。街道中央隔离带中四季常青的松树也被缠绕上五颜六色的小彩灯,远看像一件色彩缤纷的纱衣。街道两旁的路灯也被人们用绳子连了起来,上面挂满了一个个红灯笼,美丽极了。春节让人们充分品尝年味。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从内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尽情享受这顿丰盛的文化大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过年,而是利用过年这段时间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一些白领由于工作忙,便会同全家人到饭店吃年夜饭,真是别有一番风趣。年味在悄悄变化着。
虽然年味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永不改变的是亲情。
年味(二)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天更乐呵的了: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春节失去了兴趣,人们都在忙,亲戚们根本没有时间聚在一起。春联依旧贴,红灯照样挂,鞭炮仍然放,可是总觉得春节不是这么回事,总觉得春节真的是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
我经常想:“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再过几年,人们也许就要忘记春节这千年节日的习俗了?忘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不过,今年的除夕夜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今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亲人都聚到了那里。大家一起贴春联,挂福字,忙碌中隐隐透着一股年味。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起吃饭,大家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共同畅想美好的未来。大家一个个敞开心胸,开怀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声中化解了。这时还有人在楼下放了一串象征辟邪的鞭炮。我从饭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
下午,大家高兴地架起麻将桌,玩起了麻将。输钱赢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大家一边玩着麻将,一边谈论。我们小孩打开电视,所有的节目都和过年有关,越发让我感到了浓重的年味。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大家笑的前仰后合。趁着过年的钟声还没有到来,我们几个人下楼去放鞭炮,想不到楼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们的和别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鞭炮的火药味中我嗅出一股浓厚的年味。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了!离新年的钟声只有10秒了,在欢快的倒数完毕之后,大家互相拜年,给亲友发短信,打电话祝福,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我很高兴,因为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并没有摒弃千年的传统,依然可以感觉到过年的“年味”,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团团圆圆。
在我的家乡福建三明,端午节是一个令人非常向往的节日。我最喜欢过端午节了,因为有我最喜欢吃的粽子,也有最引人注目的家乡习俗。
快到端午节时,大人们就会叫小孩子去山上采摘粽叶。采粽叶也是有讲究的。太大的不行,在小的也不行,太老的不行,太嫩的也不行。要摘合适的粽叶,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香。到了端午节那天,大人们就会开始忙着包粽子。有包红豆粽,黑豆粽,肉粽,还有包咸粽,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肉粽,有肉在里面吃起来又香又甜,这种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很搞笑的风俗,端午节的中午是全村人洗澡的时间。每家每户都要用一种草药放在大锅中熬水,说洗了草药水可以避邪。洗好澡的人,左手要拿粽子,右手要握着红鸡蛋绕自家房子走几圈。我曾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这样?”妈妈解释道:“粽子代表丰盛的粮食,红鸡蛋代表着平安,拿着它们绕自己房屋就说明家里粮食满仓,家人出入平安。”听后,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也跟着慢悠悠地走几圈。心里在暗暗保佑:妖魔鬼怪不要靠近我们,但愿全村人出入平安!
我觉得家乡的端午节过得很有意义,这还真应验了一句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乡风俗安慰一乡人。
24个传统节气之立春英语作文
Since the qin dynasty, China has been to spring as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Spring comes up from the astronomical division, in nature, in people's mind, spring is warm, charactizing a fine spring day. Spring is the growth, no-till seeding. In climatology, spring refers to a syndrome (5 days for a syndrome) average temperature 10 ℃ to 22 ℃ slots.
To spring, people clearly feel the day is long, the sun warm. Temperature, sunlight, rainfall, which is often in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year, tend to rise or increase. Doing accelerate crop condition, water consumption increases when bolt rape and wheat jointing stage, should be timely watering fertilizer, promote growth. Farmer's proverb reminds people of spring rain, the early night sleep “DaChun were also started. Although made a spring, but in most of south China is still very cold” the snow is too late spring scenery, so wear a family tree for fly “.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 when arrang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People often look for spring love information in where? The willow that poked its head on the bud, ”tender in soft golden in silk“; Ahead in the dirt, grass, waiting for ”born again when the spring breeze blows“; And for seizing the new harvest in the field of hard work, is use both hands to create a real spring.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听到这首歌就知道过年了。
我的快乐时光来临了,太好了。在过年的前几天,奶奶“通知”要“全家大扫除”。我在一边乐了,因为每一年我都可以不参加,但还没等我乐完,奶奶又说:“今年你必须参加,因为你已经长大了,要做事。”唉,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并且我还自我安慰地说:“扫除应该很好玩吧。”
爸爸递过一桶水和一个拖把,让我把楼上每间房的地板都拖一遍,拖把在地上有气无力地拖来拖去,爸爸上来检查工作了,“啊。”爸爸差点摔了一跤,“这是你拖的?怎么成了一条河,小心掉进去哦,快,去拿抹布把地擦一遍,认真一点哦。不然待会儿去打年货你别想去。”说完,“咚咚咚……”走了下去。听完这句话,我快速地去拿抹布,然后趴在地上仔仔细细地擦,我一边擦,一边想:打年货,我一定要亲自打年货,巧克力饼干、糖果……好多,好多美味食品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甚至兴奋地唱起了歌:“洗刷刷,洗刷刷……“
终于擦完了,哇,太阳一照,闪亮的地板呈现在我和爸爸的面前,“检查通过。”爸爸郑重地说。“耶,哦耶……太好了,可以去打年货了。”此时我已汗流满面。
我带着脑子里的“货物单”与爸妈一起走进了镇里最大的超市,我准备向妈妈说我想要什么,谁知道妈妈拉着我去买了一些瓜子,香菇之类的东西,我的话还没到嘴边就已经咽了回去,并且我还任劳任怨地成为了不花钱的“搬运工”。但这些东西里没有一样是我“货物单”里的东西,但我选择了不告诉妈妈,因为妈妈太累了,我不想因为我的一些小事让妈妈烦心,东西越来越多,当然,爸爸妈妈也没闲,估计比我身上的还要多。在离开超市的时候,我不禁又看了一眼那些“美食”。
过年吃的,用的,喝的东西都备齐了。在外打工的小姨、舅舅都回来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张“圆”形
的桌子前,吃着丰盛的团圆饭,我相信,那一顿饭是每个人一年当中最幸福、最美好,最饱的一顿饭。爸爸妈妈给压岁钱喽。吃饭了,我拿着红包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那时的我心里涌现出许多种味道:有苦,在“办年”时我留的汗水苦;有酸,我心爱的“美食”没买着,心里感觉酸酸的;更有甜,一家人能够和谐美满,身体健康,自然会甜。虽然过年有数不清的味道,但我心里永远都会“苦少甜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经过十二个小时的奔波,终于赶在大年三十之前到了外婆家――陕西。刚进家门,迎面而来的便是外婆捧着的热气腾腾的臊子面。久违了,我的老朋友。从小到大,每次回外婆家最期待的除了外公外婆就是臊子面了。这是西安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一泼辣子油使整碗面火红火红的,弥漫着过年的气息。金黄的鸡蛋片使臊子面提升了一个档次,充满富裕感。吃上一口,酸酸辣辣的,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内心无比高兴。
要数过年必不可少的,当然是放鞭炮了。各式各样的花炮使村子五彩斑斓,噼里啪啦的鞭炮使整个村子雀喧鸠聚。白天我和两个弟弟摔扳炮,划擦炮,到了晚上可就精彩了,各种烟花同时点燃,眼前一片绚烂。年味浓浓,使人沉醉其中。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次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这一天,四五点爸妈就早早在厨房准备了,外婆和我在旁边打下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我们呈上了八道美味佳肴,家人吃了之后都连连叫好。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最值得我们小孩子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这时候,小孩们争先恐后地卖乖,“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的声音此起彼伏,使人忍俊不禁。
在欢闹声中,春节就这样悄悄地过了。我的年味,很甜!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春水春池满
我卧室窗户外就是澧水,水不算干净,也没有很脏,我盯着那蓝,盯了许久。窗户映出的另一个我,也朝房子后张望了许久。窗户里的我说话了,他问我:“你在看什么”我抬头,他也抬头,我看着他的眼睛,说:“水里有东西,水里有年,水里有好几个小家伙。他们在老屋子后面的池塘前玩,笑得很开心,因为他们一年才能见一次,因为他们有一个伙伴在城市里上学。”我抬起头,问窗户里的自己:“你在看什么呢?”他笑了笑,说:“就在后面不远,曾经有一座老屋子。年被埋在下面了,被高楼压的死死的。几年前,我还可以在屋子里上蹿下跳,在楼梯间乱跑,门口还有个‘痒痒树’我一挠它就动个不停。”一阵沉默,我俩同时低下了头。
春时春草生
“你又在看什么?”他问我。“我在看河堤。”“我也是。”我抬起头,和他一起仰望昏暗的天空:“几年前,河堤后面是一大块油菜花地,一个老人带着他的孙子在油菜花地里聊天,那时是夏天,油菜花地旁就是菜地,孙子和老人一起拔萝卜,费劲了力气却只拔出一个拇指大的,爷孙俩笑的弯下腰。”我望着天空,眼眶不自觉的红润。今年搬到了新家,新小区,老房子被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窗户里的我头一侧,问我:“少了点什么呢?”“年味。”
春人饮春酒
不知不觉对着窗坐到了晚上。“儿子,吃年夜饭了!”妈妈在餐厅里催我吃饭。我刚准备起身,窗户里的我对我说:“年味一直都在。”然后就随着我的离开而消失。房门外,全家老小笑嘻嘻的,哥哥回来了,他笑着把我拉到了餐厅,并和我约好了边守岁边玩游戏。爷爷也笑得很开心,给我端了一大碗饭。我也在笑。爸爸掏出手机,给我们记录下一个个团圆瞬间,白酒已经摆上桌子,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互相调侃,好不热闹。在他们的笑声里,动作里,谈吐里,有种东西在不断的洋溢,不断的充盈。看完春晚,回到房间,我又见到了他“我知道年味在哪了”他说:“在哪呢?”我指了指左胸口,说:“在这里。”天黑了,灯熄了,人眠了,年来了。
春鸟弄春声
初一清晨,欢快的鸟鸣将我叫醒,我望着窗外,他也望着我。物不是,人不非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希望就在你身边,你却一直寻找,无法发现。真是个好年!
年的味道,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每一个游子的心。那是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喜悦,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温馨,而与我却有一番别样的滋味,
很小的时候,妈妈总是抱着我,跟我讲年的传说,年是一个很凶猛的怪兽,常年生活水底,每到除夕,人们就会拿鞭炮吓他,让他不敢上岸。说完还会做出一副很恐惧的面孔。然后,把火柴交给我,让我点那根根鞭炮。烟像雾气一样的四散在空气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像一根根离了弦的箭,飞扬着,闪着晶莹的火花,有时,调皮的鞭炮冷不防地弹到我脸上。妈妈总是慌忙的摸着脸,然后哄着我,用温柔的话语编织一个童话的梦。
年的味道,是鞭炮的味道。
慢慢的,我长大了,年的传说不再是天空中遥远的星星,那样的神秘。在除夕的那个晚上,家里像炸开的锅。下午,晚霞的余晖刚刚照亮窗台,家里照例打开所有的灯,色彩缤纷,像一道彩虹。很远就能听见妈妈的切菜声,时而紧凑,时而舒缓,有时想平地一声雷,有时则是由低到高,忽而像断了线的弦,清脆有致,刀碰砧板上,仿佛不是猛烈的撞击,而是琴弦与琴声完美的交织,我就这样陶醉在他们的世界里,慢慢的等待。当皓月高挂,丰盛的菜肴总是映入眼帘,我迫不及待的吃着面,细细的面像一条条长长的龙,从头铺到尾,热腾腾的汤映着我顽皮而又略显成熟的面孔。在年夜饭面前,我细细品味,细细咀嚼。
年的味道,是饭的味道。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花花”。回乡的那一年,映入眼帘的是家家户户的对联,那顶盔戴甲,威风凛凛的尉迟恭,还有那穿着肚兜,怀抱五谷,其在遇上的送服童子,总是唤起对来年无限多的憧憬,家家户户的大门敞开,没事时,我总是到处串门,这家那点糖果,那家吃点汤圆,街坊走遍了,肚子也装的满满的。晚上,坐在火炉旁,我听着爸爸讲童年过年的故事,我恍然间发现,年,真正的不是鞭炮,不是年夜饭,而是家里,全家团聚的快乐。
年的味道,是真正幸福的味道。
冯骥才说,临近过年,中国所有的城市乡村,都变成了情感磁场,把出门在外的人吸引回家。年味,不是物质的丰盛,而是亲情的盛宴,千里迢迢赶回家,不为了那一顿饭,而是一次亲情的朝圣。
沧桑的是岁月,永恒不变的十年了亲情,舟车劳顿也要回家。年,承载着无数感情,哺育了无数疲惫的心灵。因为年味与亲情对接,年味与亲情相融。
商场里循环的音乐告诉你要过年了,学校的放假通知告诉你要过年了,各种广告大气的煽情牌也告诉你要过年了……年味就是这样随着春节的临近,越来越浓,好像一碗淡茶,在变成甜甜的清酒,最后又融入母亲的瓦罐里,变一碗浓汤。年味就是一种生活的快乐,是中国人崇拜的味儿。
年味,融在舌尖。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贴福字;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这是老一辈们的年,也就是“吃”年。中国人喜欢年糕,哈,现在手上还拿着一块。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满足好舌头,又有好彩头。
有句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是中国人特有的食物,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包饺子,虽然我包的难看,自己都不想吃,但还是有感受到那种快乐,也许这便是年味吧!一锅饺子出炉,在我面前的瓷碗里,一个个可怜可爱的饺子冒着热气布满了眼镜又充满了心窝。我知道,妈妈又偷偷地把我包的那些都盛到她的碗里了,如果不是过年,这样的“吃”年味,这样的感动,怎么会有呢?
年味,贴在门上。
当你走进省实验高三教学楼,你不难发现,每个门上都贴着一副对联,红纸黑字,装饰以金色墨点;比喻对仗,寄托以深深期望。年味儿,贴在各家的门上。有人说福字是一种人们快乐幸福的符号,只要贴着自家人看着舒服,有暗示幸福的作用,怎样贴都是年味儿。
不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都包含着中国人对未来的希望,都给人以快乐的正能量。
年味,贯穿在人群中。
过年,即是团聚。我喜欢看到春运时人们忙碌的样子,嘴是哈着热气,脸上流着汗水,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与年货,脸上挂着笑,握紧的回家的车票……冯骥才是文化名人中最会过年的,他告诉人们,人情味是最深的年味,年,或许也就失去了意义。
“春节好”,“恭喜恭喜”以前以为这都是人们挂在嘴边的客套话,现在细细想来,这些话原来带着一种真心的祝愿的。爷爷奶奶盼过年,因为他们可以见到大半年没见的儿孙,虽然重逢时的笑脸布满了皱纹,但那种快乐,却如同新生儿一般纯真。
中国人崇拜生活,中国人崇拜年。现在的我们,只需要在家人热闹的谈天里,美滋滋地喝下年味儿十足的浓汤了……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腊月二十三,也就是过小年这天,朋友圈里热闹极了,亲友们纷纷发来祝福短信,在民间,腊月二十三还有祭灶的习俗,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贴起了春联,图个吉利喜气,腊月二十四,家里进行大扫除,顿时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腊月二十七,我们一家回到老家过年,与亲戚们团圆;二十八,洗邋遢,为了辞旧迎新,这天一家人都干干净净地洗了个澡,准备更好地迎接新的一年。
除夕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家家灯火通明,这一天晚上要守岁,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于是一家人早早地围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春晚开播……期待已久的春晚终于开始,开头是一场盛大的歌舞节目,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一曲《年夜饭》让在外工作的游子思念起家的味道;小品《真假老师》在观众哈哈大笑地欣赏时,背后的道理却引人深思;合唱《尽情欢歌》、音乐和魔术的完美结合《告白气球》、舞蹈《亮花鞋》等节目都使观众们赏心悦目、拍手称赞,最后的歌舞节目《难忘今宵》,所有演员在舞台上齐聚一堂,给人们带来一场强大的视觉盛宴,精彩的春晚到此结束了,真可谓是难忘今宵呀!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当我们还在回味昨夜的春晚时,新的一年已经悄然而至,大年初一这天,大街小巷的商店都关门了,家家都忙着走亲访友,买礼物送红包给对方以示吉祥如意,我们也不例外,这几天一直忙着走亲戚,一连去了好几个舅爷家吃饭,我还收获了不少红包,全成了压岁钱,晚上忙了一天的我们,又来到了太姥家,这时几个亲戚上门了,大人们便聚在一起打牌消遣。“对子!”、“小鬼!”他们玩得不亦乐乎,一直可以玩到晚上十点……
直到大年初二到大年初五这几天,街市上商店纷纷开张了,但年味还是丝毫未减。我们仍然走街串巷,去看望妈妈的老同学,去顾客络绎不绝的商场买东西,就连在街上碰到的旧友,也要唠了好几句……这几天我们每晚都会去太姥那儿,多陪陪那个孤独的老人家,和她聊上几句。初六我和父母就要离开老家回长沙去了,我的心中充满了不舍,因为长沙那个地方和老家相比年味太淡了。
希望年味永远不要淡去,每天都像过年一样开心!
有人说,越长大,年味越淡。
说起来也是,过年早已不似从前,没有了烟花爆竹的轰鸣,没有了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没有红艳艳的崭新的衣裳,更没有朝花夕拾里长妈妈那些年味儿十足的古怪规矩……甚至于春晚也早已流于形式,且骂声指责声一片。
继而就会怀念起从前的年。
彼时的年味必然是从小年夜就开始浓起来了,奶奶和外婆会将面粉兑了水,放在搪瓷盆里和,和成一种圆润饱满的形状,再搓成一粒粒团圆—像即将破土发芽的幸福的细小种子。团圆是要和酒酿一起烧了汤喝的。酒酿是各处都能买到的,但总差了些味道,所以年年喝的都是爷爷自己酿的,藏在深棕色的坛子里,为了方便吃,总是盛出一小瓶放在腐乳罐子里,至于腐乳牌子,大抵是三和四美的——已有些儿记不清了。只记得小时候最爱干的事就是偷偷摸摸溜到储藏室里抱着坛子喝酒酿,餮足的像偷吃了鱼的猫。
至于大年夜,必是一家人围坐了吃年夜饭。说到这一大家子,好好算算也有十八人,每年的年夜饭都是餐桌摆一桌,客厅还要再摆一桌。人多了的好处无非是热闹,嘻嘻哈哈的孩子,举杯共饮的大人,还有一脸幸福的望着我们的老人--有一棵名为幸福的树在抽枝。
吃完饭放烟花是必不可少的,躲在玻璃门后面看那五颜六色的线条构成绚烂的花火,看弟弟点火时胆小的模样,过年的氛围忽然就浓的仿佛要溢出来了。晚上必是不甘愿呆在自己的小床上的,死皮赖脸也要蹭到爸妈床上去,缩在被窝里看春晚,彼时还有大兵赵本山,董卿也还是一头长发,一家人即使是上下眼皮打架也要撑到主持人拜过年再睡,就好像守夜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
时间随着流水起伏着远去,彼时幼小的孩子早就长大,许许多多的事也随着时光一点点斑驳变迁。看着手机上人人都在抱怨过年的无聊,我把目光投向右手边的餐桌,忽然就笑了。谁说的过年无聊呢?明明当年的人都还在,你看啊,奶奶又要忍不住唱歌了吧,唱什么呢,定是敖包相会—年年的保留曲目;你看啊,爷爷拿着松香在干嘛呢,这显然是要拉二胡了;你看啊,爸爸正拉着外公不让他再喝酒,外婆却拿着老白酒乐呵呵的往男人们的碗里倒……还有啊 还有,还有那棵名为幸福树——它已经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那是幸福的结晶呵。
该在的人都在,该幸福的人都幸福着,这就是最幸福的中国年。
我拿起装饮料的杯子往饭桌走去敬酒,一家人又嘻嘻哈哈笑成一团。
年味儿忽然变得很浓,很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耳边一阵又一阵熟悉的爆竹声,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都是满满的喜庆。
一边吃着煮好的汤圆,一边看着春晚,随着那熟悉的“5、4、3、2、1!”旧的一年在那一刻向我们挥手告别,新的一年大踏步向我们走来。这时,外面早已炮声漫天,震耳欲聋。
我与姐姐们跑出了家门,就被那直冲云霄的鞭炮声挡住了路。我们慌忙捂住了耳朵,脸上却还露着灿烂的笑容。
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花花绿绿的,“礼花”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天空顿时变得五彩斑斓,那微弱的火药却像七彩花一样绽放着。可好戏不长,“礼花”从天空中慢慢变淡,变淡,直至烟消云散;那边,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喷着,喷着。落下的便义无反顾跳出了银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给人极美的感觉;“噼噼啪啪,噼噼啪啪”,这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定是鞭炮!那热闹的的声音,也足以给今年增添许许多多的喜庆了。
那边暖烘烘的,旺火烧了起来,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滚,好像在呼唤着什么,也好像在喜悦地跳舞。人,物,中国,将春节愈演愈烈,带来了明年的新气象!
大年初一!时间就如一条亘古的长河,在我们的记忆里匆匆地流过,转眼间,这该是我过的第十三个春节了,如往常一般,年味儿十足。
春节,照例是我们先去做客的,我们先去了舅舅家。舅舅家各个大哥哥,小弟弟都到齐了。开场的一顿饭便极其丰盛,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无所不有。吃着饭,与家人谈谈天,这滋味比在饭店里吃得还香。杯觥交错之际,一盘盘菜肴在数双筷子的夹取慢慢变成了一个个空盘。大人们放声谈笑,孩子们发着狠往嘴里塞东西。这应该就是年味儿!
吃完午饭,就是自由时间了。舅舅是个孩子王,带这我们大大小小一串到后山脚去玩了。我们一路蹦蹦跳跳来到后山,旁边还有溪水环绕,后山脚这片地方真大啊,到处是松软的泥土,好一片开阔的场地,我们几个小孩子跑着,笑着,跳着,踩在软软的泥土上,一点也不怕摔着,风轻悄悄地吹着,我们有的玩捉迷藏,有的相互赛跑,有的跳房子,就连在这里散散步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大家正玩得高兴,舅舅招唤我们聚在一起,“你们这样玩没有喜庆的味道,我们来玩些有年味的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说着舅舅便从袋子里拿出了几个盒子,打开一看,是齐刷刷的鞭炮。这是危险的信号啊!哥哥皱起了眉头。
舅舅还在眉飞色舞地讲着:“这个叫飞天炮,扔出去能钻很高,这个叫大丽花,点燃后有很多颜色,可漂亮了。我买了很多花样啊。”
哥哥发话了:“舅舅现在法律规定不能放鞭炮了。若这样庆祝大家都不会高兴的。”几个小屁孩拍着手很兴奋。舅舅还在辩解说,这是农村,没关系的。我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鞭炮想,虽然这些鞭炮是如此鲜艳美丽但他们正是破坏我们的环境的元凶啊,我们城里的雾霾很大,这里山清水秀,不能再污染了,我眺望着那湛蓝的天空,闻着这清新的空气,享受着这整洁的环境,“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加入了哥哥的队伍,一起反对放烟花爆竹。“好吧,好吧,听你们的。你们城里的空气也太差了。我们这里吸几口气一是甜的。现在舅舅发压岁红包你们不会反对了吧。”舅舅总算妥协了,但差点被我们一拥而上的人压在地上。
我们争抢着,欢笑着,我喜气洋洋地拆着红包,抬头望望这满天的蓝,青山绿水,我的家乡好美,这才是真正的年味!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年味儿。在我心中,年味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团圆饭一边看春晚,其乐融融的味道;年味就是拿长辈的红包,感受亲情的味道。今年新年妈妈带我到老家去过年,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年味。
来到老家,整个小区都变了样,小区门口高高挂起了大红灯笼;家家户户在门前贴春联,挂“福”字,到处一片喜庆祥和。最喜庆热闹就要数我们村的春节民俗文化大巡游了。
什么是民俗文化大巡游呢?就是许多穿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组成一支长长的队伍,一边沿着街道缓缓前进,一边表演舞龙、秧歌、挑花担等各种民俗文化的活动。
瞧!表演队伍早已准备就绪,他们都穿着中式服装,有的扎着红腰带,有的包着红头巾,显得喜气洋洋。马路边挤满了围观的男女老少,大家谈笑风生,场面非常热闹。
“咚咚锵!咚咚锵!”,喧闹的鼓点响起来了,巡游大军整队出发!排头的队伍是舞龙队,五彩缤纷的长龙在队员们奋力挥舞下,一会儿冲天而上,一会儿翻转而下,时而滚动成波浪形,时而转成螺旋形。看着自在飞舞、栩栩如生的巨龙,周围的群众无不啧啧赞叹。紧接的是秧歌队,她们随着音乐轻快地扭着,每个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手上的红丝带随风飘舞,令人看了心旷神怡。鼓点的来源正是随后的乐器队,领头的队员双手各持一个大铜钹,碰击发出清脆的“锵锵”声,其他队员用力敲击着腰鼓和大鼓,打出了震撼人心的鼓点。挑花担队紧随其后,她们身着大红衣服,肩头挑着一副担子,担子里装满了五彩斑斓的鲜花,也装着满满的喜气。后面还有第五支、第六支表演队群众们看的眼花缭乱,情不自禁鼓掌喝彩。
队伍走到了一片广场终于停了下来,队员们开始做最后的表演。瞧!那条长龙飞得更欢了,它追着一颗火红的龙珠不放,一会扑咬一会盘绕,仿佛一片流动的彩云。秧歌队更起劲了,就像一只只花蝴蝶翩翩起舞。挑花担队停下脚步,唱起了悠扬的山歌。整场巡游活动就在歌声和鼓声中圆满结束了。
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辛苦训练才能奉献出这么精彩的演出,又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国春节的喜庆气氛,感受到了浓浓的年的味道。我要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点赞!
贴春联是中国拥有悠长历史的一项传统习俗。在我们家贴完春联还要吃团圆饭。
在今年,我们要贴的上联,下联,横批分别为:“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家典财旺”,看到“财宝”二字,我怎么突然觉得爸爸有点儿像财迷呢?!我们把上联正面朝下,将辛辛苦苦找到的胶水把四个边缘涂上,再将中心涂实,就可以贴啦!轻轻捏住春联上方两个角,先将左上角摁紧,确保不会掉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边缘贴好。接着,再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将上联贴平,贴紧。将剩下春联按照步骤贴好,就大功告成了!我在这项工作中可是大功臣。在准备就绪时,我们突然发现胶水不见了!爸爸对我下了命令:“快,去买一盒胶水。”=—=哎,我百般无奈,一万个不愿意,可那又能如何呢?我手里攥着钱,如同一只离弦的箭一般,在像利剑一样的北风下,冲到了商店,再以最快的速度冲回家,春联才能继续贴下去。
在团圆饭中,最得我深宠的就是灌汤包了。它需要把肉剁碎,加盐和生抽,再把韭菜放入,搅拌搅拌,馅儿就做好了。在将面和好,把馅儿包好,再入锅蒸蒸,就完成了!闻一闻就会让人垂涎欲滴。轻轻一咬,便有一股香甜的汁水流入口中。再咬肉,“啊”我忍不住感叹一声,“这食物应只在天间!”
年味可以是很多种,而每种都是美妙的。
★ 寻年味五年级作文